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期末复习考试重点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4043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工程期末复习考试重点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机械工程期末复习考试重点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机械工程期末复习考试重点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机械工程期末复习考试重点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机械工程期末复习考试重点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机械工程期末复习考试重点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机械工程期末复习考试重点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机械工程期末复习考试重点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机械工程期末复习考试重点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机械工程期末复习考试重点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机械工程期末复习考试重点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机械工程期末复习考试重点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机械工程期末复习考试重点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机械工程期末复习考试重点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机械工程期末复习考试重点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机械工程期末复习考试重点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机械工程期末复习考试重点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机械工程期末复习考试重点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机械工程期末复习考试重点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机械工程期末复习考试重点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工程期末复习考试重点DOC.docx

《机械工程期末复习考试重点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工程期末复习考试重点DOC.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机械工程期末复习考试重点DOC.docx

机械工程期末复习考试重点DOC

机械工程期末复习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题

间隙固溶体:

溶质原子分布于溶剂的晶格间隙中所形成的固溶体。

再结晶:

金属发生重新形核和长大而不改变其晶格类型的结晶过程。

淬透性:

钢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

枝晶偏析:

金属结晶后晶粒内部的成分不均匀现象。

时效强化:

固溶处理后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随时间变化而发生显著提高的现象。

同素异构性:

同一金属在不同温度下具有不同晶格类型的现象。

临界冷却速度:

钢淬火时获得完全马氏体的最低冷却速度。

热硬性:

指金属材料在高温下保持高硬度的能力。

二次硬化:

淬火钢在回火时硬度提高的现象。

共晶转变:

指具有一定成分的液态合金,在一定温度下,同时结晶出两种不同的固相的转

变。

比重偏析:

因初晶相与剩余液相比重不同而造成的成分偏析。

置换固溶体:

溶质原子溶入溶质晶格并占据溶质晶格位置所形成的固溶体。

变质处理:

在金属浇注前添加变质剂来改变晶粒的形状或大小的处理方法。

晶体的各向异性:

晶体在不同方向具有不同性能的现象。

固溶强化:

因溶质原子溶入而使固溶体的强度和硬度升高的现象。

形变强化:

随着塑性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提高,而塑性、韧性下降的现

象。

残余奥氏体:

指淬火后尚未转变,被迫保留下来的奥氏体。

调质处理:

指淬火及高

温回火的热处理工艺。

淬硬性:

钢淬火时的硬化能力。

过冷奥氏体:

将钢奥氏体化后冷却至A1温度之下尚未分解的奥氏体。

本质晶粒度:

指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倾向。

C曲线:

过冷奥氏体的等温冷却转变曲线。

CCT曲线:

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马氏体:

含碳过饱和的α固溶体。

热塑性塑料:

加热时软化融融,冷却又变硬,并可反复进行的塑料。

热固性塑料:

首次加热时软化并发生交连反应形成网状结构,再加热时不软化的塑料。

回火稳定性:

钢在回火时抵抗硬度下降的能力。

可逆回火脆性:

又称第二类回火脆性,发生的温度在400~650℃,当重新加热脆性消失

后,应迅速冷却,不能在400~650℃区间长时间停留或缓冷,否则会再次发生催化现象。

过冷度:

金属的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

5.简答题

1.某过共析钢工件因终锻温度过高,其组织中出现了网状渗碳体,对工件的机性有何影响?

采用何种工艺可将之削除?

答:

某过共析钢工件因终锻温度过高,其组织中出现了网状渗碳体,将使工件的强度下降,力学性能变坏。

可以采用正火的热处理方法来消除。

2.某T12钢工件退火时,误当作45钢而进行了完全退火,其组织和性能会发生什么变化,因该工件切削加工困难,应采用什么热处理工艺来改善之?

答:

某T12钢工件退火时,误当作45钢而进行了完全退火,其组织中出现了网状渗碳体,将使工件的强度下降,力学性能变坏。

可以采用正火的热处理方法来消除。

3.试说明淬火钢中出现残余奥氏体的原因是什么,对其性能有何影响,采用什么工艺能将之消除?

答:

淬火钢中出现残余奥氏体的原因是:

马氏体转变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Ms-Mf),连续冷却的任何停顿和减慢,都增大奥氏体的稳定性和残余奥氏体的量;另外马氏体形成时体积膨胀,对未转变的奥氏体构成大的压应力,也使马氏体转变不能进行到底,而总要保留一部分不能转变的(残余)奥氏体。

残余奥氏体存在马氏体之间可改善钢的韧性。

采用回火工艺能将之消除。

4.试说明为什么亚共析钢必须进行完全淬火,而过共析钢则只能进行不完全淬火?

