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课练16生物的进化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5351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9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课练16生物的进化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课练16生物的进化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课练16生物的进化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课练16生物的进化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课练16生物的进化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课练16生物的进化含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课练16生物的进化含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课练16生物的进化含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课练16生物的进化含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课练16生物的进化含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课练16生物的进化含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课练16生物的进化含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课练16生物的进化含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课练16生物的进化含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课练16生物的进化含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课练16生物的进化含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课练16生物的进化含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课练16生物的进化含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课练16生物的进化含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课练16生物的进化含答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课练16生物的进化含答案解析.docx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课练16生物的进化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课练16生物的进化含答案解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课练16生物的进化含答案解析.docx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课练16生物的进化含答案解析

生物的进化

小题狂练⑯小题是基础 练小题 提分快

1.[2019·吉林省实验中学段考]下列有关物种形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B.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C.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能导致物种形成

D.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从而导致新物种形成

答案:

B

解析:

种群的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生物进化了,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种,当生殖隔离出现就意味着形成了新物种,A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种群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B错误;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C正确;新物种形成一般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但也有的生物不经过地理隔离直接出现生殖隔离,从而形成新物种,D正确。

2.[2019·辽宁大连三中月考]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所保留的变异,都是生物与生物进行斗争的结果

B.自然选择过程中保留下来的个体有的对人有利,有的对人不利,所以,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

C.在自然选择中,人类起着主导作用

D.“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条件

答案:

D

解析:

自然选择过程中的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种内斗争、种间竞争三个方面,A错误;在斗争的过程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指适应环境的个体生存,不适应环境的个体被淘汰,变异的有利与否是对个体生存来说的,而不是根据它是否具备对人有利的变异性状决定其生存与淘汰的,B错误,D正确;在自然选择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条件而不是人类,C错误。

3.[2019·湖北联考协作体模拟]下列有关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

B.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

C.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

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

答案:

B

解析: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A错误;Aa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等于a基因的频率,C错误;男性色盲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原因是男性只要有色盲基因就表现患病,女性需色盲基因纯合才患病,色盲基因频率在男女群体中相同,D错误。

4.[2019·江西九江月考]水稻非糯性(Y)对糯性(y)为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为显性,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

用非糯性抗病和糯性不抗病的两纯种水稻杂交,让F1自交三代,在自然情况下,基因频率的变化是(  )

A.Y逐渐增大,R逐渐增大

B.Y逐渐减小,R逐渐减小

C.Y基本不变,R基本不变

D.Y基本不变,R逐渐增大

答案:

D

解析:

非糯性抗病和糯性不抗病的两纯种水稻的基因型分别为YYRR和yyrr,杂交得F1(YyRr)。

F1自交三代,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后代中抗病个体增加,不抗病个体逐渐被淘汰,即R的基因频率逐渐增大;而非糯性与糯性性状基本不受环境影响,后代中Y的基因频率基本不变。

5.[2019·江苏高邮中学段考]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判断是(  )

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致的

C.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D.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就意味着形成了新物种

答案:

A

解析:

自然选择通过对个体生存的选择作用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的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A正确;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B错误;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之间虽然能杂交形成三倍体西瓜,但三倍体西瓜是高度不育的,因此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之间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说明发生了进化,并不意味着形成了新物种,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D错误。

6.[2019·玉溪月考]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不断进化

B.生物的变异为进化提供原始材料,基因频率的改变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C.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造成不同种群基因库组成上发生显著差异

D.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

答案:

C

解析:

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共同进化,A错误;生物的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但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B错误;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造成不同种群基因库组成发生显著差异,有可能慢慢形成生殖隔离,C正确;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生物进化,而新物种产生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产生,D错误。

7.[2019·安徽皖江名校联盟联考]在麦维尔角地区有一种独特的壁虎(甲),其尾巴像叶片一样宽大、体色较斑驳、双眼非常巨大,还有一种较为普通的壁虎(乙),两者在形态上有明显的差异。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麦维尔角地区所有壁虎一定能构成一个生物种群

