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空调防火设计与施工安装编制技术条件修改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6713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8.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暖通空调防火设计与施工安装编制技术条件修改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暖通空调防火设计与施工安装编制技术条件修改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暖通空调防火设计与施工安装编制技术条件修改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暖通空调防火设计与施工安装编制技术条件修改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暖通空调防火设计与施工安装编制技术条件修改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暖通空调防火设计与施工安装编制技术条件修改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暖通空调防火设计与施工安装编制技术条件修改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暖通空调防火设计与施工安装编制技术条件修改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暖通空调防火设计与施工安装编制技术条件修改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暖通空调防火设计与施工安装编制技术条件修改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暖通空调防火设计与施工安装编制技术条件修改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暖通空调防火设计与施工安装编制技术条件修改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暖通空调防火设计与施工安装编制技术条件修改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暖通空调防火设计与施工安装编制技术条件修改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暖通空调防火设计与施工安装编制技术条件修改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暖通空调防火设计与施工安装编制技术条件修改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暖通空调防火设计与施工安装编制技术条件修改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暖通空调防火设计与施工安装编制技术条件修改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暖通空调防火设计与施工安装编制技术条件修改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暖通空调防火设计与施工安装编制技术条件修改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暖通空调防火设计与施工安装编制技术条件修改版.docx

《暖通空调防火设计与施工安装编制技术条件修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暖通空调防火设计与施工安装编制技术条件修改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暖通空调防火设计与施工安装编制技术条件修改版.docx

暖通空调防火设计与施工安装编制技术条件修改版

 

国家建筑标准图集

《暖通空调防火设计与施工安装》

 

编制技术条件

 

主编单位:

总装备部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二○○六年九月

目录

第一部分:

前期工作情况3

一、收集技术资料情况:

3

二、征求编制意见情况:

3

第二部分:

技术条件3

一、编制原则:

3

二、编制依据:

3页3

三、图集适用范围:

1页4

四、编制内容、原则及深度:

5

(一)图纸目录:

(138页)5

总说明(11页)5

自然排烟(15页)5

机械防烟(20页)6

机械排烟(28页)6

采暖、通风、空调设计的防火:

(22页)7

自控要求(12页)8

设计实例(30页)8

(二)编制内容8

总说明:

(11页)8

编制说明:

4页8

图例:

2页9

建筑防火分区、防烟分区:

4页9

火灾危险性:

1页9

自然排烟:

(15页)10

判定《建规》中符合自然排烟条件的建筑形式1页10

机械防烟:

(20页)11

机械防烟设置条件:

1页11

机械防烟系统加压送风量选用表:

3页11

加压送风系统典型布置:

16页11

机械排烟:

(28页)12

机械排烟设置条件:

1页12

地上房间排烟系统:

2页12

内走道排烟系统(一般竖向布置):

9页13

中庭排烟系统:

5页13

车库及地下室排烟系统:

11页14

采暖、通风、空调设计的防火:

(22页)15

采暖、通风、空调管道的防火设计:

12页15

燃油、燃气冷热站房、变配电所、厂房防火设计:

(5页)17

洁净厂房:

4页18

自控要求:

(12页)19

设计实例:

(30页)19

五、需要讨论的问题:

19

六、附属软件:

22

第三部分:

拟参编单位及产品或技术介绍24

第一部分:

前期工作情况

一、收集技术资料情况:

近几个月来,我们搜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有样本、产品技术手册、相关规范和标准、专业期刊中的有关论文、工程实例、相关图纸等。

为标准图的编制工作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二、征求编制意见情况:

我们与设计、施工人员进行了广泛交流,征求了设计院和施工单位的意见及对标准图集的内容、深度的要求,编制出了本图集的编制大纲。

另外,在进一步研究相关资料的同时,对本图集的技术条件有了一个全面的考虑,也提出了一些需要深入讨论的细节问题,并列入到本技术条件当中,希望通过对本技术条件的讨论,为今后的编制工作能够起到指导作用,使本图集达到较高的技术水准。

第二部分:

