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 名词解释简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7169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学史 名词解释简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史 名词解释简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史 名词解释简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史 名词解释简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史 名词解释简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史 名词解释简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史 名词解释简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史 名词解释简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史 名词解释简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史 名词解释简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史 名词解释简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史 名词解释简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史 名词解释简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史 名词解释简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史 名词解释简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史 名词解释简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史 名词解释简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史 名词解释简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史 名词解释简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史 名词解释简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史 名词解释简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国文学史 名词解释简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学史 名词解释简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文学史 名词解释简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是对党和人民关系的反思,对官僚作风的批判。

对极左路线扭曲人性,及民族文化中隐含的阴暗文化心理和国民性进行批判。

5、先锋小说(名词解释)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专指在80年代中期出现的以形式主义为旗帜、以叙事革命为

轴心、彻底颠覆既有文学传统的文学。

主要作家有最初的马原、莫言、残雪、苏童、洪

峰,和稍后出现的格非、孙甘露、余华、叶兆言、扎西达娃、北村、吕新等。

6、归来诗人:

1980年,艾青发表了一本诗集,名为《归来的歌》,同时,流沙河、梁南也写了诗歌《归来》和《归来的时刻》,由此“归来”不仅成为这一时期老诗人复出的现象,而且成为了普遍性的诗歌主题,这批复出的作家也被称为归来诗人。

“归来诗人”构成有:

a.50年代反右运动中右派诗人;

b.1955年“胡风集团”事件中的罹难者;

c.因政治原因而在50年代相继退出诗坛的诗人。

7、朦胧诗:

朦胧诗作为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它指称的是以舒婷、顾城、江河、杨炼、梁小斌等为代表的一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

朦胧诗作为一种新诗潮,一开始便呈现出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审美特征。

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自由心灵奥秘的探险构成了朦胧诗的思想核心。

朦胧诗对传统诗歌艺术规范的反叛和变革,为诗歌创作提供了新鲜的审美经验。

8、“第四种剧本”:

(名词解释)

剧作刘川对1956年前后出现在中国剧坛的一批戏剧的概括。

指的是在反映现实生活的剧作中,除去概念地表现工农兵生活的“三种剧本”之外,涌现出来的“不属于上面三个框子的”另一种剧本.代表作有岳野的《同甘共苦》,杨履方的《布谷鸟叫了》,海默的《洞萧横吹》等。

两大突破:

a.对“人性”、“人道主义”禁区的突破,大胆描写人的爱情、情操、道德和复杂内心世界;

b.对只准歌颂,不准暴露禁区的突破,大胆干预生活,揭露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和冲突。

9、《随想录》:

是由作家巴金结集于1986年9月。

是一部能够代表当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散文作品,价值超出了本身和文学本身;

是巴金留给后人的遗嘱;

是对文革的理性反思和内心追问。

被称为“一部代表当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散文作品”。

10、老舍《茶馆》(名词解释简答题)

话剧《茶馆》是老舍先生1957年创作的,故事讲述了茶馆老板王利发一心想让父亲的茶馆兴旺起来,为此他八方应酬,然而严酷的现实却使他每每被嘲弄。

最终被冷酷无情的社会吞没。

《茶馆》是老舍在新中国成立后戏剧创作的精品,该剧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至今仍是戏剧教学典范。

它不仅是老舍戏剧代表作,也是当时中国当代戏剧的经典之作,同时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剧艺术的卓越代表。

《茶馆》的艺术构思是独特的,它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使用“反描法”。

还使用了“侧面透露法”,以小见大,以个别表现一般。

“侧面透露法”考虑的是主题与典型环境之间的关系。

又一特点是老舍有意识地舍弃中外戏剧传统的“一人一事”的方法,而采用“人像展览式”方法来结构全剧、展开场面和刻画人物。

《茶馆》在艺术结构上采用了纵横交错,虚实结合的“坐标式”结构,每一幕都要穿插描写一件非常怪异的事件。

11、“新写实”小说(名词解释):

