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8241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厦门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厦门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厦门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厦门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厦门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厦门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厦门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厦门市.docx

《厦门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门市.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厦门市.docx

厦门市

 

2010-2012年厦门市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过程、转变教育模式的重要途径,事关教育事业发展全局。

现阶段是厦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是为建设海峡西岸教育中心城市提供全面信息服务的关键时期。

为加快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推动我市教育信息化的科学发展,以“抓应用、抓整合、促均衡、促发展”为指导方针,以网络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完善教育数据中心平台建设为重点,以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及网络教育资源开发为核心,以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为保障,深入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

(二)基本原则

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以需求为导向、服务为宗旨、应用为关键、成效为准绳,以“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级管理、分步实施”为原则,加强政府投入,促进城乡均衡发展,适当引入市场机制,发挥非政府组织和人士的作用,多方努力加快建设步伐。

二、发展目标

通过本阶段的努力,巩固我市教育信息化在国内的领先优势,力争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

完善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部门、学校和社区互动、高速的信息网络,扩大教育城域网络覆盖面,充实完善教育数据中心平台,建立丰富、动态、开放、共享的教学资源库,建设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和科研的师资队伍,全面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及教育信息资源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城乡教育更加均衡。

建立教育、制度、技术和监控并举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深化网络道德教育;制订、完善本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评价等的标准和制度,建立符合本市特点的教育信息化评价体系;建成具有厦门特色、与海峡西岸教育中心城市相匹配的教育信息化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

三、重点任务

   

(一)教育网络基础建设

扩大教育城域网的覆盖面。

依托现有的市教育城域网骨干网,以裸光纤模式实现中学及城镇所在地小学的接入全部接市或区级教育城域网。

市教育城域网或区级教育城域网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100~200M,至CERNET出口带宽达到1G,市教育城域网的运行管理、网络运营及安全体系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积极推进部分信息化应用水平较高的学校接入下一代互联网络CERNET2。

积极推进翔安区教育城域网的延伸、完善,推动同安区教育城域网启动建设,使同安区教育城域网于2012年完成中心小学以上建制学校的全面覆盖,从而使得我市所有行政区都建成教育城域网,并通过市级教育城域网实现高速互联互通,奠定全市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实现城市优质教育资源有效辐射到农村地区的基础。

   

(二)幼儿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网络子系统建设

   所有公办幼儿园接入市或区级教育城域网,并至少有一间多媒体教室和一间不少于20台电脑的网络教室。

基础教育主要推进校园网主干、网络教室、图书馆及多媒体教室建设,校园网络能够为多媒体教学、共享网上教育教学资源提供稳定的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学设备进入中学及城镇所在地小学的所有普通教室。

农村学校(教学点)配备计算机、光盘播放系统(每班一套)和教学光盘资源,实现ADSL上网。

力争到2012年,全市公办学校生机比例达到高中5:

1,初中6:

1,小学8:

1;所有公办学校实现教师人手一机。

   中等职业学校校园网应满足师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和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需要,成为教学和实践环节中必备的基础设施。

计算机配备实现生机比6:

1,教师人手一机,重点专业至少配备1间计算机辅助实验室。

   市属高等院校和民办高等学校校园网应覆盖所有教学科研部门,主干网速率满足学校教学科研需要,网络安全防护体系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网络稳定运行率达到90%以上,与市教育城域网连接速率达1000M以上,具备稳定的校园网管理队伍,为师生提供更灵活的上网空间和时间,有条件的学校应在合适的区域部署无线网络。

(三)教育资源建设

依托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学科教研体系,建立开放的,外联的学科资源网站群,以现有公共数字图书、电子期刊为补充,对接国家及省级的教育资源平台。

加强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利用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开发专业仿真实训软件,创设仿真的实训环境。

同时创设激励机制,鼓励一线教师制作开发丰富多样的学科资源,倡导教师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利用公共空间,建立非官方的学科资源博客和学科主题社区。

(四)信息交换平台

   以现有“厦门教育”门户网站为基础,按照“统一门户、应用集成”的思路,构建我市教育管理信息系统。

根据国家教育信息技术标准和规范,制定学校基础信息管理要求,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

鉴于目前各业务管理系统和数据零乱分散,条块分割的现实情况,由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相关业务处室主导,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协同,整合资源,建立和完善信息交换平台,承上启下,横向纵向汇聚各种如教育单位资产、教师人事、学生学籍等基础数据,及时掌握厦门教育发展的动态,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支持。

推进教育行政管理信息化,积累基础资料,掌握总体状况,加强动态监测,为教育宏观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通过政府信息公开栏目及时提供面向社会的教育发展相关的基础数据。

   (五)教育电子政务系统建设

   完善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教育机构的电子政务网站建设,建成以市教育门户网站为龙头,以各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网站为依托的教育网站群,实现政务信息公开、一站式服务、交互式办公、信息资源共享。

完成教育电子政务标准规范建设,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完善市民交互栏目的建设,完善电子审批系统,建成和推广数据直报系统和协同办公系统,顺畅教育行政监控管理。

