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 七上 第4章《基本平面图形》 北师大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3903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 七上 第4章《基本平面图形》 北师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 七上 第4章《基本平面图形》 北师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 七上 第4章《基本平面图形》 北师大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 七上 第4章《基本平面图形》 北师大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 七上 第4章《基本平面图形》 北师大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 七上 第4章《基本平面图形》 北师大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 七上 第4章《基本平面图形》 北师大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 七上 第4章《基本平面图形》 北师大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 七上 第4章《基本平面图形》 北师大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 七上 第4章《基本平面图形》 北师大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 七上 第4章《基本平面图形》 北师大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 七上 第4章《基本平面图形》 北师大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 七上 第4章《基本平面图形》 北师大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 七上 第4章《基本平面图形》 北师大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 七上 第4章《基本平面图形》 北师大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 七上 第4章《基本平面图形》 北师大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 七上 第4章《基本平面图形》 北师大版.docx

《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 七上 第4章《基本平面图形》 北师大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 七上 第4章《基本平面图形》 北师大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 七上 第4章《基本平面图形》 北师大版.docx

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七上第4章《基本平面图形》北师大版

第4章《基本平面图形》

考点一:

直线、射线、线段及线段的比较

1.(2018∙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射线PA和射线AP是同一条射线

B.射线OA的长度是12cm

C.直线ab、cd相交于点M

D.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分析】根据射线的表示方法判断A;根据射线的定义判断B;根据直线的表示方法判断C;根据直线的性质公理判断D.

【解答】解:

A、射线PA和射线AP是同一条射线,说法错误;

B、射线OA的长度是12cm,说法错误;

C、直线ab、cd相交于点M,说法错误;

D、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说法正确.

故选:

D.

2.(2018∙期末)工人师傅在给小明家安装晾衣架时,一般先在阳台天花板上选取两个点,然后再进行安装.这样做的数学原理是(  )

A.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C.连接两点之间的线段叫两点间的距离

D.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分析】直接利用直线的性质分析得出答案.

【解答】解:

工人师傅在给小明家安装晾衣架时,一般先在阳台天花板上选取两个点,然后再进行安装.这样做的数学原理是: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故选:

D.

 

3.(2018∙滨州)若数轴上点A、B分别表示数2、﹣2,则A、B两点之间的距离可表示为(  )

A.2+(﹣2)B.2﹣(﹣2)C.(﹣2)+2D.(﹣2)﹣2

【分析】根据数轴上两点间距离的定义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

A、B两点之间的距离可表示为:

2﹣(﹣2).故选:

B.

 

4.(2018∙模拟)观察下列图形,第一个图2条直线相交最多有1个交点,第二个图3条直线相交最多有3个交点,第三个图4条直线相交最多有6个交点,…,像这样,则20条直线相交最多交点的个数是(  )

A.171B.190C.210D.380

【分析】由于第一个图2条直线相交,最多有1个交点,第二个图3条直线相交最多有3个交点,第三个图4条直线相交,最多有6个,由此得到3=1+2,6=1+2+3,那么第四个图5条直线相交,最多有1+2+3+4=10个,以此类推即可求解.

【解答】解:

∵第一个图2条直线相交,最多有1个交点,

第二个图3条直线相交最多有3个交点,而3=1+2,

第三个图4条直线相交,最多有6个,而6=1+2+3,

∴第四个图5条直线相交,最多有1+2+3+4=10个,

∴20条直线相交,最多交点的个数是1+2+3+…+19=(1+19)×19÷2=190.

故选:

B.

5.(2018∙期末)如图,用圆规比较两条线段A′B′和AB的长短,其中正确的是(  )

A.A′B′>ABB.A′B′=ABC.A′B′<ABD.A′B′≤AB

【分析】根据比较线段的长短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

由图可知,A'B'>AB,故选:

A.

6.(2018∙期末)在同一条直线上依次有A,B,C,D四个点,若CD﹣BC=AB,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B是线段AC的中点B.B是线段AD的中点

C.C是线段BD的中点D.C是线段AD的中点

【分析】直接利用已知画出图形,进而分析得出答案.

【解答】解:

如图所示:

符合CD﹣BC=AB,则C是线段AD的中点.

故选:

D. 

7.(2018∙期末)如图,点C、D是线段AB上的两点,点D是线段AC的中点.若AB=10cm,BC=4cm,则线段DB的长等于(  )

A.2cmB.3cmC.6cmD.7cm

【分析】先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求出AC,再根据中点的定义求得CD的长,再根据BD=CD+BC即可解答.

