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届500选择题汇编必修二世界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3779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86.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市届500选择题汇编必修二世界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南京市届500选择题汇编必修二世界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南京市届500选择题汇编必修二世界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南京市届500选择题汇编必修二世界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南京市届500选择题汇编必修二世界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南京市届500选择题汇编必修二世界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南京市届500选择题汇编必修二世界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南京市届500选择题汇编必修二世界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南京市届500选择题汇编必修二世界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南京市届500选择题汇编必修二世界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南京市届500选择题汇编必修二世界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南京市届500选择题汇编必修二世界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南京市届500选择题汇编必修二世界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南京市届500选择题汇编必修二世界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南京市届500选择题汇编必修二世界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南京市届500选择题汇编必修二世界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南京市届500选择题汇编必修二世界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南京市届500选择题汇编必修二世界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南京市届500选择题汇编必修二世界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南京市届500选择题汇编必修二世界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京市届500选择题汇编必修二世界史.docx

《南京市届500选择题汇编必修二世界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市届500选择题汇编必修二世界史.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南京市届500选择题汇编必修二世界史.docx

南京市届500选择题汇编必修二世界史

南京市2011届高三“500选择题”汇编

感谢南京名师群体无私奉献

必修二世界史

主编人:

南京师大附中李华整合人:

第十二中学胡斌

1.据《西方文明史》记载,1524年有西班牙人说:

“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西班牙成为世界生产贸易中心B.西班牙成为殖民大帝国,掠得巨额财富

C.西班牙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D.西班牙继英国之后,掌握世界殖民霸权

2.在世界历史上,首次出现“南北美洲和东欧(包括西伯利亚)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品,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这种现象的背景是

A.新航路开辟加强了各大洲联系B.近代自然科学在欧洲产生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D.工业革命在世界的扩展

3.乔治从美国芝加哥邮政大厦,给远在纽约的妈妈发了一封电报,电文如下:

亲爱的妈妈:

今晚我将开汽车到机场,乘坐8点起飞的民航客机飞往伦敦,不能与您共度圣诞佳节。

请原谅!

您的儿子:

乔治。

”乔治发这封电报的时间可能在

A.18世纪晚期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晚期D.20世纪早期

4.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推动了欧美代议制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

下列各项中,体现了这一进步趋势的是

A、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B、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C、美国联邦共和体制的建立D、德意志帝国议会主权的确立

5.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

“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17、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

”促成英国这一“领先地位”的因素不包括

A海外市场的形成B垄断组织的出现C圈地运动的推进D民主制度的确立

6.16一18世纪,美洲大陆出现了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地名。

这些地区名称冠以“新”的主要原因是

A.新兴城市出现B.新的国家独立

C.新的民族诞生D.殖民扩张

7.英国工业革命中普遍出现了一种“由需要导致发明的模式”,这一模式最早体现在

A.毛纺织业领域B.交通运输领域

C.棉纺织业领域D.机械制造领域

8.19世纪中期,欧洲工业文明与亚洲农业文明发生激烈碰撞,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工业文明具有扩张性是发生碰撞的主要原因

②太平天国起义是碰撞的反应之一

③亚洲国家融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碰撞的结果

④碰撞给亚洲造成“破坏性”与“建设性”的双重影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9.右图可以反映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的诸多历史现象,其中不包括()

A.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B.欧洲加速资本原始积累

C.黑人奴隶贸易盛行

D.美洲印第安人惨遭劫难

10.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

“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

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

果真如此。

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

”这一材料说明了()

A.要实现工业化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B.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索

C.西方文明比非洲文明更易接受新事物  D.自然条件在国家发展进程中起决定作用

11.墨西哥总统费利佩•卡尔德龙在2007年10月纪念哥伦布首次抵达美洲纪念日上发言说“今天是种族日,是美洲发现日,是两个世界相遇日”,能为该观点提供依据的是

①屠杀印第安人②发现美洲新大陆③沟通欧美文明④工业文明与农耕文化交汇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2.2006年北京国际汽车展于2006年11月19日至27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和全国农业展览馆举行。