答:

亚共析钢必须在Ac3+30-50℃加热,进行完全淬火,并使淬火组织中保留一定数量的细小弥散碳化物颗粒,以提高其耐磨性。

而过共析钢加热到Ac1+30-50℃进行不完全淬火,其原因在于:

若碳化物完全熔入奥氏体中,马氏体中将出现过多的残余奥氏体,从而会造成多方面的害处,例如:

碳含量过高,淬火后全部形成片状马氏体,脆性增加,且奥氏体增加,硬度下降;组织中会失去硬而耐磨的碳化物颗粒,令耐磨性降低等;而且淬火后会得到粗针状马氏体,显微裂纹增多,令钢的脆性增大;同时会令淬火应力增大,加大工件变形开裂倾向。

5.高碳高合金钢工件淬火时极易开裂,采取什么措施可有效防止其开裂?

答:

(1)合理设计零件结构

(2)淬火前进行退火或正火,以细化晶粒并使组织均匀化,减少淬火产生的内应力(3)淬火加热时严格控制加热温度,防止过热使奥氏体晶粒粗化,同时也可减少淬火时的热应力(4)采用适当的冷却方法(5)淬火后及时回火,以消除应力,提高工件的韧性。

6.确定下列工件的退火工艺,并说明其原因:

(1)冷轧15钢钢板要求降低硬度.

(2)正火态的T12钢钢坯要求改善其切削加工性.(3)锻造过热的60钢锻坯要求细化晶粒.

答:

(1)完全退火;

(2)球化退火;(3)等温退火。

7.某40MnB钢主轴,要求整体有足够的韧性,表面要求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采用何种热处理工艺可满足要求?

简述理由?

答:

采用正火、调质(预备热处理),以及淬火+低温回火(最终热处理)。

(1)正火:

主要为了消除毛坯的锻造应力,降低硬度以改善切削加工性,同时也均匀组织,细化晶粒,为以后的热处理做组织准备

(2)调质:

主要使主轴具有高的综合力学性能(3)淬火+低温回火:

提高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而心部具有足够的韧性,其中低温回火的作用是消除淬火应力及减少脆性。

8.金属晶粒大小对金属的性能有何影响?

说明铸造时细化晶粒的方法及其原理?

答:

金属晶粒越细,金属的强度越高,塑性和韧性也越好,反之力学性能越差。

铸造时细化晶粒的方法有:

(1)增加过冷度:

当过冷度增大时,液态金属的结晶能力增强,形核率可大大增加,而长大速度增加较少,因而可使晶粒细化

(2)变质处理:

在液态金属结晶前,加入一些细小的变质剂,使金属结晶时形核率N增加,因而可使晶粒细化(3)振动处理:

在金属结晶时,对液态金属附加机械振动、超声波振动或电磁振动等措施使已生长的晶粒因破碎而细化,同时破碎的晶粒尖端也起净核作用,增加了形核率,使晶粒细化。

9.T12钢工件经正常淬火后其表面硬度比60钢低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进一步提高其硬度?

答:

原因是:

淬火加热温度过低、保温时间不足、冷却速度过低、工件表面脱碳或预先热处理不当等。

进一步提高其硬度的方法是将工件退火或正火后重新进行淬火。

 

10.画出Fe-Fe3C相图,注明各相区的相名称,指出奥氏体和铁素体的溶解度曲线?

答:

书P16图1.2.16。

奥氏体和铁素体的溶解度曲线分别是:

ES线、PQ线。

11.示意画出钢的C曲线,并在C曲线上画出等温淬火和分级淬火的冷却工艺曲线?

答:

书P40图1.3.11。

12.比较20钢和T10钢的退火,正火,淬火组织的异同?

答:

退火:

20钢:

奥氏体T10钢:

珠光体正火:

20钢:

奥氏体T10钢:

珠光体

淬火:

20钢:

马氏体T10钢:

马氏体

13.现有下列零件及可供选择的材料,给各零件选择合适的材料,并选择合适的最终热处理方法(或使用状态).零件名称:

自行车架,连杆螺栓,车厢板簧,滑动轴承,变速齿轮,机床床身,柴油机曲轴.可选材料:

60Si2Mn,ZQSn6-6-3,QT600-2,T12A,40Cr,HT200,16Mn,20CrMnTi.?

