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猪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6874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养猪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生态养猪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生态养猪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生态养猪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生态养猪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生态养猪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生态养猪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生态养猪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生态养猪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生态养猪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生态养猪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生态养猪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生态养猪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生态养猪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生态养猪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生态养猪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生态养猪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生态养猪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生态养猪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生态养猪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养猪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

《生态养猪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养猪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态养猪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

生态养猪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生态养猪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一)立项依据

1、国家农业产业调整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农业和农村工作意见中指出:

"温饱问题解决后,人们对粮食等基本农产品的直接消费趋于下降,对动物性食品、加工性食品的需求逐步增加,对农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抓住机遇,把经济增长切实转到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开拓新空间,为农民收入的增长开辟新来源,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在新的台阶上继续保持旺盛的发展活力,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国家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中提出"建立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创名牌产品。

优先支持畜禽、水产、茶叶、蔬菜、花卉、热带植物、药用植物等高价农产品的良种引进、培育工作,研究开发产前、产中、产后的配套技术,建立无公害、绿色产品基地、新产品出口创汇基地。

"因此,该项目符合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战略,对调整我国农业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生态环境保护与人类健康的需要。

高品质的猪肉不仅各项营养指标必须保证,更重要的必须做到无毒、无害、无污染,或者将它们降到最低限度。

然而,猪肉的品质优劣,不仅受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制约,更与生产环境和环境质量密切相关,如果猪肉生产环境污染严重,疫病泛滥,药残严重,那么一方面会导致农药、抗生素、驱虫剂、激素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残留超标,另一方面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及动植物疫病带来的各种病毒、细菌和寄生虫,也会通过污染动植物食品,并以动植物食品为中介到达人体,这种情况无疑对人体健康极为不利。

欧州疯牛病事件、1999年以来香港、台湾发生的禽流感以及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发生的瘦肉精事件,就是烈性病毒与生产污染通过畜产品而致人于病、于死的例证。

能否为人们提供安全的动植物食品,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这是我们所必须面对的挑战。

因此,猪肉生产的数量和质量,与能否满足人们消费、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类素质息息相关。

近年来面世的"绿色食品",正是人们在可持续发展的视野下,立足环境保护,重视人类健康的一项综合性成就。

3、加入WTO的需要。

我国畜产品出口具有一定的优势。

一是目前国内畜产品生产与需求已基本达到平衡,且局部地区供过于求,这给畜产品出口提供了基础;二是我国肉类生产价格除禽肉外,均低于国际市场(猪肉价格比国际市场低50%左右,牛肉低80%,羊肉低54%),且劳动力后备资源丰富,是畜产品出口的最大优势。

加入WTO后,多边关税减让、非关税措施的取消和长期的最惠国待遇等大大改善了出口环境,这给我国己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畜产品出口赢得了更多的机会。

同时,加入WTO后,我国可以运用WTO的有关条款及争端解决机制,客观、公正、合理地解决畜产品贸易争端问题,有利于我国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因此,从近期看,加入WTO后,对我国猪肉产品市场冲击不大。

但我国绝大多数猪肉产品的突出弱点是在卫生标准和品质上达不到国际市场的要求。

随着猪肉产品供给的丰富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猪肉产品质量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产品检疫情况、饲料添加剂有害物质的残留程度等,均已成为目前世界各国居民购买猪肉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因此,尽管我国肉类具有价格低、鲜活的竞争优势,但其质量、保鲜处理、安全性等亦将制约我国猪肉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该项目的实施,更有利于我国猪肉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4、我国农业、农村、农民增收的需要。

我国农业的发展不仅受到资源的约束,还受到需求的约束,随着市场供求的变化,质量差、档次低的产品市场竞争就会显得疲软无力。

近年来,猪肉等农产品出现销售不畅、价格下跌,农业、农村的效益下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正是这种阶段性变化的反应。

该项目的进行,有利于提高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争取价格优势,促进我国农业经济持续发展,为农民增收作出新的贡献。

