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历年期中考试真题精选.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6900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历年期中考试真题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历年期中考试真题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历年期中考试真题精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历年期中考试真题精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历年期中考试真题精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历年期中考试真题精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历年期中考试真题精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历年期中考试真题精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历年期中考试真题精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历年期中考试真题精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历年期中考试真题精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历年期中考试真题精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历年期中考试真题精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历年期中考试真题精选.docx

《高一语文历年期中考试真题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历年期中考试真题精选.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语文历年期中考试真题精选.docx

高一语文历年期中考试真题精选

高一语文历年期中考试真题精选

第一卷(选择题共36分)

一、语文知识(18分,每小题3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是(3分)。

A、修葺╱休憩枭雄╱凫水会稽╱脍炙人口

B、譬如╱幽僻强弩╱驽马邂逅╱解甲归田

C、缟素╱枯槁曲笔╱曲折甲壳╱金蝉脱壳

D、发酵╱教学蹈藉╱慰藉连累╱危如累卵

2、下列各组词句中,都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凑合  皓首穷经 举世注目坚忍不拨乐亲戚之情话

B.貂禅义气用事无上光荣委屈求全月光如水照缁衣

C.算帐见贤思齐细水常流变本加利眄庭柯而怡颜

D.誉写明火执杖开源截流悬梁刺骨舟遥遥以轻扬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那天夜晚,他抱着吉他即兴演唱了几支歌,脸上是的表情,像孩子那样快乐,像农夫那样淳朴。

我一次感受到,好的男子汉本质上都是农夫,朴实,宁静,沉湎于自己的园地,

那是音乐、绘画书籍。

A.迷醉不止不管还是B.陶醉不只不管还是

C.迷醉不只如果或者D.陶醉不止如果或者

4.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都不是浮光掠影。

B.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共获得51枚金牌,居金牌榜首,全国人民弹冠相庆,无不钦佩运动员的精湛技艺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C.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努力贯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坚决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法。

D.与13亿人的利益息息相关的《物权法》,历时五年,经过八次审议,从分歧严重的争论到达成共识,3月16日终于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获得表决通过。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B.上下五千年,纵横一万里,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奔驰过多少盘马弯弓、叱咤风云的英雄好汉?

C.枪声清脆,三、五排枪过后,他们投出了手榴弹,冲出了荷花淀。

D.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省教育厅为把新课程方案落到实处,要求各地市逐步废止文理分科,实行走班教学,最终改变“高考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的现象。

B.“生存美学”的发展彻底改变了实践美学一枝独秀的格局,形成了多元并存、相互促进,为美学走向更高层次的综合创新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C.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今天清晨把一颗气象探测卫星用“长征三号”火箭准确送入预定轨道。

D.时下,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学习时间偏长,许多学生缺乏的是睡眠的严重不足,这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二、科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9小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口头或无形遗产,是相对于有形遗产即可传承的物质遗产而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申报规定中指出:

“列入名单的作品必须是有代表性的传统杰出工艺,有代表性的非文字形式的艺术,能够代表民族文化认同,又因种种原因濒于失传或正在失传的文化表现形式。

”它包括各种类型的民族传统和民间知识,各种语言,口头文学,风俗习惯,民族民间的音乐、舞蹈、手工艺、传统医学、建筑术以及其它艺术。

我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近20年来,由于现代化、城市化的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

就连家喻户晓的梁祝传说也面临传承的困境,在不久的将来,很可能再也找不到梁祝传说的传承者、说唱者,而梁祝文化的“根”在于梁祝传说,故而急需进行保护。

关于梁祝传说的记载,最早见于初唐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书中第一次记下“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的事。

