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 学习探究诊断必修1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3866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7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化学 学习探究诊断必修1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一化学 学习探究诊断必修1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一化学 学习探究诊断必修1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一化学 学习探究诊断必修1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一化学 学习探究诊断必修1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高一化学 学习探究诊断必修1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高一化学 学习探究诊断必修1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高一化学 学习探究诊断必修1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高一化学 学习探究诊断必修1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高一化学 学习探究诊断必修1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高一化学 学习探究诊断必修1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高一化学 学习探究诊断必修1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高一化学 学习探究诊断必修1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高一化学 学习探究诊断必修1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高一化学 学习探究诊断必修1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高一化学 学习探究诊断必修1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高一化学 学习探究诊断必修1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高一化学 学习探究诊断必修1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高一化学 学习探究诊断必修1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高一化学 学习探究诊断必修1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化学 学习探究诊断必修1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一化学 学习探究诊断必修1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化学 学习探究诊断必修1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化学 学习探究诊断必修1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1.71Cl2

1.C2.A3.B4.B5.5.6n/Vmol-1

1.D2.A3.D4.A5.C6.C7.A8.A9.D10.B

11.①③⑤

12.玻璃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1)①②④③⑤

(2)偏低

(3)0.2mol/L

(4)200

1.D2.A3.A4.c(Na2SO4)=0.4mol/LV(CO2)=2.24L

5.

mol·

L-1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1.C2.D3.B4.D5.A6.C7.C8.A9.B10.C

11.碱氧化物盐

12.略

1.B2.D3.C4.B5.D6.B7.B8.D

9.

(1)NaOH

(2)HCl(3)Na2O(4)NaCl或NaClO3或NaClO

10.略

11.ZnO(或Al2O3、MgO)都是金属氧化物,金属元素按照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排列

12.①C、CO、CH4、C2H5OH都具有可燃性②这四个反应都是氧化反应③物质燃烧都需要氧气④C、CO、CH4、C2H5OH组成中均含有碳元素,所以其燃烧的产物都有CO2⑤凡是在氧气中燃烧,产物中有CO2的物质,其组成中一定含有碳元素(以上五点,任选三点)

2.

(1)CuSO4Al2(SO4)3Fe+CuSO4=FeSO4+Cu

(2)H2CO3CaCO3H2CO3+2NaOH=Na2CO3+2H2O

1.C2.C3.D4.A5.C

6.

(1)①⑥

(2)②(3)⑤⑧(4)③④⑦

1.D2.D3.B

4.①在水平方向上用激光笔照射两个试剂瓶内液体,若能够发生丁达尔现象的是淀粉溶液,没有发生丁达尔现象的为氯化钠溶液

②在两支试管(或黑底点滴板、井穴板等取溶液1~2滴)中分别取lmL未知溶液,然后分别滴入1—2滴硝酸银溶液,能够产生白色沉淀的为氯化钠溶液,不产生白色沉淀的为淀粉溶液

③用两支试管中分别取lmL未知溶液,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出现糊状聚沉的是淀粉溶液,不出现聚沉的为氯化钠溶液其他如:

导电法、碘单质法,只要合理的方法都算正确答案。

(1)取少量蒸馏水加入碘洒,未变蓝,证明淀粉未通过半透膜。

(2)取少量蒸馏水加入HNO3酸化,再加入少量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Cl-、Na+通过半通膜。

(3)取少量半透膜袋里的溶液加入HNO3酸化,再加入少量AgNO3溶液,未产生白色沉淀,证明两者已完全分离。

第二节离子反应

1.B2.B3.D4.B5.B6.D7.B

8.

(1)①②⑥⑦⑨

(2)④⑧(3)③⑤

9.略阴离子氢氧根离子碱提供的阳离子酸提供的阴离子

1.B2.C3.B

1.C2.B3.D4.D5.D6.A

7.

(1)

(2)

(3)Ba2+Ag+或其他正确答案

8.略

9.

