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农村环境污染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农业规划院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7861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32 大小:1.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县农村环境污染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农业规划院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2页
某县农村环境污染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农业规划院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2页
某县农村环境污染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农业规划院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2页
某县农村环境污染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农业规划院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2页
某县农村环境污染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农业规划院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2页
某县农村环境污染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农业规划院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2页
某县农村环境污染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农业规划院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2页
某县农村环境污染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农业规划院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2页
某县农村环境污染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农业规划院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2页
某县农村环境污染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农业规划院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2页
某县农村环境污染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农业规划院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2页
某县农村环境污染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农业规划院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2页
某县农村环境污染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农业规划院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2页
某县农村环境污染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农业规划院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2页
某县农村环境污染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农业规划院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2页
某县农村环境污染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农业规划院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2页
某县农村环境污染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农业规划院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2页
某县农村环境污染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农业规划院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2页
某县农村环境污染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农业规划院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2页
某县农村环境污染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农业规划院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2页
亲,该文档总共2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县农村环境污染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农业规划院方案.docx

《某县农村环境污染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农业规划院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县农村环境污染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农业规划院方案.docx(2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某县农村环境污染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农业规划院方案.docx

某县农村环境污染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农业规划院方案

 

湖南省某市某县

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区项目

实施方案

 

第一章项目示范区背景

1.1项目示范区概况

1.1.1某县概况

(1)某县是某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好的强县。

某县地处某市西南部,全县现辖14个镇、25个乡、506个行政(居委会),总面积2973平方公里,总人口82万。

2010年县实现生产总值158.3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001元,为某市经济第一强县。

(2)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某县是联通四方的“湘南重镇”。

与9个县(市、区)接壤,是新田、宁远、道县,江华、江永、嘉禾、蓝山、临武通往某的咽喉,现有四条省道交汇县城,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擦肩而过,郴桂嘉高等级公路贯通全境,武广高速铁路、京珠高速公路复线、厦蓉高速公路、桂道高速公路穿行县境。

(3)产业特色明显

某县素有“有色金属之乡”的美称。

现已探明的有色金属矿藏有30多种,其中铅、锌、铜、锡储量在全国位居前列;石墨工业储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种植烤烟20万亩左右,年产60万担左右,产量居全国第二,是全国优质烟叶生产科技示范基地。

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先进县”、“全国烤烟生产收购工作先进县”、“全省招商引资先进县”、“全省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县”。

(4)环境治理力度大,收效明显

作为湖南省“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设的先头兵,位于某县城郊乡新成村的某县污水处理厂,于2008年12月12日开工建设,2009年9月28日正式试运营,服务人口20万,日处理量6万吨。

位于县城西北面仁义镇梧桐村汪山组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2009年建设,占地面积370亩,库容317.58万m3,日处理垃圾200吨,服务年限32年,总投资8900万元,现已经投产运行。

近年来,某县先后荣获“湖南省卫生县城”和“湖南省文明县城”等称号。

1.1.2某县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区概况

(1)区位优势显著,示范作用明显

湖南省某县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区包括4个乡镇的11个连片行政村,面积78.166平方公里,人口共计24478人。

分别是:

城郊乡的西水村、火田村、官溪村、柏树村、新成村;正和乡的阳山村、黄石铺村、付家村;方元镇的谷田村、方元村;共和农场的共和村。

地理坐标为东经112°37′30〞~112°48′45〞,北纬25°40′00〞~25°47′30〞,东南起正和乡阳山古村,西南至方元镇方元村,北至城郊乡西水村。

本片区东依某市市区,西临某县县城,S322、S214、郴资桂大道横贯整个连片整治区,交通方便通畅。

项目所包括的11个示范村已经全部纳入了湖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带和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带。

(2)自然条件

项目区域位于县南部中低山区丘陵地带。

海拔一般为60~150m,坡度15~20°,年平均日照时数1705.4小时,年平均气温17.2℃。

年平均降雨量1385.2毫米。

(3)经济条件较好

连片整治区以种、养业为主,种植业主要为烟草,水稻;养殖业主要是生猪。

农民人均纯收入7066.41元,高于某县的人均收入水平。

(4)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较好

交通便利,村级公路全部到组,道路已硬化。

电网改造、房屋改造、土地平整等基本完成。

(6)人文资源厚重

区内历史遗迹丰富,正和乡阳山古村是全国十大古村之一,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

表1.1某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社会经济情况统计表

村名

户数

人口

耕地面积(亩)

