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仲元中学中山一中南海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联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7126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仲元中学中山一中南海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广东省仲元中学中山一中南海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广东省仲元中学中山一中南海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广东省仲元中学中山一中南海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广东省仲元中学中山一中南海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广东省仲元中学中山一中南海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广东省仲元中学中山一中南海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广东省仲元中学中山一中南海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广东省仲元中学中山一中南海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广东省仲元中学中山一中南海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广东省仲元中学中山一中南海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广东省仲元中学中山一中南海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广东省仲元中学中山一中南海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广东省仲元中学中山一中南海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广东省仲元中学中山一中南海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广东省仲元中学中山一中南海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广东省仲元中学中山一中南海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广东省仲元中学中山一中南海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广东省仲元中学中山一中南海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仲元中学中山一中南海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联考语文试题.docx

《广东省仲元中学中山一中南海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联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仲元中学中山一中南海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联考语文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仲元中学中山一中南海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联考语文试题.docx

广东省仲元中学中山一中南海中学等七校学年高二联考语文试题

2014年七校联合体高二年级联考卷

语文2014.2

宝安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

本试卷共8页,包括六个部分24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首先检查答题卡是否整洁无缺损,监考教师分发的考生信息条形码是否正确;之后务必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学校、姓名和考生号,同时,将监考教师发放的条形码正向准确粘贴在答题卡的贴条形码区。

请保持条形码整洁、不污损。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不按要求填涂的答案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请注意每题答题空间,预先合理安排;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

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履行(lǚ)框架(kuàng)束缚(sù)亟待(jí)

B.面颊(jiá)俯瞰(kàn)证券(quàn)籼稻(xiān)

C.砧石(zhān)玉醅(pēi)栖迟(qī)谂知(shěn)

D.觊觎(jì)谬误(liù)断垣(yuán)玉玦(jué)

2.下列语段中,画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前几年听过这样一个民谣:

“教育把父母逼疯,房子把口袋掏空,医疗把你提前送终。

”这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民谣告诉我们:

教育住房医疗已成为压在人民头上的新“三座大山”。

到了今年,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

这无疑是令人拍手称快的一件喜事。

它标志着我国城乡已普遍实施免费义务教育,我国的义务教育政策真正做到了实至名归。

A.啼笑皆非B.三座大山C.拍手称快D.实至名归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防止考生作弊的手段已从道德层面延伸到技术层面,手机探测仪、录像监控设备等将对防止考生作弊起到震慑作用。

B.针对某些国家在南海肆意侵犯我国领土主权,严重损害我国利益,我们没有理由继续忍让,必要的时候必须亮剑!

C.新能源、光电子等名词已经成为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口头禅,但也有人提出质疑: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否只是后危机时代的美丽光环?

D.记者从国防科工局获悉,我国探月工程研制取得重大进展,工程二期“嫦娥三号”任务正式由初样研制转入正样研制阶段,嫦娥三号探测器计划2013年发射,将进行月球软着陆探测与月面巡视勘探。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国际关系中,人们以“钱”炒“钱”,“钱”越炒越热,终于升腾为“泡沫”。

在货币符号化电子化的时代,我们要格外小心。

①索罗斯们就是这样,在制造泡沫和泡沫破灭之间逞能。

②短期资本大进大出,是东亚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

③他们有资本,有手段。

④发达国家的投机资本大肆购买某国的货币,然后急剧抛出,足以使经济规模较小的国家爆发金融危机。

⑤预言东亚金融危机的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在《萧条经济学的回归》中说,实质经济本来不错,金融仍然可能出问题。

A.④①③②⑤B.⑤②③①④C.①③④②⑤D.②⑤④①③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崔林传

崔林字德儒,清河东武城人也。

少时晚成,宗族莫知,惟从兄琰异之。

太祖定冀州,召除邬长,贫无车马,单步之官。

太祖征壶关,问长吏德政最者,并州刺史张陟以林对,於是擢为冀州主簿,徙署别驾、丞相掾属。

魏国既建,稍迁御史中丞。

文帝践阼,拜尚书,出为幽州刺史。

北中郎将吴质统河北军事,涿郡太守王雄谓林别驾曰:

“吴中郎将,上所亲重,国之贵臣也。

仗节统事,州郡莫不奉笺致敬,而崔使君初不与相闻。

若以边塞不脩斩卿,使君宁能护卿邪?

