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4771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文言文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考文言文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考文言文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考文言文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考文言文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中考文言文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中考文言文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中考文言文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中考文言文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中考文言文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中考文言文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中考文言文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中考文言文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中考文言文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中考文言文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中考文言文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中考文言文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中考文言文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中考文言文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中考文言文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文言文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中考文言文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文言文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文言文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

参考译文:

晋文公要在城濮和楚军交战,文公征询咎犯的意见,问咎犯:

“这仗该怎样打?

”咎犯说:

“如果是做仁义的事,那就不该讨厌忠诚守信用;

如果是和敌军开战,那最好是兵不厌诈。

现在既然是和楚军交战,君王你就只管使用欺诈就可。

”文王辞别咎犯后,又去请教雍季,雍季回答说:

“放火来焚烧山林,尽管暂时能打获到很多野兽,但是最终会到无兽可猎的地步;

用欺诈手段对付人,虽然一时能获得很多利益,但到最后一定会无利可图。

所以君王还是正大光明行事为好。

”文王没有听从雍季的话,而是采纳了咎犯的计策,和楚军开战时用计大败楚军。

回国以后,嘉奖有功人员,首先是奖赏雍季,然后才奖赏咎犯。

这时晋文公身边的人就说了:

“我们之所以能在城濮之战中获胜,靠的是咎犯的计策。

君王论功行赏为何将雍季放在最前面,这是为什么?

”文公回答说:

“咎犯的诈术,只是权宜之计,适用于一时战争需要;

而雍季的忠信观点,则是符合长远的利益,我怎么能只看重权宜之计而轻视长远利益呢?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11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来源:

Z+xx+k.Com]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黄发:

借指老人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无助的境地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具:

全,部

D.余人各复延到其家  延:

引领

11.下列句子中,加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B.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C.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3.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用斜线(/)给画线的部分断句。

  江中有小孤山,嶷然独立,世俗转孤为姑。

江侧有一石矶,谓之澎浪矶遂转为彭郎矶云彭郎者小姑婿也。

(欧阳修《归田录》)

10.【答案】A

【评分标准】2分。

11.【答案】D

12.【答案】

(1)(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

(2)(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评分标准】共4分。

(1)2分,

注意“平旷”“俨然”“属”等词语的翻译。

(2)2分,注意“乃”“无论”的翻译。

13.【答案】谓之澎浪矶/遂转为彭郎矶云/彭郎者/小姑婿也。

【评分标准】3分,每处1分。

三、泰安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23—25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3.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4.下面对本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以写齐王纳谏和齐国大治为中心,表现了齐王知错就改,广开言路,勇于革新,是一位贤明的君主。

B.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了治国的道理,进而讽谏齐王,齐王接受了邹忌的讽谏,兴利除弊,使齐国大治。

C.邹忌不被赞美所迷惑,与徐公比较后找到了妻、妾、客赞美自己的原因,可见邹忌头脑清醒,善于思考。

D.邹忌讽谏齐王,从生活小事入手,用形象的比喻阐明治国的道理,表现出高超的讽谏艺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目的在于是使齐王“除蔽”,以修明朝政。

B.本文是一篇设喻说理的文章,设喻从实处着眼,虚写邹忌之“蔽”,;

说理从虚处着眼,狮蝎

“王之蔽甚”。

C.本文全篇运用三层排比的手法,如妻、妾、客;

私我、畏我、有求于我;

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等等,这种排比结构,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本文有很多值得今人借鉴的地方:

如“察纳雅言”的行政风格,“兼听则明”的行事态度,层次递进、排比对称的行文技巧等。

第Ⅱ卷表述题(共70分)

六、(14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6—28题。

戴胄犯颜①执法

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

“据法应流⑤。

”上怒曰:

“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对曰:

“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

“卿能执法,朕复何忧!

”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

冒犯君主的威严。

②上:

指唐太宗。

③擢:

提升。

④资荫:

资即资格;

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

⑤流:

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

⑥布:

昭示。

26.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未几,有诈冒事觉者觉:

 

②陛下忿选人之多诈 

忿:

③故欲杀之 

故:

④天下无冤狱 

狱:

27.翻译下列句子。

(6分)

①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②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③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28.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

23.C4.A25.B

【评分】每题2分,共50分。

第Ⅱ卷

六、[14分]

2

6.【答案】26.①觉:

(被)发现②忿:

愤恨③故:

所以④狱:

案件

【评分】每题1分,共4分。

27.【答案】①皇上因在选拔人才中发现不少人假冒有曾做过官的资格或曾受过封赏,下令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

②你是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

③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

【评分】每句2分,共6分。

意思对即可。

28.【答案】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正直无畏,秉公守法,不畏权贵,据理力争。

他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

【附译文】皇上(唐太宗李世民)因兵部郎中戴胄忠诚清廉公正耿直,提拔他做大理寺少卿。

(一次)皇上因在选拔人才中发现不少人假冒有曾做过官的资格或曾受过封赏,下令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

不久,有个假冒资历的人被发现了,皇上要处死他。

戴胄上奏说:

“依照法律(这个人)应当被流放。

”皇上大怒:

“你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

”戴胄答道:

“皇上的命令出于一时的喜怒,法律是国家用来向天下昭示大信用的。

皇上痛恨被选拔的人当中很多

有欺诈行为,所以要杀他们。

皇上已经知道不能这样,再交由法律裁决,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

”皇上(称赞戴胄)说:

“你擅于依法办事,我又有什么值得担忧的呢!

