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李白生卒年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7002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论李白生卒年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再论李白生卒年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再论李白生卒年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再论李白生卒年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再论李白生卒年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再论李白生卒年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再论李白生卒年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再论李白生卒年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再论李白生卒年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再论李白生卒年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再论李白生卒年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再论李白生卒年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再论李白生卒年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再论李白生卒年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再论李白生卒年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再论李白生卒年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再论李白生卒年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再论李白生卒年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再论李白生卒年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再论李白生卒年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

《再论李白生卒年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论李白生卒年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再论李白生卒年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

更有甚者,连李白的族属是否为汉人也有问题,于是有李白为“胡人说〞③。

此等皆由曲解李白的生卒史料所致。

这种靠窜改史料、疑心传世文献建立起来的种种“新说〞,自然是靠不住的,其方法也是不可取的[8]。

  一、李白纪年史料分析

  关于李白生活下限的资料,目前所知至少有六种:

  一是收入?

宗玄集·

别录?

中传为“唐元和戊戌〔十三年〕吴筠〞所作的?

南统大君内丹九章经原序?

“元和中,〔吴筠〕游淮西,遇王师讨蔡贼吴元济,避辞,东之于岳,遇李谪仙,以斯术授予曰云云。

〞[9]似乎李白至元和时期〔806—820〕仍在世。

但是据权德舆有关吴筠的传文和集序,吴筠已于大历十三年〔778〕去世,何得至元和十三年作序?

且此说与李白诗文无一印证,显见该?

非吴筠所作。

  二是伪托柳宗元所作的?

龙城录?

“退之〔韩愈〕尝言李太白得仙去。

元和初,有人自北海来,见太白与一道士在高山上笑语久之。

〞[10]?

为宋人伪托之作,其说“元和初〞仍见李白,与伪吴筠?

同一手段。

  三是明彭大翼?

山堂肆考?

卷一九:

“白龟年,乐天子也。

一日于嵩山东岩下遇李白,曰:

‘吾与汝父皆仙矣。

’出素书一轴授之,曰:

‘读此可辨九天禽语。

’〞[11]此语实出?

广列仙传?

,文字微异。

龟年是白居易〔772—864〕之子,生活于晚唐,后李白“将百年〞。

龟年学仙得道,这里宣扬的也是学道成仙之事,诞妄缺乏信。

  四是宋赵令畤?

侯鲭录?

卷二:

“东坡先生在岭南,言元祐中有见李白酒肆中,诵其近诗云云。

〞[12]赵令畤与苏轼皆北宋人,说元祐中〔1086—1094〕还见过李白,其荒唐一望而知。

  五是李阳冰?

草堂诗集序?

“阳冰试弦歌于当涂,心非所好,公遐不弃我,乘扁舟而相顾。

临当挂冠,公又疾亟。

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予为序。

〞末简署曰:

“時宝应元年十一月乙酉也。

〞[13]如前所述,“疾亟〞仅表示病重,并不能据此而定其死卒。

  六是李士训?

“大历初,予带经鉏瓜于灞水之上,得石函,中有绢素?

古文孝经?

一部,二十二章,壹仟捌佰桼拾贰言。

初传与李太白,白授当涂令李阳冰,阳冰尽通其法,上皇太子焉。

〞[14]这那么记录首见于五代郭忠硕汗简?

卷七?

目录略叙?

所引,宋朱长文?

墨池编?

、清倪涛?

六艺之一录?

等书亦有转录。

它说明李白至迟至大历初仍在人世。

在以上六那么中,这是有关李白生活下限最为真实的记录,但却长期被研究者忽略。

考察李白生平行事,本当以唐人所撰碑传为主,但是由于这些碑传被后人疑心篡改,因此,这些本来是第一手的可信资料,反倒有待于其他资料来印证了,李士训?

给我们提供了这一可能。

  据陈振孙?

直斋书录解题?

卷一六,李白集自北宋以来就载有唐人所撰“两序〞、“四碑〞:

李阳冰?

、魏颢?

李翰林集序?

〔下称魏颢?

〕,李华?

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并序?

、刘全白?

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

〔下称刘全白?

碣?

〕、范传正?

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

〔下称范传正?

碑?

