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联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届高三第二次毕业诊断模拟测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7012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省级联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届高三第二次毕业诊断模拟测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省级联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届高三第二次毕业诊断模拟测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省级联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届高三第二次毕业诊断模拟测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省级联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届高三第二次毕业诊断模拟测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省级联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届高三第二次毕业诊断模拟测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省级联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届高三第二次毕业诊断模拟测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省级联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届高三第二次毕业诊断模拟测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省级联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届高三第二次毕业诊断模拟测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省级联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届高三第二次毕业诊断模拟测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省级联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届高三第二次毕业诊断模拟测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省级联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届高三第二次毕业诊断模拟测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省级联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届高三第二次毕业诊断模拟测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省级联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届高三第二次毕业诊断模拟测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省级联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届高三第二次毕业诊断模拟测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省级联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届高三第二次毕业诊断模拟测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省级联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届高三第二次毕业诊断模拟测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

《省级联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届高三第二次毕业诊断模拟测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级联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届高三第二次毕业诊断模拟测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省级联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届高三第二次毕业诊断模拟测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

省级联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届高三第二次毕业诊断模拟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省级联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9届高三第二次毕业诊断模拟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吕氏春秋·上农》中记载:

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

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材料表明

A.重农抑商政策利于国泰民安

B.该思想对商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C.侧面反映出商业的悠久历史

D.商业发展是社会变革的根源

2.《宋史·刑法志》记载:

“黑宁初,置局修救,诏中外言法不便者,集议更定。

元丰中,始成书二十有六卷,复下二府参订,然后颁行。

”这说明宋朝的“二府”

A.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管辖

B.职责分工明确

C.是宋朝法制建设的主体

D.参与国家决策

3.明朝后期,白银可自行精造,成色和衡量标准都不统一,“轻重难定,亏耗滋多”。

上述现象的出现

A.影响了市场秩序的稳定

B.打击了商人的不法贸易

C.冲击了传统的民本思想

D.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4.太平天国对旧的文风加以改革,要求“要实叙其事”,“语文确凿”;提倡“文以纪实,浮文所在必删;言贵从心,巧言由来当禁”的朴实通俗的新文风。

太平天国这一做法

A.希望获得儒生的政治支持

B.实为提倡白话文的先声

C.仍然采用森严的等级制度

D.彻底否定传统儒家文化

5.1912年.全国各地农村成立了71家垦殖公司,资金635万元;1922年,仅江苏、浙江等八省统计,垦殖公司就扩增到100家,资金达到1245万元。

材料表明

A.农业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发展

B.农村生活方式发生质变

C.封建土地所有制基本被消灭

D.主要是政治动荡的结果

6.1951年,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中提到,在我国原有学制中,工人、农民的干部学校和各种补习学校和训练班,在学校系统中没有应有的地位。

这一认识

A.借鉴苏联经验发展人民教育

B.将极大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

C.为完善学校体系奠定了思想基础

D.脱离中国国情制约了教育发展

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了“谋全局”“谋万世”,从不依据任何一个超级大国的意图来考虑对外政策。

这说明我国

A.以稳定世界的局势为首要任务

B.建立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奉行积极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D.以综合国力增强为外交独立的前提

8.1988年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设立海南省的决定和关于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

海南经济特区的设置

A.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B.推动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

C.说明外向型经济战略开始确立

D.标志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9.邵龙宝在《超越政治权威的罗马法》中说,罗马法“准许半岛约四分之一的居民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其余的人享有拉丁公民权,所有的人都享有人身自由。

