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儿童敏感期 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8752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8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捕捉儿童敏感期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捕捉儿童敏感期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捕捉儿童敏感期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捕捉儿童敏感期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捕捉儿童敏感期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捕捉儿童敏感期 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0页
捕捉儿童敏感期 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0页
捕捉儿童敏感期 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0页
捕捉儿童敏感期 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0页
捕捉儿童敏感期 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0页
捕捉儿童敏感期 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0页
捕捉儿童敏感期 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0页
捕捉儿童敏感期 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0页
捕捉儿童敏感期 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0页
捕捉儿童敏感期 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0页
捕捉儿童敏感期 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0页
捕捉儿童敏感期 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0页
捕捉儿童敏感期 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0页
捕捉儿童敏感期 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0页
捕捉儿童敏感期 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捕捉儿童敏感期 1.docx

《捕捉儿童敏感期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捕捉儿童敏感期 1.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捕捉儿童敏感期 1.docx

捕捉儿童敏感期1

捕捉儿童敏感期

    多少父母知道,婴儿刚出生时喜欢看黑白相界的地方,而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彩球?

婴幼儿喝了糖水后为什么拒绝再喝白水?

他为什么爱吃手?

还对非常微小的东西感兴趣?

他为什么不断扔掉手里的东西,你捡起来递给他,他会再扔掉?

让他听磁带,他的兴趣为什么不在听上,而是在来回装卸磁带上。

    这一切,揭示的是儿童生命过程中的一个秘密——敏感期。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

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通过十年的教育实践,以孙瑞雪为首的幼儿教育专家团队发现,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楚、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质。

    他们还发现,儿童敏感期也是有弹性的,0——6岁的儿童,如果敏感期没有得到良好发展,到了6——12岁还会有弥补的机会,但是,这有个前提,那就是6——12岁期间,儿童必须有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成长环境。

但现实是,在学习压力下,这个年龄段的很多孩子,既得不到6岁以前来自父母的宽容和疼爱,又得不到长大后成人给予的尊重。

在这些孩子身上,我们看不到敏感期的种种表现。

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个黄金般贵重的概念始终没有进入更多家长的视野。

第一章4个孩子的敏感期故事

    通过4个孩子的故事,将不同孩子在同一个年龄段的认知状态和表现放在一起,给读者提供一个个成长的横剖面图。

    

    缇缇(2岁半-5岁)

        女儿是个极度敏感的孩子。

一般孩子注意不到的细枝末梢,在她眼里就可能被放大成参天大树。

我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但一直错误地以为这么脆弱敏感的孩子一定要多多磨炼。

我居然一直在磨练她,好让她变得泼辣一些!

    女儿2岁半时,我们搬家了。

大人当然高兴,但对女儿来说,看不见熟悉的物品,看不见熟悉的邻居和小朋友了。

她曾哭着求我们把家搬回去,这当然不可能。

我丝毫没有注意到女儿渐渐忧郁起来的眼神。

    现在想来,女儿受的最致命的打击是3岁刚上幼儿园的第一天。

那天,她带着最喜爱的画书《红宝盒》到了幼儿园,下午接她的时候,发现女儿的眼睛哭得又红又肿。

她说画书被老师没收了,再也找不到了。

我心疼地、小心翼翼地跟老师商量,明天就送女儿来半天吧?

那位班主任老师说:

“这样太惯着她了,我们都是当老师的,这个道理你还不懂吗?

”第二天,当女儿用绝望的眼神哀求我别送她去幼儿园时,我不为之所动,自以为那是对她的锻炼,只要坚持送,就能改变她的敏感多虑。

    从那以后,女儿开始出问题了:

憋尿越来越严重,也越来越不爱说话,即使面对妈妈。

我常在晚上摸摸她的小枕头,湿湿的!

但她再也没有放声大哭过!

    她小小的心灵到底有过多大的创痛?

