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宏观.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7155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94.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宏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西方经济学宏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西方经济学宏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西方经济学宏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西方经济学宏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西方经济学宏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西方经济学宏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西方经济学宏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西方经济学宏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西方经济学宏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西方经济学宏观.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西方经济学宏观.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西方经济学宏观.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西方经济学宏观.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西方经济学宏观.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西方经济学宏观.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西方经济学宏观.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西方经济学宏观.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西方经济学宏观.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西方经济学宏观.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宏观.docx

《西方经济学宏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宏观.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方经济学宏观.docx

西方经济学宏观

 

现代远程教育

 

《西方经济学》(宏观)

课程学习

王文玉编

2009年8月

⏹课程内容与总的学习方法指导

课程性质和目标:

西方经济学(宏观)是一门专业基础课。

其学习目标是培养学生理解宏观经济问题的方法和原理,从而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总的学习方法建议:

第一步,观看录像;第二步,阅读教材相应章节;第三步,再看一遍讲课录像;第四步,自己试着总结每一讲的内容并和老师的总结对照;第五步,做习题。

注意:

在学习的过程要多思考,争取真正理解其中的概念和原理,切忌死记硬背。

第六步,关注新闻媒体关于宏观经济形势的报告和经济学家关于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

主要内容和课时安排:

章节

内容

学时分配

第11章

国民收入核算

4

第12章

简单收入决定模型

5

第13章

IS-LM模型

3

第14章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

第15章

开放经济宏观分析

3

第16章

AD-AS模型

3

第17章

失业和通胀

4

第18章

增长

4

⏹各章重点和要求

第11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章节学习目标与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你应该了解国民收入核算的意义和一些基本概念,尤其是GDP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二、重点概念和原理

流量存量GDP最终产品中间产品GNP国民收入

三、思考题

1.解释为什么GDP只计算最终产品和服务。

2.按照支出法GDP有哪些构成?

3.按照收入法GDP有哪些构成?

4.为什么按照收入法计算GDP时要加上间接税和减去政府补贴?

5.当把GDP当作经济福利指标来使用时它有哪些缺陷?

6.用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说明政府赤字与私人投资之间的关系。

7.根据下表中给出的某国的国民收入核算数据计算GNP、国民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

2000年某国部分国民收入核算数据(十亿美元)

净外国要素收入

9

折旧

1257

工资

5639

租金

140

净利息

571

业主收入

711

公司利润

957

间接税

682

GDP

9966

8.根据下表中给出的某国国民收入核算数据计算个人收入、政府转移支付、间接税、折旧和GDP。

GDP

净外国要素收入

-9

GNP

9957

折旧

NNP

8700

间接税

国民收入

8018

社会保险

-706

公司所得税

-286

未分配公司利润

-274

转移支付

个人收入

个人所得税

-1292

可支配收入

6990

第12章简单收入决定模型

一、章节学习目标与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你应该了解收入决定理论的基本框架,理解和牢记均衡收入的条件,掌握均衡收入的计算,理解消费在均衡收入决定中的重要性,熟练掌握乘数的概念和计算。

二、重点概念和原理

总需求总供给总支出均衡产量(收入)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自主支出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预算盈余

三、思考题

1.假设一个简单经济中的消费函数是C=100+0.8Y,投资I=100。

①计算均衡收入水平。

②计算均衡消费和储蓄。

③假如因为某种原因实际产出为800,产出将会如何调整?

为什么?

④倘若I增加到200,均衡收入将如何变化?

⑤这里的投资乘数是多少?

⑥画图说明(a)和(d)。

2.假设一个简单经济中C=30+0.8Y,I=30+0.1Y。

①求均衡收入和均衡消费。

②计算投资乘数。

3.假设一个封闭经济中消费C=100+0.8YD,投资I=200,政府购买支出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所得税税率t=0.25。

①计算均衡收入。

②计算投资乘数并解释为什么投资乘数比习题2中的投资乘数变小了。

③计算I=200时的财政盈余。

4.假设一个封闭经济由下列函数描述:

C=50+0.8YD

I=70

G=200

TR=100

t=0.20

①计算均衡收入。

②计算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③计算财政盈余BS。

④假设税率t提高到0.25,新计算均衡收入和乘数。

⑤预算盈余如何变化?

⑥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从0.8增加到.9,预算盈余将如何变化?

5.假设一个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收入水平为Y0=1000。

如果政府把税率降低5%,同时增加减少政府购买支出50,预算盈余将如何变化?

