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7966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益阳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益阳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益阳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益阳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益阳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益阳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益阳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益阳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益阳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益阳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益阳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益阳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益阳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益阳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益阳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益阳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益阳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益阳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益阳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益阳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益阳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益阳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2008年全市各级(省、市、县、乡)政府投入卫生经费16620万元,其中医院3468万元,占20.9%;

防疫机构3886万元,占23.4%;

卫生监督713万元,占4.3%;

卫生院3325万元,占20%;

妇幼保健院894万元,占5.4%;

其他占26%。

(三)卫生服务状况

1、医疗卫生服务。

2008年,全市总诊疗人次为412万人次,入院人数66.34万人次,平均开放病床数8308张,病床使用率80%,病床周转次数39.81次,平均住院日6.17天。

2、卫生防病服务。

急性传染病发病率持续下降,基本控制了重点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全市甲、乙类传染病的年平均发病率为199.43/10万;

结核病涂阳登记率为43/10万,低于全省控制指标;

全市已达到国家基本消灭麻风病的控制标准;

达到消除碘缺乏病危害;

急性血吸虫病感染率达到国家疫情控制目标,人畜感染率控制在5%以内。

儿童计划免疫“四苗”接种覆盖率以乡为单位稳定在85%以上。

建立公共卫生综合监测点2个,流行病学调查队伍20支。

3、卫生法制监督与服务。

卫生监督与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于2003年3月挂牌成立了益阳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起结构合理、办事高效、执法有力的卫生监督新机制。

目前,7个区县(市)均成立相应机构。

加强行政审批管理,对所有卫生行政审批、审核项目的范围、程序、依据、收费标准、办理期限等进行规范,并对外公布,推行“一个窗口”对外,“一个大厅”办公和“一站式”服务,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和透明度。

4、妇幼卫生保健服务。

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均低于全国控制指标。

2008年全市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2.31%,儿童保健管理率为61.80%,住院分娩率为96.53%,婚前健康检查率为9.66%,妇女病普查率为36.86%。

5、初级卫生保健。

全市以区县(市)为单位已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规划目标”,通过了省级验收;

截止2008年底,全市318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参合率89%。

农村改水受益率81.51%,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38.74%,基本实现自来水普及目标。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0.21%。

6、社区卫生服务。

全市已规划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个,基本形成了覆盖城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7、中医工作。

全市中医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已创建国家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1个,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2个,完善了市、县两级中医医院建制,省级中医融入社区卫生示范区1个。

中医医院省级重点专科3个,市级重点专科22个,中医参与治疗率达75%,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农村和社区得到推广。

8、健康教育服务。

2008年全市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分别为85%、95%,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为75%、70%,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为71%、63%。

全市各级医院有健康教育宣传栏1个以上,部分医院已开展电化教育,发放健康处方,并经常走入社区,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9、采、供血服务。

自1998年《献血法》实施至2008年,益阳市有近8万人次参与了无偿献血,献血量近40吨,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

(四)居民健康状况

1、居民主要健康指标:

2008年全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岁,孕产妇死亡率为35.65/10万,婴儿死亡率为4.24‰。

2、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

2008年,居民传染病发病顺位是乙肝、结核、麻疹、痢疾、梅毒;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顺位是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

城市死因前十位疾病顺位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先天异常、体征病状和不明确情况、起源于围产期的情况、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及免疫疾病。

二、卫生事业面临的挑战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

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

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

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既富有成效地进行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改革,又合理控制医药成本的过快增长,为卫生部门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卫生问题

根据疾病发病率、死亡率、消耗卫生资源、对人均期望寿命影响、对社会经济影响等因素综合分析,影响我市居民健康的主要卫生问题是:

1、急性、慢性传染病仍是威胁市民健康的重要因素。

2008年我市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淋病、梅毒等五种传染病发病率为74.51/10万、96.38/10万、7.20/10万、2.48/10万、7.15/10万,以上五种传染病占传染病总数的93.81%。

结核病、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一直处在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前两位。

艾滋病呈逐年上升趋势。

传染病疾病谱正在发生改变,原有的传染病尚未完全控制,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

2、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居民健康危害越来越明显。

虽然社会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合理营养问题和健康意识滞后、吸烟、酗酒、生活不规律等非健康行为仍未被有效遏制,致使居民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上升,严重影响了居民健康。

