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和煤矿建设情况汇报材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4065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和煤矿建设情况汇报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正和煤矿建设情况汇报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正和煤矿建设情况汇报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正和煤矿建设情况汇报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正和煤矿建设情况汇报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正和煤矿建设情况汇报材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正和煤矿建设情况汇报材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正和煤矿建设情况汇报材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正和煤矿建设情况汇报材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正和煤矿建设情况汇报材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正和煤矿建设情况汇报材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正和煤矿建设情况汇报材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正和煤矿建设情况汇报材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正和煤矿建设情况汇报材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正和煤矿建设情况汇报材料.docx

《正和煤矿建设情况汇报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和煤矿建设情况汇报材料.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正和煤矿建设情况汇报材料.docx

正和煤矿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横山县正和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资源整合项目

单项工程质量认证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横山县正和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正和煤矿

二0一九年十二月

 

正和煤矿资源整合项目

建设情况汇报

一、项目概况

正和煤矿位于横山县城东直距约39km处,行政区划隶属榆林市横山区殿市镇管辖,属私有企业。

项目生产区中心点地理坐标为东经109°29′8.7″,北纬37°58′39.4″。

项目区交通以公路为主,横山至子洲三级公路从本矿南部通过,向北约10km与鱼(河堡)—定(边)公路相接,经殿市向西约30km到横山区与榆(林)—靖(边)高速公路相接,交通运输条件较为便利。

矿井井田面积5.297km2,保有储量5.91Mt,可采储量3.94Mt,建设规模为60万吨/年,服务年限5.1年。

矿井开采煤层为3号煤层,煤层平均厚度1.7m,倾角平缓,赋存稳定;井田地质构造简单,总体构造形态为走向南北单斜层,倾角1-3。

区内未发现有较大断裂、褶皱及岩浆侵入,瓦斯含量低,煤层易自燃,煤尘有爆炸危险性;水文地质类型“中等”,设计矿井正常涌水量18m3/h,最大涌水量25m3/h,现在矿井实际涌水量10m3/h,煤层顶底板稳定,开采条件良好。

正和煤矿于2011年3月建井,初建规模0.3Mt/a,2013年建设规模变更为0.6Mt/a。

截至目前,正和煤矿资源整合项目矿建、土建、安装工程全部完成,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成投入使用。

2019年7月12日,矿井进入联合试运转。

二、项目设计情况

2009年我矿委托榆林市榆神煤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编制了《横山县正和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煤炭资源整合实施方案开采设计》、《横山县正和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煤炭资源整合实施方案安全设施设计》,并进行施工图设计。

2013年委托榆林市榆神煤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编制了《横山县正和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煤炭资源整合实施方案开采设计(变更)》、《横山县正和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煤炭资源整合实施方案安全设施设计(变更)》。

设计概况如下:

1、根据井田内煤层赋存、煤层开采条件、资源储量等情况,确定矿井生产能力为0.60Mt/a,服务年限5.1a。

2、矿井采用斜井开拓,布置有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风斜井。

井下沿东北方向设一组大巷,分别为辅助运输大巷、带式输送机大巷和回风大巷。

3、井下煤炭运输采用带式输送机,材料、人员辅助运输采用防爆胶轮车运输。

4、矿井采用“一井一面”模式,井下装备1个综采工作面形成矿井设计生产能力,配备2个综掘工作面保证矿井生产接续。

5、矿井采用中央分列式通风方式,机械抽出式通风方法。

主斜井、副斜井进风,回风斜井回风。

6、工业场地内扩建10千伏变电站一座,矿井采用双回路供电,分别引强兴庄10KV开闭所不同母线段,井下设中央变电所。

7、地面煤炭采用汽车公路运输方式。

8、工业场地按功能要求划分4个区。

生活福利区、生产区、辅运生产区和风井场地。

三、建设项目审批情况

项目按煤矿资源整合项目建设审批程序和要求,我矿先后取得了上级有关部门的审批,核准。

各项批复手续齐全有效,主要有:

1、2007年11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榆林市煤炭资源整合实施方案的批复(陕政函〔2007〕167号)。

