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六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6763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皖西六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皖西六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皖西六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皖西六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皖西六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皖西六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皖西六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皖西六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皖西六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皖西六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皖西六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皖西六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皖西六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皖西六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皖西六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皖西六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皖西六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皖西六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皖西六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皖西六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皖西六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docx

《皖西六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皖西六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皖西六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docx

皖西六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

皖西六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上)

 

第I卷(阅读题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990年代以来,散文写作再度兴起,在本质上源于当代汉语写作的危机和汉语写作中的思想危机。

在经历了“新时期文学”的辉煌之后,在1990年代,汉语写作身陷危机四伏的语境,汉语写作者自身的困境也在此语境中呈现出来,且比以往更为深刻和复杂。

在这一背景中,任何一种文体的成绩都与突破这一危机有关,无论是好的小说还是好的散文与诗歌。

与虚构的文学样式相比,散文更直接地表达了知识分子的世界观和审美观,用语言的形式反映了知识分子的存在方式。

如何表现、批评、理解,如何名士、绅士、隐士,如何描写、讽刺、委屈、缜密、劲健、绮丽、洗练、流动,都是散文中的散文作为。

但正是在这些方面,我们不无失望。

在这个意义上说,众多散文写作者并未真正理解何为散文和散文何为。

散文的危机并非因为它日益增强的边缘化和公共化,究竟有多少人写作散文并不重要,究竟有多宽的文体疆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写作者是否真正理解散文的要素并具备散文的品质。

当下散文,在精神上缺乏与现实的对应关系,现实的生动、丰富、复杂在散文中消失了,一个作者的世界观和思想的底线在散文中消失了。

一个作者在写作中和现实是构成紧张还是松散或是暧昧的关系并无合法性问题,但显然要有穿透现实的思想能力。

一个散文写作者必须保持知识分子的思想风度,对沉沦的社会保持警惕,不必剑拔弩张,但潜在的立场不可忽缺。

有没有这样的立场对散文写作来说是不大相同的。

为什么一些散文作者的文字虽然漂亮甚至也有些动人但最终还是从读者的心里飘忽而去?

散文作者如果没有独立的思想背景,漂亮的文体又怎能不是一个空洞的符号?

我们在现实中的处境,涉及人本的种种困境,而关注人的命运、生存意义和精神家园,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主题,因此散文可以回到历史、回到乡土、回到童年,但所有的往回走或往后看,都应当是精神的重建而不是精神的消费。

我赞成包括文化大散文之类的写作对历史叙事的运用,历史叙事探究文化、生命、人性的种种形态,打开中国知识分子尘封的心灵之门和与之相关的种种枷锁是必须的;但是历史的所有询问同时应当是写作者关于自我灵魂的拷问、关于生命历史的考证、关于精神家园的重建。

相对而言,散文与自然和生态的关系日渐疏离。

我们越来越缺少与自然、与生态对话的散文,文字在面对自然时已经越来越缺少敏感,越来越陌生,越来越不能抵达大自然的怀抱。

我们的身体与语言文字长久没有阳光雨露的照射和滋润了。

而所有的这些缺失,都表明人的思想、精神、胸襟、格调等都从散文中退出,散文中已经没有了名士、绅士和隐士。

现在,我们明白了散文写作为何离散文远去。

(节选自《散文写作如何离散文远去》,有删改。

作者:

王尧)

本次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选用的材料是苏州大学中文系文学院王尧教授的文艺评论《散文写作如何离散文远去》,系节选,根据设题需要,有少量删改。

1.下面对“散文危机”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散文危机源于当代汉语写作的危机和汉语写作中的思想危机。

B.散文危机是由散文本身日益增强的边缘化和公共化造成的。

C.散文危机表现为散文作者日渐减少,散文的文体特征日渐模糊。

D.作者缺乏独立的思想背景,不能真正理解散文的要素,不具备散文的品质,是散文危机形成的根本之所在。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考纲用语,下同。

]

A项不合文意。

文章开头说“散文写作再度兴起”“在本质上源于当代汉语写作的危机和汉语写作中的思想危机”,而不是说“散文危机”源于当代汉语写作的危机和汉语写作中的思想危机。

属于偷换概念。

B项与文意相反。

文章第二段开头“散文的危机并非因为它日益增强的边缘化和公共化”。

C项也与文意不合。

因为文中说“究竟有多少人写作散文并不重要,究竟有多宽的文体疆域并不重要”。

D项正确。

综合文中“散文作者如果没有独立的思想背景,漂亮的文体又怎能不是一个空洞的符号?