现在想来,那段日子对女儿来说一定是暗无天日的。

同样的经历不一定给别的孩子留下阴影,但女儿却从此陷入了恐惧中。

而我却在无知中毫不留情地把她推得更远。

假若时光能够倒流,我一定毫不犹豫地带着女儿搬回旧家!

一定第二天就带着女儿退出那所“双语艺术幼儿园”!

后来接触到蒙特梭利教育理念,我才终于明白,敏感的孩子需要更细心的理解和呵护、更多的爱与自由。

如果妈妈都不能成为她最后的安全港湾,她那脆弱如丝的心灵还能从哪儿得到抚慰?

对一个孩子而言,当四面八方都无出路,她又怎能不把自己封闭起来?

    现在我知道,女儿因为敏感,比一般孩子千百倍地易受伤害;因为敏感,她也具有更细腻的品质。

应该感谢上帝的安排,也许正因有如此敏感的孩子,才使我从心底生出更为敏锐、细致而深切的爱来献给她。

    孙瑞雪:

我们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

孩子要锻炼、摔打,这样才能培养出坚强的、有出息的人。

我们有意对孩子严厉,有意给孩子艰苦的环境,有意让孩子吃苦,有意伤害孩子。

当这些并不奏效时,我们会变本加厉。

这个似是而非的观念给多少孩子带来了苦难,带来了创伤?

多少孩子心理出了问题,甚至得了自闭症?

  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

当孩子出了问题,我们就开始追问,开始反省。

一旦明白就痛心疾首地改正,并加倍给孩子补偿。

我碰到过很多这样的家长,这些家长从此彻底改变了对孩子的态度,用他们常说的话:

脱胎换骨了。

    

    缇缇的手

    缇缇有一双非常漂亮可爱的手,手指又细又长。

    但在3岁时,她的手却出现了问题。

她总爱将手指单调地放在眼前晃动着,同时自言自语。

不断重复这种刻板的动作时,外界的一切好像与她没有关系。

她很不开心,整个人经常象丢了魂一样。

我们曾经看着她,忧心如焚,想不通心爱的女儿怎么会这样?

    来到蒙特梭利学校后,缇缇渐渐快乐起来,她的手也渐渐恢复了自然状态。

在眼前晃动手指的行为不见了,自言自语也很少了。

    我从小摊上买了一个沙包,她每天都把它放在手心里,反复触摸很长时间;我们把米、面、豆子盛在小盒里放在地上,她跪在地上抓呀、撒呀,一玩就是一两个小时,可能她的手在寻求着从未有过的满足。

    原来我极爱干净,可以说有洁癖,每天都把家打扫得一尘不染,缇缇的手每天都是干干净净,她的手从没有自由运用过。

蒙特梭利学校的马丽老师告诉我,让她工作,她的手才能慢慢恢复正常。

    与此同时,缇缇的心扉也在慢慢敞开,她哭着说出了以前从未说过的事:

在原来的幼儿园,她曾因尿裤子挨过老师的打。

我无法想象那时的缇缇该多么恐惧、无助!

她不正常的手势就反映了她过度紧张的内心。

    我终于明白,一个没有爱的环境,无论它是多么高级的幼儿园,也完全能毁掉一个敏感、脆弱的孩子;一个缺乏自由的环境,无论它多么洁净,也很可能给孩子的成长带来灾难。

        孙瑞雪:

本文作者提出并解答了一个问题:

为什么有些孩子有多动症?

为什么有些孩子不快乐?

为什么很多孩子表情僵硬、木然?

为什么有的孩子“自闭”了?

    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学校把“环境高档、设备先进、教学有特色”作为学校的广告语,唯独不提人文环境,好像里面活动的不是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孩子,而是一种学习机器。

唤醒  

(一)

缇缇正在吃加餐。

爸爸走进餐厅,坐在她身旁,温和地说:

“缇缇,爸爸要回山东了,亲亲爸爸,给爸爸说再见,好吗?

