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搜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4591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5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素材搜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作文素材搜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作文素材搜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作文素材搜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作文素材搜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作文素材搜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作文素材搜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作文素材搜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作文素材搜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作文素材搜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作文素材搜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作文素材搜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作文素材搜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作文素材搜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作文素材搜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作文素材搜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作文素材搜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作文素材搜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作文素材搜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作文素材搜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文素材搜集.docx

《作文素材搜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素材搜集.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作文素材搜集.docx

作文素材搜集

作文素材搜集

话题1压力(困境)

名言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

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

---贝弗里奇

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是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

——爱默生

痛苦本身不是一种财富,真正是财富的,是对痛苦的思考----陈虹(柴静《看见》)

事例个压力管理的小故事

培训师在课堂上拿起一杯水,然后问台下的听众:

“各位认为这杯水有多重?

”有人说是半斤,有人说是一斤,讲师则说:

“这杯水的重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拿多久?

拿一分钟,谁都能够;拿一个小时,可能觉得手酸;拿一天,可能就得进医院了。

其实这杯水的重量是一样的,但是你拿得越久,就越觉得沉重。

这就像我们承担着压力一样,如果我们一直把压力放在身上,不管时间长短,到最后就觉得压力越来越沉重而无法承担。

我们必须做的是放下这杯水,休息一下后再拿起这杯水,如此我们才能拿的更久。

所以,各位应该将承担的压力于一段时间后适时的放下并好好的休息一下,然后再重新拿起来,如此才可承担更久。

张弛有道,一切方得长远。

话题2理想(梦想)

名言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流沙河

“彼可取而代之”项羽

“大丈夫当如此”刘邦

事例

苏轼曾这样评价自己的一生: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儋州惠州。

”苏轼一生游历四方,为何只取此三州?

只因黄州为其词作巅峰之地,惠州为其为官巅峰之地,儋州为其生活巅峰之地。

在文坛中,他曾是那样瞻仰欧阳修,渴望成为一代大家,正是在这理想的引领下,他不断努力,在黄州写下了传世名作《赤壁赋》和《赤壁怀古》,终成继欧阳修之后的宋代文坛领袖,开豪放词之先河。

在官场上,他是那样地渴望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正是在这理想的引领下,他心系百姓,惠州的苏堤是他优秀的见证,他终成一代好官。

在生活中,他渴望拥有恬静充实的生活,正是在这理想的引领下,他被谪儋州后,却没有被其恶劣的环境击败,而是致力于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改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终于用自己的努力给自己创造出了恬静的生活空间。

正是在这些理想的引领下,苏轼才有了不断努力的信心与勇气,才能洋洋洒洒地写下自己多彩人生的正文。

叔父炳,高尚不仕。

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

“苟富贵,勿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叹息曰: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理想之星深藏心底:

在拿破仑还是一个单纯的小朋友时,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的叔叔问拿破仑,将来长大想要做什么?

拿破仑在听叔叔这样问他之后,马上滔滔不绝地发表了心中构想已久的伟大抱负。

小拿破仑从他立志从军开始,一直说到想带领法国的雄兵,席卷整个欧洲,建立一个前所未有的超级大帝国,并且让自己成为这个大帝国的皇帝。

不料,叔叔听完小拿破仑的抱负之后,当场大笑不已,指着小拿破仑的额头,嘲讽道:

“空想,你所说的一切全都是空想!

想当法国皇帝?

那是不可能的!

依我看,你长大之后,还是去当一个小说家,反倒更容易实现你的皇帝迷梦——”小拿破仑被叔叔这一阵抢白,非但没有动怒,反而静静地走到窗前,指着远处的天边,认真地问道:

“叔叔,你看得到那颗星星吗?

”这时还是正午时分,拿破仑的叔叔诧异地走到窗前,茫然地答道:

“什么星星?

现在是中午,当然看不到啊!

孩子,你该不会是疯了吧?

”再次面对叔叔的质疑,小拿破仑却是依然镇定而冷静地说道:

“就是那颗星星啊!