B.若两种壁虎能够杂交,则表明这两种壁虎是同一个物种

C.这两种壁虎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有的相同,有的不同

D.两壁虎形态的差异是在不同自然选择下不定向进化的结果

答案:

C

解析:

若麦维尔角地区的壁虎(甲)和普通的壁虎(乙)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则两者不是同一物种,也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种群,A错误;若两种壁虎能够杂交,并且产生的后代是可育的,则表明这两种壁虎是同一个物种,B错误;这两种壁虎的形态不同,它们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有的相同,有的不同,C正确;两壁虎形态的差异是在不同自然选择下定向进化的结果,D错误。

8.[2019·四川绵阳模拟]某一小岛上的野兔原种种群由于某种原因造成部分个体分别迁移到了两个其他的小岛上。

如图表示野兔原种进化的过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新物种1与新物种2基因库不同

B.由野兔原种形成新物种显示了物种形成的一种方式,即经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

C.图中X、Y分别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Z仅表示自然选择过程

D.在新物种形成的过程中一定存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答案:

C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该图是由地理隔离产生生殖隔离进而形成新物种的模式,其中X是突变和基因重组,Y是自然选择,Z是生殖隔离。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而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是种群基因库发生了质的改变,使两个种群之间不再进行基因交流,即形成两个物种。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是种群基因库的差异,A正确;题图是由地理隔离产生生殖隔离而形成新物种的模式,B正确;图中Z是生殖隔离,C错误;新物种形成,一定发生生物进化,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正确。

9.[2019·江苏泰州月考]下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表示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不论大小如何,都属于进化的范围

B.②表示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

C.③表示自然选择学说,其中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④表示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答案:

C

解析:

①表示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不论大小如何,都属于进化的范围,A错误;②表示可遗传的变异,即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错误;③表示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内容,其中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正确;④表示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错误。

10.[2019·湖北十堰模拟]下列不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的是(  )

A.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子频率越来越高

B.杂交育种通过不断地自交、筛选和淘汰使得纯合矮秆抗病小麦比例越来越高

C.在黑褐色环境背景下,黑色桦尺蠖被保留,浅色桦尺蠖被淘汰

D.青霉菌通过辐射诱变和选择保留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

答案:

A

解析:

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子频率越来越高,但相关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不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A正确;杂交育种通过不断地自交、筛选和淘汰使得纯合矮秆抗病小麦比例越来越高、青霉菌通过辐射诱变和选择保留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它们在人工选择下,都会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B、D错误;在黑褐色环境背景下,黑色桦尺蠖被保留,浅色桦尺蠖被淘汰,这是自然选择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结果,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C错误。

11.[2019·河北承德联考]调查发现,与外界隔离的某岛屿上,居民白化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a,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频率为b,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c。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男性个体中患红绿色盲的个体占的比例为b

B.正常个体中白化病致病基因携带者所占的比例为

C.女性个体中同时患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占bc

D.不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女性个体占全部个体

答案:

C

解析:

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个体中红绿色盲个体所占比例即为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频率b,A正确;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a,则正常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1-a,AA的基因型频率为(1-a)2,Aa的基因型频率为2a(1-a),正常个体中白化病致病基因携带者Aa所占的比例为=,B正确;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女性个体中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占c2+2c(1-c)=2c-c2,女性个体中同时患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占b2(2c-c2),C错误;理论上男女比例相等,不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女性个体占全部个体,D正确。

12.[2019·山东济宁模拟]假设果蝇种群甲中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且数量相等,果蝇种群乙中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且数量相等,现将两种群果蝇混合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混合前种群甲、乙中A的基因频率相同

B.混合前种群甲、乙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不同

C.若混合后果蝇个体随机交配,则子一代的A基因频率为50%

D.若种群甲、乙混合后基因型为Aa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子一代的A基因频率为50%