3、新生儿疾病严重影响居民健康指标。

新生儿肺炎、高胆红素血症、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我市新生儿疾病的前三位,对人均期望寿命值产生重大影响。

4、居民自我保健意识有待提高,精神卫生问题较为突出。

我市健康教育和人群健康促进工作较薄弱,居民健康意识、自我保健意识有待提高,非健康行为干预力度有待加强。

随着生活和工作快节奏的提高,居民心理障碍发生率随之增加,而精神卫生服务及相应教育又相对薄弱,致使精神卫生问题较为突出。

(二)卫生管理与卫生资源配置的主要问题

1、卫生机构布局欠合理,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利用不足及缺乏并存。

卫生资源过多集中在城市,农村卫生基础相对薄弱。

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人才相对密集,农村特别是基层乡镇缺少合格卫生人才,大多数乡镇中心卫生院缺少富有临床工作经验、技术优良、能为人民群众解决的疑难问题的学科带头人,人才的城乡分布呈现倒金字塔形状。

2、医疗卫生服务缺乏特色和技术优势。

全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更新进展缓慢,内涵建设和管理有待加强,内部资源结构不尽合理,技术力量簿弱.适应市场和抗风险能力较弱,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偏低,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全市重点专科建设相对滞后,缺乏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医学科研能力较弱、医疗服务的质量也有待于提高。

3、卫生人力配置失衡,结构不尽合理。

主要表现为学历层次偏低,护士队伍人数不够,尤其是在乡镇卫生院更为突出,卫技人员中本科学历仅占10%,护士队伍学历以中专为主,大专以上占43%,其次专业层次不高,高级人才相对比例较低,占卫技人员总数19.6%,正高仅为5.2%。

4、卫生投入、医疗补偿有待增加。

政府的卫生投入虽然每年都有增加,但尚未能随经济发展同步协调增长。

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偏低,药械费用所占比例偏大,医疗补偿不足,医药费用增长速度过快,影响了卫生事业的发展。

5、在硬件配置上,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市大多二级以上医院特别是中医医院基本设置配置较低,病房条件简陋、拥挤,门急诊环境较差,在大型设备的配置上,呈现低水平,重复攀比配置,缺乏合理调配,盲目追求“大”“全”,与医院功能不相匹配,大型设备使用率低下。

6、医疗卫生服务结构和服务模式不能满足群众的卫生服务需求。

医疗卫生服务过于向疾病诊治方面集中,康复、保健、健康教育相对薄弱,与居民需求有一定差距。

社区卫生服务投入不足,功能不健全,运行机制欠完善,与实现“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的医疗服务模式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三)影响卫生服务的趋势预测

1、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将带来新的卫生问题。

首先是随着城乡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环境与生态的变化,公共卫生问题将变得越来越突出。

其次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居民生活方式变化和社会风气影响,由社会、心理、精神因素引起的疾病将会进一步增加。

再次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健康观念、健康意识的增强,日益形成的健康消费观念,将给卫生资源配置提出新的要求。

2、医疗服务的竞争机制将对医疗市场带来重大影响。

医疗市场的竞争带来医疗技术、医院管理模式和医院运行机制的变化导致现有医疗服务供需矛盾变化。

3、人口结构变化将对卫生服务结构带来影响。

根据人口发展趋势,老龄化增加、家庭单元变小、流动性增强、从业结构复杂等因素将对我市卫生服务总量结构服务方式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三、卫生事业发展总目标、指导方针和发展战略

(一)卫生发展总目标

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十二五”期间卫生发展的总目标是:

到2015年,在全市基本建立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卫生服务体系,缩小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享有卫生服务和健康水平的差距,提高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增强卫生事业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主要健康指标及卫生服务等各项指标达到国内平均水平,基本实现卫生事业和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指导方针

在市委领导下,认真贯彻党在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兼顾,效率优先的原则,巩固公共卫生体系,发展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深化卫生改革,创新医疗服务体制,整合卫生资源,优化行业风貌,提升服务质量,促进卫生事业持续性健康发展,依靠科学技术提高我市卫生服务整体水平,努力满足全市居民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促进全市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卫生发展战略

根据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为实现上述卫生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卫生发展的基本战略是:

以整体提高居民健康水平为目标,以满足居民不同层次健康需求为导向,突出公共卫生体系、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调整结构,改革机制,整合资源,分类指导,建立与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结构布局合理、专业齐全、特色突出、技术先进、管理科学、保障有力的卫生服务体系和管理机制;

转变政府职能,加强行业监管,依法规范和管理社会卫生事务,维护全体居民的健康权益。

四、医疗卫生机构设置

(一)总体目标

以我市广大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为依据,以加强农村卫生、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为重点,通过调整和优化医疗机构布局,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构建适应我市经济发展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布局合理、分工明确、防治结合、技术适宜、运转有序的新型城乡医疗服务体系。

(二)基本要求

为保障正常医疗秩序,加强各医疗机构之间的管理,促进有序竞争,新设或变更的医疗机构,应满足不同的有效距离。

1.医院:

综合医院之间应保持在2km以上,专科医院与其他医院之间应保持在1km以上,同类别、执业范围相似的专科医院应保持距离1km以上。

2、门诊部:

同类医疗机构之间应保持在0.5km,同级不同类的医疗机构之间至少不少于0.5km。

3.个体医疗机构:

原则允许个体医疗机构之间零距离设置,但个体医疗机构的设置一般要与社区卫生服务站之间距离0.5km以上。

(三)机构设置

1.三级医院

(1)功能:

承担疑难危重疾病的诊疗任务,以临床医疗工作为中心,医教研相结合,建设重点学科,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并对下级医院进行技术指导。

(2)设置4所

机构名称

病床规模

等级

重点专科数(省/市)

益阳市中心医院

1000-1200

三级甲等

2-4个/8-10个

益阳市第一中医院

350-500

三级乙等

1-2个/4-6个

益阳医专附属医院

500-600

1个/2-3个

益阳市妇幼保健院

150-200

1个

2.二级医院

区、县属二级综合医院和中医院为本区域的医疗中心,以提供综合医疗和专科服务为主,对一级医院的技术指导任务承担一定的教学科研任务。

(2)设置17所

重点专科数(市级)

资阳区人民医院

(原益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400-450

二级甲等

2-3个

赫山区人民医院

(原益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桃江县人民医院

安化县人民医院

400-499

安化县二人民医院

300-400

二级乙等

沅江市人民医院

南县人民医院

大通湖区人民医院

高新区人民医院

200-300

安化县中医院

200-250

1-2个

桃江县中医院

资阳区中医院

南县中医院

沅江市中医院

100-200

赫山区中医院

益阳市传染病医院

益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精神病院)

3.专科医院设置

(1)保留和建设好现有专科医院

我市现已设置的精神病、妇幼保健、血吸虫病防治、口腔、甲亢病、泌尿外科、骨伤科等专科医院机构,要不断完善和加强专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专科人才培养,逐步提高专科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2)对于我市目前尚没有建设、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专科医院,考虑逐步设置,如肿瘤医院、老年康复医院、精神卫生服务机构、肛肠医院等。

(3)鼓励社会资金在不增加医疗机构总量的前提下投资改造现有专科医院,提升现有专科医院的技术水平。

(4)原则上市城区及各区、县(市)在同一区域内已存在的专科医院不得重复设置。

4.社会医疗机构设置

(1)按照城市发展及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实行总量控制,依法准入的原则设立门诊,个体诊所等社会医疗机构。

(2)允许个人和民营资本投资举办眼科、医疗美容、耳鼻喉、肛肠及其他我市缺少的或传统中医、针灸理疗、医学康复、老年护理等医疗诊所、门诊部,严格限制性病、传染病、精神病、戒毒等医疗机构设置。

(3)资阳、赫山二区域及朝阳高新区内个体诊所、门诊等社会医疗机构严格准入标准,并控制机构数量,总量以2008年12月31日前批准设置数为准,除朝阳区东扩城区范围扩大外,原则上不再增加个体诊所和门诊部等社会医疗机构。

(4)各企事业单位内部设置的医务室、卫生所等不得对外开放,确因企业改制、改革,从原单位剥离需面向社会开放的,要严格按照规定和本设置规划要求,重新申请办理相关证照后,方允许执业。

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

(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

必须坚持合理布局,覆盖全面,面向社会,服务家庭的原则,有序、合理的设置,努力提供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等综合服务。

