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庆安中学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570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47.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西安市庆安中学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陕西省西安市庆安中学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陕西省西安市庆安中学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陕西省西安市庆安中学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陕西省西安市庆安中学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陕西省西安市庆安中学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陕西省西安市庆安中学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陕西省西安市庆安中学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陕西省西安市庆安中学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陕西省西安市庆安中学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陕西省西安市庆安中学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陕西省西安市庆安中学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陕西省西安市庆安中学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陕西省西安市庆安中学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陕西省西安市庆安中学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陕西省西安市庆安中学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陕西省西安市庆安中学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陕西省西安市庆安中学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陕西省西安市庆安中学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西安市庆安中学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

《陕西省西安市庆安中学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西安市庆安中学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陕西省西安市庆安中学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

陕西省西安市庆安中学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单项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之一,特征为种类多,分布广,发生频繁。

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①地势低平,不利于泄洪②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变率大

③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④受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降水集中多暴雨

⑤多数地区森林覆盖率低⑥地形类型多样,地势起伏大

A.②③⑤⑥B.①②⑤⑥C.②③④⑤D.②④⑤⑥

读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2题。

2.P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A.夏季风的进退B.海陆位置不同C.台风影响先后D.用水季节变化

3.下列关于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旱灾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是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流域

B.我国旱涝灾害频发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气候区

C.珠江流域、四川盆地等是我国洪涝灾害多发区

D.西南地区的旱灾发生频率小于西北地区

右图是某大陆35度纬线的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读图后判断下题。

4.图中乙处常年干旱的原因是

①终年受高气压控制②位于背风坡

③地处大陆中心各方向距海远④地形影响

⑤受寒流影响⑥终年盛行由陆到海的风

A.①⑤   B.①②   C.②④  D.③⑥

从2008年12月1日开始,意大利威尼斯连降暴雨,让原本就不断下陷的地层碰上雨水持续灌入,据专家观察威尼斯近100年来累计下沉了23cm,在将来会有消失的可能。

同时这座城市正面临因人口大幅减少而逐渐“死亡”的困境。

根据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今年10月刚公布的常住人口数量则达到历史最低水平,还不到6万人。

有关研究认为,人口一旦低于6万人,一个城市就已陷入人口衰退状态。

当地居民于2009年11月14日当地地方时间中午12点半为威尼斯举行“葬礼”。

据此回答下面3题。

5.这是意大利威尼斯22年来最严重水灾,城市中心95%地方被洪水淹浸,著名旅游景点圣马可广场水深至腰,名符其实称得上“水都”,意大利威尼斯水灾的原因是

A.受到副热带高压控制B.高山冰雪融水

C.受到气旋控制D.台风导致风暴潮

6.引起威尼斯人外迁的主要原因是

A.本地经济衰退,收入大幅度下降  B.世界文化遗产,为保护环境而迁出

C.位于板块的张裂边界,地壳下沉 D.温室效应,气候异常,环境变迁

7.当威尼斯(45°N,12°E)人为威尼斯举行“葬礼”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吉林省延吉市居民正在吃早饭B.巴西高原进入雨季

C.南亚地区盛行西南风       D.当地可能是高温晴朗的天气

8.读右图北京—天津地形及地下水位剖面图,图中北京和天津城区的地下水位状况,容易导致的危害是

A.洪涝加剧B.盐碱化加重

C.滑坡增多D.地面沉降,地面建筑坍塌

2009年秋季以来,云南温高雨少,出现特大干旱。

进入2010年,干旱迅速发展蔓延,贵州、广西、四川、重庆、山西、河南、陕西等地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

特别是云南、广西等主旱区的旱情呈发展态势。

读图“2010年2月28日地面天气形势图”,回答下面3题。

9.2010年2月28日以后三天四川、云南、广西依旧以晴天为主,原因是

A.寒潮过境,天气晴朗B.受西伯利亚、蒙古高压控制

C.冷锋锋前无降水D.当地空气中水汽含量少

10.自然灾害往往诱发次生灾害,西南地区干旱带来的后果有

①地震②森林火灾③人畜饮水困难④滑坡⑤土壤盐碱化⑥农业减产

A.②③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④⑤D.②③④⑤⑥

11.做好防灾减灾,抵御气象灾害的措施有

①利用GPS加强对气象信息的收集、处理、储存、分析、应用②完善监测预警机制

③加强对重大气象灾害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④利用卫星遥感加强对灾害性天气系统的监测⑤加强政府对防灾减灾的组织行为

