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7057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29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高中地理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高中地理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高中地理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高中地理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高中地理知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高中地理知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高中地理知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高中地理知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高中地理知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高中地理知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高中地理知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高中地理知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高中地理知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高中地理知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高中地理知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高中地理知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高中地理知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高中地理知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高中地理知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知识.docx

《高中地理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知识.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知识.docx

高中地理知识

【地理】人文地理知识大盘点 

1.   影响农业生产最主要的自然因素是气候因素。

气候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光、热、水等能量和物质,某地的气候因素往往决定了该地的种植制度。

2.         一般农作物在日均温≥10 ℃的情况下才能活跃生长,因此可把日均温≥10 ℃的持续期视为农作物的生长期。

把生长期内每天的日均温累加得到的温度总和,叫做积温。

根据积温的多少,我国自南向北可以分成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五个温度带,此外还有一个地势高、气候寒冷、面积广大的青藏高原气候区。

3.         水分条件制约着农作物的生长,不同的农作物需水量不同。

需水较多的农作物有水稻、甘蔗、茶叶等,需水较少的农作物有甜菜、小麦、玉米和高粱等。

棉花在播种期和生长期需水较多,采摘期需水较少。

我国的降水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分布上东南多、西北少。

大致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东部为种植业,西部为畜牧业。

4.         水、热条件在时间、空间上结合得越好,越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我国东部地区季风气候的显著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但因夏季风不稳定,气象灾害频繁。

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低温、冻害、干热风等,其中干旱的影响范围最大。

5.         我国的特色农业:

新疆的绿洲农业、西北的灌溉农业、西南的立体农业、青藏高原的河谷农业、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

6.         气象灾害在农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影响也不同。

例如寒潮冬季影响农作物过冬,春季影响作物幼苗成长,秋季影响作物成熟,每个阶段都会导致农作物减产。

所以具体问题必须具体分析。

7.         雪线是一种气候标志线。

其分布高度主要决定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

雪线高度整体上从低纬向高纬地区降低,反映了气温的影响。

8.         雪线高低的判断

(1)由纬度判断:

一般地,纬度越高,山脉雪线越低;同一座山地,夏季雪线升高,冬季雪线降低。

(2)由阴坡、阳坡判断:

一般地,山脉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

(3)由迎风坡、背风坡判断:

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9.         我国除广东、湖南、湖北、福建、江西等省冰雹较少外,各地每年都会遭受到不同程度的雹灾。

尤其是我国北方的山区及丘陵地区,地形复杂,天气多变,冰雹多,受害重。

猛烈的冰雹打毁庄稼、砸伤人畜、毁坏农田、摧毁建筑、使电信电力设施受损等,具有强大的杀伤力。

雹灾是我国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10.     自然灾害并非一无是处,某些自然灾害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也会带来益处。

例如台风可以带来大量降水,缓解我国长江流域的旱情,同时也可缓解此时的高温天气;寒潮可以带来降水,有利于农作物越冬,并可冻死田地里的害虫;火山喷发带来的火山灰可形成肥沃的土壤,岩浆岩中会存在矿产资源。

11.     原始型和现代型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都较低,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异。

12.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少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变为现代型,主要与人口政策有关。

13.     社会经济越发达,死亡率就越低。

这种说法正确吗?

答:

不正确。

死亡率的高低除了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医疗水平的影响外,还受年龄结构的影响。

欧洲的人口死亡率较高,就是因为人口老龄化严重,老年人的死亡率偏高。

14.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口总数虽然还没有达到环境人口容量,但已远远超过了人口的合理容量,因此不少地区出现了资源短缺、环境问题严重等现象。

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约为16亿,但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约为7亿。

15.     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主要是由它的制约因素不确定造成的。

现有资源总量不确定,科技发展水平、地区与外界的交流程度及人们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变化。

16.     人口年龄金字塔图的判读步骤:

一看纵、横坐标;二看男、女比例;三看不同的年龄段,男女比例情况及变化;四思考发生突变的可能原因。

17.     人口年龄金字塔图的判读是解题的关键,可以用一些小技巧来帮助记忆判断。

例如自然增长率高的发展中国家的图形像一个等边三角形,老龄化严重的发达国家像一个倒立的等边三角形,人口结构合理的国家中间部位的比重比较大。

18.     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不仅与自然增长率有关,还与人口基数有关。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达到最大是在其增长率由正值变为0的时刻,而不是增长率最大的时刻。

19.     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是城市中常见的功能区。

有些大城市因功能复杂,还会形成其他的功能区,如行政区、文化区等。

而在中小城市,这些部门占地面积很小,或者布局分散,形成不了相应的功能区。

20.     高级住宅区并不是地租最高的区域,只是与低级住宅区相比,其环境更好、设施更完善。

21.     再城市化:

面对经济结构老化,人口减少,美国东北部一些城市在20世纪80年代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以吸引年轻的专业人员回城居住,加上国内外移民的影响,1980—1984年,纽约、波士顿、费城、芝加哥等7个城市在中心市区实现人口正增长,出现了所谓的再城市化现象。

22.     城市功能分区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一是各功能区之间无法划分明显的界线;二是在同一个功能区中,只是该功能用地所占面积比重较大,其他功能用地所占面积比重较小而已。

例如商业区中也会有住宅、行政用地等,只是住宅、行政用地等相对于商业用地所占比重较小。

23.     城市化主要是由非农产业在某地形成和集聚而引起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

影响城市化进程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主要是生产力发展水平。

逆城市化现象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的回流,从而造成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迅速发展。

24.     南甘北甜:

甘蔗分布在南方的台、闽、粤、桂、云和川;甜菜主要分布在北方的黑、吉、内蒙古、新。

25.     江南丘陵宜茶:

茶叶分布在亚热带丘陵。

26.     三大桑蚕基地:

太湖平原、四川盆地和珠三角。

27.     三大出口农产品基地:

太湖平原、闽南地区和珠三角。

28.     气候条件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也是最难改造的自然条件。

29.     不要将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混为一谈,光照条件优越的地区,热量条件不一定优越,如青藏高原是我国光照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但其热量条件较差。

30.     光照强弱、昼夜温差的大小对农作物的品质有重大影响,如西北地区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因此瓜果中糖分含量高,瓜果较甜。

31.     我国部分地区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及特色农业:

西北地区的制约因素是水源,发展了灌溉农业;青藏高原的制约因素是热量,发展了河谷农业;西南地区的制约因素是地形,发展了立体农业。

32.     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不同的。

一般而言,发达国家(地区)优势表现在技术、管理、品牌等方面,其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市场占有率高;发展中国家(地区)优势则表现在劳动力价格低、土地租金低、环境限制少、自然条件优越等方面。

在具体试题中,应结合材料信息,发现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地发展优势农业。

33.     一个地区的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在短时间内是基本不变的,因此只要题中提到近几年来、近几十年来某地农业发展的变化,这大多数是由社会经济条件(最有可能是市场条件)的变化导致的。

34.     影响农业区位的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通常比较稳定,且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逐渐弱化,而市场、国家政策、交通、科技等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且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大。

35.     人们通过培育良种、改进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种植范围。

例如橡胶由热带向北扩展到22°N,双季稻由华南地区扩展到江淮平原,小麦种植高限扩展到海拔4000米,油菜由长江流域“北移南迁”。

36.     大牧场放牧业的规模比较大,主要产出肉制品、纺织原料(如羊毛等),主要饲养绵羊、肉牛,对交通要求较高。

37.     乳畜业规模相对较小,主要产出乳制品,主要饲养奶牛等,该农业类型对牧草的要求较高,一般需要适合在阴冷地区生长的多汁牧草,对市场要求极高。

38.     水稻种植业的生产特点可归纳为“一大(水利工程量大)、一小(小农经营)、一高(单产高)、三低(商品率、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