总之,本项目的立题,不仅符合国家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的整体发展战略,而且对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健康,以及提高我国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技术分析

本项目的最终目的是生产符合HACCP规范的猪肉。

通过分析评价生猪生产过程的疫病、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等有害因子(HA),并为消除这些危害因子确保安全性而在生猪的品种、饲料安全、环境控制、疫病净化、屠宰、流通各阶段直到消费者手中全过程采取重点管理的预防手段和方法(CCP),对危害因子的发生进行监控并确保建立健全生产安全猪肉的规章制度。

要达到此目的,项目实施单位有以下技术优势:

1、我院通过"七五"、"八五"攻关培育的我国第一个低外血含量的瘦肉型品系--新荣昌猪I系,该品系与长白、杜洛克等外种猪杂交,生产出具有适度瘦肉率(60%),肉质优良的猪肉,为本项目生产优质的猪肉奠定了基础。

2、本院于"七五"至"九五"一直着力于安全、环保配合饲料的技术研究,先后用酶制剂、有机酸、中草药等添加剂替代抗生素,减少N、P对环境污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成果,由这些技术组装生产的无残留配合饲料已由荣昌万隆牧业总公司生产并广泛推广应用,深受广大用户欢迎。

3、我院也非常注重养猪生产的环境控制,承担了农业部2001年度丰收计划《瘦肉型猪生产生态良性循环利用技术》,在本项目将要实施的荣昌、忠县、涪陵等污染较轻的三峡库区大规模地进行了"标准化圈舍、猪粪沼气发酵"等工作,为生猪生产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4、农业部实施的无规定疫病示范区的建设,正在项目实施地全面实施,为安全猪肉的生产在疫病净化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我院自主开发"安全猪肉生产信息管理系统(SAFEPIG)",为安全猪肉生产整个流程提供可追溯性监控。

6、饲料、肉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检测技术完善。

以上研究获国家教育部、省(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二等奖四项,三等奖二项(见表1),在技术上确保本项目能顺利完成。

获奖成果一览表

成果名称

授奖单位

获奖等级

获奖年度

瘦肉猪配套技术在基地县的开发应用

四川省人民政府

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9

四川省畜禽疫病普查

四川省人民政府

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1

母猪多胎高产综合技术示范

四川省人民政府

星火计划二等奖

1992

荣昌猪瘦肉型品系选育

四川省人民政府

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6

8505猪用全程添加剂配套利用技术

四川省人民政府

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6

中草药防治母猪乳房炎与仔猪下痢的研究

重庆市人民政府

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1

猪优质高效饲料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

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

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1

新荣昌猪I系推广技术及配套利用

农业部

丰收计划三等奖

2001

(一)已有的基础条件

重庆市养猪科学研究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是我国长期从事猪的遗传育种、饲料营养和疫病防治的专门研究和推广机构。

国家饲料质量检测中心(北京)、重庆市养猪重点实验室和重庆市兽医防疫站为主的研究检测机构,拥有一批气质联用仪、液质联用仪、近红外分析仪等先进的检测设备。

先后承担了农业部、重庆市饲料安全定点检测,疫病监测,无公害饲料生产技术规程,国家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订工作,对饲料和肉品的安全性检测有较好的基础;同时还开展了养猪业的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以及饲料和肉品中的抗生素、激素、重金属残留的检查检测;食品的卫生指标快速检测等研究,有机物的气质联用技术快速检测技术研究等(主要仪器设备见表2)。

这些工作为安全猪肉的生产示范奠定了技术基础。

示范基地县有良好的圈舍条件、生态条件,有4个种猪场和年产140万头仔猪的生产基地,有专门疫病防治体系、定点屠宰场和猪肉销售点;合作企业有成套的中兽药、安全饲料添加剂、配合饲料生产线和肉食品加工车间;重庆市养猪科学研究院还研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种猪和安全猪肉生产信息管理系统。

