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单元知识小结全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578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97.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单元知识小结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九年级化学单元知识小结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九年级化学单元知识小结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九年级化学单元知识小结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九年级化学单元知识小结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九年级化学单元知识小结全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九年级化学单元知识小结全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九年级化学单元知识小结全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九年级化学单元知识小结全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九年级化学单元知识小结全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九年级化学单元知识小结全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九年级化学单元知识小结全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九年级化学单元知识小结全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九年级化学单元知识小结全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九年级化学单元知识小结全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九年级化学单元知识小结全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九年级化学单元知识小结全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九年级化学单元知识小结全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九年级化学单元知识小结全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九年级化学单元知识小结全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单元知识小结全册.docx

《九年级化学单元知识小结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单元知识小结全册.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单元知识小结全册.docx

九年级化学单元知识小结全册

九年级化学中考考前复习资料

上册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⑴物理变化:

同一种物质的三态变化(如:

水结成冰);挥发(如:

浓盐酸、浓氨水的挥发);蒸馏(如: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炼制石油);灯泡发光;活性炭、木炭的吸附作用;导电、导热;(蒸发或冷却)结晶等

⑵化学变化:

一切燃烧;光合作用、动植物的呼吸作用;金属生锈(氧化);炼钢、炼铁、煤的干馏;酸碱指示剂变色(如: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食物腐败、酒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生米煮成熟饭、衣服穿久了褪色,变质、腐蚀、中毒等

⑶不能确定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的:

爆炸(火药爆炸是化学变化,蒸汽锅炉爆炸是物理变化),

石灰水变浑浊(通CO2变浑是化学变化,加热析出Ca(OH)2是物理变化)

⑷两种变化的关系:

①宏观区别:

是否生成了新物质(或原物质是否改变了)

②微观区别:

是否产生了新分子(或原分子是否改变了)

③联系: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有物理变化发生。

⑸碳酸氢铵(化学式NH4HCO3)受热易分解,要密封保存在阴凉处;

CO2和SO2都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但SO2能使KMnO4溶液褪色而CO2不能。

绿色粉末碱式碳酸铜(俗称铜绿)加热后,①绿色粉末变成黑色,②管口出现小水滴,③石灰水变浑浊。

镁是银白色固体,但在空气中久置的镁带表面呈黑色。

氯化氢气体(HCl)和氨气(NH3)接触,会立即产生大量白烟(因为反应生成了NH4Cl白色固体)

硝酸银溶液(无色)与碘化钾溶液(无色)混合,产生黄色沉淀(因为生成了碘化银)

⑹物理性质:

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⑺化学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酸碱性等。

⑻两种性质的区别:

物性与化学变化无关,化性与化学变化有关。

⑼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制法。

⑽佛来明发现青霉素、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我国首先研制出结晶牛胰岛素、门捷列夫创制周期表、诺贝尔研究炸药。

⑾探究面粉、葡萄糖等有机物是否含碳元素的实验方法(烧焦)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

(空气)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实验现象:

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镁带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的水约占集气瓶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

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④没有预先在导管中装满水。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5、捕捉空气(获得某处气体样品)的实验方法:

①用一个集气瓶,装满水,到某处后,将水倒掉,盖好集气瓶即可。

②用一个干瘪的气囊,到某处后撑开、扎紧口即可。

③用一个注射器到某处吸取即可。

(水)

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

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2、水的污染来自于①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3、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需采取的措施:

①加强对水质的监测,②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③农业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4、电解水化学方程式为:

2H2O通电2H2↑+O2↑实验可证明:

①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②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5、电解水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1︰2,质量比为8︰1,在实验中常加稀H2SO4和NaOH来增强水的导电性。

通的是直流电。

6、硬水指含有较多钙、镁离子(Ca2+、Mg2+)的水。

检验硬水的方法:

加入肥皂水,搅拌,若泡沫很少,还形成白色垢状物,则为硬水。

用玻璃棒蘸取硬水,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一定会留下白色固体;但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后留下白色固体的不一定为硬水。