2、2008年11月,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划定横山县正和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矿区范围的批复(陕国土资矿采划〔2008〕336号)

3、2009年8月,横陕西省国土资源厅《陕两省横山县正和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整合区)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评审备案证明(陕国土资储备[2009]239号)。

4、2009年10月,榆林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印发《陕西省横山县正和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Z9整合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意见的通知(榆政国土资矿采审〔2009〕18号)。

5、2010年1月,榆林市煤炭资源整合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陕西省横山县正和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煤炭资源整合实施方案方案开采设计》的批复(榆政煤资整办发〔2010〕09号)。

6、2010年5月,榆林市水保监督总站关于横山县正和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复函(榆市水监函〔2010〕26号)。

7、2010年7月,榆林市能源局关于横山县煤炭资源整合矿井立项的批复(榆政能发〔2010〕44号)。

8、2010年11月,陕西省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陕西省横山县殿市镇正和煤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整合实施方案安全设施设计的批复(陕煤安局发〔2010〕209号)。

9、2011年1月,榆林市环境保护局关于横山县正和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榆政环发〔2011〕17号)。

10、2011年3月,横山县煤炭局关于横山县正和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资源整合项目的开工批复(横政煤发〔2011〕5号)。

11、2013年10月,榆林市能源局关于横山县正和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炭资源整合实施方案开采设计变更的批复(榆政能发〔2013〕209号)。

12、2014年10月,陕西省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同意横山县正和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资源整合实施方案安全设施设计变更备案的函(陕煤安监一函字〔2014〕5号)。

13、2014年5月,横山县煤炭局关于横山县正和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资源整合设计变更项目的开工批复(横政煤发〔2014〕23号)。

14、2014年6月,横山县环境保护局关于横山县正和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资源整合实施方案变更的函(横政环函〔2014〕36号)。

15、2018年2月,榆林市环境保护局关于横山县正和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炭资源整合项目(0.6Mt/a)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榆政环批复〔2018〕13号)。

16、2018年11月,陕西省自然厅关于《神木县青草界矿业有限公司呼家塔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等八个方案通过审查的公告(陕自然资公告[2018]2号)。

17、2019年7月,榆林市能源局关于横山县正和煤业有限公司资源整合项目联合试运转备案的通知(榆政能发〔2019〕114号)。

四、项目建设管理情况

正和煤矿资源整合项目于2011年3月开工建设,通过克服自然环境影响因素和施工技术难题,统筹安排矿、土、安三类工程施工,基本完成了设计内容。

在安全生产管理上,我们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始终把安全放在“重于一切、高于一切”的位置来抓,建立健全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障安全。

在质量管理上,坚持把工程质量作为一项“安全工程”来管理,树立“百年大计、质量为本”的思想,抓源头控制,强化施工前的组织、施工中控制、施工后验收,有效提高了工程质量。

在日常管理中,一是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推行了质量终身负责制。

二是明确施工、监理和建设三方质量责任,落实质量责任制。

三是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和控制,并进行跟踪监督。

四是各级管理人员不定期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工程质量合格达标。

经过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工程参建各方的共同努力,形成了矿井采、掘、机、运、通、排、及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完成了生产辅助及生活设施建设全部内容。

五、项目建设完成情况

(一)、开拓系统

矿井开拓系统主要井巷工程为:

1、主斜井:

半圆拱型,井筒净宽3.4m,井筒净断面积9.30m2,倾角16°,斜长452m,表土段砌碹支护,基岩段锚网喷支护,铺设阻燃型钢绳芯带式输送机一部,带宽1000mm,主斜井主要提升煤炭,兼行人、进风。

2、副斜井:

半圆拱型,井筒净宽4.3m,井筒净断面积14.10m2,倾角6°,斜长866m,表土段砌碹支护,基岩段锚网喷支护。

副斜井担负辅助运输,兼行人、进风任务。

3、回风斜井(原有改造):

