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小虾》课堂实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6201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小虾》课堂实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小虾》课堂实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小虾》课堂实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小虾》课堂实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小虾》课堂实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小虾》课堂实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小虾》课堂实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小虾》课堂实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小虾》课堂实录.docx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小虾》课堂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小虾》课堂实录.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小虾》课堂实录.docx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小虾》课堂实录

15.《小虾》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小虾的生活的习性及各种有趣的活动,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一段话,体会一话是如何写具体的。

   3、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细致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教育他们要爱护小动物。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

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

  生:

喜欢。

  师:

今天,咱们来认识一种小动物,请大家集体喊出它的名字(板书课题上:

小虾)

  师:

喜欢它吗?

能不能带着喜爱的感情再读一遍?

  生:

小虾(读出了喜爱之情)

  二、新授:

  师:

这么喜爱小虾,你都想对小虾有哪些了解?

  生:

小虾长什么样?

  生:

它吃什么?

  生:

它生活在哪里?

  ……

  师:

看来大家对小虾充满了好奇,那就请大家读课文,看看你都会有什么样的收获。

  生:

我知道了小虾生活在小溪里。

  生:

你知道了小虾长得什么样,它们有的通体透明,像玻璃似的,这是才长大的;有的稍带点黑色,甚至背上、尾巴还积着泥,长着青苔,这是老的,大家都叫它千年虾。

  生:

我知道了小虾吃东西的时候非常小心。

  生:

我知道了小是的脾气也不好。

  生:

我知道了小虾的搏斗很猛烈,蹦出水面是常有的事。

  生:

我知道了最后缸里的小虾多了起来。

  师:

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想了解小虾更多有意思的事吗?

  生:

想。

  师:

快来读读,课文对小虾的哪些描写最能吸引你?

边读课文边找出来。

 生:

小虾脾气不好。

  师:

课文是怎样写小虾脾气不好的呢?

自由读,并动笔画画,再和同桌交流。

  生:

在课文第四自然段,从“要是你用小竹枝去动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虾”直到这一段的最后。

  师:

谁还标出了写小虾生气的词语?

  生:

是“蹦”“舞动”“打起来”,还有“猛烈”。

  生:

还有“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

  师:

你认为这些词语好在哪里?

  生:

“蹦”说明小虾跳得很高,速度也很快。

  生:

“猛烈”说明它们打架打得凶。

  生:

“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写小虾生气的样子很生动,我就像是亲眼看见了它们生气一样。

  师:

“就像是亲眼看见了它们生气一样”,说得多好啊!

你能读读这吗?

  生:

读这一段。

  师:

小虾在生气的时候也这么的可爱,能不能借着作者的描述再发挥你的想象,给大家描述一段精彩的搏斗。

  生:

  师:

是呀,这小东西还真厉害。

既然小虾这么可爱,那么作者当然希望小虾们能够生活得快乐一些。

为此作者是怎么做的呢?

谁能找出有关的句子?

  生:

我“就和阿成哥到小溪里采了一些金鱼草,拾了些石块放在缸里。

  生:

课文最后一段说小虾产卵了,不久小虾也多了。

这是因为我对小虾很关心,他们才会吃得好,玩得好,长得快,才会生出更多的小虾。

  师:

正是由于小作者的关爱,爱护,小虾们才生活得如此的快乐。

  拓展延伸:

  师:

喜欢小虾吗?

喜欢它什么呢?

  生:

略。

  师:

小作者就是怀着对小虾的喜爱亲自养小虾,认真观察小虾才把小虾写得如此的有趣。

  师:

你喜欢什么小动物,喜欢它什么?

  生:

  师:

其实每个小动物都有可爱之处,只要我们走进它,接近它,关心它,爱护它,你就会发现它的可爱。

与它们和平相处成为好朋友吧!

  师:

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篇日记。

第15课*

白鹅

请认真听读,思考问题。

这篇文章主要写白鹅的什么特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着这个特点来写的?