使硬水软化的方法:

①煮沸,②蒸馏。

(方法①更简便,方法②更彻底)

(O2、H2、CO2、CO、C)

1、氧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

氢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最小,难溶于水。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碳酸气)。

干冰是CO2固体。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甲烷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俗名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

2、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的单质,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碳原子排列的不同。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分子的构成不同。

生铁和钢主要成分都是铁,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含碳量不同。

3、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CO2、H2(或双氧水制氧气)的发生装置。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难或不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CO2、HCl、NH3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CO、N2、(NO)只能用排水法

4、①实验室制O2的方法是:

加热高锰酸钾或双氧水分解(方程式)

H2O2——,KMnO4——工业工业上制O2的方法是:

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原理:

利用N2、O2的沸点不同,N2先被蒸发,余下的是液氧(贮存在天蓝色钢瓶中)。

②实验室制H2的方法是:

常用锌和稀硫酸或稀盐酸

(不能用浓硫酸和硝酸,原因:

氧化性太强与金属反应不生成H2而生成H2O)(也不能用镁:

反应速度太快了;也不能用铁:

反应速度太慢了;也不能用铜,因为不反应)Zn+H2SO4——

Zn+HCl——

工业上制H2的原料:

水、水煤气(H2、CO)、天然气(主要成分CH4)(化学变化)

③实验室制CO2的方法是:

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不能用浓盐酸(产生的气体不纯含有HCl),不能用稀硫酸(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行)(大理石粉末和稀硫酸可以反应)。

CaCO3+HCl—

工业上制CO2的方法是:

煅烧石灰石CaCO3—

5、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①(黑色)C和O2反应的现象是:

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

②(黄色)S和O2反应的现象是:

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蓝紫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SO2,但在叙述现象时不能说出来)。

③(红色或白色)P和O2反应的现象是:

冒白烟,生成白色固体(是P2O5,但不能说生成五氧化二磷)。

(用于发令枪)

④(银白色)Mg和O2反应的现象是:

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是氧化镁,不能说生成氧化镁)。

(用于照明弹等)

⑤(银白色)Fe和O2反应的现象是: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是Fe3O4,不能说),

注意点:

预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层沙,防止生成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⑥H2和O2的现象是:

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⑦CO和O2的现象是:

发出蓝色的火焰。

⑧CH4和O2的现象是:

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酒精燃烧C2H5OH+O2—

6、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②还原性

①可燃性H2+O2—;CO+O2—(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C+O2—(氧气充足);C+O2—(氧气不足)

②还原性H2+CuO—黑色变成红色,同时有水珠出现

C+CuO—黑色变成红色,同时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O+CuO—黑色粉末变成红色,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7、CO2

(1)与水反应:

CO2+H2O—(紫色石蕊变红色)

(2)与碱反应:

CO2+Ca(OH)2—(检验CO2的方程式)

(3)与灼热的碳反应:

CO2+C高温2CO

①除杂:

CO[CO2]通入NaOH溶液CO2+NaOH—

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O+CuO—(不能用点燃的方法)

CaO[CaCO3]只能煅烧CaCO3—

②检验:

CaO[CaCO3]加盐酸CaCO3+HCl—

③鉴别:

H2、CO、CH4可燃性的气体:

看燃烧产物

H2、O2、CO2:

用燃着的木条;(鉴别CO2和SO2用紫红色的KMnO4溶液)

[(H2、CO2),(O2、CO2),(CO、CO2)]用石灰水等

8、氧气的用途:

供给呼吸,支持燃烧;氮气的用途:

(充入灯泡或膨化食品袋中)做保护气、生产氮肥等;

稀有气体用途:

充入霓虹灯、充氦气球、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二氧化碳的用途:

温室肥料、灭火、

干冰(固体二氧化碳)用作致冷剂,进行人工降雨、制造云雾、食品保鲜。

9、“烟”由固体小颗粒形成,如:

红磷燃烧产生白烟(五氧化二磷为固体),氨气和氯化氢气体混合生成白烟;“雾”由小液滴形成,如浓盐酸在空气中挥发形成白雾。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例如:

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D(氯分子)(A、ClB、Cl-C、2ClD、Cl2)。

保持CO2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O2分子;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

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原子中:

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离子中:

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离子所带电荷(分正负)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

质子(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一切原子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吗?

