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7007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7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3页
亲,该文档总共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筹chó

u划:

想办法;

定计划;

筹措。

仰慕:

敬仰思慕。

彷pá

ng徨huá

ng:

犹豫。

殷yān红:

带黑的红色。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诗兴不作:

作,起。

典籍jí

记载古代法制的图书,泛指古代图书。

仰之弥高:

指愈仰望愈觉得其崇高。

锲qiè

而不舍:

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炯jiǒng炯:

形容明亮(多用于目光)。

迥jiǒng乎不同:

很不一样。

兀wù

兀穷年:

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沥lì

尽:

滴完。

群蚁排衙yá

指整齐地排列着。

深宵xiāo

独裁cá

i:

指当时蒋介石的专制统治。

凶多吉少:

不幸的多,吉利的少,非常危险。

迭dié

起:

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

昂á

ng首挺胸:

昂起头,挺起胸。

形容精神振奋,意气昂扬。

潜心贯注、心会神凝:

精神高度集中、聚集。

何妨一下楼

钻探:

动词,这里是钻研的比喻说法。

疏懒:

形容词,懒散而不惯受拘束。

赫然:

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

高标:

名词,很高的标准。

标,标准。

慷kāng慨kǎi淋漓:

形容情绪十分激动;

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气冲斗dǒu牛:

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斗、牛,星宿名,借指天空。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轻捷:

动作轻快敏捷。

安顿:

安详,安稳。

阿司匹林:

一种解热镇痛药。

忧郁:

忧伤郁结;

忧虑烦闷。

深恶痛绝:

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存心:

心里怀有的念头。

揩kāi:

擦,抹。

阖hé

闭合。

不以为然:

不认为是对的。

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三、课内文言文梳理

(一)课文字词详解

孙权劝学

①初,权②谓吕蒙曰:

“卿③今④当涂⑤掌事,不可不学!

”蒙⑥辞⑦以军中多⑧务。

①初:

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②谓:

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③今:

现在。

④当涂:

当道,当权。

涂,通“途”。

⑤掌事:

掌管政事。

⑥辞:

推托。

⑦以:

用。

⑧务:

事务。

权曰:

“①孤②岂欲③卿④治经⑤为⑥博士⑦邪!

⑧但⑨当⑩涉猎,⑪见⑫往事⑬耳。

卿言多务,⑭孰⑮若孤?

①孤:

古时王侯的自称。

②岂:

难道。

③卿:

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④治经:

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⑤为:

成为。

⑥博士:

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⑦邪:

语气词,后写作“耶”。

⑧但:

只,只是。

⑨当:

应当。

⑩涉猎:

粗略地阅读。

⑪见:

了解。

⑫往事:

指历史。

⑬耳:

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⑭孰:

谁。

⑮若:

比得上。

孤常读书,自①以为大有所②益。

”蒙③乃④始⑤就学。

①以为:

认为。

②益:

好处。

③乃:

于是,就。

④始:

开始。

⑤就:

从事。

①及鲁肃②过寻阳,与蒙③论议,大④惊曰:

“卿今者⑤才略,⑥非复吴下阿蒙!

①及:

到,等到。

②过:

经过。

③论议:

讨论,评议。

④惊:

惊奇。

⑤才略:

才干和谋略。

⑥非复:

不再是。

复,再。

蒙曰:

“①士别三日,②即③更④刮目⑤相待,大兄⑥何⑦见事之晚⑧乎!

”肃⑨遂⑩拜蒙母,结友而⑪别。

①士别三日:

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

三,泛指多天。

②即:

就。

③更:

重新。

④刮目:

擦拭眼睛。

⑤相待:

看待。

⑥何:

为什么。

⑦见事:

知晓事情。

⑧乎:

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⑨遂:

⑩拜:

拜访,拜见。

⑪别:

告别。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

2.卿言多务,孰若孤?

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或:

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有抱负的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为什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

8.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三)揣摩语言

1.“不可不学!

”表现了孙权怎样的心理?

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表达了孙权怎样的心态?

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3.“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这样说有何作用?

孙权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

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__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

(四)课文分析

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北宋(朝代)司马光(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以上均填课文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惊讶、敬佩的情感,也从侧面写出了吕蒙学有所获;

文末的“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开卷有益。

5.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6.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

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7.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所表示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

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

表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

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8.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有哪些?

(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4)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

(5)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总会学有所成。

9.本文虽短,但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刻画了鲜明的人物性格。

请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

孙权:

豁达、大度,待人坦诚、平易,有幽默感的一位明君;

关心部下,对部下要求严格,善劝。

吕蒙:

乐于接受劝告,勤奋好学;

机敏精干、虎虎有生气的将才。

鲁肃:

直爽、敬才、爱才;

忠厚的长者。

10.找出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并指出这里是什么描写。

其作用是什么?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这里是侧面描写。

__作用:

突出表现吕蒙学有所成。

11.孙权的哪些主张和行动值得我们重视和效仿?