为什么?

6.假设一个经济由如下函数描述,C=40+(2/3)YD,I=50,G=150,T=60。

①计算均衡收入。

②假设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为690,政府要用增加购买支出的办法来实现充分就业,购买支出应该增加多少?

③如果政府用减税的办法实现充分就业,税收应减少多少?

7.与政府转移支付固定不变相比,政府转移支付随收入增加而减少时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如何变化?

为什么?

第13章IS-LM模型

一、章节学习目标与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你应该理解IS-LM模型的基本框架,掌握相关概念,掌握IS-LM模型的应用。

二、重点概念和原理

投资函数IS曲线LM曲线流动性陷阱古典情况

三、思考题

1.假设一个经济中的消费函数为C=130+0.5YD,(YD=Y-T),投资函数为I=200-600i,政府购买支出G=112,税收函数为T=20+0.2Y,计算对应于以下每一利率水平的均衡收入。

利率i/%

20

15

10

5

均衡收入

2说明IS曲线的陡峭程度的决定因素。

3.说明税率的提高如何影响IS曲线。

4.说明边际消费倾向变小如何影响IS曲线。

5.假设一个经济中的实际货币供给为300个单位,实际货币需求函数为

L=50+0.5Y-600i

计算对应于以下每一收入水平的均衡利率:

收入Y

560

620

680

利率i

6.说明LM曲线的陡峭程度的决定因素。

7.解释为什么货币需求量随利率下降而增加。

8.说明收入增加对货币需求线的影响。

9.说明货币供给量增加对LM曲线的影响。

10.一个经济由下列方程描述(其中i=5代表利率是5%):

C=0.8(1-t)Y

t=0.25

I=900-50i

G=800

L=0.25Y-62.5i

M0=500

P=1。

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IS方程;

②写出LM方程;

③计算均衡收入和利率;

④画图并用文字说明为什么IS和LM交点是均衡状态。

11.说明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变小如何影响均衡收入和利率。

第14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一、章节学习目标与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你应该理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基本概念、政策工具和原理,能够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二、重点概念和原理

挤出效应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功能财政自动稳定器货币乘数公开市场业务

三、思考题

1.用IS-LM模型画图说明政府购买支出增加如何影响均衡收入和利率。

2.用IS-LM模型画图说明降低税率对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影响。

3.讨论挤出效应的决定因素。

4.说明为什么流动陷阱情况下财政政策充分有效。

5.用IS-LM模型说明货币供给增加对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影响。

6.说明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

7.讨论货币名义供给量的决定因素。

8.用IS-LM模型说明中央银行买入外汇对本国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影响。

9.说明为什么流动陷阱情况下货币政策完全无效。

10.假设一个经济现在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政府希望调整总需求的结构,增加消费和减少投资,请给出政策建议并用IS-LM模型加以说明。

第15章开放经济的宏观分析

一、章节学习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应该理解对外贸易在均衡产出决定中的重要性,理解资本流动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二、重点概念和原理

汇率固定汇率浮动汇率实际汇率边际进口倾向BP曲线资本完全自由流动

三、思考题

1.假设一国经济中利率是给定的且i=i0。

国内总支出是A=A0+cY-bi,

净出口NX=X-Q,

进口Q=Q0+My

其中Q0是自主进口支出。

出口X是给定的且X=X0。

回答下来问题:

①对该国产品的总支出是多少?

贸易差额是多少?

②均衡收入水平是多少?

③在均衡收入水平,贸易差额是多少?

④出口增加1单位使均衡收入增加多少?

⑤出口增加100单位是否意味着贸易差额增加100单位?

为什么?

2.接上题。

假设A0=400,c=0.8,b=30,i=5(百分点),Q0=0,m=0.2,X=250。

回答下列问题:

①计算均衡收入。

②求贸易盈余。

③求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3.说明净出口的决定因素。

4.说明贸易对一国IS曲线的影响。

5.用IS-LM模型说明国际经济间的相互依赖。

6.说明BP曲线的推导。

7.讨论资本完全自由流动和固定汇率条件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有效性。

8.讨论资本完全自由流动和浮动汇率条件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有效性。

第16章AD-AS模型

一、章节学习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应该理解AD-AS模型的基本原理,掌握AD曲线和AS曲线的推导,说明其性质,并掌握AD-AS模型的应用。

二、重点概念和原理

总需求(曲线)财富效应总供给(曲线)效率工资理性预期

三、思考题

1.说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2.说明总需求曲线斜率的决定因素。

3.说明为什么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贸易政策都是总需求管理政策。

4.说明古典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5.说明在什么情况下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

6.现代凯恩斯主义者如何解释货币工资的粘性?