”别驾具以白林,林曰:

“刺史视去此州如脱屣,宁当相累邪?

此州与胡虏接,宜镇之以静,扰之则动其逆心,特为国家生北顾忧,以此为寄。

”在官一期,寇窃寝息;犹以不事上司,左迁河间太守,清论多为林怨也。

迁大鸿胪。

龟兹王遣侍子来朝,朝廷嘉其远至,褒赏其王甚厚。

馀国各遣子来朝,间使连属,林恐所遣或非真的,权取疏属贾胡,因通使命,利得印绶,而道路护送,所损滋多。

劳所养之民,资无益之事,为夷狄所笑,此曩时之所患也。

乃移书敦煌喻指,并录前世待遇诸国丰约故事,使有恒常。

明帝即位,赐爵关内侯,转光禄勋、司隶校尉。

属郡皆罢非法除过员吏。

林为政推诚,简存大体,是以去后每辄见思。

散骑常侍刘劭作考课论,制下百僚。

林议曰:

“案周官考课,其文备矣,自康王以下,遂以陵迟,此即考课之法存乎其人也。

及汉之季,其失岂在乎佐吏之职不密哉?

方今军旅或猥或卒备之以科条申之以内外增减无常固难一矣。

《易》曰: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太祖随宜设辟,以遗来今,不患不法古也。

以为今之制度,不为疏阔,惟在守一勿失而已。

若朝臣能任仲山甫之重,式是百辟,则孰敢不肃?

景初元年,司徒、司空并缺,散骑侍郎孟康荐林。

后年遂为司空,封安阳亭侯,邑六百户。

三公封列侯,自林始也。

顷之,又进封安阳乡侯。

正始五年薨,谥曰孝侯。

(节选自《三国志·第二十四章》)

5.对下列加点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惟从兄琰异之异:

认为……奇异

B.文帝践阼,拜尚书拜:

任命

C.馀国各遣子来朝,间使连属属:

名词,下属

D.并录前世待遇诸国丰约故事故事:

旧例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贫无车马,单步之官②此州与胡虏接,宜镇之以静

B.①吴中郎将,上所亲重②为夷狄所笑

C.①是以去后每辄见思②以为今之制度,不为疏阔

D.①扰之则动其逆心②式是百辟,则孰敢不肃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今/军旅或猥/或卒备之/以科条申之以内/外增减/无常固难一矣

B.方今军旅/或猥或卒备之/以科条申之以内/外增减无常/固难一矣

C.方今军旅/或猥或卒/备之以科条/申之以内外/增减无常/固难一矣

D.方今/军旅或猥/或卒备之以科/条申之以内/外增减/无常固难一矣。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崔林大器晚成,他成才以后,宗族的人大都不知道,只有他的堂兄崔琰对此感到很奇异。

B.崔林出任幽州刺史时,中郎将吴质统领河北的军事,涿郡的太守王雄当面劝告崔林,要设法与吴质搞好关系,否则会有杀身之祸。

C.崔林认为,考察官员政绩的办法完全可以沿用祖上留下的条文,关键在于那些条文要得到严格的执行。

D.景初元年,司徒、司空两个职位都有空缺,散骑侍郎孟康推荐了崔林,可是皇帝还很犹疑,直到第三年才任命崔林为司空。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分)

①刺史视去此州如脱屣,宁当相累邪?

(3分)

②太祖随宜设辟,以遗来今,不患不法古也。

(4分)

(2)从文中找出崔林“有德政”的三个事例。

(可以概括,也可以引用原文)(3分)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

秋夕与友人话别

(唐)崔涂

  怀君非一夕,此夕倍堪悲。

华发犹漂泊,沧洲又别离。

  冷禽栖不定,衰叶堕无时。

况值干戈隔,相逢未可期。

(1)颔联中“犹”“又”两字颇有意蕴,请简要分析。

(3分)

(2)颈联描写了“冷禽”“衰叶”两种景物,有何用意?

