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楼地基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7962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楼地基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楼地基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楼地基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楼地基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楼地基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楼地基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楼地基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楼地基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楼地基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楼地基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楼地基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楼地基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楼地基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楼地基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楼地基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楼地基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楼地基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楼地基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楼地基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楼地基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楼地基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楼地基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楼地基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楼地基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楼地基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工程主题概况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拟建住宅楼位于解放南路山医一院院北部,总建筑面积:

36863.9m2,主体16层,裙房3层,地下室1层,框剪结构,地基处理采用桩基础。

工程建筑类别为一类,抗震裂度按8度设防。

第一节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依据煤炭工业部太原设计研究院太原岩土工程公司2001年7月提供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工程场地高程为太原高程系700.2-720.2m,场地基本平缓,属汾河东岸一级阶地。

土层自上而下划分为七层,分述如下:

第一层:

杂填土,结构松散,位于开挖底面以上。

第二层:

素填土,主要为粉土和粘性土,饱和状,已完成自重固结,为正常固结土,层厚5.0-10.3m,平均7,98m,承载力标准值90Kpa,极限侧阻力标准值26Kpa;

第三层:

粉质粘土,饱和,软-可塑状,层厚3.5-6.8m,平均5.2m,承载力标准值140Kpa,极限侧阻力标准50Kpa;

第四层:

中细砂,饱和,稍密-中密,层厚8.3-12.5m,平均10.3m,承载力标准值180Kpa,极限侧阻力标准60Kpa,极限端阻力标准值100Kpa;

第五层:

中粗砂,饱和,中密-密实,层厚8.0-16.2m,平均1.9m,承载力标准值260Kpa,极限侧阻力标准70Kpa,根限端阻力标准值600Kpa;

第六层:

圆砾,中密-密实,层厚0-2.2m(局部孔可见),承载力标准值400Kpa,根限侧阻力标准125Kpa,极限端阻力标准值2000Kpa;

第七层:

粉土混砂(局部砂混粉土),揭露厚度9.9-12.7m,承载力标准260Kpa,极限侧阻力标准70(60)Kpa,极限端阻力标准值1600(750)Kpa;

地下水埋深1.3-1.6m,属潜水,地下水对钢筋砼结构具弱腐蚀性。

拟建场地液化指数介于4.5-21.4,中等~严重液化。

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

本工程采用钢筋砼灌注桩,后压浆技术,本工程±0.000对应的绝对高程为785.5m。

第二节桩基设计要求

根据上部结构形式和地质条件,基础桩基采用柱下或墙下布桩的钢筋砼灌注桩,冲击成孔后压浆技术,桩端持力层为第五层中粗砂,桩基设计安全等级为一级。

设计规程见下表:

基桩设计规格一览表

桩型

设计参数

工程桩

试桩

锚桩

备注

桩径(mm)

700

700

700

桩主筋的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

箍筋设在主筋外侧。

空桩5m。

单桩承载力极限值大于8800KN。

冲击成孔后压浆工艺。

桩孔深度(m)

30

30

30

有效桩长(m)

25

30

30

桩身砼强度

C30

C30

C30

钢筋笼长度(m)

25.5

30.0

30

主筋箍筋配置

8Φ16Φ8@100(3m长)

8Φ16Φ8@200(10m长)

8Φ16Φ8@300(12m长)

(括号内指主筋长度)

8Φ16Φ8@200(5m长)

8Φ16Φ8@100(3m长)

8Φ16Φ8@200(10m长)

4Φ16Φ8@300(12m长)

(括号内指主筋长度)

8Φ25Φ8@200(5m长)

8Φ25Φ8@100(3m长)

8Φ25Φ8@200(22m长)

(括号内指主筋长度)

加强箍筋

Φ16@2000

Φ16@2000

Φ16@2000

桩数

199

3

12

第三节桩基施工及质量检查验收要求

1、根据场地工程水文地质和周围环境等条件的具体要求,采用可靠的施工工艺和组织计划,确保施工生产及周围建筑、市政管线和道路等的安全。

2、桩基施工应满足《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之有关要求,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基桩准确定位和桩身砼质量。

3、试桩的单桩静载荷试验、基桩质量检测应满足《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JGJ/T93-93)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之要求。

4、桩身砼浇灌时,充盈系数不得小于1.1。

桩顶砼超灌高度(保护桩长)不得小于500mm,须保证桩顶标高处砼强度,破除桩头时须用钢杆等工具由桩周向桩心逐层剔除,严禁重锤横向敲击桩体。

5、对材料的质量和试验要求。

本地基工程所有材料均应符合国家有关的质量标准,并应有出厂合格证。

在进货时,应将合格证报监理工程师检查。

监理工程师可根据需要随机检查,如需试验,施工单位应积极配合,对不合格材料、设备应在24小时内搬运出施工现场。

第四节本工程采用的技术标准及规范

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写及施工中所遵循的技术施工标准及规范、规程,如下表:

技术规范、规程一览表

序号

标准规范名称

编号

1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202-83

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94

3

《基坑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

JGJ/T93-95

4

《钢筋砼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4-92

5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J5204-92

6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园钢筋》

GB130B-91

7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18-84

8

《钢筋焊接接头实验方法》

JGJ27-86

9

《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

GB/T175-1999

10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93

11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JGJ52-79

12

《普通砼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

GBJ80-85

13

《砼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J107-87

14

《砼质量控制标准》

GB50164-92

15

《建筑地基处理基本技术规范》

JGJ79-91

16

《普通砼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JGJ53-92

17

《砼拌和用水标准》

JGJ63-89

18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93

19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

GB1499-91

20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88

21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定标准》

JGJ59-88

第二章施工组织与管理

桩基施工的环节多,且环节紧密衔接,具有作业连续性,因此,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好坏,是关系到施工效率的高低,施工的成败。

为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必须施工中实施严密、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制度,我们将精心组织、精心施工。

第一节施工组织机构

为加强本工程施工的组织管理,依照《项目法》特成立“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地基处理工程项目经理部”,并设置相应的管理和组织机构。

本次施工组织管理机构见“行政管理组织框图”与“技术管理组织框图”:

一、项目经理部

项目经理吕智,负责本工程的行政、财务、技术、物资供应和生活后勤等全方位工作。

项目副经理:

魏宝军,负责本工程的生产、安全、调度工作。

项目副经理:

王正伟,负责本工程的材料、后勤工作。

项目技术负责:

杨明星,负责本工程的技术质量工作。

施工调度:

姚新龙,负责本工程的现场人员、机械、施工作业工作。

为使各工序密切配合,提高工效,保证成桩质量,在项目经理部下设五个管理部。

见下:

二、工程施工部

负责人:

魏宝军、姚新龙负责组织工程施工,协调各施工班组的关系,调配施工人员,统计管理施工进度,工艺实施及成本目标。

下设钢筋班、灌注班、后压浆班和六个成孔机组。

行政管理组织框图

项目经理部

项目经理:

吕智

项目副经理:

魏宝军

项目副经理:

王正伟

项目技术负责:

杨明星

施工调度:

姚新龙

材料管理部王正伟

安全文明部魏宝军

生活服务部张存弟

工程技术部杨明星

施工负责人魏宝军

运输班姚存柱

各单位工程技术人员质检员

各机组

机长:

张峰

张宏明范利刚

藉彦武

史跃书

贾丙辉

钢筋班班长张晋

灌注班班长孙章根

机械配件杨学文

魏宝军

水电维修组芦金虎

原材料组王正伟

后勤服务张存弟

后压浆班长贾旭芳

排污班韩进

技术管理组织框图

公司总工程师:

闫世龙

副总工程师:

王平

项目技术负责人:

杨明星

质量监理部门

甲方技术部门

项目经理:

吕智

工程项目经理部项目副经理:

魏宝军

项目副经理:

王正伟

施工调度:

姚新龙

工程技术部内部监理:

李全茂安树德王晓军

工程测量质检员安树德

工程测量质检员安树德

工程测量质检员安树德

工程测量质检员安树德

工程测量质检员安树德

工程测量质检员安树德

钻孔班:

每台机组设机长一名,负责桩孔的施工、清孔、协助下放钢筋笼及灌注砼、钻机搬迁和设备的日常保养、维护。

钢筋班:

班长一名,焊工八人,负责钢筋笼的制作、保管、发放和孔口对接。

灌注班:

班长一人,工人八人,负责钢筋笼下放,混凝土灌注,灌注设备的维修和保养。

后压浆班:

班长一人,工人八人,负责后注浆工作。

三、工程技术部

负责:

杨明星,负责工程技术、质量管理和监督工作,负责施工前的技术准备,各施工环节的技术管理、各种报表的填写,技术资料的整理存档及施工技术报告的编写等工作。

对各施工主要环节,成孔、钢筋加工及下放、砼灌注、后压浆,会同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

四、生活服务部

负责人:

张存弟,下设后勤服务组和水电维修组。

后勤服务组:

负责全工地人员的吃、住劳保用品采购、保管、发放,设管理员一人,炊事员三人。

水电维修组:

组长一名,水电工二名,负责工地水电供应、管理,保证水电畅通。

工地所有设备机具必要的维修。

五、材料管理部

负责人:

王正伟,下设原材料组和机械配件组;

原材料组:

主要负责工程所用钢材、混凝土的供应工作,要做到保质、保量,协助技术部质检员做好验收、统计工作。

机械配件组:

及时足量供给,保证工地设备机具正常需要,并负责各种材料的入库、保管和发放。

六、安全文明部

负责人:

魏宝军,负责定期组织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文明施工培训,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安全文明施工规章制度及措施的执行情况,以及工地安全保卫工作。

下设排污班和运输班,共八人。

第二节现场施工管理

现场管理即为现场施工管理、它包括现场技术管理、现场材料管理和玑场机具管理。

一、现场管理的任务

施工管理的基本任务是遵循建筑生产的特点和规律,把篱工人员有机地组织起来,加强指挥,充分发挥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作用,用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最低的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

二、现场管理的要求

施工管理的具体要求是:

实现“三高一低”和文明施工,即高质量、高速度、高工效、低成本和文明施工。

三、现场施工管理的基本内容

在现场组织施工时的具体内容是:

1、组织施工现场进行生产活动,按照施工作业计划完成生产任务。

2、向班组下达施工任务书,任务完成后按照质量标准进行检查和验收。

3、贯彻安全规程、法令,排除隐患,保证安全生产。

4、做好施工准备工作,排除生产中的障碍,创造施工条件。

5、熟悉并审查施工图纸、质量标准、材料要求及特性,处理设计变更洽商记录,保证按图纸要求及施工规程施工。

6、进行技术交底,指导施工操作。

7、贯彻各项生产、技术管理等制度。

8、贯彻执行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措施,完成各项节约指标。

9、推广先进经验、开展技术革新。

10、积累和提供技术档案原始资料。

11、施工作业计划的编制。

12、工程质量评定、作好隐检、预检、交接检等。

第三节现场技术管理

一、必须贯彻施工组织设计

1、要熟悉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并参照有关技术文件和资料,领会其实质和做法。

2、做好施工组织设计的交底工作,在开工前,要向工人班组进行交底,并组织认真学习,作出具体说明,提出具体要求,使全体施工人员了解工程的施工部署、施工方法、质量要求及安全生产。

3、认真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指挥生产。

二、熟悉图纸

通过会审图纸、设计交底后,应将设计变更的内容及时修改在图纸上,对施工中的技术洽商,也应及时在图纸上说明。

三、技术交底

本工作根据不同情况,由公司总工、项目技术负责、工程处技术负责组织全面的技术交底,交底的内容如下:

1、图纸交底;

2、施工组织设计交底;

3、分顶工程交底。

应由主管工长组织,向班组长、质量员、安全员等进行,必要时向全体班组人员交底,内容包括:

①图纸要求。

②材料和配合比要求。

③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有关事项,说明施工顺序、方法、工序搭接等。

④提出质量、安全、节约的具体要求和措施。

⑤提出班组责任制的要求,班组工人要做到定员定岗,任务明确、相对稳定。

⑥提出克服质量通病的要求和预防措施等。

四、督促班组按规范及工艺标准施工

1、学习和掌握有关地基与基础、钢筋混凝土工程的规范,及分项工程的工艺标准。

2、经常深放施工现场,检查和督促班组人员要严格按规范和工艺标准进行施工。

3、组织隐蔽工程的检查和验收。

4、严格控制进场材料的质量。

5、整理上报各种技术资料。

6、重要分项工程或部位的技术交底记录。

7、施工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8、施工日志。

9、工程质量检查评定和质量处理记录。

第四节现场材料管理

一、施工准备阶段的材料管理工作

1、了解工程概况,调查现场各方面条件。

①查设计资料,了解工程基本情况和对材料供应的要求;

②查工程合同,了解工期、材料供应方式,付款方式,供应分工;

③查自然条件,了解地形、气候、运输、资源状况;

④查施工组织设计,了解施工方案、进度、平面布置、材料需用量;

⑤查货源情况,了解供应条件;

⑥查现场管理制度,了解对材料管理工作的要求。

二、编制材料的供应量计划

①根据需用量,现场条件、货源情况确定采购、运输量;

②按施工组织设计确定使用时间;

③按需用量、施工进度、储备要求计算储备量;

④编制现场材料的种类计划。

三、设计平面规划,布置材料堆放

①靠近使用场地,尽量使材料一次就位,避免二次或多次搬运;

②料场、仓库、道路不要影响施工用地、避免料场、仓库移动;

③堆料场地要平整、不积水;

