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56人教版物理汽化和液化教案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617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4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756人教版物理汽化和液化教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756人教版物理汽化和液化教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756人教版物理汽化和液化教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756人教版物理汽化和液化教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756人教版物理汽化和液化教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2756人教版物理汽化和液化教案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2756人教版物理汽化和液化教案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2756人教版物理汽化和液化教案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2756人教版物理汽化和液化教案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2756人教版物理汽化和液化教案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2756人教版物理汽化和液化教案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2756人教版物理汽化和液化教案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2756人教版物理汽化和液化教案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2756人教版物理汽化和液化教案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2756人教版物理汽化和液化教案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2756人教版物理汽化和液化教案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2756人教版物理汽化和液化教案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756人教版物理汽化和液化教案2.docx

《2756人教版物理汽化和液化教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756人教版物理汽化和液化教案2.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756人教版物理汽化和液化教案2.docx

2756人教版物理汽化和液化教案2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3节汽化和液化

1课时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蒸发和沸腾通称为汽化现象,汽化时要吸热;

2、知道蒸发现象,体验蒸发过程要吸热;

3、知道沸腾现象,能描述水沸腾前后的情景;

4、探究水沸腾的条件与特点。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设计实验,通过实验分析概括物理规律;

2、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会画水的沸腾图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学生能体会到物理实验的魅力;

2、通过亲身体验感受物理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激发学习兴趣;

3、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过程中,感受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意识到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心理品质。

【教学重难点】

1、蒸发、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分析一些常见的汽化、液化引起的现象。

【教学准备】

酒精、抹布、细线、热水、玻璃片两块、酒精、胶头滴管、酒精灯、试管夹、硬纸板(树叶)、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火柴、烧杯、计时工具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究欲

 

设疑:

不用吹气如何让保鲜袋鼓起来?

演示:

1、将酒精用滴管滴入(带一些红墨水增加可见度)保鲜袋,排出空气、系紧保鲜袋,放入装有热水的玻璃水槽中,让学生观察现象。

2、再接着将鼓起的塑料袋从热水中拿出来,观察保鲜袋膨胀及袋里液体多少的变化(可以重复两次便于学生观察)。

(引入第3节汽化和液化)

板书:

汽化和液化的定义

 

尽量指导学生注意仔细观察塑料手套的大小变化,以及袋的侧壁上的变化。

 

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分析得出物质状态的变化及吸放热的情况。

 

二、进行新课

一、汽化的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

 

二、实验探究:

水的沸腾

 

1、沸腾定义:

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沸腾条件:

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

3、沸腾的特点:

(1)剧烈的汽化现象

(2)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

(3)是一定温度下进行的

(4)吸热但温度不变

4、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

减少水的质量、提高水的初温或给烧杯加盖

 

三、蒸发

 

1、蒸发:

:

在任何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⑴提高液体温度;⑵增大液体表面积;⑶加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速。

 

3、蒸发吸热,使周围的物体温度降低,有致冷作用。

 

四、液化

 

1、液化的方法:

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2、液化放热

 

生活小常识:

学生凭生活经验判断锅里烧煮的水过一段时间为什么会变少了?

晾晒的湿衣服为什么会变干?

你认为这两种方式一样吗?

(1)提出问题:

过渡:

引导学生参照前面学习“海波的熔化”的探究,说明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是有条件的。

对“水的沸腾”我们需要研究和弄明白些什么问题?

教师补充,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课件展示)

①水烧开需要哪些条件?

是不是一开始加热水就沸腾?

②水沸腾时有什么现象?

你仔细观察过吗?

③水沸腾时温度会有什么变化?

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

④水沸腾后停止加热,水还会继续沸腾吗?

这又能说明什么问题?

⑤要使水尽快沸腾,如何减少加热的时间?

(说明:

先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再补充,这是为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补充提出的问题,是有一定目的性的,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初步明确:

水沸腾需要加热,还要达到一定温度,以引导学生在后面将要进行的设计和观察实验)

(2)设计并进行实验:

1.安装实验仪器(如上图).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实验现象(水中气泡变化,温度的变化)

3.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4.用表格和图像两种不同方式,收集和处理数据,并感受图像的直观效果。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5.实验完毕整好器材。

(3)分析论证:

请学生到讲台前面用实物投影展示收集的数据、做出的图像;同时结合自己小组的实验现象、实验数据,回答提出的五个问题。

(4)评估与交流:

小组内同学进行交流,在实验过程中有没有失误,中有没有新的发现或疑问?

学以致用:

油炸食物可以炸焦,但用水煮不会煮焦(水不烧干)为什么?

(阅读小资料,自主学习解疑)

①通过阅读表格,你会发现液体的沸点与什么有关?