“新写实小说”出现于1986-1987年间,所谓新写实小说,简单地说就是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

这些新写实小说的创作方法仍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虽然从总体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划归为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但无疑具有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各种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

代表作家:

方方《风景》《落日》;

刘震云《异地鸡毛》《官司人》;

刘恒《教育诗》《力气》;

池莉《太阳出世》

简答

1、政治抒情诗

出现原因:

1.根本原因是新中国的建立,在诗人心中激起政治豪情。

翻天覆地的变化必然会激起无限巨大的热情,从而反映在诗歌中。

2.中国新诗具有浪漫主义传统,特别是左翼以来殷夫、艾青和田间等代表的红色诗歌,提供了创作经验。

3.以叶赛宁、马雅可夫斯基代表的苏联作家创作的大量政治抒情诗的示范作用,提供了供模仿的诗歌创作模式。

特点:

1.作品中有明显的抒情主人公存在。

这一抒情主人公以“阶级”或“人民的代言者”身份出现。

抒情主人公不是真实存在的,是作者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

2.内容上表现为强烈的政治观念、社会理想,在情感上表达为一种自豪和喜悦。

3.形式上,一般较长,用排比、阶梯式等修辞手法,修饰出整齐的诗形,增强诗的气势和感染力。

2、三大散文家创作特点(简答)

一、杨朔

(1)以诗为文,追求诗意,提出“诗化散文”概念。

[诗化追求:

巧于造境,努力营造诗歌氛围。

将诗的表现手法用与散文创作,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在文字的选择上精于炼字,讲究文字的锤炼。

(2)讲究构思,严于剪裁布局,玲珑精巧是杨朔散文结构艺术的重要技巧。

(3)以小见大的托物言志手法。

二、刘白羽

a善于写重大题材,并进行哲理思考。

b纵贯性思考常多于横断面的剖析,热情的想象多于平静的观察;

在作品中表现为汪洋恣肆,具有一种不拘法度、潇洒自如的豪放感,充溢着革命的激情。

c语言壮美绚丽,灿烂多姿。

三、秦牧

1、题材广阔,写法多样。

2、在重视思想性的前提下,讲究文章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是秦牧散文的又一重要特色。

3、讲究散文的表现技巧。

4、擅长在关键之处精练而有力地抒发感情。

3、对伤痕小说的评价

(1)伤痕小说是在启蒙主义思想下出现的一个小说流派,启蒙的人道主义思想是其思想主线,它最大的功绩在于将文革的错误与悲剧性灾难暴露给人看,引起人们疗救的注意。

(2)由于情绪的激烈以及作家缺乏必要的文学准备,作品大多采取情感宣泄式的创作模式,笔调粗砺,语言缺少锤炼,只重视问题的提出,而忽视作品本身的文学性,叙述方式过于单一。

(3)伤痕小说紧贴社会现实,恢复了十七年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

同时,敢于直面现实,表现出极大的批判勇气和精神,有力地扭转了文革期间“瞒和骗”的文学。

伤痕小说的意义

(1)它冲破了“四人帮”极“左”文艺的种种清规戒律,突破了一个个现实题材的禁区,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社会问题,并创造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批社会主义时期的悲剧;

(2)它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次真正遵守现实主义美学原则,“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开启了80年代文学现实主义深化的道路;

(3)它在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次真正地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立场来塑造文学人物,描写了人性遭受专制主义与极“左”路线摧残的悲剧,成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文学思潮的先导。

4、先锋小说的先锋性体现在那些方面?