【解答】解:

∵AB=10,BC=4,∴AC=AB﹣BC=6,

∵点D是AC的中点,∴AD=CD=AC=3.∴BD=BC+CD=4+3=7cm,

故选:

D.

8.(2018∙期末)C为线段AB上任意一点,D、E分别是AC、CB的中点,若AB=10cm,则DE的长是(  )

A.2cmB.3cmC.4cmD.5cm

【分析】根据中点的定义可得DE的长等于AB长的一半,已知AB的长,则不难求得DE的长.

【解答】解:

∵D、E分别是AC、CB的中点,AB=10cm,∴DE=DC+CE=

(AC+BC)=

AB=5cm,故选:

D.

9.(2018∙期末)直线AB,BC,CA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语句:

①点A在直线BC上;②直线AB经过点C;③直线AB,BC,CA两两相交;④点B是直线AB,BC,CA的公共点,正确的有(只填写序号).

【分析】根据直线与点的位置关系即可求解.

【解答】解:

①点A在直线BC上是错误的;②直线AB经过点C是错误的;

③直线AB,BC,CA两两相交是正确的;④点B是直线AB,BC,CA的公共点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③.

10.(2018∙期末)点C在射线AB上,若AB=3,BC=2,则AC为.

【分析】分为两种情况,化成图形,根据图形和已知求出即可.

【解答】解:

当C在线段AB上时,

AC=AB﹣BC=3﹣2=1,

当C在线段AB的延长线时,

AC=AB+BC=3+2=5,

即AC=1或5,故答案为:

1或5.

16.(2018∙模拟)已知点B在直线AC上,AB=8cm,AC=18cm,P、Q分别是AB、AC的中点,则PQ为cm.

【分析】本题没有给出图形,在画图时,应考虑到A、B、C三点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多种可能,再根据正确画出的图形解题.

【解答】解:

①当点C在点A左侧时,

AP=AB=4,AQ=AC=9,∴PQ=AQ+AP=4+9=13cm.

②当点C在点B右侧时,

AP=AB=4cm,BC=AC﹣AB=10cm,AQ=AC=9,∴PQ=AQ﹣AP=9﹣4=5cm.

故答案为:

13cm或5cm.

17.(2018∙期末)如图,已知A、B、C、D四点,根据下列语句画图

(1)画直线AB

(2)连接AC、BD,相交于点O

(3)画射线AD、BC,交于点P.

【分析】

(1)过A,B画直线即可;

(2)连接AC、BD,即可得到点O;

(3)画射线AD、BC,即可得到点P.

【解答】解:

(1)如图所示,直线AB即为所求;

(2)如图所示,线段AC,BD即为所求;

(3)如图所示,射线AD、BC即为所求.

19.(2018∙期末)如图,B、C两点把线段MN分成三部分,其比为MB:

BC:

CN=2:

3:

4,点P是MN的中点,PC=2cm,求MN的长.

【分析】根据比例设MB=2x,BC=3x,CN=4x,然后表示出MN,再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表示出PN,再根据PC=PN﹣CN列方程求出x,从而得解.

【解答】解:

∵MB:

BC:

CN=2:

3:

4,∴设MB=2xcm,BC=3xcm,CN=4xcm,

∴MN=MB+BC+CN=2x+3x+4x=9xcm,∵点P是MN的中点,∴PN=

MN=

xcm,

∴PC=PN﹣CN,即

x﹣4x=2,解得x=4,所以,MN=9×4=36cm.

20.(2018∙期末)如图,C,D是线段AB上的两点,已知AC:

CD:

DB=1:

2:

3,MN分别是AC,BD的中点,且AB=36cm,求线段MN的长.

【分析】根据比例设AC=xcm,CD=2xcm,DB=3xcm,然后根据AC的长度列方程求出x的值,再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表示出CM、DN,然后根据MN=CM+CD+DN求解即可.

【解答】解:

∵AC:

CD:

DB=1:

2:

3,∴设AC=xcm,则CD=2xcm,DB=3xcm,

∵AB=36cm,∴x+2x+3x=36,解得x=6,

∵M、N分别是AC、BD的中点,

∴CM=

AC=

x,DN=

BD=

x,

∴MN=CM+CD+DN=

x+2x+

x=4x=4×6=24(cm).

