浙江选考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阶段质量检测四西方的民主政治与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3762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6.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选考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阶段质量检测四西方的民主政治与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浙江选考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阶段质量检测四西方的民主政治与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浙江选考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阶段质量检测四西方的民主政治与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浙江选考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阶段质量检测四西方的民主政治与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浙江选考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阶段质量检测四西方的民主政治与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浙江选考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阶段质量检测四西方的民主政治与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浙江选考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阶段质量检测四西方的民主政治与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浙江选考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阶段质量检测四西方的民主政治与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浙江选考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阶段质量检测四西方的民主政治与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浙江选考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阶段质量检测四西方的民主政治与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浙江选考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阶段质量检测四西方的民主政治与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浙江选考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阶段质量检测四西方的民主政治与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浙江选考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阶段质量检测四西方的民主政治与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浙江选考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阶段质量检测四西方的民主政治与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浙江选考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阶段质量检测四西方的民主政治与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选考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阶段质量检测四西方的民主政治与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docx

《浙江选考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阶段质量检测四西方的民主政治与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选考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阶段质量检测四西方的民主政治与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选考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阶段质量检测四西方的民主政治与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docx

浙江选考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阶段质量检测四西方的民主政治与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阶段质量检测(四)西方的民主政治与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古代雅典民主制实行抽签选举、轮番而治,这一做法(  )

①有利于全体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 ②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 ③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 ④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

A.①④        B.②④

C.①③D.②③

解析:

选B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雅典公民才享有民主权利,故①错误;公民大会实行直接民主,这必然会导致政策的随意性和不公性,故③错误;由“抽签选举、轮番而治”得出②④正确,故选B项。

2.希腊史学形成之初,历史叙述多涉及公众的记忆,史书的价值只有在城邦的语境中才能得以体现。

希罗多德也承认,《历史》需要保存公众的记忆,使人类的丰功伟绩不被遗忘。

据此可知古希腊(  )

A.重视城邦的公共利益  B.推崇人文主义精神

C.增强公民的参政意识D.忽视历史的真实性

解析:

选A 材料反映历史叙述涉及公众的记忆,强调城邦的存在,说明古希腊重视城邦公共利益,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谈到“人文精神”,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谈到“公民的参政意识”,故C项错误;被西方称为“历史学之父”的希罗多德在其《历史》著作中,也强调公众的记忆,没有忽视历史的真实性,故D项错误。

3.亚里士多德指出,城邦显然是自然的产物,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在本性上而非偶然地脱离城邦的人,他要么是一位超人,要么是一个鄙夫。

……无族、无法、无家之人,这种人是卑贱的,具有这种本性的人是好战之人,这种人就仿佛棋盘中的孤子。

这说明(  )

A.人的自由受城邦生活的制约

B.亚里士多德崇尚和平与正义

C.在城邦居住者皆为城邦公民

D.希腊城邦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解析:

选A 通过题干“城邦显然是自然的产物,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在本性上而非偶然地脱离城邦的人,他要么是一位超人,要么是一个鄙夫”可知,生活在城邦中的人,应该受到城邦生活的制约,故A项正确。

4.梭伦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人。

这一结论的依据主要是梭伦改革(  )

A.颁布“解负令”,使雅典奴隶获得自由民的地位

B.颁布《十二铜表法》,打破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C.使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构,所有官职对公民开放

D.把以血缘为基础的政治结构改变为以财产为基础的政治结构

解析:

选D 颁布“解负令”是经济方面的改革,有利于保障平民地位,但与雅典奴隶无关,故A项错误;《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成文法的起点,与雅典民主制政治无关,故B项错误;伯里克利时代,除十将军外,所有官职对公民开放,而梭伦时代有财产的严格限制,故C项错误;梭伦按每年收入多少划分四个等级,由四个部落各选100人组成的“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故D项正确。

5.有学者认为:

“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

”下列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史实,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  )

A.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B.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自由民

C.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

D.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区中选出

解析:

选B 解题的关键在于对“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所谓的“非常不民主”,反映的是只有少数人,即城邦公民才能拥有民主的权利而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自由民,故B项符合题意。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体现的是雅典的民主性,故A项错误;C项反映了陶片放逐法的局限,但这种方法仍是一种民主方式,故C项错误;D项体现的是轮番而治,也是雅典民主的体现。