〕、裴敬?

翰林学士李公墓碑?

〔下称裴敬?

〕。

这些作者不仅都是唐人④,而且都与李白同时或有旧,所言自然有据。

在他们的文字中,对李白生平事迹已经有了很完整的介绍,而且也与李士训?

彼此吻合。

只要我们稍加清理,就不难发现李白生卒的真实时间。

  李阳冰?

说:

“李白字太白,……中叶非罪,谪居条支,易姓与名。

然自穷蝉至舜,五世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叹焉。

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

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

〞范传正?

也说:

“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流离散落,隐易姓名。

故自国朝以来,漏于属籍。

神龙初,潜还广汉,因侨为郡人。

……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枝以复姓,先夫人梦长庚而告祥,名之与字,咸所取象。

〞[15]都明白地告诉我们,李白系其父“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后所生。

正因为如此,魏颢?

也才肯定地说:

“白本陇西,乃放形因家于绵,身既生蜀,那么江山英秀。

〞[16]已经明白地将其出生地定在蜀中了。

  至于李白生活下限,魏颢?

“经乱离,白章句荡荆上元末,颢于绛偶然得之。

沉吟累年,一字不下。

今日怀旧,援笔成序。

……白未绝笔,吾其再刊。

〞上元末在宝应前一年,这个年号只一年。

魏颢说他“沉吟累年〞才作序,至少应在两年以上,也就是说其作序时已经进入宝应二年以后甚或广德年间了。

此时魏颢还说“白未绝笔〞,那么李白当时尚在人世。

李白之不卒于宝应元年由此可知。

明胡震亨?

唐音癸籖?

记有“?

李太白集?

,其〔李白〕存日,魏颢有编〞云云,胡氏也知道魏颢编?

集?

制?

时,李白仍然活在人世⑤[17]。

以上?

、?

既互相印证,亦与李士训?

所载李白大历初尚在人世假设合符节。

根据李华?

所说:

“有唐高士李白……年六十有二不偶,赋?

临终歌?

而卒。

〞[18]李白的卒年最早也应在大历初年〔766左右〕,上溯62年,其生年那么为神龙初年〔705左右〕。

、范传正?

都说李客“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后才生李白,故刘全白?

直称“〔李〕白,广汉人〞,魏?

亦说“〔李白〕身既生蜀〞,乐史等?

太平寰宇记?

卷七二列“唐李白字太白,蜀郡人〞,又记“绵州彰明县〞有“李白碑〞。

欧阳忞?

舆地广记?

卷二九亦于“彰明縣〞载:

“有唐李白碑。

白之先世,尝流巂州,其后内移,白生于此县。

〞其后杨慎、李调元、?

四库?

馆臣⑥等历代学人,亦皆以李白为蜀人。

  二、李白纪年诗文考察

  如果说唐人诸家碑序及?

等都还是他人记录,尚难成定论的话,我们还可从李白局部纪年诗文中,寻找其假设干内证。

  李白一生行踪无定,其诗汪洋肆恣,很少有明显的时间、地点概念。

即叹:

“太白诗闲适游览居多,罕及时事,安能如杜诗一一得其岁月次第之?

〞[17]胡应麟也说:

“古今诗人出处,未有如太白之难定者。

〞[21]因此一生研究李白的清人王琦,在?

李太白年谱?

后记中感慨道:

“太白事迹,多无实在年月可考!

李阳冰、魏颢编?

〔或?

李翰林集?

〕时,李白尚在人世,其诗文的排列也许还有先后次序可言。

及至北宋曾巩改编李集,乃使李、魏篇次,尽失旧貌⑦。

今天要在扰乱后的李白诗文集中考定系年先后,特别是要在因曾巩误解而蓄意篡乱的次序下来做这件工作,就更难乎其难了。

  李白集中有一局部自记年岁的诗文,如?

上安州裴长史书?

“少长江汉,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

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迄于今三十春矣〞;

?

与韩荆州书?

“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

赠张相镐?

“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感兴之五?

“十五学游仙,仙游未曾歇〞。

这里的5、10、15、30岁,由于缺乏足够的历史背景作坐标,很难遽然定出确年。

  对其?

和?

所言“十五岁〞,王琦的?

