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见代理的合同是否有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6364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表见代理的合同是否有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表见代理的合同是否有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表见代理的合同是否有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表见代理的合同是否有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表见代理的合同是否有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表见代理的合同是否有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表见代理的合同是否有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表见代理的合同是否有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表见代理的合同是否有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表见代理的合同是否有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表见代理的合同是否有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表见代理的合同是否有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表见代理的合同是否有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表见代理的合同是否有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表见代理的合同是否有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表见代理的合同是否有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表见代理的合同是否有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表见代理的合同是否有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表见代理的合同是否有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表见代理的合同是否有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表见代理的合同是否有效.docx

《表见代理的合同是否有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表见代理的合同是否有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表见代理的合同是否有效.docx

表见代理的合同是否有效

表见代理的合同是否有效

  篇一:

表见代理合同有效吗

  篇一:

效力待定合同与表见代理的区别

  效力待定合同与表见代理的区别:

日期:

20XX-05-291、效力待定合同与表见代理的区别

  表见代理是指善意相对人通过被代理人的行为足以相信无权代理人具有代理权,并依据这种信赖与无权代理人进行订立合同的行为。

表见代理的过错在于被代理人,其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

表见代理是为了保护善意相对人的信赖利益和交易安全,它虽然具有效力待定合同的一般特征,但由于善意相对人有足够理由相信其所签订的合同属于有效合同,因此,不能把表见代理认定为效力待定合同。

一定表见代理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行为人实施了无权代理行为,即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订立合同。

  第二、相对人依据一定事实,相信或认为行为人具有代理权,在此基础上才与行为人签订合同。

相对人所依据的事实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被代理人的行为,如被代理人知道行为人以本人的名义签订合同而不作否认表示二是相对人有正当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如行为人持单位业务介绍信、合同专用章或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书等情况。

  第三、相对人主观为善意且无过失。

标准是相对人不知道行为人没有相应代理权,如果相对人明知或者应当知道行为人为无权代理人仍然与其订立合同,不构成表见代理,是无权人理,由此给被代理人造成的损失,由相对人和行为人负连带责任。

  第四、无权代理人代理被代理人与相对人签订的合同具备有效合同的一般条件,本身不具有无效、被撤销的内容。

否则,该合同应按无效、可撤销的合同处理。

《合同法》第49条规定的“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订立合同,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该代理行为有效”就是表见代理的规定,这与民法通则第66条“他人以本人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作否认表示的,视为同意”的规定有相通之外。

但与民法通则第66条“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代理权终止后的行为,只有经过被代理人的追认,被代理人才承担民事责任。

未经追认的行为,由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代理人和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由代理人第三人负连带责任”;“第三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已终止还与行为人实施民事行为给代理人造成损害的,由第三人和行为人负连带责任”的规定不同,后者指的是无权代理及其后果。

可见,表见代理的构成虽然代理人没有代理权,基于被代理人的过错,而使相对人认为其有代理权而产生代理的效力;而因代理产生的效力待定的合同是因为人理人虽然没有代理权而与相对人签约,但行为对被代理人有利,被代理人可能追认而构成效力待定的合同。

2、效力待定合同与可撤销合同的区别

  可撤销合同,就是指因合同订立双方意思表示不真实,通过撤销权人行使撤销权,使已生效的意思表示归于无效的合同。

它与效力待定合同的主要区别有:

首先,合同的效力不同。

效力待定合同在未被有关权利人追认前,其效力处于待定状态,而可撤销合同在未被撤销前则是有效合同。

其次,合同瑕疵不同。

效力待定合同的瑕疵是行为人缺乏缔约能力或处分能力,这类瑕疵并非不可补救。

而可撤销合同的瑕疵在于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如因欺诈、胁迫、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等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签订的合同。

  3、效力待定合同与无效合同的区别

  效力待定合同主要是签订合同的主体资格有瑕疵,当事人缺乏完全缔约能力或者处分能力,需待追认权人的追认,因而效力待定。

当有关条件成就后,效力待定合同即变为有效合同,对权利人产生法律效力。

无效合同主要是合同内容不合法,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或者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对于无效合同,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应当无条件认定其无效,采取的是绝对不保护原则。

篇二:

效力待定合同与表见代理有什么区别

  1、效力待定合同与表见代理的区别

  表见代理是指善意相对人通过被代理人的行为足以相信无权代理人具有代理权,并依据这种信赖与无权代理人进行订立合同的行为。

表见代理的过错在于被代理人,其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

表见代理是为了保护善意相对人的信赖利益和交易安全,它虽然具有效力待定合同的一般特征,但由于善意相对人有足够理由相信其所签订的合同属于有效合同,因此,不能把表见代理认定为效力待定合同。