21.(2018∙模拟)如图,点C在线段AB上,AC=8cm,CB=6cm,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

(1)求线段MN的长;

(2)若C为线段AB上任一点,满足AC+CB=acm,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

并说明理由;

(3)若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BC=bcm,M、N分别为AC、BC的中点,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

请画出图形,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

(4)你能用一句简洁的话,描述你发现的结论吗?

【分析】

(1)根据M、N分别是AC、BC的中点,我们可得出MC、NC分别是AC、BC的一半,那么MC、CN的和就应该是AC、BC和的一半,也就是说MN是AB的一半,有了AC、CB的值,那么就有了AB的值,也就能求出MN的值了;

(2)方法同

(1)只不过AC、BC的值换成了AC+CB=acm,其他步骤是一样的;

(3)当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根据M、N分别是AC、BC的中点,我们可得出MC、NC分别是AC、BC的一半.于是,MC、NC的差就应该是AC、BC的差的一半,也就是说MN是AC﹣BC即AB的一半.有AC﹣BC的值,MN也就能求出来了;

(4)综合上面我们可发现,无论C在线段AB的什么位置(包括延长线),无论AC、BC的值是多少,MN都恒等于AB的一半.

【解答】解:

(1)∵M、N分别是AC、BC的中点,∴MC=

AC,CN=

BC,

∵MN=MC+CN,AB=AC+BC,∴MN=

AB=7cm;

(2)MN=

a,

∵M、N分别是AC、BC的中点,∴MC=

AC,CN=

BC,

又∵MN=MC+CN,AB=AC+BC,∴MN=

(AC+BC)=

a;

(3)∵M、N分别是AC、BC的中点,∴MC=

AC,NC=

BC,

又∵AB=AC﹣BC,NM=MC﹣NC,∴MN=

(AC﹣BC)=

b;

(4)如图,只要满足点C在线段AB所在直线上,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那么MN就等于AB的一半.

考点二:

角、角的比较

22.(2018∙模拟)如图所示,用量角器度量∠AOB,可以读出∠AOB的度数为(  )

A.45°B.55°C.135°D.145°

【分析】由图形可直接得出.

【解答】解:

由图形所示,∠AOB的度数为135°,故选:

C. 

23.(2018∙期末)把2.36°用度、分、秒表示,正确的是(  )

A.2°21'36''B.2°18'36''C.2°30'60''D.2°3'6''

【分析】根据大单位化小单位除以进率,可得答案.

【解答】解:

2.36°=2°+0.36×60′=2°21′+0.6×60″=2°21′36″,故选:

A.

 

24.(2018∙期末)如图所示,已知∠AOC=∠BOD=70°,∠BOC=30°,则∠AOD的度数为(  )

A.100°B.110°C.130°D.140°

【分析】根据图形和题目中的条件,可以求得∠AOB的度数和∠COD的度数,从而可以求得∠AOD的度数.

【解答】解:

∵∠AOC=70°,∠BOC=30°,∴∠AOB=40°;

同理可得,∠COD=40°.

∴∠AOD=∠AOB+∠BOC+∠COD=40°+30°+40°=110°,故选:

B.

 

25.(2018∙期末)如图,∠AOC和∠DOB都是直角,如果∠AOB=150°,那么∠DOC=(  )

A.30°B.40°C.50°D.60°

【分析】根据图象∠AOB等于两个直角的和减去∠COD计算.

【解答】解:

∠DOC=90°+90°﹣∠AOB=180°﹣150°=30°.故选A.

26.(2018∙期末)小刚每晚19:

00都要看央视的“新闻联播”节目,这时钟面上时针与分针夹角的度数为度.

【分析】画出草图,利用钟表表盘的特征解答.

【解答】解:

19:

00,时针和分针中间相差5大格.∵钟表12个数字,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夹角为30°,∴19:

00分针与时针的夹角是5×30°=150°.

27.(2018∙期末)时钟表面3点30分,时针与分针所成夹角的度数是.

【分析】根据分针每分钟转6°,时针每分钟转0.5°得到时针30分转了15°,分针30分转了180°,而它们开始相距3×30°,于是所以3点30分,时针与分针所成夹角的度数=180°﹣90°﹣15°.

【解答】解:

时针从数3开始30分转了30×0.5°=15°,分针从数字12开始30分转了30×6°=180°,所以3点30分,时针与分针所成夹角的度数=180°﹣90°﹣15°=75°.