年谱?

及安旗、阎琦?

李白全集编年注释?

李白简谱?

,均定于开元三年〔715〕。

而将“遍干诸侯〞的“诸侯〞,定为谒见苏颋,时间在开元八年,然而根据诸人系年,这时李白已经20岁,又非“十五〞矣。

其中必有一误。

苏颋来蜀有准确的时间:

旧唐书·

苏颋传?

“开元八年,颋除礼部尚书,罢政事,俄知益州大都督府长史事。

〞李白于此时谒见苏颋本来没错,但说他已经20岁却是错的。

李白?

自记其事说:

路中投刺,颋待以布衣之礼,因谓群僚曰:

“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虽风力未成,且见专车之骨。

假设广之以学,可以相如比肩。

〞这是其“遍干诸侯〞中的一次。

另据阎琦等考证,开元七年,“宋理应奏请除李邕为渝州刺史〞,李白亦尝“游渝州,谒李邕,作?

上李邕?

诗〞[22]。

这是其“遍干诸侯〞的又一次。

又云:

“广汉太守闻而异之,诣庐亲睹,因举二人〔白及赵蕤〕以有道。

〞其“遍干诸侯〞也许还包括“广汉太守〞在内。

问题是此时李白到底多大年纪?

如果依长安元年生说,此时李白已20岁,不合“十五遍干诸侯〞之自道;

而依神龙元年生说,那么此时年方十五六岁,与其自道根本吻合。

再那么,如果李白此时已经20,年已弱冠,礼为“成人〞,而苏颋还以“此子〞、“未成〞称之,岂不轻慢小看了他?

正是得苏颋的勉励和期望,李白才发奋“观奇书〞、“学神仙〞,最后实现了“作赋凌相如〞的志向!

因此,我们倾向后一说。

  关于李白所作何赋可以“凌相如〞的问题,或说是?

明堂赋?

,或说是?

拟恨赋?

大猎赋?

,迄今未有定论。

王琦?

“开元元年〞条:

“旧谱〔按即?

薛谱?

〕:

开元元年十月甲辰,帝猎渭川,有?

按,?

赋序?

但云‘以孟冬十月大猎于秦’,而不书年分。

考?

通鉴?

,先天元年十月癸卯,上幸新丰,猎于山之下。

开元元年十月甲辰,猎于渭川。

八年十月壬午,畋于下邽。

十月而猎于秦地,凡三见。

旧谱竟属之癸丑岁者,大约以太白生于圣历二年,至是合十有五岁,因‘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一诗,而附会其说。

假设以太白生自长安元年数之,至是始十三岁耳,恐未是。

〞在开元三年又注:

“岂所谓‘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者,即是?

明堂?

一赋欤?

〞?

说李白“作赋凌相如〞之赋即?

,而系于开元元年,固然不妥;

说是?

,并系之于开元三年,更是风马牛不相及了!

安旗等于?

按:

“白?

赠相镐?

诗尝云:

‘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白三拟?

文逊或即在此时。

姑系于开元三年。

〞[23](1783页)将其定为?

,也未见得正确。

我们姑且放开李白的生年不说,单就李白自负的“凌相如〞的赋而言,?

恨赋?

二说显然不通。

因为相如赋只有?

子虚赋?

给李白留下的印象最深,他所要“凌〞而上之的,当然也就非此莫属了。

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

“余小时,大人令诵?

,私心慕之。

所赋即为大猎之事,?

定为?

是有见地的,可惜他囿于“生于圣历二年说〞,系此赋于开元元年却是有问题的。

詹鍈?

李太白诗系年?

驳云:

“按赋中自称‘臣’,那么当为上于君王者。

且赋中所铺叙者亦每有实事可据,非尽出于想象。

开元初年,太白尚在蜀中,安得而出此?

〞[24]所驳有理。

只惜詹氏也没有推出作赋的正确年代,他根据李白?

答杜秀才五松山见赠?

“昔献长杨赋,天开雨云欢〞、?

秋夜独坐怀故山?

“夸胡新赋作,谏猎短书成〞,认为李白向玄宗“所献者即此赋〔?