(1)CaCO3+2H+=Ca2++H2O+CO2↑Ca2++2OH-+CO2=CaCO3↓+H2O

(2)Al(OH)3+3H+=Al3++3H2O

10.Fe3++3OH-=Fe(OH)3↓Fe(OH)3+3H+=Fe3++3H2O

1.B2.A3.C4.C

5.BaSO4BaCl2Na2CO3BaCO3NaCl、Na2SO4、HCl

6.

(1)Ba(OH)2K2CO3HCl

(2)普通漏斗、玻璃棒、烧杯

(3)保证溶液中的Mg2+和

都沉淀完全取静置后的上层清液少许于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试剂A过量

(4)OH-+H+=H2O、

+2H+=CO2↑+H2O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1.A2.D3.A4.B5.B6.D7.B

8.

(1)复分解分解

(2)二负三价氮元素正三价氮元素

1.C2.A3.D4.C5.略6.略

参考答案:

方法很多。

例如,可以用点燃的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的实验来确认。

1.D2.A3.A4.A5.C6.B

7.氧化还原氧化剂还原剂

8.

(1)③⑤

(2)②⑥(3)①④⑦⑧

1.D2.D3.B4.B5.C

6.

(1)C6H12O6

(2)还原性

7.氧化剂是PbO2,还原剂是Pb

8.Cl2Cl21∶19.12.6g

1.参考答案:

我们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金属,几乎都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从矿石中提炼得到的。

干电池、蓄电池以及在空间技术上应用的高能电池都发生着氧化还原反应。

人和动物的呼吸,把葡萄糖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在农业生产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是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

2.略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1.C2.C3.B4.B5.D6.A

7.放出的大量的热,钠熔化成小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嘶嘶作响使酚酞变红2Na+2H2O=2NaOH+H2↑少量的钠应保存在煤油里

3.TiCl4+4Na

4NaCl+Ti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化学方程式

取绿豆粒大小的Na,用滤纸擦干表面的煤油

钠是银白色的金属

——

将擦干煤油的Na放到盛有15mL~20mL的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盖上玻璃片。

钠浮在液面上,很快熔化成小球,并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有蓝色沉淀产生,有可能出现黑色固体

2Na+2H2O=2NaOH+H2↑

2NaOH+CuSO4=Na2SO4+Cu(OH)2↓

Cu(OH)2

CuO+H2O

1.D2.B3.D4.D5.C6.D

7.

(1)2Na+2H2O=2NaOH+H2↑b、c

(2)2Al+2OH-+2H2O=2

+3H2↑

(3)3Fe+4H2O(g)

Fe3O4+4H2FeH2O

8.易拉罐又鼓起来易拉罐中的CO2与浓NaOH反应,致使易拉罐内气压降低,从而使易拉罐被大气压压瘪浓NaOH与易拉罐(Al)反应产生H2,随着易拉罐内H2量的增多,易拉罐内气压增大CO2+2OH-=

+H2O2Al+2OH-+2H2O=2

9.铝制品的表面易生成致密的氧化膜,可以保护内层金属

1.D2.C3.D

4.

(1)3Fe+4H2O(g)

Fe3O4+4H2↑Fe

(2)气密性

(3)提供持续不断的水蒸气防止暴沸事故的发生

(4)碱石灰除去反应产生的H2中的水蒸气

(5)H2验纯收集一试管气体,靠近酒精灯火焰,如果发出爆鸣声,则证明产生的氢气不纯(含有氧气),如果是“噗”的声音,则证明氢气纯净

1.B2.A3.B4.B

5.9.26.1∶2∶3

7.1∶3

8.

(1)2.7g

(2)1∶1

1.A2.D3.B

4.