”缇缇似乎没听见爸爸的话,面无表情地继续吃着。

爸爸又说:

“缇缇,爸爸走了,你想爸爸吗?

爸爸亲亲你。

”旁若无人的缇缇继续吃加餐。

看看身旁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再看一看封闭、冷漠的女儿,爸爸难过地离开了餐厅。

    我明白他在极力克制内心的痛苦,不让泪流出来。

当我看到他转过身,摘下眼镜、擦拭眼泪时,我的心一阵酸痛,眼泪夺眶而出。

不能让缇缇再“沉思”了,我要唤醒她。

    我走到缇缇身边,把她抱在怀中说:

“缇缇,爸爸要回山东了,他来和你再见,你应该拥抱和亲吻一下爸爸,那样,爸爸会放心地离开你,可是,你的不理睬与冷漠让爸爸心痛、难过,难道你没发现爸爸在悄悄流泪吗?

”我真的有点说不下去了。

    缇缇似乎没听见我的话。

我又说:

“缇缇,其实你心里什么都明白,就是不愿说出来,是吗?

”缇缇出人意料地点点头。

“那么,下次爸爸来看望你时,你一定要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好吗?

”缇缇又点了点头,并看了看我。

    就在那一刻,从缇缇的眼神里,我知道她听懂了我的话。

    

    迟到的敏感期接踵而至

    缇缇3岁10个月了。

进入蒙特梭利学校大约一个月左右时,有一天,她把家里所有的东西——书架上的书、橱子上的玩具、衣柜里的衣服、鞋架上的鞋子、厨房里的碗碟,所有能摔的东西通通摔在地上,然后在满地狼藉中满足地走来走去。

这种“行动”持续了一个星期后就停止了。

继之而来,她又开始喜欢抓、摸、捏、揉、切——抓米、抓沙、玩水、玩面、玩豆子、切菜等,这样又过了整整两个月。

    这期间,缇缇慢慢迷上了剪纸,但一直是都乱剪一气,每天早晨起床以及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去拿剪刀,剪一大堆碎纸。

那时,我隔几天买回一大卷纸。

这样乱剪了一个多月,忽然有一天,缇缇开始喜欢按线剪了,她要求妈妈画各种线、各种图案,她顺着线剪出各种简单的图形,后来开始剪越来越复杂的图案。

    春节回老家,缇缇剪的蛇形曲线粘满了整整一面墙。

这个学期,她剪纸的兴趣开始淡了,但喜欢上了涂色。

刚开始她用一种彩笔随心所欲地涂,后来喜欢把所有的物体都涂成五颜六色,现在,她会很好地设计、搭配颜色了。

    最近,缇缇的词语似乎也丰富起来,经常“语出惊人”。

她把姥姥称为“乡巴姥”,把姥爷称为“乡巴爷”;还摇晃着脑袋说:

“我要做主宰万物的上帝!

    楼下的小男孩想跟她要好吃的,她一本正经地说:

“多可惜呀,我不愿给你拿。

”我带缇缇下楼,小阿姨谎称要追上我们,缇缇大叫:

“妈妈!

大势不妙了!

阿姨会抓住我们的,快跑!

”——《白雪公主》里有一个词“大势不妙”,她学会用了。

    一天,我买了油桃,缇缇边吃边说:

“一种桃,没有毛,它的名字叫油桃。

”现场编起了顺口溜。

  如今的缇缇,每天都开心而满足,作为妈妈,我真是心花怒放。

我那自我封闭的女儿,在蒙特梭利方法教育下,3岁前几乎空白的敏感期竟这样迅速地一个个接踵而来。

       孙瑞雪:

这个孩子补敏感期像补功课一样,一项接着一项。

   动手,乱放东西,剪纸,乐于使用语词,尤其乐于语词的双解......这是每个儿童都要经历的敏感期,或称必要的敏感期,如果没有经历或者错过了,只要不超过6岁,在爱和自由的环境下,就能补上。

    

    开始的话

    刚步入后院,便看到缇缇在玩沙子,她妈妈守在身边。

我上前打招呼,问候缇缇:

“你好,缇缇。

”缇缇却说:

“你这个烂东西,别烦我。

”蹲在旁边的妈妈和我悄悄对视了一下,偷偷笑了。

    又一天,缇缇正在荡秋千,我问她:

“我推你好吗?

