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7829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6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6.逻辑推理可以实现知识迁移,但不符合事实的推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因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除去这三个条件

B.因为单质都是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都是单质

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所以CO与空气混点燃可能会爆炸

7.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不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碘酒是混合物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B

端午时节粽飘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着

C

气体受热膨胀

温度升高,分子自身体积增大

D

固体碘受热升华

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A.AB.BC.CD.D

8.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或治疗)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

用胃舒平[主要成分

]治疗胃酸过多时pH情况

B.

分别向稀盐酸中加入等质量的Fe和Mg

C.

将质量相等的两份药品a和b分别加热,a是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氯酸,b是纯净的氯酸钾

D.

在饱和的

溶液中加入

晶体

9.生活中使用的下列用品,获取的能量是由化学反应得到的是()

①电磁炉②木炭火锅③太阳能热水器④蜂窝煤炉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②③

10.从科学角度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

B.电池充电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

)氮肥可以与能改良土壤酸性的熟石灰一起施用

D.高压锅做饭快是因为气压越大沸点越低

二、实验题

11.小明按如图进行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小明同学在室温下按照图甲所示,分别向盛有相等质量酒精的烧杯中加入等质量的氢氧化钠,碳酸钠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氢氧化钠在酒精中完全溶解,碳酸钠在酒精中溶解的很少,将所得的氢氧化钠酒精溶液倒入盛有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如图乙所示),盖好瓶盖,振荡,观察到瓶中溶液变浑浊:

塑料瓶____________,瓶中溶液变浑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12.某市化学实验考查有:

①氧化碳的制取;

②配制50g5%的NaCl溶液;

③实验室制取氧气……等六个考签,由学生抽签确定一个考题进行考查。

(1)甲同学抽签后来到实验室,发现本组实验桌上主要准备了下列仪器和药品:

①甲同学抽到的考签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氧气的制取B二氧化碳的制取

②制取该气体的反应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制取一瓶该气体,应选用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2)乙同学在完成“配制50g5%的NaCl液”实验过程中,通过计算,他需量取的水的体积约为_____________mL。

溶解NaCl时用到的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三、填空题

13.化学与社会、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请根据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1)厨房中的下列物质溶于水可以形成溶液的是_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代号)

A香油B面粉C味精D食盐

(2)加碘盐是在食盐中加入适量的碘酸钾

,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

(3)现在铁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用铁锅炒菜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铁元素,如果铁元素摄入量过少会引起________________。

(4)“每日氧元素”是目前世界上抗氧化食品中公认的里程碑式产品,原因是它能与人体内多余的氧元素结合成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________________。

(5)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在日常生活中,采用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在降低水的硬度的同时,又能起到杀菌的作用。

四、推断题

14.如图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A与B常温下反应放出大量热,A常温为液体,F与H组成元素相同,E是红色粉末(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已略去)。

(1)A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E+F→G+H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物质的分类I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15.小杰同学在复习铁生锈条件时知道,常温下,没有氧气,铁与水几乎不反应。

老师告诉同学们,高温下,铁与水蒸气能反应生成一种常见的铁的氧化物和一种气体。

小杰很好奇,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铁粉与水蒸气反应后的产物。

(1)试管尾部放一团湿棉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有爆鸣声,稍后有肥皂泡飘到空中。

说明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

(3)探究试管中剩余固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常见的铁的氧化物有FeO(黑色、没有磁性)、

(初步验证)试管中固体为黑色,能全部被磁铁吸引。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

剩余固体是

猜想二剩余固体是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猜想一正确

(实验结论)铁和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交流)该黑色固体不可能是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六、计算题

16.有一瓶标签破损的稀盐酸如图1,为测定其溶质质量分数,取出25g稀盐酸样品,加入足量铝片(表面被氧化)。

使其充分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的稀盐酸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2。

请计算该稀盐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并在新标签的横线上填写稀盐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D

【解析】

【分析】

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和塑料。

【详解】

A、真皮座套是用真皮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A不正确;

B、钢板外壳是用钢制成的,钢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B不正确;

C、玻璃风挡是用玻璃制成的,玻璃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C不正确;

D、塑料内件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D正确。

故选D。

2.C

A、倾倒液体时,试管和试剂瓶要倾斜,试剂瓶口要紧靠试管口,标签要向着手心,否则易导致标签被腐蚀,正确;

B、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低于试管底,否则易导致水倒流,使试管炸裂,正确;

C、蒸发液体时应该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错误;

D、量取液体读数时,要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

俯视读数,读数偏大,实际液体偏少,正确。

故选C。

3.B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知:

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

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

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

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A、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7,是氮元素,则元素的名称是氮,故A不正确;

B、左上角的数字为7,原子序数为7;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元素的一个原子中有7个质子,故B正确;

C、由上分析可知元素的名称是氮,属于非金属元素,故C不正确;

D、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D不正确。

故选B。

4.A

A、玉米面与白面都是固体粉末,所以将黄色的玉米面与白面掺在一起搅拌后不容易观察扩散现象,故A不正确;

B、某些植物的花瓣中含有能够遇酸碱会变色的物质,可作酸碱指示剂,检验纯碱溶液的酸碱性,甘蓝遇碱变蓝色,故B正确。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某河水经活性炭净化后变成无色无味,故C正确;

D、食盐是可溶性固体,沙子是不溶性固体,因此食盐中掉进了沙子可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提纯,故D正确。

故选A。

5.B

A、由反应前后微粒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物是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A正确;

B、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物是氯气和硫化氢气体,生成物是硫和氯化氢,反应的方程式是

,反应前后有两种单质,故B不正确;

C、由反应前后微粒示意图可知,反应的方程式是

,故C正确;