原文:

这白鹅,是一位即将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

我抱着这雪白的“大鸟”回家,放在院子内。

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道:

“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hēchì)。

它的旧主人告诉我:

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

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

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jiàoxiāo);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háng)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kuángfèi)。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

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还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

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

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

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

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

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可口的滋味。

这些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

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

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guān)一样。

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kuīsì)。

等它吃过一口饭,踏着方步去喝水、吃泥、吃草的当儿,狗就敏捷地跑过来,努力地吃它的饭。

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狗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看它再吃了一口饭,再走开去喝水、吃草、吃泥的时候,狗又敏捷地跑上来,把它的饭吃完,扬长而去。

等到鹅再来吃饭的时候,饭罐已经空空如也。

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

这时我们便替它添饭,并且站着侍候。

因为邻近狗很多,一狗方去,一狗又来蹲着窥伺了。

我们不胜其烦,以后便将饭罐和水盆放在一起,免得它走远去,让鸡、狗偷饭吃。

然而它所必需的泥和草,所在的地点远近无定。

为了找这些食物,它仍是要走远去的。

因此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

真是架子十足!

参考答案:

这篇文章主要写白鹅是“高傲”的特点。

分别从“叫声、步态、吃相”三个方面具体写,每个部分都有一个总起句(过渡句),然后紧紧围绕这句话具体展开,结构非常严谨。

  

麻雀

赵丽宏

请认真听读,思考问题。

1.作者通过哪些事情的记叙来表现“对我来说,没有一种鸟比麻雀更亲近了”的情感的?

2.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原文:

对我来说,没有一种鸟比麻雀更亲近了。

它们每天都活泼在我的视野中,有时在窗外的树上扑腾,有时就飞到我的窗台上溜达,这使我有机会近距离看它们。

麻雀头大脖子短,褐(hè)色羽毛,形象并不美,但很可爱。

只要活着,它们似乎没有一分钟停止活动,永远成群结队地在那里蹦蹦跳跳。

幼年时看过人类围剿麻雀的景象。

那时,中国人把麻雀列为害鸟,全民共诛之,成千上万人对着天空呐喊,敲锣打鼓,可怜的麻雀在人们的讨伐声中惊惶乱飞,无处歇脚,最后精疲力竭,如中弹般从天空纷纷坠落,有些麻雀就撞死在墙头。