(2)市城区设置,所有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原则上依托街道卫生院建设或转型,以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为服务范围,服务人口3~5万,服务中心可根据服务人口的多少下设社区服务站,服务人口0.5~1万/站。

(3)市城区社区服务机构的具体设置,按益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益阳市城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

的通知》文件执行。

(4)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日常监管。

严格控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床位发展规模,加快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中型医院的双向转诊制度,严格核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诊疗科目。

6.乡村医疗机构设置

(1)建立健全农村医疗服务网络。

建立起以乡镇卫生院为中心的乡、村一体化管理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六大功能。

建立以中心卫生院为骨干的辐射周边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技术指导中心。

乡镇卫生院突出基本医疗服务,重点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近期,基本完成全市乡镇卫生院建设。

中期,全面完成全市乡村服务网络建设;

进一步提升内涵,完善六位一体服务功能。

(2)各乡镇原则上设置一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行政区划调整后富余的卫生院可以进行撤并,也可以设置成分院,其人、财、物由所辖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也可以转化成门诊部,实行产权制度改革。

(3)各行政村原则上设置一个卫生室,实行镇(乡)、村一体化管理,在镇(乡)卫生院直接领导下,开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

五、医疗机构床位配置

1、医疗机构床位是指各级各类医院(包括妇幼保健院)、卫生院设置的正规编制床位,不包括观察床、新生儿床、待产床、简易床和家庭病床。

  

2、根据根据益阳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到2015年全市总床位数为12000张,2.53张/千人口。

医院应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床位使用率。

  3、医疗机构床位年平均使用率在80%以上的,可以申请新增床位,由卫生行政部门按规定程序审批;

年平均床位使用率在50%以下的,应缩减床位至其使用率在60%以上。

对床位使用率极低或不宜设置病床的机构,取消其床位配置。

  4、现有二级以上大中型综合医院床位数原则上保持现有规模,严格控制增量。

新建的综合、专科医疗机构,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基本标准》,按医院的规划、功能、服务范围核定床位数。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床位主要用于慢性病、老年病护理。

社区卫生服务站不设置床位。

5、在保证基本医疗服务的前提下,适量配置特需医疗床位。

符合特需医疗服务条件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市级医院按核定床位数的10%内配置,县级医院按核定床位数的5%内配置。

营利性医疗机构依其规模和功能定位核定特需医疗床位数。

六、卫生人力资源配置

1、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以卫生技术人员总数、执业医师和注册护士为基础。

主要任务是实现卫生人事工作从计划管理向计划调控与市场配置相结合转变,逐步建立与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相适应的卫生人才管理机制;

逐步建立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卫生专业技术队伍和高水平的职业化管理队伍;

造就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医术高超、医德高尚、在省内有影响、市内一流的学科带头人队伍。

2、坚持“凡进必考”,严把准入关,进一步提升全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全面提高卫生人员的整体素质。

三级医院执业医师90%达到本科学历,执业护士50%达到专科以上学历;

二级医院执业医师50%达到本科学历,执业护士50%达到专科学历;

一级医院执业(助理)医师40%达到大专以上学历,执业护士20%达到专科以上学历;

社区全科医生具备大专以上学历;

乡村两级卫生技术人员大专学历以上的占40%以上。

无相关专业执业资格的人员一律不得从事卫技专业。

到2015年,全市医学博、硕士力争达到30人左右。

3、实施科教兴卫,加强继续医学教育。

建立健全市、县二级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体系,完善相关制度与配套政策,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

严格执行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制度,把继续医学教育与卫生技术人员年度考核、聘任、职称晋升和执业再注册密切挂钩。

巩固全市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到2015年,全市各医疗单位举办继续医学教育活动项目的学科专业(一级学科)覆盖率达到100%;

全市继续医学教育对象获取学分的达标率达到100%。

实行专科医师培训管理制度。

建设一支稳定的社区全科医生队伍。

4、用高标准、科学化的评价体系规范、优化专科建设。

根据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的不同特点,实行分级管理,合理投入,不断探索和完善内部机制,整合医疗资源,使之得到合理利用。

通过学科建设培养一批在市内和全省知名度较高的学科带头人,创造一批较高水平的医学科研成果,促进全市医学界技术水平的整体提高,营造一个学科建设与医院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