(简答)

(1)价值观念的先锋性

a、先锋文学通过零度语言叙述,拒绝提供任何价值判断,使作品成为一个价值虚无的世界。

文本结构的空缺、重复以及叙事时间的变化不定也意味着世界的混乱、无序和不可知。

b、传统文学总是力图引导读者相信他们所描述的历史是真实的。

先锋文学则认为任何历史不是被遮蔽的历史,历史的真实性受到质疑和挑战。

(2)文学观念的先锋性

a、远离政治话语,对传统的功利主义文学进行全面颠覆,使文学从原先的意识形态负载中脱离出来。

b、改写文学反映论的传统,执着于个人化的艺术感觉,认为写作时一种自成一体的创造行为,作家的想象力必须得到充分发挥。

(3)叙事风格的先锋性

a、叙事结构。

文本结构从封闭完整向开放的叙事转变:

用偶然性甚至宿命论来打断叙事结构的因果链条;

用文本的空缺或重复,使叙事线索复杂化,造成叙事的迷宫或圈套;

用戏拟抽取先前文本中的关键性因素,达到戏弄、嘲笑的目的。

b、叙事视角与叙述者。

抛弃全知视角的无所不能,大量运用限制视角;

不明身份的叙述者在小说世界与现实世界自由穿行,混淆了小说与现实之间的分野;

运用“元叙述”的方式解构文学“真实性”的神话。

c、叙事时间。

频繁调动时间因素参与叙事,大量运用预叙和重复叙述的实验,使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错位,让故事在不同的时空组合中产生意义的延宕。

d、叙事语言。

用近乎零度情感的语言展示生活“原生态”;

用梦幻、夸张、隐喻等手法使叙事语言呈现出错乱、无序和碎片化的特征,毫无节制的话语欲望形成语言狂欢的奇景。

5、朦胧诗产生发展的历史文化原因、美学追求、艺术特征

原因:

a.动乱岁月中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复杂现实,给一代青年人造成迷惘、痛苦、怀疑和信仰危机,但也形成他们积极思索,反对盲从迷信、勇于反叛的时代精神。

这一切交织并存曲折地反映在他们的诗作中,形成诗歌思想内容的“朦胧性”。

b.这代青年诗人经历史磨难,对假、大、空的文学作品极为反感,对标语口号式的宣传也不再相信,对以往诗歌中过于直露、成显的主题及表现手法更带有自觉的抵制,于是企图从思想内容到艺术表现做出新探索。

c.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打破了长期的封闭与禁锢,闭锁狭隘的文化心理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外国文学中的现代派艺术在青年人中产生极大的影响和感染,一些表现手法和技巧被借鉴或移植

美学追求:

a.艺术观:

形式上显示了与传统的脱节,显现出与西方现代主义的某种相似。

但与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现代主义文学相比,仍有着东方化特征,即对意识形态压抑的反叛和抗争,同时还保持了传统忧患和勇于承担的国家民族意识。

“在经验内容的历史上仍是五四意识的回归”。

b.以北岛为代表的东方现代主义充满矛盾和悖论。

北岛、舒婷这一代人更多继承的是“五四”以来现代知识分子的启蒙话语和“历史主体意识”。

因此中国的现代主义同人道主义的时代潮流汇合起来,成为人道主义的盟友。

c.个人经验与集体经验的融合:

诗人们运用了相当时髦的蒙太奇、隐喻、反讽等艺术手法,却是以个人化、风格化的聚焦点反映了知识分子的集体经验,创造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意象,这些意象令人震惊,表达了既是个体的又是集体的经验。

艺术特征:

a.以一种新的审美意识关照生活,创造出富有新的美学气息的诗境。

b.表现手法上,追求意象化,并将象征、暗示、同感、联想等交织并用,在朦胧的艺术氛围中透露出含蓄的情感倾向和凝重的思辨力量。

6、80年代戏剧特征:

1.艺术观念上摆脱了对政治的从属关系,从“人”的观念和文化角度观察和表现人与生活,写出人的丰富复杂性

2.创作上,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张扬,突破写实时空、现实主义陈规、大胆调用各种艺术手段,建构一种综合艺术体系

3.共同的审美特征:

崇尚心灵表现,追求哲理象征,注重叙事模式

7、“新写实”小说主要内容(简答题):

