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第一次单元考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6966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9.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第一次单元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第一次单元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第一次单元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第一次单元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第一次单元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第一次单元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第一次单元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第一次单元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第一次单元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第一次单元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第一次单元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第一次单元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第一次单元考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第一次单元考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第一次单元考试.docx

《高三语文第一次单元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第一次单元考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语文第一次单元考试.docx

高三语文第一次单元考试

2018-2019高三语文第一次单元考试

命题人:

刘民慧审核人:

朱赟

时间:

150分钟满分:

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

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

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

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

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

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

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

(摘编自陆邵明《留住乡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型的城镇化建设,如果在建设之余还能兼顾人文保护,就不会留下“乡痛”。

B.乡村记忆是居民情感所系和乡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完好保存下来。

C.活化乡村记忆是指赋予乡村记忆新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

D.在城镇化过程中,定期维修乡村的集体记忆场所,是呵护乡村记忆的一种方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围绕着乡村记忆的保护,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B.文章提出以综合甄选的方式选择保留哪些乡村记忆,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

C.文章将乡村记忆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并论及了二者的有机联系。

D.认为乡村与人的情感、记忆密切相关,这是文章论述城镇化与乡愁关系的前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

B.如果能留住乡愁,就有可能避免城乡变迁中物质空间变化与人的情感发生冲突。

C.为了保护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

D.能对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幸福列车”通鲁家

汪群

沿着“安吉大道”一直往东行,在没到游乐园的地方,我有意识地将方向盘往西打了转。

此时,我担心四岁的外孙女发现不去游乐园会一下子闹起来。

嗨,她偏偏没有拒绝。

没有围墙的大自然乐园无遮无拦、无边无际,有山有水有石,有鱼有虾有青蛙。

观花草,摘野果;摸螺蛳,钓黄鳝;听蝉儿鸣,赏蝴蝶飞;闻鸟鸣声,猜植物名。

一年四季,漫山漫坡郁郁葱葱,仅仅是一株竹子,就可以拗野笋、寻鞭笋、掘冬笋。

还可以采桑果,找蓝莓,摘黄花梨;打板栗,摇山核桃,选“一叶一芽”的白茶。

山边错落有致的一幢幢红顶、蓝顶,白墙、黄墙的农家小洋房。

往前不远处,我们遇到的却是一个丁字路口。

我第二次有意识地开进了一条小巧而精致的柏油马路,干干净净,路面虽然不宽,但车辆可以交会。

穿过一个个转弯抹角,我发现“前有火车轨道,请您注意通行”的指示牌,顿生迷茫:

交通闭塞的山旮旯里,还会有穿过村庄的火车通行?

忽然,外孙女在车里高兴地嚷着:

“小火车小火车!

哦,“鲁家村火车站”——也就是“阿鲁阿家”号小火车。

此时,我想起早些年,鲁家村开起的第一家农家乐,就叫“鲁妈妈餐馆”。

当时我问店主,为何取这个名字。

她回答:

“我家不姓鲁,鲁家村就是我们共同的家,开一家,‘鲁妈妈餐馆’,这样就叫得更响亮啦!

“呜呜呜-----”一辆“红黄蓝”相间的小火车在我们不远处徐徐驶过。

我们才知道,这里就是鲁家村通往全村十八个家庭农场的小火车“枢纽总站”。

小外孙女一骨碌下了轿车,跑向火车站,把我们甩得远远的。

我们只得拼命地追赶她。

“葡萄隧道”盘根错节的藤蔓上,一串串紫紫的、青青的葡萄就在眼前晃来摇去。

外孙女说:

“我要吃葡萄!

”担任列车长的陈姓姑娘听到后,手持喇叭说:

“旅客朋友们,前面就有一个停靠站,为大家提供摘葡萄、尝葡萄的体验项目。

”采葡萄,买葡萄,尝葡萄,让游客们自由挑选。

外孙女在一根藤蔓的跟脚边采摘了一小串水葡萄,连忙吆喝着“卖葡萄咯,卖葡萄!

小火车串起了十八个家庭农场,村子里数百户农家,都散居在小火车弯弯曲曲的沿线铁轨旁边,错落有致。

一家家、一户户,如同居住在“花果山”的迷宫,别有洞天。

“呜呜呜”的声音靠近了,农家人就像是要见到莅临的“外宾”一样,在阳台上、操场里笑脸相迎各地的游客,吆喝着自家的农字号特产:

老南瓜、香薯粉、野笋干、辣椒酱、山核桃、葵花籽、花生仁、银杏果……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在一家冯姓的农家门口,外孙女看见了挂在竹竿上金灿灿、大大小小的“宝葫芦”。

她拉着外婆的手蹦蹦跳跳,唱着动画片《葫芦娃》的主题曲:

