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名著阅读课.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8102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上好名著阅读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如何上好名著阅读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如何上好名著阅读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如何上好名著阅读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如何上好名著阅读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如何上好名著阅读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如何上好名著阅读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如何上好名著阅读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如何上好名著阅读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如何上好名著阅读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如何上好名著阅读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上好名著阅读课.docx

《如何上好名著阅读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上好名著阅读课.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如何上好名著阅读课.docx

如何上好名著阅读课

如何上好名著阅读课

什么是名著阅读课?

应该是以“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推进学生阅读的质量”为目的的以某部或是某些名著为课堂阅读载体的一种课堂形式。

根据这个目的,名著的阅读课可以分为哪些课型呢?

——荐读课,推荐某书给学生阅读的课;导读课(或称引读课),引导学生阅读的课;赏评课,欣赏评析的课;交流课,重在交流阅读体会收获。

这些课的定位依据就在于到底是要带着学生干什么。

荐读,重在一个“荐”上,即解决“为什么要推荐”“推荐哪些内容”,看看那些新书的推荐语,就当理解这个“荐”的主旨是什么。

导读,自然就重在一个“导”上,如何引导学生去阅读?

从哪个角度引导学生去读?

这是首要。

赏读,重在一个“赏”上,赏什么?

怎么赏?

这才是课堂中心。

交流,自然就是要组织学生交流,那交流什么内容用什么形式交流,就是老师要着力思考的了。

课堂定位明确了,课堂内容才可以确定下来,根据内容再明确课堂的思路。

三者之间是一脉相随顺承关联的关系。

厘清了这一点,课才可以主线明确、内容清晰、紧凑有效。

举一个例子,如果上《昆虫记》的名著荐读课,那教师就要思考推荐哪些内容,既各有特色又能调动学生阅读趣味?

这个思考决定了课堂的教学内容是否适当可行。

推荐的这些内容通过什么形式(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特色体会到趣味呢?

这个思考决定了课堂采取的活动形式。

如果仅仅只是停留在这个层面,这个荐读课的意义并不显豁,因为我们推荐一本名著给学生不仅仅是让他们愿意去读册页上的文字,更要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得心灵的启迪人生的教益。

而这个目标的实现是不是需要文本之外的东西了呢?

最好的方式莫过于领着学生去“见见作者”,法布尔甘于淡泊一生执着的故事本身就很有趣味,如果再深一点,领着学生认识到他的观察与写作是有生命高度的——平等地热切地对待着每一个生命!

当学生带着这样的认识去读《昆虫记》的时候,他们会远离肤浅的笑谑逗乐,他们才会在阅读中体会到生命世界的多姿多彩和崇高庄严。

这样的读,才是有质量有深度的。

这样的荐读课,才有金属般闪亮般的质感。

赏读课,自然是要进行欣赏分析的了。

作者的技法是很多人都要考虑的一项赏读内容。

因为学生很会赏,摘抄文段,写赏析,是学生在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做的常规的学习任务。

运用了什么修辞,锤炼了哪些动词,进行了哪些描写,写出了什么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怎样的情感……都成套路了。

名著,动辄十几万的名著,就是拎出几个段落进行这般的赏读,岂不是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

我个人认为,名著的赏读课,要有大局观,整体观。

我们带着学生进行名著阅读,不是教着学生零抠碎取,不是教着学生在几个词语几个片段几个修辞手法上转圈圈。

我们要让学生欣赏到作者谋篇布局的深思熟虑,塑造人物的匠心独运,情节安排的苦心孤诣……从而理解到所谓名著,著名在哪里,高明在何处。

比如《西游记》赏读,以赏读孙悟空这个形象为例,赏什么?

找几句孙悟空的话,找几处孙悟空的外貌动作描写?

有什么意义!

不用让学生看书,直接让学生模仿一些孙悟空的语言动作,很多孩子都可以做到活灵活现,即使不表演的学生脑海里都会出现影视剧中的孙猴子的形象。

但是这个形象很复杂,他有人性——唐僧在灯下补虎皮裙,他眼含泪了;他又有魔性(原本就是个妖猴)——手起榜落,将五个强盗全部打死;他还有神性——西天取经历劫无数不离不弃。

这些性情交织在一起,才有了爱憎分明的齐天大圣,才有了光辉闪耀的斗战胜佛。

如果说唐僧是因为矢志不渝而成佛的,孙悟空便是因为战胜了魔性成全了人性完备了神性而成佛的。

而作者从神猴出世开始便让孙悟空展现了他的这些性情,于是我们便看到了一个深夜拜师有智有礼、大闹天宫无所畏惧、戏弄八戒可爱烂漫、除妖斩魔毫不留情、对待诸仙笑谑取乐……的一个真实的多面的立体的孙悟空。

这就是孙悟空深得人心的原因,这就是作者高明之处!