(错!

一般的氢原子无中子)。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质量÷C原子质量的1/12。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它是一个比值。

相对分子质量也可用“该分子的质量÷C原子质量的1/12”求出,其单位同样是“1”。

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电中性)。

2、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②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不一定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

③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不同。

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元素的种类不同。

④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⑤元素符号的意义:

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⑥化学式的意义:

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

如:

Fe表示铁元素、表示一个铁原子、表示铁单质。

⑦要表示几个粒子(不论是分子、原子还是离子),在粒子符号前加系数。

化学式中的下标表示每个分子中含几个这种原子或原子团。

离子带电量标在符号右上角,元素化合价标在符号正上方。

⑧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硅和碳。

由分子直接构成的:

非金属气体单质如H2、O2、N2、Cl2等、酸和多数氧化物[非金属与非金属(或原子团)组成]如CO2、H2O、SO3、HCl、H2SO4、一些固态非金属单质如磷、硫等。

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

由离子直接构成的:

碱与盐(金属与非金属或原子团组成)如NaOH、CaCl2、MgS、NaF、ZnSO4。

构成高锰酸钾的微粒是K+、MnO4-。

3、决定元素的种类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即一种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或者核电荷数不同);元素的分类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分为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元素的化合价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相对原子量由质子数+中子数决定。

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如Fe、Fe2+、Fe3+因核电荷数相同,都称为铁元素,但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他们的化学性质也不同。

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Ne、HF、H2O、NH3、CH4。

4、微粒用化学用语表示:

H2------氢气、一个氢分子,2H2---两个氢分子;H---氢元素、一个氢原子;

2H--两个氢原子。

亚铁离子----Fe2+、铁离子----Fe3+、铵根离子---NH4+

氢氧根离子--OH—、硝酸根离子--NO3-、硫酸根离子--SO42-、碳酸根离子--CO32-

5、关于水的说法:

(1)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水由水分子构成(3)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4)水在4℃时,密度最大为1克/厘米3。

(5)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

1,质量比为1:

8。

6、含有氧分子的只有氧气、含有氢分子的只有氢气。

如:

二氧化碳中没有氧分子、水中也没有氧分子、而空气中含有氧分子。

再如:

甲烷中没有氢分子、水中没有氢分子、液氢中含有氢分子。

7、离子----两种情况:

带电的原子或带电的原子团。

8、化合价: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化合价是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

9、自然界中元素的存在(均按含量由高到低排列):

地壳中氧、硅、铝、铁、钙;海洋中氧、氢;人体中氧、碳、氢、氮;太阳上氢、氦。

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铁、铜、锰、锌、钴、碘等。

缺钙会骨质疏松,易得佝偻病;缺锌会智力低下,易得侏儒症;缺钴、铁易得贫血症;缺碘会得甲状腺疾病。

10、默写常见原子团的符号和化合价:

名称

铵根

氢氧根

硝酸根

硫酸根

碳酸根

磷酸根

符号

NH4

OH

NO3

SO4

CO3

PO4

化合价

+1

-1

-1

-2

-2

-3

11、默写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1K、Na、Ag、H;-1Cl;+2Ca、Mg、Ba、Zn、Hg;-2O;

+3Al;+4Si;+1、+2Cu;+2、+3Fe;+2、+4C;-2、+4、+6S;