晚唐张读的《宣室志》记载了这个故事的全貌,名为《义妇冢》。

明代冯梦龙辑的短篇平话集《古今小说bull;李秀卿义结黄贞女》中也有梁祝故事,写到梁祝死后化蝶。

据专家考证,梁祝传说起源于1600多年前的浙江省宁波鄞州,梁山伯原为鄞县(即鄞州)县令,清正廉洁,辛劳过度,病死任上。

现存较早也较完整的宋明州(今宁波)知府李茂诚的《义忠王庙记》中,还明确记载了梁山伯的生卒年月和立庙时间,说梁山伯终年21岁,尚未婚配。

梁祝传说富有江南地方特色,清风杨柳,缠绵悱恻,这种柔美的艺术形式,反映了江南百姓的审美心理特点,也显示出梁祝传说产生的地域环境特色。

奇丽的故事情节体现了人类对于爱情的忠贞精神;梁祝传说在流传过程中被鼓词、故事、歌谣、传奇、木鱼书、戏剧、曲艺、音乐等艺术形式接受,从而使梁祝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中国最具辐射力的口头和非物质文化艺术,并形成了庞大独特的梁祝文化;久而久之,梁祝传说已衍化为宁波鄞州当地的民俗文化、婚俗文化等。

(选自2006年3月23日《人民日报bull;海外版》,有删改)

7.下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对于可传承的物质遗产而言,是一种无形遗产。

B.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那些能代表民族文化认同,且濒于失传或正在失传的文化表现形式。

C.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是指各民族独特的传统杰出工艺及非文字形式的艺术等文化表现形式。

D.我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故而急需保护。

8.对于“梁祝文化”,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初唐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完整地记载了梁祝同冢、死后化蝶的故事情节,是记载梁祝传说的最早文献。

B.梁祝传说的柔美的艺术形式反映了江南百姓的审美心理特点。

C.梁祝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产生了鼓词、故事、歌谣、传奇、木鱼书、戏剧、曲艺、音乐等艺术形式。

D.梁祝传说情节奇丽,梁祝“化蝶”运用浪漫主义手法表现了当地百姓对于忠贞爱情的追求。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受现代化的冲击,那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

B.梁山伯实有其人,原为浙江省宁波鄞县县令,因辛劳过度而病死,终年21岁,并未婚配,这些记载还有待于专家进一步考证。

C.梁祝兼有多种不同的户籍,但本文作者认为从现存较早也较完整的《义忠王庙记》来看,梁山伯的立庙应源于鄞州。

D.梁祝传说是中国最具辐射力的口头和非物质文化艺术,已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文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2小题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簌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

“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

“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

lsquo;儿寒乎?

欲食乎?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

“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脊轩,旧南阁子也旧:

原来的

B.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再:

第二次

C.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洞然:

明亮的样子

D.妪每谓余曰   每:

时常

11.以下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表现“多可喜”之情的一组是()

①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②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③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④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⑤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⑥瞻顾遗迹,如在昨日

A.②⑤⑥    B.①④⑤    C.①②⑤    D.③④⑥

1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文字叙述了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变化,以写景为主,字里行间倾注着作者的深情。

B.“小鸟时来啄食”与“三五之夜”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年轻时在这里读书生活怡然自得的情趣。

C.第一段运用了描写、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D.第三段作者回忆母亲和祖母的往事,于回忆中隐含着作者的怀念以及对光阴易逝怀才不遇、有负亲所望的感慨,是“悲”的深化。

第二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古诗文阅读(25分)

13.文言翻译(9分)

将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共9分)

①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3分)

译文:

②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3分)

译文:

③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3分)

译文:

14.补写出下面各句的空缺部分。

(共8分,每空1分)

①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

②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如是而已。

(《师说》)

③彼童子之师,,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师说》)

④____________,______;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⑤,鸟倦飞而知还。

(陶潜《归去来兮辞》)

⑥三人行,,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⑦木欣欣以向荣,《归去来兮辞》

⑧,熟读深思子自知。

东坡《送安敦落第诗》

15.阅读下面这首明代诗歌,回答问题。

(8分)

又寄升庵①

黄峨

懒把音书寄日边,别离经岁又经年。

郎君自是②无归计,何处青山不杜鹃。

[注]①升庵:

诗人黄峨的丈夫杨慎,他因直言进谏,被遣戍云南永昌县。

在两地分居期间,黄蛾经常写诗作词,寄慰丈夫。

②自是:

自然是,应该是。

(1)本诗题为“又寄升庵”,开头却是一个“懒”字,这样写是否矛盾?

