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三上单元教案芳草地小学杨慧提供.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402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烈推荐三上单元教案芳草地小学杨慧提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强烈推荐三上单元教案芳草地小学杨慧提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强烈推荐三上单元教案芳草地小学杨慧提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强烈推荐三上单元教案芳草地小学杨慧提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强烈推荐三上单元教案芳草地小学杨慧提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强烈推荐三上单元教案芳草地小学杨慧提供.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强烈推荐三上单元教案芳草地小学杨慧提供.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强烈推荐三上单元教案芳草地小学杨慧提供.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强烈推荐三上单元教案芳草地小学杨慧提供.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强烈推荐三上单元教案芳草地小学杨慧提供.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强烈推荐三上单元教案芳草地小学杨慧提供.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强烈推荐三上单元教案芳草地小学杨慧提供.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强烈推荐三上单元教案芳草地小学杨慧提供.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强烈推荐三上单元教案芳草地小学杨慧提供.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强烈推荐三上单元教案芳草地小学杨慧提供.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强烈推荐三上单元教案芳草地小学杨慧提供.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强烈推荐三上单元教案芳草地小学杨慧提供.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强烈推荐三上单元教案芳草地小学杨慧提供.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强烈推荐三上单元教案芳草地小学杨慧提供.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强烈推荐三上单元教案芳草地小学杨慧提供.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强烈推荐三上单元教案芳草地小学杨慧提供.docx

《强烈推荐三上单元教案芳草地小学杨慧提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烈推荐三上单元教案芳草地小学杨慧提供.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强烈推荐三上单元教案芳草地小学杨慧提供.docx

强烈推荐三上单元教案芳草地小学杨慧提供

第5课灰雀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

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要求会写的词语。

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学习课文中,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1、会认5个生字。

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要求会写的词语。

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体会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孩子。

教学难点:

透过人物的言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课前准备:

课前请学生收集、查阅有关列宁的资料,对列宁有初步的了解。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分配:

第1课时:

1、会认5个生字。

会写6个生字。

正确读写要求会写的词语。

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指导书写几个难写的生字。

2、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练习朗读课文。

第2课时:

1、在学习课文中,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体会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孩子,体会他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尊重和保护。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指导书写剩余的生字。

第1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

会写6个生字。

正确读写要求会写的词语。

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指导书写几个难写的生字。

2、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学习内容。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二)在反馈中读准生字的字音。

(重点是解决字音的问题)

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

第一组:

白桦树、胸脯、婉转、面包渣(认读字)

第二组:

郊外、或者、散步、不敢、可惜、低头、诚实(要求会写的生字词)

(三)引导学生自主识记生字:

学生自己说说可以用什么办法识记生字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总结:

1、相同部首识记:

胸脯散敢

2、旧字加部首识记:

郊、渣、诚

3、旧字换部首:

惜、低

5、教师重点讲解的生字:

步(下面不是少)或(部首是戈)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一)学生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

灰雀什么样子的?

用直线把句子画下来。

1、反馈: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

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

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2、想一想:

两句话分别写出灰雀的什么特点?

(第一句写的是颜色,第二句写的是灰雀欢快的样子)

3、练习朗读:

读出“惹人喜爱”

(二)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灰雀,讲了什么?

试着完成填空练习:

开始,灰雀(在枝头唱歌),接着,(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最后(被小男孩放回来了)。

2、课文除了讲灰雀,还有列宁和小男孩,在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再读课文想一想。

3、用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列宁发现(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向(小男孩)询问。

在列宁的启发下,小男孩(把灰雀放了回来)。

(三)练习朗读对话部分,体会提示语的不同用法。

教师投影呈现课文中列宁和男孩的对话,表示出提示语,引导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

四、指导生字的书写。

(一)教师在课堂上指导“胸脯、散步、或、敢”的书写。

范写后学生写在生字本上。

(二)练习摘抄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

第2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学习课文中,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体会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孩子,体会他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尊重和保护。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指导书写剩余的生字。

教学重点:

1、会认5个生字。

会写6个生字。

正确读写要求会写的词语。

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体会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孩子。

教学难点:

透过人物的言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回顾课文内容。

齐读课题,完整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细体读文,感受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一)教师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一看哪些语句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列宁喜爱灰雀?