我真的看得到,它依然高挂在天边,不分日夜,一直为了我而闪烁着,那是属于我的希望之星;只要它存在一天,我的梦想就永远不会破灭——”事实上,那颗希望之星从未高悬天际,它一直躲藏在拿破仑的内心深处,凭借内在希望之星的引导,终于使得拿破仑成为真正的法国皇帝。

()拿破仑少校-准将-司令-雾都政变-改宪法做皇帝-)

超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

尝辍业投笔叹曰:

"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西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后立功西域,封定远侯。

鲁迅弃医从文:

鲁迅起初认为,中国落后是由于人民体弱多病,日本富强是由于医学发达,便东渡日本去仙台医专攻读医学。

有一次,学校放映关于日俄战争的纪录片,画面上出现很多中国人围观一个被说成是俄国侦探的中国人,这个人将破砍头示众,可围观的人都在看热闹。

这些人虽体格强壮但神情上都显得十分麻木。

鲁迅深受震动,他认识到在当时学医并不是一件要紧事,思想愚昧麻木的人们,即使体格健壮,也只能被示众或作看客,“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于是,鲁迅弃医从文,终于成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旗手。

毛泽东的“三不谈”:

毛泽东从青少年时代起就立志救国,献身革命。

他在中学念书的时候,同学曾称他“身无分文,心忧天下”。

他在离家求学前夕改写了日本西乡隆盛的一首诗留给父亲: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1914年,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学习期间,全部费用只有169元钱,而且其中三分之一花在订报上,铺盖和衣服则非常简陋单薄。

但他从不以此为念,常常和朋友互相勉励说,读书要有理想,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壮志。

他还与朋友提出“三不谈”:

不谈金钱,不谈身边琐事,在校学习期间不谈男女恋爱问题。

他认为,改造国家,改造社会,对学问的需要太迫切了,一定要珍惜宝贵的青春,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有价值的事情上。

为了中华民族之崛起:

有一年暑假,周恩来到奉天城(今沈阳)东郊一个同学家里去做客。

这位同学的祖父是一个很爱国的农村私塾先生,他带周恩来到附近的日俄战争遗址去参观。

中国人民受列强欺侮的奇耻大辱,在周恩来幼小的心灵上种下救国救民的火种。

有一次,学校里的魏校长问同学们:

“你们为什么要读书?

”课堂里顿时寂静无声。

停了一刻,一个同学毕恭毕敬地站起来回答说:

“读书是为了寻求出路!

”话音刚落,另一个同学说:

“为了荣宗耀祖!

”这时,一个同学霍地从座位中立起。

他,浓眉大眼,昂首挺胸,大声回答道:

“为了中华民族之崛起,腾飞于世界!

”他,便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当时,他年仅12岁。

 

话题3财富(价值)

事例

1950年,钱学森同志上港口准备回国时,被美国官员拦住,并将其关进监狱,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丹尼·金布尔(DanKimbeel)声称:

“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

我宁可把他击毙,也不能让他回到中国。

”自此,钱学森在一个月内瘦了三十斤左右。

(受到美国政府迫害)他同时也失去了宝贵的自由。

1955年10月,经过周恩来总理在与美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断努力——甚至包括了不惜释放11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美国飞行员作为交换,钱学森同志终于冲破重重阻力回到了祖国,自1958年4月起,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为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事例22000年参加《对话》节目时,高中退学的韩寒是社会公众公认的“坏学生”,是除了写作其他都不及格的差生,他有一句精典语录“七门功课红灯照亮我的前程”,被认为是“现行教育体制”的叛逆者。

同时,他的《三重门》已排在当时畅销书榜首。

  同上节目的女学生黄思路,在第四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员中名列榜首,入选“中国少年榜”,以“品学兼优,全面发展”著称,她样样都学,样样都神,中考、高考参考书上封面都是她。

她还是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少年作家班优秀学员,曾获华东地区中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著有《十六岁到美国:

一个中国女生的美国日记》与《第四节是物理课:

一个中学女生的成长笔记》,钢琴十级。

她符合社会公众对于一个好学生的所有标准,于是,人们希望她一直沿着他们心中好学生的道路一直走下去。

  同时期的好学生名单中还有刘亦婷,她的父母著写《哈佛女孩刘亦婷》和《刘亦婷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曾经风靡中国,创下将近200万册的销售纪录,感动了不知多少中小学生和他们的父母。

