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重点课文复习要点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8273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6.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重点课文复习要点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重点课文复习要点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重点课文复习要点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重点课文复习要点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重点课文复习要点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重点课文复习要点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重点课文复习要点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重点课文复习要点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重点课文复习要点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重点课文复习要点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重点课文复习要点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重点课文复习要点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重点课文复习要点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重点课文复习要点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重点课文复习要点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重点课文复习要点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重点课文复习要点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重点课文复习要点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重点课文复习要点Word格式.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重点课文复习要点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重点课文复习要点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重点课文复习要点Word格式.docx

把白云比作襁褓,既生动形象,又符合儿童心理,突出了无忧无虑、温馨快乐的生活环境。

3.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

这是诗人最殷切的希望,希望孩子们能够勇敢快乐地面对生活,快乐地成长。

4.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新意:

诗人把具体可感的“苹果”“嘴里的那份甜”贴切的变为“我祝福的心意”,卒章显志却不露声色,暗示了一种诗的祝福的力量,让人回味无穷。

这首诗借助春雨的形象,倾注了作者对祖国的爱与对祖国前景的深切关怀,表达了对在中国大地上生活的孩子温柔亲切的爱意,并希望孩子们能够自由快乐地亲近自己,无忧无虑地生活。

5敬业与乐业(难点、易考)

本文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之一。

本文选自《饮冰室合集》。

②重难点字:

征引旁骛亵渎佝偻骈进解剖强聒不舍理至易明(道理极容易明白)

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1.我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

本句承上启下,“儒门”“佛门”“正当职业”分别与上文“孔子”“百丈禅师”“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群居终日,言不及义”相呼应,同时引出下文“百行业为先”的观点。

2.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用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

此句采用否定的比喻,形象生动地表明人类生存的意义在于创造而非消耗。

语言通俗易懂,言简意赅,既是对前面深奥道理的具体阐释,也是向下一问题的自然过渡。

3.今天所讲,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作者把“敬业”和“乐业”总结为“责任心”和“乐趣”,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照应了首段中的“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与文题有异曲同工之妙。

本文通过引用经典、格言、名人事例,论述了有业、敬业、乐业在人类生活中是十分重要的道理,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并对世人提出敬业与乐业的中肯劝告。

7傅雷家书两则(难点)

本文作者傅雷,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本文选自《傅雷家书》

凭吊谀词扶掖颓废(意志消沉,精神萎靡)枘凿消沉(情绪低落)

廓然无累重蹈覆辙涕泗横流

1.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这句话蕴含着对生命的真切体悟,可以说是字字珠玑。

它们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人生所要经历的过程。

“紧张”“颓废”这两个词用得精妙,高度概括了人在高潮和低谷时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

2.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

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控制情绪的必要,太阳、雨水、五谷和庄稼的比喻说明了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分寸。

4.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

赤子的心是最纯洁的,只容纳人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感;

赤子的生活也许是境遇不佳,缺少知音,但普天下的赤子都将成为他的知音和朋友。

这些心灵的朋友和美好的情感,成为赤子创造的博大宽广的精神世界。

这两封家书分别写于儿子消沉苦闷时和成功欣喜时,从两个方面表现出了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切期望,集中反映了傅雷的教子观:

胜不骄,败不馁。

9故乡(难点)

本文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本文选自《呐喊》。

萧索(荒凉、冷落)隐晦潮汛髀愕然嗤笑瑟索惘然恣睢(放纵,放任)

鹁鸪寒噤颧骨祭祀

1.阿!

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这句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就把作者对故乡深沉的怀念抒发了出来,反映了作者复杂的思绪,沉重的心情,也为下文与回忆中的故乡的对比做了铺垫和暗示。

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的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引出了对杨二嫂的外貌描写,用“圆规”比喻杨二嫂的体形,突出其“瘦”。

通过以上刻画,一个尖酸、自私的小市民形象跃然纸上。

3.我想: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形象生动。

结尾充满哲理,告诉人们:

只有人人都向着希望之路奔跑前进,才能迎来新的生活。

这句话深化了主题,给人以鼓舞和信心。

本文以“我”回故乡为线索,抒写了作者对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隔膜的深沉忧虑,以及打破彼此隔膜、探求人生新路的执着信念。

11我的叔叔于勒

本文作者莫泊桑,法国作家。

本文选自《羊脂球》。

拮据牡蛎煞白阔绰女婿嘟囔撬开

1.唉!

