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AT7号三开对称道岔CZ206试制总结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5269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4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0AT7号三开对称道岔CZ206试制总结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50AT7号三开对称道岔CZ206试制总结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50AT7号三开对称道岔CZ206试制总结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50AT7号三开对称道岔CZ206试制总结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50AT7号三开对称道岔CZ206试制总结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50AT7号三开对称道岔CZ206试制总结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50AT7号三开对称道岔CZ206试制总结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50AT7号三开对称道岔CZ206试制总结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50AT7号三开对称道岔CZ206试制总结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50AT7号三开对称道岔CZ206试制总结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50AT7号三开对称道岔CZ206试制总结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50AT7号三开对称道岔CZ206试制总结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50AT7号三开对称道岔CZ206试制总结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50AT7号三开对称道岔CZ206试制总结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50AT7号三开对称道岔CZ206试制总结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0AT7号三开对称道岔CZ206试制总结报告.docx

《50AT7号三开对称道岔CZ206试制总结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0AT7号三开对称道岔CZ206试制总结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50AT7号三开对称道岔CZ206试制总结报告.docx

50AT7号三开对称道岔CZ206试制总结报告

中铁宝桥天元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50AT7号三开对称道岔

试制试铺总结报告

 

施工图号:

CZ206

 

编制:

审核:

审定:

 

中铁宝桥天元实业发展有限公司道岔车间

2011年1月

1试制生产的依据

1.1试制生产用施工图

1.1.150kg/m钢轨7号三开道岔总布置图CZ206

1.1.250kg/m钢轨7号三开道岔转辙器图CB208

1.1.350kg/m钢轨7号三开道岔中间辙岔及护轨图CB209

1.1.450kg/m钢轨7号三开道岔后端辙岔及护轨图CB210

1.2采用和引用的技术条件和标准

1.2.1QB/BQTYZC技302-2009《道岔技术条件》

1.1.2QB/BQTYZC技301-2005《道岔钢轨件淬火技术条件》

1.1.3TB/T412-2004《标准轨距铁路道岔技术条件》

1.1.4QB/BQTYZC技406-2002《产品试装和试铺管理标准》

1.1.5施工图中指明的技术条件或标准

2试制生产的技术准备

2.1工艺装备的设计和制造

2.1.1夹角为90度的钻头φ46mm四根

2.1.2直线尖轨轨腰加工样板

2.1.3直线尖轨短肢R12、R18圆弧样板

2.1.4曲线尖轨轨底爬坡样板

2.1.5曲线尖轨短肢R22圆弧样板

2.1.6垫板号孔样板

2.1.7直、曲线尖轨跟端端面R726瞎缝圆弧样板

2.1.8直、曲线尖轨各断面检测样板

3主要零件的加工及整组道岔的组装、试铺

3.1轨件、板件的加工工艺

3.1.1曲基本轨加工工艺过程:

下料(7903mm)→号钻孔→淬火→矫正(顶曲线基本轨圆顺弯)→铣轨头工作边藏尖段→装配顶铁。

3.1.2直线尖轨加工工艺过程:

第1步铣50AT轨压型段轨底

第2步下料(5530mm)50AT钢轨(注意:

此尖轨跟端压型段长为400mm)

第3步号钻孔

 

图1

第4步铣轨底长肢铣削长度5066mm

第5步铣轨底短肢铣削长度3156mm带R18圆弧

 

图2

第6步铣轨头工作边1:

3铣削长度3156mm

第7步铣轨头工作边,铣削长度3156mm

第8步铣轨顶面降低值铣削长度2340mm

第9步修磨尖轨短肢轨腰和轨头所形成的尖角,修磨成R12圆弧

第10步矫正机加工后的变形

第11步铣长肢1:

6斜全长铣削

 

图3

第12步铣长肢轨腰全长铣削

 

图4

第13步铣长肢轨腰R20圆弧

 

 

图5

第14步跟端压型段轨头两侧刨切

第15步轨顶面全长淬火

第16步调直淬火变形工作边直线

第17步铣尖轨前端300mm平台

 

图6

第18步调试尖轨与曲基本轨组装后密贴状态

 

 

图7

第19步修磨尖轨跟端断面瞎缝R726圆弧

3.1.3曲线尖轨加工工艺:

第1步铣50AT轨压型段轨底保证24mm落差

第2步下料(5300mm)50AT钢轨(注意:

此尖轨跟端压型段长为400mm)

第3步号钻孔

 

图8

第4步铣轨底短肢铣削长度4490mm

第5步铣轨头工作边1:

5,铣削长度2896mm

第6步铣轨头非工作边,铣削长度2896mm

第7步铣轨顶面降低值,铣削长度2175mm

第8步轨顶面全长淬火

第9步调直淬火变形在距尖轨尖端2896mm处顶17.7/600的弯,保证跟端支距71mm

第10步刨切尖轨爬坡刨切长度4490mm

 