④仓库要符合防雨、防潮、防火、防盗要求;

⑤运输道路要坚实,循环畅通,有回转余地;

⑥堆料场地及仓库容量要能存放施工供应间隔期的最大需用量,保证需要;

⑦按施工进度分阶段布置,材料应先进先出。

施工阶段的材料管理工作

四、施工阶段的材料管理工作

1、进场材料的验收要做好材料的计量,约定好验量的方法,保证进场材料的数量。

2、进场材料的质量必须经进严格检验,合格后才能验收,要求材料管理人员熟悉材料质量的各种检验方法。

3、材料的保管

1材料要分类堆放,妥善保管;

2对于易变质的材料,应特别注意保管,防止变质损坏;

3因现场保管条件差,多数材料都是露天堆放,容易散失,要采取相应措施。

第五节现场机械设备管理

一、建立健全机械设备的使用制度

1实行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

②操作证制度。

凡上岗作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发给操作证后,才能上机操作。

③交接班制度。

上班作业人员应向接班人员交待设备的运转情况,故障的处理记录等;接班人员全面检查设备的状况,发现疑问要及时提出,以分清责任,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④奖惩制度。

定期对机械设备的使用状况进行检查、评比,根据结果实施奖惩。

二、严格执行机械设备使用中的技术规定

①机械设备的技术试验规定。

②机械设备保养的规定。

③机械设备的维修规定。

第三章施工方案

第一节施工准备

1、在领会设计内容和熟悉工程图纸的基础上进行施工现场勘察,以便针对市区施工特点做好充分准备。

2、认真进行施工前技术交底工作,会同甲方进行现场基准线和水准点稞工作,把桩位测量和放样定位工作落到实处。

3、提前做好商品砼供应的准备工作,要求供应商全天候待命,及时供应,尽量缩短成孔后待浇灌的时间。

4、做好进场设备的维修保养,力争做到相应配套,必须稳定,使用方便。

5、进行场地内临时设施搭建,统筹安排,使供水、供电、日常生活、办公和施工设施完善适用。

6、联系好排污地点和运输力量,确保废浆、废渣及时外运,场地内泥浆系统的设置做到井井有条,方便实用,不跑浆漏浆。

7、绘制施工平面布置图,合理安排人员、设备、材料位置。

详见“施工平面布置图”。

第二节施工测量方案

一、桩位测量放线

1、根据设计方给定的起始点座标控制点,用光电极座标法或经纬仪转角、钢尽量距法,将建筑物各轴线、转交点布设于实地。

为避免施工现场破坏,在校核控制轴线准确无误后,将控制轴线延伸至建筑物以外的地面上加以保护,以便施工中使用。

2、根据桩位设计图纸与轴线关系,计算出每条桩位的理论坐标(假定坐标系)。

3、根据图纸先将轴线上桩位分块直接放出,不在轴线上的桩位则根据与轴线的对应关系,用经纬仪转角、钢尽量距法放出,用光电极坐标法校核,二者可以互补,以确保精度。

4、桩位整体放出后,根据桩与桩之间的的关系,柱与轴线的关系及轴线与轴线的关系,进行整体校核和局部校核,无误后打入标志桩。

5、以上平面测量工作,均要求在工程测量规范要求的范围内进行。

二、水准测量

以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点为依据测定出每一根桩的自然标高。

三、技术保证措施

1、本工程的测量放线由项目部统一进行布放,技术部,测量组对整个放线质量负主要责任。

2、测量放线前,应会同甲方、监理方、设计方对图纸中各部位尺寸进行会审和认定。

3、整体测量放样的精确性必须达到施工设计和测量规范要求。

4、场地测量控制桩桩位和工程桩桩位放样误差不得大于10mm。

5、工程桩位放出后,可计算出桩位之间理论距离,用测距仪及钢尽检核,精度控制在±1.0cm以内。

6、在挖设护筒前必须对桩位误差进行复核。

第三节工程原材料用量计划

根据工程设计图纸,计算原材料用量,本工程主要使用三种原材料为钢材、混凝土、水泥。

1、钢材(钢筋),采购使用山西长治钢铁集团生产的原材,本工程使用钢材用量、规格见下表:

钢材用量、规格一览表

规格

使用用量

Φ8螺旋筋

Φ16螺旋筋

Φ16主筋

Φ25主筋

合计

工程桩199根

单桩91.3kg

总量18.18T

单桩38.70kg

总量7.70T

单桩246.48kg

总量49.05T

单桩376.54kg

总量74.93T

试桩3根

单桩110.06kg

总量0.33T

单桩47.63kg

总量0.14T

单桩303.36kg

总量0.91T

单桩461.05kg

总量1.38T

锚桩12根

单桩123.39kg

总量1.48T

单桩47.63kg

总量0.57T

单桩2134.41kg

总量25.61T

单桩2305.4kg

总量27.66T

合计

总量19.63T

总量8.47T

48.97T

25.61T

103.97T

备注

考虑搭接长度和损耗6%计,则钢材实际总用量为111T。

2、混凝土

本工程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C30,计划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商品砼,使用量见下表:

商品砼一览表

用量

使用部位

按设计桩长、桩径计算的理论方量

按施工要求充盈系数≥1.1,桩顶超灌高度≥0.5m实际使用最小方量

工程桩199根

单桩9.62m3

总量1914.38m3

单桩10.79m3

总量2147.21m3

试桩3根

单桩11.55m3

总量34.64m3

单桩12.71m3

总量38.12m3

锚桩12根

单桩11.55m3

总量138.54m3

单桩12.71m3

总量152.46m3

合计

总量2087.63m3

总量2337.8m3

实际施工需使用商品砼不少于2350m3。

3、水泥

本工程设计采用桩端后压浆工艺,使用普通或矿渣32.5水泥,每桩水泥用量按3吨计算,共使用水泥量642吨。

第四节施工机械选择

根据设计要求,工期要求,场区工程地质条件及我公司的设备机具装备情况,此次主要施设备机具的选配情况如下表:

序号

机械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数量

产地

制造年份

效用

1

冲击钻机

CZ-22型

6

中国太原

1998

成孔

2

泥浆泵

3PNL

5

中国天津

1997

排废浆

3

泥浆泵

6PS

2

中国天津

1999

排浆

4

吊车

QY-16E

1

中国徐州

1996

下放钢笼

5

灌注导管

Φ219

4

中国太原

2000

灌注砼

6

搅拌机

1.5m3

2

中国太原

1998

搅拌水泥浆

7

压浆泵

BW-250

2

中国衡阳

1999

后压浆

8

电焊机

13×6-500

10

中国沈阳

1997

加工钢笼

9

钢筋弯切机

1

中国太原

2000

加工钢筋

10

漏斗、上料斗

3

中国太原

1999

灌注砼

11

经纬仪

RT2

(2)

1

日本

1999

测量

12

水准仪

S3

1

日本

1998

测量

13

工具车

解放

1

中国一汽

1998

运输

14

排浆车

解放

2

中国一汽

1995

排废浆

第五节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

一、施工进度计划的制定依据

1、招标文件对本工程施工工期要求及开、竣工日期;

2、设计与施工要求;

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和环境条件;

4、场地施工条件;

5、劳动力、材料及机械的供应条件。

二、施工进度计划

本工程施工分为三个阶段(按照一日24小时连续施工作业考虑)。

第一阶段:

施工准备,包括设备、人员进场、就位、部分原材料进场。

测量放线、用水井施工等工作,10月9日前施工用水井施工完成。

第二阶段:

试锚施工及测试,在此阶段应完成基坑支护帷幕工程的设计与施工,10月12日~11月30日(其中试锚桩施工10月12日~11月10日完成)。

第三阶段:

工程桩施工,12月1日~1月10日。

三、工期保证技术措施

本工程要求施工质量高、进驻工地的设备、人员多,给施工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为保质保量按照完成施工任务,采取如下的工期保证技术措施:

1、按照施工计划总体布置,合理调度,使总体计划有步骤、有秩序的进行,保证各阶段进度目标的实现。

2、签发施工任务书,制定奖罚措施,将作业下达到施工机组和班组,明确具体施工任务、技术措施、质量要求等内容,使施工班组必须保证按作业计划时间完成规定的任务。

3、计划全面交底,发动群众实施计划,使管理局和作业层协调一致,充分发挥全体作业人员干劲和创造精神。

4、做好施工进度记录,实事求是填好施工进度统计表,为施工项目进度检查分析提供信息。

5、做好施工中的调度工作,施工中的调度是组织施工中各阶段、环节和工种的互相配合、进度协调的指挥核心。

监督作业计划的实施、高速协调各方面的进度关系,监督检查施工准备工作,督促材料供应,按施工平面图管理施工现场,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必要高速了解气候、水、电的情况,采取相应的防范和保证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理施工中各种事故和意外事件,调节各施工环节,定期召开现场调度会议,贯彻施工项目主管人员的决策、发布调度令。

6、项目部成员实行一日24小时值班制,随时排除影响工期进度、质量的不利因素。

第六节钻孔后压浆钢筋砼灌注桩施工工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