   (六)网络远程教育建设

促进市属高校网络教育的发展;加入教师网联,促进教师网络培训的开展;提高农村学校远程教育工程配置设备的利用率,确保远程教育设备每周用于教学的时间不少于20个学时。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均衡和资源共享方面的效用。

(七)探索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新应用

推广联网信息发布系统。

通过联网信息发布系统的建立、组网、推广以及内容的不断更新丰富,创建一个主动的、联动的、有效的多媒体宣传展示平台,将涵盖教育政策法规、招生考试、校务公开、校园文化、收费公示、学生德育、安全常识教育(消防、交通、防震防溺、自我保护)、卫生保健、心理健康以及紧急通知等栏目。

在试点运行的基础上,扩大覆盖面,提升联网信息发布系统的影响力,成为全市教育宣传的主阵地。

整合课程自动录播系统、校园联网发布系统、流媒体课程交流展示平台等技术,通过课堂教学直播、录播以及课堂教学在网络平台上的交流、观摩、评比、展示等具体项目,推动网络优质课程录制项目、农村远程教育项目。

从而使教育信息技术更多关注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更多关注新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素质提升,促进教师教学模式的改变。

同时为农村中小学校提供优质的课程教学资源,促进城乡交流和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继续关注将互动、触摸感应、大屏幕投影及显示、模拟仿真等现代技术手段和设备融入到课堂多媒体显示和教学环节中,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增强课堂多媒体显示的实效,增加师生互动,拓展学生主动思维和动手操作的空间,活跃课堂气氛。

通过探索信息技术在教育应用方面的新领域,切实结合需求,改革创新教育模式。

四、政策保障与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增强专业机构和人员配置

成立由市教育局领导牵头,相关处室和部分学校负责人参加的厦门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依托厦门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负责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项目的规划和统筹组织管理。

同时聚合信息技术装备、教研、学科整合、课题管理、网络管理、网络德育等多个部门和组织,利用网络平台形成虚拟组织,开展沟通交流。

增强基层单位信息技术专职管理部门和人员的配置。

在区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独立设置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配备专职信息技术人员3-5人。

各级各类学校独立设置校级教育信息技术中心,与相关业务处(科)室行政级别一致,主要承担校园信息化应用和网络管理。

1200名学生以下规模学校配备专职信息技术管理人员1-2名,1200-2400名学生规模学校配备专职信息技术管理人员2-3名,2400名学生以上规模学校配备专职技术管理人员3-5名,部分专业人员可由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兼任。

继续加强各类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实验校的管理,充分发挥实验校在教学应用、管理信息化等方面的实验、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组织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现场会、观摩会以及各种学术论坛,增进交流,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应用。

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和不良网络信息监控。

积极配合公安部门建立教育系统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员队伍和网络信息安全监控系统的建设,使得广大教育网络使用者规范、良性、有效使用网络资源。

   

(二)注重队伍建设和岗位大练兵

   加大教育信息化专业技术和信息化管理队伍建设力度,为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建设一支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先进教育信息化理念和前沿信息技术的师资队伍。

结合教师岗位大练兵,在全市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中全面展开以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的新一轮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使80%的老师达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力争到2012年,每所学校至少具有1名信息技术人才。

在高校教师队伍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继续加大教育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训和培养,建立与新时期网络政治思想工作要求相适应的网上舆情监控、引导队伍,以信息化技术和管理的发展趋势为导向,以解决教育信息化的技术、管理体制问题为目标,科研与应用相结合,全面提高教育信息化管理队伍的能力。

   (三)创新管理模式

   充分发挥政府统筹规划、宏观调控和引导决策的作用,加强各部门和校际的合作交流。

以厦门市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为核心,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和规章制度,落实领导小组的各项决议。

根据信息化重点任务和重点工程的需要,设立专门的项目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的规划、论证和建设工作,确保任务和项目落到实处;拓宽思路,引入服务外包模式等市场机制,实行运营维护的社会化,同时完善对服务外包的监管和制度,增强学校信息化管理、使用的能力。

   (四)加大经费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充足的经费投入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础,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各级各类学校应积极拓展融资渠道,保障经费筹措。

建立教育信息化建设引导性经费投入渠道,为厦门教育城域网基础平台、厦门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和运转的专项资金提供保障。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设立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专项资金,将其纳入学校的公用经费预算,并逐年递增。

多渠道吸引社会投入,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

逐步建立预算项目责任人制度,建立健全信息化工作目标责任体系,加大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绩效考核力度。

根据实际情况,每年更新完善我市教育信息技术装备配置建议,分类指导,合理分配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设备闲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五)建立评价和激励机制

逐步建立科学的教育信息化考核评价体系,将各部门、各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管理、配备和使用情况进行考核,纳入督导评估体系和学校年度目标考核体系,提升教育信息化绩效考核的地位,增强教育信息化管理整体效益。

在职称评审中,对专职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制定专门的考核标准,设置独立岗位,保证相关职数。

在聘用时,按照学校规模情况聘用不同梯队级别的专职教师。

建立信息技术应用和管理工作总结表彰制度,定期开展教育信息化应用先进示范学校的评选,和教育信息技术先进工作者评选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