技术条件

一、编制原则:

1.《建规》、《高规》防火规范中集中或分散条文及相关术语的解释与图示与建筑防排烟及防火设计的内容应合理编排与穿插,使其达到完整、系统、清晰的目标,但应注意不同规范的相同或相近条文间需相互融合,重点放在对比与解释。

2.对设计中经常遇到的典型设计和某些特殊情况进行归纳和整理,力求全面与完整,并予以正确的文字解释或图示。

3.对疑难问题暂时无法准确表达、概括及正确解释的,提交技术条件审查会、送审图审查会讨论,若仍无法解决,可暂不编入。

4.力求将分散在各个部分,与本图集有关的相关条文相对集中,便于设计人员查找、使用。

二、编制依据:

3页

1、国家及地方现行相关标准、规范:

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006年版);

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5)《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98(2001年版);

6)《人民防空工程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8)《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92

9)《民用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DGJ08—88—2000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

2、参考国家及地方标准图集:

1)《防、排烟设备安装图》99K103;

2)《电动采光排烟天窗》04J621—2;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图示05SJ811;

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图示05SJ812;

5)《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图示-通风专业05SFK10;

3、参考设计手册及书籍:

1)《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3年版);

2)《高层建筑和地下建筑通风与防排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张吉光史自强崔红社;

3)《高层建筑防火设计实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蒋永琨王世杰主编;

4)《超高层建筑空调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刘天川著;

5)《高层建筑空调与节能》同济大学出版社钱以明编著;

6)《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陆耀庆主编;

7)《简明通风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孙一坚主编;

8)《百货商场空调设计》黄绪镜编著;

9)《高层建筑空调设计》柴惠娟编著;

10)《旅馆建筑空调设计》何耀东何青编著。

三、图集适用范围:

1页

本图集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筑物:

1)单层、低层、多层、高层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低于250m)及其附属建筑、地下室(含地下停车库或独立地下车库)、人防地下室(常5、常6、核5、核6、核6B级)的防排烟;

2)丙、丁、戊类单层、多层和高层工业建筑及其地下室的防排烟(甲、乙类厂房一般都有易燃、易爆的危险,满足这二方面的设计条件,自然满足防火要求);

3)采暖、通风、空调设计中的防火问题:

四、编制内容、原则及深度:

编制页数:

拟138页,根据技术条件审查会情况进行增减。

编制要求:

按标准院《国家建筑标准设计计算机制图规定》QSC-18-2005和出版社的相关规定执行。

页面布置:

为了使图集和防火规范的结合更紧密,设计师和工程技术人员在使用时更方便更易于理解规范条文,对与规范关系密切的图幅页面,根据情况原则上分成四块:

左上为规范条文全部(黑体、突出重点)、左下为条文解释要点或全部(仿宋体,比规范条文用字小一号)、右上为简图(全图的突出、也是最大的一部分)、右下(在签名区上方)为简要说明等(字体同条文解释)。

对其他页面按常规执行。

具体布局见后面附图。

编制目标:

1)内容系统全面,通用性强;

2)繁简适度但须突出重点和难点,不避重就轻;

3)所编内容应有据可查、有据可依,经得起推敲和验证;

4)产品技术先进,有一定知名度;

5)方案合理经济,便于实施与安装;

6)紧扣规范,使图形表达准确表达条文原意,力求做到浅显易懂,解释正确。

(一)图纸目录:

(138页)

总说明(11页)

编制说明4页

图例2页

防火、防烟分区4页

火灾危险性1页

自然排烟(15页)

判定《建规》中符合自然排烟条件的建筑形式1页

判定《高规》中符合自然排烟条件的建筑形式1页

《高规》中符合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或合用前室平面图4页

《高规》中符合自然排烟条件的开窗面积7页

《高规》符合自然排烟条件设有窗井的地下房间2页

机械防烟(20页)

机械防烟设置条件1页

机械防烟系统加压送风量选用表3页

加压送风系统典型布置16页

1)《建规》、《高规》中有关加压送风的条文及条文解释(1页)