A.①②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

近年来,全球地震频繁发生,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破坏,读下表,回答下面2题。

地震发生时间

(当地时间)

震级

震源深度(km)

死亡人数(人)

汶川地震

2008.5.1214:

28

8.0

14—19

8.7万

海地地震

2010.1.1216:

53

7.3

10—13

22万

智利地震

2010.2.2703:

34

8.8

35

约1000

12.海地地震发生时,北京时间是13日凌晨5时53分。

由此可推知海地位于

A.18°N附近B.72°W附近C.30°E附近D.86°W附近

13.表中所示的三次地震中,智利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最少。

主要因为

①震源较深②震级较小

③发生在夜间④人口密度较小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4.右图中的数字符号2、3、4、5表示的自然灾

害的类型是

A.地震、干旱、风暴潮、地震

B.干旱、地震、洪涝、台风

C.滑坡、洪涝、台风、干旱D.洪涝、风暴潮、地震、滑坡

读图及文字资料,回答下面2题。

材料一:

山东半岛的烟台、威海地区每年冬季都有大雪降临。

特别是进入12月份以来,我国遭到持续冷空气的袭击。

在威海和烟台,短短20多天下了三场强降雪,出现了50年来罕见的雪情。

材料二:

近年来,山东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之一。

15.下列关于烟台、威海两地,每年冬季

都有大雪降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受来自太平洋东南暖湿气流的影响

B.纬度较高,常年受中纬西风的影响

C.与日本本州岛西部冬季多暴雪成因相同

D.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气温异常偏低

16.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

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

A.光照太强B.热量不足C.日温差较小D.年温差较大

 

下图为一组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我国华北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图1时期~图4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图1时期~图4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

)据此回答2题。

 

17.图4时期图示河流断面处的河流年内径流量变化情况与图1时期相比,可能出现

的现象是

A.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少B.年内径流量分配趋于均匀

C.洪峰流量和出现频率减少     D.夏秋季流量减少,冬春季流量增大

18.造成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①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下降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

能力降低③过度砍伐、开垦山地,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④城市化面积扩大,

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和径流汇集的速度

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④

下图为世界某地区一种天气现象移动的基本规律(实线代表开始月份,虚线代表结束时间),图中二条经线之间间隔为5°。

据此回答下面2题。

19.该天气现象应是

A.台风   B.寒潮C.梅雨D.沙尘暴

20.图中城市P是下列城市中的

A.洛杉矶B.旧金山C.杭州D.上海

21.若在右图中A地形区外围沿河流走向修一条过境公路,可能要预防的地质灾害是

A.滑坡B.泥石流C.崩塌D.洪水

22.地震发生时,在家中避震,不正确的方法是

A.若在平房来不及跑时,可迅速躲到桌下、床下及紧挨墙根下和坚固家具旁

B.正在用火时,随手关掉煤气开关或用电开关

C.在楼房可选择厨房、浴室等空间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

D.迅速钻到床柜里

23.关于震后自救与互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震对人的伤害主要是倒塌的建筑物对人的埋压和砸伤,所以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很必要

B.当人被压埋在废墟下时,要尽力呼救以寻求援救

C.当人被压埋在废墟下时,要用毛巾、衣袖等捂住口鼻以防窒息

D.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要有生存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挑战生命极限

2010年11月,共有6次冷空气过程影响中国,频繁冷空气导致东北地区及内蒙古出现雪灾。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4.关于内蒙古地区雪灾多发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距离冬季风的源地近

B.地处两山区的风口和山地迎风坡地带

C.冬季水汽含量大的偏西风强劲

D.强对流天气导致多降

2009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部分地区遭遇几十年一遇的严重旱灾。

读图,完成下面2题。

25.此次旱灾

A.重旱区主要位于云、桂两省区

B.主要由于夏季风登陆晚造成

C.将对云南花卉、油菜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D.属突发性灾害,给监测预报带来困难

