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计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5496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0.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考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备考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备考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备考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备考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备考计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备考计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备考计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备考计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备考计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备考计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备考计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备考计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备考计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备考计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备考计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备考计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备考计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备考计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备考计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考计划.docx

《备考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考计划.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备考计划.docx

备考计划

2009届高三历史高考备考计划

文勇

我这是第一次带高三毕业班,通过我对近几年高考文综(历史)的分析,认识到高考历史已从应试型考试向能力型考试方向发展。

在历史高考复习中,离开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去谈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所以,历史高考复习时必须做到知识和能力并重。

因此,根据我校本届高三文科毕业班的实际情况作了如下备考计划:

一、 明确计划,告知学生.

二、 三轮复习,一步到位.

历史学科通常的高考复习分为三步,单元复习、专题热点复习、题型训练,但针对特长生时间紧、任务重等特点,我们必须一步到位,为达到此目的,我们准备从以下三方面落实:

1、提高课堂效率(具体做法)

(1)、突出概念、标题;

(2)、精选精讲重点问题;

(3)、适当扩展专题热点;(4)、注重规律总结。

2、提高练习效率(具体做法)

从<<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单元卷、师大卷、<<创新方案>>中精选试题分别用于课堂训练、课后训练、考试等用途。

3、加强考试小结(具体做法)

每次有针对的单科考试、月考后除进行正常的课堂讲评外,还由高三组历史老师组内轮流做书面小结,小结可从两方面进行:

一是本试卷内涉及的专题热点知识;二是通过考试暴露出的学生答题解题时出现的考试技巧等问题。

三、历史备考复习进程:

1、2008年8月25日—10月初结束《中国古代史》新课

2、《中国古代史》第一轮复习(10月初—11月中旬)

10月初—10月中旬《中国古代史》第1,2章

10月15日—10月15日《中古史》第3,4章

10月16日—10月26日《中古史》第5章

10月27日—11月6日《中古史》第6章

总结、考试

3、《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一轮复习(11月10日—12月22日)

11月10日—11月20日《中近史.上》上第1章

11月21日—11月29日《中近史.上》第2章

11月30日—12月9日《中近史.上》第3,4章

12月10日—12月20日《中近史.上》第5,6章

总结、考试

4、《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一轮复习(12月23日—2009年2月初)

12月23日—1月2日《中近史.下册》第1,2章

1月3日—1月13日《中近史.下册》第3,4,5章

1月14日—1月24日《中近史.下册》第6,7,8章

1月25日—2月4日《中近史.下册》第9,10,11章

总结、考试

5、《世近史.上》第一轮复习(2月20日—3月20日)

2月20日—3月1日第一章第2章

3月2日—3月10日第3章

3月11日—3月20日第4章,第5章

总结、考试

6、《世近史.下》第一轮复习(3月22日—4月中旬)

3月22日—4月4日第1章,第2章,第3章

4月4日—4月14日第4章,第5章,第6章

总结、考试

7、专题复习和夯实基础(4月16日—5月16日)

4月16日—5月6日《中国古代史》《中近史.上》专题复习

5月7日—5月20日《中近史.下》<世近史.上>专题复习

8、综合训练(5月21日—5月底)

四、可能面临的困难

1、工作量过重,很难兼顾

2、各科之间的协调

3、分层教学实施中的困难

五、  计划实施及调整

计划不如变化,计划实施中可能会面临以下矛盾

1、与学生学习状态的矛盾;

2、与教师心态的矛盾;

针对以上问题,每周高三历史集体备课一次,对上周教学进行小结,回顾计划实施情况,对下周计划进行调整,通过发放资料等形式予以补救。

总之,高三历史备考复习中要依据对高考历史试题的分析、《考试大纲》、《教学大纲》、学生实际等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教学和复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入挖掘潜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考生在2009年的文综历史考试中有良好的表现,取得理想的成绩。

2009届高三历史备考计划

       

本届高三文科八个班,共有学生580人。

文科摊子大,学生基础差,能力弱,差生面积大,教学形势严峻。

 二、指导思想:

依据《教学大纲》、,《考试说明》和新课标,认真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准确把握高考命题趋向,精心备考,研究方法,提高效率;注重落实;构建单元与专题相结合的知识体系;以文明史观为指导,扎实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总结本校近几年备考经验和借鉴兄弟学校的宝贵经验,群策群力,力争本届历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三、总体安排:

1、第一阶段:

中国古代史新课教学(时间:

2008年8月1日到2008年10月底)注重双基知识,授课类型不同于高一高二,但低于高三复习课标准。

有意渗透专题化、系统化、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观点。

知识迁移到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

2、第二阶段:

第一轮复习(时间:

2008年11月到2009年3月底)第一轮复习力求全面详细讲解,重基础知识,复习做到全、细、实、面面俱到。

3、第三阶段:

第二轮复习(时间:

2009年4月——5月(

根据第一轮复习后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第三轮复习,选取若干学科热点专题进行讲解。

全面复习巩固,完善知识体系,把握高考思路。

巩固各知识点,强化知识体系;同时加强综合能力。

选取一些好题重新组合进行考试和练习,并对热点、重点进行针对性分析,指导学生回归课本、查漏补缺,并进行考前辅导。

查漏补缺,挖掘学生潜能,进行个别辅导,提高优秀学生的成绩。

4、第四阶段:

(时间:

2009年6月1日至2009年6月6日)

考前辅导:

做好学生的考前思想工作。

四、备考中注意以下问题:

1、夯实基础:

近几年高考命题始终是坚持基础为主,考前到高考命题的稳定性,2008年高考也应如此,所以在2008年高考备考中狠抓基础知识的目标不能动摇。

史实、概念、结论、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等,应讲解到位,而且应开动脑筋,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夯实基础,尤其应通过创设新情意,引导学生准确地记忆和理解基础知识,切忌似是而非,模棱两可。

着力构建科学严密的基础知识网络,使基础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2、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能力。

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明确能力培养目标,努力实现能力从基础知识中培养,基础在能力提升中夯实,实现基础与能力并重并举,相得益彰。

坚决避免不顾学生实际,脱离基础知识盲目地拔高能力。

3、坚持集体备课、注重落实

4、今年的备考要特别重视材料性图文信息题的训练,做到讲练结合,充分利用岳麓版教材引文材料多的优势,设计思考题,通过合理的思考训练,培养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

当然在编题目时一定注重题目质量,尽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组合编写题目,做到精编,切忌题海战术。

力争做到每练必改,每练必评,评必到位。

努力做到每练必过关,解决问题不隔天。

5、情感投入,引导学生以健康的心态备考

高三的学生压力很大,本届历史班学生基础又比较差,所以可以想象他们要承受多大的压力,作为老师一定要尽量关注每一位学生,爱他们,支持他们,不断鼓励他们,引导他们以健康的心态备考。

6、把握备考方向,潜力研究

注意吃透2009年新考纲,2008年考题,揣摩命题意图,把准命题脉搏,掌握高考宏观趋势。

广泛收集信息,科学分辨信息,正确使用信息。

切忌被高考信息弄昏头脑。

7、坚持重心下移,面向大多数学生,搞好培优扶差。

本届学生基础比较差,对于我们高三历史备课组来讲,这一年的压力特别大,但我们坚信,只要我们不断研究备考情况,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师生共同努力,2009年高考我们历史科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河田中学2008届高三历史专业备课组备考计划

 

一.备考指导思想:

根据县教育部门的指导和学校领导的具体工作安排,今年高三历史备课组全体老师希望通过共同努力,精心备考,认真研读考纲,加大备考力度,通力合作,从而提高历史学科的备考效率。

按新考纲整合教材,补充不同版本历史教材内容,构建单元与专题相结合的知识体系;依上海题狠抓新情景图文材料的训练;以文明史观为指导,扎实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力争在2008年的高考当中历史成绩能够更上一层楼。

二、学生总体情况

高三

(1)

(2)(3)班是我校历史专业班,三个班共192人,其中有2位艺术生,大量的学生基础较差。

在2007年7月份汕尾市新课标高二第二学期统一质检考试中,平均分84分,平均分与高考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大部分学生历史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历史的学习方法还不能比较好地掌握,二卷答题不规范。

本届学生的情况不容乐观,历史基础知识很不扎实,理解运用能力较差。

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提高讲与练的方法及效益,成为专题与整体复习中的一大挑战。