答:

自行车架:

16Mn焊接

连杆螺栓:

40Cr最终热处理方法:

调质;

车厢板簧:

60Si2Mn最终热处理方法:

淬火+中温回火;

滑动轴承:

ZQSn6-6-3使用状态:

铸造;

变速齿轮:

20CrMnTi最终热处理方法:

渗碳后淬火、低温回火;

机床床身:

HT200最终热处理方法:

去应力退火;

柴油机曲轴:

QT600-2最终热处理方法:

等温淬火。

14.有一传动轴(最大直径φ20mm)受中等交变拉压载荷作用要求沿截面性能均匀一致,

(1)选择合适的材料,

(2)编制简明工艺路线,(3)说明各热处理工艺的主要作用:

(4)指出最终组织.可供选择材料:

16Mn,20CrMnTi,45,40Cr,40CrNiMo,T12,”6”,”5”?

答:

(1)选用20CrMnTi

(2)简明工艺路线:

备料→锻造→正火→机械加工→渗碳→淬火、低温回火→机械加工(3)热处理工艺的主要作用如下:

正火:

主要为了消除毛坯的锻造应力,降低硬度以改善切削加工性,同时也均匀组织,细化晶粒,为以后的热处理做组织准备。

渗碳:

为了保证传动轴表层的含碳量及渗碳层深度的要求。

淬火+低温回火:

提高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而心部具有足够的韧性,其中低温回火的作用是消除淬火应力及减少脆性。

15.常见的合金结构钢有哪些?

写出其牌号,说明其一般使用时的热处理状态(即最终热处理)和用途?

答:

常见的合金结构钢有:

(1)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其中Q345是最常用的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一般不进行热处理,广泛用于制造桥梁、船舶、车辆、锅炉、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等钢结构件

(2)合金渗碳钢:

20CrMnTi是最常用的合金渗碳钢,一般是渗碳后淬火、低温回火,用来工作中承受较强烈的冲击作用和磨损条件下的渗碳零件。

(3)合金调质钢:

40Cr是最常用的合金调质钢,其热处理工艺是调质,用来制造一些受力复杂的重要零件,如机床的主轴等

(4)合金弹簧钢:

常用的合金弹簧钢的牌号有60Si2Mn、60Si2CrVA和50CrVA,热成形弹簧钢进行淬火、中温回火,冷成形弹簧钢只需进行依次去应力退火,合金弹簧钢主要用语制造各种弹性元件,如制作汽车的减震板弹簧等。

(5)滚动轴承钢:

目前应用最多的有:

GCr15主要用于中小型滚动轴承;GCr15SiMn主要用于较大的滚动轴承,滚动轴承钢的热处理包括预备热处理(球化退火)和最终热处理(淬火+低温回火)。

 

1.判断正误并改正

1、细化晶粒虽能提高金属的强度,但增大了金属的脆性。

(╳)

改正:

细化晶粒不但能提高金属的强度,也降低了金属的脆性。

2、结构钢的淬透性,随钢中碳含量的增大而增大。

(╳)

改正:

结构钢的淬硬性,随钢中碳含量的增大而增大。

3、普通低合金结构钢不能通过热化处理进行强化。

(√)

4、置换固溶体必是无限固溶体。

(╳)

改正:

置换固溶体有可能是无限固溶体。

5、单晶体必有各向异性。

(√)

6、普通钢和优质钢是按其强度等级来区分的。

(╳)

改正:

普通钢和优质钢是按钢中有害杂质硫、磷的含量来划分的。

7、过热钢经再结晶退火后能显著细化晶粒。

(╳)

改正:

过热钢经正火后能显著细化晶粒。

8、奥氏体耐热钢也就是奥氏体不锈钢。

(╳)

改正:

奥氏体耐热钢不是奥氏体不锈钢。

9、马氏体的晶体结构和铁素体的相同。

(√)

10、面心立方金属的塑性比体心立方金属的好。

(√)

11、铁素体是置换固溶体。

(╳

改正:

铁素体是碳溶于α-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体。

12、晶界是金属晶体的常见缺陷。

(√)

13、渗碳体是钢中常见的固溶体相。

(╳)

改正:

渗碳体是钢中常见的金属化合物相。

14、金属的塑性变形主要通过位错的滑移进行。

(√)

15、金属在进行热加工时,不会产生加工硬化现象。

(√)

16、比重偏析不能通过热处理来消除。

(√)

17、上贝氏体的韧性比下贝氏体好。

(╳)

改正:

上贝氏体的韧性比下贝氏体差。

18、对过共析钢工件进行完全退火可消除渗碳体网。

(╳)

改正:

对过共析钢工件进行正火可消除渗碳体网。

19、对低碳低合金钢进行正火处理可提高其硬度。

(√)

20、淬火获得马氏体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其淬火冷却速度必须小于Vk。

(╳)

改正:

淬火获得马氏体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其淬火冷却速度必须大于Vk。

21、氮化件的变形远比渗碳件的小。

(√)

22、工件渗碳后直接淬火其开裂倾向比一次淬火的要小。

(√)

23、高锰钢在各种条件下均能表现出良好的耐磨性。

(╳)

改正:

高锰钢只有在受到强烈的冲击和压力的条件下才能表现出良好的耐磨性。

24、无限固溶体必是置换固溶体。

(√)

25、金属的晶粒越细小,其强度越高,但韧性变差。

(╳)

改正:

一般地说,在室温下,金属的晶粒越细小,其强度和韧性越高。

26、所谓临界冷却速度就是指钢能获得完全马氏体组织的最小冷却速度。

(√)

27、钢进行分级淬火的目的是为了得到下贝氏体组织。

(╳)

改正:

钢进行分级淬火的目的是为了减小淬火应力,防止工件变形和开裂。

28、对奥氏体不锈钢进行固溶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其强度。

(╳)

改正:

对奥氏体不锈钢进行固溶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其耐蚀性。

29、弹簧钢的最终热处理应是淬火+低温回火。

(╳)

改正:

弹簧钢的最终热处理应是淬火+中温回火。

30、凡单相固溶体均能进行形变强化。

(√)

31、陶瓷组织中的气相能起到一定的强化作用。

(╳)

改正:

陶瓷组织中的气相降低了陶瓷的强度,是造成裂纹的根源。

32、热塑性塑料一般具有链状或支链状分子结构。

(√)

33、凡间隙固溶体必是有限固溶体。

(√)

34、珠光体的片层间距越小,其强度越高,其塑性越差。

(╳)

改正:

珠光体的片层间距越小,其强度越高,其塑性越好。

35、钢的临界冷却速度Vk越大,则其淬透性越好。

(╳)

改正:

钢的临界冷却速度Vk越低,则其淬透性越好。

36、过共析钢的正常淬火一般均为不完全淬火。

(√)

37、工件经渗碳处理后,随后应进行淬火及低温回火。

(√)

38、金属是多晶体,因而绝对不可以产生各向异性。

(√)

39、凡能使钢的C曲线右移的合金元素均能增加钢的淬透性。

(√)

40、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淬硬深度与该钢的淬透性没有关系。

(√)

41、陶瓷组织中的气相完全是一种缺陷相。

42、金属凝固时,过冷度越大,晶体长大速度越大,因而其晶粒粗大。

(╳)

改正:

金属凝固时,过冷度越大,晶体长大速度越大,因而其晶粒细化。

43、钢的淬透性与其实际冷却速度无关。

(╳)

改正:

钢的淬透性与其实际冷却速度有关。

44、亚共析钢的正常淬火一般为不完全淬火。

(√)

45、碳钢淬火后回火时一般不会出现高温回火脆性。

(√)

46、工件经氮化处理后不能再进行淬火。

(√)

47、对灰铸铁不能进行强化热处理。

(╳)

改正:

对灰铸铁能进行强化热处理。

48、过共析钢经正常淬火后,马氏体的含碳量小于钢的含碳量。

(√)

49、凡能使钢的临界冷却速度增大的合金元素均能减小钢的淬透性。

(√)

50、高速钢淬火后经回火可进一步提高其硬度。

(√)

51、马氏体的强度和硬度总是大于珠光体的。

(╳)

改正:

马氏体的硬度是大于珠光体的,而强度比珠光体的差。

52、纯铁在室温下的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晶格。

(╳)

改正:

纯铁在室温下的晶体结构为体心立方晶格。

53、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取决于淬火时的冷却速度。

(╳)

改正:

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取决于其含碳量。

54、等温淬火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下贝氏体组织。

(√)

55、对普通低合金钢件进行淬火强化效果不显著。

(√)

56、高锰钢的性能特点是硬度高,脆性大。

(╳)

改正:

高锰钢的性能特点是良好的韧性和耐磨性。

57、马氏体是碳溶入γ-Fe中形成的过饱和固溶体。

(╳)

改正:

马氏体是碳溶入α-Fe中形成的过饱和固溶体。

58、间隙固溶体的溶质原子直径小,其强化效果远比置换固溶体差。

(√)