6.(2018·湖州期末)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

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

最终他选择从容赴死。

这表明苏格拉底(  )

A.主张守法是正义行为

B.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强调法律制度不完善

D.揭示了民主制度的弊端

解析:

选A 从“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可知苏格拉底主张守法是正义行为,故A项正确。

7.如图是古罗马人在观看某法律的情景,从适用范围看,该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  )

A.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的法律

B.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C.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

D.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的法律

解析:

选B 从图片中可以看出,该部法律是《十二铜表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是一部公民法,因此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故B项正确;A项是指公民法的内容,不是适用范围,故排除;C项是指《十二铜表法》的地位,排除;D项是指万民法,排除。

8.古罗马法规定,不得令亲属相互作证,父亲不宜作儿子的证人,儿子也不宜作父亲的证人;家长有权不向受害人交出犯罪的子女,即可以躲避复仇。

这些规定体现了罗马法(  )

A.抛弃传统习俗B.忽视公平公正

C.强调等级秩序D.尊重家庭伦理

解析:

选D 材料没有体现抛弃传统习俗,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忽视公平公正,故B项错误;家庭成员关系不能体现强调等级秩序,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家庭成员之间的伦理照顾,故D项正确。

9.“自然法之父”西塞罗认为上天赋予了每个人平等和理性的潜力,但同时也认为平等并不都能实现。

全部权力都在人民手中,即使公正行使权力,结果也会出现不平等。

雅典人由于没有确定的等级区别,未能保持它的良好声誉。

由此可知,西塞罗(  )

A.肯定等级制度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B.认为人人平等是无法实现的幻想

C.批评轮番而治造成雅典政治腐败

D.不赞成在雅典社会实行民主政治

解析:

选C 雅典人由于没有确定的等级区别,未能保持它的良好声誉,可知西塞罗主张民主,但不是绝对的民主,结合所学,雅典轮番而治造成民主权力滥用,政治腐败,故C项正确。

10.2017年5月3日,媒体报道:

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向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提请解散英国议会,并获女王正式同意,随即首相正式宣布解散议会。

按照英国法律,议会解散后,议会下院所有席位自动空缺,但包括首相在内的所有内阁大臣仍保留现职位直至新内阁组建完成。

由此可见,英国(  )

A.君主是实,立宪为虚B.首相有权解散上议院

C.内阁和首相共同进退D.女王有制约首相实权

解析:

选C A、D两项与事实不符,排除;首相需国王同意才能解散议会,而且解散的只能是议会下院,故B项错误;首相和内阁大臣仍然保留职务,说明内阁与首相共同进退,故C项正确。

11.下图为漫画《德国皇帝的木偶戏》,以中国特有的木偶戏角度来反映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内容。

漫画自后往前依次为帝国皇帝、宰相、帝国议会与联邦议会。

该漫画表明(  )

A.帝国皇帝拥有巨大权力,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B.立法权控制行政权,皇帝与宰相对议会负责

C.宰相、帝国议会与联邦议会之间分权与制衡

D.帝国议会与联邦议会相互独立,受控于皇帝

解析:

选A 根据漫画,德意志帝国皇帝手中操控宰相、帝国议会与联邦议会,如同玩弄提线木偶,说明皇帝处于国家权力中心,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皇帝有权召开、解散议会,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宰相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帝国议会通过的法案要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故D项错误。

12.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

“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

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

”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  )

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

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C.废除君主立宪制

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颁布的背景,意在考查考生根据材料说明历史观点的能力。

美国独立后,确立了松散的邦联政治体制。

这种政治体制使中央政府软弱无力,无法解决日益严重的社会矛盾,因此,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已经成为美国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

华盛顿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说这番话的,故D项符合题意。

13.(2018·温州九校联考)1913年,有美国历史学家在其专著中逐一列出了美国55个制宪人士的经济状况,并论证他们如何从各自的利益出发而影响了宪法的制定,并指出宪法是参与制宪会议的货币、贸易和航运等4个利益集团发起和推动,是55个有产者利益博弈的结果。

该学者意在强调宪法(  )

A.实践了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

B.体现了“政治是门妥协的艺术”

C.忽视了其他社会阶层的利益诉求

D.代表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解析:

选C 材料强调宪法是资产阶级互相妥协的产物,重在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而对其他阶层的利益诉求不够重视,故C项正确。

 