近几年高考命题始终是坚持以基础为主,考虑到高考命题的稳定性,2008年高考也应如此,所以我们在2008年高考备考中要狠抓基础知识的目标不能动摇。

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夯实基础,使基础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三、备考宏观目标

认真学习和钻研新课程,不断关注高考动态,扎扎实实抓好本届高三历史复习工作。

统一复习计划,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各项评析工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努力,力求完成各项指标。

针对高三时间紧、学生基础较差、教学任务量大的特点,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调整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状况,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提升备考效率层次,促进后进生成绩提高,引导成绩较好的学生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四、备考总体设想:

1.第一轮复习:

(时间:

2007年8月至2008年2月),此阶段的复习依据是《新课程高考历史科考试大纲》和《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复习中对必修1、必修2、必修3三本课本进行整合,在整合过程中主要参考历史教材的两个主流版本(岳麓版和人教版)。

第一轮复习力求全面详细讲解,重基础知识,复习做到全、细、实,面面俱到,本轮复习使用的资料主要是《新课标历史高考复习全案》。

 

2.第二轮复习:

(时间:

2008年2月至2008年4月)

根据第一轮复习后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第二轮复习,选取若干学科热点专题进行讲解。

全面复习巩固,完善知识体系,把握高考思路。

巩固各知识点,强化知识体系;同时加强综合训练,实行每周一次模拟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思考能力。

3.第三轮复习:

(时间:

2008年4月至2008年6月)

综合测试讲评,精选精练精讲,继续加大客观题训练;查漏补缺,指导学生回归课本,防止知识“回生”;搜集广东各市模拟考试卷,选取一些好题重新组合进行考试和练习,并对热点、重点进行针对性分析,指导学生回归课本、查漏补缺,并进行考前辅导,提高优秀生的成绩。

收集省内外高考动向的信息进行考前辅导;做好学生的考前思想工作。

五、备考中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1.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着力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加大课堂的教学内容的密度,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学习节奏感。

坚持学生课前三分钟基础知识的回顾,逐步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构架,强调学生必须有四心:

耐心、细心、信心、恒心。

夯实基础知识,逐步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历史概念、专有名词、历史结论,为分析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对教学内容适当调整和大胆取舍。

对非考试内容不授课,只是对关系到历史发展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稍加提及,并且通过个别题来加以认识。

这样可以节约一些时间对考点来精析精练。

分层教学,采取推拉两头促中间策略,也就是扶优培差促中间策略。

2.以考试为手段,逐步形成解题规范和技巧。

在高三后半学期,坚持一个星期一份练习卷、一次考试,采用高考的答卷样式在规定的时间做完试题,逐步培养学生的高考意识,讲究答题规范。

加强格式、书写、文字组织、表达逻辑等指导。

加大对学生客观题(选择题)的训练,促成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巩固课文。

通过考试题目的分析,让学生清楚高考十项能力要求,使学生有意识储备基础知识、提高考试能力。

3.加强信息交流的力度,使备考稳步前进。

加强高考信息收集,钻研新课标新教材,研究近三年来的全国高考题、上海高考题、广东高考题,注意高考发展的趋势,还研究近两年的考试大纲,加强高考信息的交流工作与校级联系,互通有无,共同进步。

向老教师学习,加大备课组教研组老师之间的交流,吸取各位教师之优点。

4.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向自己的目标冲刺。

努力营造师生之间交流互动及互相信任,形成课堂上气氛的愉悦,促成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师生双方沟通成长。

加大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两大题型的特点解题技巧进行分析,让学生逐渐认识到解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加强对学生一些史学观点训练;对部分心理障碍的同学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全心身投入学习。

高三的学生压力很大,本届历史班学生基础又比较差,所以可以想象他们要承受多大的压力,作为老师一定要尽量关注每一位学生,爱他们,支持他们,不断鼓励他们,引导他们以健康的心态备考。

对于我们高三历史备课组来讲,这一年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因为上一届高三历史专业高考平均分名列汕尾市前茅(市第三名),但我们坚信,只要我们不断研究备考情况,学生充分发挥出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师生共同努力,2008年高考我们历史科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第二部分 2009届高三历史备考工作的建议

