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质量检测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5397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质量检测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质量检测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质量检测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质量检测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质量检测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质量检测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质量检测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质量检测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质量检测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质量检测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质量检测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质量检测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质量检测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质量检测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质量检测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质量检测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选择题

1.《荀子·儒效篇》记载: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

A.封号和耕牛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D.人口和铁犁

2.有人说:

“分封制是一柄双刃剑,它同时给予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至于哪种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

”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不具有“合法性”的是(  )

A.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齐自称齐威王B.晋文公加派鱼盐之税

C.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进行变法D.魏文侯以吴起为将,编练新军

3.堂联是我国一种体现家族文化种类的对联,主要用于家族祠堂,其内涵多为家族寻根追祖、表彰先贤、训勉后人等。

与这一文化现象相关的是(  )

A.宗法制B.分封制

C.礼乐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

4.《红楼梦》中贾宝玉和贾环(宝玉之弟,为贾政的妾室所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两人的地位却有天壤之别。

从传统观念上看,导致两人地位悬殊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封制的形成B.个人素质的差异

C.宗法制的影响D.封建家长的喜好

5.图为闽南地区王氏宗祠“世飨堂”的两块牌匾。

它们(  )

①体现聚族而居的宗法观念②具有激励族人的教化功能

③强调尊宗敬祖的文化认同④反映重利轻义的价值取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秦始皇所创立的皇帝制度,既是对前朝制度的否定,也受到了前朝制度的影响,这些制度是(  )

①郡县制②王位世袭制③分封制④嫡长子继承制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7.有学者认为,正是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本身葬送了大秦帝国”。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皇权高度集中导致暴政加速覆亡B.争夺皇位的战争瓦解了大秦政权

C.朝议制度未能制约皇帝独断专行D.皇帝制度超越了社会的发展水平

8.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三公,其直接目的是(  )

A.确立皇权至高无上B.削弱地方权力

C.建立中央集权制度D.防止大臣专权

9.有学者指出,秦朝虽短命而亡,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却持久的记忆,“深刻却持久的记忆”主要是指(  )

A.完成统一B.制度创新

C.修筑长城D.暴政而亡

10.学者黄仁宇认为:

“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

”“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是指(  )

A.中央集权制B.郡国并行制

C.郡县制D.分封制

11.汉初察举的名目有孝廉、才艺等、贤良方正、孝悌力田,它反映出当时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  )

A.品行、才学B.家庭背景

C.个人声望D.考试成绩

12.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

时期

两宋

明清

比例

50%以上的进士

43%的进士

任官前出身

平民

贫寒家庭

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B.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

C.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

13.孙中山说:

“在中国君主时代,有专管弹劾的官,像唐朝的谏议大夫和清朝的御史之类,就是遇到了君主有过,也可冒死直谏。

”他认为古代中国的监察谏议制度(  )

A.削弱了皇权B.利于谏正皇帝的过失

C.杜绝了腐败D.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14.《宋史·职官志》记载:

“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人,朝廷不预,一归三司。

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

”这说明北宋(  )

A.把地方财政大权全部收归中央B.三司使掌财权是当朝宰相

C.分散中枢机构权力以加强皇权D.强化财政管理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15.“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这种演变说明了(  )

A.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下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

B.中国古代一直存在着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

D.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

16.“军机处……其制无公署,大小无专官。

直庐始设于乾清门外西偏,继迁于门内,与南书房邻,复于隆宗门西供夜值者食宿。

其大臣惟尚书、侍郎被宠眷尤异者,始得入,然必重以宰辅。

”这表明军机处(  )

A.由皇帝的亲信组成B.侵夺了南书房的权力

C.军机大臣掌握实权D.其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17.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

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这一政策的理解。

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

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B.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

C.这一做法使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

D.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18.古代有一机构,史书对其官员有“大臣例司缮写谕旨,其权一归于上,非内阁比也”的表述,下列机构的官员在职能上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

A.中书省B.中朝

C.三省六部D.军机处

19.古代中国中央官制的中枢机构演变可分为三公、三省、二府和内阁军机四个时期。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汉武帝时建立了三公九卿制

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交付尚书省执行

C.明太祖废除了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D.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简化了理政手续,提高了效率

20.有学者在论及中国古代史时说:

“民众的贫穷、愚昧既是统治者造成的,又成为它得以长存的最好的社会条件。

”关于这一论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强调了唐宋以来科举制的利弊B.揭示了分封制的实质

C.揭示了君主专制集权的双重影响D.阐明了郡县制的弊端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宗庙中称亡父为祢)者为小宗。

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

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

……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义也。

——《礼记·大传》

王者禘(宗庙祭祀的一种祭名)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而立四庙。

庶子王,亦如之。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

有五世而迁之宗,其继高祖者也。

是故,祖迁于上,宗易于下,尊祖故敬宗,敬宗所以尊祖祢也。

——《礼记·丧服小记》

材料二 宗者,何谓也?

