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新部编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5135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篇新部编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10篇新部编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10篇新部编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10篇新部编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10篇新部编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10篇新部编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10篇新部编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10篇新部编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10篇新部编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10篇新部编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10篇新部编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10篇新部编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10篇新部编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10篇新部编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10篇新部编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10篇新部编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10篇新部编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10篇新部编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10篇新部编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10篇新部编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篇新部编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

《10篇新部编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篇新部编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0篇新部编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

10篇新部编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

【10篇】新部编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

 

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哥白尼和老师较真

沃德卡是哥白尼少年时期最敬重的一位老师,但是,只要和真理有矛盾冲突的时候,他一样会较真,直到弄清楚事情的真相。

一天,哥白尼去沃德卡家做客,老师不在。

他顺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打开一看,老师在折了角的地方写了一条批注:

圣诞节晚上,火星和土星排成一种特殊的角度,预示着匈牙利的皇上卡尔温有很大的灾难。

正在这时,沃德卡推门走进来。

他见哥白尼在家里看书,高兴地问:

“孩子,又看什么书了?

哥白尼毕恭毕敬地把书递过去,老师边接书边关切地问:

“能看懂吗?

哥白尼认真地回答说:

“老师,我看不懂。

火星也好,土星也罢,都是天上的星星,他们与卡尔温毫无关系,怎么能预示他的祸福呢?

“怎么不能呢?

”沃德卡反问道,“命星决定一切!

哥白尼当仁不让,大声反驳说:

“如果是这样,那人还有没有意志?

如果有,人的意志和天上的星星又有什么关系?

”对于哥白尼尖刻的反驳,沃德卡并没有生气,他明白,信不信天命是关系到天文学命运的重大问题。

对这个问题,他对传统的偏见有过怀疑,但又说不出道理。

他踌躇再三,深情地对哥白尼说:

“你提的问题确实很有意思。

但我没有能力回答你,你如果有毅力的话,以后研究吧!

几十年后,哥白尼创立了“太阳中心说”的伟大理论,宣告了“天命论”的彻底破产。

(选自《永远的坚守》,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从文中找出合适的四字词语填空。

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________

遇到该做的事情,主动去做,不推辞。

________

(2).读短文,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①太阳中心说是伽利略创立的。

________

②太阳中心说宣告了“天命论”的彻底破产。

________

③太阳中心说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统治。

________

④太阳中心说是对地心说的否定。

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子是一个________句,换种说法,使意思不变:

________

(4).短文在塑造哥白尼这个人物形象时,主要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

A.动作描写   B.心理描写   C.语言描写   D.外貌描写

【答案】

(1)毕恭毕敬;当仁不让

(2)错误;正确;正确;正确

(3)反问;火星也好,土星也好,都是天上的星星,他们与卡尔温毫无关系,不能预示他的祸福。

(4)C

(5.你从哥白尼身上学到了什么?

敢于质疑和挑战权威,坚持自己的看法。

【解析】【分析】

(1)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课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课文中了。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①错误,哥白尼创立了“太阳中心说”的伟大理论。

(3)是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是反问。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

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

删掉疑问词比如:

“难道…吗?

”和“怎能……呢?

”等。

第三步:

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4)描写方法按人物描写概括为: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等。

结合句子来分析。

(5)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

故答案为:

⑴毕恭毕敬;当仁不让;⑵①错误;②正确;③正确;④正确;⑶反问;火星也好,土星也好,都是天上的星星,他们与卡尔温毫无关系,不能预示他的祸福。

⑷C;⑸敢于质疑和挑战权威,坚持自己的看法。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3)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4)了解什么是语言描写。

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表述正确,文通句顺即可。

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让人敬畏的生命

或许我们会认为胡杨不喜水,是天生的耐旱植物。

然而错了,实际上胡杨是非常喜欢水的,没有水就没有它的生命。

它的种子必须遇到河流、吸足了水之后才能发芽,不发芽当然就不能成长,自然也就没有生命。

有人会问,现在胡杨生长的沙漠里没有河流啊?