用曲线把句子画下来。

(一)学生自主读书,画出列宁喜爱灰雀的语句。

(二)在反馈中进行语言训练:

1、学生读句子后教师呈现,进行引导和训练:

第1句: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1)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每次、都要、仰望、经常)

(2)指导朗读,读出列宁喜爱灰雀。

第2句:

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第3句:

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

天气严寒,它怕冷。

第4句: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这四句话,引导学生自己通过一些词语来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关键的词语来理解句子的意思)

2、完整呈现上面的4句话,指导学生读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三、精读课文,感受列宁对孩子的尊重和保护。

(通过言行体会人物的心理,落实教学的重点,突破难点。

(一)教师呈现课文的重点部分——列宁和孩子的对话,分层引导精读,训练。

1、读一读对话部分,想一想,从哪里可以看出是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

(1)第一句:

男孩说:

“没……我没看见”男孩在想什么?

如果让你添加提示语,你会填上什么词语?

(吞吞吐吐、犹犹豫豫)指导朗读。

(2)第二句:

男孩看看列宁,说:

“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

它还活着。

”此时此刻,男孩在想什么?

提示语部分添加什么词语合适呢?

(肯定)指导朗读

(3)第三句:

“一定会飞回来!

”男孩肯定地说。

这时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指导朗读

2、教师总结提升:

小男孩的心理在发生着变化,由最初的矛盾和犹豫,变得肯定和坚定,我们是从男孩说的话中一点一点体会到的。

着微妙的变化,列宁也感受到了,来看看列宁是怎样说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

3、再读对话部分,想一想,从列宁的话语中男孩子听出了什么?

你体会到什么?

(1)第一句:

列宁说:

“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

天气严寒,它怕冷。

”(孩子听出列宁喜爱灰雀,为灰雀的下落而担心。

)指导朗读。

(2)第二句: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体会“自言自语”的意思,在这里是自己对自己说话吗?

想让孩子听出什么?

(孩子听出列宁的难过,惋惜)指导朗读。

(3)第三句:

列宁问:

“会飞回来?

”(列宁实际上是在问男孩:

你会把它放回来吗?

)指导朗读。

(4)教师提问思考:

列宁为什么要这样说而不直接让孩子放回灰雀呢?

4、教师再一次总结:

我们通过列宁的语言、神态感受到列宁一次又一次地引导启发小男孩,体会到他对孩子的尊重和喜爱。

(二)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读出每一个人物的心理。

四、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如果把第二天列宁看到灰雀回到树枝上的情景改写成一组对话,你会怎样写呢?

教师给出提示:

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

五、指导书写剩余的生字。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剩余的生字:

郊、渣、惜、低、诚这几个生字都是左窄右宽的结构特点,教师范写后学生独立书写。

板书设计:

第6课小摄影师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要求会读写的词语。

2、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认识引用对话的不同方式,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5、感受到高尔基对男孩的关怀以及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和热爱。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感受到高尔基对男孩的关怀以及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和热爱。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感受到高尔基对男孩的关怀以及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和热爱。

课前准备:

课前请学生收集有关高尔基的资料,对高尔基有个初步的了解。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分配:

第1课时:

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2课时:

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分角色朗读的训练。

第1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基、突、卷、杂、备、弄”6个生字。

正确读写要求会读写的词语。

2、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初步认识引用对话的不同方式,练习分角色朗读。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对高尔基的了解,揭示学习内容。

1、教师板书课题,说说什么叫摄影师。

2、课文除了讲小摄影师,还讲到了高尔基。

谈一谈对高尔基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二)在反馈中读准生字的字音。

(重点是解决字音的问题)