”戴胄前后多次冒犯皇上严格执法,争辩的言论如泉水涌出一般,皇上都依照他的决断,天下就没有了冤案。

四、临沂满井游记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

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

廿(nià

n)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hù

i)面而髻鬟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liè

)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lé

i)而歌者,红装而蹇(jiǎn)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未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而此地适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

己亥之二月也。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冻风时作()⑵高柳夹堤()⑶泉而茗者()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作则飞沙走砾。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B.若脱笼之鹄。

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红装而蹇者。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D.未不能以游堕事。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写作者渴望出游和不能出游的矛盾,“居促一室之内”写出内心的懊丧和郁闷,下文的“若脱笼之鹄”与此照应,形象贴切地写出作者从局促困居的情况下解脱出来的喜悦之情。

B.作者如一位高明的摄影师,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满井的风物,有全景,有特写,近景远景相结合,而且着力描写景物的动态,为我们描摹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早春风光图。

C.作者用词巧妙,许多语句具有表里相关的双重意蕴,如“廿二日天稍和”的“和”字既写天气的暖和,也透露出作者心情的解冻;

“而此地适于余近”的“近”不仅指空间距离的相近,也指性情品格的相近。

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来源:

学,科,网Z,X,X,K]

D.文章卒章显志,“未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一句透露出作者独特的个性与性情,“潇然”表达他对自己能够纵情遨游、享受自然的满足之感,“惟”字则表明他对自己官小职闲的嫌弃。

14.文章第二段从三个层面描写满井的春景,请简要概括。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⑵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0.

(1)寂寞、苦闷、凄清(2分,答出其中一点得1分)

(2)表达自己孤傲、隐忍的品格与高洁的报国志向。

(2分,写出“孤傲、隐忍的品格”和“高洁的志向”即各得1分)

(二)(15分)

11.

(1)作:

起,刮起。

(2)夹:

在两旁。

(3)茗:

煮茶,喝茶。

(3分,每个1分)

12.A(2分。

A项“则”:

连词,“就”。

B项“之”:

①结构助词,“的”;

②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C项“而”:

①连词,表并列;

②连词,表转折。

D项“以”:

①介词,“因为”;

②介词,“把”。

13.D(2分。

“他对自己官小职闲的嫌弃”错误,应该是:

他庆幸自己的官职是个闲职,不怕耽误公事,因而有时间纵情遨游,表达了作者厌弃喧嚣尘俗的城市生活,寄意于山川草木的潇洒情怀。

14.第一层面写山水树木等自然风光之美,第二层面写情态各异的游人之乐,第三层面写自然界一切生物的悠然自得。

(3分,每要点1分,意近即可。

15.

(1)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纯净美好的样子好像刚擦过一样。

(2分)

(2)(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五、德州[二]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澈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初中部李传鹏输入

[乙]夜登华子岗,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句隹)。

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

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然是中有深趣也。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

1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与“夜登华子岗”中的“夜”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上使外将兵B.其一犬坐于前

C.腰白玉之环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实是欲界之仙都。

②然是中有深趣也。

B.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与月上下。

C.①复与疏钟相间。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D.①倘能从我游乎?

②请从吏夜归。

1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②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15.甲文中的“猿鸟乱鸣”和乙文中的“吠声如豹”都是写声音描写,其作用有何不同?

16.甲、乙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12.C13.D

14.示例:

①夕阳要落山了,潜游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②如果你不是这样天性清新高雅的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游山玩水的闲事)相邀呢?

15.示例:

“猿鸟乱鸣”使景色灵动,充满生机活力;

“吠声如豹”以动写静,衬托了冬夜的空旷寂静。

16.示例:

甲文和朋友分享对山川之美的热爱和隐逸情怀;

乙文邀请朋友来山中同游,委婉希望他淡泊名利,回归自然。

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3~15题。

日照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十三年春,楚屈瑕伐罗,斗伯比送之。

还,谓其御曰:

“莫敖①必败。

举趾②高,心不固矣。

”遂见楚子,曰:

“必济师。

”楚子辞焉。

入告夫人邓曼。

邓曼曰:

“大夫其非众之谓。

莫敖狃于蒲骚之役③,将自用也,必小罗。

君若不镇抚,其不设备乎!