孙权认为广泛地学习很有益处,不能因为事务多、时间少就不学习。

12.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志同道合。

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13.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4.这篇短文省略了一部分内容,你知道是什么吗?

结合我们已掌握的写作知识,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省略的内容:

吕蒙的学习过程。

__好处:

这一部分与中心内容无关,可以省略,这样既节省笔墨,又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第二单元梳理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

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式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七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

《最后一课》是短篇小说。

文章通过小弗郎士的视角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形,把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普法战争)产生的悲剧性后果通过日常生活的一角揭示出来,以小见大,具有强烈的艺术力量和深刻的思想意义。

这篇课文历来深受师生欢迎。

《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纪40年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作者对沦丧故土的怀念不是抽象直白地抒情,而是通过对大量景、物的生动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强烈的思念之情。

《木兰诗》是乐府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诗歌塑造了一位我国古代北方勤劳、孝顺、勇敢、朴实的劳动妇女形象。

主人公木兰的传奇性故事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诗歌还被改编成戏剧、电影、电视等不同的艺术形式,广受欢迎。

 

5.黄河颂

烽fēng火:

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也用来比喻战火或战争。

气魄pò

魄力;

气势。

体魄:

体格和精力。

巅:

山顶。

澎pé

ng湃pà

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掀起:

揭起,往上涌起。

宛转:

文中是“辗转”的意思,指经过了很多地方。

也作“婉转”。

狂澜lá

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谰 斓)

屏障:

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哺bǔ育:

喂养,培养。

九曲连环:

曲折,回环,多弯道。

发扬滋zī长zhǎng

6.最后一课

诧chà

异:

觉得意外和奇怪。

喧闹:

喧哗热闹。

懊悔:

做错了事,说错了话,自悔不该这样。

婉转:

形容抑扬动听。

惨白:

(面容)苍白。

惩ché

ng罚:

严厉的处罚。

踱duó

慢步行走。

祈qí

祷dǎo:

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赚zhuà

n钱 攒zǎn钱

钥yà

o匙shi

思量:

动词,考虑。

字帖:

供学习写字的人临摹的范本。

(贴)

哽gěng住

7.土地的誓言

蕻hó

ng(端木蕻良)

蕻hò

ng(菜蕻)

碾niǎn谷 (辗zhǎn转)

痛:

诚恳而深切。

泛滥:

动词,汹涌。

呻shēn吟:

由于痛苦或兴奋,情不自禁地发出的声音。

嗥há

o鸣:

(野兽)大声嚎叫。

斑bān斓lá

灿烂多彩。

谰lá

n语:

没有根据的话。

怪诞dà

奇怪,古怪。

亘gè

n古:

远古。

默契qì

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丰饶:

形容词,富饶。

(求饶 挠)

白桦huà

树 (喧哗huá

镐gǎo头:

刨土用的工具。

(蒿hāo 篙gāo)

田垄lǒng:

田埂;

田地中种植农作物的垄。

蚱zhà

蜢měng:

昆虫,像蝗虫,是害虫。

污wū秽huì

肮脏的东西。

木兰诗

唧唧①复唧唧,木兰②当③户织。

不闻④机杼声,⑤唯闻女叹息。

①复:

又。

②当:

对着。

③户:

门。

④机杼声:

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杼,织布的梭子。

⑤唯:

只。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①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②军帖(tiě),③可汗大

①忆:

思念。

②军帖:

军中的文告。

③可汗:

我国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①点兵,②军书③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④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①点兵:

征兵。

②军书:

军中的文书,这里指征兵的名册。

③十二:

表示多数,不是确指。

下文的“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④爷:

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

东①市买骏马,西市买鞍②鞯(ān_jiān),南市买③辔(pè

i)头,北市买长鞭。

①市:

集市。

②鞯:

马鞍下的垫子。

③辔头:

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②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①旦:

早晨。

②但: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①燕山胡骑(jì

)鸣②啾啾。

①燕山:

当时北方的山名。

②啾啾:

马叫的声音。

万里赴①戎机,关山②度若飞。

③朔气传④金柝(tuò

),寒光照⑤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①戎机:

战事。

②度:

越过。

③朔气:

北方的寒气。

朔,北方。

④金柝:

古时军中白天用来烧饭、夜里用来打更的器具。

⑤铁衣:

铠甲,古代军人穿的护身服装。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①明堂。

②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③强。

①明堂:

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朝堂。

②策勋:

记功。

③强:

有余。

可汗问所①欲,木兰不②用尚书郎,③愿驰④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①欲:

想要。

②用:

愿做。

③愿:

希望。

④千里足:

千里马。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

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①红妆;

①红妆:

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小弟闻姊来,磨刀①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②著(zhuó

)我旧时③裳。

①霍霍:

磨刀的声音。

②著:

穿。

③裳:

古代女子的下裙。

当窗理①云鬓(bì

n),对镜②帖③花黄。

出门看④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①云鬓:

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②帖:

同“贴”。

③花黄:

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④火伴:

同伍的士兵。

雄兔脚①扑朔,雌兔眼②迷离;

双兔③傍地走,④安能辨我是雄雌?