59、硬铝合金经固溶处理后,强度明显提高。

(√)

60、钢经热处理后,其组织和性能必然会改变。

(╳)

改正:

钢经热处理后,其组织和性能不一定会改变。

61、纯金属都是在恒温下结晶的。

(√)

62、所谓白口铸铁是指碳全部以石墨形式存在的铸铁。

(╳)

改正:

所谓白口铸铁是指碳主要以渗碳体形式存在的铸铁。

63、白口铸铁铁水凝固时不会发生共析转变。

(╳)

改正:

白口铸铁铁水凝固时会发生共析转变。

64、铸件可用再结晶退火细化晶粒。

(√)

65、冷热加工所形成的纤维组织都能使金属出现各向异性。

(√)

66、奥氏体的塑性比铁素体的高。

(√)

67、马氏体转变是通过切变完成的,而不是通过形核和长大来完成的。

(╳)

改正:

马氏体转变也是通过形核和长大来完成的,转变机制非常复杂。

68、金属中的固态相变过程,都是晶粒的重新形核和长大过程。

(√)

69、位错的滑移可沿晶体中的任意面和任意方向进行。

(╳)

改正:

位错的滑移可沿晶体中一定的晶面和方向进行。

70、对金属进行冷、热加工都会产生加工硬化。

(╳)

改正:

对金属进行冷加工会产生加工硬化。

71、在共析温度下,奥氏体的最低含碳量是0.77%。

(╳)

改正:

在共析温度下,奥氏体的最低含碳量是0。

72、亚共析钢经正火后,组织中的珠光体含量高于其退火组织中的。

(√)

73、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都比纯金属高。

(√)

74、白口铸铁在室温下的相组成都为铁素体和渗碳体。

(√)

75、过共析钢的平衡组织中没有铁素体相。

(╳)

改正:

过共析钢的平衡组织中有铁素体相。

76、过共析钢用球化处理的方法可消除其网状渗碳体。

(√)

77、采用等温淬火可获得晶粒大小均匀的马氏体。

(╳)

改正:

采用等温淬火可获得晶粒大小均匀的贝氏体。

78、形状复杂,机械性能要求不高的零件最好选用球铁制造。

(√)

79、可锻铸铁的碳当量一定比灰口铸铁低。

(√)

80、铝合金淬火后其晶格类型不会改变。

(√)

81、同一钢材在相同加热条件下,水淬比油淬的淬透性好。

(√)

82、同一钢材在相同加热条件下,小件比大件的淬透性好。

(√)

83、工具钢淬火时,冷却速度越快,则所得组织中的残余奥氏体越多。

(╳)

改正:

工具钢淬火时,冷却速度越快,则所得组织中的马氏体越多。

84、黄铜的而蚀性比青铜差。

(√)

85、对常见铝合金仅进行淬火,强化效果不显著。

(√)

86、可锻铸铁只能通过可锻化退火而得到。

(╳)

改正:

可锻铸铁只能通过石墨化退火而得到。

87、贝氏体转变是非扩散性转变。

(╳)

改正:

贝氏体转变是一半扩散性转变。

88、马氏体转变是非扩散性转变。

(√)

89、金属的晶粒越细小,其强度越高,其塑性越好。

(√)

90、位错的滑移是金属进行塑性变形的唯一方式。

(╳)

改正:

位错的滑移是金属进行塑性变形的主要方式。

91、表面淬火主要用于高碳钢。

(╳)

改正:

表面淬火主要用于中碳钢、中碳合金钢。

 

3.选择正确答案

1.为改善低碳钢的切削加工性应进行哪种热处理(正火)

2、钢中加入除Co之外的其它合金元素一般均能使其C曲线右移,从而(增加淬透性)

3、金属的塑性变形主要是通过下列哪种方式进行的(位错的滑移)

4、高碳钢淬火后回火时,随回火温度升高其(强度硬度下降,塑性韧性提高)

5、过共析钢的正常淬火加热温度应该选择在(Acl+30—50C)

6、常见的齿轮材料20CrMnTi的最终热处理工艺应该是(渗碳后淬火+低温回火)

7、常见的调质钢大都属于(中碳低合金钢)

8、某一中载齿轮决定用45钢制造,其最终热处理采用下列哪种方案为宜(调质后表面淬火

9、某工件采用单相黄铜制造,其强化工艺应该是(形变强化)

10、在Fe-Fe3C合金中,其平衡组织中含有二次渗碳量最多的合金的含碳量为(2.11%)