1.大多关注社会中卑微小人物的卑琐人生,突出他们窘困的生存状态。

2.在对芸芸众生庸常生活的描写中常常突出其中执著的生命状态,或在平凡的婚恋生活中感受与体验生命的存在,或在变通的人生历程中突出生命的顽强与挣扎。

3.在对家长里短的世俗生活叙写中努力展示人们灰色的精神状态。

“新写实”小说艺术特色(简答题):

1.庸常人生的平实叙写

2、生活流式的叙事结构。

3.世俗化的平易语言

4.自然悲婉的审美风格

(叙事结构的特点:

不重情节结构的过分戏剧化,而重叙事方式的完全生活化;

不重情节间的因果逻辑关系,而重生活“纯态事实”的原生美;

不重故事情节的跌宕曲折,而重生活细节的真实生动。

新生代小说的基本内容(简答题):

1.新生代作家的创作大都高举起欲望的旗帜,在对欲望的张扬与描述中突出现代社会中青年人的生活形态与人生观念。

2.新生代作家们常常以自身的生活与心态为模本,他们的创作常常细致地描绘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种种心理心态。

3.随着现代社会日益开放,竞争也日益剧烈,人们要在现代社会中占得一席之地必须努力去奋斗,新生代作家在创作中常常努力描述现代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奋斗与挣扎。

4.与八十年代作家的创作相比,新生代作家的创作更加具有独特的个性化色彩。

新生代小说的艺术特征(简答题):

1.面对当下人生碎片的写实。

2.书写个人的自我感受与体验。

3.关注世俗生活的本色叙事方式。

4.对于文学形式的关注与探索。

1、柳青:

《创业史》

创业史:

作者是柳青,于1954年动笔,小说落笔于1929年,于1960年6月出版,以梁生宝互助组的发展为线索,表现了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

这是一部探索中国农民历史命运和生活道路的长篇小说。

“这部小说要向读者回答的是:

中国农村为什么会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和这次革命是怎样进行的。

回答要通过一个村庄的各个阶级人物在合作化运动中的行动、思想和心理的变化过程表现出来。

这个主题思想和这个题材范围的统一,构成了这部小说的具体内容。

”作品“反映农村广阔生活的深刻程度”,创造了一组达到“相当艺术水平”的人物,受到了人们的肯定。

(1)成就

“最突出地表现在梁三老汉形象的塑造上”

(2)“三多三不足”

写理念活动多,性格刻画不足;

外围烘托多,放在冲突中表现不足;

抒情议论多,客观描绘不足。

(3)过于理想化

书:

《创业史》在探索农民历史命运和生后道路的同时,还描写了合作化前后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与尖锐激烈的矛盾斗争,试图反映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复杂过程,其基本内容是遵循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摹写原则的

简析《创业史》中粱三老汉这一人物形象。

粱三老汉是《创业史》塑造得最精彩的中国老一代农民的典型。

在旧社会他经历了发家成梦的辛酸史,解放后他凭直觉感激新社会给他带来新的希望,但这希望仅仅是做一个三合头瓦房院的长者。

作为背负着几千年私有观念的小生产者,他倾向于个人发家致富。

当粱生宝不愿听从他的安排而组织起互助组时,他便自发地反对集体事业,同妻子大吵,发泄对儿子地不满,暴露了自私、落后、狭隘、保守地小生产者意识。

同时,他又具有普通农民勤劳、善良、朴实地品质。

土地的获得,痛苦的回忆,以及父子之情,使他在精神和感情上接近粱生宝及其所从事的事业。

其性格具有明显的两重性,是一位动摇于集体致富与个人发家两条道路中间的人物。

从这个形象的塑造中,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一个真正的中国农民性格的本质内容。

粱三老汉精神世界的复杂性,是老一代中国农民的艺术写照,具有典型意义。

人物分析:

梁三老汉是《创业史》中最为成功的艺术形象。

在旧社会,这个老贫农经历了三起三落的创立

家业的辛酸史,因而衷心拥护土改。

作为一个小生产者,他最大的梦想是利用新社会分给他的土地,用狠命的劳动真正地创立起个人的家业来,也做个郭世富式的“三合头瓦房院的长者”。

所以,当社会生产方式要发生重大变革时,他一时是难以相信也难以接受的。

这是他作为背负着几千年私有制观念因袭重担的农民的保守性所决定的,另一面,他又是个勤劳、善良、朴实的劳动者,“被剥削过的痛苦的记忆”,“受压迫的心灵”,使他“在精神上和王书记、党支部、生宝们挨近”。

他尽管怀疑、反对儿子办互助组,但心里却无时无刻不关心着互助合作运动的命运。

作者相当精彩地描写了这个矛盾着的双重性格,并着重表现了这个人物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艰难历程。

他先是反对互助组,接着对自己迷恋的旧道路产生了怀疑,最后终于承认了自己儿子的道路是对的,站到了合作化运动的一边。

梁三老汉这样的曾经动摇于两条道路之间的艺术形象,虽然并不是《创业史》里所独有的,但是能够把一个农民在告别私有制时思想性格的转变,及其心灵上经历的艰巨的、痛苦的斗争过程,示得如此完整、细腻、入木三分和震撼人心,确实令人惊叹,可以说,梁三老汉是当代文学人物画廊里一个不可多得的艺术典型。

6、简论梁三老汉的性格特征及其典型意义。

梁三老汉是《创业史》塑造得最精彩的中国老一代农民的典型。

是一位善良、勤劳、耿直而又自私、狭隘、守旧的小私有者的农民典型。

在旧社会他经历了发家成梦的辛酸史,解放后他凭直觉感激新社会给他带来新的希望,但这希望仅仅是做一个“三合头瓦房院的长者”。

当梁生宝不愿听从他的安排而组织起互助组时,他便自发地反对集体事业,同妻子大吵,发泄对儿子的不满,暴露了自私、落后、狭隘、保守的小生产者意识。

同时,他又具有普通农民勤劳、善良、朴实的品质。

土地的获得,痛苦的回忆,以及父子之情,使他在精神和感情上接近梁生宝及其所从事的事业。

如他时刻关注互助组的命运,为进山割竹子的梁生宝担心,几次偷看新法育秧,对梁大老汉和王瞎子退出互助组没有好感,等等,反映了梁三老汉一方面不满意梁生宝,一方面又希望梁生宝成功,内心深处充满矛盾,其性格具有明显的两重性,是一位动摇于集体致富与个人发家两条道路中间的人物。

梁三老汉精神世界的复杂性,是老一代中国农民的艺术写照,具有典型意义。

就形象的生动性、丰富性和典型性意义来说,在十七年小说中出现的旧式农民形象系列中,梁三老汉是最为出色的艺术典型。

他深刻的揭示了“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这个历史真理,这是小说思想深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梁三老汉是个勤劳、守旧的老辈旧式农民典型。

他经历了旧时代给农民带来的一切苦难,土地改革使他重新焕发了对生活的信心和希冀。

但是他因循守旧地背负小私有者的弱点进入新生活,因此对梁生宝走合作化道路不能理解,而梦想着个人发家致富,但是又因为阶级地位和旧社会创业的艰难经历以及新时代对他的热情召唤,使他在精神上依然是贴近党和政府的。

梁三老汉形象塑造得丰满生动,真实地揭示了一代农民面临历史性选择时经历的曲折心路。

梁三老汉在互助合作初期所表现的那种精神状态,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这种代表性的。

从许多单干农民,到郭锁这样的互助组员,一直到任老四这样的积极分子身上,我们都可以程度不同地发现不少本质上相同于梁三老汉思想的因素。

梁三老汉这样的农民走向哪一方面,被哪一种力量拉引过去,就会影响着两条道路斗争的胜负。

当然,梁三老汉最终走向哪一方面,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会经历怎样的曲折,这些都不是由谁的主观愿望所能决定的,它归根到底取决于老汉本身的经济地位,取决于党对农民的领导和党的政策的贯彻。