宗者,尊也,为先祖主也,宗人之所尊也。

《礼》曰:

“宗人将有事,族人皆侍。

圣者所以必有宗,何也?

所以长和睦也。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

宗其为始祖后者为大宗,此百世之所宗也。

宗其为高祖后者,五世而迁者也。

故曰:

“祖迁于上,宗易于下。

宗其为曾祖后者为曾祖宗。

宗其为祖后者为祖宗。

宗其为父后者为父宗。

父宗以上至高祖,皆为小宗,以其转迁,别于大宗也。

别子者,自以为其子孙。

祖继别者,各自为宗。

——(汉)班固《白虎通义》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叙述的西周的主要继承原则和祭祀原则,这些原则是建立在什么政治制度之上的?

(2)根据材料二中班固对宗法制度的解释,说明“大宗”与“小宗”之间的关系。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西周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贾谊在《过秦论》中说:

“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向)风,若是者何也?

曰:

近古之无王者久矣。

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

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

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材料二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统一后,统一了文字、货币和度量衡;收缴了天下的金属兵器铸“金人十二”;“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历时三十多年修筑秦始皇陵;先后征发徭役百余万,修筑长城;数次移民戍边,动辄数万家,如“因徙三万家丽邑,五万家云阳……”;颁布“挟书律”、焚书坑儒等。

(1)根据材料一,当时天下士民百姓对秦统一天下是什么态度?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态度?

(2)材料二所显示的这些事实在战乱纷繁的春秋战国时能实现吗?

在秦朝能够实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以上材料,请简要阐述一下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

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

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二 经略安抚使……掌一路兵民之事;皆帅其属而听其狱讼,颁其禁令,定其赏罚,稽其钱谷、甲械出纳之名籍而行以法……

都转运使……掌经度一路财赋,而察其登耗有无,以足上供及郡县之费……凡吏蠹民瘼,悉条以上达,及专举刺官吏之事……

提点刑狱……掌察所部之狱讼而平其曲直,所至审问囚徒,详覆案牍,凡禁系淹延而不决,盗窃逋窜而不获,皆劾以闻,及举刺官吏之事……

提举常平司掌常平、义仓、免役、市易、坊场、河渡、水利之法,视岁之丰歉而为之敛散,以惠农民……皆总其政令,仍专举刺官吏之事。

——《宋史·职官志》

材料三 云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

见其所拟,帝一一省览窜定。

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示明断。

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则谯让随之矣。

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谈迁《国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

试评述此举的意义。

(2)由材料二可知,宋代“路”的常设机构有安抚司、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地方管理机构的特点。

(3)结合上述材料,简述我国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分别是什么。

 

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 C

【解析】 周朝分封同姓亲族以巩固周族对全国的统治,土地和人口是分封的主要内容。

2.【答案】 A

【解析】 在分封制下,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拥有任免官吏、征税和拥有军队的权力,故B、C、D三项所述行为均具“合法性”。

诸侯称王既不符合分封制的规定,也违背了宗法制,是“不合法”的。

3.【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信息,堂联主要用于家族祠堂,这与重视血缘关系的宗法制相关,故选A项。

4.【答案】 C

【解析】 本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地位却有天壤之别,原因是贾宝玉为正室所生,贾环为妾室所生,这明显受到了重视嫡长子的宗法制的影响。

5.【答案】 A

【解析】 牌匾反映的是宗法制的影响,从匾中信息看,不能体现的是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排除④,答案为A。

6.【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区别历史概念的能力。

解答的关键是注意皇帝制度,而郡县制和分封制是地方制度,运用排除法即可否定①和③。

7.【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皇帝制度本身葬送了大秦帝国”是指皇权高度集中不受约束进而导致暴政加速覆亡,所以答案选A。

B、D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秦朝亡于农民起义,封建社会前期皇帝制度适应社会发展需要;C项表述偷换了概念,皇帝制度与朝议制度并不一致。