半圆拱型,井筒净宽3.5m,井筒净断面积9.68m2,倾角6°,斜长316米,表土段砌碹支护,基岩段锚网喷支护。

回风斜井承担矿井回风任务,兼作安全出口。

4、主要硐室:

井下主变电所、主排水泵房、主水仓、井下消防材料库、永久避难硐室等。

5、主要大巷:

在3号煤层中布置三条大巷:

分别为带式输送机大巷、辅运大巷及回风大巷,其中带式输送机大巷长度1138m,矩形断面,净宽3.8米,净高2.4米;辅运大巷长度1169m,矩形断面,净宽4.0米,净高2.8米;回风大巷长度1169m,矩形断面,净宽4.0米,净高2.4米;三条大巷均为锚网喷支护。

(二)、采掘系统

按照开采设计,在井田中部布置3101首采工作面。

1、首采工作面巷道布置

首采工作面垂直于大巷,布置三条顺槽分别为:

3101工作面皮带运输顺槽,长430m,巷道断面宽4.5m,高2.4m,锚网支护,布置有转载机、破碎机和可伸缩皮带输送机,作为进风、原煤运输之用;

3101工作面辅助运输顺槽,长408m,巷道断面宽4.5m,高2.5m,锚网支护,作为进风、辅助运输;

3101工作面回风顺槽,长391m,巷道断面宽4.0m,高2.5m,锚网支护,作为回风之用;

切眼长度150m,宽度7m,高度2.4m,锚索、锚网联合支护,布置采煤机、液压支架、刮板机等。

2、首采工作面装备

综采工作面装备一台MG300/701-WD型无链电牵引双滚筒采煤机(总装机功率701KW),掩护式液压支架101架,其中ZY7000/12.5/28型中部支架97架,ZY7000/15/32型过度支架4架,配备了SGZ764/320型可弯曲刮板机输送机一套(电机功率2×160KW),皮带顺槽安装了SZZ764/160型转载机(电机功率160KW),可伸缩带式输送机DSJ80/40/2×55KW型一部等设备。

3、工作面主要生产系统

包括运煤、运料、通风、排水、压风、供电及防灭火系统等。

4、掘进工作面

3103综采工作面布置有3103皮带顺槽、3103辅运顺槽2个综掘工作面,采用局扇压入式通风,使用EBZ-160综掘机掘进,支护使用MYT-135/320C型风动钻机。

(三)、通风系统

1、通风方式及方法

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机械抽出式通风方法。

主斜井、副斜井进风,回风斜井回风,回风量为69m3/s,负压为1162pa,采煤工作面采用“U”型全风压负压通风,掘进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

2、主通风设备

风井场地安装两台同型号FBCDZ№22/2×160KW型隔爆抽出式对旋轴流通风机,电机功率2×160KW,风量3300-7380m3/min,风压756-2857pa,转速740r/min,电压380/660V,电流319/183A,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3、掘进工作面通风设备

采用PBDNO6.0/2*11型轴流式局部通风机,额定风量350m3/min,接600mm柔性抗静电阻燃风筒,压入式通风,局扇配备有风电和瓦斯电闭锁装置,实现了“三专两闭锁”。

配备双风机双电源,且能自动切换。

(四)、给排水系统

1、给水系统

矿井生活饮用取自风井水源井,消防洒水、降尘用水取自污水处理站。

工业场地设有1座800m3的高位水池、1座400m3的日用消防水池,供地面生活、井下生产和消防用水。

井下生产消防用水采用静压供水方式,从日用消防水池接出一根φ108×4mm无缝钢管沿主斜井井筒敷设至井下,井下各大巷主管路进用中φ108×4mm无缝钢管,支管路选用φ89×4mm无缝钢管,采用法兰连接。

2、井下排水系统

主斜井井底附近设有主排水泵房、主变电所及中央水仓。

井下中央水仓由主、副两个水仓组成,水仓容积为630m3。

管子道出口高于水泵房底板7m,水泵房底板标高高于该处大巷底板0.5m,主排水泵房有两个通道,均安装了栅栏门和防水密闭门。

主排水泵房选用DF85-45×4型耐磨自平衡多级离心水泵3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检修;选用两趟φ108×4mm热镀锌钢管排水,管道通过管子道沿主斜井到达地面污水处理站,正常涌水量时一趟工作,一趟备用,最大涌水量时两趟管路同时工作。