〕〞,将其定在天宝初,但却缺乏玄宗是年大猎的必要证据。

综考各种史料,我们认为李白“作赋凌相如〞的赋应是?

,时间应在开元八九年。

据李阳冰?

、李华?

志?

、李士训?

记?

,开元八年李白恰好15岁。

他在干谒苏颋时受到“以相如比肩〞的鼓励,于是泛观奇书,一改“风力未至〞的旧观,越一年而有凌跨相如?

的?

大猎?

之作,这在时间上是合理的。

再从作赋动机和赋的内容上看,?

大猎赋序?

明说:

“而相如、子云竞夸辞赋,历代以为文雄,莫敢诋讦。

臣谓语其略,窃或褊其用心。

子虚?

所言,楚国不过千里,梦泽居其大半,齐徒吞其八九,三农及禽兽无息肩之地,非诸侯禁淫述职之义也。

〞又说:

“迨今观之,何龌龊之甚也1明白无隐地表达了他对扬雄、相如狩猎赋的不满,也表现出了他欲凌相如、跨扬雄的豪气。

与此种志气相配的,只有?

可以方之。

区区?

之言祀典,?

之抒私情,何可以凌相如?

据?

卷二一二:

“〔开元〕八年冬十月辛巳,上行幸长春宫。

壬午,畋于下邦。

〞是年,玄宗正好有下邽之猎,下邽乃秦旧地,与?

所言“孟冬十月大猎於秦〞的物事正合。

  所谓“十五读奇书〞,或许与他师从赵蕤习道家方书有关。

李白自叙:

“昔与逸人东严子隐于岷山之阳,白巢居数年,不踪城市。

〞〔?

〕?

唐诗纪事?

卷一八引?

彰明遗事?

“太白……依潼江赵征君蕤。

蕤亦节士,任侠有气,善为纵横学,著?

长短经?

太白从学岁余,去游成都。

〞李白?

感兴?

“十五学神仙,仙游未曾歇。

〞与此正好彼此印证。

如果说?

“十岁观百家〞、?

新唐书?

本传“十岁通诗书〞,所读乃是儒家“诗书〞及诸子“百家〞之书的话,那么他师从赵蕤后,即超越诗书而泛观博览,对“神仙〞类的“奇书〞爱好有加了。

从上述的时间〔开元八年,年15〕、事件〔苏颋勉以“广学〞,师从赵蕤“学神仙〞“读奇书〞,玄宗畋于下邽〕、文章〔?

小相如、藐扬雄,大猎于秦〕上,三证齐全,其为开元八九年所作之?

亦可定矣。

既然开元八年李白才15岁,其不生于长安元年亦可知矣。

  至于“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制作不倦,迄于今三十春〞之“三十〞又在何时呢?

将李白?

系在开元十八年,而将?

定在“庚午以后甲戌以前四年中之作〞。

同是称“三十〞,前后系年竟相差四年之久!

这反映出王氏的生卒说之严重缺乏。

如果按王氏所定生年,开元十八年李白正好30岁,尚可称“迄于今三十春〞。

然而,李白?

却不可能作于本年。

新唐书·

韩朝宗传?

载:

“累迁荆州长史,开元二十二年,初置十道采访使。

朝宗以襄州刺史兼山南东道。

〞据?

玄宗纪?

开元十八年六月韩朝宗尚与范安在洛阳治理瀍、洛二水;

通鉴考异?

卷一三开元十八年闰六月引?

唐实录?

“以太子少保陆象先兼荆州长史〞,该年荆州长史还是陆象先,韩朝宗不可能有“荆州〞之称,李白上书必在其后。

故詹鍈先生认为:

“朝宗之为荆州长史必在开元十八年以后。

〞据张九龄?

曲江集?

贬韩朝宗洪州刺史制?

“朝请大夫、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判襄州刺史、山南道采访处置等使、上柱国、长山县开国伯韩朝宗,亟登清要,爰委条察。

忆襄阳旧游赠济阴马少府巨?

“昔为大堤客,曾上山公楼。

……为冠佩雄剑,长揖韩荆州。

〞知韩朝宗之为襄州刺史后,仍兼荆州长史,李白见朝宗也在襄州即襄阳。

唐大诏令集?

卷一○○有张九龄所拟?