(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

答对一空给1分。

)(6分)

(1)暧暧远人村,。

,鸡鸣桑树颠。

(陶渊明《归园田居》)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茕茕独立,。

(李密《陈情表》)

(3)故国神游,,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

多选不给分)

文学语言

在文学构成中,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学,语言的艺术化效果制约着作品的生命力。

然而,文学语言是一种什么样的语言却令人费解。

狭义文学语言是文学作品所使用的语言。

这显然不是一个圆满的答案。

因为文学语言的成立并不是因为某部作品使用了它,而是因为这种能够构成一部作品的语言本身有其独特的内在机制。

这些内在机制足以使它与非文学语言区别开来。

因此我们才能一听到“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就可以肯定这是文学语言。

但以往理论并没有把这种区别告诉我们。

由于欠缺这个必要前提,对文学语言特点的概括也必然存在漏洞,比如所谓“形象性”“情感性”之说,其实它们并不专属于文学语言,非文学语言有时同样具备这些特点。

比如当人们向朋友描述自己千辛万苦发现一片美景的经过及路线方位时,其语言无疑会具有上述特征,但人们并不是在写作。

在早期形式主义理论中,文学语言的“差异”在于通过“变形”方式产生“陌生化”和“疏离化”的语言,这种反常规的语言吸引人们注意其自身而不是实际上所指涉的对象。

比如诗人说“黄河之水天上来”,诗人的目的并不是要告诉人们黄河的源头,这种诗语旨在炫耀自身的物质存在,然后通过这种存在达成另一种新的意义。

形式主义这种文学语言理论自然有其独到处,但往往局限于语言表面而不愿深入其内在成因,因此其概括充其量仅定义了文学语言的文学性而不是文学语言自身。

因此我们必须回到文学本体上来,才能廓清文学语言的真正内涵。

我们知道,文学的本质就在于它是社会审美意识形态形式,那么文学语言的内涵与特点,必须要由这个文学本体世界中的核心因素来确定。

具体而言,真正的文学语言必须同时具备下述两个不同的取向:

其一,是语表的具体性。

即它所显示的是某种曾经或者可能以物象状态存在的具体现象。

因此它能在一瞬间唤起接受者对具象的视听触嗅等感官印象。

例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给人的是水墨画式的雪景视觉感。

白居易《琵琶行》的“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给人的是错落有致的音响感。

其二,语里的多义性,即在语表的具体性中潜藏着抽象思维难以穷尽的多种意义。

再以《江雪》为例,在语表的雪景画面中,人们一方面可以强烈地感觉到诗人因仕途失意、知音渺无、人生险恶而生的寂寞、孤独、悲凉,另一方面又可以触及诗人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倔强勇敢和高风亮节。

语表的具体性和语里的多义性综合而为文学语言的意象性,意象性作为文学语言的根本特点,显示了文学语言和非文学语言的区别。

科学语言的基本特征是舍象取质的抽象性,它真实精确、直截了当,拒绝任何幻想和情绪的介入,因而也拒绝了审美观照,所以它和文学的意象语言区别明显。

相比之下,日常生活语言和文学语言的关系就复杂得多,似乎任何一句日常用语都可能毫无改变地被用来叙述某个文学故事或者成为某部作品的人物语言。

就像“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这种再日常不过的语言却出自鲁迅的散文《秋夜》一样。

然而这并不能说明文学语言和日常语言之间没有界限,在叙事文学中,对叙事文学语言的意象性把握应在整体语言结构即语境中进行,孤立的对比往往难以看清真相。

譬如《秋夜》,再往下看,就有“一株是枣树,另一株也是枣树”这样的句子出现,其潜在的表义性一下子就显得很充分、很明显。

这种被作家强化的语言往往通过语境设置来实现。

日常语言则不会被使用者进行这种主观强化,人们往往是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使用它,所以日常语言的表现功能一般很弱。