¨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七朵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她说:

“我要把两个宝葫芦,都挂在外婆家的客厅里。

每个“家庭农场”都有一个停靠站,让游客可以像在城市里逛商场一样,一家一家跑、一户一户看,如“桃柳农场”“竹园农场”“药材农场”“野山茶农场”“野猪林农场”“花海世界农场”等,游客们逛得不亦乐乎。

要说“蔬莱农场”里最亮眼的景色,便是“荷塘夏色”。

百亩荷花被山坡间青的翠竹相拥、怀抱着。

外孙女拉着我们的手,走在一座通向荷塘深处的木架构桥上,两边的荷叶随风摆动轻拂着衣袖、裤管,像是深情地欢迎我们的到来。

一朵朵粉红的荷花,一个个滴翠的莲蓬,争先恐后、恰到好处地从碧波与荷叶间跳跃出来,清新脱俗,满目生辉。

我们抓住机会给小外孙女多拍几张照,但小外孙女偏要拿过手机给外公外婆拍照。

我们在幼小的外孙女面前,怎不动容?

心情也像花枝招展的朵朵荷花一样,美滋滋、乐陶陶。

走过“荷塘夏色”,一畦畦、一垄垄,全都是五颜六色开着花、结着果的新鲜菜蔬。

有匍匐在地面上的西瓜、甜瓜、南瓜、冬瓜;有长在枝干上的秋葵、茄子、番茄;还有藏在土壤里的番薯、萝卜、马铃薯、山药等。

炊烟袅袅,不少游客围着垒起的一个个农家小土灶,柴火噼里啪啦地燃烧着,一显身手,翻炒着刚刚采摘下来的菜蔬。

纯正的菜籽油香味随风而来,让肚子也跟着咕咕地叫起来,外孙女嚷着也要在这里用午餐。

我们和其他的游客一样忙碌起来,准备油米酱醋。

时鲜的菜蔬就在面前的院子里,伸手可得。

农场主说,在这里用餐,我们省去了进城销售的全部费用,只收一些必要的成本费。

鲁家村虽然偏僻一点,但一万余亩低丘缓坡是全村百姓发家致富的“聚宝盆”。

如今,开辟十八个家庭农场,成立旅游公司。

全村已从原先纯农业的经济薄弱村,一跃成为一、三产业比翼齐飞的旅游强村。

鲁家村是一个经营“金山银山”的“大花园”,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胜地。

当我们离开鲁家村时,小外孙女脱口而出:

“外公外婆,我们下次再来时,我也要当一回小火车上的小导游!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家村的“幸福列车”,走的是农村生态旅游之路,带给农民安居乐业的幸福和满足。

B.文中介绍十八个家庭农场,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突出了鲁家村的山美、水美、人美、情浓。

C.作者详写蔬菜农场,不仅因为这里景色好,更因为在这里小孙女特别让人暖心。

D.本文以场景的变化为线索,记叙了到鲁家村游玩的经历,行文不蔓不枝,中心突出。

5.结合全文,说明文中“幸福列车”的含意。

(6分)

6.作者不惜笔墨多次记叙小外孙女的言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今天下午共同发布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6)》。

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年末,国务院共公布了137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中民间文学类项目为155项,占总数的11.3%,在十大非遗门类中排第5位。

文化部共认定了1986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其中民间文学类共计77人,占总数的3.88%。

民间文学还面临着继承人高龄化和法律保护缺失等问题。

曲艺有127项,曲艺类传承人有151人,仍有40余项曲艺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没有国家级继承人,显示出曲种传承的不均衡和保护传承人的紧迫性。

2015年,包括河南坠子国家级传承人刘宗琴、相声国家级传承人常宝霆等20名曲艺类项目国家级传承人离世,更是给非遗传承带来了巨大损失。

2015年,北京、上海、山西、山东等8个省市公布了新一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其中,传统音乐新增项目共计28

项,包含民间音乐23项、宗教音乐3项和人文音乐2项,表明民间音乐仍是传统音乐类名录建设的主体。

“申遗热”推动了传统音乐的发展,20

09年,有5个传统音乐项目类型同时被选为“世遗”;在前两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中,传统音乐分别入选72项和67项,在十大非遗门类中位居前列。

2015年,传统音乐诸多新增赛事尤其是原生态赛事的举办,网络歌坛的迅速发展,观看民歌实景演出以及近几年的民歌民乐进校园等,都显示出传统音乐在全民参与的“后申遗时代”更加欣欣向荣。

2015年,我国传统技艺类非遗保护工作延续了以往良好的势头。

名录建设方面,在历年公布的各级非遗名单中,传统技艺都占据了相当一部分比重。

2015年各省公布了新的省级

非遗保护名录,其中传统技艺类非遗共136项,约占总数的34%。

2015年新增传统技艺项目中,上海和陕西分别占比16%和22%,领先于其他省市。

各项传统技艺中,有一部分适合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的,如酿酒类、制瓷类非遗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但不能回避的是,一部分传统技艺因创新设计