11、在Fe-Fe3C合金的退火组织中,含珠光体量最多的合金的碳含量为(0.77%)

12、下列钢经完全退火后,哪种钢可能会析出网状渗碳体(T12)

13、下列材料中不宜淬火的是(YT15)

14、下列二元合金的恒温转变中,哪个是共析转变(γ→α+β)

15、下列合金钢中,耐蚀性最好的是(1Cr18Ni9Ti)

16、下列合金中,哪种合金被称为巴氏合金(铅基轴承合金)

17、对球墨铸铁进行高温正火的目的是为了得到下列哪种组织(P+G)

18、为降低低碳冷轧钢板的硬度,宜采用下列哪种工艺(等温退火)

19、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淬硬深度,主要决定于因素(感应电流的频率)

20、下列材料中耐热性最好的是(1Cr18Ni9Ti)

21、过共析钢的退火组织是(P+Fe3CII)

22、下列钢经淬火后硬度最低的是(Q235)

23、对奥氏体不锈钢进行固溶处理的目的是(消除碳化物)

24、滚动轴承钢GCr15的最终热处理应该是(淬火+低温回火)

25、对工件进行分级淬火的目的是(减少工件变形)

26、钢获得下列哪种组织时有最佳的综合机械性能(M+P)

27、某中等载荷齿轮拟选用45钢制造,其可能的最终热处理工艺应该是(调质+表面淬火

28、为了提高45钢的综合机械性能,应进行(调质)

29等温退火相对于一般退火工艺而言,更能(减少工件变形)

30、高速钢淬火后进行多次回火的主要目的是(消除残余奥氏体,使碳化物先分析出)

31、金属产生时效强化的主要原因是(析出亚稳定第二相粒子)

32、钢中的二次渗碳体是指从(从奥氏体中析出的)中析出的渗碳体

33、碳钢的下列各组织中,哪个是复相组织(珠光体)

34、能够无限互溶的两组元素所构成的二元合金相图必定是(匀晶相图)

35、钢件出现下述哪种缺陷时,难以用热处理来消除(纤维组织)

36、钢的下列组织中热稳定性最差的是(回火屈氏体)

37、对片状马氏体而言,下列说法哪个是错误的(是位错马氏体)

38、下列各材料中淬火时最容易产生淬火裂纹的材料是(16Mn)

39、下列诸因素中,哪个是造成45钢淬火硬度偏低的主要原因(加强温度低于Ac3)

40、亚共晶白口铸铁的退火组织中,不可能有下列中的哪种组织(一次渗碳体)

41、过共析钢进行下列哪种热处理可能会造成网状渗碳体析出(完全退火)

42、下列指标中,哪个是只决定了钢的成份的性能(VK)

43、分级淬火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工件变形开裂)

44、过共析钢因过热而析出网状渗碳体组织时,可用下列哪种工艺消除(球化退火)

45、下列诸材料中淬透性最好的是(20CrMnTi)

46.下列诸材料中热硬性最好的是(W18Cr4V)

47.为降低低碳冷轧钢板的硬度,宜采用下列哪种工艺(再结晶退火)

48.下列诸材料被称为低变形钢适合作冷作模具的是(CrWMn)

49.高速钢经最终热处理后的组织应该是(M回+A+K)

50.白口铸铁件不具有下列哪个性能(高强度)

51.对球墨铸铁件进行下列哪种热处理可得到铁素体基球铁(高温退火)

52.下列诸铝合金中,不能进行时效强化的是(LF21)

53.下列各工程塑料中,进行注射成型比较困难的是(氨基塑料)

54.40Cr钢的碳含量范围是(约0.4%)

55.冷加工金属经再结晶退火后,下列说法哪个是错误的?

(其晶格类型会发生改变)

56.对纯金属而言,下列说法哪个是错误的(不会在恒温下结晶)

57.对过共析钢不能进行下列哪种退火处理(完全退火)

58.普通灰口铸铁组织中,不应有下列哪种渗碳体出现?

(三次渗碳体)

59.对亚共析钢进行完全退火,其退火温度应为(Ac3+30至50度)

60.T8钢奥氏体化后进行油淬,其组织为(M+B下+A残)

61.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决定于其(碳含量)

62.热锻模的最终热处理工艺应该是(调质)

63.下列合金中,铬元素含量最少的是(GCr15)

64.下列合金中,含碳量最少的钢是(1Cr18Ni9Ti)

65.下列铝合金中,被称为硅铝明的是(ZL102)

66.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