”“散文的危机并非因为它日益增强的边缘化和公共化,究竟有多少人写作散文并不重要,究竟有多宽的文体疆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写作者是否真正理解散文的要素并具备散文的品质。

”等内容,可以判定该项正确。

 

2.下面对当下散文现状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精神上缺少与现实的对应关系,作者的世界观和思想底线在散文中消失。

B.一些散文作者文字漂亮甚至动人,但缺乏独立的思想背景。

C.当下散文正走着往回走、往后看的路子,回到历史、回到乡土、回到童年,实现精神的重建。

D.与自然和生态关系疏远,人文情怀从散文中退出,散文中没有了名士、绅士、隐士。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A项正确。

根据文中内容:

“当下散文,在精神上缺乏与现实的对应关系,现实的生动、丰富、复杂在散文中消失了,一个作者的世界观和思想的底线在散文中消失了。

B项正确。

根据文中内容:

“为什么一些散文作者的文字虽然漂亮甚至也有些动人但最终还是从读者的心里飘忽而去?

散文作者如果没有独立的思想背景,漂亮的文体又怎能不是一个空洞的符号?

C项错误。

文中说“散文可以回到历史、回到乡土、回到童年,但所有的往回走或往后看,都应当是精神的重建而不是精神的消费”,这里说“应当是精神的重建”,意即期望实现精神的重建,不能能说“实现精神的重建”。

D项正确。

根据文中内容:

“所有的这些缺失,都表明人的思想、精神、胸襟、格调等都从散文中退出,散文中已经没有了名士、绅士和隐士。

 

3.根据文意,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散文能直接表达知识分子的世界观和审美观,而许多虚构的文学样式就不具有这一功能。

B.与现实的关系明确,立场鲜明,关注人类的精神家园,都是散文作者必须具备的要素。

C.拷问自我灵魂,考证生命历史,构建精神家园,都可以通过文化大散文中的历史叙事得以实现。

D.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复杂性的增加,人类与自然、生态的关系日渐疏远,与自然、生态对话的散文也就越来越少。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A项不合文意。

文中说“与虚构的文学样式相比,散文更直接地表达了知识分子的世界观和审美观”,由此推断“虚构的文学样式”也可以“直接地表达了知识分子的世界观和审美观”。

B项错误。

文中说“一个作者在写作中和现实是构成紧张还是松散或是暧昧的关系并无合法性问题”,据此,“与现实的关系明确”不是散文作者必须具备的要素。

C项正确。

根据文中内容:

“历史叙事探究文化、生命、人性的种种形态,打开中国知识分子尘封的心灵之门和与之相关的种种枷锁是必须的;但是历史的所有询问同时应当是写作者关于自我灵魂的拷问、关于生命历史的考证、关于精神家园的重建。

D项说“人类与自然、生态的关系日渐疏远”是缘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复杂性的增加”,属于无中生有。

 

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9分)

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

【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

【万历三十五年考中进士】除中书舍人。

【授官中书舍人。

除:

授予官职。

】选授御史,巡视中城。

【被选拔授予御史一职,负责巡视京城。

中城:

京城。

】捕治吏部豪官恶吏,【收捕惩治吏部一些强横凶悍的官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缴获假印七十多枚,拘捕假官一百多人】辇下震悚。

【整个京城都为之震惊。

辇,皇帝坐的车。

辇下,指京城。

震悚,震动惊悚。

出理屯田,【出京管理屯田。

出:

京官外出担任地方官。

】言:

“北人不知水利,【说:

“北方人不懂得水利】一年而地荒,二年而民徙,三年而地与民尽矣。

【一年土地荒芜,二年百姓迁徙,三年土地和百姓都丧失了。

】今欲使旱不为灾,涝不为害,【现在想要使干旱不造成灾难,水涝不造成祸害】惟有兴水利一法。

”【只有兴修水利这一种方法。

”】因条上三因十四议:

【于是分条呈上“三种凭借”“十四条建议”】曰因天之时,因地之利,因人之情;【(三种凭借):

一是凭借天时;二是凭借地利;三是凭借人情】曰议浚川,【(十四条建议):