”缇缇回答:

“不行!

你这个乡巴佬。

    最近,每天回家前,她都会走到我身边说一声“再见!

    短短五六个月,她从一个不说话、不与人沟通的封闭的儿童变成一个敢和老师开玩笑、讲“粗话”的活泼女孩,真让人震惊、欣慰!

    

    缇缇的巨变

    凡知道女儿以前状况的人,现在再见到她,都会惊讶于她的巨变。

现在的缇缇,不再是以前那个不说话、表情木然、对别人的问候充耳不闻、忧郁恐惧、胆怯退缩、注意力不集中、从不表现自己意志的小姑娘了!

她的表情一天天自然起来,兴趣一天天广泛起来,话多了,注意力也开始集中了。

   缇缇也知道自己的现在和以前很不一样,她说:

“我以前一点都不幸福,现在,我最幸福了!

    她在电话里对爸爸说:

“爸爸,你快来吧,你那里不好玩,我这里才好呢。

”她自豪地对我说:

“老师最爱我呀,因为我最棒!

    她喜欢老师,喜欢小朋友,喜欢学校,甚至格外喜欢吃学校的饭。

如今,她经常跟马老师、杨老师开玩笑。

就在前几天,当我看到她跟贝贝快乐、自如地交往时,我高兴地流下了眼泪。

我梦寐以求的情景竟然实现了

    那篇《杰克与豆蔓》的童话故事里,神奇的碗豆给杰克和妈妈带来了神奇的幸福,而我和女儿来到这里,在爱与自由的氛围中,也得到了那神奇的豌豆。

我相信,女儿还会有更加惊人的变化,在爱和自由中,她会成长得更加健康快乐。

    这些天每晚临睡前,缇缇都要我回答她一连串的问题:

“妈妈,你以前为什么只看着别的小朋友,不看我?

”“你以前为什么扶那个童童小弟弟滑滑梯,不扶着我?

”“你以前为什么还搂着托托哥哥?

    奇怪的是,这全是缇缇3岁以前的事,她竟然如此深刻地记在脑子里!

    我一一回答她,她对我的回答还算满意,但仍然反反复复问,期待着我同样的解释。

我问她:

“这个问题我已经回答二十多遍了,还需要再说吗?

”缇缇说:

“妈妈回答十三遍还要回答,回答八十多遍还要回答。

”“十三”和“八十”在她看来都是很大的数目。

   平时,她爸爸不常来宁夏,家里只有我、缇缇和小阿姨三人。

有时,我正跟小阿姨说着话,缇缇会插进来,站在中间质问我:

“你在跟小阿姨说什么?

不能跟她说!

什么都不能说!

    可笑的是,我们一起买东西时,如果小阿姨帮我提东西,也会引起缇缇的嫉妒:

“你不能提我妈妈的东西!

不能帮我妈妈提!

”可怜我只好“忍辱负重”地自己提。

    前几天,五岁的皮皮来我们家玩。

一听到我或者小阿姨跟皮皮说话,缇缇便醋意大发,怒不可遏地大喊:

“不能跟皮皮说话!

不能跟他玩!

”我和小阿姨因此特别注意,小心翼翼地照顾皮皮,不让她发现,而缇缇竟象个小侦探一样,仍会抓住我们的蛛丝蚂迹,一旦抓住就责问我们:

“你是在帮助皮皮吗?

”“你想陪着皮皮?

不行!

    有时,缇缇试探我:

“妈妈,你只是爱别人一点点,你爱我最多。

”我不知道其中有诈,就说:

“对呀,就是这样的。

”缇缇立即急哭了:

“不!