第一组:

鞠躬、摄影、阳光明媚(本课的认读字)

第二组:

停当(“当”是多音字,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读音组成词语)

打量(“量”是多音字,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读音组成词语,在这里读轻声。

第三组:

突然、摆弄、准备、侧过脸、胶卷、秘书、杂志社、车辆

(三)引导学生自主识记生字:

学生自己说说可以用什么办法识记生字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总结:

1、形声字归类识记:

按、摆、侧、胶、辆、秘

2、旧字记新字:

准、杂、社

3、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识记:

“基”:

注意笔顺笔画。

“卷”下半部分的书写是重点。

“备”与“背”“被”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加以区别。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一)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讲的是什么?

完成补充题目的填空训练:

小摄影师(给高尔基拍照)

2、再读课文,想一想,小摄影师给高尔基拍照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试着完成填空练习:

首先,男孩(给高尔基热了纸团,)高尔基(把他请进房间)。

然后,男孩(为拍照做好准备)

接着,男孩(发现没有带胶卷)

最后,男孩(哭着离开高尔基家),高尔基(一直等着他回来)。

3、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认识引用对话的不同方式,练习朗读对话。

1、学生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引用对话有几种不同的形式?

(给学生自己读书思考发现的时空)

2、反馈中加以引导:

(1)教师出示课文中高尔基与孩子的几组对话。

第一组:

课文的3-5自然段。

第二组:

6-7自然段。

第三组:

8-10自然段。

(2)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提示语的不同位置,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指导生字的书写。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书写:

基、突、卷、杂、备、弄。

教师范写后学生书写。

第2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感受到高尔基对男孩的关怀以及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和热爱。

3、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4、指导书写后面的剩余生字。

教学重点:

1、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感受到高尔基对男孩的关怀以及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和热爱。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感受到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到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怀。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学生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回忆:

课文围绕着“小摄影师给高尔基拍照”讲了什么?

(可以呈现第一课时的填空练习帮助学生回忆)

二、精读课文,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感受人物的心理,感受到高尔基对孩子的关怀。

(一)学生仔细默读课文,看一看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很喜爱这个小摄影师?

把你找到的句子用直线画下来。

(二)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标画。

(三)教师在反馈的过程中加以引导:

第一处:

“来吧,我让他们放你进来。

”高尔基说。

1、联系上下文想一想,高尔基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句话?

2、对于小男孩并不是很礼貌的行为,高尔基没有计较,还放他进来,他是怎么想的?

可以说明什么?

(对男孩子的理解和尊重)

3、呈现完整对话(2-5自然段)练习朗读。

4、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学习过程:

我们仔细读了人物的语言,体会了高尔基的心理活动。

第二处:

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

1、说说“吩咐”是什么意思?

(指派或是命令)

2、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谁对谁说话用“吩咐?

”(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主人对仆人……)

3、读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小男孩是怎样吩咐高尔基的?

4、再读高尔基的做法,想一想,高尔基为什么这样做?

可以看出什么?

(配合孩子的工作,喜欢、尊重小摄影师)

5、教师再一次点明学习方法:

通过人物的动作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第三处:

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

1、找出句子中描写人物动作和神态的词语(侧过、微笑)

2、联系上下文想一想,高尔基在什么情况下对孩子微笑的?

(孩子摆弄了很久很久)

3、摆弄了很久很久可以看出什么?

(时间很长)

4、通过这样的神态细节描写可以看出什么?

(很有耐心,是对男孩的尊重和爱护。

5、总结:

通过高尔基的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来体会了他的心理。

第四处:

高尔基赶紧站起来,走到窗口大声喊:

“孩子回来!