我也曾敲打着面盆参与过围剿麻雀的战争,开始觉得好玩,但目睹麻雀们的死亡过程,幼小的心里充满了同情。

还好,闹剧很快结束,麻雀们得到平反,它们在人类的世界中又重获生存的权利。

少年时,我有过一次养麻雀的经历。

将一只刚孵(fū)化出不久的小麻雀,从一个小小的粉红色肉球,喂养成一只羽毛丰满的麻雀,这是一个不简单的过程。

为了给小麻雀寻找食物,我曾无数次爬到树上摘皮虫。

喂食时,小麻雀仰起脑袋大张着黄口,发出急切的呼叫,我这才懂得了什么叫做“嗷嗷待哺”。

在麻雀还没有真正学会飞翔时,我和它有过最美妙的相处。

我将它扔到天上,它会拍打着翅膀飞回到我的手掌上。

现在回想起来,那真是不可思议的景象。

然而等它完全掌握了飞行的本领,就再也不甘心被我豢(huàn)养。

一次,我将它扔上天空,它展翅远去,消失在天空中,再也没有回来。

那时,我也懂得了,对于这些成群结队在人类周围飞翔活动的小鸟来说,自由比什么都重要。

上小学时,有一次正上课,有两只麻雀飞落到教室的窗台上,发出极其欢快的鸣叫,全班同学都被那兴奋婉转的鸣叫声吸引,从来没有听到麻雀这样叫过。

窗台上的景象,也是以前没见过的,只见那两只麻雀拍打着翅膀交缠在一起,一会儿磨着嘴,一会儿互相攀骑,像是在打架,又像是在亲热。

给我们上课的是一个年轻的女教师,她也停止了上课,看着窗外那两只麻雀,不知为什么,竟然脸色涨得通红。

那两只麻雀把窗台当成了舞台和床,在几十双眼睛的注视下,它们不停地欢叫着舞蹈着,仿佛要没完没了纠缠下去。

最后,是女教师走过来打开窗户,赶走了那两只麻雀。

它们飞走后,就停落在旁边的屋顶上,从教室里虽然看不到它们,但它们的欢声依然随风飞扬,飘进每个人的耳朵。

这一课老师讲的什么内容,已经没有一丝印象,而那两只麻雀春心荡漾的鸣叫和欢状,却清晰如昨。

前些年,搬了新家,在书房装空调时,外墙留下一个洞,装修结束时,忘了将那洞填补掉。

反正那洞和房间并不相通,便没有填没它。

没想到这墙洞居然成为麻雀的家。

每天早晚,可以看见它们飞进飞出,在洞口欢呼雀跃,有时还会飞上窗台,俨(yǎn)然成为我的邻居。

在书房写作时,窗外麻雀们的啁啾(zhōujiū)是我耳中美妙的音乐。

那时,家里养着一只芙蓉一只绣眼,笼子就挂在阳台上。

每天早晨给鸟喂食时,便有麻雀飞来。

芙蓉和绣眼吃食,总会把小米弄到阳台上,这些溅落的小米,就成为麻雀的早餐。

来阳台做客的麻雀中,有一只麻雀蹦跳的动作很奇怪,节奏似乎比别的麻雀慢一点,离开时,总是最后一个起飞。

仔细观察后才发现,这只麻雀,竟然只有一只脚。

每天早晨,这只独脚麻雀一定会来,它在阳台上蹒跚(pánshān)觅食,虽然动作有点迟钝,但样子仍然活泼快乐。

我不知道,它的独脚,是先天残缺,还是事故形成,拖着一只脚飞翔蹦跳觅食,是一件艰难的事情。

麻雀的社会里没有残疾慈善组织会照顾它,为了生存,它必须付出比别的麻雀更多的精力。

我养的芙蓉和绣眼先后飞走了,阳台上挂着空笼子。

而那只独脚麻雀依然每天飞来,我在阳台上撒一些小米喂它,看它用一只脚在阳台上来回蹦跳啄食,心里充满了怜悯(mǐn)。

独脚麻雀的孤身拜访,持续的日子很短,大约四五天之后,它便消失了踪迹,阳台上的小米再无法吸引它过来。

它是找到了更好的觅食地点,所以放弃了我的阳台,还是遭遇灾祸,再也无法飞翔?

我永远也无法知道。

还好,书房外阳台上那个墙洞,依然是麻雀们的巢(cháo)穴,我的耳畔(pàn),还是常常能听见麻雀欢快的啁啾。

麻雀的鸣叫,已经成为我生活环境的一部分。

它们的声音,远比城市里的人喊车啸要美妙得多。

参考答案:

1.作者是通过对少年时饲养麻雀;小学上课时被一对婉转鸣叫的麻雀吸引;前些年搬新家与麻雀为邻这三件事情的记叙来表现“对我来说,没有一种鸟比麻雀更亲近了”这种情感的。

2.有了小动物我们的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所以我们应该爱护小动物,与小动物和谐相处。

(言之有理即可)

3.虾

4.虾,甲壳类节肢动物。

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长身动物,属节肢动物甲壳类,种类很多,包括青虾、河虾、草虾、小龙虾、对虾、明虾、基围虾、琵琶虾、龙虾等。

虾具有超高的食疗价值,并用做于中药材。

5.须脚:

一般虾有38只脚。

6.大而色白的虾;小且色青,生活在江湖中。

都有胡须钩鼻,背弓呈节状,尾部有硬鳞脚多善于跳跃。

它的子在腹外。

所以受大庭广众的喜爱。

7.虾体长而扁,外骨骼有石灰质,分头胸和腹两部分。

头胸由甲壳覆盖。

腹部由7节体节组成。

头胸甲前端有一尖长呈锯齿状的额剑及1对能转动带有柄的复眼。

虾以鳃呼吸,鳃位于头胸部两侧,为甲壳所覆盖。

虾的口在头胸部的底部。

头胸部有2对触角,负责嗅觉、触觉及平衡,亦有由大小颚组成的咀嚼器。

头胸部还有3对颚足,帮助把持食物,有5对步足,主要用来捕食及爬行。

腹部有5对游泳肢及一对粗短的尾肢。

尾肢与腹部最后一节合为尾扇,能控制虾的游泳方向。

8.甲壳亚门(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游泳亚目(Natantia)动物。

俗称角爪(方言音gezhao)。

近2,000种。

与蟹、螯虾、蝲蛄、海螯虾、蝉虾和龙虾近缘。

特征为体半透明、侧扁、腹部可弯曲,末端有尾扇。

第二触角长,鞭状。

腹肢是游泳肢。

海洋及淡水湖泊、溪流中都有。

许多种为重要食物。

大小从数米到几毫米,平均4~8厘米。

体型大者称为大虾。

藉腹部和尾的弯曲可迅速倒游。

吃微小生物,有的吃腐肉。

雌虾可产卵1,500~14,000粒,附在游泳肢上。

在成体前要经过5个发育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