 

图9

第11步顶曲线尖轨每米圆顺弯,保证跟端支距88mm,并调试曲线尖轨与直线尖轨轨头密贴和轨底爬坡状态

 

图10

第12步修磨尖轨跟端断面瞎缝R726圆弧

 

图11

3.1.4护轨加工工艺:

下料锯切→号孔→钻孔→铣轨肢、铣非工作边、铣工作边、轨顶降低值→淬火→顶调→装配。

3.1.5经试制验证,钢轨件的加工工艺能满足产品设计的要求。

工艺可行。

3.1.6垫板加工工艺过程:

下料→调平→划线、钻孔→焊接→调平。

3.1.7经试制验证,板件的加工工艺能满足产品设计的要求。

工艺可行。

3.2试铺

3.2.150kg/m钢轨7号三开道岔转辙器试铺。

3.2.2道床铺设符合要求。

3.2.3道岔在试铺中,是以直股的中心线为基准同时向两侧均分轨距;岔枕布置、岔枕间距符合图纸及技术要求规定。

 

 

图12

3.2.4在道岔铺设中,各零、部件之间安装、配合合理。

符合图纸的设计要求和技术文件要求。

 

图13

4道岔试制和试铺中出现的问题

4.1直线尖轨轨底爬坡加工,由于刨床切削量太大,且不易出刀,放在6米铣床上加工,切削掉过大的余量,铣床退刀时轨底刨切起点4766处轨底太薄,画图模拟尺寸为9.68,铣出尺寸为(5.8)、(6.0)。

而D、E、F轨底厚度并未加工到尺寸,还有2mm加工量。

画图分析如下:

如果铣刀安装成1:

6的斜,走的是与轨腰平行的直线,理论上尺寸如图14

图14

而实际加工中没有达到理论尺寸,用平尺测量轨底,没有闪缝,原因在加工过程中走刀路线不是和轨腰中心线平行,而是与加工后的轨腰平行。

考虑与定位有关,要想加工到理论尺寸,必须以轨腰中心线定位,实际加工中以加工过的轨头定位,导致切削加工误差,经与车间赵鹏飞讨论,决定先将钢轨调直,再以未加工的轨腰侧定位。

为了防止刨点4766处加工误差造成轨底过薄,调整工序如图2,先加工轨底圆弧,再刨1:

6斜,且先加工70断面前,再加工70后,图15为6米铣加工过程图片,右侧尖轨采用改进后工艺加工。

图15

4.2曲线尖轨轨底爬坡在机加工时不能达到刨切长度,且轨底爬坡出现三段折线,无法与直线尖轨配装,经研发部对图纸尺寸审核后,发现曲线尖轨图纸35断面、50断面尺寸设计错误,并及时下发了编号为:

“GT2011C-01技更改通知单”,确保了曲线尖轨轨底爬坡刨切长度,也满足了曲线尖轨与直线尖轨配装要求。

 

图16

4.3根据图纸要求,直线尖轨前端300mm有一弯折点,在经所有工序加工完后顶此弯时钢轨在弯折点处断裂,经过和研发部的研究分析原因,钢轨前段应力集中,尖端与平台接触处为直角,并且未倒棱倒角。

通过分析提出以下解决方法,

、在不影响组装和尖端密贴的情况下取消前端300处的顶弯。

、在必须要顶弯的时候加热定弯,顶弯前倒棱倒角

、考虑更改图纸,将尖端与平台接触处的直角改为圆角,用此方法增加了加工过程的难度。

经过试铺三开道岔,经过顶弯调直,最终尖端达到密贴,验证尖端前300mm处是否会对尖轨动程产生影响,经过分析尖端前300mm处在及加工时本身就带有1.58mm支距的弯折,理论上如果和基本轨密贴的话,需要顶支距为7mm的弯,分析图纸上的工艺,图纸上的旧工艺所顶的弯主要是工艺弯,回弯4.4mm,得到一个支距为3mm的弯,得出结论旧工艺顶弯的主要作用是工艺的需要,在这里可以不用顶弯。

经过试铺验证尖端密贴和轮缘槽深度,尖轨动程等项点均满足技术要求。

 

 

图17

4.4安装辙跟鱼尾板时,由于辙跟短轨间距离比较小,螺栓无法安装,经过反复实践,发现关键是1号螺栓,可以先安装2,将夹板立起,再安装1,将夹板放倒,放上曲线尖轨安装成功。

图8即为辙跟鱼尾板安装示意图。

图18

 

图19

5结论

除上述问题外,50kg/m钢轨7号三开道岔经首组试制、试铺后,

(1)各项检测结果表明产品达到了设计及技术条件要求。

(2)加工工艺及工装、刀具可行。

(3)图纸经过更改后可以使用(4)产品的机加工、顶弯、组装等均可满足技术要求。

最后结论:

可以进行小批量生产。

 

 

图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