其中有展览会展示的世界首辆汽车——120岁的奔驰。

与其同一时期出现的新发明是

 A.火车       B.轮船    C.电话    D.电脑

13.“16世纪以后,世界贸易集中地由地中海逐渐移向大西洋和西北欧,1890年前后的几十年内世界工业品的集中产地又由西欧慢慢移向其他地区。

这两个例子都说明经济力量的转移预示着新大国的兴起。

”在这两个历史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新大国分别是

A.法国——德国B.德国——日本

C.日本——英国D.英国——美国

14.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

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

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A.美国经济的崛起B.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散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5.大型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中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

即荷兰,英国和美国。

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

”英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A.较早走上殖民扩张道路

B.国家大力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

C.推行自由贸易,逐步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D.加强政府干预,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16.自哥伦布时代起,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世界历史逐渐融合成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西方的殖民掠夺B.东方的借鉴学习

C.正常的文化交流D.工业革命的推广

17.下列日常生活所见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乘坐火车②穿机织棉衣③使用塑料水桶④看电视

A.②①③④B.④①③②C.③①②④D.④③①②

18.有的学者认为,从1492年哥伦布远航美洲使东西两半球汇合之日起,全球化进程已经开始了。

他所说的“全球化进程已经开始”主要指

A.世界历史从此开始B.世界开始成为一个互相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D.欧洲与亚洲、美洲之间开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

19.18世纪中后期,一场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

这场革命虽没有刀光剑影,却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下面对这次革命的本质特点叙述最为准确的是

A.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B.手工工场取代手工作坊

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D.生产高速发展取代缓慢增长

20.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

1619一1625年,运回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

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

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A殖民掠夺白发工业革命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C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21.英国曼彻斯特在17世纪时人口不超过1万人。

从1786年阿克莱特纱厂的第一个烟筒立起,到15年后拥有蒸汽机的纺纱厂发展到50个;1790年人口增加到5万人,到1801年猛增至9.5万人,到1841年又增至35万人。

曼彻斯特的发展说明了

A.殖民扩张促进了其发展B.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

C.大企业制度的出现激发了城市活力D.世界市场最终确立的全过程

22.某历史研究小组的同学收集了“殖民扩张与掠夺”、“两次工业革命”、“交通与通讯技术的发展”等相关资料,你认为他要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的是

A.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发展

C.城市化进程D.社会生活的变迁

23.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航海家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一块石座铜碑。

碑的下面有这样的文字:

“……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

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

麦哲伦船队于1522年9月6日完成第一次环球航海”。

这块碑的背面,则刻着另一段文字:

“拉普拉普。

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

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由此我们可以做出以下判断

A.对历史人物的价值判断具有随意性B.纪念碑正面和背面镌刻的文字互相矛盾

C.对历史人物的价值判断具有相对性D.纪念碑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够客观

24.“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这一评价

①比较客观地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积极影响

②夸大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③立足于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

④告诉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重大历史事件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②④

25.观察下图,从图中我们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A.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B.英国成为对外输出资本最多的国家

C.英镑成为世界主宰货币

D.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的资本总额迅速增加

26.哥伦布在遗言中说:

“承万能主宰的佑助,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我发现了很多其他住着食人者的岛屿……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下列结论最具有真实性的是

A.哥伦布曾经到达过印度并建立了殖民地

B.哥伦布根本没有到达印度

C.哥伦布航行的方向是向东航行

D.哥伦布开辟了欧洲前往亚洲的航路

27.1876年,在美国费城举办的国际博览会上,参观者不能看到的展品是

A.西门子发电机B.史蒂芬孙蒸汽机车

C.卡尔.本茨汽车D.富尔顿轮船

28.下列有关新航路开辟的四幅图,说法错误的是

 

A.图①反映了奥斯曼帝国控制传统商路,促使欧洲人寻找新航路

B.图②反映了西、葡两国掠夺大量财富,加速了其本国资本原始积累

C.图③反映了英国利用其有利的位置开展海外掠夺和贸易,迅速发展起来

D.图④反映了意大利失去有利位置,逐渐衰落

29.右图为19世纪期间世界部分城市人口(以千为单位)的统计表,它反映出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A.工业革命引起世界社会前所未有的城市化

B.各地城市人口的差距,反映出表中欧美国家已实现了工业化

C.世界各地城市化的进程是不均衡的

D.城市在国家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30.20世纪之初“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不管反动派怎样惋惜,资产阶级还是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

”这段话正确含义是()

