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教案3 颤抖的羽毛.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681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教案3 颤抖的羽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冀教版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教案3 颤抖的羽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冀教版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教案3 颤抖的羽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冀教版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教案3 颤抖的羽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冀教版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教案3 颤抖的羽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冀教版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教案3 颤抖的羽毛.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冀教版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教案3 颤抖的羽毛.docx

《冀教版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教案3 颤抖的羽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教案3 颤抖的羽毛.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冀教版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教案3 颤抖的羽毛.docx

冀教版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教案3颤抖的羽毛

3*颤抖的羽毛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略读课文,通过略读了解大意.

2、理清文章的脉络,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

3、结合课文,联系实际体会“自悟、自省”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理解“颤抖的羽毛”的深刻含义,懂得做错了事要学会自悟、自省.

(三)教学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设计内容

3*颤抖的羽毛

设计者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

1、一提到“羽毛”,你会想到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如“美丽”“漂亮”等等.)

2、出示课题《颤抖的羽毛》,“颤抖”什么意思?

(哆嗦、发抖).文中的羽毛为什么是“颤抖的羽毛”?

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看看里面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做到正确、流利.

2、指名读,互相评价.

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生交流:

一起梳理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课文讲了“我”为了制作一只漂亮的毽子(起因),就和同学一起捉我家的大公鸡,拔公鸡的翎毛,把大公鸡逼进水池,几经折腾,大公鸡差点死了(经过),后来“我”自悟到了错误,于是“我”加倍呵护大公鸡,公鸡逐渐恢复了对我的信任(结果).)

(教师相机板书:

美好愿望——捉鸡拔翎——公鸡落难——捞鸡上岸——真诚弥补)

四、品读课文

1、出示思考题:

本文是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在整个过程当中,作者的内心情感有什么变化呢?

结合着课文内容谈一谈.

2、学生自读.

3、小组讨论.

4、集体交流: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来感悟.学生可以读有关句子,也可以结合课文谈自己的理由)(教师相机板书)

(1)儿时玩的踢毽子游戏,“不但看踢得技巧,还要比一比谁制作的毽子最漂亮”,所以“我决心要在制作毽子上超过别人”,反映了身处孩提时代的“我”那种争强好胜,喜欢攀比的心理特征.

(2)“我约了几个要好的同学”对大公鸡的两次围攻,以及擒住后的“七手八脚地拔着它的翎毛”,是“我”制作最漂亮毽子欢喜之情的表现.

引导学生从“围、缩、扑”等词语中看出他们已经谋划好了捉鸡的行动,显然已经商量、计划好了怎么捉鸡、拔鸡毛,并进行了分工,体会出他们的淘气.(朗读)

从“伸长、竖起、腾空而起”等词可以看出大公鸡没有坐以待毙,为了保全自己的羽毛敢于抗争并取得了初步胜利,并逃出了“我”的包围圈.(学生读)

引导学生想象第二次又摆开阵势时的场面,体会他们这次更加谨慎、小心,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

他们会不顾一切的去捉公鸡,不顾公鸡的惨叫你拔我拽.

“一窝蜂的扑”告诉了我们当时捉鸡的情态,场面特别乱,感受到孩子们太淘气了.

“七手八脚”让我们感到了当时他们乱拔的场面,肯定有用没用的拔了不少,大公鸡得疼坏了.

一群多么淘气的孩子,大公鸡怎么受得了,大公鸡再也受不了,一下挣脱了,又一次腾空而起.

(3)在水中挣扎的大公鸡“眼看着就要被淹死了”,“我”把它捞上来独自守护,端饭端水,愧疚之意自然流露.

朗读课文描写大公鸡在水里扑腾、挣扎的场景,想象公鸡此时的处境和心理活动.

朗读、理解见到竹竿、绳子后公鸡的表恐惧、紧张,以及公鸡快淹死时的可怜.

“找竹竿、绳子、央求、保证等词说明他们已经知道自己错了.

“我”看到公鸡遭受了不幸,“我”的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说说“我”当时的心理.

理解“惴惴不安”形容因担心、害怕心中不安

(4)在同学们的夸奖声中,“我却高兴不起来”,并且每天“到郊外草地上给大公鸡捉蚂蚱”,以及后来的“我总是很偏爱它”,一种负罪之感充满了“我”的内心.

守护鸡,端来米饭,给鸡捉蚂蚱,单独喂它好吃的”等词句中体会为了自己而损害他人,自己会受到良心上的谴责,及时真诚弥补自己的过失.