还有《水浒传》,为什么成为名著?

仅仅是人物塑造有功或者说是课后名著导读里所说的证明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不是的。

它符合很多人内心里的一种隐秘的渴求,满足了人性中一些暴力诉求。

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武侠小说曾经大行其道了。

“快意恩仇”是《水浒传》之后很多武侠小说的主题思想。

为什么金庸的武侠小说评价高?

那是因为他的武侠小说都是在一个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展开,人物的爱恨情仇都与家国命运紧密相连,于是他里面的人物便高大丰满了,成了“侠之大者”。

如果我们能够不满足于几个或者是一些“点”的读读赏赏,能够站在历史的层面上、创作论的层面上或者是人性探究的层面上带着学生冲破寻常评价的囿制,另辟蹊径,曲径通幽,各有所达,这个赏读课,可算是上出高度和水平了。

说了这么多,话题得回归到原点。

学生在名著阅读课上能有所得,还得靠教师有所作为。

而这个作为,读书不多,读而不思,恐是难以实现

名著导读早已走进了中学语文课本,成为语文考试的重要内容。

名著导读的设计意图是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编排体系,它的目的是想突出和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以期达到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融会贯通、相辅相成的目的。

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

这一点做好了,不但会提高学生的课内阅读理解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的习惯。

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终身都是有意义的。

名著导读包括全书的介绍、阅读建议、精彩片段以及对这些片段的点评,实际上是起个示范作用。

名著导读只有故事梗概,它无法体现名著所蕴含的那种深刻的思想内容,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娴熟的艺术技巧,所以不能把名著导读当作名著本身或鉴赏名著的唯一标准。

名著导读作者本身也只是一家之言,我们如果把它作为标准去介绍名著,显然有失客观,有失公正,有失准确。

因为名著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才会产生“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样的阅读差异和效果。

而阅读名著导读乃是学生对名著的间接阅读,导读作者因为个人的主观倾向而导致对名著理解有偏差也是难免,所以,在教学名著导读时,我们必须摆正它的位置,只能作为“导入”“引导”“激趣”的抓手。

借名著导读这个平台,我们把学生引进名著的大门就可以了。

另外,名著导读有助于对名著的普及和传播,有利于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了解更多的世界名著,适合时空有限的学生最快了解名著,

该如何引导学生走进名著呢?

我们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的:

1、以亮点吸引学生。

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原因之一是它们都有各自的亮点。

比如《西游记》的奇幻神话色彩,《水浒传》的反抗暴政的英雄传奇色彩,《鲁滨孙漂流记》的冒险探索色彩,《海底两万里》的科学与幻想色彩,《伊索寓言》的智慧和想像的魅力等等这些,都是熠熠闪光的精髓亮点,我们老师在导读时就可以借助这些亮点来诱导学生去阅读。

2、借名家名言或精辟语言推介。

许多名著都有名人名家或民间俗语做过评价,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名人名家的名言来给学生引荐,因为名人效应,这个方法应该见效很快。

比如,我们就可以借卢梭的话“每一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它”来宣扬《鲁滨孙漂流记》,可以用中国古语“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来刺激学生阅读《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挖掘诱点刺激学生好奇心,推介《红楼梦》:

这一块纷纷扰扰的石头;推介《三国演义》:

这一批兵荒马乱下的足智多谋又无力回天的人;推介《水浒传》: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盔甲;推介《西游记》:

把热闹跌坐成永不死亡的寂静,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就可以被激发起来。

3、用精彩片段让学生获取感觉。

名著里面不乏精彩片段,出彩的片段层叠不断,在民间广为流传,我们可以抛出这些精彩片段做诱饵,吸引学生走进阅读名著。

比如,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真假美猴王;高老庄娶亲。

比如,武松打虎,三大祝家庄,真假李逵;大闹野猪林;倒拔垂杨柳。

比如,赤壁之战;三顾茅庐;七擒孟获;空城计。

比如,黛玉葬花;三姐饮剑;晴雯之死;等等。

这些精彩片段人人耳熟能详,从它们入手,学生自然会寻找到它们的精彩之处,从而找到阅读的乐趣,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那怎么会对相关的名著不产生兴趣呢?