在这种情况下,日常语言为了获得活力反而必须学习、借鉴、移植某些文学语言的手法,而真正的文学语言则不会去追求日常语言的特点。

如果文学语言决定采用口语,那接下来的工作必然是让这种“口语”在内质上远离口语,否则文学便会失去存在价值。

那种认为文学语言来自于生活语言,文学语言吸取并保持了生活语言的精华才成为文学语言的观念,有时多少带点想当然或机械论色彩,它并不符合语言变迁的历史。

(节选自董学文、张永刚著《文学原理》第一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有删改)

12.下列的说法,与文章内容不相符的两项是()()(5分)

A.没有艺术化表达效果的语言,就不会有文学作品的生命力。

B.以往理论对文学语言“形象性”、“情感性”特点的概括存在漏洞,因为它们并不属于文学语言。

C.真正的文学语言必须既能体现语表的具体性,又能体现语里的多义性。

D.文学的意象性语言迥别于科学的抽象性语言,文学语言具有幻想性、情绪性,也具有审美观照的特点。

E.鲁迅《秋夜》中“一株是枣树,另一株也是枣树”的句子,是一种被作家强化的、通过语境设置来实现的日常语言。

Ks5u

13.对文中材料的使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举人们向朋友描述自己千辛万苦发现一片美景的经过及路线方位例,旨在说明日常语言表达也可具有形象性、情感性特点,但它不是文学语言。

B.引用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意在说明形式主义者的概括充其量仅定义了文学语言的文学性而不是文学语言自身。

C.引用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说明了真正文学语言既具有语表的具体性,也具有语里的多义性。

D.用鲁迅《秋夜》里的句子“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旨在说明日常语言也可以成为文学语言,但要置于文学作品的整体语境中进行。

14.作者在文中对哪些关于文学语言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请分点概括这些观点。

(4分)

15.和文学语言不同,科学语言和日常语言各具有怎样的特点?

(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

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作答前,务必用2B黑色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小题。

法官(节选)

(奥地利)卡夫卡

传票要求我以证人的身份到法庭作证,于是我平生第一次走进了法庭。

门那么多,走廊那么多。

我向人打听传唤我的地方法庭在哪里,他们告诉我:

往里走,一直往里走。

走道上阴冷幽暗,腋下夹着公文包的人们来去匆匆,交谈时用的是密码般的语言,里头常夹着拉丁词。

所有的门都一模一样,门旁有一块铜牌,由于年长日久,上面刻着的字已经模糊不清。

我打算拦住夹公文包的人,请他们指一下路。

可是他们对我怒目圆睁,回答道:

insitu,aquo,utreto(译注:

拉丁文法律用语)。

我在这座迷宫里走得精疲力竭,最后随便推开一扇门走了进去。

一个身穿光亮绸上衣傲气十足的年轻人走过来。

我告诉他:

我是证人。

他说:

你得在这儿等。

我便开始等,小心谨慎地等,一等等了五六天。

这时我感到不耐烦了。

主要是为了解解闷儿,我开始给那个穿光亮绸上衣的年轻人帮起忙来。

不多久,我就知道一场场初看起来完全相同的诉讼各有各的特点。

腋下夹公文包的人和我相识了,彬彬有礼地同我打招呼,有的还塞给我装了钱的小信封。

我不断进步,到了年底便进入法院的里屋办公。

我在那儿坐在写字桌后边,起草一份份判决书。

一天,法官把我叫去。

年轻人,他对我说,我对你很满意,决定让你当我的秘书。

我结结巴巴地向他道谢,却发现他没在听。

他眼睛近视,身体极胖,面色苍白,白得只有在暗处才能看见他。

他逐渐养成了一个习惯:

只相信我一个人。

要是我老婆活着,现在会是什么样呢?

他常常叹息,她还能活过来吗?

我的孩子呢?