为什么?

(4分)

答:

(2)结合诗歌第三、四句分析:

这首诗表达了女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4分)

答:

16.山、水,是自然界中的事物,而在我国文化中,它们的组合又常寓含着某种理趣。

请依照下面的例句另举一个带“山、水“的熟语或名句,并写出它们所寓含的理趣。

(3分)

示例: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现了世事有时一时陷入困境,经过某种机缘又出现新的转机。

答:

17.下面是孙犁小说《荷花淀》中几个女人商量去探望参军丈夫的对话描写。

请用一句话,以设问方式,简明准确地设计出一个能切中这段文字的内容并让人思考的问题。

(4分)

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

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聚在水生家里,大家商量。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

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问题:

18.阅读下面这段评价霍英东先生一生的话。

请补写语段开头的中心句。

(要求不超过30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他爱国至诚、爱港至深,坚持真理、爱憎分明,不畏邪恶、光明磊落,是爱国爱港的杰出代表;他面对逆境勇于拼搏,锲而不舍终至成功的传奇奋斗人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典型写照;他乐善好施,热心公益慈善事业,无私奉献,是服务社会的楷模;他为人谦厚,处事低调,生活俭朴,胸襟品格令人敬佩。

他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兴衰融为一体,他的爱国精神和高尚品格永远值得人们尊敬和怀念。

六、现代文阅读(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

(一)

(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不能全选。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18分)

招牌菜

清水镇是个临着省级公路的小镇,正是司机们歇脚打尖的好去处。

司机们都是长期在外跑的人,清水镇的酒馆,也就有了一些清水镇人讳莫如深的内容,那是使大部分酒馆生意兴隆的“招牌菜”。

这年月,哪个酒馆没有招牌菜是不行的。

人家那吃饭的,冲的就是这招牌菜。

进门来:

“老板,你这里有啥拿手的,说说看!

”这老板要是说,我们的菜都好吃,人家立马走人,转身还要加一句“有病”。

这年月,没有招牌菜,还能开酒馆?

清水镇本地人喜欢去清水川菜馆,因为老板娘水兰有“绝活儿”。

水兰是四川人,主做川菜,招牌菜就是“麻辣鱼”。

那火锅做的真叫地道,一拨拔儿的食客吃了还来。

辣的嘴巴红红的,舌头麻麻的,一边用手扇着嘴巴,一边还忘不了夸:

“真够味,这辣地道,这麻地道!

可清水镇人除了老板娘水兰,没有谁去过四川,谁也没吃过四川地儿的麻辣鱼,但他们感觉麻辣鱼本来就是这个味。

甚至有一次,喝醉酒的麻二大着舌头说:

“我去济南吃的重庆麻辣鱼,那叫什么味呀,我呸!

那辣叫什么辣?

那麻叫什么麻?

不够地道嘛!

我就说,我们水兰做的麻辣鱼最地道。

就是重庆人来,也是吃这劲道!

”一屋子人抬头看看正忙碌的老板娘水兰,齐齐点头,嘴里还不住地应和。

这个时候的水兰温言打岔:

“麻二哥,别喝了,麻嫂要骂了呀。

”走过来,随意拿过麻二桌上的茶壶,高高举起,缓缓倒下,就有轻缓的水流声在人们的耳畔响起,闹得人心里颤一颤,抖一抖。

可也只是颤一颤,抖一抖,然后各喝各的酒,各吃各的菜。

吃完了,喝完了,各自回家去。

有时候,有外地来的人,开展业务或者感谢客户,就要请清水镇人吃酒。

当然要问被请的那位去哪里吃最合适。

往往就得到回答清水川菜馆。

来人早早打听看来到酒馆里恭候。

一进门,觉得走错了,要么就是听错了。

就站在门口掏出手机:

“喂,哥,您说的是清水川菜馆?

我咋看着不对劲呢?

”那头就笑:

“你请我客,还要你得劲?