(1)6.72L

(2)2.5mol·

5.解:

(1)n(BaSO4)=9.32g/233g·

mol-1=0.04mol

n(BaCO3)=(29.02-9.32)g/197g·

mol-1=0.1mol

Na2(SO)4+BaCl2=BaSO4↓+2NaCl

1mol1mol

n(Na2SO4)0.04moln(Na2SO4)=0.04mol

c(Na2SO4)=0.04mol/0.1L=0.4mol/L

(2)BaCO3+2HCl=BaCl2+CO2↑+H2O

1mol22.4L

0.1molV(CO2)V(CO2)=2.24L

答略。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1.C2.D3.C4.A5.C6.A7.B8.①③

9.

(1)加热2NaHCO3

Na2CO3+H2O+CO2↑B

(2)加入适量NaOH溶液NaOH+NaHCO3=Na2CO3+H2OC

10.

+H+=H2O+CO2↑

1.A2.D

3.

(1)CaCO3+2HCl=CaCl2+H2O+CO2↑

(2)

仪器

加入试剂

加入该试剂的目的

B

除去CO2气体中混入的HCl

C

过氧化钠

与CO2和水汽反应产生O2

D

NaOH溶液

吸收未反应的CO2气体

(3)2Na2O2+2CO2=2Na2CO3+O2

(4)把E中的导管移出水面,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取出试管,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内,木条复燃,证明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

4.

(1)试管酒精灯

(2)①2NaHCO3

Na2CO3+H2O+CO2↑

②CO2+Ca(OH)2=CaCO3↓+H2O

(3)D

(4)NaHCO3

(5)过滤法

5.12g0.375mol

1.若加热后质量减少是NaHCO3

焰色反应为紫色的是K2CO3

2.

(1)在冷水浴中做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实验,观察红色是否褪去

(2)在褪色后的反应混合物中加入水,观察红色是否能够恢复

3.17.4%

1.C2.B3.A4.A

5.Al(OH)3既能跟酸反应又能跟碱反应

Al(OH)3+3H+=Al3++3H2OAl(OH)3+OH-=

+2H2O

6.

(1)Al2O3+2OH-=2

+H2O

(3)2NaHCO3

(4)CaO+H2O=Ca2++2OH-

7.铝盐氨水AlCl3+3NH3·

H2O=Al(OH)3↓+3NH4Cl

8.有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溶解Al(OH)3+3H+=Al3++3H2O

白色沉淀溶解Al(OH)3+OH-=

+2H2O两性

9.将两瓶溶液分别标上A和B,用滴管吸取少量A溶液,滴入B中。

若产生白色沉淀,且振动后不消失,则A为NaOH溶液,B为AlCl3溶液。

若不产生白色沉淀,则B为NaOH溶液,A为AlCl3溶液。

1.B2.B3.C

4.1∶31∶42∶72∶3

5.

(1)2Na+2H2O=2NaOH+H2↑

(2)2Al+2NaOH+2H2O=2NaAlO2+3H2↑

1.C2.C3.C4.D5.D

6.黑Fe3O4红棕红色油漆涂料Fe3O4赤铁矿Fe2O3

7.

(1)通入适量Cl22FeCl2+Cl2=2FeCl3

(2)加适量的铁粉、过滤2FeCl3+Fe=3FeCl2

(3)加适量的铁粉、过滤Fe+CuSO4=FeSO4+Cu

(4)加足量NaOH溶液、过滤2NaOH+Al2O3=2NaAlO2+H2O

(5)加热2Fe(OH)3

Fe2O3+3H2O

(6)加足量NaOH溶液、过滤Al(OH)3+NaOH=NaAlO2+2H2O

8.

(1)2Fe3++Cl2=2Fe2++2Cl-红

(2)有白色(或灰白色)沉淀生成Fe(OH)3

1.B2.C3.B4.D5.D6.A

7.

(1)过滤

(2)Al2O3Al2O3和Fe2O3Fe2O3K2SO4和(NH4)2SO4

(3)①Al2O3+2NaOH=2NaAlO2+H2O

②Al3++3NH3·

H2O=Al(OH)3↓+3

③NaAlO2+HCl+H2O=Al(OH)3↓+NaCl

④2Al(OH)3

Al2O3+3H2O

8.