2)加压送风井设置原则(1页)

3)风井尺寸计算(1页)

4)风井与风管连接做法大样(1页)

5)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前室不送风;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的加压送风(1页)

6)防烟楼梯间自然排烟,前室加压送风;消防电梯间前室的加压送风(1页)

7)地下与地上防烟楼梯间合用(分别设置)送风竖井(1页)

8)剪刀楼梯间按合用一个风道、独立设置两个风道(1页)

9)超过32层的高层建筑的加压送风(2页)

10)加压送风机室内设置(1页)

11)加压送风机室外设置(1页)

12)加压送风系统图(1页)

13)增加电梯井直灌式送风(1页)

14)封闭避难层加压送风口、送风竖井、风机的设置(2页)

机械排烟(28页)

机械排烟设置条件1页

地上房间排烟平面图2页

走道排烟系统典型布置9页

1)《建规》、《高规》中有关走道排烟的条文及条文解释(1页)

2)走道排烟量的计算方法及图例(特别是与走道连同的房间面积的计算原则)(1页)

3)长直内走道(1页)

4)L型内走道排烟系统布置图例(1页)

5)Z型内走道排烟系统布置图例(1页)

6)Y形内走道排烟系统布置图例(1页)

7)环形内走道排烟系统布置图例(1页)

8)袋型内走道排烟系统布置图例(1页)

9)走道排烟系统竖向设置系统图(1页)

中庭排烟部分5页

1)中庭排烟设计的指导思想、主要事项及特点(1页)

2)纵向贯穿、与周边房间相通,同属一个防火分区(1页)

3)纵向贯穿、与周边房间相通,但属不同防火分区(1页)

4)纵位置变化(1页)

5)大中庭或其它特殊中庭(1页)

车库及地下室排烟系统11页

1)说明等(1页)

2)地下人员活动室的排烟平面图(1页)

3)双层车位的车库排烟平面图(1页)

4)人防车库排烟平面图。

战时为六级人防物资库。

机械补风(1页)

5)人防车库排烟平面图。

战时为人员掩蔽室。

机械补风(1页)

6)以上图的机房大样图。

(1页)

7)自然补风、机械排烟的车库排烟平面图(1页)

8)带诱导式通风的地下车库排烟平面图(1页)

9)地上车库排烟平面图(1页)

10)地下办公用房排烟平面图(2页)

采暖、通风、空调设计的防火:

(22页)

采暖、通风、空调管道的防火设计12页

1)《高规》对风管、水管的穿越有限制的建筑部位(1页)

2)《建规》对风管、水管的穿越有限制的建筑部位(1页)

3)水管穿越防火墙、耐火楼板及其它防火分隔设施的做法(1页)

4)风管穿越防火墙、耐火楼板及其它防火分隔设施的做法(5页)

5)管材及保温材料(2页)

6)挡烟垂壁示意等。

(1页)

燃油、燃气冷热站房、变配电所、厂房防火设计:

5页

1)《锅炉房规范》有关条文(2页)

2)《高规》有关条文(2页)

3)《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有关条文、解释、图示等(1页)

剧场、影剧院有关条文、解释、图示等1页

洁净厂房:

4页

自控要求(12页)

正压送(排烟)风机控制原理图3页

排风兼排烟双速风机控制原理图3页

消防补风机控制原理图3页

车库采用诱导风机与排风机结合的控制原理图3页

设计实例(30页)

每个项目增加1~3个比较典型的实例附在后面

(二)编制内容

下面对上述编制目录中的内容进行简单介绍:

总说明:

(11页)

编制说明:

4页

总说明、各分项说明,包含各类建筑物的分类框图(可以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分门别类的寻找答案)和规范中分散在建筑部分的本专业相关的消防必需的条款,各类厂房与消防相关的必须条款等。

主要摘抄一些理解上容易出现偏差的条款,比如可这样也可那样的条文(《高规》8.5.2条“通风、空气调节系统,横向应按每个防火分区设置,竖向不宜超过五层……不受此限制。