14.(2018·诸暨期中)如图是近代某国某时期的政体示意图。

示意图所示制度特点是(  )

A.行政权由元首和内阁共同执掌

B.内阁独立对议会负责

C.元首是选民直选产生

D.元首拥有任命内阁、主宰议会等大权

解析:

选A 从材料的权力关系,我们可以看出,这应该是法国的政体,行政权是由总统和内阁共同执掌,故A项正确。

法国的内阁要对总统负责,同时也要对议会负责;法国总统是由议会选举产生的;法国的总统,可以任命内阁,但不能主宰议会,故排除B、C、D三项。

15.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  )

A.“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

B.“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

C.“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

D.“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

解析:

选D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后,德国确立了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

A项符合半总统制的法国特征,B项指的责任制内阁形成前的英国,C项符合美国三权分立特征,D项中“君权仍重”,可以看出当时的德国君主立宪制下皇帝的权力很大,故选D项。

16.英国责任制内阁确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胜选党派组阁,政府官职就由该党成员担任。

1850年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规定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入党派活动。

这种变化说明(  )

A.议会被政党操控阻碍民主政治发展

B.文官制度是英国民主制改革的根本

C.改革目的是保证施政措施的连续性

D.责任制内阁不具备分权制衡的特征

解析:

选C 由材料“规定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入党派活动”可知文官成为政府中不参与党派之争的人,有利于保证政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故C项正确。

17.美国法学家卡尔文·达伍德在谈到某国宪政的特点时说:

“没有(宪政)传统的支持,一部成文宪法不过是一纸空文,而有了那种传统,一部成文宪法就没有必要了。

”这一评价是基于(  )

A.英国宪政根植于悠久的历史传统

B.近代德意志帝国宪法暴露了军国主义传统

C.美国成文宪法未能有效贯彻实施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各派妥协的结晶

解析:

选A 根据材料“有了那种传统,一部成文宪法就没有必要了”,可知英国历史上有宪政的传统,但是没有明确的成文宪法,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18.美国具有独特的立国经验,无论是在建立邦联体制,还是在根据1787年宪法建立联邦体制的过程中,立国者在作出某种重大决策时,都把地方利益作为优先考虑的因素。

这主要是由于(  )

A.美国先有州后有国家的特殊性

B.启蒙思想在美国得到广泛传播

C.对欧洲各国立国经验的批判借鉴

D.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解析:

选A 根据题目中“美国具有独特的立国经验”得出美国先有州后形成国家的独特性,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启蒙思想对1787年宪法的最大启示是三权分立,故B项错误;美国是第一个走向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国家,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美国在建国之前是英国的殖民地,D项表述与题目中“美国具有独特的立国经验”不相符,故D项错误。

19.学者亨廷顿认为:

美国是个将都铎式(地方政府权重,依赖民兵,行政与立法和司法职能的混合,国王和议会的互相制衡等)的政治制度和大众参与融于一个政治制度之中的国家;而在欧洲,权威的合理化和机构的分离却明显的先于政治参与的扩大。

该学者意在表明(  )

A.美国现代政治制度深受英国的影响

B.欧美的政治制度是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

C.美国的政治制度优于欧洲国家

D.现代欧洲国家政体更能体现民权

解析:

选B 题干强调的是美国政体与欧洲的不同,并非联系,故A项错误;题干反映的美国政治制度与欧洲的迥异,故B项正确;题干没有比较美国政体与欧洲政体优劣之处,且他们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适应着各自的国情,不存在优劣之分,故C项错误;题干中“在欧洲,权威的合理化和机构的分离却明显的先于政治参与的扩大”,推知欧洲国家强调精英民主,故D项错误。

20.1792年,法国授予美国人乔治·华盛顿、詹姆斯·麦迪逊、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托马斯·潘恩等法国公民身份,随后托马斯·潘恩还被选举为国民公会议员。

此举表明法国(  )

A.支持美国进行独立战争

B.对美国政体的完全接受

C.对美国革命精神的认同

D.追求自由反对殖民主义

解析:

选C 美国独立战争的时间为1775~1781年,故A项错误;1792年9月22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与美国同为共和政体,但题干只是法国将公民权给予某些美国优秀名人,与B项无关,故B项错误;题干中法国授予一些美国独立战争期间重要的革命领袖公民权,是对美国革命精神的认同,故C项正确;法国此时本身就是殖民国家,且与题干无关,故D项错误。

