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316402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育心理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育心理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育心理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育心理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教育心理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教育心理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教育心理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教育心理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12.(填)程序性知识主要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进行表征。

13.(填)知识学习的标准——概念化、条件化、结构化、自动化和策略化。

14.(填)信息加工过程(加涅):

一信息储存库、二认知加工过程、三元认知。

具体有五个阶段: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遗忘与记忆、元认知。

15.(名)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个人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也就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认识和控制。

16.(填)元认知的核心成分:

元认知知识、元认知调控。

17.(填)元认知调控包括:

计划、评估、监督。

18.(名)概念——是具有共同特征(关键属性)的物体、符号或事件的标记系统,是对类别的心理表征,(填)可以识别实例和非实例。

19.(填)根据概念的抽象水平(加涅),把概念分为具体概念和定义性概念。

维果斯基把概念分为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

20.(填)概念的结构包括概念名称、概念定义、概念属性、概念例证。

21.(填)加涅提出过概念获得的传统观点,认为概念学习是一个多层次的序列。

22.(填)克劳斯迈耶提出另一种概念获得模式,假定了具体、识别、分类和规范四种水平。

23.(简)概念的教学

①以准确地语言明确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

②突出有关特征,控制好无关特征的数量和强度

③提供概念范例,适当运用例证和比较

④形成概念网络

⑤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24.(填)原理学习的方式:

接受式学习(又称原理—例证;

布鲁纳)

发现式学习(又称例证—原理;

奥苏贝尔)

25.(填)原理学习的影响因素包括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

26.(简)原理的教学

①了解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的水平

②创设原理学习的问题情境

③设置言语指令,唤起对相关概念的回忆

④强调原理作用,促进对原理的理解

27.(填)问题解决

根据问题状态的清晰程度即问题结构的完整性,分为结构良好和结构不良好的问题;

根据问题解决者对问题的熟悉程度,分为常规问题和非常规问题;

28.(填)问题解决的过程:

表征问题、拟定计划、克服障碍、执行计划。

29.(填)专家型与新手型问题解决者的差异:

知识差异、策略差异(包括问题表征策略、具体解题策略、元认知策略)。

30.(名)表征学习——又称符号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

31.(名)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其实质是掌握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和关键特征。

32.(名)命题学习——指获得由几个概念构成的命题的复合意义,实际上是学习表示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判断,包括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33.(填)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分为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

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

34.(填)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动机激发策略、注意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者策略、认知结构优化策略。

35.(名)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

陈述性知识阶段、转化阶段、自动化阶段。

36.(填)程序性知识的掌握方式:

一模式识别学习,包括概括化、分化;

二动作步骤学习,包括程序化、程序的合成。

37.(简)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课题选择与设计策略、示范与讲解策略、变式练习与比较策略、练习与反馈策略、条件化策略、分解性策略。

第四章学习策略的学习

38.(名)学习策略——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为了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法的总和,它能够根据学习情境的各种变量、变量间的关系及其变化,对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的选择与使用进行调控。

39.(填)学习策略的特点:

操作性和监控性的有机统一、外显性和内隐性的有机统一、主动性和迁移性的有机统一。

40.(名)精加工策略——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寻求字面意义背后的深层次意义,或者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帮助学习者将新信息储存到长时记忆中去的学习策略。

分为人为联想策略、内在联系策略、生成策略、记卡片策略、记笔记策略。

41.(名)组织策略——是指将经过精加工提炼出来的知识点加以构造,形成知识结构的更高水平的信息加工策略。

42.(名)复述策略——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反复重复的过程,它是短时记忆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关键。

43.(填)元认知又称反省认知、监控认知、超认知、反审认知,指人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认知。

44.(名)元认知策略——指个体在进行认知活动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意识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的监视、控制和调节。

45.(填)元认知监控发展水平的评定方法:

自我报告法、出声思考法、作业评定法。

46.(名)计划策略——指根据认知活动的特点目标,在认知活动开始之前计划完成目标所涉及的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等。

46.(名)监视策略——指在认知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检测认知过程,寻找两者之间的差异,并对学习过程及时进行调整,以期顺利实现有效学习的策略。

包括领会监控(SQ3R)、集中注意和调节监控。

47.(填)学习策略教学的原则:

主体性、内化性、特定性、生成性、有效监控、个人效能感原则。

48.(填)学习策略的训练模式:

课程式教学模式、学科渗透式教学模式、交叉学习式教学模式。

第五章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49.(填)智力理论有二因素论(斯皮尔曼),包括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

50.(填)智力的三维结构理论(吉尔福特),从智力活动的内容、操作和产品三个维度考虑。

51.(填)现代智力理论包括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和三元智力理论(斯滕伯格)、智力的PASS理论(PASS指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

52.(填)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有遗传和生理(奠定基础),环境和教育。

53.(名)创造力——从创造力的结果入手,把创造力定义为人们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知的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的、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物的能力。