这些设备设施能完全满足安全猪肉的生产。

主要仪器设备一览表

仪器名称

产地

使用状况

电子天平

瑞典Tector

使用中

高效液相色谱仪

美国

使用中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日本日立Z-8200

使用中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美国

使用中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仪

美国

使用中

蛋白自动分析仪

瑞典

使用中

气相色谱仪

美国

使用中

气质联用仪

VGMD-800

使用中

脂肪自动测定仪

瑞士BUCHI

使用中

纤维自动测定仪

瑞士Tector

使用中

肉色测定仪

德国

使用中

胴体肌肉PH直测仪

德国

使用中

氨基酸分析仪

日本

使用中

荧光分光光度计

日本日立

使用中

氧弹热量计

德国C-5000

使用中

微量水分测定仪

美国DL-3T

使用中

超低温水箱

美国R404A

使用中

生物安全柜

美国NU-440

使用中

箱式冻干机

美国NU-441

使用中

 

(二)首席专家基本情况介绍

    刘作华  男,1964年7月生,1985年毕业于四川畜牧兽医学院畜牧系,200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一直从事猪的营养与饲料研究,现任重庆市养猪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理事、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分会理事。

先后获一、二届"重庆市荣昌县十杰青年"、首届"重庆市青年五四奖章"、"重庆市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领导的研究院对推动养猪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领导的科技型先导企业川牌饲料兽药总厂近五年来,销售收入超过2亿元,社会效益18个亿,品牌系重庆市"著名商标"。

主持和参加了国家"八五"、"九五"、"十五"攻关计划、农业部丰收计划、四川省、重庆市科技攻关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和横向委托项目等共25项,已完成项目20项,获研究成果16项,获奖12项;主编出版了专著两部;发表论文60余篇;主持研制开发的产品先后获96年"首届中国饲料工业博览会认定产品"、97"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推荐产品"、99中国北京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奖、99马来西亚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等殊荣。

(三)项目单位组成

项目承担单位主管部门:

重庆市农业局

项目承担单位:

重庆市养猪科学研究院

重庆市养猪科学研究院是中国大陆唯一专门从事猪的繁殖育种、饲料营养、疫病防治研究和科技产品开发及技术推广的农业科研单位,始建于一九五一年,一九九七年六月由四川省划转重庆直辖市,隶属重庆市农业局。

我院现有职工303人,其中在职职工184人,现有科技人员110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31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32人,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37人。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的专家5人,硕士研究生21人。

博士3人,客座研究员6人。

全院占地面积760余亩,固定资产总值(不含土地)一千多万元。

一九七八年以来,我院共承担科研项目140多项,取得科研成果110多项,其中有75项分别获农业部、四川省和重庆市科技成果奖并在养猪生产中广泛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重庆市、四川省乃至全国养猪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编写出版《科学养猪全集》等专著21部,撰写科技论文500余篇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有54篇获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优秀论文奖,有25篇在国际畜牧科技界交流。

近年来,我院以开发种猪、饲料、兽药三大产业为主,其中荣昌猪、新荣昌猪I系种猪畅销国内25个省、市、自治区。

研制开发饲料、兽药共95个产品投放市场,远销国内29个省、市、自治区,产品品牌"川牌"被重庆市人民政府首批命名为"重庆市著名商标"。

我院与国外1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先后被四川省人民政府、重庆市人民政府和重庆市农委命名为"文明单位",多次荣获四川省"先进科研单位"光荣称号,一九九七年被荣昌县人民政府命名为"园林式单位"。

项目协作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

重庆市兽医防疫站

项目合作企业:

荣昌万隆牧业有限公司

荣昌万隆牧业有限公司是中国唯一的省级专业养猪科研机构--重庆市养猪科学研究院的控股公司,位于闻名遐迩的中国(重庆荣昌)畜牧科技城,是一个集一流人才、一流技术和一流管理于一体的科技型企业,下辖饲料总厂、动物药品厂、种猪场、屠宰公司、肉品销售公司,年产值近2亿元,利税1000余万元。