  此外,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在北大发表演讲时,北大“好学生”马楠的发言甚为犀利,她甚至被称为“反美女生”。

这在当时,引起很多人叫好,很多人认为她为中国人争了光,被认为是“中国的希望”。

  这就是十年前大众眼中的他们。

恐怕在当时,四人中也只有韩寒在理性、认真、独立地思考着,并且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其他三人听着旁人对他们“优秀”的赞美,高喊着爱国口号,却并未找到自己心中的梦想。

  他一如既往,她卸下优秀模板

十年的时光,有人更加坚定了最初的想法,并在梦想之路上越走越有力;而有的人,否定了部分的自我,选择了一条与最初不一样的道路。

  黄思路200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专业后,获得了经济学和艺术学双学位,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艺术管理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同时就职于纽约百老汇尼德兰德演出公司,并嫁给了美国人。

  而当时高喊着长大要报效祖国的“才女”刘亦婷,拥有哈佛大学应用数学专业本科学位,如今嫁给了一位美国白人,在一个基金做副总裁,代理大中华区。

目前已拿了美国绿卡,正为美国经济和人口繁荣创造着作为一个中国人的价值,没有回国的迹象。

如果没有十年前中国社会公众的热捧,这应该是一位成功白领的轨迹。

  同样,当年痛斥美国人的马楠,如今也拿着美国绿卡,嫁给了美国老公。

  那韩寒呢?

曾经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被认为是需要社会拯救的异类,一个不合格的“坏学生”,不顺应历史和现实主流的不听话的孩子,并没有如大多数人认为的那样只是一时叛逆,也并未从此堕落,而是成为了中国百大公共知识分子之一,一如既往地在用他的文字说出中国人最真实的声音。

  十年间,他并未停歇与销声匿迹,退学后的他连续发表了一系列作品:

《零下1度》、《通稿2003》、《就这么漂来漂去》、《长安乱》、《一座城池》、《光荣日》、《他和国》、《1988:

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同时他成为红极网络的博客写手,其空间的点击量达到数亿次。

基于对驾驶的热爱他还成为了著名赛车手,因热爱音乐他还发了专辑《十八禁》,并负责其中所有歌词创作。

2010年,他入选美国《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

  曾经,韩寒在香港的新书发布会上,被观众问及是否有移民的打算,韩寒说:

“虽然很多人都认为我在这个国家很危险,但其实也并没有你们想的那么可怕。

我相信如果中国政府不驱逐我,我会留在这里,因为这毕竟是我出生的地方。

  韩寒,还是十年前的他,爱思考,并努力用自己的独立思维与公德心影响着整个社会。

他俨然成为80后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

  当年曾预言韩寒是“昙花一现”,韩寒需要把握、拯救的专家学者,不知道今在何方。

然而韩寒却已经由当年那个“离经叛道”的少年,进化成一个深具影响力的、有着公民责任感的公共知识分子,广为人知。

浮想联翩:

我无意讽刺,毕竟时过境迁,在成长的道路上总会改变初衷;我无意歌颂,韩寒并也没有做到钱老那样伟大,他真实,鲜活的存在,潇洒的发出自己的声音,在浅流暗逝的时光里,一笔一划,描摹出自己的价值,仅此而已

那么价值呢?

一个人价值是否在于高冠及第,封妻荫子。

是否在于只手遮天,权倾朝野。

是否在于金块珠砾,富贵无比。

还是在于张居正的革新之路上,十年一日,‘一条鞭法’理赋税,百官计划振朝纲?

还是在于辛弃疾手中长矛化狼毫,笔走龙蛇,泪洒宣纸,怄痛金瓯之缺?

抑或在于,鲁迅先生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为生民请命,为万世开太平?