由此造成的唯一不足仅在于不能控制外交事务,不能强制人们服兵役。

”这说明

A.罗马的扩张推动民主的发展

B.罗马法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公正性

C.罗马法以维护自然法为核心

D.古罗马的疆域辽阔需要实行联邦制

10.20世纪初,被英国首相讽刺为“办事员给办事员”写的《每日邮报》通过着重于凸显人们的感情和社会上的逸闻趣事,获得大众青睐。

不久,便成功地超越了英国传统报刊《泰晤士报》的发行量。

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助推浪漫主义兴起

B.议会改革利于风俗变迁

C.自由主义思潮引发报业竞争

D.经济发展助力教育普及

11.二战结束后,五角大楼原计划两年内仅让200万人退伍。

但结果,由于一场争取土兵立即返回家园的运动,使得退伍人数一下子达1200万人之多。

据此可知战后初期美国

A.凯恩斯主义进一步盛行

B.通过冷战转嫁国内矛盾

C.发动朝鲜战争迫在眉睫

D.民主运动引发经济危机

12.海明威在受到美国建筑师罗德维希的影响下,提出了著名的“冰山原则”。

文学应只表现事物的八分之一,使作品充实、含蓄、耐人寻味。

这一文风产生的历史背景是

A.美国南北战争带来的巨大冲击

B.欧美工业化发展催生了现实主义

C.科技的发展影响生活方式变迁

D.启蒙运动中美国推崇新古典主义

二、材料分析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叶,西方的博物馆开始被介绍到中国,并陆续在中国创办了一些博物馆,但这些并不是中国近代博物馆事业的真正发端。

1903年,著名实业家张謇赴日本考察教育和实业;萌生了创办博物馆的念头,呼吁清政府兴办博物馆,未果。

直到1905年张謇凭借个人财力兴办了南通博物苑,其藏品包括天然、历史、美术三部分,是一所合自然、历史与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博物苑最初仅向张謇创办的通州师范学校开放。

1912年7月,新成立的民国政府便让教育部规划建立“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

在教育部的推动下,1924年,国立历史博物馆对外开始展览,这是中国最早筹备建立的公立博物馆。

……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博物馆行业经历了较快的发展。

如今,我国的博物馆已经成为一个行业,根据社会需求,逐步呈现出综合类、历史类、艺术类、科学类、人物类、行业类等丰富的博物馆资源类型,按运营出资方划分可分为公办、民办、民办公助三种。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21年约有3400多座博物馆。

——王鹏《文化自觉下的中国近代博物馆起步与发展》

材料二建成于1683年的英国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是博物馆学界公认的世界上最早的公共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开办时,主要收藏的是约翰崔生父子收藏的植物、动物、岩石标本。

阿什莫林继承以后,将其捐给牛津大学,建成了这所博物馆。

此后,牛津大学对阿什莫林博物馆进行了扩建,陆续建设了自然博物馆、人类学博物馆,并注重对世界各国物质文化的收藏和展示。

法国大革命成功后,原为皇宫的卢浮宫开放为公共博物馆。

拿破仑在征服欧洲的过程中,把所占领地区的艺术品运到卢浮宫,以展示法国的胜利和力量,博物馆不再只是知识的代表,而且也成了国家强盛的象征。

经过17世纪后期到18世纪的发展,公共博物馆在工作模式上逐渐成熟,理念也渐渐形成。

——宋向光《公共博物馆与社会文明发展》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张謇创办南通博物苑的历史背景,并概括近代以来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发展方向的角度比较近代中西方博物馆业的不同之处,并简述博物馆业发展的意义。

1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明初沿用历代匠籍制度,凡在籍手工业工匠必须受工役管理机构的支配,定期无条件为政府服劳役。

成化、弘治时期,朝廷将强迫轮班匠亲身服役逐步改变为纳银代役,无力纳银允许亲身服役。

到嘉靖末年,轮班工匠一律征银,朝廷以银雇工。

清政权建立后,宣布“今各省俱除匠籍为民”,后又将班匠银归并由亩或地了代征,使“手艺贫民受益良多”。

但统治者认为“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对手工业产品实行限价收购。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匠籍制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匠籍制度变化的影响。

15.(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英法美在赔款问题存在着激烈的争论。

法国为了使德国至少在半个世纪内不能恢复元气,提出了高达240亿类修的赔款总额。

但据统计,1917年法国全部国民财产总共也不过24亿美镜。

劳合·乔治认为,赔款额不应超出战败国的赔偿能方。

美国人不想加强自己竞争对手类国和法国,并失去一支在欧洲牵制苏联的力量,主张适当减轻德国的赔款。

由于意见分歧,最后决定,暂不确定赔款总数,交由赔款委员会研究解决。

英国首相此后评价道:

这一切终归毫无意义,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

——陶诗永《火山口上的分赃——脆弱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战胜国之间的分歧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和约不公平“的根本原因,并说明德国以后对战胜国是怎样报复的。