(五)供电系统

矿井按照设计建成了双回路供电,供电电源引自强兴庄开闭所不同母线段,输电线路为LGJ—120/1.8km架空线路,引至工业场地10KV变电所。

工业场地10KV变电所双回路安装设备容量:

6928kW,工作设备容量:

6920kW,全矿总批准容量6910KVA。

全矿总有功功率:

3705kW,全矿总无功功率:

2650kVar,功率因数:

0.81,无功补偿:

-1500kvar,补偿后无功功率:

1150kVar,功率因数:

0.96,全矿视在功率:

3880kVA。

工业场地10kV变电所10kV系统安装KYN28A-12型高压开关柜15台,(其中进线柜2台、井下出线柜2台、风井风机房出线柜2台、变压器柜2台,隔离开关柜1台,联络柜1台,PT柜2台,电容补偿出线柜2台),所用变1台,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

0.4kV系统安装有GGD3低压开关柜9台,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

地面变压器为二台S11-M-800/10、10/0.4kV、800kVA的变压器。

工业场地10/0.4kV变电所高压系统为井下中央变电所、主通风机提供双回10kV电源。

低压系统为地面生产系统、主井驱动机房、筛分车间、锅炉房、空压机房、办公楼、浴室灯房联合建筑、黄泥灌浆站等建筑物分别提供双回路220/380V电源;为化验室及煤样室、井下水处理站、生活污水处理站、职工宿舍、食堂、机修车间、门卫等建筑物分别提供单回路220/380V电源。

井下供电为高压10kV下井,由地面10kV变电站高压配电室两段不同母线馈出两根矿用铠装电力电缆,沿主斜井敷设至井下主变电所,变电所安装PJG-630/10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永磁机构高压真空配电装置8台,KBSGZY-630/10/0.69kV变压器1台,KBSGZY-800/10/0.69KV1台,低压侧采用KJZ-400馈电2台KJZ-200馈电6台,KJZ-400联络开关1台,KBZ-400馈电3台,分别向主排水泵和大巷带式输送机、掘进巷道低压电源、综采工作面皮带运输机电源以及各巷道排水硐室提供电源。

主排水泵形成双回路供电。

井下综采设备列车、掘进电源硐室用电由高压配电装置分别供电。

风井由地面变电所经架空线路供电。

双回路供两台315变压器一备一用。

(六)矿井提升运输和辅助运输

首采工作面原煤通过3101顺槽胶带机、大巷带式输送机、主斜井胶带输送机提升至地面筛分车间,经振动筛分通过栈桥皮带机送至储煤棚。

1、原煤提升运输

主斜井安装DTL100/40/355S型带式输送机一部,带宽1000mm,长度:

540米,带速:

2.5m/s,运量:

400t/h,胶带型号:

ST/S1600-1000,电机型号:

YBBP-400S-4,电机功率:

355KW,电压:

660V。

减速机型号:

ZSY500-25,传动比:

25。

E6-400G/450P-4变频器驱动。

运输大巷安装1部DSJ100/63/2×75带式输送机,带宽=1000mm,带速=2.5m/s,l=500米,运输能力400t/h。

电机型号:

YBS-75-4,功率:

75kw,电压660V。

减速器型号:

JS-75,速比24.43。

3101运输顺槽安装DSJ80/40/2×55带式输送机一部,带宽=1000mm,带速=2.5m/s,运输能力400t/h,长度400m,电机型号:

YBS-55-4,功率:

2×55kw,电压660V。

减速器型号:

JS40,速比24.43。

2、矿井辅助提升

矿井辅助运输系统由副斜井、辅运大巷及采掘工作面运输巷组成。

采用防爆胶轮车运送人员物料。

(七)矿井压风系统

地面空压机房安装了2台LG-27/8G型螺杆式空气压缩机,排气量为27m3/min,排气压力为0.8MPa,配套电机功率为160kW。

1台工作,1台备用,为井下风动工具及压风自救系统提供压缩空气。

压风管路引自空压机房,沿主斜井敷设,选用φ133×4.5m无缝钢管。

支管路选用φ108×4m热镀锌钢管,压风管路敷设于井下所有避灾路线巷道,并每隔200米安设供气三通及阀门,管路敷设牢固平直。

(八)矿井消防、防尘、防灭火系统

我矿利用矿井水经处理后的水做主要供水源,工业场地设有1座800m3高位水池、1座400m3的日用消防水池,供地面生活、井下生产和消防用水。

可满足全矿生活、消防用水需求。

消防水储存在工业场地高位水池中,保证消防水不被动用。

井下主运输巷道每50米设一组三通及洒水支管和阀门:

其他巷道每100米设一组三通和阀门。

在井筒、大巷设置自动喷雾装置,对各个采掘工作面、转载点、胶带运输、煤仓等易产生尘源的地点,采用了降尘、除尘措施。

在井下主要巷道内布置了主要隔爆水棚3组(东主运大巷、东辅运大巷、东回风大巷),在3101回采工作面内布置了3组辅助隔爆水棚。

矿井采用以黄泥灌浆为主、喷酒阻化剂防为辅的综合防灭火措施,并建立了安全监测监控以及束管监测系统。

1、灌浆防灭火系统

在地面按设计安装了一套MT-ZL-30H多功能制滤一体灌浆机,流量为30m3/h,灌浆防灭火系统由联合制浆机,水泵,渣浆泵,悬浮剂添加剂,流量计和输送网系统等构成,井上、下管道选用φ108×4无缝钢管,长度为1210米。

2、阻化剂防灭火系统

按设计选用一台RH40/2.5型喷洒阻化剂装置安装在综采工作面,流量为40L/min,工作压力2.5Mpa,采用MgCl2作为阻化剂,通过DN32mm高压胶管向采空区喷洒阻化剂,阻止采空区遗煤发火。

3、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按设计选用一套KJ70X型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对井下瓦斯、一氧化碳、氧气、风速、温度等进行实时连续监测。

4、束管监控系统

按设计配置一套KSS-200型束管色谱微机监测系统,通过布置在各个测点束管取样,利用抽气泵将采空区气体抽至地面监测室进行分析和测定,判断煤层的氧化情况,预防火灾及瓦斯事故发生。

(九)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1、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按设计选用一套KJ70X型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共使用9台监控分站,备用1台,总装备10台监控分站,分站型号均采用KJ770-F2(A)型;共布置传感器84台,备用10台,总装备94台各类传感器。

2、人员定位管理系统

按设计配置1套KJ128A型矿井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共配置4台KJ128A-F1型矿用人员定位分站,4台KDW660/21B(A)隔爆型不间断电源,15台KJ236-D型读卡器,200张KJ128A-K1识别卡。

实现了井下人员定位全覆盖。

3、通信联络系统

按设计调度室安装一台SOC8000型数字调度交换机,井下采掘工作面,各转载点,各主要硐室等部位安装了电话机共计50门。

实现了煤矿井上.下之间相互通讯联系,同时矿井安装了KT425型矿井广播系统1套,共设置GQL0.1(A)型矿用广播话站3个,KT425.3型矿用本安型音响7台,作为有线调度通信在井下的补充和延伸,确保通讯线路安全畅通。