如果于勒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父亲的这句话在文中多次出现,这是作者在竭力渲染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强烈盼望,为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2.对于叔叔回国这桩十拿九稳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到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

“十拿九稳”实际上是毫无着落,反映出菲利普夫妇对金钱的痴迷,它们为毫无着落的钱财计划开支,行为荒唐可笑。

3.我心里默念到:

“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

这里用了三个同义的判断句,强调了“我”与于勒之间关系密切,与父亲的自私残酷形成鲜明的对比。

4.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马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这是故事的尾声,好像绕梁余音,耐人寻味。

从十年念念不忘到唯恐避之不及的转变,形成戏剧性的对比,写尽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这篇小说用对比的手法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弟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揭露了它们嫌贫爱富、虚伪自私的丑陋灵魂,艺术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纯粹的金钱关系”。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本文作者罗迦·

费·

因格,美国实业家。

本文选自《中外母语教材选萃》。

汲取压榨锲而不舍不言而喻持之以恒根深蒂固孜孜不倦

1.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这句话揭示了“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方式的危害性:

阻碍科学技术的进步。

2.不过,这种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

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这里是两个设问句,单独成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同时也引发了读者的思考。

本文针对“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进行了质疑,指出“寻求第二种答案”有赖于创造性思维,论述了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并鼓励人们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人。

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本文作者鲁迅。

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

玄虚诓骗脊梁污蔑慨叹

1.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这句话强调说明了“求神拜佛”这种做法对国家有害无益、于事无补,只会长久地麻醉着自己的神经,永远不会觉醒。

深刻地讽刺了散播谣言的反抗日分子。

2.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中国人”指广大的中国人民。

“然而”一词表转折,满腔热情地歌颂了“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

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由直接反驳转向正面立论,提出论点。

这篇驳论文针对当时有些人散步中国人对抗日前途失去信心的悲观论调进行了有理有据地批驳,鼓舞了广大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展现了作者的一颗拳拳爱国之心。

17智取生辰纲

本文作者施耐庵,清末民初(朝代)小说家。

本文选自《水浒》(名著导读详细)

嗔(怒)朴刀恁的(这样地,如此)兀的(怎么)逞辩干系寻思

聒噪厮觑怄气晁盖

③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对杨志与众军的矛盾和杨志与晁盖一行斗智斗勇的细致描绘,刻画了杨志精明细致、蛮横急躁、江湖见识过人的性格,形象地表现出农民起义英雄的智慧、胆识和力量,生动地塑造了农民英雄的形象,讴歌了它们的智慧、胆识和协作一致的精神。

19范进中举

本文作者吴敬梓,字敏轩,清代小说家。

本文选自《儒林外史》。

带契腆啐嗑拙叙功绾商酌锭

1.“宗师说我火候已到,自古无考场外的举人,如不进去考他一考,如何甘心?

”这里是一处心理描写,表现了范进急于考取功名,急于摆脱贫困,对功名的追求真是如痴如醉。

2.当下众邻居有拿鸭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了两只鸡来的。

这里描写了众邻居的行为,其实是在描写社会背景,暗示了范进之所以如此痴迷于科举都是社会所逼。

这四个简短的句子就把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尽情地表现出来了。

3.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

“噫!

好了!

我中了!

”这里“看”“拍”“念”“笑”“道”等一系列动词的使用,刻画出了范进得知自己中举后的得意形象,表达了对他的无限讽刺。

4.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

“噫!

好!

我中了!

”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

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这些细节生动地揭示了范进内心和外形的矛盾:

就内心而言,他是个胜利者,他感到扬眉吐气,因而拍着手大笑;

他要向周围的人宣布自己的宿愿已经实现,所以往门外飞跑,跑到集市上。

但在外形上他却是个失败者,头发跌散,两手黄泥,遍身是水,如同落汤鸡一样。

这也是对范进强烈的讽刺。

课文通过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画了范进癫狂的丑态与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真是深刻地反映出封建科举制度对人们心灵的摧残。

21陈涉世家

①字词解释【应回归教材,落实在课下注释,下同】

②重点翻译:

1.若为庸耕,何富贵也?