你一点点都不能爱别人,全都得爱我!

    缇缇明显地爱哭了,多愁善感了。

有时她会严正地警告我或者小阿姨:

“我发现你爱我有点少了!

    想想以前那个不表达自己、表情木然的缇缇,我真是感慨万分!

当她敞开心扉、拥抱这个世界时,当她情感的敏感期到来时,她需要的爱可能永不嫌多,我要给的爱也永不觉够。

    

    孙瑞雪:

真的有“吃醋”的敏感期吗?

真的。

普遍吗?

普遍。

对爱“吃醋”、对妈妈的爱“吃醋”,表明情感的敏感期悄然来临了。

尤其对缇缇来说更是这样。

她的安全感还不很稳定,更需要大人细心的照料和呵护,使孩子的安全感逐渐稳定。

    我看过一部电影,看着妈妈关照新生的弟弟,哥哥感到痛苦。

他沉默着躲在一角,郁郁寡欢。

妈妈看懂了孩子的内心,对孩子说:

“无论何时,妈妈都爱你;但是弟弟很小,需要照料,你能理解吗?

”孩子释然了,心里不再有结。

    

    放肆的语言

    随着在学校越来越放松,缇缇不仅比以前爱讲话了,而且说的话也越来越“放肆”。

    马教师跟缇缇说“再见”,缇缇说“臭见”!

杨老师问缇缇“下午好”,缇缇说“臭午好!

”老师教芭蕾动作,回到家,缇缇大笑着说学了“八蕾”、“九蕾”、“十蕾”。

    听了《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缇缇对“乡下佬”一词情有独钟,先是称姥姥、姥爷为“乡下佬”、“乡下爷”,而后又把马老师叫“马老”。

    那次午餐,缇缇不想吃饭,只想吃小王子麦烧饼,我说:

“先吃饭,才能吃零食。

”缇缇说:

“这不是零食,零食是甜的。

你这个笨蛋,真是个傻瓜。

”这是那个故事里的对话,听得我们都笑了起来。

    缇缇的话没轻没重,有时也让人伤心。

前几天,缇缇刚知道了非典型肺炎的事情,对家里小阿姨说:

“阿姨,你姐姐、你弟弟、你妹妹都得了非典型肺炎了。

”小阿姨气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有一次,我跟缇缇爸爸开玩笑,随口说了句“简直有神经病!

”没想到正在旁边玩耍的缇缇接着说:

“爸爸有神经病,还有高血压、低血压、心脏病、大脑炎、气管炎、心肌炎……”。

    小阿姨想亲亲缇缇,缇缇盯着她看了一会儿,认真地说:

“哎呀不行!

你太丑、太矮、脸太黑、屁股太胖、腿太粗!

   早上,我搂着缇缇躺在被窝里,小阿姨进来故意说:

“妈妈搂着这么幸福呀,羡慕死了!

”缇缇说:

“哦,你妈妈可没办法来,那你只好痛苦着吧!

”小阿姨故作嚎啕大哭状,缇缇更是雪上加霜:

“妈妈,你给她唱《小白菜》!

”缇缇第一次听《小白菜》时,曾经伤心地大哭了一场。

    缇缇非常羡慕大孩子,在小小孩面前有时自呜得意。

每次遇到院里的木兰,缇缇都要明知故问:

“木兰,你几岁了?

”木兰乖乖地回答:

“两岁半。

”缇缇就说:

“哎呀,你怎么还这么小呀!

我都快愁死了,啥时候能长我这么高呀?

    最近,我常听缇缇跟别人吹牛:

“我敢摸大狗,敢摸老虎,还敢摸狮子的嘴呢,就是我家那个玩具毛狮子。

    缇缇对一些新鲜词倍感兴趣,吃好吃的时她会故意馋别人:

“爽呀,爽极了!