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

放手让学生自己用刚才的方法自己学习。

体会到高尔基的着急、担心。

第五处:

“情转告他,我很忙。

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

放手让学生抓住人物语言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很忙、一定”来体会到高尔基对这个孩子的重视,关怀,喜爱。

(四)完整地呈现这几处对高尔基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读一读,体会他对孩子的关怀。

总结学习的方法。

三、细读课文,感受到孩子对高尔基的崇敬和热爱。

(一)读课文,想一想:

在高尔基的眼中,这是一个()的小摄影师?

结合课文的语句谈谈自己的体会。

(二)学生谈体会,教师引导:

对高尔基的崇敬:

鞠躬、打量、咧开嘴笑了。

做事情非常认真:

用手指了指沙发、摆弄“一切准备停当”哭

四、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一)完整地呈现高尔基与孩子对话的部分(课文2-10自然段)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高尔基对男孩的喜爱关怀以及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和热爱。

(提示:

注意提示语的不同用法)

(二)创设情境,读写结合训练:

第二天,小男孩再次来到高尔基家来,他们会怎么做?

又会说些什么呢?

想一想写几组对话。

可以用上对话的两种表现形式(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后)

(三)反馈交流。

五、指导书写剩余的生字。

引导学生观察左右结构字的结构特点教师范写后学生练习书写。

板书设计:

 

第7课奇怪的大石头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要求掌握的词语。

2、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是学生学习上的难点。

课前准备:

课前查阅李四光的资料,对李四光有初步的了解。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分配:

第1课时:

学习生字新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2课时:

1、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是学生学习上的。

第1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藏、卧、旅、考、遗、震”6个生字。

正确读写要求掌握的词语。

2、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题揭示学习内容。

(一)教师板书“石头”在前面加上“大”请学生读出这块石头的特点(大)

再板书“奇怪的”再次读出特点(奇怪)

(二)究竟怪在哪里?

学习新课。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二)在反馈中读准生字的字音。

(重点是解决字音的问题)

第一组:

流域(本课的认读字)

第二组:

著名(可以用句子中换词语的方法了解意思)

遗迹(可以用分别理解字义之后合成理解词义的方法理解词语意思)

震惊(用上面的方法理解意思)

捉迷藏悄悄考察推动旅行研究大坑卧进土里躲闪秦秦岭(这些词语把字音读准确)

第三组:

陨石、突兀(这两个词语的字音不容易读准确,要特别注意。

可以结合课文的插图了解“突兀”的意思,结合课外资料了解“陨石”的意思)

(三)引导学生自主识记生字:

学生自己说说可以用什么办法识记生字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总结:

1、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识记:

“藏”:

注意笔顺笔画。

“卧”注意左半部分的笔顺。

“旅”要注意右半部分的写法。

“考”下面的笔画要注意强调。

2、形声字归类识记:

坑、纪、究、震、俏

3、旧字记新字:

推、秦、著、遗、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一)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说说课文的主人公是谁?

课文向我们讲述的就是李四光和这块奇怪的大石头之间的故事。

2、学生自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讲了李四光与这块奇怪的大石头之间的什么事呢?

3、给出填空练习帮助学生思考:

小时候,李四光和同学们玩捉迷藏时(对大石头发生了兴趣,产生了疑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先(向老师和父亲请教,没有解决疑问),然后(去英国留学,明白了原因),回到家乡后,他(专门多次考察),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

4、教师引导着学生,用简单的词语理清文章的内容。

玩捉迷藏产生兴趣

请教师长未解疑问

出国留学明白原因

回乡考察取得成果

(二)结合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熟。

四、指导书写新的生字。

教师指导书写的生字:

藏、卧、旅、考、遗、震这几个字要特别强调笔顺、笔画。

重点是:

藏、卧、遗、震。

教师在范写后指导学生独立书写。

第2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

4、指导书写剩余的生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是学生学习上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

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出示第一课时主要内容的填空练习帮助学生回顾。

二、精读课文,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一)学生整体朗读课文,对李四光的品质有初步的感知。

学生朗读课文,说一说:

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李四光?

