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C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中文操作说明.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6132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C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中文操作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GBC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中文操作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GBC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中文操作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GBC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中文操作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GBC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中文操作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GBC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中文操作说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GBC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中文操作说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GBC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中文操作说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GBC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中文操作说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GBC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中文操作说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GBC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中文操作说明.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GBC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中文操作说明.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GBC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中文操作说明.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GBC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中文操作说明.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GBC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中文操作说明.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GBC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中文操作说明.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GBC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中文操作说明.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GBC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中文操作说明.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GBC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中文操作说明.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GBC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中文操作说明.docx

《GBC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中文操作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C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中文操作说明.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GBC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中文操作说明.docx

GBC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中文操作说明

GBC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Spectral软件操作规程

 

一.打开仪器及计算机、显示器、打印机电源

二.进入“Spectral”软件操作系统

三.待仪器自检结束,点击OK,进入操作主页面

四.快捷测量方式

对于紫外分光光度计最常规的分析测量,即波长扫描、时间扫描及固定波长,当进行单样品测量时,本方法提供了快捷、简便的操作方法。

进入“online:

GBC…”,确定操作形式“OperationMode”

1.选择波长扫描“wavelengthscan”

A狭缝宽度“slitwidth”:

在0.1~2nm之间(Cintra40);

在0.5~5.0nm之间(Cintra20);

为1.5nm(Cintra10e).

B光度测定形式“photometricmode”

吸光值“Absorbance”百分比透过率“%Transmittance”

反射率“Reflectance”透过率“Transmittance”

C波长扫描参数“Wavelengthscanparameters”

扫描范围“Scanrange”:

输入感兴趣的波长范围

扫描速度“Scanspeed”:

7000~5nm/min一般选1000nm/min

数据间隔点“Dateinterval”:

根据不同的扫描速度,数据间隔点以小为好

D在“File”中

点击“Select”选择储存结果文件的路径,例如:

C:

\Program\Spectral\spdata\

Name:

输入结果文件名

Text:

输入需要的注释文件

E做基线“Baseline”:

把空白液注入两个比色皿内,并分别放入参比和样品光路,

点击“Baseline”开始进行基线扫描

F将盛有样品的比色皿放入样品光路,点击“Scan”开始扫描

2.时间扫描“TimeScan”

A狭缝“slitwidth”:

在0.2~2nm之间(Cintra40);

在0.5~5.0nm之间(Cintra20);

为1.5nm(Cintra10e).

B光度测定形式“photometricmode”

吸光值“Absorbance”百分比透过率“%Transmittance”

反射率“Reflectance”透过率“Transmittance”

C循环时间“CycleTime”:

输入采样间隔时间。

例如1秒

D扫描持续时间“Scanduration”:

输入所需全部扫描时间,例如1分钟。

E波长“Wavelength(s)”:

输入工作波长,可在一个或多个波长下进行时间扫描,如果在多个波长下进行时间扫描,波长之间用逗号隔开。

F积分时间“IntegrationTime”:

在此时间常数内进行积分,求出平均值。

G在“File”中

点击“Select”选择储存结果文件的路径

Name:

输入结果文件名

Text:

输入需要的注释文件

H调零“Zero”:

把空白液注入两个比色皿内,并分别放入参比和样品光路,点击Zero调零。

I扫描“Scan”:

将盛有样品的比色皿放入样品光路,绿灯亮时选“Scan”开始扫描

3.固定波长扫描“FixedWavelength(s)”

A狭缝“slitwidth”:

在0.2~2nm之间(Cintra40);

在0.5~5.0nm之间(Cintra20);

为1.5nm(Cintra10e).