不然,夫岂不知楚师之尽行也?

”楚子使人追之,不及。

莫敖使徇④于师曰:

“谏者有刑。

”及鄢⑤,乱次以济,遂无次。

且不设备。

及罗,罗与卢戎两军之,大败之。

莫敖缢于荒谷。

群帅囚于冶父而听刑。

楚子曰:

“孤之罪也。

”皆免之。

(选自《左传》,有删改)

【注释】①莫敖:

即屈瑕。

②举趾:

抬脚。

③狃(niǔ):

习以为常而不加重视。

蒲骚:

地名。

④徇(xù

n):

对众宣示。

⑤鄢(yān):

水名,汉水支流。

1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

目光短浅 

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可以:

可以凭借

C.遂见楚子,曰:

“必济师” 

济:

救济 

D.罗与卢戎两军之 

军:

进攻,夹击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其乡人曰 

还,谓其御曰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乱次以济,遂无次

C.战于长勺 

莫敖使徇于师曰

D.公将鼓之 

斗伯比送之

15.下列对两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写曹刿作为平民入朝见鲁庄公献计献策,说明曹刿是一个热爱国家、关心国事、深谋远虑、充满自信的人。

B.甲文中曹刿认为战争要想取得胜利,一是在政治上要取信于民,二是在战术上要准确及时地把握好战机。

C.乙文中斗伯比预知战争的结局,提出了“必济师”的建议,目的是希望楚王能对屈瑕进行镇抚,并使他加强防备。

D.乙文中楚王用人不当,不听大臣的意见。

楚军败后,他虽能承担责任,但无原则地赦免众将,这体现了楚王治军无方、不善治政的特点。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不然,夫岂不知楚师之尽行也?

17.甲乙两文中曹刿和屈瑕在作战指挥方面表现出的特点有什么不同?

13.C 

14.A 

15.D

四、(共23分)

16.

(1)祭祀神灵用的猪、牛、羊等及玉器和丝帛,不敢虚报,一定按照实情(上报)。

(3分。

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加,虚报;

信,实情。

(2)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斗伯比大夫难道不知道楚军已经全部开拔出去了?

然,这样;

岂,难道,怎么;

尽行,全部开拔。

17.①曹刿深谋远虑,细心从容,能及时把握战机;

②屈瑕自大专横,轻视敌人,指挥无方。

(2分。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鲁桓公)十三年春天,楚国的大司马屈瑕率军侵伐罗国,大夫斗伯比送他出行。

斗伯比在返回来的路上,对他的车官说:

“大司马一定会失败。

(看他那样子,)脚步高抬,心飘浮起来了。

”于是去见楚武王,说:

“必须给大司马增派军队。

”楚武王没有同意。

楚武王回到宫中把斗伯比的话告诉给夫人邓曼。

邓曼说:

“斗伯比大夫的意思不是要众多的军队。

大司马习惯了蒲骚战役得胜的战术,将会独断专行,一定会小看罗国。

你对他如果不进行严厉的劝告,他将会不加防备。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斗伯比大夫难道不知楚军已经全部开拔出去了?

”楚武王派人去追屈瑕的大军,但没有追上。

屈瑕使人宣令三军说:

“对我进谏的人要处之以刑罚。

”军队到达鄢水岸边,不按次序渡河,过河后便没有序列了。

又没有设置防备工事。

到达罗国后,罗国军队和卢戎的军队两面夹击,大败了楚军。

屈瑕自缢在荒山谷里。

楚国所有的将领自囚在冶父等待武王的处罚。

楚武王说:

“这是我的罪过啊。

”对他们都免于处罚。

五、文言文阅读(共12分) 

聊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10题。

(一)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

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分)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 

6.翻译下面的句子。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二)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

少负①气节,沉厚寡言。

天资敏悟,强②

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

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

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

学射于周同。

同射三失,皆同中,以示飞。

飞引弓一发,破其筈③

再.发,又中。

同大惊,以.所爱良弓赠之。

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注释】①负,具有。

②强:

擅长于。

③筈(kuò

):

箭的尾部。

7.选文的观点对你的成长有何启示?

8.下列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孙昊兵法 

好.读书,不求甚解 

B.再.发,又中 

一鼓作气,再.而衰 

C.以.所爱良弓赠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飞由是益.自练习 

益.慕圣贤之道 

9.翻译下面的句子。

10.结合选文说说岳飞为什么能成为一代名将。

5.① 

这个,这样 

②犯错误(说明:

本题2分。

6.这样以后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的道理。

(说明:

7.只有经受住艰苦磨炼,才能有所作为,否则将一事无成(说明:

8.C(说明:

9.家里贫穷,捡拾柴禾当作灯烛来照明,背诵学习到天亮,不睡觉。

10.少有大志,而勤学苦练不止。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

(共6分,每小题2分)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