①扑朔:

动弹。

②迷离:

眯着眼。

③傍地走:

贴近地面跑。

④安:

怎么。

(二)重点句子翻译(特别注意括号内的字词)

1.不闻机杼声。

(机杼声)

不能听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流水鸣溅溅)

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

3.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胡骑鸣啾啾)

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远行万里,投身战事。

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多年之后壮士(得胜)归来。

6.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记最大的功,被赏赐很多的财物。

7.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希望驰骋千里马,(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

8.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

9.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对着窗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脸上贴装饰物。

10.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雄兔的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的两只眼睛时常眯着。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四句排比,写出战事紧急,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

2.“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这里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急以及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

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概括上文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的情形。

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

在夜晚,凛冽的朔风传送着打更声,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

将士们多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

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

1.整体把握。

主要情节:

①停机叹息,决定从军。

②出征准备,奔赴沙场。

③征战沙场,凯旋回朝。

④建功封赏,还朝辞官。

⑤解甲还乡,亲人团聚。

⑥双兔难辨,隐喻作结。

歌颂了木兰勤劳善良、坚毅勇敢、淳厚质朴、机敏活泼、热爱亲人、深明大义、不慕功名等美好品德。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勤劳。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孝敬父母,深明大义。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坚毅勇敢,报效国家。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淳厚质朴,不慕功名,热爱和平生活。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敏。

2.千百年来,木兰的形象家喻户晓,木兰还成为美国迪士尼大片中的主要角色。

是什么原因使得她有如此魅力?

①木兰的形象既有传奇性,又有丰富性。

她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

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

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

②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又热爱和平生活。

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美好品德,这是其形象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3.“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木兰的心事是什么?

可汗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但父亲已经年老,家中又无长男,木兰不禁忧愁。

4.表明木兰代父从军原因的语句是什么?

其中根本原因是什么?

原因: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根本原因:

5.文中用了两个“旦辞……暮宿(至)……不闻……但闻……”的重复句式,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以反复手法夸张地表现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急和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

6.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声音的目的是什么?

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7.表明军情紧急和木兰奔赴沙场矫健英姿的句子是什么?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8.描写边塞军营艰苦战斗生活的画面是什么?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9.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什么?

10.侧面表明木兰功劳之大的句子是什么?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11.“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木兰辞官还乡除了因为她眷恋家园生活外,还可能有别的原因吗?

还可能因为自己是女儿身,不便向天子明言。

12.表明家人团聚的欢乐气氛的句子是什么?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13.“开我……坐我……脱我……著我……”这一排比句通过木兰一连串的行动表现了木兰的什么心情?

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对女儿妆的喜爱,以及情不自禁的喜悦。

14.巧妙解答木兰从军十二年没有被发现的奥秘的句子是什么?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5.全文最后一段有什么特点?

这样结束全诗好不好?

使用隐喻作结。

__这样结束全诗,不但十分形象地解释了“火伴”们的惊讶,对读者必然产生的疑问做出了回答,还表明了木兰富有机趣智慧而又充满自豪的神态表情,丰富了木兰的形象;

同时使全诗锦上添花。

16.为什么全诗将战斗过程写得格外简略,对其余内容却写得特别详尽?

作者要突出的是对木兰孝敬父母、勇担重任的品格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不惜笔墨。

也隐含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再者,这样写,女儿情、英雄气汇集于木兰一身,使其形象有血有肉、真实感人,从而丰富了木兰的性格。

这样安排突出了人物性格和作者的思想倾向。

17.举出你所知道的我国的其他巾帼英雄。

穆桂英五十岁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

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3单元部编版)

第三单元梳理

本单元课文都是叙事性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

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所追忆的保姆,虽是一个粗人,然而质朴、善良、热心。

鲁迅深情地抒写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真挚的怀念。

杨绛的《老王》写自己与车夫的交往,写车夫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李森祥的《台阶》以农民的儿子作为故事叙述者,叙述父亲为盖新屋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现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的双重感情色彩。

北宋欧阳修所著的《卖油翁》是一则写事明理的寓言故事,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人外有人”的道理。

其寓意是,所有技能都能通过长期反复苦练而达至熟能生巧之境。

9.阿长与《山海经》

惶huá

ng急:

恐惧,慌张。

诘jié

问:

追问,责问。

疮chuāng疤bā:

疮好了以后留下的痂。

比喻痛处、短处或隐私。

渴kě慕mù

迫切地希望,殷切盼望。

絮xù

说:

絮絮叨叨地说。

霹pī雳l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