21.1883年6月,德意志帝国议会通过了《疾病保险法》,随后社会保障类立法在帝国议会都获得通过并实施。

其适用范围包括全国所有工业人口,具有强迫性质,各种保险由国家直接筹备和管理,后来还成立了专门的分级机构来管理,甚至分担部分保险费的开支。

由此创建的国家福利使当时的德国(  )

A.权力回到全体人民手中

B.社会矛盾得以缓和

C.助长了民族主义的情绪

D.马克思主义影响扩大

解析:

选B 从材料中德国的福利政策的适用范围和保障措施都对低收入阶层十分有利,故该措施会缓解社会阶级矛盾,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故B项正确。

22.19世纪30年代在英国各地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可以感到工人阶级的存在。

1832年议会改革的结局更使工人阶级最终意识到他们要反对的不应该仅仅是机器。

材料说明(  )

A.资本主义加剧了社会分化

B.工人运动推动了工人阶级走向联合

C.英国工人阶级的自我觉醒

D.社会主义成为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

解析:

选C 材料共两层意思,一是英国工人阶级的壮大,二是英国工人阶级意识到不应该仅仅进行经济领域的斗争,还应该进行政治斗争,这与资本主义加剧社会分化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仅体现英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及要求进行政治斗争,并未体现工人阶级走向联合,故B项错误;材料中工人阶级要求进行政治斗争,说明英国工人阶级的自我觉醒,故C项正确;1848年《共产党宣言》诞生后,马克思主义才成为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这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23.“他们认为,私有制、竞争是导致社会灾难的根源。

他们在不同程度上主张对生产资料实行公有制,对社会财富进行公正的或比较平均的分配。

”“他们”指的是(  )

A.自由主义者B.启蒙思想家

C.空想社会主义者D.人文主义者

解析:

选C 从材料“私有制、竞争是导致社会灾难的根源”“不同程度上主张……实行公有制”“比较平均的分配”等信息可以看出这是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观点,故C项正确;自由主义追求保护个人思想自由的社会,保障自由贸易的观念,支持私人企业的市场经济,以保障少数人的权利,故A项排除;B项主张资本主义私有制,为未来的资本主义社会描绘了蓝图,排除;D项强调人性,反对神性,主张私有制,排除。

24.(2018·诸暨期中)迈克尔·罗斯金在《国家的常识》中写道:

“列宁很快就看到一种‘二元权威’正试图统治俄国。

临时政府控制着军队和外交政策。

但是在最重要的城市彼得格勒,由工人、士兵、水手和革命者组成的委员会(工兵代表苏维埃)管理着一切。

”面对“二元权威”的政治局面,列宁(  )

A.发动二月革命B.发表《四月提纲》

C.举行彼得格勒起义D.下令攻占冬宫

解析:

选B “二元权威”的政治局面是指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并存的局面,为此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提出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故B项正确;A项是“二元权威”的政治局面出现的原因,应排除;“二元权威”的政治局面结束是在七月流血事件后,C、D两项均发生在十月革命时期,应排除。

25.列宁在1916年的《社会革命与民族自决权》中指出,“民族自决权只是一种政治意义上的独立权”,不等于“分离、分裂、建立小国家,它只是反对任何民族压迫的斗争的彻底表现”;在提到中国、波斯等半殖民地国家时指出,“社会主义者不但应当要求无条件地、无代价地立即解放殖民地,这个要求在政治上的表现正是承认自决权”。

可见“民族自决”(  )

A.反映了当时欧美工人阶级的共同性认识

B.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斗争高潮阶段到来

C.意味着近代被欺凌的中华民族整体自决

D.表明了半殖民地革命应由无产阶级领导

解析:

选C 从材料“民族自决权只是一种政治意义上的独立权”“社会主义者不但应当要求无条件地、无代价地立即解放殖民地,这个要求在政治上的表现正是承认自决权”,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被侵略国家反抗殖民侵略,就是民族自决,故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多数人在利益驱动之下同样会肆意践踏少数人的基本权利,从而导致多数压迫少数的专制与暴政现象。