置十道采访使勅?

,末署“开元二十二年二月十九日〞,这是唐置十道采访使的具体时间,那么韩朝宗之以荆州长史兼襄州刺史、采访使等职,就只能在这以后,李白上书最早也只能在该年。

据王琦所定,此时李白已经34岁,与“三十〞之说又异。

如果以神龙元年为李白生年,该年正好30岁;

神龙二年为生年,那么此时29岁,其称“三十成文章〞也好,说“迄于今三十春〞也好,都是可以的。

上书裴长史?

自云,从蜀中出游“已经十年〞,到安陆入赘于许丞相家也“至移三霜〞,那么其“杖剑去国〞在20岁〔学人每谓李白25岁出蜀,盖以长安元年为“生年〞算起〕,而娶妻许氏时二十六七岁。

如依王说,李白20在蜀中才见过苏颋,苏方勉其“广之以学〞,期以“比肩相如〞,李白却不管不顾置诸脑后,毅然“杖剑去国、辞亲远游〞,岂非大不近人情矣乎?

15岁是其在蜀中“遍干诸侯〞的时期,而30那么是其在安陆“历抵卿相〞的时期,这两年在李白人生旅途上都具有转折作用。

15岁“遍干〞地方长官,给人的印象是“风力未就〞、“学之不广〞,于是他从所习的儒家诗书、百家诸子,转而广习神仙、道术;

志趣那么从先前的爱儒冠改而爱神仙了。

30岁“历抵〞朝中卿相的结果,是“一经品题,便为佳士〞,即刻出安陆而游北方,转山东而入长安,终为翰林供奉;

志趣也从先前“酒隐〞改而关注庙堂。

故这两年常常见于李白的诗文。

李白还有?

安陸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诗?

“云卧三十年,好闲复爱仙〞;

门有车马客诗?

“叹我万里游,飘飘三十春〞;

答湖州迦叶司马诗?

“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诸诗,恐怕都是这前后所作。

  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李白?

为宋中丞自荐表?

,因为该说明确说他作文时“年五十有七〞,明确了该文的撰作年代,对弄清李白的生卒问题具有重要帮助。

可惜,从前在李白疑年考辨时,围绕该文却形成了循环论证的怪圈:

一方面将撰文时间直接定在至德二年〔757〕,从而推出李白“生于长安元年、卒于宝应元年,享年62岁〞之说。

另一方面,又说李白既然生于长安元年,?

中自称“年五十有七〞,那就理所当然应该作于至德二年了。

“以?

代宋中丞自荐表?

核之,表作于至德二载丁酉,时‘年五十有七’,合之长安元年为是。

〞安旗等?

同之。

如此循环论证,互为前提,其逻辑混乱是非常明显的。

近年来,有的学者已经注意到该文的系年问题,或改系在宝应元年[25];

或系在乾元三年[26]。

惜均未能提供足够证据,论证尚待深入。

为了便于对该文系年作出详细分析,有必要将该文重要局部引录如下:

“臣伏见前翰林供奉李白,年五十有七。

天宝初,五府交辟,不求闻达。

亦由子真谷口,名动京师。

上皇闻而悦之,召入禁掖,既润色于鸿业,或间草于王言。

雍容揄扬,特见褒赏。

为贱臣诈诡,遂放归山。

闲居制作,言盈数万。

属逆胡暴乱,避地庐山,遇永王东巡胁行,中道奔波,却至彭泽,具已陈首。

前后经宣慰大使崔涣及臣推覆清雪,寻经奏闻。

……臣所管李白,实审无辜。

怀经济之才,抗巢由之节,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

一命不沾,四海称屈。

伏惟陛下大明广运,至道无偏,收其希世之英,以为清朝之宝。

昔四皓遭高皇而不起,翼惠帝而方来。

君臣离合,亦各有数。

岂使此人名扬宇宙而枯槁当年?

传曰:

举逸人而天下归心。

伏惟陛下回太阳之高辉,流覆盆之下照。

特请拜一京官,献可替否,以光朝列。

  要明确该文的作年,首先必须弄清楚李白下狱次数的问题。

曾巩?

李太白集后序?