(1)3Fe+4H2O(g)

Fe3O4+4H2

(2)一定有Fe3O4,可能有FeFe3O4和Fe

(3)Fe+2Fe3+=3Fe2+

(4)FeSO4+2NaOH=Fe(OH)2↓+Na2SO4

4Fe(OH)2+O2+2H2O=4Fe(OH)3

(5)还原Fe2+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变质铁粉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1.D2.B3.C4.D5.C6.B7.①③

8.

(1)纯金属大于低于

(2)青铜钢碳素钢合金钢

1.B2.A3.A4.D

5.

(1)④

(2)①(3)③(4)②(5)⑤(6)①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1.C2.B3.B4.C5.C6.D7.C8.B9.B

1.D2.D3.A4.D5.B

6.

(1)Na2SiO3+CO2+H2O

Na2CO3+H2SiO3↓

(2)Na2SiO3+2HCl

2NaCl+H2SiO3↓

(3)Na2CO3+2HCl

NaCl+H2O+CO2↑

答案略

1.A2.C3.D4.C5.D6.D7.A8.B9.B10.C

11.B12.D

13.

(1)硅

(2)二氧化硅(3)硅(4)分子筛

14.石灰石Na2O·

CaO·

6SiO2(Na2SiO3、CaSiO3和SiO2混合)

1.C2.B3.B4.A5.D6.A

7.①③④⑤⑦

8.

(1)C4

(2)89.6

(3)Si+2Cl2

SiCl4SiCl4+2H2

Si+4HCl

9.

(1)盐酸、过滤

(2)盐酸、过滤

(3)水、过滤

(4)O2、加热

(5)盐酸、过滤

(6)足量CO2/H2O、过滤

10.稀盐酸无色气体碳酸钙二氧化硅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1.C2.B3.D4.B5.D6.B7.C8.C9.C10.C

11.B12.C13.A

14.黄绿Cl2白色沉淀Cl-氯水呈酸性,所以先变红,但是氯水中的HClO有漂白性(强氧化性),所以褪色

15.NaClOCl2NaOHCl2+2NaOH=NaCl+NaClO+H2O

HClO不稳定次氯酸盐比较稳定、易于运输和保存

(2)2HClO

2HCl+O2↑

1.D2.A3.B4.C

5.

(1)①氯水中的H+与OH-反应②氯水中HClO使红色褪去

(2)向褪色后的溶液中再滴加NaOH溶液,若红色再现,则是①的原因造成的;

若红色不再出现,则是②的原因造成的

1.C2.C3.D4.A5.B

6.①B②A③C

解析:

①中Cl2完全被NaOH溶液吸收,生成两种可溶性盐,故上下均显无色;

②中Cl2跟水作用生成HCl,再跟AgNO3溶液充分作用,生成白色难溶盐AgCl,故上显无色,下显白色浑浊;

③中少量Cl2溶于水形成氯水,故上、下均呈浅黄绿色。

7.

(1)2H++

=H2O+CO2↑

(2)CaCl2Na2CO3AgNO3HCl

8.

(1)HClCl2H2

(2)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3)Cl2+2OH-=Cl-+ClO-+H2O

1.D2.D3.D4.B5.C6.A

7.(提示:

B为黄绿色气体,说明B是氯气;

D溶液呈黄色,说明其中含有Fe3+,即A是Fe;

E的溶液和Fe反应生成气体C,说明E溶液为酸,C气体为H2。

(1)H2

(2)2Fe+3Cl2

2FeCl3

(3)Fe+2H+=Fe2++H2↑(4)Cl-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

1.