4、用教材名篇之“点”带动相关名著之“面”。

课堂教学内容里,有很多名著的选读,我们可以借助这些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全部。

比如,学习课文《智取生辰纲》就可以联系《水浒》,学习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可以联系《朝花夕拾》,学习课文《在烈日和暴雨下》可以联系《骆驼祥子》,学习课文《再塑生命的人》可以联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因为是课堂学习,学生对这些选读部分有一定的深入了解,同时又不能全面了解其中的情节发展,人物关系,社会背景等,自然有探求的愿望,利用这一点可以让学生走进名著。

用具体方法指导学生。

让学生会读然后爱读。

对不同的学生而言,可指导学生采取随性随意式的阅读,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取喜欢的类型,这样思想无负担,放松近乎惬意。

学生不会因为紧张枯燥而半途而废。

对一部名著而言,可指导学生分为必读部分和选读部分。

必读部分要求全班学生共同阅读,以便教师进行统一的指导和检测,也方便同学之间的讨论。

必读部分指导学生仔细体会其中的精彩章节,探究书中的疑难问题,领会书中的深意,最后要求他们写出自己的读书报告或读书笔记。

这样,日积月累,必能有所收获。

对名著阅读方法而言,可指导学生读书之前先翻翻前言、后记和目录,对书的背景、作者和大致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略读和精读相结合;做点读书笔记,可以写摘要,做批注,列提纲,制卡片,画图表,写心得等。

对不同类型的书而言,要介绍不同的阅读方法。

对小说类的图书,要指导学生不能只为其中曲折的故事所吸引,可以先让他们理出小说的情节线索,掌握故事的大概,然后引导他们关注其中的人物性格和小说的深层内涵,以及小说艺术上的突出特色,这样才能在多方面受益,提高文学欣赏能力。

再比如诗歌,要注重诵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联想和想象,深入感受诗的意境,进而与诗人产生心灵的共鸣,达到陶冶性情的目的。

为促进阅读积极性,我们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学生进行一些阅读后的活动,如开展读书报告会、故事会、诗歌朗诵会、精彩片段表演、编写手抄报等。

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调动学生读书的兴趣和积极性,一方面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阅读的情况,检测他们阅读的效果。

总之,名著导读既不是鸡肋,也不是硬骨头,我们完全可以通过适当的引导和指导,让学生走进名著,喜爱名著。

著导读课的基本操作步骤

名著导读是新课标增加的一项新内容,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古今中外的一些名家经典篇目的内容、情节、主题和写作手法,也为学生扩展阅读视野,提高人文素养做好了铺垫。

但尴尬的是它并没有受到重视。

怎样上好名著导读课,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确实值得每位语文教学者深思。

笔者对此稍有思考,在此抛砖引玉,希望对大家有所裨益。

一、利用文本资源提前预告阅读任务“疏不间亲”,闲书不能挤正书,正书不能挤用书。

应作为一个原则。

学生首先应吃透教科书,然后把课外名著作为一个有益的补充。

老师应利用文本资源适时适度地为学生进行适量的阅读推荐,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使学生在积累、模仿、运用与创造的过程中提高语文水平。

但名著虽好不是每个学生都喜欢看,尤其是刚迈人中学的初一学生。

要培养他们阅读名著的兴趣,首先要选择他们喜欢的、熟悉的名著。

老师应把初中六册语文书后面的推荐阅读书目,以及六册书本要学到的著名作家的相关代表作作一个统筹安排。

在学期放假前向学生提前预告新学期将要导读的名著。

要求学生利用假期通读全书,做好读书笔记。

初中第一个学期我给学生布置的寒假作业就是阅读《城南旧事》、高尔基的《童年》、《伊索寓言》、《三国演义》。

告诉学生前三部著作都与下学期的课文有关,《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成熟的长篇小说,歌颂了一大批“忠义”英雄?

?