老大今年该二十了吧。

不久,这个郁郁寡欢的人去世了,我相信是去世(也可能只是消失)。

我顶了他的空缺。

从此,我便成了法官。

Ks5u

我颇具修养,很受人尊重。

人人称我为阁下。

那个穿光亮绸上衣的年轻人每次走进我房间,都要鞠躬行礼。

我觉得他好像不是第一天接待我的那个年轻人,可是他同他长得很像。

由于整天坐着,我的体重日益增加。

我的视力变得很差:

白昼黑夜都用人造灯光是很伤视力的。

可是我在别的方面得到了补偿:

不管天冷天热,都穿同一套衣服。

这样钱就省下来了。

此外,夹公文包的人递过来的信封比以前更厚了。

一个仆人专门给我端饭:

有肉、有菜,还有一个苹果,跟她端给我前任的一样。

我躺在沙发上过夜,浴室稍嫌小了一些。

有时我会想念家和家人。

某几天(如圣诞节)里,呆在法院味道不太好受,可有什么办法呢?

我是法官呀。

昨天,我的秘书(一个值得称道的小伙子)要我在一份判决书上签字(判决书是由他起草的)。

这是对一个作伪证的人的缺席判决,判决的结果是:

罚款和取消为原告或被告作证人的资格。

这人的名字我隐隐约约地觉得眼熟,不会是我的名字吧。

不过,现在我是法官,所以就在判决书上签下了我的名字。

16.请分析小说开头划线的环境描写在全文中的作用。

(4分)

17.小说塑造了前后两任法官的形象,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两任法官的相似之处,并谈谈这种相似说明了什么。

(5分)

18.文章最后是法官在名字“觉得眼熟”的判决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人给水出路 水给人活路

洞庭湖大规模退田还湖

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据《中国青年报》报道:

郭幸初老人拄着拐杖,站在田埂上,指着不远处的一片稻田对记者说:

“20多年前那里还是一片湖泊。

郭是位于洞庭湖边的湖南省汉寿县大南湖乡武竺山村村民,今年74岁,1974年“围湖造田”(枯水季节,湖底较高部分袒露,可用大堤将这部分地圈住,这样即使是洪水季节,也可在堤内耕种、生活———编者注)的情景犹历历在目:

人山人海,号声震天,手挖肩挑,大堤一天天在增高。

如今,这里又要退田还湖,他全家就要搬迁到外地去了。

故土难离,但饱经水患的他说:

“想得通。

查阅《洞庭湖水利志》,记者发现大规模的围湖造田从清朝康熙年间就已开始,仅从1825年至1905年80多年间,洞庭湖便缩小了近1500平方公里。

1949年以来又经历了三次大的围湖造田,围垦面积达280多万亩,致使洞庭湖湖面面积迅速萎缩。

湖区老水利专家徐超分析说,解放以后的“围湖造田”,既有“以粮为纲”思想误导的因素,也有因实施“围垦灭螺”造成的恶果。

当时围垦的主观愿望是“只生产,不住人”,洪水一来就破堤蓄洪。

可随着岁月的流转,洞庭湖区的人口已由解放初期的290万跃到了当前的1000多万。

为了生计,曾经用于蓄洪的垸子,不但抛粮下种,而且建房造屋,住满了人丁。

由于湖面锐减,堤筑得再高,也难以免除“一年一小灾,三年一大灾”的厄运。

“人与水争地谋利,以致水与人争地为患。

”早在1747年,有识之士就意识到这一点。

当时一位姓杨的湖南巡抚就下了一道禁开新垸令:

“沿湖荒地,未经围垦者即行严禁,不许再行筑垦,以致有碍水道。

但此后迫于人口压力,盲目围垦仍恶性发展。

其后果是水灾频仍,特别是近5年来就有4次与特大洪水苦苦抗争。

1998年洪灾带来的损失更是惨重。

洞庭湖区共溃决堤垸142个,其中万亩以上堤垸7个,溃垸灾民达到37.87万,直接经济损失近200亿元。

在经历洪水的反复劫难之后,湖区人们在觉醒。

青山湖垸是沅水洪道的一个江心洲垸,1995年到1998年4年中3次溃决。

1998年,当地政府决定退田还水,移民建镇,不再花巨资堵口复堤。

当地一位负责人算了这样一笔账:

1万多亩耕地一年的纯收入30万元左右,而花在堵口复堤、抗洪的费用上百万元,得不偿失。

Ks5u

1998年洪灾过后,湖南省委、省政府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的治水方略,决定从1998年开始两年内对161个堤垸退田还湖,其中平垸行洪退人退田堤垸106个,退人不退田堤垸52个,3个蓄洪垸实行移民外迁、空垸待蓄,需迁移5万多户19万多人。

华容县小集成垸是横卧在长江中的一个“孤岛”,1998年溃决后,连大堤也被洪水淹没了。

部分村民仍不愿意转移,在大堤上用木条支撑起一个吊脚楼似的棚子守着自己的家当。

大风卷着巨浪袭来,棚屋摇摇欲坠。

要让这样的村民离开故土谈何容易?

但经150多名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3000多户1.1万人去年底今年初全部搬迁到其他乡镇落户。

记者从去年12月12日湖南省灾后重建工作会议了解到,截至11月20日,共搬迁安置3.9万多户、14.8万多人。

这14万多群众在1999年汛期中免遭水患之苦。

“退田还湖”还出了经济效益。

大南湖乡党委书记童自政估算了一下,避开主汛期种植藕等水生蔬菜,比种水稻强3倍。

一位姓黄的村民对记者说:

“原以为退田还湖无生路,谁知水中也有黄金屋,1999年18亩水生蔬菜增收3万多元。

人不给水出路,水就不给人活路。

退田还湖实际上就是对生态透支进行补偿。

从“围湖造田”到“退田还湖”,人们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

(2000年01月11日《人民日报》)

19.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作者先后主要运用哪些材料来揭示主旨的?

请简要概括。

(4分)

20.本文在表达上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用数据说话,二是运用了具体事例。

请结合文本的有关内容分别举例说明,并简析其表达效果。

(5分)

21.事件通讯也必然要写人,但写人重点不在于展示人物性格,而在于挖掘事件形成的历史渊源,揭示事件的本质。

对此,请结合文章开头三段所写的郭幸初老人的有关文字,谈谈你的认识。

(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把下面的几个的短句改写为一个语意连贯长句,不得改变原意。

(可酌情增减词语)(6分)

①12月16日,波音787“梦幻客机”终于成功完成了首次试飞。

②这架飞机主体结构大量采用了诸如碳化纤维等轻型复合材料。

③机身长55米,载客量达330人,内饰舒适。

④这架飞机的起飞地点是埃弗雷特潘恩机场。

23.某班在学习了李白、杜甫诗歌后举行了“李杜诗歌朗诵会”,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结束语,来结束这次朗诵会。

要求:

①恰当引用李杜诗歌;②语言连贯得体;③不少于100字。

(6分)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快乐,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一种心灵体验,人人都向往追求快乐的生活。

有人乐山乐水,安贫乐道,乐善好施,乐于奉献……

也有人在口腹感官、欲望的满足和物质的追求中自得其乐……

要求:

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4年七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

1.B(A束缚shù;C砧石zhēn;D谬误miù)

2.C(拍手称快:

拍着手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

此处不合语境。

3.D(A不合逻辑,“将对防止考生作弊起到震慑作用”把意思说反了;B成分残缺,在“利益”后加上“的行径”;C搭配不当,应将“质疑”改为“疑问”。

4.A

5.C(C项中的“属”,应理解为“连接”。

“间使连属”意思是“(各国派出的)使者接连不断”)

6.D(A项中前一个“之”是动词“到、去”,后一个“之”是代词,可译为“他们”(指匈奴部族);B项中前一个“所”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词语,相当于“……的(人)”,后一个“所”与“为”合用,构成“为……所”的被动句式,引出后面的行为;C项中前一个“以”是介词“因为”,后一个“以”与“为”连用,作动词,相当于“认为”;D项中前一个“则”在假设句中作连词,可以译为“那么”或“就”,后一个“则”也在假设句中作连词,相当于“那么”)

7.CKs5u

8.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