2.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3.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4.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5.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6.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7.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8.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9.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0.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③理解性默写:

1、起义的直接原因(导火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2、起义的根本原因:

天下苦秦久矣。

3、为起义所作舆论准备:

篝火狐鸣,丹书鱼腹(鱼腹藏书)。

4、“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与孟子所主张的观点相似,用孟子的话来说是: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6、文中写陈涉发动起义"

召令徒属"

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7、表明陈涉从小有远大理想的一句是: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8、通过对天下形势的分析,起义能够成功的条件有:

“天下苦秦久矣”“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④重难问题:

1、文章主要表现了陈胜怎样的作用和才能?

主要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①发动领导起义的作用,以推翻秦王朝②洞察时局,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

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2、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

3、“怅恨久之”“苟富贵,无相忘。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表现了陈涉怎样的思想品格?

①不甘心受奴役②同情同命运的人③具有远大抱负、志向4、陈涉分析形势时透露出的起义的有利历史环境(有利历史条件政治形势)是怎样的?

①天下苦秦久矣②统治集团内部发生矛盾斗争③秦朝外部也存在矛盾④九百人被逼上绝路5、“死国可乎”表现了陈涉什么精神?

为国事敢于斗争和牺牲6、陈涉抓住了哪两个有利于起义的敏感问题,提出了怎样的起义策略?

扶苏和项燕都深得民心却下落不明,“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诈称公子扶苏项燕7、陈涉提出了怎样的起义策略?

这一策略效果怎样?

结合原文说一说。

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取得了成功的效果;

①九百人敬受命②杀之以应陈涉③建立张楚政权,且发展迅速。

8、陈涉为起义做了什么样的舆论准备,效果怎样?

①鱼腹藏书②篝火狐鸣;

效果:

“卒皆夜惊恐”,“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巩固陈涉地位,坚定众人起义信心。

9、发动起义的关键是什么?

陈涉是怎样做的?

表现了陈涉的什么才能?

并杀两尉,获得众人支持;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剑拔出鞘),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机智勇敢。

10、陈涉是怎样动员戍卒并发动起义的?

①坚定众人起义的信心②为坛而盟,组成农民起义的队伍11、综合全文来看,陈涉具有怎样的性格和才能?

①有远大的抱负、反抗决心和叛逆精神。

②对激励士卒起义有极强的鼓动性和号召力,具有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

③对时局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12、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根据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偶然性:

失期,法皆斩,将900名贫苦人民逼上绝路。

必然性:

天下苦秦久矣,秦朝的残暴统治使人们忍无可忍。

13、“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说明了什么?

表明舆论宣传工作取得了预期效果,人们对陈胜十分敬畏,也表明起义爆发前人心紧张而兴奋。

14、士卒为什么能跟陈胜、吴广一起举事?

①敬畏陈胜,爱戴吴广,愿为他们效力②形势所迫,因为“失期,法皆斩”,被逼上绝路。

③深受秦朝暴政的压迫(天下苦秦久矣)15.“苟富贵,无相忘”表明陈涉什么态度?

不甘贫困,有改变现实的愿望,有福同享。

16.为起义而做的威众准备:

置书鱼腹,篝火狐鸣17、司马迁为什么把陈涉归入“世家”?

“世家”是司马迁写作《史记》时创立的一种体例,记述世代相承的诸侯王国兴衰事迹。

陈涉出身雇农,司马迁之所以把他列入“世家”,⑴肯定陈涉在推翻秦王朝过程中的“首事”之功(首先发动起义的历史功绩);

⑵认为陈涉曾一度建立政权,发号施令,故给予他重要历史地位。

可见司马迁尊重实际,尊重历史。

22唐雎不辱使命

①重点翻译: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3.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4.此三子者,皆布衣之怒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5.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6.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7.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8.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9.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②理解性默写:

1、课文中哪一句话表现出秦王盛气凌人,又分明是一个骗局?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2、安陵君是如何巧妙回答秦王的?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3、课文是怎样写唐雎要与秦王同归于尽的呢?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4、文中哪一句话既是秦王无可奈何的自我解嘲,更是作者借秦王之口对唐雎所作的赞扬?

寡人谕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③重难问题:

1、如何理解句中加点字词: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

秦王说这话的目的是进行恫吓,从上文“且秦灭韩亡魏”一句来看,已有炫耀武力的意思,那不是不能用武力夺取,只是暂时不打算使用武力,表现秦王的骄横。

2、如何理解“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一句中“轻寡人”?