它们是怎样生长的?

这是问题的关键。

的确,这里现在已经没有了河流,可当年却是有河流的,追随河流的胡杨种子在这里吸足了水,扎下了根,长成了林。

不承想,河流断流了,胡杨的生存受到了严重挑战,怎么办?

环境无法改变,只能从自身做起。

胡杨的做法是惜水如命,即充分吸收那点微量的雨水,尽力保存在体内不流失。

幼苗时,它在叶子上下功夫,尽量让自己的叶子长得细小,形似柳叶。

这样,减小了蒸发面积,减少了水分蒸发。

随着逐渐长大,细小的叶子不能满足光合作用的需要,叶子则渐渐变成卵状,直至变成杨树叶的形状。

叶子大了,蒸发量必然大,又会造成过多的水分蒸发散失。

胡杨还是在叶子上下功夫,每片叶子上都长了一层蜡质物,很有效地保住了体内的水分。

这样,它们才得以生存。

面对环境的变恶,不是苟且偷生,自怨自艾,而是顽强求生,,这怎能不让人敬畏呢?

不但这样的植物让人敬畏,这样的人也让人敬畏。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敬重—________  坚强—________  周而复始—________

(2)解释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的确,这里现在已经没有了河流。

________

②不承想,河流断流了,胡杨的生存受到了严重挑战。

________

(3)“面对环境的变恶,不是苟且偷生,自怨自艾,而是顽强求生,生生不息,这怎能不让人敬畏呢?

”给句子换一种表达方法,使意思不变。

(4)胡杨是怎样惜水如命的?

(5)为什么说胡杨是让人及敬畏的生命?

【答案】

(1)敬畏;顽强;生生不息

(2)①确实;②没想到

(3)面对环境的变恶,不是苟且偷生,自怨自艾,而是顽强求生,生生不息,这让人敬畏。

(4)充分吸收那点微量的雨水,尽力保存在体内不流失,为了减少蒸发,让自己的叶子形似柳叶,变成卵状,表面长一层蜡质物。

(5)胡杨的生命力非常顽强,在环境变恶的情况下,它能够主动改变自己。

比如它的叶子,无论是幼时的形似柳叶,还是后来变成卵状,在叶子上长了一层蜡质物,都是顽强求生,主动适应环境,从而生生不息。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找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敬重—恭敬尊重。

坚强—坚固,不可摧毁;不动摇;使坚强。

周而复始—转了一圈又一圈,不断循环。

(2)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3)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

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

删掉疑问词比如:

“难道…吗?

”和“怎能……呢?

”等。

第三步:

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

⑴敬畏;顽强;生生不息;⑵确实;没想到;⑶面对环境的变恶,不是苟且偷生,自怨自艾,而是顽强求生,生生不息,这让人敬畏。

⑷充分吸收那点微量的雨水,尽力保存在体内不流失,为了减少蒸发,让自己的叶子形似柳叶,变成卵状,表面长一层蜡质物。

⑸胡杨的生命力非常顽强,在环境变恶的情况下,它能够主动改变自己。

比如它的叶子,无论是幼时的形似柳叶,还是后来变成卵状,在叶子上长了一层蜡质物,都是顽强求生,主动适应环境,从而生生不息。

【点评】

(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3)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注意多练。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九寨沟(节选)

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

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

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

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

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

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

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继续向纵深行进,四处林深叶茂,游人逐渐稀少。

注意,这时你已经走到珍稀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

也许,就在不远处,有一只体态粗壮的金丝猴,正攀吊在一棵大树上,眨巴着一对机灵的小眼睛向你窥视。

也许,会有一群善于奔跑的羚羊突然窜出来,还没等你看清它们,又消失在前方的丛林中。

也许,你的运气好,会在远处密密的竹丛中,发现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正若无其事地坐在那里咀嚼鲜嫩的竹叶。

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选自《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2017年第1期)

(1)根据意思写出选文中的四字词语。

①形容憨态十分明显,好像可以用手捧住一样。

________

②指风景优美,耐人寻味。

就像诗画里所描摹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________

(2)读句子,完成填空。

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其中的“________”“________”这些词语写出了湖泊多,“________”写出了颜色多。

(3)选文主要是从哪两个方面来介绍九寨沟的?