还没等我说完,学生已经在下面兴致勃勃地讨论起来了。

可能是刘备、关羽、张飞之间名为君臣,却情同骨肉。

生死不渝的义气。

恰好是青少年十分推崇和敬仰的;再加上《三国演义》的影视剧特多,也是同学们感兴趣爱看的,所以学生在接受这个阅读任务后,非但没有皱眉抱怨,反而马上讨论起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来。

第二个学期则布置阅读《鲁滨逊漂流记》、《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文化苦旅》。

因为暑假时间长,这些名著又与下学期要上的课文有关联。

第三个学期我布置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底两万里》、《名人传》。

第四个学期则布置阅读《水浒传》、《傅雷家书》、《红楼梦》、《简爱》。

最后一个假期学业任务很重,我就布置学生阅读《培根随笔》、莎士比亚的作品和契诃夫的小说,让他们多一些理性的思考。

积累一些哲理性语言。

这样的安排既完成了课标要求学生阅读的书目,又对深入理解文本大有帮助。

二、通过读书笔记展示体验阅读成就

阅读名著首先要激发学生们对名著的兴趣,这是毫无疑问的。

但不能把兴趣强调过头,光有兴趣往往不能持久,还要有意志。

人往往有惰性,所以即使暂时并不感兴趣,也要想方设法让他们完成应背应读的篇目。

教师应该“扶上马,送一程”。

阅读名著一定要让学生做笔记,养成看书必动笔的习惯。

每一本看过的课外读物都有摘记。

有批注或评点,也有成篇的读书笔记。

“名著导读”课实施前,收齐并评选出优秀读书笔记进行公开展示点评。

激励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并逐步提高读书笔记的质量。

去年我让学生读《三国演义》,他们读后均写了读后感,其中《我眼中的曹操》、《一个传奇式的英雄赵子龙》、《忠肝义胆关将军》、《三国英雄列传》等,文理皆有可观之处。

我就举行了一次笔记展示和评比活动,还把优秀作品装订成册,配上精美的封面,入手一册。

三、借助精彩的导读课增强阅读兴趣

学生在读完一本书后肯定希望和他人交流探讨心得体会,老师应该在导读课上给学生这个机会。

可以专门设计一个环节,在课堂中对名著的作者、背景、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情节、思想主旨等进行交流。

形式可以多样一点:

以提问检查、知识竞赛、新闻发布、集中展示等方式进行。

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让每一个学生都觉得自己读有所获。

第二个环节,教师可以围绕节选部分的精彩之处进行赏析。

可以是环境描写、人物形象、遣词造句、主题思想,或是情感倾向等等。

以下是我执教《三国演义》的片段:

师:

下面请大家观看“官渡之战”的有关片段(点击投影片)。

思考:

曹操处于不利的形势下,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学生边看边思考)师:

从影片片段中能否看出曹操取胜的原因?

生1:

许攸来投靠他的时候,他来不及穿鞋子。

光着脚去迎接。

说明他求贤若渴。

生2:

曹操不像袁绍那样多疑,说明他善于用人。

生3:

袁绍不善于用人,爱猜疑。

生4:

我从书里看到,曹操听从了许攸的计谋。

亲自带领5千精兵去鸟巢,焚毁了袁绍的全部粮草。

使袁军军心大乱。

师:

同学们分析得太精彩了!

曹操礼贤下士。

知人善用;袁绍刚愎自用,忠言逆耳。

他与袁绍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官渡之战以后,曹操走上了争霸天下的道路,直至在政治、经济、人才和军事上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统一了北方。

四、鼓励学生大胆评价。

踊跃质疑名著读书尤需问,王充有《问孔》、《刺孟》。

凡有创造者,无不从发问开始。

你对前人的著作敬若神明,高山之下,自己变成了一坯黄土,还能有什么创造。

读完一本书,如果连一个问号都没有得到。

那是不能说有真正收获的。

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对所读名著进行自主评价,评价可以围绕作品的思想倾向、现实意义、人物形象、遣词用语等内容展开,鼓励学生作出自主的评判。

有时学生的独到见解会让老师惊叹不已。

请看我执教《三国演义》的片段:

师:

刘关张确实情深意重。

关羽死后,刘备不顾大臣们的反对。

亲自率领70万大军穿着白衣素服,讨伐孙权,替关羽报仇雪恨。

结果被东吴年轻的大将陆逊在彝陵亭一带“火烧连营七百里”,不仅使蜀军元气大伤,连他自己也因此病死在白帝城。

我们能否因刘备的这一次失败,就否定他是英雄呢?