26.为防范旱灾,该地区最适宜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①兴建蓄水工程②大力推广人工增雨技术③改进灌溉技术④实施多个跨流域调水工程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近年来蓬勃兴起的户外登山运动,使许多登山爱好者学会了判读简易等高线地形图。

下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现有两组队员在此活动,回答下面2题。

27.甲组队员准备在图示地区宿营,为避免突发的山洪,你认为在①②④三地中,最不适宜宿营的地点是

A.①B.②C.③D.④

28.若乙组队员已经宿营在图中最高处,为了可以互相观测到对方,从安全角度考虑,甲组应把宿营地选择在图示四地中的

A.①B.②C.③D.④

29.当遇到下列情况时,不正确的做法是

A.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往旁边的山坡上跑

B.遇到地震时,若在高楼内,俯身躲在坚固的家具旁或狭小空间,等待救援

C.在野外遇到龙卷风时,就近寻找低洼地伏于地面

D.陷入沼泽地时,用一根长竹竿插入泥潭,用力往上爬

30.在森林中一旦遭遇火灾,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使用沾湿的毛巾遮住口鼻,顺风逃离B.如果火势突然减弱,则可以放心休息

C.选择低洼地或坑洞躲避D.伺机逆风突破林火包围圈

2004年非洲塞内加尔蝗灾严重,农田大幅减产甚至绝产,完成下题。

31.蝗虫大量繁殖的自然因素是

A.农作物众多      B.害虫天敌少

C.气象条件有利D.人类防害意识差

32.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发生一地震(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靠近板块的生长边界 ②靠近板块的消亡边界 ③震区两侧地壳发生张裂 ④震区两侧地壳发生挤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3.海啸发生最多的海域是太平洋,我国处于太平洋西海岸,海岸线绵长曲折。

但大多数地区发生海啸的可能性不大,主要原因是

①我国海区是浅海大陆架 ②外围成串的岛屿形成天然屏障,不利于地震海啸波的传播 ③我国东部沿海不会发生地震 ④我国海区没有海沟构造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下图是北半球易形成台风海区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2题。

34.日界线附近,易形成台风海区的北界将要接近北纬

A.35°B.25°C.20°D.15°

35.影响美国的飓风(台风)多形成于

A.①B.②C.③D.④

读下图,完成下题。

36.关于该次山体垮塌滑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山体垮塌是由山洪水流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B.该山体垮塌滑坡的发生过程具有突发性,不可能有任何先兆信息

C.该山体垮塌滑坡的形成一般有三个控制因素:

不稳定的山坡形态,软弱面的存在和破坏平衡的触发机制

D.该山体垮塌滑坡的形成完全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读图,回答下面2题。

37.图中反映出的问题是

A.洪涝灾害B.地面沉降C.海水入侵D.大水漫灌

38.造成图中问题的原因是

A.洪涝灾害B.地面沉降C.海水入侵D.过度开采地下水

39.不考虑岩性影响,在①②③④四处修建越岭的公路,不容易出现滑坡现象的应该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40.城市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城市化也会带来一些问题。

结合城市化前后的水文过程示意图,判断下面对城市化前后的部分水循环环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②是城市化后的地表径流变化曲线

B.城市化后地下径流量变大

C.城市化后地表径流量减少D.城市化后的蒸发量减少

生物入侵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广泛注意和重视。

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生物达几百种之多,正给我国造成各种危害。

据此回答下题。

41.黄浦江上游大量出现的一种外来飘浮植物水葫芦,这种外来漂浮植物繁殖能力强,蔓延迅速,其主要危害是      

①影响通航②威胁堤坝安全③产生大量有毒物质 ④危及生物多样性

A.①③ B.②③C.②④ D.①④

读8月份中纬度某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下面题。

42.此时因锋面活动造成我国北方的灾害性天气是

A.伏旱B.寒潮C.沙尘暴D.暴雨

 

 

读“全球自然灾害及其损失示意图”,完成2题。

43.图中符号“□”“▲”所代表的自然灾害是

①强风②干旱③地震④洪水

A.②④B.①③C.②③D.③④

44.为减小上述两种灾害的发生频率,减轻其造成的损失,下列措施适宜的是

①植树造林②修建水库

③加强对板块构造学说的研究④建设护坡工程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右图为“中国自然灾害平均损失等值线图”,读图回答下面2题。