39.     劳动力因素的工业区位影响差异:

技术导向型工业,一般要求布局在劳动力素质高的地区;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一般布局在劳动力廉价而丰富的地区。

40.     几种易错的工业导向型判断:

(1)石油开采业属于原料导向型工业,而石油加工业属于市场导向型工业。

(2)电子装配工业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而电子工业属于技术导向型工业。

(3)普通服装业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而高级时装业属于技术导向型工业。

(4)家具厂属于市场导向型工业,但若建在原料丰富的地方则为原料导向型工业。

41.     跨国公司的出现与发展是工业分散的结果。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有利于减少市场上的交易费用,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

42.     工业从经济技术效益考虑要集中,从环境保护考虑要分散;发达国家建立新兴工业,多向新区扩展;发展中国家建立基础工业,多以集中为主。

43.     相对于传统工业区而言,新工业区所要求的区位条件是科研和技术人才集中地区、快速便捷的交通条件、清洁优美的环境。

44.     典型工业区的分析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工业区的范围、腹地;二是工业区的发展条件,如资源、能源、交通、科技、劳动力、市场等;三是工业区的主要工业部门、生产特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45.     新工业区并不等同于高新技术产业区。

46.     新工业区有多种类型,其中两种形式最典型,一是新发展起来的,以传统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如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二是以高新技术为龙头发展起来的新工业区。

47.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通常需要综合考虑速度、运量、运价等因素,但有些时候只需要考虑其中的某一个,同时还要考虑是否具备相关的运输条件。

48.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冷藏、保鲜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例如,我国北方冬季从南方的四川、广东、海南等省大量调进蔬菜。

交通运输的发展使世界大市场逐步形成,农业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区域化、专业化、社会化大生产。

49.     “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出自太史公的《史记·货殖列传》,意思是说,百里之外,不贩卖樵薪;千里之外,不贩卖粮食。

为什么?

答:

受交通运输条件的限制,运输距离过长则运费过高,没有利润。

这句谚语体现出交通运输对商业的影响。

50.     主干道路布局在城市外缘的原因:

为城市的发展预留空间,避免对市区造成污染,减少市区交通拥堵现象。

51.     资源短缺与生态破坏主要与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有关,环境污染主要与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有关。

52.     针对生态破坏问题,一般应从人口(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生物(保护天然植被)、工程(不同的生态问题采取不同措施,如水土流失区修建梯田,荒漠化地区建草方格沙障等)和技术(提高农业技术,提高单产,减小对土地的压力,提高灌溉技术等)措施入手。

53.     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发展问题而出现的,从总体来讲,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必将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

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转变观念和发展模式,以经济持续发展为条件,生态持续发展为基础,寻求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健康的、高质量的生活方式,实现社会持续发展。

54.     公平性原则是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发展模式的根本区别之一,时间上(代际)公平是指我们要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空间上(代内)公平是指同代人之间、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

 

 原文地址:

地理知识淘气三百问(高考地理、图解说明、趣味记忆、更新中)作者:

启迪慧想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例子有哪些?

答:

①环球航行②海边看船③傅科摆实验④月食现象等

2.飞机最短航线是过两点的大圆劣弧,请问什么是大圆劣弧?

答:

地球表面的大圆的圆心与地心恰好重合,赤道、晨昏圈、经线圈都是天生的大圆。

若起止点同在赤道上可以沿着赤道的劣弧段(所对圆心角小于180)飞行;若起止点位于同一经线圈上,也是绕经线圈的劣弧段飞行;若起止点在晨昏线上可沿晨昏线劣弧段飞行。

若两点同纬度不同经度,例如右图从②飞往⑤,则要先向东南飞,再向东北飞

【提示:

首先分清南北半球,再在外围标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在俯视图中看来恰好走直线。

3.等值线有多少种?