A.资产阶级革命是历史的倒退B.民族运动在世界范围内趋于消亡

C.资本主义生产不需要民族基础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31.以下是上海海关进出口货物统计,表中数据最能反映出()

年份

中国进口英国毛纺织品占当年英国输华商品的比例

中国对英国出口农副产品工业原料占当年中国对英出口的比例

1850年

6%

2%

1860年

4%

6%

1869年

30%

13%

A.英国对华输出的毛织品逐年增加

B.中国茶叶质高价廉具备较强竞争力

C.中国逐步沦为外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D.中国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32.马克思说: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

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这些“革命因素的发展”的最重要的作用是

A.欧洲出现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

B.初步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持续发展

D.促进了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33.马克思说:

“创造资本关系的过程,一方面使社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使直接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

因此,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

”以下对“资本原始积累”表述不正确的是

A.资本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之前的一个准备过程

B.资本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起点

C.资本原始积累包含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内

D.资本原始积累具有相对的过程性、渐进性

34.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一套自我调节机制,主要表现在

①推行较为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②改革政治制度

③实行计划经济④政府对经济加强宏观管理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④

35.一般情况下,失业率的高低能从另一角度反映经济发展的趋势,研究性学习中班级同学观察图《1925-1945年美国失业率》作出如下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1929年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②1925-1929年,美国失业率起伏不定,说明经济比较萧条

③1929-1933年,美国失业人数猛增,说明经济危机异常严重

④1933年后的十年间,美国失业率逐年下降,表明美国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A.②③④B.①③④C.③④D.②③

36.《美国总统制起源与发展》一书写道:

富兰克林·罗斯福已经永久地改变了美国政治,并且在他指导下,现在美国人希望联邦政府在国内和全球事务中采取积极的态度,而在政府的宪法框架内,总统应该起主导作用。

以上材料主要说明罗斯福总统当政时期美国

A.确立了世霸主的地位B.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C.总统的行政权得到加强D.分权制衡的体制遭到破坏

37.2009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高达7.7%,增幅再惊世界。

美国彭博社评论:

“中国经济的复苏主要靠了4万亿元的刺激措施,这些钱被用在铁路、公路、电厂和公共房屋的建设上。

”下列经济政策中,与现在中国经济发展最为类似的是

A.斯大林时期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列宁时期的新经济政策

C.世界经济危机下的罗斯福新政D.20世纪末美国的“新经济”

38.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中认为:

“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

下列各项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有

苏俄新经济政策②苏联斯大林模式③美国罗斯福新政

中国的改革开放

A.

B.

C.②③

D.

②③

39.右图是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美国股市走势图。

对此图理解不正确的是

A.1927—1928年,股市上涨过快加剧金融市场风险

B.1929年,纽约股市崩溃直接导致股市下跌

C.1930-1932年,股市持续下跌主要是因胡佛坚持自由放任政策

D.1932年,股市上涨主要是因罗斯福开始推行新政

40.20世纪30年代,美国成立了著名的田纳西流域管理署,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的工程,包括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

美国政府建立这一工程的直接目的在于

A.拉动就业以缓和社会矛盾B.发展农业以摆脱经济危机

C.兴修水利以防止水土流失D.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41.北京师范大学黄安年教授认为:

“本世纪(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

”罗斯福改革和邓小平改革的不同之处是

A.调整原有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B.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面临经济发展的严重困难D.维持原有的社会制度不变

42、“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是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之口,他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

他的理论提出及被认可的背景不包括

A.20世纪5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实行国家大力干预经济的政策

B.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状态

C.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经济取得一定效果

D.美国经济受到来自西欧、日本的挑战

43.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右图标志的主要目的是:

A.整顿财政金融

B.实行社会保障

C.调整工业生产

D.调节农业生产

44.罗斯福实施新政后,有人说美国的经济中心已从华尔街转移到了华盛顿。

其含义是

A.金融巨头在危机中破产B.计划经济取代了市场经济

C.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加强D.私人资本主义受到限制

45.罗斯福说:

“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

”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新政”措施是

A.整顿财政金融B.恢复工业生产

C.调整农业政策D.实行以工代赈

46.《道德经》讲: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诚信”有利于人格的塑造,也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主要保障。