一、新形势下的备考方案

第一轮复习从2008年10月份至2009年3月上旬,进行学科内单元复习,夯实相关基本知识,即所谓“看好自家的门、做好份内的事”。

这一阶段应突出主干,兼顾非重点。

第二轮复习从2009年3月中旬到4月底,进行专题讲座与训练,适当关注学科能力渗透并启动跨学科综合训练,即所谓“做好份内的事、串串人家的门”。

这一阶段要在每一专题之下精心设计子专题,专题编制应当贯彻执行课程标准(一是形势需要,二是适用性强,三是操作简便)。

第三轮复习从2009年4月底到5月份底,进行文科综合能力强化训练,同时注意学科知能查漏补缺和信息收集,即所谓“串串人家的门、把好自家的门”。

这一阶段要选准“热点”,适当开设“热点”专题讲座,精讲精练,讲练结合。

二、复习备考的指导思想

1、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稳扎稳打

目前,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然而,无论是基本技能的掌握,还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都以基础知识为本源。

没有基础知识,能力的考查和培养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在第一轮复习中,要依据大纲考纲,紧扣教材,努力挖掘教材里面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

我们坚守教材阵地,既重视对课本主干知识的分析,又兼顾对课本边角知识的落实。

一步一个脚印,稳步推进,牢固地掌握书本里的备考知识点,真正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为下一轮综合复习奠定坚实基础。

课标教材必修本综合探究专题列表

 

人教版

岳麓版

必修一

从1913年的一份问卷谈起—历史问卷分析研讨

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论

多民族凝聚的中华民族——尝试自编教材

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

必修二

 

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初——21世纪初)——历史展览

调查改革以来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新变化

关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讨论

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必修三

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历史小论文

破解“李约瑟难题”

走进历史文化名人——与历史文化名人对话

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课标教材选修本综合探究专题列表

 

人教版

岳麓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历史上的改革与发展(商鞅变法、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

体会移风易俗

 

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

中、日近代改革比较(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

改革成败的机遇与条件(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

调查改革以来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新变化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撰写历史短评——试评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读雨果的《九三年》

近代时期人们对民主的追求与斗争——学习编辑历史报纸

政体比较(立宪君主制度与共和制)

 

工人阶级是如何进行日常斗争的?

——英国工会个案研究

 

反思民本与民主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世界大战的启示——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极端民族主义与战争

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努力维护世界和平

模拟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法西斯战犯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追寻孔子的足迹

 

春天的故事

 

《探索历史的奥秘》

我们身边的历史学

尝试从文献中获取历史信息

走进历史博物馆

调查身边的历史文化遗存

 

新航路的开辟给世界带来了什么

 

2、分阶段,理线索,构建知识体系

中学历史教材内容涵盖古今中外,有其独特的知识结构体系。

历史复习的首要一步是梳理古今中外历史知识,把教材涉及的中外历史按历史发展的阶段进行梳理,抓住知识点,深化知识面,以点带线,以线连面,形成点、线、面立体式框架知识结构。

在夯实基础知识基础上,分析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构建完整的历史网络体系。

3、关注课改和课标,做好新旧教材的衔接与过渡

在目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考试题出现了一个突出的变化,那就是课程观取代教材观。

以前强调的是教材观,即依纲靠本;新课改强调的是课程观,教材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但不是惟一的资源,因而会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来命题。

主要表现在:

⑴试题注重呈现新材料、新情境,考查的不是教材知识,而是课程知识。

如2006年广东卷第28题,要求学生通过对19世纪英国工人工作和生活状况存在的问题,评价英国政府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为。

⑵试题的切入角度可能与教材不同或完全不一样。

如2006年全国卷I第37题,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立论,试题的设计并不是从某一时代的民族关系着眼,也不是从某一地区历史上民族关系发展情况,或中央政府的民族政策着眼,而是从“中华文化形成及其多元性”这一视角展开。

⑶重在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而非单纯的记忆能力。

如2007年材料型试题数量明显增多,阅读量明显增加。

这就要求我们:

(1)应结合新课程标准与课标教材来指导第一轮复习。

例如,可以分析考纲中的知识点在新课标教材中是如何呈现的,有哪些变化,这样才不至于遗漏重要的知识点。

2006年文综高考全国卷I中“法德关系题”涉及的“欧洲煤钢联营的建立”和“原子能共同体的成立”,在《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中为小字部分,不要求学生掌握。