我得劲就行嘛。

也不怪客人,看着馆子,的确不像高级去处。

一溜儿三排原木方桌,木凳子,简单得很。

①如果再留意呢,就是窗台柜台上散摆着几盆花,冬天是水仙,另外三季是大叶的滴水观音,一律青青绿绿,漾着生机。

进门来,早有水兰从柜台后面站起来,含着笑脸走近,脚步不快,让人觉不出过分的殷勤,可也不慢,让人感觉不出冷淡。

客人刚落座,一条雪白湿热的手巾递过来,一壶热热的茶水端上来。

第一杯却并不给客人喝,在干净的杯中摇一摇,倒进桌腿边的痰盂里。

客人的心就舒坦起来。

这时水兰才轻轻问,这位眼生呢,您请谁来着?

如果是镇子上的,也许我可以帮着您参谋一下客人的口味呢。

客人说出请谁谁,水兰随口就推荐几个菜。

这时的客人,男子汉的豪情似乎在水兰的轻言细语里得到了酝酿,随手接过水兰手中的菜谱,点起另外的酒菜。

一个个莱名从男人的嘴里蹦出来,水兰写几个数字或者打几个对勾,也就记好了。

好多时候,如果水兰知道几个人,会提醒多了浪费。

豪爽的客人听了这话,就赶紧住了口,朝水兰笑笑说饿着呢,掩饰着张狂后的那点羞惭。

被请的人来了,果真能吃个宾主尽欢。

喝的如果有些酒意,外来的客人也要附和着说:

“真够味,这辣地道,这麻地道。

”不过远来的人往往也会好奇地问:

“老板娘在前头张罗,老板却连个面也不露,放心这么个俊俏的娘们抛头露面?

这时候清水镇的人就笑。

哥,动心了?

这水兰呢,让你麻,可也让你辣呢。

那一次,一位大哥起了孬心思,让水兰一把辣椒末扔过去,哈哈,大概这辈子也不敢想别家娘们了。

客人此时便抬头细细看水兰,水兰正穿了雪白的罩衣忙着呢。

手脚麻利,却一点不见忙

乱。

那嘴角含着微微的笑意,任外地人怎么想,也想不出水兰辣起来如何模样。

可就这细细

看,也才觉出这老板娘穿着虽朴素,却耐看得紧,心里便也会暗暗颤一颤,抖一抖。

同样的,颤了抖了,心也就静了。

那水兰耐看的眉眼里透着一份端庄,可是观音模样。

②客人转头看看窗台,那水仙或者滴水观音正挺着水清的叶子,泛着幽幽的清香呢。

水兰开清水川菜馆整整十年。

四十二岁那年,因车祸瘫了十五年的男人死了,水兰盘出店面,嫁到了邻镇。

盘店的是麻二。

麻二开了半年,关门大吉。

麻二说,清水川菜馆这招牌菜呀,可不是麻辣鱼,明明是水兰嘛。

听着这话的清水镇人想一想,可也真是。

19.文中两处画线句子均属于景物描写,这两处描写的作用有何不同?

(4分)

20.作为职业的酒店老板娘的水兰,有哪些特点?

(4分)

21.本文的后三段属于小说的结尾,这样的结尾有哪些作用?

(4分)

22.从水兰开店红火的特殊角度,探究麻二盘店以后倒闭的最终原因。

(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18分)

一代才子钱钟书

钱钟书晚年避居北京三里河,闭门谢客,世人难得一识韩荆州。

杨绛①在《记钱钟书与〈围城〉》中更有记载:

“一次我听他在电话里对一位求见的英国女士说:

lsquo;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

”钱钟书一生没有留下自传,认为自传都是别传,不真实,因此谈论自己的文字也极少。

幸亏《记钱钟书与〈围城〉》一文,记录了很多钱钟书早年的资料,几可当其自传来读。

不过这篇文章,也是杨绛应胡乔木之请而作的。

可钱钟书又怕“以妻写夫,有吹捧之嫌”,为避免不必要的非难,他特别在此文稿背面写了一个短跋:

“这篇文章的内容,不但是实情,而且是lsquo;秘闻。

要不是作者一点一滴地向我询问,而且勤奋地写下来,有些事迹我自己也快忘记了。

文笔之佳,不待言也(钱钟书识1982年7月4日)。

要在坊间②找钱钟书传记,依然是一件困难的事。

台湾人氏汤晏,纽约大学历史学博士,1979年在美国初会钱钟书,后经常与之通信联络,遂成钱迷,并有意为钱立传,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一代才子钱钟书》。

本传记论传主平生及其作品、学术成就,哀叹“千古文章未尽才”,自有一家观点。

但取材严谨,当是立传的首要原则。

作者对传主平生历史细节的求证、澄清,多有他与杨绛的通信辅助,并有详细的注释以为印证、引申,充分弥补了史料不足的缺憾。

书成之后,深得杨绛嘉言:

“不采用无根据的传闻,不凭lsquo;想当然的推理来断定过去,力求历史的真实;遇到不确切的事,不惮其烦地老远地一次次来信问我,不敢强不知以为知。

我很佩服您这种精神。

就其观点而言,杨绛未必赞同。

但作者认为,钱钟书生于忧患,20世纪动乱频仍的中国,生生毁了一个“三百年来难得一见的天才”。

尽管他留下一部为人传颂的小说《围城》和以西学方法治中国文学的《管锥篇》,天才却未能完全发挥。

作者特别从《围城》说开去。

英国当代思想史家伯林将西方思想家和作家分为刺猬型和狐狸型两类。

前者有一套思想体系和大理论框架,结构完整。

后者文笔精美,观察入微,无所不包。

哈佛大学教授李欧梵也说过,中国作家兼具刺猬和狐狸优点的只有一个曹雪芹。

照此说法,汤晏认为钱钟书本是狐狸,却想做刺猬,因此成全了《围城》。

但钱钟书在1980年人民文学版《围城》“重印前记”中说到,“我写完《围城》,就对它很不满意。

”他还提到待写的长篇《百合心》,已写成约两万字,可惜1949年从上海迁居北京时丢失了手稿,以后兴致大扫。

钱说,“假如《百合心》写得成,它会比《围城》好一点。

”汤晏又据此写道:

“现在可惜的是,一部可能直追《红楼梦》的旷世巨作,终于未能面世。

诚为中国文学史上无可弥补的损失,叹!

叹!

”猜测是容易的,因为它仅仅指向可能。

还是杨绛的说法更为中肯:

“钱钟书在创作方面,的确没有能够充分发挥他的才华。

lsquo;发短心长,千古伤心事,不独钱钟书的创作。

”所以杨又说汤的设想属浪漫派,而她自己的设想则较现实。

但也都是设想而已。

1998年12月19日,钱钟书逝于北京。

而本传记留下最大的假设是,如果生逢太平盛世或一个创作自由的环境,钱钟书又将是一个什么样的钱钟书呢?

天才已乘黄鹤去,抛弃“浪漫”的假设,我们不妨吟诵英国诗人柯利的一句小诗:

死亡带走了一切

但夜莺愉悦的歌

仍留在大地上选自《三百年来难得一见的天才》)

注:

①杨绛:

钱钟书先生的夫人。

②坊间:

街市上(旧时多指书坊)。

19.文章首段写了钱钟书回答英国女士的话,这句话表现了钱钟书哪两方面的特点?

(4分)

20.本文题目是“一代才子钱钟书”,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钱钟书是一个“才子”?

(4分)

2l.本文在描写主人公时运用了什么方法?

请结合有关内容简要作答。

(4分)

22.读了本文之后,结合你对钱钟书的了解,你认为钱钟书能够写出“一部可能直追《红楼梦》的旷世巨作”吗?

请简述其理由。

(6分)

七、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马克bull;吐温与朋友郝威尔准备去远郊春游,出门时恰遇大雨。

郝威尔见到大雨,不禁悒悒不乐,他问马克bull;吐温:

“你看这雨会停么?

”马克bull;吐温回答:

“所有的雨都会停的。

请以“雨过天会晴”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但文体特征要鲜明;②不少于800字。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一语文历年期中考试真题,大家仔细阅读了吗?

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高一历年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精编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语文真题(2016-20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