请谈谈你们的看法。

生:

不能以一次成败论英雄。

生:

成也英雄,败也英雄,如:

项羽。

他就是一位失败的英雄。

师:

对,“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正如大家所言,刘备能够识别人才,信任人才,从而也得到了决定战争胜负最重要的因素——“人和”,使他的势力由小到大,最终建国称帝,所以说刘备是胸怀大志的英雄。

五、开展实践活动,延伸拓展名著阅读为了巩固名著导读教学的成果,老师可以围绕所读名著进行各种语文实践活动。

如“读书报告会”、“主题讨论会”、“主题黑板报”、“辩论赛”、“延伸阅读”等实践活动:

也可以成立“读书协会”、“文学社”等团体组织。

例如:

读书报告会——放手让学生展示成果。

手抄报展览——图文并茂的形式中表达自我,五彩斑斓的世界里展示收获:

小组合办享受合作的愉悦,自己独办品尝创作的乐趣。

名著故事会——喜闻乐见的故事、绘声绘色的讲述,在你讲我听中。

关注着人物的命运,熟悉了名著的情节,折服于高超的技法。

诵读大比拼——加深了对作品的意蕴领会,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

出色的诵读、紧张的比赛让名著阅读鲜活起来。

所有活动都应由教师和学生组成评价小组给予评价,健全各种奖励机制,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每学期还要选出多名“阅读明星”,来带动全体学生。

通过这些活动。

使名著阅读在我们班里蔚然成风。

总之,名著导读课作为一种新的课型,我们千万不能与一般的新授课同样对待,而且要高扬起中国与世界经典阅读的大旗,让学生拥有“书香人生”,是每个语文教师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

要实现这一目标。

教师自己也要有坚实的人文底蕴。

语文教师应和学生一起读名著。

读经典,写评论,谈感受,同享阅读的力量和惊喜

名著导读课怎么上?

怕是每个语文老师都感到棘手的问题吧!

要么蜻蜓点水,泛泛而谈,落入窠臼,即人物形象分析,故事情节回顾,艺术特点分析,千篇一律,面目可憎;要么望天收,即我给时间你看书,看到何种程度得看个人自己的造化;要么种了它田,荒了己地,剑走偏锋,脱离文本开展演讲辩论等,虽然热热闹闹,却是虚空的精致,不能触及人的灵魂,实际上是教而无所得。

而徐杰老师的名著导读课可谓有计划有步骤,精彩纷呈,美妙绝伦。

结合他上的《海底两万里》名著导读课和其后的讲座,我做了点滴的记录,存着留着,时时拿出来看看,想想,期待能对孩子们的读书有一点帮助。

“同学们,你读了《海底两万里》有什么感受呢?

能说说吗?

这位同学,你跟我有了眼神的交流,先回答,好吗?

你的回答,不但符合了题目要求,而且用了整齐的句式说话,说明你很聪慧?

?

”这就是《海底两万里》名著导读课的开头一幕,执教者是来自江苏南菁中学的徐杰。

最初,他吸引我的不是课堂,而是那不温不火,温润如玉的声音。

一如女性的温婉甜畅,圆润亲切。

但随着课堂的深入,他对人物形象的解读和课堂的掌控能力深深地吸引了我。

同样是提问,他始终保持一定的温度,几乎不主动抛出问题,几乎都是以学生的发问为基础,慢慢地一步步地试探着“摸底”。

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到了何种程度?

哪些是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哪些是学生已经解决的,哪些细节需要执教者的点拨?

怎样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调整好自己的教学计划与策略?

怎样将听说读写思,融入课?

环节与环节之间如何自然过渡,不显山不显水?

基于一整本阅读,如何在40分钟内导好?

诸多疑问弥漫在我的心头,在徐杰柔婉的声音里,很快就有了答案。

此为听课之感悟吧!