但在新课标教材(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的第一节“欧洲的联合”的正文部分中却有详细而明确的表述。

(2)以课标要求的三大模块(政治文明历程、经济成长历程、文化发展历程)主干知识为主线,将现行教材知识体系进行重组,以新的视角和新的理念构建新的知识模块。

比如“中外历史上的制度与体制创新”可按课标要求整理为:

①维新派和革命派关于资本主义政治模式的理念

②新中国的政治体制创新

 

 

①维新派和革命派关于资本主义政治模式的理念

②新中国的政治体制创新

 

 

①秦汉首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②从汉至元的中央到地方制度演变

③明清政治特点

 

 

①秦汉首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②从汉至元的中央到地方制度演变

③明清政治特点

 

 

①秦汉首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②从汉至元的中央到地方制度演变

③明清政治特点

 

 

①秦汉首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②从汉至元的中央到地方制度演变

③明清政治特点

 

 

 

 

 

中国

 

 

 

 

 

 

外国

 

古代

 

 

近现代代

              

 

 

①维新派和革命派关于资本主义政治模式的理念

②新中国的政治体制创新

 

 

中外历史上

制度与体制

创新问题

         

                          

①英国君主立宪制与美国共和制

②欧洲大陆上代议制的渐进与创新

 

近代

 

 

现代

 

                                

①罗斯福新政开创资本主义发展新模式

②斯大林模式的成败与得失

 

                                

 

 

很显然整理后的知识既渗透了新课标理念,又形成了清晰而简炼的知识网络,将使我们复习的效果更加明显。

  (3)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各省纷纷自主命题,使高考的地方特色日益明显,所以在最后的备考阶段,要适当进行地方史的训练。

教师应帮助学生整理有关本省的历史知识,包括历史文化名人、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遗存等,并适当“牵连”出相关知识的复习和训练。

分析往年上海和广东的高考题可以看出,地方史的考查不仅体现在选择题上,在主观题上也可命题,甚至文科综合题都可以此作为切入点。

所以,教师应重视本省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用花费太多时间,就能收到较好效果。

4、理论联系实际,关注时政热点焦点

文科综合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其学科属性决定其必然与当今社会热点、焦点和人们关心的问题相联系,突出其“学以致用,资政教化”的社会功用。

近年来的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中,以当今社会和世界上发生的重大热点、焦点问题为切入点,架起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桥梁,以新问题、新情境深化拓展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与评价的试题大量出现。

所以在平时复习时,应尝试以某一个社会问题为主题用历史思维展开综合阐述,有意识地训练思维的整体与逻辑性,与此同时适当地用政治、地理学科知识问题,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短效热点方面:

对发生在2008年4月至2009年3月间的国内外时政热点问题,要予以高度关注。

周年次周年方面:

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对尾数为7、8、9的年份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对进行重点复习。

如《天津条约》的签订(1858),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兴起(1898),南昌起义与人民军队的创建、秋收起义文家市决策、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1927),井冈山会师(1928),中华民族全面抗战(1937),南京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1938),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1947),战略决战开始(1948),内蒙古自治区成立(1947),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1958),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香港回归(1997),中共十五大(1997),中共十七大(2007),迪亚士远航到达好望角(1488),达·伽马远航到达印度(1497—1498),英国的“光荣革命”(1688),马克思主义诞生(1848),印度民族起义爆发(1857),英俄协约签订(1907),苏联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开始(1928),欧共体与东盟成立(1967),捷克斯洛伐克改革(1968),等等。

长效热点方面:

把人类长期普遍关注的问题,诸如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生态问题、经济发展、科技成就、社会进步等问题与课本内容对应起来,有机渗透。

如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民主政治建设,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振兴东北经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发展,青藏高原区域经济,中部崛起),“三农”问题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可持续发展观,构建和谐世界、促进共同发展,世界近代现代史上的国际组织,民族精神问题等。

复习热点问题要注意:

通过学科知识来展示热点和处理热点,即要充分联系学科知识。

5、研究高考试题,训练解题方法技巧

高考试题的规范性、导向性不容置疑。

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分析和研究高考试题。

具体做法建议如下:

首先按题型或内容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