答案:

D

解析:

1个等位基因的频率=它的纯合子的频率+杂合子的频率,据此可知,混合前种群甲、乙中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A错误;混合前种群甲、乙中Aa的基因型频率相同,均为,B错误;由于两种群中果蝇的具体数量未知,由题意无法求出两果蝇种群混合后的各种基因型的频率,也就无法求出混合后随机交配所得子一代的A基因频率,C错误;若种群甲、乙混合后基因型为Aa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则子一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

Aa:

aa=1:

2:

1,A的基因频率为+×=50%,D正确。

13.[2019·吉林模拟]果蝇长翅(V)和残翅(v)由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

假定某果蝇种群有20000只果蝇,其中残翅果蝇个体数量长期维持在4%,若再向该种群中引入20000只纯合长翅果蝇,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关于纯合长翅果蝇引入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v基因频率降低了50%

B.残翅果蝇比例降低了50%

C.杂合果蝇比例降低了50%

D.V基因频率增加了50%

答案:

D

解析:

某果蝇种群有20000只果蝇,向该种群中再引入20000只纯合长翅果蝇,基因库扩大一倍,v基因数量不变,则v基因频率降低了50%,A正确;残翅果蝇比例降低了50%,B正确;杂合果蝇比例降低了50%,C正确;由于增加的全为V基因,V基因频率增加值大于50%,D错误。

14.[2019·广东佛山质检]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假设在一个数量较大的群体中,男女比例相等,XB的基因频率为80%,Xb的基因频率为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群体男性中的Xb的基因频率高于20%

B.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不可能生出患色盲的孩子

C.在这一人群中,XbXb、XbY的基因型频率依次为2%、10%

D.如果不采取遗传咨询、基因诊断等措施,该群体中色盲的发病率会越来越高

答案:

C

解析:

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率,叫作基因频率,基因频率与性别无关,因此该群体男性中的Xb的基因频率等于20%,A错误;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女性可能是携带者,仍然可以生出患色盲的孩子,B错误;按照遗传平衡定律计算,雌性果蝇XbXb的基因型频率为Xb的基因频率的平方,即20%×20%=4%,但雌雄性比例为1:

1,则XbXb的频率为4%×=2%,由于雄果蝇只有一条X染色体,则雄果蝇的X基因频率就是基因型频率,为20%,但雌雄性比例为1:

1,则XbY的频率为20%×=10%,C正确;采取遗传咨询、基因诊断等措施可以降低色盲的发病率,但是如果不采取遗传咨询、基因诊断等措施,该群体中色盲的发病率不会越来越高,D错误。

15.[2019·山东济南月考]假设在某一个群体中,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数量相等,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

下图表示当环境发生改变时,自然选择对A或a基因有利时其基因频率的变化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有利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如曲线甲所示,该种群将进化成新物种

B.曲线甲表示当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时显性基因频率变化曲线

C.图中甲、乙曲线变化幅度不同主要取决于生物生存环境引起的变异

D.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个体的表现型而不是决定表现型的基因

答案:

D

解析:

基因频率改变,生物发生进化,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种,A错误;分析曲线可知,甲曲线基因频率随环境变化而变化的速度快,表示当自然选择对显性基因不利时隐性基因频率变化曲线,B错误;图中甲、乙曲线变化幅度不同主要取决于环境对不同基因型的个体的选择作用,C错误;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个体的表现型而不是决定表现型的基因,D正确。

16.[2019·安徽蒙城五校联考]在19世纪中叶以前,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几乎都是浅色型(s)的。

随着工业的发展,工厂排出的煤烟逐渐将树皮熏成黑褐色,到了20世纪中叶,黑色型(S)的桦尺蠖成了常见类型。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区黑色桦尺蠖和灰色桦尺蠖属于同一物种,所以该地区桦尺蠖未进化