”她爸爸打电脑时说了句“死机”,被缇缇听去了,过了一会儿,她躺在床上一动不动,我问她怎么了,她说:

“我死机了。

”小阿姨不小心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半天动不了,缇缇说:

“你死机了!

    一次他爸爸浪费电,我说他烧包,缇缇问:

“烧包是什么意思?

”她爸爸解释:

“就是故意浪费的意思”。

第二天,缇缇故意把一盆面粉都洒在地上,我问缇缇干什么呢,缇缇很自然地回答:

“在烧包呢!

    不知下一步她的嘴里又会冒出什么惊人的妙语。

女儿的内心放松了,语言必定会越来越有趣吧。

    

    孙瑞雪:

儿童对一些语言敏感是一种普遍现象。

但与其说儿童是对丑的语言敏感,不如说成人自己对儿童的这类语言敏感。

    实际上,儿童对效果强的语言敏感。

很多骂人的语言被儿童使用,就是因为成人反应强列。

如果成人没有反应,儿童就不感兴趣了,大家不妨一试。

    效果强的语句其实也是成人的敏感语句,人们通过嬉笑怒骂激怒对方,缓解自己的情绪。

这个情况的极端就是使用非常强效的语言,那就是有魔力的语言,《哈利•波特》里的巫师喊道:

“昏昏倒地!

”对方就昏倒了。

大家都知道,多少孩子为《哈利•波特》而疯狂.

   其实儿童还对有歧义的语言、幽默的语言敏感。

一个语词有两个意思,也让他们觉得非常好玩!

大家也不妨一试。

    

    天赋

    词典是这样解释天赋的:

自然赋予、生来就具备。

许多人因具备某种天赋而在一个领域中卓有成就,有一个具有一种甚或几种天赋的孩子无疑是父母的骄傲。

    我也企盼自己的孩子有天赋。

缇缇有不少喜好,她喜欢舞蹈,喜欢看电视上播放的芭蕾舞、踢踏舞、少儿舞蹈等,还暗暗地崇拜徐老师的舞姿,但她只是愿意欣赏,从不敢自己上去表演,不管我们如何请求、鼓励,她总是一句话:

“我不行,我跳不好。

    偶尔有一次,缇缇情不自禁地手舞跳蹈时,她爸爸以万分惊喜的口气惊叹道:

“女儿,没想到你有跳舞的天赋啊!

”缇缇一下子红了脸,而后含羞带笑地对我说:

“妈妈,爸爸说我有跳舞的天赋。

”那一整天,缇缇的情绪都很高涨,并从此一发不可收,经常拉着家人跟她跳舞,还自编了一种所谓的“安静舞蹈”。

虽然她的舞姿绝对称不上优美,动作仍很不协调,仍然缺乏节奏感,但让我们惊喜的是,她的确爱上了舞蹈,最重要的,她也更自信了。

    所以,对于天赋的孩子来讲,天赋也许可以由爱他的人所赋予,当他因爱而产生了一种能力,即使这种能力不高,在我看来,这比生来就具备更为可贵。

    

    孙瑞雪:

拥有一种天赋是一种值得骄傲的资本。

天赋给人以自信、快乐。

    其实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天赋。

一些天赋依靠发现,一些天赋依靠鼓励,还有一些天赋由后天赋予,可以叫“后赋”。

但有了天赋的最基本条件,还要看在儿童相应的敏感期中,这种天赋是不是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环境。

    一位不到3岁的孩子到了音乐的敏感期,每天都“弹琴”,用手指在桌子上、暖气片上、书上、膝盖上,不停地弹着。

值得高兴的是这个敏感期被家长发现了,遗憾的是家长没有条件买钢琴。

孩子的妈妈只能遗憾地眼看着这个敏感期流水般失去。

过了六年,这个孩子的乒乓球打得非常好,因为在孩子打球的敏感期出现时,妈妈下决心送孩子进了乒乓球少年班。

 