”的准确解释,由专家认定,给出准确答案),本图集也起到达疑解惑的作用。

很明确的条文不摘抄。

一般建筑物按高度分,可以分为三大类,即低层建筑物、高层建筑物和超高层建筑物;

低层建筑物:

九层及九层以下的住宅(包括底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和建筑高度不超过24米的其它民用建筑以及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单层公共建筑物。

高层建筑物:

十层及十层以上的住宅(包括底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和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公共建筑物。

超高层建筑物:

建筑高度超过250米建筑物(此类不在本图集编制范围内)。

建筑物按用途分,又可以分两大类,既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民用建筑又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民用建筑的居住类,居住部分一般都比较简单,仅在前室或楼梯间设加压送风系统即可,但是地下室部分一般都是人防或车库等用房,应按专业用房设计;民用建筑的公共类,应视其建筑布局,按“高规”和“低规”的有关条款执行。

工业建筑的防排烟,一般应根据建筑物的布局,因地制宜的设计防排烟系统,一般应按防火分区设置。

图例:

2页

图例以国标《暖通空调制图标准》GB/T50114—2001为依据。

建筑防火分区、防烟分区:

4页

首先明确“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两个不同的概念以及划分的原则,明确挡烟垂壁的设置条件。

有关防火分区的内容中除按建筑耐火等级和各种特殊情形(如商场营业厅、展览厅、体育场馆、会场、礼堂、各种游艺休闲场所等)把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列表,主要目的是想把规范中分散的条文归纳在一起,便于设计者查找和使用。

防火、防烟分区的条文在建筑部分,有时容易忽略。

将所有《规范》中关于防火、防烟分区的条文、条文解释摘抄,加以明确。

1页

明确“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的概念,明确挡烟(硬性、柔性)垂壁的设置条件及示意图1页

所有建筑物的防火分区情况列表,有必要的增加简单图示2页

火灾危险性:

1页

有关火灾危险性的内容“建规”中的定义比较原则,应针对本图集仅适用民用建筑和一般工业建筑的特点做真实列举归类,以方便大家使用。

自然排烟:

(15页)

判定《建规》中符合自然排烟条件的建筑形式1页

规范条文:

《建规》第9.2.1条下列场所宜设置自然排烟设施:

1.按本规范第9.1.3条规定应设置排烟设施且具备自然排烟的场所;

2.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厂房(仓库)外,按第9.1.2条规定应设置防烟设施且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场所。

判定《高规》中符合自然排烟条件的建筑形式1页

规范条文:

《高规》第8.2.1条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外,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高规》第8.4.1条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

《高规》中符合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或合用前室平面图4页

规范条文:

第8.2.3条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利用敞开的阳台、凹廊或前室内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时,该楼梯间可不设防烟设施。

图1.靠外墙(两种方式)

图2前室内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

图2.带凹廊

图4带阳台

《高规》中符合自然排烟条件的开窗面积7页

规范条文:

第8.2.2条采用自然排烟的开窗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8.2.2.1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2.00㎡,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0㎡。

图1.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设有可开启外窗,面积符合规范要求

图2.防烟楼梯间地上前室设有可开启外窗,面积符合规范要求,但地下前室无窗方式:

地上前室采用自然排烟,地下前室设机械排烟系统

规范条文:

第8.2.2.2条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面积之和不应小于2.00㎡。

图3.每五层设有一个窗户

图4.每层设有一个窗户

规范条文:

第8.2.2.4条需要排烟的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面积的2%。

图5.图示房间面积的范围、外窗位置

规范条文:

第8.2.2.5条净空高度小于12m的中庭可开启的天窗或高侧窗的面积不应小于该中庭地面积的5%。

图6.图示房间面积的范围、天窗位置

图7.图示房间面积的范围、高侧窗位置

《高规》符合自然排烟条件设有窗井的地下房间2页

规范条文:

第8.4.1.4

图1.直接带窗井的地下房间

图2.间接带窗井的地下房间

机械防烟:

(20页)

机械防烟设置条件:

1页

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的区别:

封闭楼梯间是用建筑构配件分隔,能防止烟和热气进入的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在楼梯间入口处设有防烟前室,或设有专供排烟用的阳台、凹廊等,且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

机械防烟系统加压送风量选用表:

3页

高规8.3.2条条文及条文解释(加压送风量的取舍),高规8.3.3~8.3.6条条文及条文解释,高规8.4.2条条文及条文解释;建规9.3.2条条文及条文解释(加压送风量的取舍),建规9.3.3条条文及条文解释。

(1页)

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消防电梯间、避难层在不同条件下的加压送风量列表、计算公式及计算实例。

(2页)

加压送风系统典型布置:

16页

根据各种实际情况通过文字及实例阐述加压送风系统中风机、风道、风口的设置。

1)《建规》、《高规》中有关加压送风的条文及条文解释(1页)

通过图表、文字等形式阐述加压送风系统的设置,明确给出多层建筑、一类高层、二类高层建筑中的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在何种情况下需要设置加压送风系统;各种情况下加压送风口的控制要求

2)风井设置(3页)

加压送风井设置原则1页

风井尺寸计算1页

风井与风管连接做法大样1页

3)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加压送风口的典型布置(9页)

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前室不送风;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的加压送风(1页)

防烟楼梯间自然排烟,前室加压送风;消防电梯间前室的加压送风(1页)

地下与地上防烟楼梯间合用送风竖井;地下与地上防烟楼梯间分别设置送风竖井(1页)

剪刀楼梯间按合用一个风道、独立设置两个风道(1页)

超过32层的高层建筑的加压送风(2页)

加压送风机室内设置(1页)

加压送风机室外设置(1页)

加压送风系统图(1页)

4)增加电梯井直灌式送风(1页)

5)封闭避难层加压送风口、送风竖井、风机的设置(2页)

机械排烟:

(28页)

机械排烟设置条件:

1页

高规8.1.3条条文及条文解释,高规8.4.1条条文及条文解释;建规9.1.3条条文及条文解释,建规9.4.1条条文及条文解释

机械排烟系统中的排烟口、排烟阀和排烟防火阀的设置要求,结合设置条件配简图1页

地上房间排烟系统:

2页

根据各种实际情况通过文字及实例阐述排烟系统中风机、风道、风口的设置。

1)地上房间排烟平面图

(一)(1页)

主要根据《建规》条文以实例形式阐述排烟系统中风机、风道、风口的设置。

2)地上房间排烟平面图

(二)(1页)

主要根据《高规》条文以实例形式阐述排烟系统中风机、风道、风口的设置。

内走道排烟系统(一般竖向布置):

9页

根据各种实际情况通过文字及图例说明走道排烟系统的设置原则,包括走道需要设置机械排烟的条件,走道排烟量的计算方法,各种形式的走道排烟系统风机、风道、排烟口的设置。

1)《建规》、《高规》中有关走道排烟的条文及条文解释(1页)

2)走道排烟量的计算方法,特别针对《高规》8.4.2条条文说明中走道排烟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行阐述,并结合图例给出计算示例。

(1页)

3)各种类型走道排烟系统的典型布置(6页)

包括:

长直内走道、L型内走道、Z型内走道、Y形内走道、环形内走道、袋型内走道等多种形式。

结合具体图例,给出走道排烟系统风机、风道、排烟口的设置。

4)针对《高规》8.4.6条中走道机械排烟系统宜竖向设置,结合实例给出走道排烟系统竖向布置系统图。

(1页)

中庭排烟系统:

5页

中庭的确切定义尚未明确,在高、低规中也没有详细述及,排烟系统的设置与排烟量计算要求均过于笼统,有时甚至出现不合理的状况。

本部分主要是根据各种实际可能出现的情况通过文字及图例阐述其排烟系统的设置要求。

中庭,或称共享空间,多是几层楼高、甚至从首层贯通到顶层,其四周与建筑物楼层的廊道或窗口相连。

火灾时能使火势和烟气迅速蔓延扩散、易在较短时间内充填或弥散到整个中庭及其相邻的空间。

如何设置(机械或自然)排烟及补风措施,使烟气层维持在人员逃生需要的高度之上,为人员逃生赢得必要的时间,是中庭排烟设计的核心。

中庭按其与周边房间或围廊的分隔情况可划分为以下五种情况:

1)中庭与周边房间相通,无防火、防烟分隔(不常见);

2)中庭与周边房间相通,有防火、防烟分隔(比如商场等);

3)中庭与回廊相通,但回廊与中庭间设有防火、防烟分隔;

4)中庭与回廊相通而与周边房间不相通;

5)中庭与周边房间不相通。

根据GB50045—95(2005版)第8.4.1.3条,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或净空高度超12米的中庭,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

因此,给出几种典型的中庭排烟责任范围与排烟口设置位置建议,以示意图表示:

纵向贯穿若干层的中庭且与周边的回廊(平台)或房间相通,同属一个防火分区,排烟口宜分别设置;

纵向贯穿若干层的中庭且与的回廊或周边房间相通,属不同防火分区,设防火卷帘等措施;

纵向贯穿若干层、且投影平面不重合的中庭(即纵向位置变化),排烟口宜分别设置;

根据GB50045—95(2005版)第8.4.2.3条,中庭排烟量计算方法比较简单,仅以中庭体积大于、还是小于等于17000m3为界,如果大于此值则按4次/h唤起计算,如果小于、则按6次/h计算。

对于体积超大或纵向高度较大或投影面位置变化较大的中庭或有自然排烟条件可以利用的净空高度超过12米的中庭,建议按照消防性能化分析论证的要求,进行专题研究和申报审批,经消防性能化分析研究,确定排烟量。

不宜简单地按GB50045—95(2005版)第8.4.2.3条计算。

经消防性能化分析研究,确定是否可以采用自然排烟。

此处提供消防性能化分析论证的基本要求和流程,以供参考。

中庭排烟部分5页。

中庭排烟设计的指导思想、主要事项及特点。

(1页)

纵向贯穿若干层的中庭且与周边的回廊(平台)或房间相通,同属一个防火分区,排烟系统设置要求。

(图示及说明,1页)

纵向贯穿若干层的中庭且与的走道或周边房间相通,但属不同防火分区(设防火卷帘等措施),排烟系统设置要求。

(图示及说明,1页)

纵向贯穿若干层、且投影平面不重合的中庭(即纵向位置变化),排烟系统设置要求。

(图示及说明,1页)

对于大尺度中庭或其它特殊中庭,按目前规范要求需要设置机械排烟系统的,如果通过消防性能化分析,可能采用自然排烟、或可以简化排烟系统以及减少排烟量时,建议对其进行消防性能化分析,并单独申报。

提供其基本流程及主要原则。

(1页)

车库及地下室排烟系统:

11页

说明:

叙述地下室排烟系统的特点,主要类型:

地下车库、人防工程、人员活动室等。

摘录一些关于地下室排烟的相关条文。

如: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8.4.11设置机械排烟的地下室,应同时设置送风系统,且送风量不宜小于排烟量的50%。

(1页)

人员活动室的排烟平面图。

该地下室建筑面积大于200m2,包括建筑面积大于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

该地下室无外窗,需要机械补风。

(1页)

双层车位的车库排烟平面图。

排烟量按照6次/小时计算,层高大于3米,按照3米来计算排烟量。

采用机械补风。

(1页)

人防车库排烟平面图

(一)。

战时为六级人防物资库。

机械补风。

(1页)

人防车库排烟平面图

(二)。

战时为人员掩蔽室。

机械补风。

(1页)

以上图的机房大样图。

(1页)

自然补风、机械排烟的车库排烟平面图。

利用车道自然补风。

单层车位。

(1页)

带诱导式通风的地下车库排烟平面图。

设置诱导器通风,排烟风管的尺寸可以大为减小。

(1页)

地上车库排烟平面图。

靠外窗无法满足自然排烟要求的地上车库。

如自然通风的窗口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