B光度测定形式“photometricmode”

吸光值“Absorbance”百分比透过率“%Transmittance”

反射率“Reflectance”透过率“Transmittance”

C强度倍数“IntensityFactors”:

输入1

D波长“Wavelength(s)”输入工作波长,可在一个或多个波长下进行时间扫描,如果在多个波长下进行时间扫描,波长之间用逗号隔开。

E积分时间“IntegrationTime”:

在此时间常数内进行积分,求出平均值。

F报告“report”

覆盖型报告“overwrite”

附加型报告“append”

简单报表“ShortTable”

G在“File”中

点击“Select”选择储存结果文件的路径,例如:

C:

\Program\Spectral\spdata

Name:

输入结果文件名

Text:

输入需要的注释文件

H调零“Zero…”:

把空白液注入两个比色皿内,并分别放入参比和样品光路

I读数“Read”:

将盛有样品的比色皿放入样品光路,点击“read”开始读数。

五.自动测量(AutomatedMeasurement):

对于紫外分光光度计最常规的分析测量,即波长扫描、时间扫描及固定波长,当进行批量样品测量时,本方法提供了自动操作方法。

“Application”中选择“AutomatedMeasurement”,回车

1.描述“Description”:

输入注释文件,可存储,调出及编辑密码。

2.设置“Setup”

1)方法“method”:

重复数“Numberofrepeats”:

在使用6×1池架时,所有标准品及样品的重复测量次数。

重复数“Numberofreplicates”:

对每个样品的重复读取次数。

2)样品“Sample”

自动标签“AutoLabel…”(用于编辑样品名称)

样品个数“Numberofsamples”:

输入总共需要测量的样品个数,例如:

10,20。

样品名称“Basesamplename”:

输入待测样品的名称,例如:

KMNO4-。

样品开始号“Firstsamplesuffix”:

样品标签从第几号开始编辑,例如:

1。

3)仪器“Instrument”:

输入测量波长范围等参数(参数设置方法同快捷操作方式中波长扫描之参数设置方法相同),在样品和参比光路中均放入空白溶液,按“Baseline”,进行基线扫描。

然后按“OK”。

4)报告“Report”

需要报告“Enablereport”

需要在线报告“Enableonlineresults”

简略报告“ShortStyle”

报告内容;

包括仪器参数“Includeinstrumentparameters”

包括方法参数“Includemethodparameters”

包括附件参数“Includeaccessoryparameters”

精确度“Precisiondigits”:

所得数据小数点后保留的位数

5)结果储存“Resultstorage”:

输入文件名及选择路径。

6)按“RUN”,并按仪器提示开始自动测量。

六.结果处理:

●检出峰表“peaktable”:

通过定义阈值及噪音值,让软件自动将扫描出的峰及谷检测出来,并可标注在峰形图上(Store)及以报告的形式表示出来(report)。

●十字法线“cursor”:

以手动的方式显示出峰形图上任一点的X、Y坐标值。

●重叠“Joinvisible”:

将多个单独图形合并成一张图形。

●分开“Split”:

将合并在一张图形中的多个图形分开成单个的图形。

七.定量测定(Quantify)

根据单波长或多波长的吸光值,或峰高、峰面积,对样品进行定量。

此定量只能用于单一组分的样品的定量。

在“Applicalion”中进入“Quantify”

1.描述“Description”:

输入注释文件,可存储,调出及编辑密码。

2.设置“Setup”

1)方法“method”:

A概况“General”:

重复数“Numberofrepeats”:

在使用6×1池架时,所有标准品及样品的重复测量次数。

标准品重复数“Numberofstandardreplicates”:

对每个标准品的重复读取次数。

样品重复次数“Numberofsamplereplicates”:

对每个样品的重复读取次数。

浓度单位“Units”:

输入所用浓度单位。

B标准品测量“Standards”

Measure:

是否需要测量标准品

Recalibrate:

是否需要重新校正

C校正曲线“CalibrationCurve”

Ignore:

零点选择(忽略,使用零点及强迫过零)Square:

二次曲线

Linear:

线性Cube:

三次曲线

D计算方式

单波长

多波长:

用W1、W2…表示波长1、波长2…,波长之间用+,-,*,/及系数建立起运算关系式。

通过波长扫描的方式,用峰高或峰面积计算定量的数值。

2)样品“Sample”

descriptionConcReadingFactorStd

样品名称浓度读数系数标准

自动标签“AutoLabel…”(用于编辑样品名称)