称只有一次:

“天宝十四载,安禄山反。

明年,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璘迫致之。

璘军败丹阳,白奔亡至宿松,坐系寻阳狱。

宣抚大使崔涣与御史中丞宋假设思验治白,以为罪薄宜贳。

〞并批评?

“又称白流夜郎还浔阳,坐事下狱,宋假设思释之者,皆不合白之自叙,盖史误也〞。

王琦亦从之,其?

将李白下狱记为一次,但此说却与诸多史事不符。

李白因从永王璘下狱,自言“前后经宣慰大使崔涣及臣〔宋假设思〕推覆清雪,寻经奏闻〞,“前后〞二字说明曾两次下狱;

魏颢?

“四海大盗,宗室有潭者,白陷焉。

谪居夜郎,罪不至此,屡经昭洗。

〞既是“屡经昭洗〞,就不止一次。

因此?

本传分两次表达之: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

璘起兵,逃还彭泽;

璘败,当诛。

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

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

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

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

时宋假设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

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

〞可见李白之系狱有前后两次。

  第一次在彭泽。

永王兵败,李白被逮,当诛,得郭子仪⑧崔涣解之,遂减死罪为流罪。

时在至德二年。

李白有?

狱中上崔相涣?

可证:

“胡马渡洛水,血流征战常……贤相燮元气,再欣海县康。

……羽翼三元圣,发辉两太阳。

应念覆盆下,雪泣拜天光。

〞杨齐贤注:

“三元圣,玄宗、肃宗、广平王是代宗。

两太阳,玄宗、肃宗〞。

故知此诗乃初陷狱时所作。

第二次陷狱那么在浔阳。

乾元元年〔758〕李白流放夜郎,有明确时间记载。

流放三年,会赦还浔阳,又因事系狱。

此次得宋假设思解救。

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脱余之囚参谋幕府因赠之?

“独坐清天下,专征出海隅。

……戎虏行当剪,鲸鲵立可诛。

自怜非剧孟,何以佐良图1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诗中所谓“赴河南〞,即上元二年调兵积集,参加次年的洛阳会战,此役直接决定了史朝义的失败,当时天下形势已然分晓,故诗曰“行当剪〞、“立可诛〞。

次年即宝应元年,四月,玄宗、肃宗相继崩殂,代宗即位。

代宗与永王没有直接矛盾,李白“从逆〞之事得以淡化从轻发落,宋中丞也才敢于疏荐李白。

如果换在至德二年,肃宗即位伊始,永王璘反叛,政局未稳,其时宋中丞假设对“从逆〞的李白不诛反荐,岂不犯了大忌!

因此将?

系于至德二年,于时、于理都是不适宜的。

正因为上元末年以来李白罪名得到清雪,其诗文也才在民间公开传播,也才有人编集流行。

称“上元末偶然得之〞,其实并非“偶然〞,而是事有必致,理有固然。

宝应元年李白付予李阳冰的“草稿万卷〞,据李阳冰?

亦“得之他人〞,都说明李白诗文在当时民间已广为传诵。

所有这些,都是李白罪名得到洗雪的反映。

魏?

用“否极那么泰〞、“用之有时〞来形容之,岂徒然哉!

由此看来,李白系狱有前、后两次,在时间上一在至德二年、一在宝应元年,地点上一在彭泽、一在浔阳,人物上一为崔涣所解、一为宋假设思所释,显然各系一次,不是一回事。

分述于两次,?

称“前后推覆清雪〞,魏?

说“屡经洗雪〞,都说明了这一点。

  其次,?

有“昔四皓遭高皇而不起,翼惠帝而方来。

君臣离合,亦各有数〞之语。

李白曾在玄宗朝作过官,不可能用“商山四皓〞来比喻他与玄宗的关系,否那么岂不自相矛盾!

只有肃宗朝李白一直未仕,才堪称“不起〞;

及至代宗即位,才可以用惠帝召四皓的故事来比拟之,从而起到鼓励代宗效法汉惠招贤的作用。

  其三,?

希望“特请拜一京官,献可替否,以光朝列〞,刘全白?

有“代宗登极,广拔淹瘁,时君亦拜拾遗。

闻命之后,君亦逝矣〞;

范传正?

“代宗之初,搜罗俊逸,拜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