7.说明理性预期学派(卢卡斯)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8.总供给曲线的陡峭程度与考虑的时期长短有何关系?

9.说明总供给的决定因素。

第17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一、章节学习目标与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你应该掌握失业和通货膨胀的概念,其成因与后果,了解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二、重点概念和原理

失业摩擦性失业周期性失业自然(正常)失业率奥肯定律通货膨胀菲利普斯曲线

三、思考题

1.简述失业的类型。

2.简述通货膨胀的后果。

3.说明通货膨胀的成因。

4.说明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推导。

5.解释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

第18章增长

一、章节学习目标与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你应该了解经济增长经验分析的一些基本结论,理解哈罗德增长模型和新古典增长模型。

二、重点概念和原理

三、思考题

1.说明如何把总产出的增长率分解为要素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率。

2.简述索罗和丹尼森关于增长的经济分析。

3.说明哈罗德-多马模型中有保证增长率的决定。

4.说明哈罗德-多马模型中的有保证增长率的不稳定性。

5.为什么哈罗德-多马模型的有保证增长率不意味着劳动力充分就业?

6.说明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均衡人均资本量的决定。

7.说明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储蓄率的变化有何影响。

 

⏹模拟试卷

宏观经济学模拟试卷

(一)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20分)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20分)

1.国内生产总值

2.货币乘数

3.BP曲线

4.菲利普斯曲线

二、对错判断(每个1分,共10分)

1.按照收入法,国债支付的利息计入GDP。

【】

2.实际GDP等于名义GDP除以价格指数。

【】

3.边际消费倾向等于消费除以收入。

【】

4.当政府减税时,IS曲线向右移动。

【】

5.货币是人们广为接受的支付手段。

【】

6.提高出口退税率属于货币政策。

【】

7.累进所得税是经济中的自动稳定器。

【】

8.货币工资的粘性指的是货币工资调整得较慢。

【】

9.结构性失业是劳资纠纷造成的失业。

【】

10.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假设了规模报酬递增。

【】

三、单项选择(每个1分,共10分)

1.计算GDP的方法有【】。

A.支出法

B.收入法

C.增加值法

D.以上都对

2.边际消费倾向【】。

A.不会大于1

B.不会小于1

C.总是大于平均消费倾向

D.总是小于平均储蓄倾向

3.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小于购买支出乘数的原因是【】

A.转移支付本质上不是政府支出

B.转移支付不是对产品的直接支出

C.转移支付是预算外支出

D.转移支付数额难以事先决定

4.以下属于投资的有【】。

A.家庭购买的洗衣机

B.家庭购买的汽车

C.家庭购买的股票

D.家庭购买的房子

5.LM曲线的斜率是正的,原因在于【】。

A.利率上升使投资减少

B.收入增加使货币需求增加

C.投资增加使需求减少

D.货币市场不均衡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简述为什么GDP不是准确的经济福利指标。

2.画图说明LM曲线的推导。

3.用IS-LM模型分析降低税率的影响。

4.讨论资本完全自由流动和固定汇率条件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5.简述通货膨胀的成因。

五、计算题(20分)

假设一个经济中消费C=100+0.8YD,投资I=70,政府购买G=150,转移支付TR=100,所得税税率t=0.20。

①计算均衡收入。

②计算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③计算财政盈余BS。

④假设税率t提高到0.25,重新计算均衡收入和乘数。

⏹模拟试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

答: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所拥有的要素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货币乘数

答:

货币乘数是基础货币增加1单位所导致的货币供给增加。

3.BP曲线

答:

BP曲线是满足BP=0的收入与利率关系。

4.菲利普斯曲线

答:

菲利普斯曲线是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即在短期内,通货膨胀率上升意味着失业率下降。

二、判断

F,T,F,T,T,F,T,T,F,F

三、单项选择

D,A,B,D,B,B,D,B,C,B

四、简答题

见教材

五、计算题

答:

①均衡收入=1111.

②政府购买支出乘数=2.8.

③财政盈余BS=-78.

④假设税率t提高到0.25,均衡收入=1000,乘数=2.5.