一议疏通河道】议疏渠,【二议疏通水渠】议引流,【三议引导水流】议设坝,【四议设置堤坝】议建闸,【五议修建水闸】议设陂,【六议筑堤防。

陂,bēi,堤防】议相地,【七议观察地形】议筑塘,【八议建筑池塘】议招徕,【九议招徕百姓】议择人,【十议选择人才】议择将,【十一议选择将领】议兵屯,【十二议用戍守的士兵开垦田地】议力田设科,【十三议对致力生产者设定品级】议富民拜爵。

【十四议对富有的百姓拜授官爵】其法犁然具备,【他的方法明确完备。

犁然,明确的样子。

具备,完备。

】诏悉允行【诏令全部允许施行】水利大兴,【水利大兴】北人始知艺稻。

【北方人才开始懂得种稻。

艺,种植。

】邹元标尝曰:

【邹元标曾经说】“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三十年前,都城之人不知水稻是什么东西】今所在皆稻,种水田利也。

”【现在到处是水稻,这正是种水田的益处啊。

所在,到处。

】阉人刘朝称东宫令旨,【宦官刘朝声假称太子命令】索戚畹废庄。

【索要一畹外戚的废置庄田。

畹,wǎn古代地积单位。

说法不一,一说30亩为一畹,一说12亩为一畹。

】光斗不启封还之,【左光斗没有启封(太子的令旨)就还给了他】曰:

“尺土皆殿下有,【(并且)说:

“尺寸土地都将归殿下所有】今日安敢私受。

【今天怎敢私自授予?

】”阉人愤而去。

【宦官愤怒离去】

杨涟劾魏忠贤,【杨涟弹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左光斗和他一起谋划】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又和高攀龙一起揭发崔呈秀贪赃】忠贤暨其党咸怒。

【魏忠贤和他的党羽都对他非常怨恨】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等魏忠贤驱逐了赵南星、高攀龙、魏大中以后】次将及涟、光斗。

【接着将驱逐杨涟、左光斗】光斗愤甚,【左光斗很气愤】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草拟奏疏,弹劾魏忠贤和魏广微有三十二条当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准备十一月二日奏上】先遣妻子南还。

【预先将妻子儿女遣还南方】忠贤诇知,【魏忠贤侦查知道了】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

【提前两天通过与推事们召开会议商量,将他和杨涟二人一起免职。

推事,古代官职名,负责审判案件。

假会,借助会议。

削籍,削去官籍,即免职。

】群小恨不已,【奸邪小人们还不解恨】复构文言狱,【又制造文字狱】入光斗名,【将左光斗的名字挂上】遣使往逮。

【派差役前往逮捕】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父老乡亲们拥在着马首前号哭,哭声震动原野。

】缇骑亦为雪涕。

【差役也为之流泪。

缇骑:

tíqí,逮治犯人的禁卫吏役的通称。

雪涕,擦拭眼泪。

】至则下诏狱酷讯。

【到京后,左光斗就被关入大狱,严刑拷问。

诏狱,主要是指九卿、郡守一级的二千石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书始能系狱的案子。

】许显纯诬以受杨镐、熊廷弼贿,【许显纯诬蔑他们收受杨镐和熊廷弼的贿赂】涟等初不承,【杨涟等人起初不承认】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后来害怕会因为不承认被酷刑所毙命】冀下法司,【希望被送往司法部门】得少缓死,为后图。

【可以稍缓被处死,以后或许能有办法】诸人俱自诬服,【于是他们都承认了那些莫须有的罪名】光斗坐赃二万。

【左光斗定罪受贿白银二万两】忠贤乃矫旨,【魏忠贤于是假借圣旨。

矫旨,假托诏命。

】仍令显纯五日一追比,【仍然下令许显纯每五天就追赃拷打一次。

追比:

追查赃物,逾期不供以杖责之。

】不下法司,【案件仍不交给司法部门】诸人始悔失计。

【他们这才后悔失算了】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容城人孙奇逢,是个有气节的侠义之士】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和定兴人鹿正认为左光斗对京城附近的百姓有恩德。

畿辅:

畿,京畿;辅,三辅。

合指京都附近地区。

】倡议醵金,【倡议为他们凑集金子。

醵(jù):