8.【答案】 D

【解析】 此题考查内容涉及对秦朝三公关系的理解。

A是终极目的;与B相对应的措施是郡县制;C项包括题干进而不正确,唯选D项,三公之间在职权上有分工,三者又处于互相制约的状态。

9.【答案】 B

【解析】 材料说明秦朝的历史虽然短暂,但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主要是指秦朝正式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所继承,所以其影响“深刻而持久”,故B项正确。

自秦之后,中国历史上统一的局面缺乏连续性,“持久”之说并不准确,排除A项。

修筑长城,暴政而亡均不能说明秦朝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排除C、D项。

10.【答案】 B

【解析】 考查汉代地方行政体制知识点。

从“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中可知,汉初实行郡县制的同时也分封,汉代吸取秦亡之教训,地方行政体制是郡国并行。

11.【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

依据所学及材料“孝廉、才艺等、贤良方正、孝悌力田”可知,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品行和才能。

所以应选A。

12.【答案】 B

【解析】 据表格中的信息,两宋和明清时期一部分官员出身于平民及贫寒家庭,这反映了科举制度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B项符合题意;A项与表格主旨不符,C、D两项夸大了科举制的作用。

13.【答案】 B

【解析】 “遇到了君主有过”,官员“也可冒死直谏”,这有利于谏正皇帝的过失,故选B项;封建君主时代,皇帝权力高度集中,官吏的进谏不可能削弱皇权,排除A项;C项“杜绝”过于夸大;皇帝和中央大臣之间的关系与加强中央集权无关,排除D项。

14.【答案】 C

【解析】 材料描述的是宋代为了削弱相权加强君权,通过设立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权,这样就削弱了宰相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也就是通过分散中枢机构权力以加强皇权。

15.【答案】 D

【解析】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后出现郡国并行制,在元朝时被行省制度所代替。

在这一过程中,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地方行政制度也日趋完善。

16.【答案】 A

【解析】 题干中“大臣惟尚书、侍郎被宠眷尤异者,始得入”实际上反映了军机处的人员主要是由皇帝身边的人组成,也就是皇帝的亲信等。

而军机大臣并没有实权,只是跪受笔录。

所以正确选项为A项。

B项材料本身没有体现,而D项反映了军机处的影响及意义,并不是由材料直接表明的。

17.【答案】 B

【解析】 明朝废丞相是由于统治者加强皇权的需要,而不是丞相制度一无是处,丞相制度在设立之初便起到牵制皇权,提高行政效率等很好的作用,故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

18.【答案】 D

【解析】 由“缮写谕旨”“权一归于上”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军机处的特点。

故选D。

19.【答案】 D

【解析】 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

三公九卿制出现于秦朝,A错。

唐朝三省六部制下,先由中书省起草,再由门下省审核,方可由尚书省执行,B错。

内阁设立于明成祖,C错。

所以选D项。

20.【答案】 C

【解析】 题干所提及的造成民众贫穷、愚昧的不是科举制、郡县制,更不是分封制,而是中国古代封建君主专制集权,长期以来,封建君主专制集权造成了中国百姓的贫穷、愚昧,也为这一制度的长期存在提供了条件。

二、非选择题

21. 

(1)嫡长子继承原则;“大宗”是百世不迁之宗、小宗是五世则迁的祭祀原则。

宗法制。

(2)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它们之间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即大宗永远是小宗的领袖,小宗永远要服从大宗。

(3)宗法制与分封制紧密结合;血缘关系作为维持统治秩序的核心手段;政权与族权密切结合。

22. 

(1)支持(拥护、欢迎)态度。

秦的统一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前提,符合人民向往和平的愿望。

(2)不能。

原因:

国家统一,国力强大;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政令统一,便于国家集中力量等。

(3)积极:

①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并不断完善和加强。

②有利于国家统一政令,集中力量完成一些重大工程和实施一些重要措施,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③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政治的稳定。

消极:

①中央集权制度下形成的君主专制,容易导致暴政和政治腐败,激化社会矛盾。

②为维护君主专制而推行的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往往会摧残文化,如焚书坑儒。

23.

(1)皇帝、中书和门下两省官员。

丞相权力一分为三,且分工明确,互相牵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皇权。

(2)地方权力一分为四,分工明确,互不统属,互相牵制,且直属中央。

(3)主要特点:

皇权至高无上;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中央无条件服从皇帝。

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

一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其趋势是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二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其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后丞相制度被废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