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知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8432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8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防安全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消防安全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消防安全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消防安全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消防安全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消防安全知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消防安全知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消防安全知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消防安全知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消防安全知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消防安全知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消防安全知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消防安全知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消防安全知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消防安全知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消防安全知识.docx

《消防安全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防安全知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消防安全知识.docx

消防安全知识

消防安全知识

一、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于1998年9月1日正式施行;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于1999年11月27日正式施行。

消防工作方针: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二、燃烧的基本知识。

1、燃烧示意图。

2、燃烧范围示意图。

只有具备了一定数量和浓度的燃料和氧,以及具备一定能量的点火能源,三者同时存在并且发生相互作用,才能引起燃烧或爆炸

3、闪燃与闪点。

(1)、闪燃:

液体表面的蒸汽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气体,当达到一定温度时,如火焰或炽热物体靠近此液体表面,即会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这现象叫闪燃。

(2)、闪点:

液体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叫做闪点。

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依据。

闪点越低液体危险性越大。

液体根据闪点分类分级表

种类

级别

闪点(度)

举例

易燃液体

t≤28

汽油、乙醇、苯、丙酮

28<t≤45

丁醇

可燃液体

45<t≤120

戊醇、柴油、生油

t>120

植物油、矿物油

4、自燃和自燃点。

(1)、自燃:

是可燃物质自发着火的现象。

自燃分为受热自燃和自热自燃。

(2)、自燃点:

可燃物质在没有外界火花或火焰的直接作用下能自行燃烧的最低温度。

可燃物的自燃点越低,越易引成自燃,其火灾危险性越大。

5、影响可燃物质自燃点的因素。

(1)、压力越高,自燃点越低。

(2)、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的自燃点随其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当混合物的比例符合该物质氧化反应的化学计量,自燃点最低;当混合气体中氧的浓度增高,自燃点降低。

(3)、固体可燃物粉碎得愈细,其自燃点愈低。

6、点燃和燃点。

(1)、点燃:

可燃物质与明火直接接触引起燃烧,在火源去后仍能保持继续燃烧的现象。

(2)、燃点:

可燃物能被点燃且持续(5秒以上)燃烧的最低温度。

7、爆炸。

爆炸:

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声、光、热、机械功等形成放出大量能量的现象。

(1)、爆炸的分类

按爆炸的起因分:

物理性爆炸和化学性爆炸

(a)、物理性爆炸:

是物质因状态或压力发生突变等物理变化而形成。

(b)、化学性爆炸:

由于物质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产生高温高压而引起的爆炸。

按燃烧速度分:

爆燃和爆轰

(a)、爆燃:

指燃速以亚音速传播的爆炸。

(b)、爆轰:

指燃速以超音速传播,并以冲击波为特征的爆炸

(2)、可燃粉尘爆炸的三个条件

(a)、粉尘本身具有爆炸性

(b)、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并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浓度

(c)、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热能

(3)、爆炸浓度极限

爆炸浓度极限:

在一定的浓度范围遇到火源才能发生爆炸,这个遇火源能发生爆炸的可燃气体、蒸汽、粉尘浓度范围,叫做爆炸浓度极限。

三、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措施

(一)、防火技术基本理论

燃烧必须是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源三个基本条件同时具备,有足够的量,并且相互作用才能发生的,因此采取措施,防止燃烧三个基本条件的同时存在或者避免它们的相互作用,则是防火技术的基本理论。

例如:

在汽油库内由于空气和可燃物(汽油)存在,所以,规定必须严禁烟火,这是防止燃烧条件之一,火源存在的一种措施。

(二)、防止火灾爆炸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

1、控制可燃物质和助燃物

(1)、工艺过程中控制用量

(2)、加强密闭

(3)、搞好通风除尘

(4)、惰性化

(5)、监控空气中易燃易爆物质的含量

(6)、工艺参数的安全控制

2、着火源及其控制

(1)、明火及高温表面

(2)、摩擦与撞击

(3)、绝热压缩

(4)、防止电气火化

(5)、消除静电

(6)、限制输送速度

(7)、采取泄露导走的措施

(8)、采用中和电荷的方法

(9)、人体防静电

(10)、防止雷电火花

(三)、灭火基本措施

1、灭火的基本原理:

发生火灾,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何一条,火就会熄灭。

常见的灭火方法有:

隔离法、冷却法、窒息法、化学抑制法。

(1)、隔离法:

就是将可燃物与着火源(火场)隔离开来,燃烧即可停止。

(2)、冷却法:

就是将燃烧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燃点)以下,使燃烧停止。

(3)、窒息法:

就是消除燃烧的条件之一助燃物(空气、氧气或其它氧化剂),使燃烧停止。

(4)、化学抑制法:

就是让灭火剂参与燃烧反应,并在反应中起抑制作用而使燃烧停止。

2、忌用水和泡沫灭火剂的物质

(1)、金属:

钾、钠、镁

(2)、电石、发烟硫酸、过氧化钠(钾)、五氧化二磷

(四)、火灾与爆炸危险性分析

1、火灾的特性:

(1)、首先是酝酿期,可燃物在热的作用下蒸发析出气体冒烟和阴燃。

(2)、其次是发展期,火苗窜起,火势迅速扩大。

(3)、再次是全盛期,火焰包围整个可燃材料,可燃物全面着火,燃烧面积达到最大限度,放出强大的辐射热,温度升高,气体对流加剧。

(4)、最后是衰灭期,可燃物质减少,火势逐渐衰落,终至熄灭。

2、生产过程和物质贮存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1)、按生产类列分为:

甲、乙、丙、丁、戊

(2)、按贮存物品类别分为:

甲、乙、丙、丁、戊

(3)、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等级:

可分成三类8级

四、几种常见火灾的扑救

1、生产装置火灾的扑救。

(1)、迅速查清着火部位,着火物及其来源,及时正确关闭阀门,切断物料及热源来源,开启冷却水,消防蒸气,进行冷却及隔离,关机械通风装置,防风道串火。

(2)、带压设备物料泄漏着火时,应即切断进料,打开泄压阀紧急放空。

(将物料排入放空管或火炬系统或引至安全地点)。

(3)、根据火势大小,设备损坏程度,现场当班人员应果断决定部分或全装置停车,並及时报告总调度室和消防部门报警时应讲清着火单位,地点部位和物质以及自己的姓名

(4)、生产装置发生火灾,车间当班领导应迅速组织员工进行正确的工艺处理,利用装置内消防设施进行灭火。

为一时难以扑灭,则要采取防止火势蔓延的措施,保护要害转移危险物质。

(5)、专业消防队到达火场,车间负责人应即向消防指挥人员介绍情况(着火部位物料、设备工艺状态,已采取的措施等)。

2、易燃可烧液体贮罐初起火灾的扑救。

易燃可燃液体贮罐发生着火、爆炸,特别是罐区中某一贮罐发生着火、爆炸是极其危险的,一旦发生应:

(1)、迅速向消防部门报警并向厂调度室报告(必须讲明:

地点位置、着火的位号、貯有物料情况,报警人姓名等)

(2)、立即迅速切断进料,关与其它贮罐连接阀门。

如无法接近进料阀,可在消防水枪掩护下进行抢关,并通知运料单位停止进料。

(3)、立即启动泡沫发生装置,开通着火罐的泡沫管阀,利用泡沫灭火。

(4)、若着火罐为压力容器,立即打开水管喷淋设施,对着火罐和邻近贮罐进行冷却保护。

(5)、火场指挥员应根据贮罐损坏情况,组织人员进行筑堤堵洞措施,防止物料疏散,火势扩大,并特别注意相邻贮罐的保护,对粘度较大且含水的物料应警惕物料爆沸飞贱伤人及火势扩大。

3、仓库初起火灾的扑救。

仓库内存放的物质可燃品居多,而危险化学品仓库内存物质多为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物品,故仓库着火时,仓库管理人员应立即向消防部门报警并报告调度室(报警时说清仓库地点,库号,着火物品种数量等)。

仓库失火不可冒然用水枪喷射,仓管人员应选用仓库内合适的备用灭火器材灭火。

消防员到达后仓管人员应主动介绍仓内物质情况、位置及相应灭火器材。

火场应加强警戒,禁止无关人员入内。

五、灭火器材使用及注意事项

1、灭火器的适用范围用及使用方法。

 

 

2、消防器材使用

(1)、ABC干粉灭火器

(2)、二氧化碳灭火器

(3)、泡沫灭火器

(4)消防器材

(5)、鸭嘴式灭火器

(6)、旋钮式二氧化碳灭火器

(7)、泡沫灭火器

六、逃生知识。

1、火场逃生技巧

火灾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和危害性,它不但会使广大职员辛勤创造的劳动果实付之一炬,而且还会夺去人们的宝贵生命,因此受灾者掌握互救、自救方法可以使自己免于一死。

2、自救的基本方法:

(1)、火初起时,除立即所报警,积极扑救外,应设法疏散物资。

  

(2)、初起火一般很小,不能只顾自行灭火,而忘记报警。

人员从起火房间撤离后,要立即关闭起火房间门。

在着火期间不要重返房间(或建筑物)。

3、逃生准备

(1)、逃离后要随手关门。

(2)、爬行。

(3)、利用防毒面具或湿手巾。

(4)、自制救生绳索,不到万不得已,切勿跳楼。

(5)、利用自然条件,作为救生滑道。

(6)、不要乘坐电梯,选择疏散楼梯。

4、创造避难条件,走不出房间就要与火搏斗。

(1)、关紧迎火的门窗,打开背火的门窗呼叫等待求救援

(2)、弄湿房间的一切

(3)、用湿手巾捂住口和鼻

(4)、利用阳台或扒住窗台翻出窗外,避开烟火的熏烤

5、要镇静

在火灾中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背水一战,与火搏斗,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健康的逃生心理,矫正逃生心理的误区。

逃生心理的误区:

(1)、从众心理

(2)、向光心理

(3)、模仿心理

(4)、习惯心理

(5)、趋利避害心理

6、熟悉自己的环境

7、积极互救

  

(1)、受灾者间的互救

  

(2)、协助受灾者的疏散

  (3)、消防队人到场的救助

8、火场逃生注意事项

(1)、火场逃生要迅速,动作越快越好。

(2)、逃生时要注随手关闭通道上的门窗,以阻止和延缓烟雾向通道流窜。

(3)、通过浓烟区时,要尽可能以最低姿势或匍匐姿势快速前进,并用湿手巾捂住口鼻。

(4)、身上衣服着火,应迅速将衣服脱下,就地翻滚,将火扑灭。

(5)、火场上不要轻易乘坐普遍电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