创造力的重要特征是新颖性和价值性。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和基础。

54.(填)创造力的测量的传统方法:

提名法、作文法、专家评定法。

55.(简)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本原则:

①改善教学环境,营造创造氛围;

②培养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③鼓励学生的独创行为;

④积极开展创造性活动;

⑤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⑥培养创造性的个性。

第六章动作技能的学习

56.(填)动作技能的构成:

动作或动作组;

体能;

认知能力。

57.(名)动作技能的形成——指通过练习逐渐掌握某种外部动作方式并使之系统化的过程。

58.(填)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认知阶段、联系形成阶段、自动化阶段。

59.(名)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是达到熟练操作。

所谓熟练操作之动作已达到较高速度、准确、流畅、灵活自如,且对动作组成成分很少或不必有意识注意的状态。

60.(简)练习的一般趋势:

①总的趋势是练习成绩逐步提高;

②高原期现象;

③练习成绩的起伏现象;

④练习成绩相对稳定的现象。

第七章学习的迁移

61.(名)学习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62.(名)负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了干扰或阻碍作用,对另一种学习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63.(名)正迁移——一种学习可能对另一种学习起到促进、助长作用。

64.(简)学习迁移的类型:

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根据迁移的范围,分为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

根据迁移的程度,分为近迁移和远迁移。

根据迁移的路径,分为低路迁移和高路迁移。

65.(名)零迁移——两种学习也可能不发生影响。

66.(简)早期的学习迁移理论及其研究

①形式训练说——训练和改进心的各种官能是教学的重要目标;

②相同要素说——从一种学习情境到另一种学习情境的迁移,只是由于这两个情境中存在着相同的要素;

③概括化理论——迁移产生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通过概括形成了能够泛化的共同原理;

④关系理论——强调个体的作用,认为迁移的发生是由于学习者发现或理解了事件之间的关系;

迁移的逆向曲面模型;

学习定势说。

67.P208第三节有一道论述题(王娟原话,其他没说。

妈蛋,等于废话嘛!

气死了,自己看吧,一定要看哦)

第八章品德的形成

68.(名)品德——即道德品质,也称德性或品性,是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于特征。

69.(填)品德的因素结构,包括二因素说(知和行,即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

三因素说(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行为倾向);

四因素说(知情意行,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70.(简)品德的认知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论

①儿童道德认知发展:

从他律到自律

②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阶段:

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

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个体道德推理的发展阶段(三水平六阶段):

前习俗水平;

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

71.(填)观察学习的基本过程:

注意、保持、生成、动机过程。

72.(名)品德形成的实质—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道德舆论的影响下,内化社会道德规范和道德价值,形成个人社会行为的心理调节机制的过程。

第九章影响学习的动机因素

73.(名)动机——指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指引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

74.(名)学习动机——指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并指引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倾向。

75.(简)学习动机理论:

【我自己归纳的,可能不太准,自己看书去】

一、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

行为是由驱力所推动的,而驱力则由生理上的需要产生;

心理基础是通过强化原则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人本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

把教育看成是开发人类内在潜力的过程,把动机看成是人性成长发展的基本内在原动力。

三、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指人们在完成任务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亦即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四、学习动机的归因理论(韦纳):

成败六种原因有能力、努力、工作难度、运气、身体状况、其他;

三个维度有因素来源(内控和外控),稳定性,可控制性。

五、自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

六、学习动机的自我价值论。

76.(简)培养学习动机的原则:

①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习动机

②先求满足学生的缺失性动机

③让学生确切了解学习的性质

④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⑤善于利用反馈激发学生士气

77.(简)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①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②设置合适的目标

③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

④训练归因

78.(简)外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①表达明确的期望

②提供明确的、及时的、经常性的反馈

③合理运用外部奖励

④有效地运用表扬

第十章影响学习的认知与人格因素

79.(名)认知发展——指个体的认知功能系统不断完善的变化过程。

受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环境和教育的影响。

80.(名)学习风格——指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

81.(简)学习风格对学习的影响:

①不同学习风格的个体对学习环境有不同的偏爱,当学习中的环境刺激与其学习风格的偏爱相一致时,则促进其学习;

②不同学习风格的个体对学习内容有不同的偏爱,通过不同的学习态度影响学习成效;

③不同学习风格的学习者,运用各自偏爱的或擅长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成效。

82.(名)自我概念——是个人主体自我对客体自我的看法,是个人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与评价。

83.(名)归因——指将行为和事件的结果归属于某种原因,或寻求结果的原因。

在心理学中,通常将归因理解为一个人通过知觉、思维、推理等内部心理过程,确认导致他人或自己行为或结果的原因的认知活动。

84.(名)控制点——也叫控制源,指个体认识到的控制其行为结果的力量源泉。

如果这种力量源泉来自学习者的外部,称为外部控制点;

如果来自学习者自身内部,称为内部控制点。

【噗为啥我会想到敏感点。

85.(名)焦虑——指个体对当前或预计到的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情境而产生的一种担忧的反应倾向。