故答案为75°.

28.(2018∙期末)如图,射线OA的方向是北偏东15°,射线OB的方向是北偏西40°,∠AOB=∠AOC,射线OD是OB的反向延长线.

(1)射线OC的方向是;

(2)若射线OE平分∠COD,求∠AOE的度数.

【分析】

(1)先求出∠AOB=55°,再求得∠NOC的度数,即可确定OC的方向;

(2)根据∠AOB=55°,∠AOC=∠AOB,得出∠BOC=110°,进而求出∠COD的度数,根据射线OE平分∠COD,即可求出∠COE=35°再利用∠AOC=55°求出答案即可.

【解答】解:

(1)∵OB的方向是北偏西40°,OA的方向是北偏东15°,

∴∠NOB=40°,∠NOA=15°,∴∠AOB=∠NOB+∠NOA=55°,

∵∠AOB=∠AOC,∴∠AOC=55°,∴∠NOC=∠NOA+∠AOC=70°,

∴OC的方向是北偏东70°;

故答案为:

北偏东70°;

(2)∵∠AOB=55°,∠AOC=∠AOB,∴∠BOC=110°.

又∵射线OD是OB的反向延长线,∴∠BOD=180°.∴∠COD=180°﹣110°=70°.

∵∠COD=70°,OE平分∠COD,∴∠COE=35°.∵∠AOC=55°.∴∠AOE=90°.

25.(2018∙期末)计算:

(1)56°17′+12°45′﹣16°21′×4.

【分析】先计算出16°21′×4,然后再进行加减运算即可.

【解答】解:

56°17′+12°45′﹣16°21′×4=56°17′+12°45′﹣65°24′=3°38′.

 

(2)18°13′×5﹣49°28′52″÷4

【分析】根据度分秒的除法,从大的单位算起,余数乘以进率化成小的单位再除,可得答案.

【解答】解:

原式=90°65′﹣48°88′52′′÷4=90°65′﹣12°22′13′′=78°42′47′′

26.(2018∙期末)如图,已知OE是∠AOC的角平分线,OD是∠BOC的角平分线.

(1)若∠AOC=120°,∠BOC=30°,求∠DOE的度数;

(2)若∠AOB=90°,∠BOC=α,求∠DOE的度数.

【分析】

(1)直接利用角的计算方法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计算得出答案;

(2)直接利用角的计算方法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计算得出答案.

【解答】解:

(1)∵OE是∠AOC的角平分线,OD是∠BOC的角平分线,∠AOC=120°,∠BOC=30°,∴∠EOC=60°,∠DOC=15°,∴∠DOE=∠EOC﹣∠DOC=60°﹣15°=45°;

(2)∵OE是∠AOC的角平分线,OD是∠BOC的角平分线,∠AOB=90°,∠BOC=α,

∴∠EOC=

(90°﹣α),∠DOC=

α,∴∠DOE=∠EOC﹣∠DOC=

(90°﹣α)﹣

α=45°.

27.(2018∙期末)如图所示,∠AOB:

∠BOC:

∠COD=4:

5:

3,OM平分∠AOD,∠BOM=20°,求∠AOD和∠MOC.

【分析】设∠AOB=4x,∠BOC=5x,∠COD=3x,得到∠AOD=12x,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AOM=

∠AOD=6x,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

【解答】解:

设∠AOB=4x,∠BOC=5x,∠COD=3x,∴∠AOD=12x,

∵OM平分∠AOD,∴∠AOM=

∠AOD=6x,由题意得,6x﹣4x=20°,解得,x=10°,

∴∠AOD=12x=120°,∠BOC=5x=50°,∴∠MOC=∠BOC﹣∠BOM=30°.

考点三:

多边形与圆

28.(2018∙期末)如图,一、二、三、四这四个扇形的面积之比为1:

3:

5:

1.

(1)请分别求出它们圆心角的度数.

(2)一、二、四这三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之和是多少?

【分析】根据扇形的面积比,求出各个扇形的圆心角之比,从而求出各个扇形的圆心角占整个圆的几分之几,进而确定出各个扇形的圆心角.

【解答】解:

(1)∵一、二、三、四这四个扇形的面积之比为1:

3:

5:

1.,

∴各个扇形的面积分别占整个圆面积的

∴各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分别为

×360°=36°,

×360°=108°,

×360°=180°,

×360°=36°

(2)一、二、四这三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之和是36°+36°+108°=1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