(1)一瓶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另外两瓶溶液分别变为橙色和棕黄色

Cl2+2Br-=Br2+2Cl-Cl2+2I-=2Cl-+I2

(2)两瓶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一瓶溶液变为棕黄色Br2+2I-=2Br-+I2

(3)分别产生白色沉淀、淡黄色沉淀、黄色沉淀

Ag++Cl-=AgCl↓Ag++Br-=AgBr↓Ag++I-=AgI↓

(4)黄色固体消失,产生紫色蒸气和黑色固体2AgI

Ag+I2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1.D2.C3.A4.D5.A6.C

7.(还可有其他合理答案)

化学式

H2S

FeS

S

SO2

H2SO3

Na2SO3

SO3

H2SO4

Na2SO4

硫元素

化合价

-2

+4

+6

物质

类别

氢化物

单质

氧化物

8.

(1)C

(2)2SO2+O2

2SO3

9.

(1)溶液褪色溶液颜色恢复

(2)溶液先变红后褪色溶液变红

(3)否否

10.SO2H2SBr2SO2

4.

(1)酸

(2)品红溶液褪色漂白溶液又变成红色

(3)略

(1)氮气、氧气

(2)偏低(3)A、C

(4)SO2+I2+2H2O=H2SO4+2HI

22.41

V0.05×

0.02解得:

V=0.0224L=22.4mL

炉气中二氧化硫的体积分数=22.4mL/(22.4mL+297.6mL)=7%

(5)C、E、G(其他合理组合也可以)

1.C2.B3.D4.D5.B

6.N2+O2

2NO2NO+O2=2NO23NO2+H2O=2HNO3+NO

1.D提示:

设NO2的体积为4mL,O2为1mL,试管的体积为5mL

4NO2+O2+2H2O=4HNO3

11

C=

2.A

3.A

4.

(1)催化作用

(2)2O3

3O2(3)汽车尾气

5.

(1)3NO2+H2O=2HNO3+NO2NO+O2=2NO2

(2)做实验时要注意安全,因为NO、NO2都有毒。

(3)硝酸工业可在吸收反应中补充一些空气,使生成的一氧化氮再氧化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水又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经过这样多次的氧化和吸收,二氧化氮可以比较完全地被水吸收,能够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硝酸,同时减少有毒气体的排放。

(1)2H2SO3+O2=2H2SO4雨水溶解SO2生成H2SO3,H2SO3又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H2SO4,降落形成酸雨

(2)C(3)C

(4)①Ca(OH)2+SO2=CaSO3+H2O2CaSO3+O2=2CaSO4

CaSO4+2H2O=CaSO4·

2H2O

②2NH3·

H2O+SO2=2(NH4)2SO3+H2O

2(NH4)2SO3+O2=2(NH4)2SO4

③S+O2

SO2CaO+SO2=CaSO3

2CaSO3+O2=2CaSO4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1.C2.C3.D4.A5.A6.A7.B8.B9.C

10.无刺激性NH3+H2O

NH3·

H2O

+OH-低温环境下

11.①②③⑥⑦

12.

(1)在烧瓶内形成红色的“喷泉”

(2)当胶头滴管中少量的水与氨相遇,氨极易溶于水,使得烧瓶内压强变小,小于外面的压强,打开止水夹后,由于压强差的原因,烧杯内的水被压进烧瓶形成喷泉

(3)极易溶于水可与水反应且溶液呈碱性

1.C2.D3.A

4.

(1)NONO2

(2)N2+3H2

2NH3

(3)NH3+HNO3=NH4NO3

1.B2.B3.D4.C

5.

(1)ABB

(2)分液漏斗圆底烧瓶

(3)Ca(OH)2+2NH4Cl

CaCl2+2NH3↑+2H2O

Zn+2HCl=ZnCl2+H2↑CaCO3+2HCl=CaCl2+H2O+CO2↑

(4)a

1.C2.B

3.

(1)铵态氮肥硝酸

(2)④

4.NH4NO3

+OH-

NH3↑+H2O

5.

(1)丙

(2)甲没有干燥装置乙不能用浓硫酸作干燥剂,硫酸可与氨气反应

(3)将沾有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试纸变蓝,则说明已集满

6.

(1)4.48L

(2)3.28%1.8mol·

1.A2.D3.D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