45.图中东部数值比西部高,是因为

A.东部自然灾害种类比西部多

B.东部人口比西部多

C.东部单位面积上的经济产值比西部高

D.东部单位面积上的灾害数量比西部多

46.关于图中四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地春季常有旱灾B.乙地夏季常有涝灾

C.丙地秋季常有台风D.丁地冬季常有寒潮

下图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某灾害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3题。

47.图中反映的灾害最可能是                     

A.暴风雪  B.飓风   C.水灾  D.沙尘暴

48.该灾害多出现于                        

A.4~5月B.6~7月 C.8~9月  D.10~11月

49.该灾害形成最主要的原因是                  

A.距海远近B.纬度高低C.地形条件D.植被破坏

50.影响我国的“罗莎”台风,在福建沿海某地测得风向由西北风转为东南风,判断台风在此地移动的方向大致是

A.由南向北B.由北向南C.由东向西D.由西向东

一、综合题(共5题,共5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某校高中学生夏令营在图示区域进行了野外天文、地质、植被、聚落等综合考察活动。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同学们沿图中的登山线路行进,观察到沿途植被垂直变化不大。

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3分)

(2)同学们把夜晚宿营地点选在图中A处,从图中提供的信息简述理由。

(3分)

(3)某同学建议在图中C处建一火情瞭望台,你认为此建议可采纳吗?

若用现代化的手段动态监测山林火灾,最好采用什么技术?

(2分)

(4)若考察小组在D处突遇泥石流,①②③④四条逃生线路中最佳的是________。

某同学因私自外出,在B处迷了路,请你给他指出独自走出困境的最佳路线。

(2分)

2.M国一直洪灾不断,1944年的特大洪水,造成300

万人伤亡;1988年再次发生骇人洪水,致使3000

万人无家可归。

洪灾使该国成为世界最贫穷的

国家之一。

某校地理活动小组欲对该国洪灾的

成因做专题探究,请你帮助其完成探究过程:

(10分)

(1)搜集资料:

从环境整体去考虑,该小组应查阅哪些自然要素地图?

(6分)

(2)探讨交流:

图中符号N表示热带气旋,分析该天气系统导致该国涝灾的原因。

(2分)

(3)试列举M国所在的自然灾害带除热带气旋外还有那些灾害多发(名称)。

(至少2种)(2分)

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说出图示区域容易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并说明原因。

(4分)

(2)针对易发地质灾害,图示观光长廊采取了哪些措施及其意义?

(6分)

4、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农业是气候变化最敏感的领域之一,灾害性天气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

 

(1)说出我国农业气象灾害构成的特点。

(6分)

(2)分析2004年以后灾损面积大小对粮食总产量的影响力的变化趋势及原因。

(4分)

 

5、阅读珠江三角洲位置图,桑基鱼塘示意图和气候资料统计图,分析回答问题。

(10分)

根据气候统计资料与珠江三角洲的地形指出威胁珠江三角洲发展农业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发生时间,并说明桑基鱼塘农业模式对防治这些气象灾害的作用。

(10分)

 

参考答案

2、

(1)(孟加拉国或M国的)地形图、水系(河流)图、气候(降水量)图。

(6分)

(2)(热带气旋会带来)暴雨天气,导致风暴潮。

(2分)

(3)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或洪水、干旱、低温、风沙等气象灾害(任举两种即可)。

(2分)

3、

(1)类型:

崩塌(滑坡)。

原因:

不稳定坡面,碎屑物多。

(4分)

(2)措施:

夯填土石、混凝土层、防水层等工程措施。

意义:

减小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提高安全性;利于游客观光等。

(6分)

4、

(1)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种类多样,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地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损害;其中以干旱灾害和洪涝灾害最为严重。

(6分)

(2)变化趋势:

2004年以来,灾损面积对粮食总产量的影响力下降。

原因:

随着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农业抗灾减灾能力提高。

(4分)

5、旱灾冬春季节;洪涝夏秋季节。

(4分)

雨季时根据降水量的多少调节鱼塘储水量,减少洪涝的发生。

旱季可提供灌溉水源以利抗旱。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