不足,难以跟上市场的步伐。

随着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和2015年中国传统医药立法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中国传统医药逐渐被世界认

知。

2015年,北京、安徽等地公布了省级非遗项目代表传承人名单,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达到了43人。

尽管传统

医药发展势头迅速,但传统医药类项目的新增代表项目和扩展项目数目甚少。

(摘编自《新民晚报》2016年11月29日)

材料二:

记者今天从山东省邮政公司了解到,为进一步增强人们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邮政定于2016年6

月11日发行《文化遗产日》纪念邮票1套2枚,两枚邮票采取连印形式,分别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和中国文化遗产标志为中心,从人类非物质

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项目,用线描的表现形式环绕展示在周围,以宣纸的纹理和残破的边框形式作为背景,整体风格古朴、简洁,主题明确。

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项目为:

昆曲、珠算、剪纸、端午节、古琴;文化遗产表现项目为:

长城、福建土楼、敦煌莫高窟、北京故宫、秦始皇陵兵马俑。

(摘编自“大众网”2016年6月8日)

材料三:

文化部社图司巡视员周小璞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确定的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一些专家认为,相当大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无形或隐形,是人的精神创造,更凸显了对其保护抢救的重要性。

它可以暂时没有任何意义,可要可不要,但如果因此而不重视,让其自生自灭,将给人类、国家、民族造成精神和情感上的断裂。

(摘编自“人民网”2007年4月28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则材料来源不同,内容各有侧重,材料一从总体上介绍2016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情况,材料二、材料三着重介绍具体保护措施。

B.材料二表明,“物质性”的文化遗产主要指自然人文景观,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C.从材料二可知,设立“文化遗产日”、发行纪念邮票也是保护非遗的措施,它可以强化民众对非遗的价值和保护非遗的意义的认知。

D.材料三认为,“非物质”的属性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精神创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许暂时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容易为人们所忽

视。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以民间文学、相声为例,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保护不能故步自封,抱残守缺,而要与时代同步,否则就有可能失传。

B.酿酒类、制瓷类非遗项目因为能够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所以发展得比较好,因此,如何提高非遗项目的经济效益是做好非遗保护工作的当务之急。

C.材料二中的纪念邮票以宣纸的纹理和残破的边框形式作为背景,选取的都是文化遗产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项目,体现出鲜明的保护文化遗产的设计理念。

D.材料三强调,与有形的物质性文化遗产不同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如果任其自生自灭,人们可能丧失自己的精神家园。

9.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当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还存在着哪些主要问题?

试简要概括(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百药,字重规,定州安平人。

隋内史令德林子也。

幼多病,祖母赵以“百药”名之。

七岁能属文,父友陆乂等共读徐陵文,有“刈琅邪之稻”之语,叹不得其事。

百药进曰:

“《春秋》‘鄅子藉稻’,杜预谓在琅邪。

”客大惊,号奇童。

引荫补三卫长。

乃性疏侻,喜剧饮。

开皇初,授太子通事舍人,兼学士。

被谗,辄谢病去。

十九年,召见仁寿宫,袭父爵安平公。

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爱其才,署礼部员外郎。

奉诏定五礼、律令、阴阳书。

初以疾去通事舍人也,炀帝在扬州,召不赴,衔之。

及即位,夺爵,为桂州司马。

官废,还乡里。

大业九年,戍会稽,管崇乱,城守有功,帝顾其名谓虞世基曰:

“是子故在,宜斥丑处。

”乃授建安郡丞。

至乌程,江都难作,沈法兴、李子通、杜伏威更相灭,百药转侧寇乱中,数被伪署,危得不死。

会高祖遣使招伏威百药劝朝京师既至历阳中悔欲杀之饮以石灰酒因大利濒死既而宿病皆愈伏威诒书辅公祏使杀之,为王雄诞保护得免。

公祏反,授吏部侍郎。

贞观元年,拜中书舍人,封安平县男。

明年,除礼部侍郎。

时议裂土与子弟功臣,百药上《封建论》,理据详切,帝纳其言而止。

四年,授太子右庶子。

太子数戏媟无度,乃作《赞道赋》以讽。

它日,帝曰:

“朕见卿赋,述古储貳事,劝励甚详,向任卿,固所望耳!

”赐彩三百段。

帝尝与偕赋《帝京篇》,叹其工,手诏曰:

“卿何身老而才之壮,齿宿而意之新乎?