②刚才的实验中,你所测得的水的沸点高于或低于100℃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③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开水的温度吗?

为什么?

课外拓展:

利用纸锅为什么能把水烧开,而纸没有被点着呢?

(说明:

通过设计、补充以上问题,让学生尝试着将实验中、生活中的现象与沸点联系起来,以弥补课本在部分内容的单薄与不足,从而更好的达成课程标准的要求)

1、搜集蒸发实例

①夏天雨后地面上的水干了。

②开口瓶中的酒精,时间久了,干了。

③渔民晒干鱼,把鱼中的水分晒干了。

④海水嗮盐。

湿衣服晾干等

学生举例,加深对蒸发现象认识。

2、对比沸腾的定义

①蒸发是否也像沸腾一样,必须达到一定的温度才能进行?

②液体蒸发时,也是像沸腾那样剧烈,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吗?

结合实例对照沸腾,归纳出蒸发的特点及定义。

3、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创设情景:

星期天下午,妈妈把小明的校服洗了,可小明怕干不了,耽误星期一早上升国旗的时候穿。

同学们能不能想办法,使小明的湿校服干的更快一些?

搜集办法:

让学生通过充分讨论,搜集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进行交流。

课件展示:

蒸发需要一定的时间,可利用课件展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让学生通过讨论,对搜集的办法进行分类、归纳,得到三种加快蒸发的方法。

3、体验蒸发吸热

创设实验情景:

夏天,上完体育课回到课室,人感到很热,打开风扇一吹,凉爽舒服,同学们想一想,风扇可以使人体降温吗?

有时从游泳池游泳出来,风一吹,人也会感到特别冷,为什么?

亲身体验:

能否利用桌面上所给的器材,温度计、酒精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

1、用棉球在手背上涂些酒精,手背上有什么感觉?

2、拿起温度计,观察它的示数,作好记录;用扇子扇一扇,观察它的示数是否变化,作好记录;

3、然后在温度计的玻璃泡涂上酒精,过一会儿用扇子扇一扇,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情况,作好记录;让学生用图像描述这种规律。

对比学习:

蒸发和沸腾,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见附件2)

情感升华:

利用课件播放坎儿井视频,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创设实验情景,感受液化现象

情景一:

用水壶烧水,将水加热至沸腾后,观察壶嘴处的“白气”,思考这是水蒸气吗?

在“白气”多的地方用酒精灯烤一烤,观察“白气”多少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情境二:

夏天从冰箱中拿出雪糕,雪糕周围也会有“白气”,这些“白气”是怎么形成的?

2、通过引入的实验与学生分析归纳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有关液化现象的实例。

(说明:

学生经常会把热水壶口冒出的白气;从冰箱中拿出的冰糕周围的“白气”等,错误的认为是水蒸气。

在这里设计这个练习,主要就是为了纠正学生的这种错误认识,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的“白气”上升,有的“白气”下降。

3、演示实验乙醚液化实验

演示乙醚的液化实验,用注射器压缩乙醚蒸汽,使其液化,得出使气体液化的方法——压缩体积,并让学生触摸注射器的外壁,得出液化放热。

4、课件展示:

打火机、煤气罐、火箭里的液态氢。

体积小,便于运输与储存。

5、列举出自然界中常见的液化现象,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它们的形成。

(云、雨、雾、露等)

学生凭生活经验判断并讨论这两种方式的不同。

 

回顾海波的熔化实验,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

 

课件展示,学生进一步明确实验需要研究的问题。

 

友情小提示:

1、安装器材时,可按照装置图由下到上的顺序组装;

2、注意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3、实验操作中注意安全、规范操作,

酒精灯、开水、温度计都有安全隐患,特别小心;

4、实验的过程要分工合作,按时完成实验任务;

5、注意观察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气泡的大小变化情况,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

 

学会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与气压有关

当时的气压不是标准大气压

不可以,酒精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生活中发现物理知识

 

①放在有阳光的地方晒。

②放在通风的地方。

③把衣服尽量展开晾。

④用电风扇吹。

展开讨论、提出解决的办法,由办法上升到知识理论。

 

通过课件展示,

进一步明确影响蒸发

 

通过问题情境,重温当时的感受,初步得出蒸发吸热。

 

通过实验探究,得出蒸发吸热。

 

知识迁移,利用亲身实验,突破解题时的难点。

学以致用:

1、饭店里的干手器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加快水分蒸发?

2、帮老奶奶想办法,如何能使稻谷尽快的晒干呢?