听课者热血沸腾,迫不及待地走进《名著阅读的实践与思考》讲座中去了。

以下是摘录徐老师的讲座要点:

一、为什么要开设名著导读课

名著滋养学生的精神成长名著丰富学生的语言实践课标有名著阅读的明确要求师生共读有利于心灵的沟通经典阅读是学生享用一生的财富。

二、名著阅读的基本思路

1、确定书目(包括出版社,版本等。

如《居里夫人传》《草房子》《飞鸟集》2、设计导读

3、读中推进4、交流提升5、精段重读6、反馈检测

三、名著导读的几种基本课型

1、陌生状态下的导读(引读课)例如:

《东周列国志》导读课第一节:

读成语故事第二节:

讲成语故事2、读中推进课

例如:

《平凡的世界》——读书交流话题一:

我最欣赏的一个人话题二:

最打动我的一个场景

话题三:

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平凡”与“不平凡”的理解话题四:

为小说续写结尾

原则:

忠于原著(人物性格、情节发展、语言风格)大胆想象(尊重原著的基础上有所创新)重读建议:

围绕“苦难”进行名著重读内容上:

主要描写了哪些苦难?

语言上:

丢“苦难”的描写有哪些艺术手法?

内涵上:

苦难中有责任(浪漫、温馨)3、交流提升课例如《草房子》,

导语:

有一种成长,让人回味悠长?

?

概述成长的历程重温成长的细节感悟成长的内涵

有一份美丽,让你心驰神秘水乡景物的优美风土人情的淳美道义人性的恒美美段细读

选景——炼词——用句——手法4、重读课

例1:

《新月集》重读

核心:

泰戈尔的爱——对大自然的爱、对人的爱、对神的爱例2:

《巴黎圣母院》的四次导读1、观看电影《巴黎圣母院》,写观后感。

2、给每一章重新拟定小标题

3、话题讨论:

一部优秀的长篇名著具有哪些要素?

结合小说内容阐述理由。

4、片段重读《一滴眼泪换一滴水》A、如何写出做人的冷漠?

B、艾斯梅尔达提水写了哪些细节?

C、对下文情节有何作用?

四、名著导读的几点体会1、精选书目是前提2、教师的深读细读是前提3、尊重名著的个性开展导读是关键4、有效的管理是保障。

A、学生准备小本子写读书随笔B、每天读1000字,家长签字C有意无意间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5、让学生享受读书的乐趣与成就是境界

五、名著导读中尚存的几个问题1、选书的合理性、科学性问题

2、如何更好地尊重学生阅读理解的不同层次?

3、如何协调好整体阅读进度与个体差异之间的矛盾?

4、如何创建科学的名著阅读评价体系?

我的思索——以上是听

徐杰老师的课写下的听课笔记。

但听了他的课,感觉有些东西更难了。

初中阶段的名著导读究竟怎样才是合理的呢?

这和大学课堂的文学赏析有什么区别呢?

记得当年读大学时,一本《红楼梦研究》就上了整整一学期,在那样有闲的时间内,还有很多同学压根没读完原著。

记得我当年也经常挑灯夜战,最后还是没有能够按时完成老师圈定的书目。

那么初中的孩子,照作者的操作看来,初中三年,要完成17本名著导读,不是耗时更多吗?

怕是最后还是草草收场吧!

还有新课标的制定者,他们究竟有没有认真研究过中小学实际,名著导读该选什么样的载体,版本,读到何种程度呢?

这样模棱两可,让教师们靠着个人感悟能力的高低来摸着石头过河,结果会是什么样呢?

质量能保证吗?

难不成都“望天收”?

此次观摩阅读大赛,耗时三天,个人感觉大师级别的王君、韩军、徐杰确实不错,带给我许多新的体验和感受;但是确实也有一些表演性质很浓的课,是虚空的精致,让人感觉索然无味。

组委会在专家和大师的界定上还有待提高。

虽说智者千虑或有一失,但毕竟高额的门票应该有高质量的内容,才让虔诚学艺的听课者们确有所得,才对得起大家的付出。

记得去年在成都十八中举办的作文大赛,余映潮和连中国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也都是先实践后理论,而今这个阅读课也是这样的思路,但总觉得个别大师的讲座有些在糊弄人,含金量不够,仓促了些,敷衍了些。

另外,这段实在太忙,时间老不够用,把晚上搭上也这时才写完这些文字。

虽然没人逼着写,可积习难改,老喜欢一有感触就瞎写。

拖了很久,总算把听课杂记完成,也算心安。

同时,只忙着听课,忘了照相,颇为遗憾。

聊为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