(4)读画线句子,从文中找出瀑布形成的原因。

(5)读选文的最后一段话,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

(1)憨态可掬;诗情画意

(2)比喻;大大小小的湖泊;颗颗宝石;大大小小;颗颗;彩带

(3)选文主要是从美丽景观和珍稀动物两个方面来介绍九寨沟的。

(4)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由此就形成了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

(5)示例:

我体会到作者对九寨沟神奇的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解析】【分析】

(1)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课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短文中了。

(2)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

⑴①憨态可掬;②诗情画意;⑵比喻;大大小小的湖泊;颗颗宝石;大大小小;颗颗;彩带;⑶选文主要是从美丽景观和珍稀动物两个方面来介绍九寨沟的。

⑷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由此就形成了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

⑸示例:

我体会到作者对九寨沟神奇的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岳阳楼记(节选)

   我在别处没有看见过一个像岳阳楼这样的建筑。

全楼为四柱、三层、盔顶的纯木结构。

主楼三层,高十五米,中间以四根楠木巨柱从地到顶承荷全楼大部分重力,再用十二根宝柱作为内围,外围绕以十二根檐(yán)柱,彼此_______,结为整体。

全楼纯用木料构成,逗缝对榫(sǔn),没用一钉一铆(mǎo),一块砖石。

楼的结构_______,但是看起来_______浑厚,落落大方,没有搔首弄姿的小家气,在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上很压得住,很有气魄。

   岳阳楼本身很美,尤其美的是它所占的地势。

“滕王高阁临江渚(zhǔ)”,看来和长江是有一段距离的。

黄鹤楼在蛇山上,晴川历历,芳草萋萋,宜俯瞰,宜远眺,楼在江之上,江之外,江自江,楼自楼。

岳阳楼刚好像直接从洞庭湖里长出来的。

楼在岳阳西门之上,城门口即是洞庭湖。

伏在楼外女墙上,好像洞庭湖就在脚底,丢一个石子,就能听见水响。

楼与湖是一整体。

没有洞庭湖,岳阳楼不成其为岳阳楼;没有岳阳楼,洞庭湖也就不成其为洞庭湖了。

站在岳阳楼上,可以清清楚楚看到湖中帆船来往,渔歌互答,可以扬声与舟中人说话;同时又可远看浩浩荡荡,横无际涯,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的湖水,远近咸宜,皆可悦目。

“气吞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并非虚语。

(选自《汪曾祺文集》)

(1)按要求填空。

“中间以四根楠木巨柱从地到顶承荷全楼大部分重力。

①“承”按音序查字法先查________,再查________,第六笔是________。

②“荷”在这个句子中的读音是________,它的意思是________。

(2)在下列句子中,填上恰当的词语。

①(岳阳楼)外围绕以十二根檐(yán)柱,彼此________(牵制限制),结为整体。

②楼的结构________(精致精巧精美),但是看起来________(端庄端正)浑厚,落落大方,没有搔首弄姿的小家气。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①落落大方:

________

②烟波浩淼:

________

(4)文中黄鹤楼和岳阳楼有什么异同?