16.(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近代福建是西学传播较早的地区之一。

鸦片战争后,福建籍的陈季同(1852-1905年)率先把《聊斋志异》译成法文译本,从而推出了介绍中国文化的西文畅销书。

成成变法前,为了帮助国人了解西方法制,陈季同最早翻译了法国的《拿破仑法典》。

陈季同还翻译出版了雨果的小说《九十三年》、莫里哀的《夫人学堂》等著名作品。

《孽海花》的作者曾料称陆李同是他学习“法国文学的导师”,说自己译介外国文学的活动,大半还是被陈季同先生的几句话挑激起来。

——《中国翻译家文档》

(1)根据材料,概括陈季同的主要学术活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福建是西学传播较早的地区之一”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季同学术活动的积极影响。

三、论述题

17.材料对于贵族而言,他们一直处于焦虑之中。

从16世纪开始,他们至少焦虑了三百多年。

最早的焦虑来自托克维尔:

“贵族下降,平民上升。

每半个世纪,贵族和平民之间的差距就缩短,二者变得毫无区别恐怕为时不远。

”一代又一代贵族发出哀叹,“占有优势地位的贵族已经到了崩清的边缘”。

19世纪以来,工业化和民主化成为世界历史的大趋势,贵族们的财富被工业化稀释,政治权利则遭到民主化的蚕食。

——纪彭《最后的贵族》

从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有关世界近代史的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

写明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作者认为人民从事农业,社会就会安定;相反,如果人民“舍本(农业)而事末(工商业)”,就会招惹很多是非,因此材料表明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国泰民安,A选项符合题意。

材料认为商业发展不利于社会稳定,主张限制商业发展,B选项排除。

商业发展的悠久历史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

生产力发展是推动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D选项排除。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重农抑商政策,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材料体现的是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2.D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始成书二十有六卷,复下二府参订,然后颁行”可知宋朝的“二府”参与国家决策,D选项符合题意。

宋朝的“二府三司制”是君主专制的产物,与中央集权无关,A选项排除。

材料未体现二府职责分工明确,B选项排除。

材料强调的是宋朝的“二府”参与法律的审核,不能说明二府是宋朝法制建设的主体,C选项排除。

3.A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明朝后期,白银可自行精造,成色和衡量标准都不统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白银铸造质量和标准不统一,容易影响市场秩序的稳定,A选项符合题意。

打击商人的不法贸易属于政府行为,B选项排除。

明朝白银铸造质量和标准不统一与冲击传统的民本思想无关,C选项排除。

材料反映的是白银铸造质量和标准不统一对市场秩序和金融秩序的扰乱,与加重政府财政负担无关,D选项排除。

4.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太平天国强调朴实通俗的新文风”可知太平天国主张白话文,B选项符合题意。

材料强调的是对旧文学的改造,与儒生的政治支持无关,A选项排除。

材料与等级制度无关,C选项排除。

彻底否定儒家文化说法错误,D选项排除。

5.A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1912年.全国各地农村成立了71家垦殖公司,资金635万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垦公司采用机械化生产,产品面向市场,可以说明当时农村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发展,A选项符合题意。

民国初期的农村仍然是保守、落后、愚昧的状态,B选项排除。

封建土地所有制被消灭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C选项排除。

材料强调的当时农村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与社会动荡无关,D选项排除。

6.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我国原有学制中,工人,农民的干部学校和各种补习学校和训练班”可知政务院的做法有利于学校体系的完善,C选项符合题意。

《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不属于借鉴苏联经验,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产物,A选项排除。

将极大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的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对干部的培养,B选项排除。

对工人和农民干部的培养是基于我国干部文化水平过低的国情制定的,D选项排除。

7.C

【解析】

【详解】

结合材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不依据任何一个超级大国的意图来考虑对外政策”可知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C选项符合题意。

发展经济是我国的首要任务,A选项排除。

材料与建立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无关,B选项排除。

国家、民族独立是外交独立的前提,D选项排除。

8.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南经济特区的设置,进一步推动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B选项符合题意。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在1984年展开的,A选项排除。

早在1980年深圳特区的开放,就已经实践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C选项排除。

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初步形成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D选项排除。

9.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罗马公民权的开放和不强制人们服兵役”可知罗马法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公正性,B选项符合题意。