等值线的疏密程度能反映什么信息?

答:

无数多种,等值线的疏密程度都是反映的某一地理量的变化率,例如:

①等高线的疏密反映坡度的大小,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水流越急;②等潜水线的疏密则反映出地下水流速的快慢,等潜水线越密,地下水流速越快;③等压线的疏密反映气压梯度力的大小,等压线越密集风速越大。

4.在等值线图中为何有时会出现两条相同的等值线?

答:

在等值线图中当等值线由递增(减)变化突然转变为递减(增)变化时会出现两条相同的等值线或者一条闭合的等值线。

例如:

等高线的这种递变规律的突变反映的是地形区的变换和过渡。

5.火山口湖的等高线是如何画的?

答:

见右图,其中短线表示的是示坡线,示坡线总是指向海拔低的一边,所以火山口湖具有由某一等高线向内侧和外侧都降低的特点。

6.修水井和排水沟的问题?

(如右图)为何1、3、5合理,2、4不合理?

答:

建设排水沟的原因是排水不畅,与(等高线)等潜水位线垂直的方向,水

能自行流动,没有修排水沟的必要,因此“排水沟应与等潜水位线相互平行,以增加汇水量”所以4不合理;修水井时“多个水井不应该布局在与潜水等水位线相垂直的一条线上”例如1和2,1处已有水井,2处的水源会大为减少,再加之2处的水井汇水面积较小,故2不合理。

7.海拔高低影响日出的早晚吗?

答:

确有影响,一般海拔越高越先看到日出,越晚看到日落,同纬度地区海拔高的白昼长。

8.为何一架飞机自西向东飞行时飞机上的1个太阳日比地球上的一个太阳日短?

若自东向西飞则比地球上的太阳日长?

答:

设地球自转角速度为Φ0,一架飞机相对于地心的角速度为Φ1,若以恒星为参照点,飞机上的一个太阳日应为360/(Φ0+Φ1),而地球上的太阳日应为360/Φ0,所以当飞机自西向东飞行时飞机上的太阳日比地球上的太阳日短,反之则长。

9.赤道地区的日出日落方向是否为全年正东正西?

答:

显然不是,可以通过画光照图来分析,赤道地区和其他非极昼区一样,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直射南半球时,全球日落西北。

【提示:

太阳视运动图分析】至于极昼区的情况则是,太阳直射北半球:

①刚好出现极昼的地方日出正北,日落正北,正午太阳在正南。

②对于北极点,则是太阳整日不落,而且整日太阳高度角都恒定不变,从北极上空观察(俯视)太阳应该是在天空呈顺时针方运动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③其他极昼区:

无所谓日出和日落,最多有最高太阳高度和最低太阳高度的说法,最高太阳高度仍然出现在当地地方时12点,最低太阳高度为地方时0点。

10.杆影的方向与太阳的方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

取决于太阳与杆的相对位置,例如:

太阳在杆所在地的东北方向,则影落西南;太阳在杆所在地的正南方向则影落正北(正午时刻)。

11.为何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答:

原因是中原一带在北回归线以北,终年无太阳直射机会,正午阳光只会从南面照射过来,所以当太阳高度角小于北坡坡度时,山的南面是可以被太阳照到谓之“阳”,山的北面则不能被照到谓之“阴”。

【建议:

作图分析】水北为何为阳?

主要由于中国的地势特点为西高东低,大河东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流南岸易被侵蚀且偏湿润谓之“阴”,反之河流北岸为“阳”

以上说法从中原地带传开,后来扩大到整个中国,人们延用了这一说法,以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12.曾是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为何在2006年被降级为矮行星?

答:

行星是指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并且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

而冥王星的轨道和海王星交叉,又因质量小而不能够清除其轨道障碍物,所以被降级为矮行星。

13.太阳大气结构的色球层和日冕层为何看不到?