凑集。

】诸生争应之。

【诸生们争相响应。

明代称考取秀才入学的生员为诸生。

】得金数千,【共捐得黄金数千两,】谋代输,【商量要代他们缴纳罚金】缓其狱,【来缓解他们的官司】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但左光斗和杨涟已经在同一天被狱卒杀害】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

【当时是天启五年(1625)七月二十六日,享年五十一岁。

 

光斗既死,【左光斗死后】赃犹未竟。

【赃物(追查)还没有结束。

】忠贤令抚按严追,【魏忠贤下令抚按严加追缴。

抚按:

明清时巡抚和巡按的合称。

】系其群从十四人。

【拘捕左光斗同族兄弟子侄十四人。

系:

拘捕。

群从,指堂兄弟及诸子侄。

】长兄光霁坐累死,【长兄左光霁因受连累而死】母以哭子死。

【母亲因哭儿子悲伤而死】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都御史周应秋还认为主管官吏追查不尽力】疏趣之【上疏催促他们力办,】由是诸人家族尽破。

【因此最终使许多人家破人亡】及忠贤定《三朝要典》“移宫”一案【到魏忠贤对《三朝要典》“移宫”一案定案时。

《三朝要典》,是一部臭名昭著的“名著”。

为了达到陷害东林党人的目的,顾秉谦等三人纂辑万历、泰昌、天启三朝有关梃击、红丸、移宫三大案的示谕奏疏档册,加上案语而成,中间多有混淆是非,颠倒转折之处。

】以涟、光斗为罪魁,【要把杨涟、左光斗定为罪魁祸首】议开棺僇尸。

【并商议要开棺辱尸。

僇尸,lùshī,侮辱尸体。

《晏子春秋·谏下二一》:

“朽而不敛,谓之僇尸。

”】有解之者,乃免。

【后来,有人替他们劝解,才作罢。

】忠贤既诛,【魏忠贤被杀后】赠光斗右都御史,【朝廷追赠左光斗为右都御史】录其一子,【录用他的一个儿子】已,【之后】再赠太子少保【再追赠太子少保】福王时,追谥忠毅。

【福王时,追赠谥号为“忠毅”】   

 

4.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             发:

揭发

B.复构文言狱狱:

监狱。

C.长兄光霁坐累死                     坐:

定罪

D.疏趣之                             趣:

催促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狱:

案件。

《曹刿论战》:

“小大之狱,必以情。

5.以下句子中,分别表明左光斗“嫉恶如仇”和“受人爱戴”的一组是()(3分)

A.①捕治吏部豪恶吏/②辇下震悚 

B.①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②福王时,追谥忠毅

C.①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 /②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

D.①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②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

A②写京城之人对左光斗治恶打假行为感到震动惊悚;B②写朝廷追认左光斗的谥号;D①写杨涟等人的打算。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光斗在京城担任御史时,采取了治恶打假行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整个京城都为之震动惊悚。

B.左光斗和杨涟谋划弹劾魏忠贤,结果被魏忠贤预先侦知后抢先下手,魏忠贤提前两天将两人免职。

C.孙奇逢和鹿正认为左光斗有德与京城人民,倡议凑集财物营救左光斗,但最终还是未能将其救出。

D.左光斗死后,魏忠贤还对他的同族兄弟子侄进行了迫害;魏忠贤直到被杀后,朝廷才为左光斗平反昭雪。

答案:

B

【解析】本题目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从原文第二段可以知道,并非左光斗和杨涟“谋划”时被魏忠贤免职,而是“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时被免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其法犁然具备,诏悉允行。

水利大兴,北人始知艺稻。

(5分)

参考答案:

他的方法明确完备。

诏令全部允许施行,水利大兴,北方人才开始懂得种稻。

得分点:

犁然,具备,悉,艺。

(2)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

(5分)

参考答案:

共捐得黄金数千两,商量要代他们缴纳罚金,来缓解他们的官司,但左光斗和杨涟已经在同一天被狱卒杀害。

得分点:

输,狱,为……所,毙。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8分)

螺川早发

[清]王猷定

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

长江流远梦,短棹拨残星。

露湿鸥衣白,天光雁字青。

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

【注释】

  螺川:

在江西吉安北十里,南邻赣江。

【作者简介】

  王猷定(1598—1662),王猷定(猷yóu),字于一,号轸石,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散文大家,诗人。