林地面积(亩)

总面积

(亩)

人均收入(元/年)

西水村

417

1619

1390.2

5580

10250

6000

火田村

556

2246

1280.98

8500

15508

8755

新成村

438

1480

428.95

854

3062

8528

柏树村

496

1892

2252

3050

10587

7952

官溪

569

2495

1579

15367

13428

8400

付家村

747

3239

2548

960

15831

5700

黄石铺村

145

567

583.4

2243

5487

5864

阳山村

325

1260

1075

7270

10707

6655

共和村

639

2359

1777

3210

5795

6846

谷田村

633

2386

2061

12130

13434

7565

方元村

962

4935

2300

7800

13100

6200

总计

5927

24478

17275.53

66964

117189

7066.41

1.2示范区污染现状分析

1.2.1饮用水源保护现状分析

(1)以分散式联户取水为主

通过对示范区内4个乡镇11个行政村村民饮用水情况摸底调查,村民的饮用水基本上有2大类4种形式。

集中式饮用水:

集中式饮用水户数27.9%,西水村、新成村部分村小组使用县自来水,约478户,约占8.1%,方元村922户、谷田村254户共1176户从方元水库集中取水,约占19.8%,

分散式饮用水:

分散式饮用水为4273户,占72.1%,其中联户取水占69.9%,独户取水占2.2%。

具体情况见表1.2。

表1.2某县西水河流域农村连片整治示范区饮用水使用情况调查表

村名

户数

集中式

分散式

城镇自来水户数

水库集中取水户数

单户取水

户数

联户取水

户数

西水村

417

230

80

107

火田

556

556

新城

438

248

190

柏树

496

496

官溪

569

569

付家

747

50

697

黄石

145

145

阳山

325

325

共和村

639

639

谷田

633

254

379

方元村

962

922

40

合计

5927

478

1176

130

4143

(2)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措施缺乏

方元水库作为集中式饮用水源,没划定保护区,没有明显的标识及隔离措施,取水点设施比较简陋。

分散式联户饮用水井,普遍采用三格式设计(饮用水池、洗菜池、洗衣池),洗衣、洗菜、饮用在一起,三池之间无任何防护措施,且大部分水井位于农田中,水井四周没有的地表水疏导及防渗漏措施和明显的标识,仅有黄石村的一个组设有过滤池,分散式单户饮用水井取水水井大部分建在村庄房前屋后,水井四周无隔离措施和标志。

图1.4无保护受污染的三格式水井

图1.5位于水田中间的饮用水井

1.2.2生活污水排放现状分析

1.2.2.1污水来源及去向

示范区内生活污水主要是餐厨废水、洗涤废水、沐浴废水和冲厕水。

来源广、污染物浓度低、分散、处理率低。

示范区内的老房子生活污水中没有经过处理直接外排,由沟渠直接流入村边水塘、农田、沟渠,最后流入西水河。

示范区新建386户住房,建有化粪池,生活污水的黑水部分(厕所污水)经过化粪池简单处理后排放。

灰水(餐厨废水、洗涤废水、沐浴废水)没有经过处理直接外排。

示范区内农户房前屋后和村道路边均有排水沟,以明沟为主,但两者间无管道相通,11个行政村均没有的雨水与污水分流系统,未实施雨污分流。

1.2.2.2污水量估算

据调查,当地村民每天用水量120升,污水量83%计算(未计入畜禽水量),各村生活污水日排放量如表1.3所示,各村水量变化较大,各村生活污水水量从56.7t/d到493.5t/d不等,示范区内每天直接或间接向西水河排放生活污水2447.8余吨。

表1.3某县农村连片环境整治示范区生活污水排放量估算统计表

行政村名

村庄户数(户)

人口规模(人)

排水量(t/d)

西水村

417

1619

161.9

火田村

556

2246

224.6

新成村

438

1480

148

柏树村

496

1892

189.2

官溪

569

2495

249.5

付家村

747

3239

323.9

黄石铺村

145

567

56.7

阳山村

325

1260

126

共和村

639

2359

235.9

谷田村

633

2386

238.6

方元村

962

4935

493.5

总计

5927

24478

2447.8

根据南方典型农村生活污水水质指标。

示范区每天向西水河水体排放1174.9kg的COD,680.5kg的BOD,105.2kg的NH3-N;这对于西水河的水质安全以及水域景观将产生极大的影响。

通过现场勘察,阳山村由于旅游人增加,生活污水排放增加,村边的水塘已经出现富营养化的问题(图1.6)。

图1.6阳山村水体富营养化

1.2.3生活垃圾现状分析

1.2.3.1垃圾种类

由于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的垃圾量日益增多,种类也发生了变化,塑料袋、、瓶子、泡沫、快餐盒、废电池等不可降解的垃圾的比例,逐渐加大.,通过对12个组的抽样调查,沤肥垃圾占83%、土建垃圾7%、有害垃圾3%、填埋垃圾7%。