答:

由于光球层的亮度远远高于色球层和日冕层,通常情况下我们看到的是太阳的光球层,只有在日全食时光球层被遮挡才有可能看到色球层和日冕层。

平时只有借助光学仪器才能观察到色球层和日冕层,如日冕仪。

14.人们在地球上观察月球时发现:

满月时月球几乎和太阳一样大小,这是为什么?

答:

农历十五前后,符合日地距离/月地距离=日半径/月半径,给人的视觉印象是月球几乎和太阳一样大小。

【物体的大小取决于视半径。

视半径是指观测者的眼睛到光弧圆心的连线与观测者的眼睛到光弧上任意一点的连线所形成的夹角度数。

15.如何简单识别月相?

如何用月相来辨别方向?

答:

上弦月呈“D”字形,月面朝西,有同学疑问既然是“D”字形,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月面是应该朝东啊!

但对中国大部分地区总是须面向南方的天空来观察,那么就成了“面南背北,左东右西”。

残月呈“C”字形,月面则是朝东的。

16.月上中天指的是什么时刻?

日上中天指的是什么时刻?

答:

月亮恰好位于观测者的正南或者正北方向(本地为正南),这时月亮走到月出到月落之间的中点。

例如:

上弦月比太阳迟升后落,月出时刻约为12点,月落时刻约为24点,则黄昏时刻上弦月到达上中天。

日上中天指的即是正午时刻即当地地方时12点,太阳位于当地的正南或正北方向。

17.月球在绕地球公转为何我们只能看到它的一面?

答:

因为月球的公转速度与自转速度一致,但是月球在自转1°的时候还公转了1°,两种种运动的效果相互抵消,所以看到的是总是同一面。

【画图:

自转、公转方向都为逆时针】

18.什么是白夜现象?

答:

纬度高于49°的地区无极昼或非极昼日期,当地夏季白昼较长,夜较短,由于散射作用,在日落之后和黎明之前的时段天依然明亮,这种现象称作白夜。

例如我国的漠河在夏至前后一段日期出现此现象。

19.日食发生时,天空为何由蔚蓝色变成灰蒙蒙的了?

答:

日全食时太阳主体的白色被月球遮挡未到达地球大气,因此其中的蓝紫光也大大减少。

太阳外圈偏红色,蓝色少了,自然被散射的就少了,变成暗灰色。

20.美国的西部和东部分别用的是哪一个时区的区时?

答:

西部时间为:

西八区(洛杉矶时间)东部时间为:

西五区(纽约时间)

第二章大气环境

21.晒太阳(日光浴)有什么讲究?

答:

太阳光包含了各种波长的光:

红外线、红、橙、黄、绿、青、蓝、紫、紫外线等。

太阳光中的红外线具有很强的热效应,并易于被物体吸收,通常被作为热源。

透过云雾能力比可见光强。

早晨6到至10到这段时间最适合晒太阳。

此时阳光中的红外线强,紫外线偏弱,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再有下午4点至5点也是晒太阳的最好时间,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增强体质,促进骨骼正常钙化。

但夏季日照时间较长,下午4-5点又正是热浪滚滚的时候,晒太阳的时间可以稍稍推后一点。

22.紫外线有哪些危害?

紫外线强弱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

据研究,紫外线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①对皮肤的伤害,轻者会使皮肤灼伤,晒后皮肤显得干燥、粗糙、易生皱纹,显得衰老,严重时还可能会诱发皮肤癌。

例:

经常晒太阳会使得皮肤中的黑色素增多,皮肤变黑。

如果皮肤较差的人,经几天太阳的暴晒后,可能出现脱皮,红肿等现象。

②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也很严重,特别是对老年人,会明显增加患白内障的机会。

这便是用电器是通过遥控器发射红外线来控制电器的工作而没有采用紫外线的原因。

紫外线的好处:

消毒杀菌、帮助人体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

紫外线的强弱主要受太阳高度、海拔高度、天气因素的影响。

例如:

对于重庆来说,夏季7—8月紫外线最强,而一天之中尤以正午前后最为强烈。

因为此时太阳高度较大,而且受副高控制经常出现干旱少雨天气,云层对紫外线的削弱作用也相当弱。

23.为什么南极臭氧层空洞出现在当地的春季而不是冬季?