秦王希望你们看清形势,不要误以为我们不能用武力夺取。

这句关键是一个“轻”字,“轻”什么呢?

不是轻视秦王的建议,而是轻视他的军事势力。

这是秦王故作反问,意思是“谅你们也不敢”,也是骄横的表现。

3、安陵君: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唐雎: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两人所表达的意思差不多,但从语气和态度上看,有如不同?

唐雎比安陵君更强烈,更坚决。

4、秦王是怎样一个人?

骄横狂妄、贪得无厌、奸诈狡猾、外强中干5、唐雎是怎样一个人?

从容镇定、不畏强暴、有胆有识、有凛然正气、热爱祖国、不怕牺牲6、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吏实有什么用意?

两方面:

一是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明,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

7、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

从侧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

8、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

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2)与臣而将四矣。

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9、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

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

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

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

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

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人。

10、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是什么?

秦王以大易小而安陵君为什么不答应?

是因为秦王提出以大易小,妄图吞并安陵君的土地。

安陵君不答应,秦王不高兴,所以安陵君派他出使秦国。

11、秦王初见唐雎时,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对唐雎说话的?

唐雎又是怎样劝说秦王的?

秦王显得很骄横,以一种指责的语气对待唐雎,唐雎以同安陵君保持一致的理由,义正词严地反驳了秦王,有理也有礼。

12、秦王开始接受了唐雎的劝告吗?

他有什么反应?

秦王开始没有接受唐雎的劝告,而是怫然大怒,并以天子之怒来威胁唐雎。

13、面对秦王的天子之怒,唐雎害怕了吗?

他是如何进行反击的?

唐雎威然不惧。

他以布衣之怒针锋相对地驳斥了秦王的天子之怒。

14、秦王最后是长跪而谢之,说明了什么?

这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唐雎的?

说明秦王害怕了。

从侧面表现了唐雎不畏强暴的精神。

15、你认为秦王要求“易地”有怎样的用心?

秦王要求“易地”是包藏祸心、企图吞并安陵郡16、文末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秦王真的屈服了吗?

为什么?

这是秦王的权宜之计,表现出他的奸诈狡猾。

他请雎“坐”,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吞并。

文中所说,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从当时秦在军事的占压倒优势及秦王的性格来看,秦王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

23隆中对*

①重点翻译:

1.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2.非为天时,抑亦人谋也。

3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4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5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乎?

6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7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8遂用猖蹶,至于今日9.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10.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11.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12.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13.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14.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②重难问题:

1、用一段精练的话来表达你读了《隆中对》后对诸葛亮的印象(感受)具有卓越的政治、军事见解和才能。

自尊自重,清高自许,谨慎持重←“凡三往,乃见”;

对天下形势洞察精深、了如指掌,才华横溢、雄姿英发←隆中对策、三分天下。

2、诸葛亮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政治蓝图)是:

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为达到这目标提出的战略是:

跨有荆、益两州,保其岩阻,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外观时变。

3、概括说说诸葛亮对策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连吴抗曹,占据荆、益州,北伐中原。

4、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说明他什么?

说明他志向远大,自认为有出将入相的才能。

5、诸葛亮为什么只可“就见”“不可屈致”?

①有才能的人往往恃才傲物,如果不够尊重地请他,他肯定不会来。

②亲自前往拜访,才能显示思贤若渴,才能表现对人才的尊重,表现诚意。

6、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汉室倾颓,奸臣窃命,”“欲信大义于天下”但“智术浅短,遂用猖獗”,希望能得到好的计策,实现他的政治理想。

7、徐庶说诸葛亮是“卧龙”有什么含义?

他为什么要刘备亲自去拜访诸葛亮?

①“卧龙”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诸葛亮的超人才智,再一次表明他是一个隐居山野的非凡人物。

②在徐庶看来,“枉驾”才是得“宜”,“俱来”便为“屈致”,这就更突出了诸葛亮的才能;

为下文“凡三往,乃见”埋下伏笔。

8、在诸葛亮的眼里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从文中找出原句加以说明。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9、“卧龙”比喻什么?

比喻潜居而未显达的有才能的人。

10、源于本文的一个成语是什么?

说说它的意思。

三顾茅庐:

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

24出师表*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3、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4、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5、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6、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恒灵也7、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8、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9、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0、受任于败军之际,承命于危难之间。

11、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2、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2、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

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3、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