1.2.3.2垃圾量估算

示范区内人均生活垃圾产量按1kg/人·d(湿基)经验数值估算,示范区每天将产生24.478吨生活垃圾(表1.4)。

1.2.3.3垃圾的处理情况

垃圾收集设备很不完善,没有垃圾清运工具,仅有几个行政村设有垃圾池或垃圾桶,火田村有13个垃圾桶,4个垃圾池,西水有12个垃圾桶,无垃圾池,仅设有垃圾池村为阳山村5个简易垃圾池,柏树村2个简易垃圾池,付家村1个简易垃圾池,而且垃圾池未加盖,其它的村庄的基本上没有垃圾桶和垃圾收集池。

所有垃圾未进行分类,收集的垃圾并没做任何处理,大多农户的生活垃圾随意丢弃和堆放,最终处理为直接堆放山中,对村庄环境和美观造成了不良影响,垃圾围屋、垃圾堵河的问题严重。

图1.7西水河官溪村段生活垃圾现状图

表1.4示范区生活垃圾产量估算表

行政村名

村庄户数(户)

人口规模(人)

产生量(t/d)

西水村

417

1619

1.619

火田村

556

2246

2.246

新成村

438

1480

1.48

柏树村

496

1892

1.892

官溪

569

2495

2.495

付家村

747

3239

3.239

黄石铺村

145

567

0.567

阳山村

325

1260

1.26

共和村

639

2359

2.359

谷田村

633

2386

2.386

方元村

962

4935

4.935

1.2.4畜禽养殖废弃物排放现状分析

养殖规模:

连片整治区域11个村范围内,种类以生猪为主,以家庭散养较多,生猪存栏2-4头的养殖户有551户,生猪存栏5-50头6户。

在示范区范围内猪存栏量50-100头养殖户4户,猪存栏量为100-500头养殖户13户(见表1.5)。

谷田村西溪组有两户存栏200多只羊的养殖小户,方元村有1户存栏140只羊的养殖小户,均在远离居民点的山上放养,产生粪便在山上果园中直接回土,新成村黄家组有1家养鸡的养殖大户,存栏8000余羽和2户存栏均在2000余羽的养殖户,鸡粪便全部出售用作饲料。

畜禽粪便的处理方式:

存栏在50头以上养猪的养殖小户和养殖大户基本有沼气池,禽畜粪便经过沼气池处理后还田处理。

仅方元村有1户存栏规模在300头的养殖大户未建沼气池。

家庭散养1-2头110户,夏天采用冲水清粪,冲洗废水未经处理就外排。

冬天用垫草干清粪,粪便还田。

可见大部分畜禽粪未进行有效处理。

养殖废物产生的恶臭气体对村庄的环境空气造成了污染。

未经处理养殖废水使地表水体和水塘出现富营养化,对水体造成了直接和间接的污染。

表1.5示范区养殖户情况调查表

村名

养殖户数

已有沼气池数

2-4头

5-50头

50-100头

100-500头

8-40m3沼气池

40-100m3沼气池

新成村

32

1

1

1

谷田村

60

1

西水村

51

9

共和村

43

2

4

2

阳山村

87

火田村

81

4

1

7

14

7

黄石村

37

1

1

1

柏树村

50

1

4

1

付家村

86

2

2

官溪村

24

方元村

1

1

小计

551

6

4

13

32

14

1.3拟解决的突出环境问题

1.3.1主要环境问题

示范区当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饮用水源未保护,受周边生活源的污染威胁。

2、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不完善,直接排入西水河,造成河流污染。

3、生活垃圾清运和无害化处理滞后,垃圾乱堆乱放,影响到地表水和环境的美观。

4、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设施不完善,造成对水体的污染。

5、从直接影响来看,它们将直接污染示范区内约40多公顷范围内土壤、水体,影响当地2万多人的正常生产生活环境。

从间接影响来看,将威胁到湘江流域的水质。

1.3.2形成的主要原因

(1)农村生活提高,生活污水及垃圾产生量增长迅速

随着示范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富裕起来的农民生活、消费模式逐渐城镇化。

在农村的日常生活中,村民大量使用化学洗涤用品及各种带有包装的生活物质,导致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的大量产生。