12、书本实验及现象P57

(1)在水中放入一颗极其细小的高锰酸钾颗粒,振荡,可见水都变呈紫红色,进一步稀释,溶液颜色渐渐变浅。

此实验说明物质是由极其细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

(2)在烧杯中加入20ml蒸馏水,滴加2-3滴酚酞试液,看到蒸馏水不变色。

向溶液中慢慢加入浓氨水,看到溶液变红。

可见,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色,而氨水能使酚酞变红色。

将滴有酚酞的蒸馏水和浓氨水同时罩在一个大烧杯内,一会可见滴有酚酞的蒸馏水慢慢变红。

由此可见,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3)15ml酒精和15ml水相混,体积小于30ml,这是由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是有空隙的。

当压缩等体积的空气和水时,你会感到空气易压而水难压,这个事实说明气体微粒间的空隙较大而液体微粒间的空隙小。

一般而言,固体、液体中,微粒间的距离比气体物质小。

第四章燃烧与燃料

一、概念

1.燃烧:

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2.物质燃烧一般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⑴物质具有可燃性;⑵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⑶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即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灭火主要有三种方法:

⑴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离;⑵将燃烧着的可燃物与空气隔离;⑶使用大量的冷却剂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3.完全燃烧:

氧气充足时可燃物发生的燃烧,可燃物中的碳、氢元素分别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放出的热量多。

(C+O2点燃CO2)

不完全燃烧:

氧气不充足时可燃物发生的燃烧,可燃物中的碳、氢元素生成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有毒气体和小的炭黑颗粒等物质,放出的热量少。

(C+O2点燃CO)

4.爆炸: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发生的急速燃烧。

5.可燃物的气体或固体粉尘在空气或氧气中达到一定比例遇火就会发生爆炸。

这个比例也叫爆炸极限。

6.热值:

一定量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7.易燃物或易爆物在遇到明火、高温或撞击时,极易发生燃烧或爆炸。

因此,在运输、储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要严禁烟火,防止撞击和高温,配备消防器材,并要有明显的安全标志等。

几种消防安全标志

8.遭遇火灾时要沉着冷静,常用的自救方法:

烟很大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烟尘;有烟雾的地方要蹲下或匍匐前进;到窗口呼救等。

发现火情,应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或“110”报警。

9.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有:

⑴全球气候变化(生成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⑵热污染(火力发电站发电剩下的“余热”);⑶大气污染(释放出二氧化硫引发酸雨;不完全燃烧释放出一氧化碳;向大气排放粉尘。

白色污染指塑料垃圾的污染;氟里昂泄漏到空气中会破坏臭氧层;植被遭到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引发沙尘暴;

10.煤的干馏(或炼焦)是指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煤分解成焦炭、煤焦油和焦炉煤气等,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

11.石油的分馏是指根据物质的沸点不同从石油中分离出各种产品(汽油、煤油、柴油、液化气等),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

12.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微观解释:

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判断:

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适用于一切化学变化。

小结:

在化学反应中:

一定不变的是:

①各物质的质量总和②元素的种类③元素的质量④原子的种类⑤原子的数目⑥原子的质量;

一定改变的是:

①物质的种类②分子的种类;

可能改变的是:

①分子的数目②元素的化合价.

13.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⑴表示该化学反应的事实;⑵表示该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粒个数比,即化学式前的计量数之比;⑶表示该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即相对分子质量与计量数乘积之比。

例:

2H2+O2点燃2H2O

2×2∶32∶2×18

化学方程式表示:

⑴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⑵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分子数之比为H2∶O2∶H2O=2∶1∶2;⑶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质量之比为H2∶O2∶H2O=1∶8∶9。

二、物质

1.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不溶于水的剧毒气体。

燃料的不完全燃烧、汽车排放出的废气、煤气的泄漏等都会增加空气中的一氧化碳的含量。

2.煤、石油、天然气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三种化石燃料。

煤是工业的粮食,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

中国是世界上用煤最早,开采石油、天然气最早的国家。

“西气东输”工程是指:

将天然气从新疆塔里木输送到上海西郊。

天然气、沼气、坑气、瓦斯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

甲烷是难溶于水、比空气轻、易燃烧的气体,点燃前要验纯。

(CH4+2O2点燃CO2+2H2O)