B.S基因频率的增加是由于长时间的环境污染导致的基因突变引起的

C.桦尺蠖的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个体的表现型

D.浅色桦尺蠖与黑色桦尺蠖同时存在体现了物种多样性

答案:

C

解析:

桦尺蠖由几乎都是浅色型(s)的到黑色型(S)的桦尺蠖成了常见类型,说明环境对桦尺蠖进行了选择,使桦尺蠖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所以该地区桦尺蠖发生了进化,A错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S基因频率的增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错误;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个体的表现型,并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C正确;浅色桦尺蠖与黑色桦尺蠖没有出现生殖隔离,为同一物种,二者共存不能体现物种的多样性,D错误。

17.[2019·甘肃临夏模拟]下图表示某种小鼠的进化过程,X、Y、Z表示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X表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B.Y使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了进化的方向

C.Z表示地理隔离,能阻断种群间基因的交流,导致新物种产生

D.小鼠原种与小鼠新种可组成一个种群

答案:

B

解析:

X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A错误;Y表示自然选择,使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了进化的方向,B正确;Z表示隔离,能阻断种群间基因的交流,生殖隔离导致新物种产生,C错误;小鼠原种与小鼠新种属于不同的物种,不属于一个种群,D错误。

18.[2019·河北五校联盟模拟]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雌虎和雄狮交配产下了“狮虎兽”,说明并不是所有物种间都存在生殖隔离现象

B.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蠖发生了进化,表现为共同进化

C.基因型为Dd的高茎豌豆逐代自交的过程中,纯种高茎的基因型频率在增加,表明豌豆正在进化

D.被巨大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的Abart松鼠,两个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互不影响,而种群内的基因频率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答案:

D

解析:

不同物种间可能进行杂交,但后代不育,A错误;黑色和灰色桦尺蠖属于同一物种,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同物种之间相互影响,共同进化,B错误;基因型为Dd的高茎豌豆逐代自交的过程中,基因频率不变,没有发生进化,C错误;被巨大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的Abart松鼠,由于地理隔离,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的变化互不影响,而种群内的基因频率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D正确。

19.[2019·郑州测试]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B.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改变说明物种在进化

C.基因型Aa的个体逐代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

D.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了进化的方向

答案:

D

解析:

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是通过物种之间和物种与环境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A错误;基因型频率改变,基因频率不一定改变,生物不一定进化,B错误;基因型Aa的个体逐代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等于a基因的频率,C错误;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了进化的方向,D正确。

20.[2019·江西南昌二中模拟]某果蝇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依次占10%、20%、70%。

改变饲养条件后,含a基因的精子活力下降,仅有50%的a精子具有受精能力,其他配子不受影响。

试从理论分析,个体间随机交配产生的下一代种群中(  )

A.a的基因频率为44%

B.雌雄个体的比例发生变化

C.Aa基因型的个体占50%

D.AA、Aa、aa个体比例为1:

6:

8

答案:

D

解析:

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依次占10%、20%、70%,理论上产生的基因型为A的配子=1×10%+×20%=20%,产生的基因型为a的配子=×20%+1×70%=80%;改变饲养条件后,含a基因的精子活力下降,仅有50%具有受精能力,其他配子不受影响,所以产生的可育雄配子及其比例为A:

a=20%:

50%×80%=1:

2,产生的可育雌配子及其比例为A:

a=20%:

80%=1:

4。

综上分析,改变饲养条件后,理论上该群体个体间随机交配产生的下一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如下表:

雌配子

A

a

雄配子

A

AA

Aa

a

Aa

aa

统计分析上表数据可知,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下一代中,a的基因频率为+×=≈73%,A错误;果蝇是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雌雄个体的比例不会因饲养条件的改变而发生改变,B错误;Aa基因型的个体占=40%,C错误;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比例为:

=1:

6:

8,D正确。

 