【答案】

(1)C;chénɡ;横撇;hè;负担

(2)牵制;精巧;端庄

(3)形容人的举止很自然,既不拘谨,又不造作;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河湖水广阔无边的样子

(4)相同点:

楼高临水有名的建筑物。

不同点:

黄鹤楼和长江有一定距离,江自江,楼自楼;岳阳楼“好像直接从洞庭湖里长出来的”楼与湖是一整体。

【解析】【分析】

(1)此题不仅考察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同时对汉语拼音、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笔顺笔画、词义等方面的知识进行考察。

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2)本题考查词语辨析,需要学生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要注意近义词的辨析.注意近义词的意思,及词语间的区别.要学会结合语境仔细辨析,选择合适的词语。

牵制:

是拖住使不能自由行动。

限制:

不让超过的界限。

①(岳阳楼)外围绕以十二根檐(yán)柱,彼此(牵制),结为整体。

     精美:

是形容物品外观的指的是精致与美丽精巧:

有点偏向于物品的做工了比如这辆汽车模型制作十分精巧这句话不仅精致:

精巧细致;细密小首饰极为精致。

端庄:

不是简单的仪容修饰,而是修养到正气充足的结果。

端正:

形容坐姿端正,不歪斜;字写得端端正正。

②楼的结构(精巧),但是看起来(端庄)浑厚,落落大方,没有搔首弄姿的小家气。

(3)要求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①落落大方:

形容人的举止很自然,既不拘谨,又不造作。

②烟波浩淼:

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河湖水广阔无边的样子。

(4)考查黄鹤楼和岳阳楼有什么异同。

首先了解黄鹤楼和岳阳楼各自的特点,然后对比分析得出答案,相同点:

楼高临水有名的建筑物。

不同点:

黄鹤楼和长江有一定距离,江自江,楼自楼;岳阳楼“好像直接从洞庭湖里长出来的”楼与湖是一整体。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

(2)做好本题要多积累近义词的意思,区分近义词的细微之处,学会准确,恰当的使用词语.(3)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4)此题主要考查对黄鹤楼和岳阳楼异同的分析能力。

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生命的价值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中的男孩儿,常常悲观地问院长:

“像我这样没有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

   院长总是笑而不答。

   有一天,院长交给男孩儿一块石头,说:

“明天早上,你拿着这块石头到市场去卖,但不是‘真卖’。

记住,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儿蹲在市场角落,意外地有好多人要向他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愈出愈高。

回到院里,男孩儿兴奋地向院长报告。

院长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

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儿把石头拿到宝石市场上去展示。

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更由于男孩儿怎么都不卖,竞被传扬成“稀世珍宝”。

   男孩儿兴冲冲地捧着这块石头回到孤儿院,将这一切禀报院长。

院长望着男孩儿,徐徐说道:

“生命的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

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惜售而提升了它的价值,被说成稀世珍宝。

你不就像这块石头一样?

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

(1)请写出本文的六要素。

时间:

________

地点:

________

人物:

________

起因:

________

经过:

________

结果:

________

(2)第2自然段中划线的字“总”与上文哪个词相照应?

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3)第5自然段中的“竟”能否去掉?

为什么?

(4)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答案】

(1)有一天;孤儿院;男孩儿、院长;男孩儿总是悲观地问院长他的生命的价值;院长叫男孩儿把一块石头拿到不同的市场上去“卖”,结果石头的价钱越涨越高;男孩儿认识到了生命的意义在于珍惜

(2)“总”与“常常”相照应。

男孩儿不|止一次地问,说明他对人生没有信心!

(3)不能。

“竞”字突出了石头被传扬成“稀世珍宝”是出人意料的。

(4)就算是再卑微的生命,也有存在的价值。

在等待别人珍惜的同时,首先要学会自我珍惜。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考查照应句。

解题思路引导:

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前面说到了后面又作必要的交代;有的内容虽然主要在后面说但在前面也有必要提一下这就是前后照应要根据文章整体意思找相照应的句子。

(3)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

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

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

(1)1、有一天2、孤儿院3、男孩儿、院长4、男孩儿总是悲观地问院长他的生命的价值5、院长叫男孩儿把一块石头拿到不同的市场上去“卖”,结果石头的价钱越涨越高6、男孩儿认识到了生命的意义在于珍惜

(2)“总”与“常常”相照应。

男孩儿不|止一次地问,说明他对人生没有信心!