4、压风自救系统

地面空气压缩机站按设计安装2台LG-27/8G型空气压缩机组,1台工作,1台备用。

单台机组排气量27m3/min,排气压力0.80MPa,配套电机功率为160kW,电压380V。

压缩空气管路干管选用Ф133×4.5mm无缝钢管,

5、供水施救系统

供水水源引自矿井工业场地生活用水高位水池,主给水管道采用DN100低压流水无缝钢管,支管道采用DN50低压流体无缝钢管,经主斜井向井下各用水地点供水。

供水管道从地面至井下,分别至井下变电所,掘进工作面与回采工作面并按照要求安设供水三通阀门,间隔距离符合规定。

选用ZYJ(A)型供水施救装置,该装置内装6个饮水出口,各个工作地点共计安装10组。

6、紧急避险系统

按照设计在辅运大巷与运输大巷之间距副斜井底55米处设一永久避难硐室。

避难硐室长31米,砌碹支护,厚度300mm,拱形断面宽4.2m、高3.4m,地坪厚度200mm。

可容纳72人,生存时间不小于96小时。

硐室内安装了监控系统、通信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广播系统、供电照明系统,配备了压风自救、供水施救装置、饮用水、自救器、食品、水、矿灯、急救设备药品等生存保障设施和物品。

(十)辅助厂房及行政福利设施

辅助厂房包括综采设备库联建、危废库等。

行政福利设施包括办公楼、浴室灯房联合建筑、职工食堂、职工宿舍等,生产辅助、行政设施均已按设计基本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十一)地面生产系统

地面生产系统主要由驱动机房、筛分车间、带式输送机栈桥和储煤棚等组成,均已按照设计要求全部建设完成,各类机电设备也按要求已安装到位,并投入使用。

(十二)矿山救护及应急救援

矿井建立了应急救援机构,成立了矿山辅助救护队,且于横山区矿山救护大队签订了救护协议,编制了各种管理制度、各类预案和措施。

矿井配备齐全了各类救护装备、器材、防护用品和安全检测仪器、仪表等,设置了地面急救站。

六、项目投资完成情况

项目设计概算总投资26032.83万元,其中:

矿建工程为5974.23万元,土建工程为5364.80万元,设备及工器具购置为7739.37万元,安装工程为2572.04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为2679.31万元,工程预备费为1703.08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408.06万元。

截止2019年11月,项目实际完成投资25968.60万元,其中矿建工程6158.63万元,土建工程为5110.25万元,设备及工器具购置为7565.50万元,安装工程为2613.58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为2810.64万元,工程预备费为1710万元。

七、各参建单位资质及履行质量责任情况

本项目由横山区石马坬煤矿投资建设,榆林市荣岩地质勘探有限公司承担岩土工程勘察,中矿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进行机械化改造设计,新疆煤炭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机械化改造变更设计,榆林市榆神煤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进行施工图设计;矿建工程由榆林市众亿建设有限公司、榆林市德厚矿业建设有限公司、陕西锦越泰建设有限公司、榆林市远航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陕西弘一建设有限公司承担施工;土建工程由榆林市德厚矿业建设有限公司承担施工;安装工程由陕西神源矿业工程有限公司承担施工,陕西建安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榆林市天元项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工程监理。

各参建单位具有依法取得的相应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工程。

项目建设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招投标管理,各参建单位能严格按照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要求履行职责、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各施工单位能够按照设计图纸、施工规范及国家有关质量标准进行施工,规范的组织单位工程质量验收、质量自评,及时申报质量认证,工程质量全部达到合格标准。

八、联合试运转系统运行情况

正和煤矿自2019年7月12日进入联合试运转以来,矿井采掘、机电、运输提升、通风、给排水、压风、消防防尘、防灭火等各大系统及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和地面生产各系统及生活设施运行稳定可靠,满足《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要求,各类安全设施和生产辅助设施功能满足《安全设施设计》要求。

九、单位工程划分及认证情况

按照设计内容,正和煤矿资源整合项目共划分86个单位工程,其中(矿建20个,土建39个,安装27个),设计合并取消9个单位工程,其中(矿建1个,土建6个,安装2个);应完成76个单位工程,其中(矿建19个,土建32个,安装25个),实际完成76个单位工程其中(矿建19个,土建32个,安装25个),完成率100%。

完成的76个单位工程全部通过了建设、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的联合竣工验收,工程资料齐全规范,质量评定等级均达到合格,所有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均未发生质量和安全事故,76个单位工程由韩城矿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进行了工程质量认证。

十、综合评定

正和煤矿资源整合项目单项工程均按照设计完成,建成的单位工程符合项目设计标准,并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