人物连接张居正张居正[1],字叔大,号太岳。

祖籍安徽凤阳。

明太祖封先祖张关保到归州,为归州千户所。

张居正曾祖庶出,无法承世袭官职,迁到湖广江陵。

张居正生于公元1525年5月24日,卒于公元1582年6月20日。

5岁入学,7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考中了秀才,13岁时就参加了乡试,写了一篇非常漂亮的文章,只因湖广巡抚顾璘有意让张居正多磨练几年,才未中举。

16岁中了举人,23岁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由编修官至侍讲学士令翰林事。

隆庆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

后迁任内阁次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

隆庆六年,万历皇帝登基后代高拱为首辅。

当时明神宗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

前后当国10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收到一定成效。

他清查地主隐瞒的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改变赋税制度,使明朝政府的财政状况有所改善;用名将戚继光、李成梁等练兵,加强北部边防,整饬边镇防务;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南方少数民族叛乱;严厉整肃朝廷上下。

在张居正功成名就之时,他把矛头对准了曾给他带来巨大利益的阶层——文官集团。

张居正除了推行一条鞭法,使得税收统一收钱不收物,节省了很多土地,更实行考成法,其具体实施方法类似于今天的考勤,方法如下:

比如一位知府(五品),年初时就要写好一份计划,不能太少,写好后自己留一份,给张居正一份。

如计划过少,就要退回重写。

计划通过后,以后的一年里这位知府就要为完成计划而努力。

如果到了年末,核对后发现这位知府有什么事没有完成,那知府就会被贬职降为知县。

如果到了县里还是如此,那就一直降下去,直到知府什么官都被削去,回家当老百姓为止。

万历十年(1582年)六月二十日,内阁首辅、太师、太傅、中极殿大学士张居正卒,年五十八,死后赠上柱国,谥文忠。

死后不久即被宦官张诚及守旧官僚所攻讦,籍其家;至天启二年方恢复名誉。

著有《张太岳集》、《书经直解》等。

明王朝经过两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到了嘉靖年间已是百病丛生,危机四伏。

紫禁城里每日设坛修醮,青烟缭绕。

幻想长生不死的嘉靖皇帝陶醉于《庆云颂》的华丽词藻,闭着眼睛将朝政托付给奸相严嵩。

严嵩父子趁机为非作歹,贪赃枉法。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平民出身的内阁首辅张居正被推上了历史的前台,以其非凡的魄力和智慧,整饬朝纲,巩固国防,推行一条鞭法,使奄奄一息的明王朝重新获得生机

辛弃疾他出生时北方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

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出自《美芹十论》),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

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

而另一方面,正由于辛弃疾是在金人统治下的北方长大的,他也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规蹈矩的传统文化教育,如“四书五经”。

在他身上,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辛弃疾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

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

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美芹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

在各地上任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

光复故国的伟大志向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其独特的词作风格被称为“稼轩体”。

晚年被起用知绍兴府兼浙江安抚使、知镇江府。

在镇江任上,他特别重视伐金的准备工作,但为权相韩侂胄所忌,落职。

一生抱负未得伸展,1207年10月3日,终因忧愤而卒。

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

杀贼!

”(《康熙济南府志·人物志》)。

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话题四尝试

事例1(常用)据说他在研究电灯的过程中有过上千次失败的记录。

1877年爱迪生开始了改革弧光灯的试验,为了使实验达到满意效果,需要寻找一种能经住2000度的高温燃烧1000小时以上的灯丝。

爱迪生开始了艰苦的寻找过程。

他先后做了1600种不同的试验,试用了各种各样的物质。

奋斗了近五六个月,结果发现只有白金比较适合,但是白金比黄金还贵重,用来做灯丝是根本不现实的。

后来他全力在碳化上下工夫,仅植物类的碳化试验就达6000多种。

他做了200多本笔记,达4万余页。

先后共经过3年时间,直到1880年上半年,爱迪生才研制出比较满意的竹丝灯丝。

后人在此基础上研制出用钨丝做的灯丝,一直沿用到今天。

事例2黑人文摘》终于感动总统夫人

(再试一次,希望也许就在眼前)