尤其是难以降解的生活垃圾,长期以来得不到有效处理,致使农村“脏、乱、差”现象非常严重。

(2)农村环保问题复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滞后

虽然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早已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农村环保欠帐太多,不论从环保处理设施还是管理手段都严重缺失。

再加上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技术复杂、投入资金大,缺乏专业人才等原因,使得农村环境污染成了阻碍农村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3)对农村环境问题宣传上的不足,导致农民环境意识淡薄

我国的环保宣传以前是以城市为重点的,对农民的环保缺乏针对性的宣传。

农民对农村污染危害的严重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

农民本身文化水平较低,对环境危害问题认识不够到位,大多数农民认为只有工厂排放的污染物才叫污染,而尤其生活污水、畜禽粪便等都不属于污染。

另外,农民更看重的是经济利益,普遍认为只要生活水平提高了,一切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

(4)财政渠道的资金来源不够,导致污染治理不力

长期以来,中国环境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以工业和城市为主。

农村环保部门缺乏相应的经费。

而农村从财政渠道却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费用。

1.3.3开展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必要性

(1)开展某县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两型社会的纽带

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通过开展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彻底改变农村脏乱旧貌,实现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的目标。

农村生产、生活的分散性、特殊性以及农村基础建设落后,使多数农村普遍缺乏完善的排水和垃圾清运系统,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及养殖废弃物无法得到有效的处理,导致农村居住环境状况恶化,严重影响了某县农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

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瓶颈。

因此,实施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2)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是湘江流域污染防治的需要

示范区位于西水河流域,是湘江的二级支流,属湘江流域上游,当前湖南省正在开展全省性的湘江流域污染综合整治,其中就包括了生活污水的治理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在某县开展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是与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相结合,有助于改善湘江流域水环境质量。

(3)开展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是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当前,示范区内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明显落后或缺失,绝大部分村庄没有垃圾收集点、没有垃圾清运工具,缺乏处理场所;示范区内的乡镇和村庄,没有污水处理系统,生活污水未经处理而直接排入沟渠、河道或渗入地下。

大部分畜禽粪便也未得到有效处理便进入环境,污水横流,垃圾成山,臭气熏天;已成为了危害农民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如不及时治理,最终将导致村民无法正常生产和生活,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是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的需要

因条件限制,示范区内除城郊乡的部分村庄使用某县城区自来水外,其余大部分地区都是使用山泉或井水为水源,这些水源地缺乏必要的保护措施,水也未做任何净化处理,饮用水环境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5)是中国十大古镇-阳山风景区发展的需要

2006年,湖南某阳山为国家十大古镇。

某县近2年投入了7000万,加强对景区的景点房屋道路及通往旅游区的交通设施进行了建设,随着知名度的提高,前来旅游参观的人逐渐增加,年接待30万人次,环保设施不足,给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对于古文化旅游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尤显其重要性,农村环境连片治理的是阳山风景区发展的需要。

(6)项目建设是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

示范区东依某市市区,西临某县县城,地理条件优越,项目所包括的11个示范村已经全部纳入了湖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带和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带。

项目的建设将促进当地农村环境的改善和提高,也改善了投资环境,增加国内外投资者投资兴趣,会极大地促进和扩展区域经济与国内外经济的联系,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紧迫性

示范区包括了4个乡镇11行政村共计5927户、24478人。

示范区已经纳入了湖南省新农村“千村示范工程”和省级“两型社会”示范带,通路、通电、房屋改造、土地平整等基本完成,由于环保配套设施的不完善,示范区域内,每天产生的生活污水超过2447吨。

每天生活垃圾超过24吨,畜禽粪便约13吨,均未得到有效处理,乱排乱放,再加上大量畜禽粪便未得到无害化处理及合理利用。

长此以往,这些环境问题将严重阻碍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危害人民的心身健康,影响社会的和谐。

第二章目标任务

2.1总体目标

通过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工程建设,用1年左右的时间完成项目区内农村饮用水源的保护设施、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禽畜粪便综合利用设施的建设,建立完善长效的农村环境监督与管理制度和机制,普及农村环保知识,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使项目区农村环境明显改善,并在全县起到示范推广的作用。

