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激光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749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半导体激光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半导体激光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半导体激光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半导体激光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半导体激光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半导体激光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docx

《半导体激光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半导体激光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半导体激光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docx

半导体激光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

半导体激光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

寻找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更佳方法。

方法

将66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单纯的更昔洛韦治疗和半导体激光联合更昔洛韦治疗,进行临床观察。

其次,运用统计学知识,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

结果

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治疗后,实验组半导体激光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后的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以及与对照组单纯更昔洛韦治疗后的效果比较,结果均为P<。

结论

半导体激光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明显地改善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疼痛,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半导体激光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更昔洛韦

 

半导体激光治疗是近十几年兴起的一门新技术。

它以安全、可靠而又非侵入性的方式在临床的治疗中逐渐推广应用,起到了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

选择66例2010年2~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

选择标准:

①符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诊断标准;②性别不限,但年龄要求在18岁以上,80岁以下,女患者要求处于非妊娠期和非哺乳期;③肝、肾功能正常,没有严重的心脑血管器质性病变。

④非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非肿瘤化疗、放疗患者,非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非更昔洛韦过敏者患者。

将66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

实验组34例,女11例,男23例,年龄27~72岁;对照组32例,女14例,男18例,年龄37~78岁。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疼痛部位及病痛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没有统计学意义,都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治疗前先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记录结果。

然后采用波长为810nm,输出功率为500~600mW的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北京三顿公司生产SUNDOM-300IB型)。

将治疗探头以离皮肤~的距离,对准实验组患者疼痛区域或皮损区进行垂直照射,持续照射12min。

同时,给予实验组联合更昔洛韦针剂/d静脉滴注。

如果患者的疼痛区域和皮损面积比较大,则用椭圆型C探头片状照射,每次照射12分钟,每天照射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

对于对照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仅给予更昔洛韦针剂/d静脉滴注治疗。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并且检查治疗后的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

 

结果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治疗前后进行疼痛评估,疼痛最强为10,无疼痛为0分。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VAS评分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x-±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34

±

±

 

对照组32

±

±

 

注:

与治疗前比较,P<;与对照组比较,P<。

  不良反应

 

在治疗过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例和2例患者出现轻微的头痛。

但是,治疗结束即停药后,头痛随即消失。

此外,在对照组中出现了3例白细胞轻微下降,但并没有其他不适,因此,并没有给予处理。

治疗前后两组的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均未见异常改变。

 

3

讨论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简称PHN,是带状疱疹最为常见的并发症。

带状疱疹病毒可以通过自然界原发感染,亦或免疫接种感染后,在脊髓后根感觉脊神经节的神经元中,病毒可以保持潜伏的状态,然后在各种诱发刺激如感染、外伤、疲劳等因素的作用下被激活,从而再度繁殖。

随后,沿着三叉神经节或脊髓后根的神经纤维,通过感觉神经,移至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向中心移动,从而使得受到侵犯的神经节,发炎坏死,产生疼痛。

同时,于带状疱疹病毒的活化,导致脊根神经节发炎,使得传入神经受阻。

以上这些改变,将导致中枢系统中传递疼痛信号的神经元的活动异常增多,即引起中枢神经病变。

神经纤维的变性,导致2级神经元的兴奋性异常增高,放电亦异常,进而产生痛觉。

 

更昔洛韦具有广谱、快速、高效的抗病毒作用,是一种新合成的核苷类广谱抗病毒药物,可渗入病毒及宿主细胞的DNA中,并且对病毒DNA多聚酶呈高亲和力,其对巨细胞病毒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为其最大的特点。

用半导体激光照射组织不会引起不可逆性的损伤,具有很高的安全系数。

通过激光的生物刺激效应,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患者皮肤的营养,促进细胞的吞噬功能,加速致痛物质的清除,有利于水肿消退和炎症吸收。

同时,半导体激光照射还加强了一些生物酶的活性,能够促进血管的再生以及上皮细胞的生长,有利于创面加速愈合。

于半导体激光的主导波长为810nm,其穿透的深度可到达皮下5~7cm深,因此,其对深部的组织起到了生物调节及生物刺激效应作用;而对于发炎的神经节,起到镇痛、消炎、修复作用。

此外,半导体激光照射还可降低局部组织疼痛物质的释放量,使五羟色胺的形成受阻,从而达到镇痛的效果。

 

在本研究中,更昔洛韦联合半导体激光从早期开始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后VAS评分比治疗前有较明显的降低,这与单纯更昔洛韦治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提示了两者的联合应用在临床上有积极地协同作用,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PHN的痊愈率。

而且联合治疗的不良反应也较轻,患者可以耐受。

因此,本研究认为,更昔洛韦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疼痛,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同时,此疗法无创伤,无痛苦,副作用亦很少,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胡兵,代杰,罗朝琼,等.半导体激光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对疼痛评分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

1550-1552.

  

[2]崔玲玲,梁逸超,常娜.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J].医学综述,2009,15:

2446-2447.

[3]陈丹.半导体激光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分析[J].中国性科学,2009,18:

30-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