  他出身于官宦之家,祖父辈科名显达,但他并不追逐功名利禄,却酷爱钻研学术。

他自幼聪颖,很有才华,早年耽声伎,爱陆博,好仙怪。

及长,转而“嗜两汉八家之文”,“惟以古人为事”。

终生只是一个拔贡。

  崇祯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他漫游到扬州,被爱国将领史可法征为记室参军,待如师长。

曾为史可法撰写迎立福王檄文。

弘光时,他的姻亲袁继咸总督江西、湖广、应天、安庆军务,上疏推荐猷定。

他因奸党当权,谢绝袁的好意。

入清后,他绝意仕途,以诗文自娱。

后流寓杭州,忧愤而死。

身后一贫如洗,经友人出资棺殓才由其子扶柩归乡。

【赏析】

  首联:

写月落时分,群山披上晓色,山野空旷,遥闻城楼上的鼓角鸣声划破夜空又呈现清晨的宁静。

写欲发未发时的螺川风光一切是那么恬静,那么自然,含蓄地为下文写离情别意打下基础。

  颔联:

那长流不断的赣江水,仿佛是要将自己从一个梦想流入另一个梦想;那划动的短棹是在波动水中残存的星光倒影。

江水、木桨都是摸得着的实体,梦境、星影却是空幻、浮动的。

“流”、“拨”二字富有动感,虚实相辅,扩大了意境,让人浮想联翩,含义无穷。

  颈联:

视野更宽广,“露湿”点明特定环境,“天光”点明特定时间。

秋露朝湿,晨光见晓,“欧衣白”“燕子青”突出秋江早晨空气的清新爽朗。

水天一色,鸥驻雁飞,小舟荡漾,构成一幅淡漠水彩画,既开阔明晰又潇洒飘逸,咀嚼之中,惜别之意蕴藏其中。

  尾联:

船行回首望,只见水天苍茫,旷远无边,螺山已似海岳之中的一个小小孤亭。

船越行越快,越显山小如孤亭,让人联想到送别的长亭,螺山亭亭玉立目送行舟,其楚楚依人,看似写景,实为写情,写出了螺山为之送行之意及诗人对螺山的依恋之情,把离别之后的孤寂情感表现得更深沉更浑厚。

【注】螺川,即螺山,也即诗中的“海岳”,在江西吉安县北十里,南临赣江。

8.“长江流远梦,短棹拨残星”两句中各有哪一个字用得妙?

为什么?

(4分)

【参考答案】“流”、“拨”用得妙。

“流”字写出了江水长流不断,仿佛要将自己从一个梦乡流入另一个梦乡;“拨”字写那划动的短棹仿佛是在拨动中残存的星光倒影。

江水、木桨都是实体,梦境、星影都是空幻的、浮动的,在实、虚之间分别用动词“流”和 “拨”,组合成一幅星夜行舟图,不仅似闻夜行船声,还因虚实相辅扩大了意境,让人产生联想。

(4分)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9.尾联中诗人不写自己孤单,也不写孤舟,而说螺山似孤亭。

这样写有何作用?

(4分)

【参考答案】作用有三:

一、“孤亭”形象地写出了螺山的外部特征,照应首联,紧扣诗题。

二、孤亭能让人联想到送别的长亭短亭,又能浮现出螺山亭亭玉立目送行舟的模样。

螺山为之送行之意及诗人对螺山的依恋之情均形象地表现出来。

三、更能体现诗人真挚的感情,将螺山人格化,想到自己的离去冷落了螺山,因而螺山显的孤寂,比说自己孤寂显得更深沉浑厚。

(4分) (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4分)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

(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

劝学》)

(2)寄蜉蝣于天地,     。

(苏轼《赤壁赋》)

(3)     ,砯崖转石万壑雷。

(李白《蜀道难》)

(4)间关莺语花底滑,。

(白居易《琵琶行》)

(5)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李密《陈情表》)

(6)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7)     ,齐彭殇为妄作。

(王羲之《兰亭集序》)

(8)     ,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

答案: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渺沧海之一粟

(3)飞湍瀑流争喧豗(4)幽咽泉流冰下难

(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6)玉簪螺髻

(7)固知一死生为虚诞(8)箫鼓追随春社近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皖西六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中)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沉默中的土地