拥有职工216人,其中科技人员122人,中、高级技术人才78人。

饲料兽药总厂建于1985年,注册资金2000万元,年产值6000多万元,拥有年产2万吨添加剂预混料和4万吨颗粒料的生产线各一套;产品有添加剂、预混料、浓缩料、颗粒料四大系列100多个品种,年产销饲料6万多吨。

该厂已通过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了ISO9001:

2000国际认证。

被评为"四川省100家最大规模饲料企业"、"四川省100家最佳效益饲料企业",连续10年被工商局授予"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称号。

动物药品厂建于1994年,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先进的生产设备;全面推行GMP规范,强化内部管理,建立了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现有片剂、散剂、针剂、丸剂和口服液等生产车间;生产预防、治疗畜禽内外疾病的动物药品及药物添加剂,品种近100个,年产值4000多万元。

饲料兽药总厂具备完善的销售网络和庞大的市场服务体系,以高质量的产品和高水平的服务闻名于饲料兽药行业;在全国设有销售网点和技术服务站346个;产品在市场上享有很高声誉,多次荣获国际国内大奖,川牌强化开胃精等产品被评为重庆市名牌产品,"川牌"商标被评为重庆市著名商标。

多年来,该厂依托重庆市养猪科学研究院得天独厚的人才优势、科技优势和管理优势,制定切实可行战略,经过卓有成效的经营,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和营销管理运行机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绩斐然:

自有资产由当时的5万元发展到目前的5000万元,销售收入和年产值连年跃上新台阶,成为饲料兽药行业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种猪核心场具有目前世界上最优秀的杜洛克、大白克、长白及荣昌猪瘦肉型品系500头基础群,商品仔猪生产场有二杂母猪群5500头,年提供10万头以上商品仔猪。

肉猪屠宰和肉品销售公司在重庆市21个区(市)县建立了67网点,经营业绩较好。

 (四)人员配备与保障

为保证本项目的正常实施、顺利完成,项目准备投入研究人员12人,生产技术人员68人。

管理人员10人。

将整个安全猪肉生产环节目标分解,实行企业化运作,经费与任务挂钩,责任到人。

所有参加人员必须有50-100%的时间投入该项工作,并在交通、信息、检验、检测等设备设施上予以充分保证,以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1、项目主要专家情况介绍

范首君男、39岁、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副研究员,中国动物数量遗传研究会理事,中国农民问题研究所西南分所副所长。

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13项,参与执行项目4项,获省(部)级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参与主编专著1部,公开发表科技论文21篇。

主持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荣昌猪瘦肉型品系选育》物化和产业化,与重庆市科委风险投资公司共建了高科技股份制企业"新荣昌猪1系育种中心",产品已作为重庆市重要产业化项目,现已在全市40个区、市、县建立43个二级扩繁场;该品系种猪现已推广到重庆、四川、云南等12省(市)120个县,为农户增收2.5亿。

曾代勤男、46岁、研究员、研究院副院长、重庆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聘常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养猪分会常务理事。

先后主持和参加研究项目19项,获研究成果11项,其中部省级科技成果二等奖4项,主编《养猪技术》等专著三部,公开发表和交流科技论文18篇,主攻养猪技术研究与开发。

林保忠男、46岁、研究员、院育种中心副主任。

1981年至今,先后主持和承担科研项目二十余项,获科研成果奖五项,其中部省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编著专著六部《猪病防治与临床图解》(86.6万字)、《科学养猪全集》(166.5万字)、《农户养猪饲料配制技术手册》(12.5万字)、《养猪技术》(12.7万字)、《现代养猪技术》(46.8万字)、《畜禽养殖技术》(68.9万字),编译专著一部,撰写电视专题片脚本两部,发表科技论文39篇。

在养猪的环境与现代化猪场建设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

研究方向:

养猪的环境及现代化猪场建设,生态养殖技术(无公害养殖技术)。

王金勇男,32岁,副研究员,院繁殖育种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农业大学毕业,后获得四川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学位,现攻读中国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学位。