1943年,美国的《黑人文摘》刚创刊时,前景并不被看好。

杂志的创办人约翰逊为了扩大发行量,决定撰写一系列“假如我是黑人”的文章,请百人把自己摆在黑人的地位上,换一个角度思考黑人的处境问题。

他想,如果能请到罗斯福总统的夫人埃利诺来写这样一篇文章,结果将会是非常有号召力的,不管是对杂志的发行量还是对黑人问题来说都是如此。

于是,他给总统夫人写了一封言辞非常恳切的信。

罗斯福夫人回信说她太忙,没有时间写。

但是约翰逊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他又给她写了一封信,结果还是被回绝了。

以后,每隔半个月,约翰逊就会准时给总统夫人写一封信,言辞也更加恳切。

后来,罗斯福夫人因公事来到约翰逊所在的芝加哥市,会在该市逗留两天。

约翰逊得到这个消息以后,立即给她发了一份电报,请她在芝加哥期间抽空给《黑人文摘》写篇文章。

或许是他的诚心感动了罗斯福夫人吧,这一次她没有拒绝,她把自己的想法写成文章寄给了《黑人文摘》。

消息传出后,全国都知道了。

一个月内,《黑人文摘》的销售量就从2万份激增到15万份。

浮想联翩尝试是一种追求,一种信念,一种无畏,一种越过冷漠荒原后,看到生命绿洲的快乐。

尝试的过程是美丽的、充实的,孕育着希望与憧憬。

它因此魅力无限,吸引着我们不懈奋斗。

有了尝试,你的面前没有胡同,到处有路可走;有了尝试,梦的翅膀便会劲舞苍穹,领略搏击长空的豪迈与洒脱;有了尝试,才能激发出你的潜能,你会惊喜地发现你自己原来还行。

尝试需要勇气,勇气永远是成功的催化剂;尝试需要坚忍,坚忍铸造卓越与杰出;尝试需要参与,参与才能增长才干,开阔眼界。

如果不去尝试,虽然避免了失败,但也失去了成功的机会,相信我们不是屡试屡败,而是屡败屡试,跌倒一万次,第一万零一次仍能微笑站起来的人,生活永远难不倒他。

也许奔流却掀不起波浪,也许攀援却达不到顶峰,但我们毫无怨言,因为尝试过,人生无悔。

反思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事例  德国是日本的镜子(对历史的反思)

德国把反思历史作为头等大事。

德国前总理维利·勃兰特1970年12月7日到华沙时,双膝跪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表示歉疚和忏悔。

勃兰特当众下跪致歉,表明他承认德国对犹太人犯下的罪行。

这是深深痛悔的举动。

2005年4月10日,在德国东部城市魏玛附近的布痕瓦尔德集中营,德国总理施罗德为集中营遇难者纪念碑献花。

当日,德国举行活动纪念布痕瓦尔德集中营被盟军解放60周年,德国总理施罗德出席纪念仪式并讲话。

建成于1937年的布痕瓦尔德集中营是纳粹关押犹太人、同性恋者和政治犯的地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此处囚禁了大约25万人,其中5.6万人被纳粹分子以各种方式杀害。

除此之外,德国人自己拍的反思作品《希特勒的最后十二夜》在全球引起轰动。

但是,同是二战的元凶———日本当局却通过右翼编纂的新历史教科书,隐瞒历史,漂白史实,将日本军国主义从“加害者”变成“受害者”,引发了中韩及亚洲各国的抗议怒潮。

承认祖辈的战争罪责,不但没有使德国人蒙羞,反而使今天的德国人在欧洲及全球舞台上赢得尊重,可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巴金晚年的痛与梦(反思自己是一种痛苦)

1978年12月,历经“文革”苦难的巴金老人开始执笔晚年最为重要的作品———《随想录》。

1979年春天,巴金重返巴黎。

刚刚经历过“文革”浩劫的巴金,思想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上。

旧地重游带给他的不只是兴奋、亲切,更是对历史的反思。

在《随想录》中,巴金一再提到他在“文革”初期被迫不停地写交代的经历。

巴金这样说过:

“我怎么忘记了当年的承诺?

我怎么远离了自己曾经赞美的人格?

我怎么失去了自己的头脑,失去了自己的思维,甚至自己的语言?