雅典的民主政治正是因为将多数规则奉为圭臬而忽视对多数权力本身进行制度性的补充、制约与完善,因而屡屡犯错。

——摘编自刘翀《雅典的民主与苏格拉底之死》

材料二 美国1787年宪法将孟德斯鸠的横向分权思想和杰斐逊的纵向分权理论写入其中,还通过比例制和平等制相结合的设计思想,对立法权进行再度分割,试图防止任何一个政治势力单独控制全国的政治生活。

——摘编自陈会颖《大国崛起的文化解读》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古代雅典“多数人暴政”出现的原因。

(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阐释宪法所体现的立法权中“比例制和平等制相结合的设计思想”,并指出这一设计的意义。

(9分)

解析:

(1)问,据雅典民主政治的形式、公民参与政治的形式、监督机制等方面并结合雅典民主的弊端分析“多数人的暴政”。

(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和所学从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员每州2名,主要体现了立法权中的平等制,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主要体现了立法权中的比例制思考回答。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将立法权进行再分割,防止绝对权力的出现以及缓和了大州与小州的矛盾,有利于美国社会的长期稳定与繁荣角度思考回答。

答案:

(1)雅典:

直接民主政治;公民大会,以抽签与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陶片放逐法等忽视参政者的素质导致权力滥用误用;城邦利益至上的观念造成对个体权益的忽视;缺乏对公民大会等多数权力的有效监督。

(2)阐释:

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员每州2名,主要体现了立法权中的平等制。

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主要体现了立法权中的比例制。

意义:

将立法权进行再分割,防止绝对权力的出现;缓和了大州与小州的矛盾,有利于美国社会的长期稳定与繁荣。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为有这样的政体而感到喜悦。

我们不羡慕邻国的法律,因为我们的政体是其他国家的楷模,而且是雅典的独创。

我们这个政体叫作民主政体。

——伯里克利《论雅典之所以伟大》

材料二 美国联邦党人当年设计政治制度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

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有衡”。

政治制度的“有衡”包括两层含义:

其一,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第二,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均衡。

——《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伯里克利时代“雅典之所以伟大”在政治方面的具体表现。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美国政治制度是如何体现“有衡”的。

(10分)

解析:

(1)问,雅典民主政治在政治方面的具体表现,从主权在民、轮番而治两方面回答。

(2)问,美国政治制度制衡原则体现为,联邦制反映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制衡;三权分立体现出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之间相互制衡;国会两院制名额的设置,平衡了大州与小州的利益;暂时保留黑人奴隶制,平衡了南北方的利益。

答案:

(1)表现:

除十将军外,各级官员向所有公民开放,皆以抽签方式产生;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拥有最充分的权力;为保障公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国家还实行津贴制度。

(2)体现:

宪法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各州仍保留着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反映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有衡”;联邦政府内部实行三权分立,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之间相互制衡;国会两院制的设置,两院议员的不同任期及数量,则平衡了大州与小州的利益;规定按3/5计算南方黑人人口总数,则平衡了南北方的利益。

28.马克思主义的提出及其实践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首先产生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中,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关于“列宁的社会主义思想”,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

①列宁明确承认:

“向纯社会主义形式和纯社会主义分配直接过渡,是我们力所不及的。

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即把任务限制在较容易完成的范围内,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

”②列宁并没有把“新经济政策”仅仅看作克服眼前困难的权宜之计,他坚信“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将变成社会主义的俄国”。

——整理自郑异凡《新经济政策的俄国》

(1)据史料,分析《共产党宣言》的基本观点?

(6分)

(2)阅读材料二,请您选择一种认识加以解读。

选择①,请结合所学,对苏俄实践“纯社会主义形式和纯社会主义分配”的内容予以阐释说明。

选择②,请结合所学,阐述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意义。

(12分)

解析:

(1)问,设问属于概括分析类,史料中5句话均为有效信息,分别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地位、社会发展趋势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等方面进行了揭示。

(2)问,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以结合其内容进行说明即可。

②是新经济政策的意义主要从经济上有利于经济的恢复,为工业化建设创造条件,政治上巩固了工农联盟,并且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答案:

(1)肯定了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阐明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社会发展规律;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明确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最终目的和社会主义的本质。

(2)选择①内容:

实行余粮收集制;不论企业大小,一律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管理政策;国家取消了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实行成年人义务劳动制。

选择②意义:

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苏俄经济很快走出困境,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广大工人农民的欢迎,工农联盟得到巩固,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总结战时共产主义的经验教训找到的一条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列宁从俄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的有益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