样品个数“Numberofsamples”:

输入总共需要测量的样品个数,例如:

10,20。

样品名称“Basesamplename”:

输入待测样品的名称,例如:

KMNO4-。

样品开始号“Firstsamplesuffix”:

样品标签从第几号开始编辑,例如:

1。

在标准品的浓度栏中,输入标准品浓度值

在Std栏中,对标准品进行标识

3)质量控制“QualityControl”

是否使用质量控制“EnableQaulityControl”

选项“Checkoption”:

标记并继续“FlagContinue”:

对有问题的测量结果,标记后继续测量。

提示后继续“PromptandContinue”:

提示后继续测量。

质量控制内容:

重复读数之间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允许最大浓度值

允许最少浓度值

标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

4)仪器“Instrument”:

输入测量波长等参数(参数设置方法同快捷操作方式中固定波长之参数设置方法相同),在样品和参比光路中均放入空白溶液,按“Zero”,进行调零。

然后按“OK”。

5)报告“Report”

需要报告“Enablereport”

需要在线报告“EnableOnlineresults”

简略报告“ShortStyle”

报告内容;

包括仪器参数“Includeinstrumentparameters”

包括方法参数“Includemethodparameters”

包括附件参数“Includeaccessoryparameters”

精确度“Precisiondigits”:

所得数据小数点后保留的位数

6)结果储存“Resultstorage”:

输入文件名及选择路径。

7)按“RUN”,开始定量测量

8)按“View”,观察标准、样品及校正曲线

八.时间研究(TimeStudies):

时间研究用于测定样品在某一时间段内的吸光值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可进行单波长及多波长的光谱测量。

其结果还可进行酶动力学及底物动力学分析。

“Application”中选择“TimeScan”,回车

1.描述“Description”:

输入注释文件,可存储,调出及编辑密码。

2.设置“Setup”

1)方法“method”:

扫描区间“Scanduration”:

输入所要进行的时间扫描的时间,并可选择时间单位小时(h),分钟(m),秒(s)。

循环时间“Cycletime”:

扫描采样时间间隔,单位:

秒。

2)样品“Sample”

自动标签“AutoLabel…”(用于编辑样品名称)

样品个数“Numberofsamples”:

输入总共需要测量的样品个数,例如:

10,20。

样品名称“Basesamplename”:

输入待测样品的名称,例如:

KMNO4-。

样品开始号“Firstsamplesuffix”:

样品标签从第几号开始编辑,例如:

1。

3)仪器“Instrument”:

输入测量波长(如果要在多波长下运行,波长之间用“,”隔开),在样品和参比光路中均放入空白溶液,按“Zero”,进行调零。

然后按“OK”。

4)报告“Report”

需要报告“Enablereport”

需要在线报告“EnableOnlineresults”

简略报告“ShortStyle”

报告内容;

包括仪器参数“Includeinstrumentparameters”

包括方法参数“Includemethodparameters”

包括附件参数“Includeaccessoryparameters”

精确度“Precisiondigits”:

所得数据小数点后保留的位数

5)结果储存“Resultstorage”:

输入文件名及选择路径。

6)按“RUN”,开始自动测量

九.多元素分析(Multicomponent):

根据混合样的多个吸光值或光谱,对样品进行定量。

要想进行多元素分析,要使用包含全部组分的纯品或标准混合样,通过K-矩阵法或P-矩阵法,利用多级线形相关系数,生成一套校正方法,

为了精确进行多元素分析,需要满足下列条件:

1)混合样中的所有组分,必须在仪器的波长范围内可以分辨得出来及具有吸光值。

2)混合样中的所有组分,必须遵守Beer-Lambert定律。

3)各组分之间的光谱特征,要有一定的差异,此差异越小,分析起来越困难。

4)各组分之间不能有饮相互的干扰而引其吸光值及波长的偏移。

5)各组分与溶剂之间,不得有起反应。

6)要避免同时存在有很大与很小的吸光值。

7)在分析波长范围内,不能有由于标样的不纯而产生的吸光值。

在“Applicalion”中进入“Multicomponent”