三、书本实验

1.将2体积95%的酒精和1体积水混合。

把一块棉布手绢浸入配好的混合液中,浸透后取出,轻轻拧干,用坩埚钳夹持,在酒精灯上点燃,并轻轻抖动手绢。

火焰后熄灭后,可观察到:

手绢完好并变干了。

原因是:

酒精的着火点较低,首先被点燃,燃烧所释放出的热量,被手绢上的水吸收用于蒸发,没有达到手绢的着火点,因此手绢没有燃烧起来,并且变干了。

P89

2.取一只容积为500mL~1000mL圆筒形纸罐,接近罐底部的罐壁上打一小孔,一根长约10cm的乳胶管插入孔中。

一小匙干燥的淀粉堆放在罐底靠近小孔处.将乳胶管另一端与洗耳球相连。

将一约绿豆大小燃着的酒精棉球投入纸罐中,立即盖上罐盖,挤压洗耳球,可观察到:

淀粉爆燃,纸罐被弹起。

P91

3.锥形瓶中加入蓝色的硫酸铜(CuSO4)溶液,瓶口塞上一个装有胶头滴管的橡皮塞,胶头滴管中吸取少量氢氧化钠(NaOH)溶液,称其质量。

再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硫酸铜溶液中,可观察到:

生成蓝色沉淀。

称反应后的装置,发现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

P96

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NaOH+CuSO4Na2SO4+Cu(OH)2↓

4.锥形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Ca(OH)2],再放入一个装有大理石(CaCO3)的小试管,瓶口塞上一个装有胶头滴管的橡皮塞,胶头滴管中吸取少量稀盐酸(HCl),并伸入小试管中,称其质量。

再将盐酸滴入小试管中,可观察到:

盐酸遇到石灰石生成大量无色气体,锥形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反应停止后,称装置的质量,发现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

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CO2+Ca(OH)2CaCO3↓+H2O

第五章金属与矿物

一、(铁)

1.置换反应:

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作用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这样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一换一A+BCAC+B

化合反应多变一A+B+……C

分解反应一变多AB+C+……

2、描述金属的物理性质有

(1)金属光泽

(2)延展性(3)导电性(4)导热性

铁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是电和热的导体。

②日常用的温度计内使用的是汞,热水瓶胆内一层银白色物质是银,香烟盒内一层金属是铝,家用导线内的金属是铜,储存液化石油气的瓶所用的材料是钢铁。

③金箔画是利用金的光泽度良好,铁做炊具是利用铁的导热性好且能补充人体内的铁元素,武德合金用做保险丝是因为它的熔点低,铝合金用于建筑的门窗是因为质轻而坚硬且耐腐蚀,钢材用于建筑材料是因为机械强度大,铝箔是利用铝的延展性好,钨丝用于电灯丝是利用钨的熔点低。

3、铁生锈实际上是铁、氧气和水等物质相互作用,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O3(红棕色)。

酸和氯化钠等溶液能加速铁制品的锈蚀。

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

⑴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⑵在铁制品的表面涂上一层保护膜。

具体操作是:

①在其表面刷油漆,②在其表面涂油,③金属制品表面镀上其它金属,④通过化学反应使铁制品的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

4、铝和锌在空气中表面能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从而阻止内部金属进一步被氧化。

2Zn+O2加热2ZnO4Al+3O2==2Al2O3

5、合金(混合物):

是由一种金属与其它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中可以有非金属元素。

合金的硬度比各成分高,熔点比各成分低。

最早使用的合金是青铜(铜、锡合金);最广泛使用的合金是钢铁(铁和碳的合金);不锈钢是铁、铬、镍的合金,武德合金(保险丝)是熔点较低的合金。

6、铁的合金有:

生铁和钢(混合物);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是含碳量的不同。

生铁的含碳量在2%—4.3%之间,钢的含碳量在0.03%—2%之间。

7、炼铁的主要设备是高炉,主要原料是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

原理:

在高温条件下,用还原剂一氧化碳从铁的氧化物中将铁还原出来。

如:

3C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