致力于猪的遗传育种研究,先后主持和参加各类科研项目21项,其中主持国家和省部级攻关项目6项、基金项目2项,已完成7项。

撰写发表科技论文30余篇。

1997年度重庆市青年岗位能手,1998年获四川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99年被评为重庆市荣昌县十大杰出青年。

钟正泽男,36岁,硕士研究生,院饲料营养研究中心主任,副研究员,荣昌县政协常委,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和中国养猪研究会会员。

共承担研究项目近30项,其中主持12项,获省、市级重大科技成果奖5项,发表科技论文20余篇,其中翻译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对猪胎儿的胃、胰及小肠消化酶分泌的调节机制》等3篇论文在"第六届猪消化生理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公开发表,独立主持的《四川省母猪多胎高产综合技术推广》和《重庆市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综合技术措施》项目在30余个县(市)推广实施,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1997年被列入重庆市"跨世纪青年科技人才库",1999年获荣昌县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童晓莉女、39岁、副研究员、现任院饲养饲料营养研究中心副主任。

主要从事动物营养需要研究和添加剂预混料、浓缩饲料、配合饲料产品的开发研究,具有较强的生产质量管理能力和较高的学术水平。

参加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饲料添加剂及其应用》,主持《微量元素预配技术研究》,其成果《8505猪用全程添加剂配套技术》获四川省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主持部级项目《新型高蛋白预混料及其饲养技术》研究,获农业部丰收二等奖。

主持了若干新产品配方设计,新产品开发研究,饲料原料及饲料产成品的品质管理等技术工作,获得了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曹国文男、46岁、高级兽医师、现任院猪病防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微生物学会会员,重庆动物学会会员。

主要承担了《仔猪下痢病原分离鉴定》、《四川猪乙型脑炎和细小病毒的分离与鉴定》、《猪的细胞干扰素细胞培养方法和诱导剂的研究》、《四川畜禽疫病普查》、《猪喘气病综合防治措施的研究》、《中草药畜禽保健剂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等十多个项目,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并多次获得优秀论文奖,重庆市登记成果1项,发表论文43篇。

研究方向:

畜禽疫病诊断与防治;畜禽药品的研制与开发;畜禽多发与新发疫病防治措施的研究;畜禽用中草药复方及中西复方制剂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项目专家队伍和生产管理人员情况