”卒,年八十四,谥曰康。

百药,名臣子,才行世显,为天下推重。

侍父母丧还乡,徒跣数千里。

服虽除,容貌癯瘠者累年。

好奖荐后进,得俸禄与亲党共之。

翰藻沈郁,诗尤其所长,樵厮皆能讽之。

所撰《齐史》行于时。

(摘自《新唐书·李百药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高祖遣使/招伏威/百药劝朝京师/既至历阳/中悔欲杀之/饮以石灰酒/因大利/濒死/既而宿病皆愈/

B.会高祖遣使招伏威/百药劝朝京师/既至历阳中/悔欲杀之/饮以石灰酒/因大利/濒死/既而宿病/皆愈/

C.会高祖遣使/招伏威百药/劝朝京师/既至/历阳中悔/欲杀之/饮以石灰酒/因大利濒死/既而宿病皆愈/

D.会高祖遣使招伏威/百药劝朝京师/既至历阳/中侮/欲杀之/饮以石灰酒/因大利/濒死/既而宿病皆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内史令,中书省长官,在隋唐称为内史令,执掌中书省,相当于宰相。

B.阴阳书,本指战国时邹衍、邹奭等所作阴阳历律之书。

后多指择日、占卜、星相等书。

C.县男,古代官爵名,又作“县伯”。

唐朝始置,从五品,金、元沿置,明代废除。

D.裂土,古代分封诸侯的一种方式,君王对有功之臣予以重赏,将某地赏赐给臣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百药出身名门,聪明颖悟。

他的父亲是隋朝官吏,李百药七岁便会写文章,而且对《春秋》有一定的了解。

B.李百药刚正不阿,不屈己逢迎。

被人诋毁,他不屑于为自己辩白,他甚至不怕得罪皇帝,导致被远贬广西。

C.李百药品行高洁,为世人所重。

父母去世,他光脚步行几千里护送灵柩返乡;他奖励提拔后学,重义轻财。

D.李百药学识渊博,才华出众。

他受命修订与礼法相关的书籍,作文讽谏太子并受到皇帝的欣赏,撰修史书流行当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以疾去通事舍人也,炀帝在扬州,召不赴,衔之。

(2)侍父母丧还乡,徒跣数千里。

服虽除,容貌癯瘠者累年。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浣溪沙·父老争言雨水匀

辛弃疾

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

殷勤谢却甑中尘。

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

梨花也作白头新。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句写村中的父老们争相谈论着今年的雨水是多么均匀,丰收在望。

B.第二句紧承首句“争言”,写不似去年愁眉不展,意为去年年成不好。

C.“不似去年颦”,“不似”暗示出人们心中仍然有些许隐忧,心有余悸。

D.第三句写父老非常好客,盛情款待,作者因为父老家甑中有尘而谢却。

15.词的下片对“啼鸟”“小桃”“梨花”等的描写,广受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水积之深浅决定了承载船只之大小,正如一杯水只能浮起草芥一样,在《逍遥游》一文中体现这一现象的句子是:

“,。

(2)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警示后人不要重蹈秦国灭亡覆辙的名句是:

“,。

(3)李煜的《虞美人》用“,”两句表达了词人对国土改姓、山河变色的感慨。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

守望是一种角度。

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

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____,发号施令。

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帅文化,叱咤风云,________,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

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

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

他们关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   )。

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瞭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

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他们守的是人类________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________的精神之天。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赴汤蹈火 指点江山 安居乐业 超世绝伦

B.冲锋陷阵 指点江山 安身立命 超凡脱俗

C.赴汤蹈火 高谈阔论 安身立命 超世绝伦

D.冲锋陷阵 高谈阔论 安居乐业 超凡脱俗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如果心神难定,意识不明,就绝无幸福可言

B.无论是精神流于平庸,还是灵魂变得空虚,都绝无幸福可言

C.无论是心神难定,还是意识不明,都绝无幸福可言

D.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得空虚,就绝无幸福可言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

B.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

C.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D.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20.下面是某高校广播站为前来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同学写的广播稿,其中有几处表述不够规范,请找出其中五处并加以修改。

(5分)

亲爱的同学们:

欢迎您莅临我校参加自主招生选拔考试,诸君的到来让我们倍感荣幸。

我校是百年名校,环境优美,三面环山,东面是美丽的海滨。

自主招生考试期间我校的阅览室、实验室等功能教室全部对外开放,学生会的志愿者们将会鼎力相助。

希望您能取得优异的佳绩!

21.下面是某教师给高三学生列出的学习流程图,请把这个学习过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6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不要刻意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种草,待到春暖花开时,会有一群骏马任你挑选;不要去刻意讨好一个人,用讨好别人的时间,提升自己的能力,会有一大批的朋友与你同行。

这段话曾被当做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时的感言被大量转载,请谈一谈你对这段话或这件事的理解或看法。

要求:

①自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