一定表见代理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行为人实施了无权代理行为,即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订立合同。

  第二、相对人依据一定事实,相信或认为行为人具有代理权,在此基础上才与行为人签订合同。

相对人所依据的事实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被代理人的行为,如被代理人知道行为人以本人的名义签订合同而不作否认表示。

二是相对人有正当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如行为人持单位业务介绍信、合同专用章或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书等情况。

  第三、相对人主观为善意且无过失。

标准是相对人不知道行为人没有相应代理权,如果相对人明知或者应当知道行为人为无权代理人仍然与其订立合同,不构成表见代理,是无权人理,由此给被代理人造成的损失,由相对人和行为人负连带责任。

  第四、无权代理人代理被代理人与相对人签订的合同具备有效合同的一般条件,本身不具有无效、被撤销的内容。

否则,该合同应按无效、可撤销的合同处理。

《合同法》第49条规定的“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订立合同,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该代理行为有效”就是表见代理的规定,这与民法通则第66条“他人以本人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作否认表示的,视为同意”的规定有相通之外。

但与民法通则第66条“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代理权终止后的行为,只有经过被代理人的追认,被代理人才承担民事责任。

未经追认的行为,由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代理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retype/zoom/a4bb650f77232f60dccca134pn=2&x=0&y=1275&raww=168&rawh=44&o=png_6_0_0_135_1148_126_36__&type=pic&aimh=44&md5sum=553edc4d66292fbff2858ba7f02162d8&sign=4c686c6b82&zoom=&png=11023-&jpg=0-0"target="_blank">点此查看人和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由代理人第三人负连带责任”;“第三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已终止还与行为人实施民事行为给代理人造成损害的,由第三人和行为人负连带责任”的规定不同,后者指的是无权代理及其后果。

可见,表见代理的构成虽然代理人没有代理权,基于被代理人的过错,而使相对人认为其有代理权而产生代理的效力;而因代理产生的效力待定的合同是因为人理人虽然没有代理权而与相对人签约,但行为对被代理人有利,被代理人可能追认而构成效力待定的合同。

  2、效力待定合同与可撤销合同的区别

  可撤销合同,就是指因合同订立双方意思表示不真实,通过撤销权人行使撤销权,使已生效的意思表示归于无效的合同。

它与效力待定合同的主要区别有:

首先,合同的效力不同。

效力待定合同在未被有关权利人追认前,其效力处于待定状态,而可撤销合同在未被撤销前则是有效合同。

其次,合同瑕疵不同。

效力待定合同的瑕疵是行为人缺乏缔约能力或处分能力,这类瑕疵并非不可补救。

而可撤销合同的瑕疵在于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如因欺诈、胁迫、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等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签订的合同。

  3、效力待定合同与无效合同的区别

  效力待定合同主要是签订合同的主体资格有瑕疵,当事人缺乏完全缔约能力或者处分能力,需待追认权人的追认,因而效力待定。

当有关条件成就后,效力待定合同即变为有效合同,对权利人产生法律效力。

无效合同主要是合同内容不合法,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或者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对于无效合同,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应当无条件认定其无效,采取的是绝对不保护原则。

  浅析合同中的表见代理

  摘要:

《合同法》第四十九条规定:

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订立合同的,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该代理行为有效。

关键词:

表见代理无权代理表见代理的效力

  一.表见代理

  表见代理又被称为表现代理,指行为人无代理权而以本人的名义实施民事行为,但有足以使第三人相信行为人又代理权的事实和理由,善意第三人与行为人实施民事行为的,可发生与有权代理相同的法律后果。

  表见代理在民法上属于广义无权代理的一种情况,其成立出须必备无权代理的要件外,还须具备以下条件:

  1.行为人无代理权却以本人的名义为民事行为

  因表见代理属于广义无权代理,因此,只有行为人无权代理却以本人的名义实施民事行为的,才会发生表见代理。

  2.客观上有足以使第三人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事实和理由

  表见代理最根本的实质在于行为人无代理权而又表现为有代理权。

因此,只有从外表上看行为人有代理权时,才会发生表见代理。

所谓的从外表上行为人有代理权,是指虽然行为人与本人之间实际上无代理权,但客观上有足以使第三人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事实或理由。

如行为人持有本人盖章的空白合同书。

正因为在行为人方面有使人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事实和理由,相对人基于此才与行为人实施民事行为的,所以为维护交易的安全和第三人的利益,法律才规定表见代理,使其成为有效代理。

