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镇国之宝.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5541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92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的镇国之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国的镇国之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国的镇国之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国的镇国之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国的镇国之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中国的镇国之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中国的镇国之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中国的镇国之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中国的镇国之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中国的镇国之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中国的镇国之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中国的镇国之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中国的镇国之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中国的镇国之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中国的镇国之宝.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中国的镇国之宝.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中国的镇国之宝.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中国的镇国之宝.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中国的镇国之宝.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中国的镇国之宝.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的镇国之宝.docx

《中国的镇国之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的镇国之宝.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的镇国之宝.docx

中国的镇国之宝

中国的镇国之宝:

中国历史悠久,

地大物博,

各地博物馆中的珍贵藏品数不胜数。

每到一地游览时,

或多或少都会去当地的博物馆看看。

每个博物馆都有自己的“镇馆之宝”,

那么这些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都是什么?

 

北京国家博物馆:

四羊方尊后母戊鼎

1.四羊方尊,

商朝晚期青铜礼器,

祭祀用品。

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

被誉为中国青铜铸造史上最杰出的作品。

原称“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

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四羊方尊

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

2.《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

被誉为“中华第一神品”,

属国宝级文物,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

“大禹治水”大玉山

3.“大禹治水”大玉山

“大禹治水”的玉山用料产自中国新疆和田,

为致密坚硬的青玉。

这件文物是中国玉器宝库中用料最宏,

运路最长,

花时最久,

费用最昂,

雕琢最精,

器形最巨,

气魄最大的玉雕工艺品,

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

“大禹治水”大玉山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镶金兽首玛瑙杯

4.镶金兽首玛瑙杯

镶金兽首玛瑙杯,

是至今所见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

也是唐代玉器作工最精湛的一件,

此杯选用世界上极为罕见的红色玛瑙琢制,

而兽嘴镶金的工艺处理,

也是匠心独运,

它金光闪闪,

克服了兽嘴处材质色泽太深的不足,

使兽头的造型之美更为突出。

  镶金兽首玛瑙杯

湖北省博物馆:

曾侯乙编钟

5.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

编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

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

十二个半音齐备。

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

改写了世界音乐史,

被中外专家、

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曾侯乙编钟

甘肃省博物馆:

马踏飞燕

6.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身高34.5厘米,

身长45厘米,

宽13厘米。

形象矫健俊美,

别具风姿。

马昂首嘶鸣,

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

腿蹄轻捷,

三足腾空、

飞驰向前,

一足踏飞燕。

湖北省博物馆:

越王勾践剑

7.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

剑身修长,

有中脊,

两从刃锋利,

前锋曲弧内凹。

宽格上铸阳文鸟篆书“越王鸠践,

自作用剑”。

茎上两道凸箍,

圆首饰同心圆纹,

铸工精湛,

被称为“天下第一剑”。

  越王勾践剑

河北省博物馆:

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

8.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

刘胜的玉衣共用玉片2498片,

金丝重1100克,

窦绾的玉衣共用玉片2160片,

金丝重700克,

其制作所费的人力和物力十分惊人。

  

  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9.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舞马衔杯纹银壶,

高18.5厘米,

扁圆腹,

莲瓣纹壶盖,

弓形提梁,

一条细链连结着壶盖与提梁。

壶底与圈足相接处有“同心结”图案一周,

系模仿皮囊上的皮条结。

圈足内墨书“十三两半”,

是壶的重量。

壶腹两侧用模具冲压舞马图,

马肥臀体健,

长鬃披垂,

颈系花结,

绶带飘逸。

只见它口衔酒杯,

前腿斜撑,

后腿蹲曲,

马尾上摆,

好像正合着音乐节拍,

以优美的舞蹈为饮酒者伴饮助兴。

马身和提梁、

壶盖及“同心结”纹带均鎏金,

使得银壶富丽堂皇,

明快悦目。

该壶构思巧妙,

工艺精细,

古今未见类同者,

堪称国宝。

  

河南博物院:

春秋莲鹤方壶

10.春秋莲鹤方壶

1923年出土于河南省,

高120厘米,

口径31厘米,

是春秋时期的器物。

该壶造型宏伟气派,

装饰典雅华美。

 

川三星堆博物馆:

青铜神树

11.青铜神树

青铜神树树干高384厘米(3.84米),

通高396厘米(3.96米),

由树座和树干两部分组成。

树座略呈圆锥状,

底座呈圆环形,

上饰云气纹,

底座之上为三山相连状,

山上亦有云气纹。

树干接铸于山顶正中,

干直,

树根外露。

  

镇国之金银器:

太阳神鸟金饰。

现收藏于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12.太阳神鸟金饰

太阳神鸟金饰,

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

象征着中华民族追求光明、

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太阳神鸟金饰又随着神舟六号飞船遨游太空,

象征着中华民族如神鸟一样,

实现了千年飞天梦。

  太阳神鸟金饰

  

镇国之青铜器:

武王伐纣亲历记。

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13.武王伐纣亲历记 

1976年在陕西省临潼出土的利簋,

内壁铭文明确记载“武王征商”之役发生

在某年“甲子”日的早晨,

“岁”星正当中天。

这件青铜器为武王伐纣确定了准确的年代,

即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

它为商周两代的划分,

提供了重要的年代依据,

无疑是一件国宝重器。

  

  利簋

镇国之石刻壁画:

秦石鼓文,大秦帝国的“东方红”。

原石现藏故宫博物院石鼓馆。

14.秦石鼓文

关于石鼓文的确切年代几千年来学者讨论不断,

至今还没有一个能够被大家都赞同的确定的结论。

现有多位学者认为它是秦景公时的作品。

 

  秦石鼓文

镇国之文献书简:

西汉《兵法》竹简,为孙武、孙膑正名。

现藏于山东博物馆。

15.西汉《兵法》竹简

《孙子兵法》算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

作者孙武是春秋时期的军事家,

有“兵圣”的美誉,

留下来的唯一著作《孙子兵法》,

不但成为中国历代研习兵法者必读之书,

而且较早就有十余种文字的译本发行海外,

因此在世界上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西汉《兵法》竹简

镇国之书法:

《平复帖》,见证汉字流变。

现在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16.《平复帖》 

现存的《平复帖》是孤本,

没有其他的作品可供比对,

所以无法判定其究竟是不是出自陆机之手,

但是这都已经不是很重要了。

从武周时期王方庆临摹先人王羲之、

王献之等而成的《万岁通天帖》看,

东晋时期楷书已经成形,

再证以西晋写经,

可以肯定有隶书特点的章草《平复帖》是西晋真迹,

它一方面是隶书发展过程中的标本,

同时更是汉字由隶书向楷书过渡的重要佐证。

  

  《平复帖》

镇国之绘画:

五牛图。

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17.五牛图 

韩滉《五牛图》卷是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也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

因而受到广泛重视,

堪称“镇国之宝”。

《五牛图》画在一张窄而长的桑皮纸上,

五牛姿态各异、

身形逼肖,

全图除了一丛荆棘之外,

不设任何背景,

着重突出牛的既倔强又温顺的性格。

  

  五牛图

镇国之工艺品:

真珠舍利宝幢。

现收藏于苏州博物馆。

18.镇国真珠舍利宝幢

这件北宋真珠舍利宝幢,

一是因为它有具体的出土时间。

这件宝幢制造于北宋年间,

时代很早,

在同类木刻作品中是少数保存这么完好的。

二是工艺极为精湛,

使用了镂雕的技术,

分作三层,

刻画了各种飘逸生动的仙人形象。

塔顶嵌了一颗水晶珠,

作为顶部的装饰,

全身上下用了大小相等的四万颗色彩斑斓的珍珠,

玲珑剔透,

装饰极为珍贵。

还运用了玉石雕刻、

金银丝编制、

金银皮雕刻、

檀香木雕等十多种特种工艺。

整座宝幢造型优美、

工艺之精巧举世罕见,

代表了整个北宋时期苏州工艺的集锦。

 

  真珠舍利宝幢

镇国之陶瓷:

定窑孩儿枕,观音赐子。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19.定窑孩儿枕 

瓷枕的烧制最早出现于隋代,

唐以后日渐增多,

为古代寝具,

古书记载“瓷枕能明目益睛,

至老可读细书。

定窑瓷器以白瓷为主,

大都为实用的瓶、

罐、

碗等,

孩儿枕是难得一见的器型。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这件定窑孩儿枕,

釉色牙黄,

工艺精巧,

先使用模具烧制成型,

再加以精细的雕工,

活泼可爱的孩童侧卧于榻上,

双臂紧抱置于头下,

两脚叠压稍稍抬起,

神态栩栩如生,

是中国陶瓷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件定窑孩儿枕不仅是宋代风俗的见证,

也是研究宋代文化和陶瓷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

  定窑孩儿枕

镇国之玉器:

渎山大玉海,酒瓮里的改朝换代。

收藏地:

北京市北海公园团城承光殿前玉瓮亭。

20.渎山大玉海

元代的渎山大玉海,

是至今为止现存最早的大型玉器,

鲜有出其右者,

且在历史上流传有序,

元明清三代都有历史记叙,

承载的历史记忆非常丰富。

大玉海从广寒殿到团城,

也间接反映了北京的历史变迁,

综合考虑,

可以作为镇国玉器之首。

  渎山大玉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