姓名

工作单位

职称

专业

承担任务

刘作华

重庆市养猪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营养

主持、负责全面工作

范首君

同上

副研究员

畜牧

副主持,落实并监督实施

曾代勤

同上

研究员

畜牧

副主持,落实并监督实施

林保忠

同上

研究员

畜牧

主要执行,具体实施

郭宗义

同上

副研究员

畜牧

主要执行,具体实施

赵应安

同上

副研究员

畜牧

主要执行,具体实施

蔡辉益

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

研究员

营养

安全饲料、产品的检测

汤 明

重庆市兽医防疫站

副教授

兽医

无规定疫病区建设

李兴癸

荣昌县畜牧局

高级兽医师

兽医

示范推广

谭香胜

涪陵区畜牧食品局

高级兽医师

畜牧

示范推广

伯友国

忠县畜牧事业局

经济师

经济

示范推广

刘第书

荣昌万隆牧业有限公司

会计师

经济

安全饲料、药物配送

肖驰

重庆市养猪科学研究院

副研究员

兽医

核心技术组装配套、培训

王金勇

重庆市养猪科学研究院

副研究员

畜牧

核心技术组装配套、培训

钟正泽

重庆市养猪科学研究院

副研究员

营养

核心技术组装配套、培训

曹国文

重庆市养猪科学研究院

副研究员

兽医

核心技术组装配套、培训

徐顺来

重庆市养猪科学研究院

副研究员

计算机

网络及数据采集

刘宗慧

重庆市养猪科学研究院

副研究员

畜牧

核心技术组装配套、培训

童晓莉

重庆市养猪科学研究院

副研究员

营养

核心技术组装配套、培训

梁明荣

荣昌万隆牧业有限公司

助理研究员

兽医

安全饲料、药物配送

杨飞云

重庆市养猪科学研究院

副研究员

化学

分析化验及实施

韩承旭

荣昌万隆牧业有限公司

学士

食品

食品卫生与加工

吴洪福

重庆市忠县畜牧事业局

高级兽医师

畜牧

示范推广

张廷科

重庆市荣昌县畜牧局

畜牧师

畜牧

示范推广

杨培发

重庆市忠县畜牧局

高级兽医师

兽医

示范推广

文昌福

重庆市涪陵区畜牧局

高级畜牧师

畜牧

示范推广

易从政

重庆市涪陵区畜牧局

高级畜牧师

畜牧

示范推广

冉智光

重庆市兽医防疫站

高级兽医师

兽医

示范推广

万有能

重庆荣昌万隆牧业公司

副研究员

畜牧

示范推广

罗文华

重庆荣昌万隆牧业公司

副研究员

畜牧

示范推广

刘国华

中国农科院饲料所

副研究员

营养

安全饲料、产品的检测

(一)本项目拟采取的技术路线

本项目选择优良的猪种配套生产商品肉猪,应用无公害、无残留的配合饲料配制技术;安全、高效的饲养技术;对农户圈舍进行标准化改造;对粪污实施无害化处理;实施疫病的快速诊断、检测及综合防治技术;对饲料原料、配合饲料及肉品执行严格的安全、卫生检测;对安全猪肉可追溯性监控信息技术系统进行开发和应用,最终生产出符合NY5029-2001的无公害猪肉。

 

(二)项目的合作方式

本项目主要技术由重庆市养猪科学研究院提供,并与协作单位签订项目技术协作合同,明确其任务、资金等;完成项目所需技术的开发、试验、检测、评价等工作。

本项目产业化示范的合作对象是重庆市荣昌万隆牧业有限公司(龙头企业)和基地县专业养猪户。

重庆市养猪科学研究院以技术入股的方式与重庆市荣昌万隆牧业有限公司合作。

公司与专业户之间以订单的方式签定经济合同。

共同完成产业化示范任务。

(一)实施内容与主要技术措施

1、选择优良的种猪配套杂交,生产优质猪肉。

(1)选择原则:

父本无Haln和RN-基因存在、体型好、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母本抗逆性强、肉质优良(无Haln和RN-基因存在、肉色3.0左右、肌内脂肪含量3.0%左右、PH值6.2左右)、繁殖性能优良;商品猪抗逆性强、肉质优良、适度的生长速度(8月令体重达90-100千克)和瘦肉率(60%左右);

(2)母本选择:

荣昌猪是我国优良的地方猪种,具有抗逆性强、繁殖性能好、肉质优良等良好特性,在荣昌猪基础上培育出的荣I系和荣II系保持了原荣昌猪的优良特性,因而荣昌猪、荣I系、荣II系是生产优质安全猪肉的优良母本。

(3)父本选择:

长白、约克、杜洛克,作为种用个体必须经分子生物学检测,确认不携带Haln、RN-基因。

(4)商品猪杂交生产模式

采用以新荣I系、荣昌猪为母本的二元、三元杂交繁育体系,生产商品猪。

荣昌猪、荣I系、荣II系主要肉质指标

荣昌猪

荣I系

荣II系

肉色评分

3.09

3.00

3.19

PH1

6.02

6.18

6.16

肌内脂肪含量

3.16

3.19

2.70

Haln基因

 2、应用无公害、无残留的配合饲料配制技术,生产符合NY5032-2001生猪饲养饲料使用准则的安全配合饲料供养猪户使用,确保猪肉产品无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减少氮、磷排放。

(1)严格控制原料质量所有饲料原料在进入配合生产之前,采用高效检测技术对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如致病菌、农药残留、重金属等的含量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