⏹部分练习题答案

第11章

1.解释为什么GDP只计算最终产品和服务。

答:

GDP只计算最终产品,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

如表2-1所示,假设面包的生产包括四个阶段:

生产小麦、把小麦制成面粉、把面粉制成烤熟的面团(批发的面包)和把面包送到消费者手中。

忽略各个生产阶段中的其他投入,这四个阶段总共生产了一个零售价格为2元的面包。

除了第一个阶段,其余每个阶段都以上个阶段的产品为中间产品,通过其生产活动使产品增值。

一个阶段的产品价值减去中间产品的价值被称作增加值。

表2-1GDP只计算最终产品

生产阶段

销售额

中间产品价值

增加值

小麦

1.0

0

1.0

面粉

1.2

1.0

0.2

烤熟的面团

1.5

1.2

0.3

零售的面包

2.0

1.5

0.5

合计

5.7

3.7

2.0

由于这整个过程总共生产了一个可供消费者享用的面包,只计算消费者购买面包支出的2元——最终产品的价值——就计算了全部生产活动的成果。

事实上,如表2-1所示,各个阶段的增加值之和也正好等于最终产品的价值。

这表明,只计算最终产品,没有少算也没有多算生产活动的成果。

然而,如果把各个阶段的产值加起来,那么,总产值等于5.7元,其中小麦的价值被计算了4次,生产面粉的活动被计算了3次,生产烤熟的面团的活动被计算了2次。

在发达分工社会中,一件普通产品的生产往往要经过千百个阶段,用总产值衡量生产活动会发生十分严重的重复计算。

5.当把GDP当作经济福利指标来使用时它有哪些缺陷?

答:

作为经济福利指标来使用时,GDP有如下缺陷:

第一,GDP不计算家庭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活动,尤其不计算家务劳动。

这部分创造经济福利的生产活动因为没有进入市场而无法计入官方计算的GDP。

这意味着,当一个经济体内自给自足的成分较大时,官方公布的GDP低估人们实际享受的经济福利。

一般来说,经济越不发达,分工越不发达,市场化程度越低,即自给自足的成分越大,其GDP越是低估人们实际享受的经济福利。

第二,GDP不计算黑市交易。

人们进行黑市交易也许是为了逃税,也许是因为这些活动本身不合法。

黑市交易也创造经济福利。

不过,官方计算的GDP无法把黑市交易计算进去,从而会低估人们实际享受的经济福利。

第三,GDP不计算负的或正的外部影响。

负的外部影响是某种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给他人造成不利影响,即减少了他人的经济福利。

当GDP只计算消费者在这种产品上的支出,不计算其他消费者的福利减少,从而高估了人们享受的经济福利。

相反,当一种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有正的外部影响时,GDP会低估人们享受的经济福利。

第四,GDP不反映闲暇、工作条件以及工作本身所带来的享受。

同样的GDP也许是每周工作40小时生产出来的,也许是每周工作50个小时生产出来的;也许是在高温40℃的条件下生产出来的,也许是在有空调的舒适条件下生产出来的;也许是在安全的条件下生产出来的,也许是在极其危险的条件下生产出来的;也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工作本身是有趣的,也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工作本身令人厌恶。

第五,GDP不反映产品质量的变化。

使用了化肥生产出来的西瓜没有不使用化肥生产出来的西瓜好吃。

如果价格和产量相同,那么,GDP相同,但人们实际享受的经济福利不同,从而GDP高估了人们实际享受的经济福利。

然而,计算机和手机等质量不断提高,价格却不断下降,从而GDP低估人们实际享受的经济福利。

第12章

7.与政府转移支付固定不变的情况相比,政府转移支付随收入增加而减少时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如何变化?

为什么?

答: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变小。

这是因为,当转移支付随收入增加而减少时,转移支付的减少使得同样的收入增加派生的可支配收入减少了,从而派生的消费少,所以乘数变小。

第13章

2说明IS曲线的陡峭程度的决定因素。

答:

利率影响收入的传导机制是:

①利率变动引起投资变动;②投资变动意味着AE变动,并按照投资乘数被放大为收入减少。

一定幅度的利率变动引起多大幅度的投资变动取决于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

);一定的投资变动引起多大的均衡收入变动取决于投资乘数(

)的大小。

投资对利率越敏感,投资乘数越大,IS曲线越是平坦。

相反,投资对利率不敏感,投资乘数越小,IS曲线越是陡峭。

一个极端情况是,投资对利率丝毫不敏感,那么,IS曲线是垂直的。

11.说明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变小如何影响均衡收入和利率。

答:

投资对利率的敏感乘数决定乘数的大小,从而决定IS曲线的陡峭程度。

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变小,IS曲线变得较为陡峭,即IS曲线向里面旋转,所以均衡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图略。

第14章

1.用IS-LM模型画图说明政府购买支出增加如何影响均衡收入和利率。

答:

如图5-1所示,当政府购买支出增加时,IS向右平移,均衡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相反,如果政府购买支出减少,那么,IS曲线向左平移,结果均衡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6.说明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

答:

mm直接依赖于现钞-存款比率cu和准备金比率re。

现钞存款比率cu的大小取决于公众的支付习惯和支票账户的使用是否流行,无需过多讨论。

准备金比率re包括法定准备金比率rR和超额准备金比率。

法定准备金比率是中央银行规定的最低准备金比率。

出于种种原因,商业银行不可能做到其准备金比率正好等于法定准备金比率。

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比率依赖于三个因素:

①存款和取款的不确定性。

在没有任何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假如一个人在一家银行存入10000元,这家银行确定这个人将在第91天取款,那么,在90天内,这家银行,银行只需留下法定准备金,比如1000元,其余部分都可以变成3个月期限的贷款。

所以,一般来说,商业银行的存款和取款流量越是稳定,其超额准备金比率就会越低。

②遇到准备金不足时的借款成本。

当一家银行资金紧张时,它可以向中央银行借款,也可以向其他银行借款,即同业拆借。

央行利率或再贴现率越高,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比率就会越高。

③持有准备金的机会成本,即损失的利息。

市场利率越高,持有超额准备金的机会成本越大,银行会尽量降低准备金比率。

第15章

7.讨论资本完全自由流动和固定汇率条件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有效性。

答:

资本完全自由流动和固定汇率意味着货币政策完全无效。

如图所示,假设在初始状态本国利率等于外国利率,且BP=0。

当政府为了预防经济过热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时,利率将会上升,表现为LM曲线向左上移动,结果,均衡利率将会上升,均衡产出将会减少;利率的上升将使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从而导致资本流入;资本流入导致国际收支盈余,即BP>0;BP>0产生汇率下降即本国货币升值的压力;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为了稳定汇率,央行必须买入外币;按照我们在第14章里说明的原理,央行买入外币就意味着本国货币供给增加。

这就是说,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当初主动的货币紧缩最终导致被迫的货币扩张。

而且,央行买入外币的数额要足以使利率下降到原有水平才能使国际收支恢复平衡,从而消除本国货币升值的压力。

如图所示,这意味着,LM曲线重新回到原来的位置。

所以,在资本完全自由流动和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完全无效。

在资本完全自由流动和固定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充分有效。

假设政府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如图所示,首先表现为IS曲线向右平移,均衡收入增加,利率上升;利率上升导致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从而导致资本流入和国际收支盈余,即BP>0;BP>0产生本国货币升值的压力;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央行被迫买入外币来稳定汇率,同时增加本国货币供给;也就是说,扩张的财政政策派生出了货币扩张,从而使利率下降,并使收入进一步增加。

这个过程将持续到本国利率重新等于外国利率,即如图所示,LM曲线向右下移动直到使本国利率等于外国利率。

所以,在资本完全自由流动和固定汇率下,财政政策充分有效。

第16章

3.说明为什么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贸易政策都是总需求管理政策。

答:

当价格水平之外的因素带来IS-LM模型中均衡收入变化时,表现为AD曲线的水平移动。

比如,如图(a)所示,对于任意给定的价格水平P0,当政府购买支出增加时,IS曲线向右移动,新的IS曲线与LM(M/P0)决定了一个更高的均衡产出Y1。

在图7-4(b)中,对于给定的价格P0,收入增加,即从E0水平移动到E1,意味着AD曲线向右平移。

类似,当转移支付TR增加、定量税T0减少或NX增加时,AD曲线向右平移,即总需求增加。

如图(a)所示,对于任意给定的价格水平P0,当名义货币供给M增加时,实际货币供给(M/P0)增加,导致利率下降,表现为LM曲线向右下平移,从而使Y增加。

在图(b)中,价格水平保持不变情况下的收入增加意味着AD曲线向右平移,即总需求增加。

当贸易条件得到改善时,净出口的增加,导致总需求增加,即AD曲线向右平移。

所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贸易政策都意味着AD的变动,故统称总需求管理政策。

7.说明理性预期学派(卢卡斯)总供给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