1.描述“Description”:

输入注释文件,可存储,调出及编辑密码。

2.设置“Setup”

1)方法“method”:

A概况“General”:

重复数“Numberofrepeats”:

在使用6×1池架时,所有标准品及样品的重复测量次数。

标准品重复数“Numberofstandardreplicates”:

对每个标准品的重复读取次数。

样品重复次数“Numberofsamplereplicates”:

对每个样品的重复读取次数。

浓度单位“Units”:

输入所用浓度单位。

B组分“Component”

在空白处,输入各组分的名称

按“Add”键,将输入的组分名称添加到列表中。

按“Delete”键,将列表中的组分删除。

按“Clear”键,将列表中的全部内容删除。

C导数“Derivative”:

可以选择一至四级导数。

此功能只有在波长扫描时才能使用。

D数据衰减:

此功能用来减少进行内部矩阵计算时所需的内存量,特别时使用P-矩阵方法时,因其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就必须减少光谱范围或光谱分辨率。

其使用方法时将第二、第四、第八、第十六或第三十二个数据点作为计算的数据点。

如果不想使用此功能,将数值选为1。

此功能只有在波长扫描时才能使用。

E计算方法:

选择K-矩阵或P-矩阵。

2)样品“Sample”

descriptionComponent1ConcReadingFactorStd

样品名称组分1浓度读数系数标准

自动标签“AutoLabel…”(用于编辑样品名称)

样品个数“Numberofsamples”:

输入总共需要测量的样品个数,例如:

10,20。

样品名称“Basesamplename”:

输入待测样品的名称,例如:

std。

样品开始号“Firstsamplesuffix”:

样品标签从第几号开始编辑,例如:

1。

在标准品的浓度栏中,依据此标准品中所含单一组分的实际情况,在响应的组分下,输入标准品浓度值

在Std栏中,对标准品进行标识

3)质量控制“QualityControl”

是否使用质量控制“EnableQualityControl”

选项“Checkoption”:

标记并继续“FlagContinue”:

对有问题的测量结果,标记后继续测量。

提示后继续“PromptandContinue”:

提示后继续测量。

质量控制内容:

重复读数之间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重复工作之间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各组分允许最大浓度值

各组分允许最少浓度值

4)仪器“Instrument”:

输入测量波长等参数(参数设置方法同快捷操作方式中波长扫描及固定波长之参数设置方法相同),在样品和参比光路中均放入空白溶液,按“Zero”或“Scan”,进行调零或做基线。

然后按“OK”。

5)报告“Report”

需要报告“Enablereport”

需要在线报告“EnableOnlineresults”

简略报告“ShortStyle”

报告内容;

包括仪器参数“Includeinstrumentparameters”

包括方法参数“Includemethodparameters”

包括附件参数“Includeaccessoryparameters”

精确度“Precisiondigits”:

所得数据小数点后保留的位数

6)结果储存“Resultstorage”:

输入文件名及选择路径。

7)按“RUN”,开始定量测量。

8)按“View”,观察标准、样品及校正曲线。

十.颜色分析:

“Color”

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样品颜色的分析。

人眼所接受的颜色,是根据达到物体上的光线的波长数来判断的。

如果包含了全部的颜色光谱,看到就是白色,如果没有光,看到的就是黑色。

但是,精确地描述却很困难。

因此,我们使用了一套标准系统来精确描写颜色。

所有颜色坐标系统的基本理论均为CIE系统(CommissionInternationaled’Eclarirage,InternationalCommissiononIllumination国际照明委员会)此系统用数学方法定义了一套三维坐标系统,即我们大家所熟知的X、Y、Z坐标值。

这些值与发光体(光源)、观察角度、和照明几何学有关。

颜色的属性可以用多种颜色模式中的一种进行数学定义。

最常使用的是四种颜色模式:

1)HSB:

彩色度,饱和度,亮度

2)RGB:

红,绿,蓝

3)CMYK:

靛青,洋红,黄,黑

4)CIEL*a*b*:

此为最常用的一种颜色模式。

L*表示亮度,a*和b*分别表示红-绿和黄-蓝,也可将a*和b*定义成色彩度和色品度。

上述四种颜色模式均属于CIE三维坐标值X、Y、Z。

“Application”中选择“AutomatedMeasurement”,回车

1.描述“Description”:

输入注释文件,可存储,调出及编辑密码。

2.设置“Setup”

1)方法“method”:

重复数“Numberofrepeats”:

在使用6×1池架时,所有标准品及样品的重复测量次数。

重复数“Numberofreplicates”:

对每个样品的重复读取次数。

观察角度:

可选用2。

或10。

法进行计算。

发光体(光源):

1D65:

自然光

②A:

模拟光,如灯泡

③B:

直射太阳光,等

坐标图:

在下面四种方法中选定:

三色法(Tristimulus);色品法(Chromaticity);CIEL*a*b;CIEL*u*v

用户还可自己编写公式,用来计算三维坐标值。

2)样品“Sample”

自动标签“AutoLabel…”(用于编辑样品名称)

样品个数“Numberofsamples”:

输入总共需要测量的样品个数,例如:

10,20。

样品名称“Basesamplename”:

输入待测样品的名称,例如:

KMNO4-。

样品开始号“Firstsamplesuffix”:

样品标签从第几号开始编辑,例如:

1。

3)仪器“Instrument”:

输入测量波长范围等参数(参数设置方法同快捷操作方式中波长扫描之参数设置方法相同。

CIE推荐在380nm~780nm范围内测定的。

),在样品和参比光路中均放入空白溶液,按“Baseline”,进行基线扫描。

然后按“OK”。

4)报告“Report”

需要报告“Enablereport”

需要在线报告“Enableonlineresults”

简略报告“ShortStyle”

报告内容;

包括仪器参数“Includeinstrumentparameters”

包括方法参数“Includemethodparameters”

包括附件参数“Includeaccessoryparameters”

精确度“Precisiondigits”:

所得数据小数点后保留的位数

5)结果储存“Resultstorage”:

输入文件名及选择路径。

6)按“RUN”,并按仪器提示开始自动测量

一十一.DNA融解分析

此应用方法是使用分光光度计的方法来检测DNA降解的过程。

当DNA溶液暴露在较强的酸碱性物质中、较热的环境下或尿素等氨基类化合物时,DNA的双链结构会慢慢地降解成毫无规则的的单链结构,即发生众所周知的DNA变性。

在变性过程中,连接双链之间的功能对被破坏。

当DNA发生变性时,其若干个物理特性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例如:

浮密度增加,黏度增加及在260nm处的吸光值增加。

在260nm处吸光值增加的现象,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增色效应,为我们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DNA变性的研究提供了简便可行的方法。

研究DNA变性的最通常使用的方法是增加DNA溶液的温度,以使DNA的双链结构发生降解。

带温度控制附件的紫外分光光度计,可以通过精确的控制温度的变化,及随时检测260nm处的吸光值的变化,进行DNA变性的研究。

热变性的特征是基于Tm的检测。

我们将Tm定义为温度传输曲线的半点高。

DNA的Tm值取决于DNA中所含的三键功能对即G-C功能对的比例。

G-C功能对的含量越高,结构越稳定,Tm越高。

G-C对的含量通过检测出Tm值,在再用下面公式计算出来:

GC%=2.44(Tm-69.3)

“Application”中选择“AutomatedMeasurement”,回车

1.描述“Description”:

输入注释文件,可存储,调出及编辑密码。

2.设置“Setup”

1)方法“method”:

重复数“Numberofrepeats”:

在使用6×1池架时,所有标准品及样品的重复测量次数。

重复数“Numberofreplicates”:

对每个样品的重复读取次数。

观察角度:

可选用2。

或10。

法进行计算。

发光体(光源):

2D65:

自然光

②A:

模拟光,如灯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