  3.须相对人为善意且无过失

  相对人为善意且无过失,是指与行为人实施民事行为的第三人不知道行为人无代理权且无过失的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

若相对人为恶意,知道行为人无权代理而仍与之发生民事行为,则因法律不保护恶意当事人,没有对相对人加以保护的必要,也就不能成立表见代理。

相对人应当知道行为人无权代理,因其过失而不知道的,因相对人主观上的过错,一般也无保护的必要,也不应该成立表见代理。

相对人是否具有故意或者过失,应由否认表见代理的本人负举证责任。

  4.须行为人与相对人所为民事行为具备生效要件

  表见代理为有效代理,本人应承担行为人与相对人所为民事行为的法律后果。

因此,只有行为人与相对人所为民事行为有效时,才能成里表见代理,才发生由本人承担该行为后果。

若行为人与相对人所为的民事行为不具备民事行为的生效条件,则不成立表见代理。

根据上述可以看出张某代理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的合同属于表见代理,其中张某手持的加盖公章的空白合同就是从外表看上行为人有代理权的一个表现。

  二.无权代理

  无权代理,指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而以本人的名义与第三人实施民事行为的现象。

《民法通则》中第六十六条对无权代理作了原则性规定,《合同法》中对狭义的无权代理与表见代理分别作出规定。

1.无权代理发生的三种情形

  一是行为人自己自始没有代理权;二是行为人有代理权但其所为的民事行为超越代理权;三是行为人原有代理权但代理权已经终止。

  2.无权代理的条件

  第一,行为人以本人名义实施民事行为。

无权代理本不属于代理,但因行为人是以本人的名义实施民事行为,符合代理的外部表征,所以将该现象规定于代理制度中。

如行为人不是以本人的名义的名义实施民事行为,则不成立无权代理。

  第二,行为人没有实施该代理行为的代理权。

无权代理的前提是行为人没有实施该行为的代

  理权。

  第三,行为人与第三人之间的行为是有效的。

如果行为人与第三人所实施的民事行为无效,则不涉及能否对本人发生效力的问题,不属于无权代理。

  根据《合同法》中关于无权代理的解释,不难发现张某的行为不属于无权代理。

  三.表见代理的效力

  《合同法》第四十九条规定:

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被代理人的名义订立合同的,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该代理行为有效。

因此,表见代理发生与有效代理的相同效力,即该代理行为对被代理人发生效力,被代理人应当承受该代理行为所设立的权力义务。

但表见代理毕竟属于无权代理而不同于有权代理,其设置目的在于保护交易的安全,因此,表见代理是否为有效代理,应决定于相对人的意思。

综上所述,案例中,张某手持加盖公章的空白合同代理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买卖100吨草莓的合同,而后才发现张某没有代理购买草莓的权力。

根据《合同法》关于表见代理的解释,可以看出乙公司在不知张某没有代理权的情况下与张某签订了买卖合同,同时张某手中有使第三人相信他有代理权的事实,即加盖公章的空白合同。

所以根据《合同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乙公司去函要求甲公司履行合同是合法的,甲公司作为被代理人应当承担代理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即履行合同。

  参考文献:

  高等教育出版社《民法》.[郭明瑞]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合同法》.[王玉梅]

  篇二:

表见代理的效力

  想学法律?

找律师?

请上

  XX表见代理的效力核心内容:

表见代理的效力是什么?

表见代理的效力表现为只要表见代理成立,则受代理人与相对人间订立的合同就要受到约束,履行合同中的权力义务。

法律快车xx为您详细介绍关于表见代理的效力。

  表见代理的效力:

  1、对于被代理人而言,只要表见代理成立,就要对相对人承担授权人的责任,即要受代理人与相对人之间订立的合同的约束,履行合同中应承担的权利义务。

这一点与一般的有权代理相同。

被代理人不得以未授予代理人代理权、代理行为有违自己的意思和利益等为理由,拒绝承担责任或要求法律确认代理行为无效。

  2、对于代理人而言,其实际上是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行为,因此,对于给被代理人造成的损失,应负责赔偿。

同时,若其行为触犯了刑法,也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3、对于相对人而言,因其与代理人签订的合同是在相信代理人有代理权的前提下自主自愿订立的,不存在欺诈、胁迫等因素,若被代理人坚持代理行为有效,即使该合同对相对人不利,相对人也不能单方撤销该合同。

若被代理人不愿意接受该合同,而该合同也对相对人不利,相对人愿意撤销权合同,则可撤销该合同,这属于双人合意解除已达成的合同。

若相对人确认合同有效,则相对人与被代理人均要合同约束,履行合同中应承担的权利和义务。

相关知识链接:

  表见代理的特征表现为:

  1、行为人实施无权代理行为,即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合同。

  2、相对人依据一定事实,相信或认为行为人具有代理权,在此认识基础上与行为人签订合同。

相对人依据的事实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是被代理人的行为,如被代理人知道行为人以本人名义订立合同而不作否认表示;其二是相对人有正当的客观理由,如行为人持有单位的业务介绍信、合同专用章或者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书等。

  3、相对人主观上善意、无过失。

既然属于一种无权代理,本应由无权代理人自食其果方为允当。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由于被代理人的作为和不作为,制造了代理权存在的表面现象,并且引起了善意相对人的信赖,后者的利益关系到市场交易安全的问题。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retype/zoom/11e6773a804d2b160a4ec031pn=2&x=0&y=1275&raww=168&rawh=44&o=png_6_0_0_135_1148_126_36__&type=pic&aimh=44&md5sum=b16893961aa47349cac729a2488dc312&sign=dc4ea17bf4&zoom=&png=10812-&jpg=0-0"target="_blank">点此查看

  相对人可以基于表见代理对被代理人主张代理的结果。

因此设立表见代理制度的目的在于保护合同相对人的利益,维护交易安全,依诚实信用原则使怠于履行其注意义务的本人直接承受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为代理行为而签订的合同的责任。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XX/

  篇三:

合同法之表见代理的法律责任

  合同法之表见代理的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

  《合同法》第四十九条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合同,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该代理行为有效。

”因此,在表见代理成立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有效,合同对当事人有法律约束力。

表见代理被认定成立后,其在法律上产生的后果同有权代理的法律后果一样,即由被代理人对代理人实施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被代理人有权根据是否与代理人有委托关系、代理人是否超越代理权以及代理权是否已经终止等不同的情况,以及无权代理人的过错情况,依法请求无权代理人给予相应的赔偿。

无权代理人应当赔偿给被代理人造成的损失。

  【律师意见】

  1、表见代理体现着当事人无过错条件下的选择。

表见代理是指代理人没有代理权,但相对人有充分理由相信代理人有代理权,在这种情况下,相对人与代理人发生法律行为的结果由本人承担。

在表见代理情况下,第三人必须是善意无过错的,对这一点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是没有争议的。

  2、表见代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事人利益的法律平衡,进一步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

有的学者认为,表见代理是为了保障财产的动态安全,也有的学者认为表见代理既为了保障动态安全,也为了保障静态安全。

  3、表见代理是效率重于公平的体现。

从表见代理的规定来看,尽管相对人有充分理由相信代理人代表本人,但实际上并不代表本人。

在代理人不代表本人,本人不同意接受代理人的行为结果,而本人又无过错的情况下,让本人对代理人的行为后果负责,实质是对本人意志的一种强制。

然而,表见代理制度的建构,很大程度是因为在表见代理所设定的情况下,代理人的财产和信誉已不足以保护善意相对人的利益,本人如果不对代理人的行为负责,善意无过错相对人的权益就无法保护,财产权益势必遭到损失。

  因此,表见代理是在保护无过错的本人权益中还保护善意相对人的权益的两难情况下所作出的艰难选择。

从两者权益的法律价值来看,不保护本人的权益仅仅是一个民事主体的损失(有的情况下还不一定有损失,如由本人与相对人全面履行一个代理人和相对人签订的合同),而不保护善意相对人的权益,不仅仅影响一个善意相对人的权益问题,而且将影响民事主体参与市场活动的信心、改变市场主体的数量、降低市场的活动、扰乱市场的秩序、降低市场经济的效率。

  【相关案例】

  李某原为海生公司的业务员,20XX年被公司解聘。

20XX年10月,李某利用其自己配制的钥匙盗取公司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书两份。

同月,李某使用该空白合同书以海生公司的名义与三环公司订立买卖合同。

合同约定,海生公司向三环公司购买价值200万元的棉纱一批,货到付款。

该合同订立后,三环公司积极组织货源,并发函给海生公司询问有关交货事宜。

海生公司随答复称其不知道该合同,并要求三环公司不要向其发货。

三环公司接到海生公司的答复后,认为其与

  海生公司的合同有效,并按合同的约定交货。

但海生公司拒绝接受。

三环公司随诉至法院,要求海生公司履行合同,支付货款。

  本案中,李某被海生公司解聘一年后,利用盗取的空白合同以海生公司的名义与三环公司订立买卖合同,属于欺诈行为。

合同订立后,三环公司发函海生公司,海生公司不知道此合同,并要求三环公司不要发货,海生公司主观上是善意的且无过失,三环公司无视海生公司的答复,继续执行无效的合同,其损失应由李某承担。