2.2具体目标

根据《国家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国家级生态乡镇指标建设》、《国家级生态村创建标准(试行)》、《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环保局等单位关于做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湖南省农村环境保护“四洁”工程示范村建设编制技术导则》等有关指标要求,从示范区域环境状况改善程度、示范区域农村污染防治能力、示范区域农村监管能力、示范区域环境宣传教育等四个方面确定本项目区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实施方案指标体系,具体见表2.1。

表2.1项目示范区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与成效评估指标

时段

指标

2012年

一、农村饮用水源保护

1、村庄水源保护工程受益人口(人)

24478

2、村庄饮用水合格率(%)

100

3、地表水环境质量

按功能分区达标排放

二、村庄生活污水综合治理

4、生活污水达标排放户数(户)

5038

5、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率(%)

≥85

三、村庄生活垃圾综合治理

6、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数量

(1)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

100

(2)垃圾中转站(个)

2

7、村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85

四、禽畜粪便综合利用

8、新增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能力(吨/天)

10

9、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80

五、环保宣传

10、环境保护知识普及率(%)

≥95

11、村民环境保护自主参与率(%)

≥90

六、连片整治率(%)

≥80

第三章项目内容与实施计划

3.1某县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区整治内容

3.1.1饮用水水源保护工程

1、农村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独户水井)保护:

建立以水井为中心,半径30m水源保护范围,水井四周修建疏导设施,防止雨季积水入渗和漫溢到水井内。

水源点加设井盖,地面硬化,设立饮用水源保护标志,

2、农村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联户,供水小于1000人)的保护:

取水点四周30m处,建设防护栏,修建地表水疏导渠,抬高饮用水池,建防护屋,设置饮用水源保护标志和宣传教育牌。

3、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划分设立一、二级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设有界标、交通警示牌、宣传牌和标示牌。

3.1.2生活污水整治工程

考虑示范区目前村庄布局情况和日后运行维护费用等问题,因地制宜,采用以下8种不同形式来处理示范区内生活污水。

使污水处理率达100%。

1、集中式污水处理

(1)凡距县污水处理厂近,建排污管,将生活污水引至县污水厂处理。

接管道9公里

(2)有大小恰当的坑塘的村庄,改造建成稳定塘。

(3)有大小恰当的坑塘又有景观要求的村组,建阿科蔓系统处理

(4)土地紧张,有景观要求,同时没有坑塘的村庄,建海沃特系统处理。

(5)周围场地比较充足,且土质为砂型的村庄,使用土地渗滤方式处理生活污水。

(6)有大小恰当的低洼地的村庄,垂直流潜流人工湿地处理

2、分散式污水处理

(1)主要对于分散且没有养猪的住户。

四池净化系统处理。

(2)主要对于分散且有养猪的住户。

建8m3沼气池,污水进入沼气池处理。

3.1.3生活垃圾整治工程

对示范区内各行政村的生活垃圾实行“户分类、村收集、片转运、县处置”模式,在分散式农户家庭每家每户购置一个20L不可回收垃圾桶,内设危险废物收集槽;一个10L有机垃圾桶,并在田边砌一座砖混1×1×0.5m的堆肥池。

片区的集中居住区域,每5户配备一个20L不可回收垃圾桶,内设危险废物收集槽,每天由保洁员进行清理;每家每户设一个10L有机垃圾桶,并每50户在建设一个2×2×1m砖混沤肥池,将有机垃圾进行堆肥处理。

每300户农户配1个组用垃圾箱、每500户配1台垃圾收集车、片区建设1个地埋式垃圾压缩中转站,年清运处理垃圾8950吨。

3.1.4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

示范区禽畜养殖场大部分为零星散养,处理工艺采用“猪—沼—烟、稻、菜”的生态模式,建设水压式沼气池,容积为8m3,同时建设沼渣、沼液贮存池。

建有沼气池的农户生活污水进入沼气池进行处理。

处理工艺采用“猪—沼—烟、稻、菜”模式,存栏2-10头猪建设1口8m3的沼气池,每超过10头加设1口8m3沼气池,采用并联或串联结构。

3.2连片综合整治示范项目技术规范

(1)《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

(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

(3)《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技术规范》(HJ497-2009);

(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5)《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

(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

(7)《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