答:

南极臭氧层虽在冬季时最低,但是由于冬季南极附近基本处于极夜状态,而臭氧被氟氯烃分解需要太阳紫外线的照射作为外部条件。

当南极进入春季之后,出现了极昼状态,紫外线也特别的强。

24.为什么一天中,最高气温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在日出前后?

答:

天气的冷热,主要决定于空气温度的高低,而影响空气温度的根本因素是太阳辐射强弱。

太阳光热并不是直接使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空气直接吸收阳光的热能仅14%左右,而有43%的可见光区的能量被地面吸收了。

当地面吸收了太阳的辐射热量之后,再通过辐射、对流等形式向空气中传导,这是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

过了正午时刻太阳辐射开始减弱,但地面吸收的热量仍多于支出的热量,直到午后1时左右,地面温度达最高,地面辐射也达到最强。

由于地面向大气传输热量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近地面气温是午后2时左右达到最高,大气逆辐射也达到一天的最大。

【气温越高大气逆辐射越强】。

大气主要以逆辐射的方式和大气辐射的方式散失热量,直至次日日出都无太阳辐射来补充热量,所以直到次日日出前后气温达到了一天的最低值。

25.为什么北半球大陆最低月均温不在冬至而在“三九”?

答:

冬至日是太阳直射点的最南界限,北半球太阳辐射达到最小值,但是大气的热量主要来源与地面辐射,大气温度达到最低值还需要一段时间。

所以它们的最小值出现并不同步。

26.热力环流中的高空指多高?

答:

热力环流的高空的最低是指500百帕等压面的平均高度及其以上的区域,也就是约3000—5000米以上,而且在对流层范围内的区域叫高空。

27.海陆风影响的范围有多广?

答:

海陆风因仅受一天的热力性质差异影响,能量微弱,风力不大,范围也小,一般仅深入陆地20~50千米,又称滨海风。

海陆风在下午2—3时最强,因为那时海陆的温差最大。

【水库边也有类似的风】

28.把一杯刚煮沸的水和一杯冰水放在一起,热水上的雾为何向冰水上空漂去?

答:

通过热力环流来分析,冰水上空的空气受冷,收缩下沉,热水上空的空气沿水平方向去补充,于是形成了热力环流。

29.巴山地区的夜雨是如何形成的?

答:

类似于谷地或者盆地地形的区域,白天是谷地为下沉气流,山坡受热快,气流上升;夜晚山坡降温快,气流下沉,而谷底比较温暖,气流相对上升,到高空遇冷凝结,形成夜雨。

分析注意:

【相同高度的大气温度比较,距地面的远近差异不同气温的变化快慢也不同】

30.副热带高压和副极地低压为何不是热力因素而形成的?

答:

当我们在分析三圈环流时,首先是假设地球不自转,极低附近会形成冷高压,赤道附近形成热低压,高压与低压之间最终形成了单圈环流。

但实际是在自转的又产生了副热带高压和副极低低压,所以说赤道低压和极地高压是热力因素形成的,副热带高压和副极地低压是动力因素形成的。

31.地球上有几个无风带?

答:

两个,赤道无风带【南北纬5度之间】和副热带无风带【南北纬30度附近】,由于附近地区气压差小,故而风力相当小。

注:

【马六甲海峡位于赤道无风带是风浪最小的海峡】

32.东亚季风与南亚、东南亚季风成因上的区别?

答:

东亚季风主要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南亚、东南亚季风主要是风带气压带季节性移动形成的,但也受到海陆性质差异的影响。

33.为什么东亚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答:

凡是风力的大小都取决于气压差,而气压差又取决于温差。

冬季南北温差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