罗马的扩张导致罗马由共和制转向帝制,A选项排除。

自然法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是一种法律观念,C选项排除。

古罗马的地方行政制度是行省,D选项排除。

10.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由主义强调的是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和自由经营。

根据材料“《每日邮报》发行量超过《泰晤士报》的发行量”和所学知识可知,自由主义思潮推动报业之间的竞争,C选项符合题意。

浪漫主义主要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

报刊发行量的变化与风俗变迁无关,B选项排除。

材料与教育普及无关,D选项排除。

【点睛】

经济自由主义的观点认为,由于人们按利己的本性去从事经济活动,追求个人利益,结果能使整个社会受益,而满足人们利己心的最好途径是实现经济自由,对私人经济活动,不要加以任何干涉,而听任其资本和劳动自由投放、自由转移。

同时还认为,一个国家最好的经济政策莫过于经济自由主义,应当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国家的作用仅限于维护国家安全和个人安全,以及举办一些资本家私人经营无利可图的工程。

更进一步的观点认为,经济自由保证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结合,为生产力无止境发展开创了巨大的可能性。

11.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结束后,美国面临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从战时经济转向和平经济可能出现的经济危机,大批军事订货消失和大量军人复员立即造成大规模的失业危机,因此需要加强对经济的干预,A选项符合题意。

冷战是美苏双方除军事对抗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材料与冷战无关,B选项排除。

朝鲜战争爆发时间是1950年6月到1953年7月,与二战结束时间不符合,C选项排除。

经济危机的最主要表现就是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D选项排除。

【点睛】

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12.C

【解析】

【详解】

结合材料“海明威在受到美国建筑师罗德维希的影响下,提出了著名的“冰山原则””可知科技的发展对文学产生较大影响,C选项符合题意。

美国南北战争时间是1861——1865年,与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生存年代不符合,A选项排除。

海明威是现代主义文学代表,B选项排除。

启蒙运动发生时间是17、18世纪,与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生存时间不符合,D选项排除。

【点睛】

现代主义文学属于20世纪资本主义文化的一部分,这种文学不主张用作品去再现生活,而是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

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人物往往是变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诞的,主题往往是绝望的。

13.

(1)背景:

政治上:

西方列强的侵略,国门被打开;经济上: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思想上:

近代教育的发展,中外交往频繁,进步中国人主张“向西方学习”;近代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民主思想的传播。

特点:

国家重视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博物馆事业发展日益壮大;博物馆数量、类型增多;运营出资方向多元发展。

(2)不同:

近代西方博物馆发展较早;近代西方博物馆类型较丰富、规模更大;近代西方博物馆受众范围广;近代西方博物馆展品参展类型更广。

意义:

有利于促进文物的收藏和保护;有利于推动知识的传播、科学普及;有利于推动开展社会科学研究;有利于推动思想解放,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直到1905年张謇凭借个人财力兴办了南通博物苑,其藏品包括天然、历史、美术三部分,是一所合自然、历史与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结合材料可知张謇创办南通博物苑的历史背景是:

A政治上:

民族危机加深B经济上: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C思想上:

近代教育的发展和近代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民主思想的传播。

根据材料“新成立的民国政府便让教育部规划建立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可知国家重视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根据材料“我国的博物馆已经成为一个行业,根据社会需求”可知博物馆事业发展日益壮大;根据材料“呈现出综合类、历史类、艺宋类、科学类、人物类、行业类等丰富的博物馆资源类型”可知博物馆数量、类型增多;根据材料“按运营出资方划分可分为公办民办、民办公助三种。

据不完全统计”可知运营出资方向多元发展。

(2)根据材料“建成于1683年的英国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是博物馆学界公认的世界上最早的公共博物馆”可知近代西方博物馆发展较早;根据材料“陆续建设了自然博物馆、人类学博物馆,并注重对世界各国物质文化的收藏和展示”可知近代西方博物馆类型较丰富、规模更大和近代西方博物馆展品参展类型更广;根据材料“法国大革命成功后,原为皇宫的卢浮宫开放为公共博物馆”可知近代西方博物馆受众范围广。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博物馆发展的意义需要从文物的收藏和保护、知识的传播、科学普及、社会科学研究、思想解放、社会发展和进步等角度分析。

14.