(3)不能。

“竞”字突出了石头被传扬成“稀世珍宝”是出人意料的。

(4)就算是再卑微的生命,也有存在的价值。

在等待别人珍惜的同时,首先要学会自我珍惜。

【分析】

(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此题考查对照应句的把握能力,要求会判断,写作时会运用。

(3)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6.题目:

你是我的。

要求:

①如果选择第一个题目写作,需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曲除外);③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④600字左右;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答案】你是我的太阳

  风吹起的柳絮在纷飞,横斜影里我望见你的笑容,黄晕圈里我难忘的是你的温暖。

——题记

  如果说缘分天注定,那么遇见你便是我生命中最大的荣幸,是你点燃了我那颗沉寂的心,照亮了远方的黑暗,给了我一扇灯窗,让我变得无所畏惧。

  早露微霜,清风过境,惺忪睡眼里的那一抹光亮是你的温暖。

你那颗炽热的心像太阳般温暖着我的内心,照耀着我的生命。

是你啊,会永远的珍惜和包容我,在不知道多少个昼夜里给了我希望和勇气,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在多少个难过落魄时对我说:

别畏惧,一切有我在,让我不断去完善,你就像太阳般温暖着我,给我生命希望的力量,不,你就是我的太阳,给了我一种去挣脱一切超越生命永恒的力量。

  曾几何时,你为我去跑遍了整个校园,为我一个小小的心愿去努力,把生命中所有的光和亮都奉献给我。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年语文课你的勇敢。

记得你总是告诉我错误就该勇敢承担,可你却终究放不下我,有多少错都愿意为我承担。

尽管那天语文老师应为我非常生气,可你还是依然毫无犹豫的站了起来为我承担错误,也不想你在老师心中好学生的印象和同学们的议论。

坚定的眼神中有的只是对我无尽的关爱和温暖,像太阳般滋润着我的心房。

虽然你被老师批评了很久,可你却一点也不后悔替我顶罪。

只是在多年后那个黄昏的午后在我耳旁轻轻诉说着这曾经的往事。

我也曾问你这么做值得吗?

可你却只回答我说:

为了你我什么都愿意,因为你是我的全部,你是我这辈子生命中最大的难得,温暖了你也就温暖了我的生命。

  这么多年过去了,你依旧不改初心,用你的关亮照亮着我前行路上未知的黑暗,如太阳般滋润着我的成长,温暖着我的身心,在无数次难过与落魄时给了我明天会更好的期盼。

你是我的太阳,你是我生命里最璀璨的光。

【解析】

【详解】

作文标题“你是我的”。

审题没有障碍。

关键是填充文题,也就是要找准所要写作的内容。

半命题作文的补题很关键,补出的题目显示了作文的选材、立意、情感态度及语言能力,同时也决定作文成败。

补全题目,首先要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从自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体裁着手来写。

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口,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入题目。

从而将一个相对比较“大”的题目缩小为一个比较“小”的题目。

一定要注意所填词语,如填“老师”“爸爸”“邻居”“同学”“朋友”等就很没意思,如果填“太阳”“希望”“春天”“偶像”“翅膀”“牵挂”“一本书”“心中的歌”等,标题就很新颖,写起来易于得高分。

【点睛】

半命题作文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

综观各地中考作文试题,半命题作文占有相当的比例。

这是因为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

有一半或一部分的命题权握在了作者手里,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考生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全命题作文相比,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较灵活自由的进行写作;与话题作文相比,适当作些限制,既可使评卷更准确,也可避免考生千题一文的套文现象。

7.命题作文

同学们,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历来有登高的习俗。

登高可以理解为登上某一座高山,也可以理解为攀登上某一个人生的高峰,你有过类似的登高经历吗?

请以“登高”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字数600字以上。

2.书写工整。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班级姓名。

【答案】登高

题记:

登高不一定能够望远,但望远必须登高。

是谁在暗夜里点亮心灯?

是谁在风雨后送来彩虹?

是信念,是我们登上高峰的信念。

我们希望看到彩虹,所以必须历经风雨;我们希望看到山尖最美的日出,所以必须登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