”这是可以想像到的巴金的内心。

一次又一次的精神自责,在开始写作《随想录》时不住地折磨着巴金。

正是这种精神的痛苦,成了巴金晚年写作的动力,这与当年在巴黎写下《灭亡》中的片段时的精神状态颇为相似。

用他自己的话说,“仿佛我又遇到五十年前的事情”。

他直面“文革”对民族带来的浩劫,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

他愿意用真实的写作,填补一度出现的精神空白。

他终于写出了在当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随想录》,以此来履行一个知识分子应尽的历史责任,从而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最后高峰。

托尔斯泰的成功(贵在反思)

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伟大的文学家。

但是,他也曾有过一段轻狂的年少岁月。

15岁时,托尔斯泰读大学文科班。

然而,他连续两年考试不及格,被学校强迫退学。

不过,他并没有因此意志消沉,而是认真思索,进行了反思。

他把自己的各种缺点都仔仔细细地写在日记本上。

以后,他随时对照检查。

一旦他意识到自己的老毛病又犯了,就立即改正。

从此,托尔斯泰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在不断反思自己的过程中,他成为了一代文豪。

列夫?

托尔斯泰经过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写出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这些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著作,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

浮想联翩

话题过程

事例一当我看着捕鱼人开开心心地回家时,我想,他今天的收获一定不少吧。

可是,就在我走进去看时,却发现桶中空空如也。

我禁不住问捕鱼人:

“您为何如此高兴,您一条鱼也没有捕上来啊!

”捕鱼人笑着说:

“难道你不知道吗?

捕鱼中最大的乐趣并不是在于你的结果到底如何,而是在捕鱼的过程中,你是否真正去努力了,做到了自己的本分。

所以就算我没有得到什么,我想,我也应该是快乐的,因为我付出了!

”是啊,在捕鱼人看来,就算没有收获,但是,他享受到了捕鱼的过程中的乐趣啊!

事例二刘真材

昙花一现,谁都知道绽放的昙花是最美的。

而昙花的绽放完成了它的使命,它为我们画出了那灿烂的画面,这个过程,却很少有人关注,大家都津津有味地欣赏它的结果,津津乐道着它的结果,说它是最宝贵的。

其实,最美的不在结果,而在昙花绽放的那一瞬,那一个过程。

过程才是最可宝贵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我们学习,家长、老师们不看过程,只看结果,唯“分”是赞。

不管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有多努力,不管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新的发现,新的创造,不管我们的学习体验是快乐的,还是难受的。

分数不高,在父母眼里是个不争气的孩子,在老师眼里是个不成气候的学生。

升学考试也是一考定取舍,分数决录取。

“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这就是中国人重结果轻过程的理由。

于是,应试教育产生了,应试学习泛滥了,创新人才埋没了,过程中闪耀的新星陨落了……茫茫寒窗里,没有过程的颂歌,只有结果的炫耀。

这难道不是一个认识的误区吗?

我记得有这么一个故事,说是有一个人,买包子吃,吃到第十个包子时他就饱了,他大喊不该买前面那九个包子。

这个故事常常被人们当作笑话来开心,笑这人不懂得如果没有前面的九个包子打基础,第十个包子是怎么也不可能让他的肚子饱起来的的道理。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却又不由自主地只看重结果,不看重过程。

给孩子喂饭,只管他吃饱没有,全然不顾他在吃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和想法;特别是边拔开孩子抢筷子的小手,边往孩子口里填食物的人,更是扼杀了孩子学习吃饭的欲望和过程,让孩子只成为“饭袋”!

肚子饱了,却不会吃饭,这多么糟糕!

一旦没有大人在身边,这孩子只能饿死!

这样看来,吃包子的故事就不仅仅是一个轻松的笑话,而是一个令人深思的社会问题了:

过程与结果,孰贵?

在情感的天地里,往往是过程比结果更宝贵的。

大家都知道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他们最后并没有生活在一起,但惊世的爱情故事流传至今,难道不是他们相爱的过程感天动地吗?

还有父子之间、朋友之间、同学之间,最美的只是彼此爱护的整个过程。

即使时空让彼此分散,可深埋心底的情感却一样刻骨地不能离去。

爱,就在过程中一点点形成。

一些小小的细节,却积蓄着深厚的情谊。

爱还是美在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