  篇四:

合同中的表见代理

  浅析合同中的表见代理

  摘要:

《合同法》第四十九条规定:

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订立合同的,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该代理行为有效。

关键词:

表见代理无权代理表见代理的效力

  一.表见代理

  表见代理又被称为表现代理,指行为人无代理权而以本人的名义实施民事行为,但有足以使第三人相信行为人又代理权的事实和理由,善意第三人与行为人实施民事行为的,可发生与有权代理相同的法律后果。

  表见代理在民法上属于广义无权代理的一种情况,其成立出须必备无权代理的要件外,还须具备以下条件:

  1.行为人无代理权却以本人的名义为民事行为

  因表见代理属于广义无权代理,因此,只有行为人无权代理却以本人的名义实施民事行为的,才会发生表见代理。

  2.客观上有足以使第三人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事实和理由

  表见代理最根本的实质在于行为人无代理权而又表现为有代理权。

因此,只有从外表上看行为人有代理权时,才会发生表见代理。

所谓的从外表上行为人有代理权,是指虽然行为人与本人之间实际上无代理权,但客观上有足以使第三人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事实或理由。

如行为人持有本人盖章的空白合同书。

正因为在行为人方面有使人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事实和理由,相对人基于此才与行为人实施民事行为的,所以为维护交易的安全和第三人的利益,法律才规定表见代理,使其成为有效代理。

  3.须相对人为善意且无过失

  相对人为善意且无过失,是指与行为人实施民事行为的第三人不知道行为人无代理权且无过失的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

若相对人为恶意,知道行为人无权代理而仍与之发生民事行为,则因法律不保护恶意当事人,没有对相对人加以保护的必要,也就不能成立表见代理。

相对人应当知道行为人无权代理,因其过失而不知道的,因相对人主观上的过错,一般也无保护的必要,也不应该成立表见代理。

相对人是否具有故意或者过失,应由否认表见代理的本人负举证责任。

  4.须行为人与相对人所为民事行为具备生效要件

  表见代理为有效代理,本人应承担行为人与相对人所为民事行为的法律后果。

因此,只有行为人与相对人所为民事行为有效时,才能成里表见代理,才发生由本人承担该行为后果。

若行为人与相对人所为的民事行为不具备民事行为的生效条件,则不成立表见代理。

根据上述可以看出张某代理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的合同属于表见代理,其中张某手持的加盖公章的空白合同就是从外表看上行为人有代理权的一个表现。

  二.无权代理

  无权代理,指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而以本人的名义与第三人实施民事行为的现象。

《民法通则》中第六十六条对无权代理作了原则性规定,《合同法》中对狭义的无权代理与表见代理分别作出规定。

  1.无权代理发生的三种情形

  一是行为人自己自始没有代理权;二是行为人有代理权但其所为的民事行为超越代理权;三是行为人原有代理权但代理权已经终止。

  2.无权代理的条件

  第一,行为人以本人名义实施民事行为。

无权代理本不属于代理,但因行为人是以本人的名义实施民事行为,符合代理的外部表征,所以将该现象规定于代理制度中。

如行为人不是以本人的名义的名义实施民事行为,则不成立无权代理。

  第二,行为人没有实施该代理行为的代理权。

无权代理的前提是行为人没有实施该行为的代理权。

  第三,行为人与第三人之间的行为是有效的。

如果行为人与第三人所实施的民事行为无效,则不涉及能否对本人发生效力的问题,不属于无权代理。

  根据《合同法》中关于无权代理的解释,不难发现张某的行为不属于无权代理。

  三.表见代理的效力

  《合同法》第四十九条规定:

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被代理人的名义订立合同的,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该代理行为有效。

因此,表见代理发生与有效代理的相同效力,即该代理行为对被代理人发生效力,被代理人应当承受该代理行为所设立的权力义务。

但表见代理毕竟属于无权代理而不同于有权代理,其设置目的在于保护交易的安全,因此,表见代理是否为有效代理,应决定于相对人的意思。

综上所述,案例中,张某手持加盖公章的空白合同代理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买卖100吨草莓的合同,而后才发现张某没有代理购买草莓的权力。

根据《合同法》关于表见代理的解释,可以看出乙公司在不知张某没有代理权的情况下与张某签订了买卖合同,同时张某手中有使第三人相信他有代理权的事实,即加盖公章的空白合同。

所以根据《合同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乙公司去函要求甲公司履行合同是合法的,甲公司作为被代理人应当承担代理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即履行合同。

  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