(1)变化:

班匠由亲身服役到纳银代役,再到轮班工匠免役征银;清朝时期废除匠籍制度;班匠银并入田亩或地丁代征。

(2)影响:

使手工业者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有利于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依然固守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明初沿用历代匠籍制度……成化、弘治时期,朝廷将强迫轮班匠亲身服役逐步改变为纳银代役,无力纳银允许亲身服役”可知明清匠籍制度的变化是班匠由亲身服役到纳银代役,再到轮班工匠免役征银;根据材料“政权建立后,宣布“今各省俱除匠籍为民””可知清朝时期废除匠籍制度;根据材料“后又将班匠银归并由亩或地了代征”可知班匠银并入田亩或地丁代征。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匠籍制度变化的影响需要从人身依附关系松弛、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重农抑商对中国社会转型的阻碍等角度思考。

15.

(1)分歧:

法国主张德国要支付巨额赔款;英国和美国主张赔款不应超出德国的赔偿能力,原因:

法国:

在一战中损失巨大;企图彻底削弱德国,防止德国东山再起。

英国:

为了保存德国的力量以牵制法国。

美国:

不想英国和法国强大。

(2)根本原因:

国家利益报复。

扩军备战;不断提出领土要求;煽动民族复仇情绪;撕毁凡尔赛条约并挑起“二战”。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法国为了使德国至少在半个世纪内不能恢复元气,提出了高达240亿类修的赔款总额”可知法国主张德国支付巨额赔款,这与法国在一战中损失巨大和防止德国东山再起有关;根据材料“劳合·乔治认为,赔款额不应超出战败国的赔偿能方”可知英国主张为了保存德国的力量,这主要和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有关,为了牵制法国;根据材料“美国人不想加强自己竞争对手类国和法国,并失去一支在欧洲牵制苏联的力量,主张适当减轻德国的赔款”可知美国不主张过分削弱德国,这主要和美国不想英国和法国强大、牵制苏联的目的有关。

(2)根据材料“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和约不公平”的根本原因是国家利益的冲突。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反抗的表现有:

扩军备战、不断提出领土要求、煽动民族复仇情绪、撕毁凡尔赛条约并挑起“二战”。

16.

(1)学术活动:

向西方翻译并介绍中国文化;向中国翻译和介绍西方文学作品和法律。

原因:

鸦片战争后,福建的福州和厦门被开辟为通商口岸;近代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冲击(西学东渐);先进的中国人主动向西方学习;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及活动的影响。

(2)积极影响:

陈季同的学术活动有助于近代中国了解西方和西方认识中国;有助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激发了更多中国人学习西方,挽救民族危机;是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卓越的先驱者。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福建籍的陈季同(1852-1905年)率先把《聊斋志异》译成法文译本,从而推出了介绍中国文化的西文畅销书”可知体现的是向西方翻译并介绍中国文化;根据材料“《孽海花》的作者曾料称陆李同是他学习“法国文学的导师””可知体现的是向中国翻译和介绍西方文学作品和法律。

“近代福建是西学传播较早的地区之一”的主要原因需要从通商口岸的开辟、西学东渐的影响、先进的中国人主动向西方学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及活动的影响等方面思考。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陈季同的学术活动的影响需要从近代中国了解西方和西方认识中国、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激发中国人学习西方,挽救民族危机、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先驱者等角度思考。

17.示例一:

“贵族下降,平民上升”是西欧近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新航路开辟后,由于黄金、白银大量涌入欧洲,造成物价上涨,封建地主地位下降,资产阶级实力上升;启蒙运动追求政治民主,权力平等和个人自由,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从思想上打击了贵族;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促使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政体确立、发展,促使贵族势力进一步削弱;工业革命开始后,工业资产阶级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巩固资产阶级代议制,普选制不断完善。

贵族下降,平民上升是工业化和民主化的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贵族下降,平民上升……19世纪以来,工业化和民主化成为世界历史的大趋势,贵族们的财富被工业化稀释,政治权利则遭到民主化的蚕食。

”可提炼出论点是贵族下降,平民上升是工业化和民主化的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提炼出的观点需要结合新航路开辟后的价格革命对阶级关系的冲击、启蒙运动对专制制度的批判、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或者改革、工业革命推动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完善等角度进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