五、交流启示:

1、为什么有了漂亮的鸡毛毽子,我倒高兴不起来呢?

预设答案:

我强行拔它的羽毛,侵犯了他它利益,每一根羽毛都联系着公鸡的疼痛神经,即使毽子再漂亮,我也不会高兴的.

公鸡受了那么大的伤害,还不知是死是活,“我觉得对不住这只公鸡,所以“我高兴不起来.

他悟出了自己的错误,为了自己而损害他人.

是啊,为了自己竟然去伤害别人,这是要受到良心谴责的.

2、为什么“我”手中的毽子在瑟瑟地颤抖着?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交流:

“我”的心在颤抖.

虽然手中的毽子漂亮,但却成了“我”的一块心病,每当看到毽子,就会想起大公鸡的不幸遭遇,心里就有一种愧疚、自责感.

“颤抖”即使实写毽子上的羽毛在微风吹动下瑟瑟颤抖,又联想到了大公鸡在疼痛和惊恐中瑟瑟颤抖的身体.还表示了“我”在拔翎毛事件上的忏悔.

3、你从最后这段话当中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了伤害他人,自己会受到良心上的谴责,如果能及时真诚的想法弥补自己的过失,会重新得到别人的信任.

4、师:

你认为以“颤抖的羽毛”为题恰当吗?

(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

小结:

文章的题目虽然是“颤抖的羽毛”,但不是羽毛在颤抖,而是拿羽毛毽子的手在颤抖,是作者的心在颤抖.颤抖的原因是自己所做的错事给大公鸡带来了伤害,心灵受到了谴责,令自己愧疚,令自己难忘,内心充满了负罪感.以此为题,意在揭示作者的自省自悟,点明文章的主旨.

5、小结:

羽毛不但在我的手中颤抖,更重要的是它在“我”的心里颤抖.这事件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尊重大自然中的所有生命,不应该为了自己而损害他人.一旦我们犯了错误,自省、自悟很重要,不要总是等着别人来指导、教育.

六、布置作业:

把自己曾经淘气的事情说一说,写在小本本上.

推荐阅读:

《对良心存敬畏》

夏天的晚上,一只大白兔跑进我家,赶之不去.母亲说:

“天这么晚了,让兔子往哪儿去呢?

弄不好,会让什么动物给吃了,先留它一夜,明早谁吆喝,再还给谁.”

我找出一个笼子,先把兔子安置下来.

到了第二天,没有人吆喝少了兔子.又过了好多天还是没人找.兔子在我家一天天过下来,母亲日渐不安.

有一天,母亲一边给兔子为菜叶,一边自言自语:

“我怎么老觉得眼皮跳?

他从父亲的皮夹里抽出10元钱,出了家门.

过一会儿,他回来了,如释重负地说:

“我把10元钱丢在西边大路口,随便谁捡去,就当赎了这只兔子.晚上睡觉,我也能踏实些.”

有些事情,也许不为人所知,但躲不过良心的拷问.对良心存敬畏,我们才会夜夜安然入睡.

板书设计:

3*颤抖的羽毛

起因经过结果

美好愿望——捉鸡拔翎——捞鸡上岸——真诚弥补

喜欢攀比——欢喜之情——愧疚之意——负罪之感

由疑而入,引发学生阅读兴趣.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扫除障碍.

学习叙事性文章,要让学生搞清楚事情发生发展的原因、经过和结果.理清脉络,才能深入文本去进行感悟和理解.

由思考到讨论,由浅入深,由与核心问题有关的一般问题到核心问题.组织学生紧密联系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并结合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来感悟.使学生的理解感悟来源于文本,并最终回归于文本,从而避免脱离文本的泛泛空谈.

有了前面对于文本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此时层层深入的问题设计,有助于学生思想认识的升华和提高,使文章中心的总结提炼水到渠成.

写自己的经历和体会,能够加深对课文中心的理解和体会.

推荐阅读,将“自省、自悟,不应该为了自己而损害他人”的中心延伸到课下,使学生知道,每一个人都是在认真地生活,认真地做人.

《颤抖的羽毛》习题精选

1、如何理解课文标题“颤抖的羽毛”?

2、我知道关于自省方面的名言警句(至少2条)

附答案:

1、每当看到漂亮的毽子,我就会想起大公鸡的不幸遭遇,颤抖既是实写毽子上的羽毛在微风吹动下瑟瑟的颤抖,又联想到了大公鸡的疼痛和惊吓中瑟瑟颤抖的身体更深的意义上还暗示了我在拔毛事件上的忏悔之情

2、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