诸柏林

(1)我的家乡是一个古老的村庄。

无需煞费苦心地去考究,这里还不是村庄的时候,一定有了孕育村庄的一片更古老的土地。

(2)村庄的出现,恐怕是若干年前先人们迷恋这方山水,认为这里就是属于他们的村庄,从此不再漂泊。

理智地将生存的根扎进土壤中,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不惜力量和热汗开垦出一块又一块田畦,这片土地上就出现了蚯蚓爬行似的田埂,纵横交错的阡陌,忠实地恪守田垄的边沿,然后井然有序地伸向一户户农家。

有了属于自己的家园,人们不再彷徨,义无反顾地在这片土地上耕耘,繁衍生息,一次次将希冀播种于泥土中。

无论收获带来丰收的喜悦,天灾人祸威胁人们的生存,还是喜怒哀乐引起心灵的震撼,这一切都似乎是构成自然的和谐,唯有土地用惊人的沉默对人的愿望表示出不动声色的执著。

(3)我就降生在这块土地上,村庄对我的到来,无所谓欢迎也无所谓嫌弃,客观地讲被归纳为可多可少一类。

起初,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思想会成为村庄的叛逆。

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潜意识里曾对于村庄的事情产生过怀疑。

当我第一次睁开眼睛,看到满田满垄带着露珠在阳光下晃动的禾苗,绿浪的尽头耸立着高大挺拔的枫树,柔婉的翠竹掩映着炊烟袅袅的村舍。

听到鸟儿栖在枝头清丽婉转的鸣叫,在流溢着田园风光的美丽中,人们的脸上却写满了憔悴和忧伤,让人一眼就读懂了这样的活法很苦很累。

我生存的根同样深深陷于这片土地中,命运必然与土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生无可奈何地重蹈着先人们的脚印。

当我深切地感受到种田人的艰难后,不由引起了我对前途命运的思考与关注。

(4)终于有一天,我发现这块土地古朴得近乎丑陋,这个发现不啻一声惊雷震醒了几乎埋没在泥土中窒息的思维,怂恿我想象我并不知道的村庄之外那些令人向往的世界,激活了探索土地与人生相关问题的思考,开始用心解读村庄的全部内涵。

千百年来,村庄无论是阳光的照耀,还是风雨的侵蚀,除了布满沧桑的痕迹,还缺乏焕发生机的活力。

土地对人们冷漠得既不慷慨也不吝啬,于旷世经久的沉默中,悄然冷静地审视村庄人的行为,对一茬一茬侍弄土地的人永远是一副捉摸不透的面孔。

土地成了牵扯村庄人的根,尽管生存需要靠根吮吸营养,对它眷恋也罢,嫌弃也罢,它却以豁达的宽容叫人感动。

因此,蛊惑着村庄人丧失了背叛它的勇气,世世代代虔诚地守候着它。

(5)我无从考究从前的从前这块土地是什么模样?

却有理由相信,自从这里成了我们的村庄,土地就服从人的意志既生长禾苗,同样也滋生人的憧憬,哺育人的希望。

村庄人靠攀附着飘渺的憧憬和希望坚定了对土地的固守。

尽管终生的守候无法摆脱贫穷,逃避灾难,却能躺在土地坚实的躯体上安详地撞进梦境,①人生的壮丽在酣梦中就有了想象中的辉煌。

(6)沉默中的土地对村庄人从来没有什么承诺,唯一给人安慰的是按人的意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无论人们精耕细作还是广种薄收,②土地像乳母干瘪的奶头,只有你不厌其烦地用力吮吸,才能获得充饥的乳汁,它从来不偏袒不劳而获的投机者。

土地是一切生命的载体,所有生灵都有机会在这个舞台上将生命演绎到极致。

人的追求从来没有止境,在依托土地日臻成熟的强大中,当仁不让地主宰了世界。

征服的快感使欲望不断膨胀,争夺土地,攫取劳动成果往往演变成人生命之外却高于生命的行动。

土地被强者乐此不疲贪婪地争夺弄得满目疮痍,弱者在不堪忍受重压无力侍弄它时,荒凉追逐着土地,野草任性地爬满赤裸的身躯。

斗转星移,日月更迭,漫漫岁月中,土地成了人类生存的依赖,荣华富贵的象征。

因此,挖空心思变换花样占有土地,掠夺劳动成果,成了人们的最终目的。

带着血腥的争夺中,沉默的土地疲惫了。

11、请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两句话的含义。

(5分)

①人生的壮丽在酣梦中就有了想象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