D、对比分析反应前后微粒构成及变化可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没有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D正确。

6.D

A、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灭火时只要消除其中一个条件即可灭火,故A不正确;

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故B不正确;

C、中和反应是酸碱之间的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但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等,故C不正确;

D、一氧化碳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故D正确。

7.C

A.碘酒中的溶质是碘,碘由碘分子构成,酒精是溶剂,酒精是由酒精分子构成的,故正确;

B.闻到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故正确;

C.气体受热膨胀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变大引起的,故错误;

D.碘由固态变为气态是因为分子间隔变大引起的,故正确。

【点睛】

8.C

胃酸呈酸性,氢氧化铝呈碱性,用氢氧化铝来治疗胃酸过多不能使胃液呈碱性;

镁、铁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镁>

铁,镁和铁都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A、盐酸和氢氧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pH值会有所增大,但是胃必须是酸性环境,所以最后pH仍然小于7,故A不正确;

B、将等质量的Mg和Fe投入到足量稀盐酸中,则铁和镁全部参加反应,等质量的镁和铁与盐酸充分反应后,镁生成的氢气大于铁,故B不正确;

C、a中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固体氯酸钾,b为固体氯酸钾,且a和b的质量相等,根据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则可以加快其分解速度,则a反应快,时间短,a中混有二氧化锰,则a中氯酸钾的质量小,则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小,故C正确;

D、溶液已经为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所以再加入硝酸钾也不能溶解,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D不正确。

9.C

化学反应即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借助电磁波,无化学变化发生;

②木炭火锅是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③太阳能热水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属于物理变化;

④蜂窝煤炉是通过煤的燃烧释放热量,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则由化学反应得到的是②④,故选C。

10.B

A、甲醛能够导致蛋白质变性,所以不能用于海产品保鲜,故A不正确;

B、给电池充电,消耗电能,产生化学能,所以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故B正确;

C、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肥料混合使用,否则会产生氨气,降低肥效,故C不正确;

D、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增大,用高压锅做饭快,是因为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故D不正确。

11.变瘪氢氧化钠和

反应,生成的碳酸钠不易溶于酒精析出而浑浊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使塑料瓶内压强减小。

将所得的氢氧化钠酒精溶液倒入盛有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塑料瓶变瘪,瓶中溶液变浑浊的原因是氢氧化钠和

反应,生成的碳酸钠不易溶于酒精析出而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2.B

A、B、C、E47.5搅拌加速溶解

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溶解NaCl时用到的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1)①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则甲同学抽到的考签应该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故选B。

②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故应选用的仪器是ABCE。

(2)配制50g5%的NaCl溶液,需量取的水的质量为

,需量取的水的体积约为

,溶解NaCl时用到的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13.CD+5缺铁性贫血水煮沸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

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水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水是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1)A、香油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故A不正确;

B、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故B不正确;

C、味精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能和水形成溶液,故C正确;

D、食盐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能和水形成溶液,故D正确。

故选CD。

(2)在化合物中,K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O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

中I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

,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

(3)用铁锅炒菜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铁元素,铁元素摄入量过少会引起缺铁性贫血。

(4)氢元素与氧元素能生成人体的所需营养物质水,故原因是它能与人体内多余的氧元素结合成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是水。

(5)水加热煮沸,既可以将硬水软化,又可以杀菌、消毒,故采用煮沸的方法,在降低水的硬度的同时,又能起到杀菌的作用。

14.

制冷剂、人工降雨、制饮料、灭火等

A与B常温下反应放出大量热,A常温为液体,故A是水,B是氧化钙,生成的J是氢氧化钙;

水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故C和D是氢气和氧气中的一种,F与H组成元素相同,E是红色粉末,E和F能反应生成H和G,且G能生成D,故E是氧化铁,F是一氧化碳,H是二氧化碳,G是铁,铁生成的D是氢气,故C是氧气;

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I是碳酸钙。

(1)A与B常温下反应放出大量热,A常温为液体,故A是水,化学式为

(2)F与H组成元素相同,E是红色粉末,E和F能反应生成H和G,且G能生成D,故E是氧化铁,F是一氧化碳,H是二氧化碳,用途为制冷剂、人工降雨、制饮料、灭火等。

(3)E是氧化铁,F是一氧化碳,E+F→G+H的反应为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I是碳酸钙,属于盐。

A与B常温下反应放出大量热,A常温为液体,故A是水,B是氧化钙,F与H组成元素相同,E是红色粉末,故E是氧化铁,F是一氧化碳,H是二氧化碳。

15.试管尾部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

提供水蒸气说明生成的气体是

剩余固体是Fe和

取一定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取一定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没有气泡产生(若没有红色物质产生)

固体为黑色,且能全部被磁铁吸引,

是红棕色的且不能被磁铁吸引

湿棉花能够提供反应需要的水蒸气;

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与空气或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氧化铁是红棕色固体。

(1)试管尾部放一团湿棉花的目的是提供水蒸气。

(2)氢气不纯点燃会有爆鸣声,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有爆鸣声,稍后有肥皂泡飘到空中,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3)[猜想与假设]猜想一:

猜想二剩余固体是Fe和

[实验探究]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四氧化三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氯化亚铁和水,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

取一定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取一定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

没有气泡产生(若没有红色物质产生),证明猜想一正确

[实验结论]铁和水蒸气高温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思与交流]黑色固体不可能是

,理由固体为黑色,且能全部被磁铁吸引,

是红棕色且不能被磁铁吸引。

16.4.9%;

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氧化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

由图2可知,铝与稀盐酸反应产生

是0.02g

设样品中含有稀盐酸的质量为x

消耗的稀HCl为5g,Al消耗的稀HCl为20g

样品中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

新标签的横线上稀盐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