柳青同志塑造梁三老汉形象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一方面按照生活实有的样子,充分写出了他作为个体农民在互助合作事业发展过程中曾经有过怎样的苦恼、怀疑、摇摆,有时甚至是自发的反对,另一方面,又从环境对人物的制约关系中充分发掘和表现了梁三老汉那种由生活地位和历史条件所决定的终于要走新道路的必然性,从而相当深刻和全面地揭示了生活发展的辩证法。

梁三老汉是个典型性很高的艺术形象。

在旧社会,这个老贫农经历了三起三落的创立家业的心酸史,因而衷心拥护土改。

但是他不能自觉地接受社会主义道路。

他梦想利用新社会分给他的土地,用狠命的劳动真正地创立起个人的家业来,也做个郭世富式的“三合头瓦房院的长者”。

这是他作为背负着几千年私有制观念因袭重担的小生产者的农民的保守性的一面。

另一面,他还是个勤劳、善良、朴实的劳动者……他尽管怀疑、反对儿子办互助组,但心里却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互助合作运动的命运。

这个矛盾着的双重性格,既说明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农民,又说明在党的引导下,经过实际生活的教育,小生产者的农民是能够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

小说着重表现了这个人物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艰难历程……梁三老汉这样的曾经动摇于两条道路之间的艺术形象,虽然并不是《创业史》里所独有的,但是能够把一个农民在告别私有制时思想性格的转变,及其心灵上经历的艰巨的、痛苦的斗争过程,揭示得如此完整、细腻、入木三分和震撼人心,却是无与伦比的,是当代文学人物画廊里一个不可多得的艺术典型。

2、《红旗谱》(名词解释),

作者是梁斌,于1957年12月出版。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三代农民的英雄形象,特别是横跨两个时代的农民英雄朱老忠的形象。

朱老忠是闪烁着夺目光彩的“这一个”,是长篇小说园地中不多见的成功典型。

整部作品凸显了浓郁的民族风格,是一部反映北方农民革命运动的史诗式作品。

它是一部具有民族风格的农民革命斗争的史诗。

它所描写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它对农民的生存状态、斗争方式和历史命运的反映,在十七年文学创作中是不多见的。

小说所写的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具有农民革命斗争史诗的性质。

梁斌《红旗谱》中随着情节发展到在朱老忠参加反割头税斗争中入党以后,他的形象已越来越高大了,成了真正的“顶天立地的一个巨人”。

英雄在被“神性化”的同时就意味着“人性”的必然被排斥。

英雄虽以不同面目出现,但实际上却只作为一个标准的楷模来存在。

除去阶级性,英雄做为一个人所本应有的喜怒哀乐却统统被遮弊了,人物的心理描写被宏大的行动及语言取代,没有了内心的真切感爱与心灵的挣扎等。

民族化追求

《红旗谱》表现出成熟的民族风格,在长篇小说的民族化探索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首先,《红旗谱》描写了三代农民的斗争生活,他们的性格特点、斗争方式无不表现出鲜明的民族色彩。

他们身上更多地继承了水浒好汉的侠义品质。

朱老忠的父亲朱老巩是一个标准的“水浒”式的侠义英雄,他敢作敢为、豪气冲天,因而他很快成为乡村传说中的主人公——不畏强暴、慷慨赴死、锄奸铲恶、大义凛然的民间传奇英雄。

朱老忠慷慨豪侠的性格是与古代燕赵英雄气质一脉相承的。

他有旧时代起义农民的那种英雄品格,他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正义感,有点像鲁智深;

他的没有丝毫奴颜和媚骨的硬骨头,有点像李逵;

他的勇猛向上、正直无私的气概,有点像武松;

他的有胆识、深谋远虑的能耐,又有点像李秀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