 

凭生活经验判断

 

学生例举生活中液化的实例:

秋天的早上,窗玻璃上有一层水雾,仔细看是一些小水珠。

做饭时,经常在锅盖上附着着一些小水珠。

从冰箱取出的可乐瓶上有一些小水珠。

冬天,从户外走进暖和的屋子里,眼镜片上也有一层水珠。

秋天早上,在树叶上有露珠下雨,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成的。

冬天在寒冷的户外讲话时,会看到口中有“白气”哈出。

 

三、课堂小结

谈一下本节课的收获,还有哪些疑惑?

见附件1

 

学生讨论发言,梳理本节知识要点和收获。

四、课堂达标

老师巡视、讲评(见附件3)

完成检测题

五、布置作业

1、完成助学中的“小试身手”和“自主评价”

2、思考题:

从事封建迷信的巫师,常表演双手伸入滚烫的油锅取物的骗人把戏,他将双手插入翻滚的油锅里,而手却并没有烫伤,这是为什么?

提示:

油锅的上层放的是油,下层放的却是沸点比较低的醋。

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第3节汽化和液化

一、汽化与液化:

二、汽化的方式:

蒸发和沸腾

(一)实验探究水的沸腾

1、沸腾

2、沸腾条件:

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

3、沸腾的特点:

4、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

减少水的质量

提高水的初温

(二)蒸发

1、定义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3、蒸发吸热

三、液化

1、液化的方法: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2、液化放热

 

【教学反思】

一、案例的“亮点”

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

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

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根据课标,一是要完成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归纳出物态变化的一些特征。

二是加强沸点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三是理解汽化、液化特征及条件,能解释一些生活现象,要求较高。

教材资源“观察塑料袋变化”的实验:

实验时加了一点红墨水,增强了可见度,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及思考。

二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通过重要环节的设计,让学生的实验、探究、讨论、评估等环节顺利进行,用开水加热,缩短实验时间,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自己得出“沸腾现象和沸腾过程的温度特征”,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合作学习的能力。

加强图像描述物理现象特征的方法学习。

在蒸发致冷的实验探究中也凸显这一点,三是沸点的教学,教材在这部分所提供的素材仅有纸锅烧水一个小实验,显然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设计有些单薄,我在对沸点这部分的教学设计中,增加了3个解释现象的题目。

本节课教材容量较多,探究“水的沸腾”,蒸发致冷的理解又设计了学生实验,学生的探究活动占用课堂大量时间,而且本节除安排了沸腾的内容之外,还涉及到了蒸发和液化两部分的内容,因此教材容量较多,生活实例现象丰富,时间的控制很难把握;蒸发的特征以学生讨论为主,液化穿插在实验过程,原设用一个课时完成教学,但液化的教学未能完成。

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1、教学中我感到明显不足的是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小组没有明确的分工,评估交流时间太短,一些精彩未能呈现。

2、在实验选择上本节课有很多,例如蒸发吸热时吹有乙醚的脱脂棉会在棉花上有霜出现,现象很明显,但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在课堂上展示。

最后一个实验,只演示了现象没有加以说明,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附件1:

课堂小结

 

附件2:

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沸腾

蒸发

相同点

都是汽化现象,并且都要吸热

不同点

1、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2、只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3、剧烈汽化

4、沸腾时液体温度不变

1、只发生在液体表面

2、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3、比较缓慢

4、蒸发可使周围物体温度降低

 

附件3:

达标检测题

1.医生在发烧病人身上擦鞋酒精溶液,可以达到降低体温的效果。

他的依据是()

A、酒精熔化时吸热B、酒精液化时吸热

C、酒精汽化时吸热D、酒精升华时吸热

2.夏天,从冰箱中取出一瓶冷藏的饮料,过一会儿瓶的外壁会“出汗”,这是()

A、水蒸气的汽化现象;B、水蒸气的凝固现象;

C、水蒸气的液化现象;D、水蒸气的凝华现象。

3.如图是某同学在云南香格里拉风景区中拍摄的晨雾照片,雾的形成过程属于( )

A.液化

B.汽化

C.凝固

D.熔化

4.冬天,小明从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他的眼镜片上出现了一层薄雾,一会儿薄雾又消失了.上述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A.先凝固,后熔化B.先液化,后汽化

C.先凝固,后蒸发D.先汽化,后液化

5.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

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能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6.魔术师把手伸进一锅沸腾的“油”,1分钟、2分钟……再把手拿出来——没事!

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魔术师有特异功能

B.是因为“油”的沸点低

C.“油”在沸腾时的温度不断升高

D.是因为手上沾有水吸收了“油”中的热

7.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把口握紧,然后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会发现塑料袋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塑料袋又瘪了。

在此过程中漆料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分别是、。

8.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小华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左图所示,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右图所示。

(1)实验中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

(2)从左图中可知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说明此时实验室中的大气压     (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3)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将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并看到有“白气”不断从烧杯中冒出,这些“白气”是由于水蒸气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而产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