第十一章教学设计

86.(名)教学目标——是关于教学使学生发生何种变化的明确表述,指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

87.(填)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

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

88.(填)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

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89.(名)行为目标——又称操作目标,是指用可以观察和可以测量的学生行为来陈述的目标,是用预期学生学习之后将产生的行为变化来陈述的目标。

90.(简)课堂教学的一般方法:

一、讲演法

二、提问法(特征)把握问题的难度水平

提出不同认知水平或类型的问题

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控制等待时间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反馈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三、讨论法

91.(填)可供选择的教学策略:

发现学习、合作学习、程序教学、掌握学习。

92.(名)教学评价——指根据教学目标,对学习者在教学活动中所发生的变化进行观察与测量,收集有关资料并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93.(简)教学评价的类型:

①根据教学评价时机的不同,分为准备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②根据对教学评价资料的不同处理方式,分为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

③根据评价时使用的测验的来源不同,分为标准化学业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

④量化的教学评价和质化的教学评价。

94.(简)量化的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技术:

一、课堂测验的问题类型与编制技术:

论文式问题、多重选择、匹配题、是非题、填空题。

二、测验的编制与实施:

确定测验的目的;

测验题的选择和准备;

测验的实施;

考卷的评分;

结果的反馈;

测验题的修正。

三、对测验分数的解释与报告:

相对评分与绝对评分、学习结果的报告。

第十二章课堂管理

95.(名)课堂管理——广义:

把创设和维持课堂秩序、设计有效的教学、建立学生团体、应对学生个体的需要、建立课堂纪律和处理学生的不良行为都纳入课堂管理的范畴;

狭义:

为了创建和维持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取得成就的课堂环境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96.(简)课堂管理的基本模式:

一、行为主义取向的课堂管理模式

①斯金纳模式,又称行为矫正模式,认为人类的所有行为本质上都是对环境刺激作出的反应。

教师要想使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适宜的行为,就必须奖励和强化适宜的行为,忽视学生的不良行为。

②坎特模式,又称果断纪律模式,他将教师分为软弱型、敌对型和果断型。

二、人本主义取向的课堂管理模式

①格拉塞模式,现实疗法或控制疗法,强调建立和强化课堂行为准则的重要性,主张班会建立课堂规则和学生行为的处理。

②吉诺特模式,又称明智信息模式,核心理念是强调教师用明智的方式与学生进行和谐的沟通,认为机率是一点点地逐步形成的。

三、教师效能取向的课堂管理模式

①戈登模式,又称教师效能训练模式,关注学习者的个体性和学生个人的权利,强调学生观点的重要作用。

②库宁模式,认为课堂管理本质上是一种团体管理,在课堂里同时出现几件事时,教师要具备洞察全局的能力,随时掌握教室的每个角落发生的事情,还应具备同时处理几件事的能力。

97.(填)课堂中的人际关系:

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班级群体。

98.(简)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①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

②师生之间的密切交往;

③师生之间的尊重与关怀;

④师生之间的真诚对话。

99.(填)同伴关系的类型:

友好型;

对立型;

疏远型。

100.(简)促进同伴关系发展的策略:

①开设相关课程,开展交往技能教育;

②丰富课堂教学交往结构;

③组织丰富多彩的交往实践活动;

④培养学生的亲社会行为。

101.(简)同伴关系的评估:

①同伴评估法——让同伴群体中的每个成员对其他所有成员进行评估。

②同伴提名法——让学生根据一些肯定或否定的具体标准对班级中的同伴进行提名(一般在每个标准上提名3-5名同学)。

③行为观察法——指教师在自然情境中观察、记录学生的各种社会行为,进而对其同伴关系进行分析的方法。

102.(简)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

①建立积极、有效的课堂规则;

②合理组织课堂教学,维持学生的注意和学习兴趣;

③注意做好课堂监控。

103.(名)课堂问题行为——指学生在课堂中发生的,违法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行为。

104.(简)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对策略:

①运用积极的言语和非言语手段调控;

②合理运用惩罚;

③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不留给学生违纪的时间;

④进行心理辅导。

第十三章教师心理

105.(名)角色——作为心理学概念,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中的特定身份和与之联系的行为模式。

106.(名)角色期待——社会对每一种角色所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要求,称为角色期待。

107.(简)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

一、教师的认知特征:

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教学能力(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学监控能力)。

二、教师的人格特征:

职业信念(教学效能感、教学归因),职业性格(理解学生、与学生想处、了解自己)。

三、教师的行为特征:

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的期望行为。

108.(名)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109.(名)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

110.(简)促进从新手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成长P392(自己看一下)

111.(名)教师的职业压力——是因为工作而引起的压力,是教师对来自教学情境的刺激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反应。

112.(名)职业倦怠——指个体在长期的职业压力下,缺乏应对资源和应对能力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