(学生可以初步说说自己的认识:

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善于提问,不懈追求……)

(二)再读课文,想一想,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把句子画下来。

(三)交流反馈,教师帮助学生分层加以引导:

第一部分:

玩捉迷藏,产生疑问(课文的第2自然段)

1、默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

李四光和同学们在玩捉迷藏时,他和大家有什么不一样?

2、在李四光的眼里,这块石头怪在哪里?

读书上的句子告诉大家。

(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为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3、由此你可以感受到什么?

(李四光善于发现,善于思考)

4、指导学生朗读。

第二部分:

请教师长,未解疑问(重点是课文的第6自然段)

1、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

2、教师出示第6自然段加以引导:

(1)读一读这段话,数一数一共有几句话。

(2)读第一句话,说一说这句话写的是什么?

(石头重,力量大。

这是李四光的判断)

(3)读第2句话,说一说这是李四光在干什么?

(这是李四光的推想)

(4)读第3句话,说说意思(李四光在观察了周围的环境之后提出了疑问)

3、完整地朗读这几句话,体会到李四光善于想象、推理之后于现实作比对,发现问题之后提出自己的疑问。

学习他会提问题。

第三部分:

英国留学,明白原因(课文第9自然段)

1、学生读读自己找到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2、引导学生根据“到底?

为什么?

”体会到李四光善于深入探索和思考。

“许多年才明白”体会到李四光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时间长,困难多,不懈地求索精神。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第四部分:

回乡考察,取得成果(课文第10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句子说说自己是通过哪个词语体会到什么?

2、教师引导:

从“考察,进一步地考察”可以体会到什么?

(不懈地求索,下了极大的功夫)

3、指导感情朗读。

三、整体回归,体会作者怎样把内容写具体。

(一)学生再读课文,思考:

李四光为什么能够取得震惊全世界的研究成果?

(用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归整体,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二)教师帮助学生回顾过程:

小时候,出国留学,回到家乡

(三)李四光为什么会成为著名的地质学家?

(总结李四光的精神)

(四)教师总结提升:

课文通过李四光不断研究、探索的具体事例充分表现了他善于发现,勤于思考,不懈探索的精神。

四、指导书写剩余生字。

板书设计:

第8课我不能失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继续巩固“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感受到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的对话。

4、初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继续巩固“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感受到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收集查阅有关宋庆龄的资料,对宋庆龄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学习内容。

(一)教师板书课题,说说“失信”是什么意思?

“我”指的是谁?

(二)齐读课题揭示学习内容:

宋庆龄为了不失信是如何做的?

学习课文

二、通读全文,字音准确语句通顺。

(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做到把字音读准确。

(二)指名读课文,反馈读书的情况。

在反馈的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三)再读课文,做到把每一句话读通顺。

三、整体读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交流反馈,教师注意引导:

1、学生可能说得不全,请同学之间相互补充,认识到“事情应该是完整的。

2、学生可能说得罗嗦,只要全面,帮助学生做适当地语言简练的训练。

3、教师用简单的语言,把事情的主要内容写在黑板上:

宋庆龄一家准备到一位伯伯家里去(事情的起因、发生)

庆龄想起答应教小珍叠花篮。

爸爸妈妈劝她改日再教。

(事情的经过)

庆龄还是留下来等小珍。

(事情的结果)

引导学生发现:

完整的一件事情有发生,有经过,有结果。

把这些内容说全,就是主要内容了。

四、细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人物的好品质。

(一)默读课文感受宋庆龄想去伯伯家的迫切心情。

1、教师提问:

爸爸要带庆龄去伯伯家,庆龄想去吗?

你是从哪里读懂的?

2、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学生说说是从哪些语句或词语知道的。

3、重点引导的词语:

特别高兴早就盼着。

4、段中有一句话是对鸽子的描写,学生容易忽略,请学生读一读这句话,想一想为什么要写伯伯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