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调节工业生产,避免盲目竞争

B.整顿银行,建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

C.兴办公共工程,扩大经济需求

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47.1931年初,苏联接受外国技术援助的项目已达124项,大部分是美、德两国提供的。

同年,苏联向外国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设备总出口量的1/3。

当时苏联大量得到西方设备的有利外部条件是

A.苏联制定社会主义工业化路线B.西方放弃了对社会主义的敌视政策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D.西方国家普遍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

48.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用于采购商品和支付劳务费用的总金额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5,并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

这表明

A.政府加强了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

B.开始走上了计划经济的道路

C.美国的黄金储备减少,美元贬值加剧

D.经济进入“滞胀”阶

49.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查署,购买并屠宰了大量牲畜。

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   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

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 D.缓和农场主闸的竞争

50.1929年—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假如你是当时纽约的一位市民,下列哪项最符合你的心态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51.严冬季节,一个煤矿工家庭的母子有这样一段对话:

子:

“家里为什么不生火?

母:

“因为我们买不起煤。

子:

“为什么买不起?

母:

“因为你父亲失业了。

子:

“父亲为什么失业?

母:

“因为煤生产得太多了。

这段对话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它最可能出现于

A.1825年的英国B.1861年的俄国

C.1868年的日本D.1871年的德国

52.恩格斯说:

“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

”这段话表明恩格斯认为19世纪晚期出现的垄断组织的实质是

A.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的本质正在转变

B.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全面实施计划经济

C.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适应生产力发展

D.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发生变化

53.罗斯福曾打比喻说:

“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

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

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

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

”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A.新政遭到资产阶级的激烈反对B.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C.新政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D.新政加剧了美国社会的矛盾

54.俄国(苏联)1913——1926年工业生产情况表下列对表中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年份

项目

1913年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1926年

工业总产量

100

19.5

39.1

75.5

108.1

比重

生产资料能力

40.7%

43.7%

48.1%

43.4%

43.9%

消费资料能力

59.3%

56.3%

51.9%

56.6%

56.1%

A.轻重工业发展相对均衡B.1926年的工业生产超过1913年水平

C.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效果

55.列宁指出: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的分配。

现实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列宁否定了新经济政策的历史作用

B.材料中的“错误”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D.战时共产义政策不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56.“20世纪70、80年代的苏联青年人都是出生于卫国战争之后,他们被告知自幼生活在无比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之下,当长为青年人之后又被告知生活在‘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中。

但“最发达”的社会制度却无法提供足够的生活用品;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里,从来没有机会真正表达自己的意愿;官僚的子女拥有无可比拟的机会,而普通人家的子女在社会的下层挣扎,连改善命运的机会也极其渺茫。

……”上述材料表明

①军备竞赛加剧了苏联的经济负担②当时的苏联政治经济危机严重

③信仰丧失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④“腐败”问题困扰着苏联社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57.“当人民忍饥受饿,失业现象日益猖獗的时候,凡是隐藏一普特余粮的人,凡是使国家损失一普特燃料的人,都是穷凶极恶的罪犯”。

这种宣传应出现在

A.一战期间的沙俄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期间的苏俄

C.二战期间的苏联D.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之后的苏联

58.影响右图曲线变化的因素有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

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③新经济政策

④斯大林经济体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59.“内战时一切陷入停顿,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

……我们希望建立一种给外国人工商业承租权的制度,来加速我们的经济发展。

”为此,苏俄(联)实施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加速发展战略D.新经济体制

60.斯大林曾经断言: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至100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

或者我们做好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

”苏联为此进行的努力不包括

A.实行新经济政策B.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

C.实施五年计划D.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61.列宁在谈到新经济政策时说:

“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这说明

A.新经济政策是反动的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符合当时生产力水平的

C.俄国要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必须先部分恢复资本主义

D.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政策

62.苏联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这样一个情景:

冬妮亚和她的丈夫乘坐的列车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在铁路工地附近,工地负责人表示,工地可以提供燃料,但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的义务劳动,这种情景符合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D.市场经济体制

63.有学者认为:

“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窗,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

”体现了赫鲁晓夫上述特点的史实有

①敢于揭露斯大林模式的弊端②开展大规模的种植玉米运动

③在工业上推行新经济体制④彻底突破了斯大林模式

A.①②B.①②③C.①③D.①②④

64.“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