课时测评⑯综合提能力 课时练 赢高分

一、选择题

1.[2019·河北沧州联考]下列有关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

B.基因重组不产生新的基因,但也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C.抗生素的使用诱导细菌产生了抗药性,使细菌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大

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答案:

B

解析: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基因重组不产生新的基因,但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正确;抗生素的使用对细菌产生的不同抗药性个体进行定向选择,使细菌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大,C错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错误。

2.[2019·天津四合庄月考]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认为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B.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揭示了生物的多样性是变异的结果

C.现代生物进化论认为生物定向进化实质是自然选择作用下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D.生物进化理论在生物进化的原因等方面依然存在不同观点

答案:

B

解析: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认为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A正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揭示了生物的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B错误;现代生物进化论认为生物定向进化的实质是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正确;生物进化理论在生物进化的原因等方面依然存在不同观点,如有学者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D正确。

3.[2019·湖南联考]果蝇的红眼、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某果蝇种群足够大,个体间自由交配,自然选择对果蝇眼色没有影响,不发生基因突变,没有迁入和迁出;其中白眼雄果蝇(XaY)占5%,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可以估算该种群中白眼雌果蝇约占2.5%

B.若以上条件不变,该种群将不会发生进化

C.该种群Xa基因频率是0.05

D.该种群下一代,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可能都不会发生改变

答案:

A

解析:

白眼雄果蝇(XaY)占5%,说明Xa的基因频率为5%,则可以估算该种群中白眼雌果蝇约占5%×5%=0.25%,A错误、C正确;若以上条件不变,则种群基因频率不变,因此该种群将不会发生进化,B正确;该种群下一代,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可能都不会发生改变,D正确。

4.[2019·湖北咸宁重点中学联考]某种田鼠,已知等位基因T(长尾)和t(短尾)位于X染色体上,且带有Xt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后使受精卵致死。

将长尾雄鼠与杂合长尾雌鼠杂交得到F1,再让F1相互交配得到F2。

在理论上,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F2中雌雄的数量比为1:

2

B.F2中长尾与短尾的数量比为5:

1

C.F2雌性个体中,T基因频率:

t基因频率为3:

1

D.F2雄性个体中,T基因频率:

t基因频率为3:

1

答案:

C

解析:

据题意可知,长尾雄鼠的基因型为XTY,杂合长尾雌鼠的基因型为XTXt,杂交得到F1中,雌鼠为XTXT、XTXt,雄鼠为XTY、XtY,产生的雌配子有XT、Xt,雄配子有XT、Xt、Y,因带有Xt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后使受精卵致死,导致有XTXt和XtXt的受精卵死亡,故F2中雄鼠只有存活,雌雄的数量比为1:

2,A正确;因F2中雌鼠的基因型及概率为XTXT:

XTXt,均为长尾,F2中雄鼠的基因型及概率为XTY(长尾):

XtY(短尾),故长尾与短尾之比为:

=5:

1,B正确;F2中雌性个体中T基因频率t基因频率为(3×2+1):

1=7:

1,C错误;F2中雄性个体中T基因频率:

t基因频率为3:

1,D正确。

5.[2019·山东济宁模拟]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变异都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基因频率就不会发生变化

C.同一环境中往往存在很多不同物种,它们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

D.隔离的实质是阻断基因交流,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意味着新物种形成

答案:

C

解析:

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不会导致遗传物质的改变,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环境条件保持稳定,选择作用较弱,但种群基因频率会由于基因突变等因素发生变化,B错误;同一环境的不同物种之间在进化过程中相互影响,共同进化,C正确;地理隔离可以阻断基因交流,但不一定意味着新物种形成,D错误。

6.[2019·山东烟台模拟]鼠尾草的雄蕊高度专化,成为活动的杠杆系统,并与蜜蜂的大小相适应。

当蜜蜂前来采蜜时,根据杠杆原理,上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