贝贝(1岁多--3岁多)

    

    

(一)

    儿子贝贝1999年8月28日出生,从出生到7个月都由妈妈和姥姥带。

7个月到1岁4个月由小保姆照看;此后一直在姥姥家,直到孩子2岁2个月时送到街道幼儿园,半年后,进入了孙瑞雪老师的宁夏蒙特梭利国际学校幼儿院。

    进蒙特梭利学校幼儿院之前,我对幼儿教育所知不多,敏感期之类的词都没听说过。

现在回想起来,如果早点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贝贝的教育可能会更成功。

    贝贝1岁3个月时,开始对读书很感兴趣。

当时我手头正好有一本《三字经》,晚上睡觉前就给他读。

每天晚上,贝贝在我的朗读声中进入梦乡。

突然有一天,我发现他竟然把握读过的内容都背了出来。

    2岁2个月大时,贝贝对识字有了兴趣。

半个多月就认识了几十个字。

有天晚上他认字到了11点多,我实在困得不行了,可他还兴致勃勃地让我继续教他识字,我有些受不了,心想他这么小,别把身体学坏了,也就慢慢不怎么教了。

后来再教他识字时,他远没有那个阶段专注。

这使我下决心——以后他喜欢学什么就让他学个够。

2岁9个月前后,贝贝对电子琴开始着迷。

表姐弹琴时他专心致志在旁边听。

回家后打开家中的电子琴,让我教他弹,我不会弹,他就自己在琴键上按,有时是坐在电子琴旁边,听琴上存的曲子,有一次听着听着,竟爬在琴上睡着了。

    一次老师来看他,他竟然赶紧坐到琴凳上,学着表姐的样子弹了起来,尽管是“乱弹琴”,可他小手快速滑动琴键的情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段时间,一天我参加同事孩子的婚礼,酒喝多了,回家直吐。

贝贝跑过来问:

“爸爸,你怎么吐了?

”我说:

“爸爸喝多了。

”“爸爸怎么喝多了?

”“贝贝别问了,爸爸难受。

”儿子用小拳头捶着我的背:

“爸爸,你吐吧,吐吧!

    昏睡了一夜,第二天早上躺在床上,贝贝跑过来问:

“爸爸,你昨天怎么吐了?

”“爸爸喝多了,难受。

”“爸爸,你怎么难受?

”见我不回答,他问:

“爸爸,你病了吗?

”我点点头。

    他跑走了。

不一会儿来到我床前,手里拿着前几天我感冒时吃的药:

“爸爸,你病了,要吃药”。

我说:

“行!

”接着他又跑去倒水。

我知道感冒药并不对症,但还是毫不犹豫地把药吃了下去。

    快3岁时,贝贝开始喜欢和我一起干家务。

给我喂饭、洗脚、擦脸,帮我洗衣服、晾衣服、擦地、洗碗、收拾碗筷、和面,我干什么他干什么。

一天我给他量身高,他说:

“爸爸,我也给你量量。

”一本正经地接过尺子,抽出三、四十公分长,学着我的样子比划了几下,然后对着尺子胡乱念:

“3045678910。

”表情极为认真。

    一天早上,贝贝站在窗台上看马路上来来往往的大小汽车,问:

“爸爸,那个大巴士怎么不走了?

”“大巴士在接人。

”“为什么接人?

”“那些人要上班。

”“为什么上班?

”“他们要赚钱。

”“赚钱干吗?

”“赚钱买好吃的。

”“爸爸,我长大了也要赚钱买好吃的给你吃!

    3岁2个月以后,他和我睡在一个床上时,总要睡外边,让我睡里面。

还要搂着我的脸说:

“爸爸,我睡外面,你睡里面。

你睡外面会掉下去的,我不怕掉下去。

”这都是我对他说过的话,现在他反过来都用到了我身上。

为此他真掉下去了两次,可他就是坚持睡外面。

    儿子的秩序感我是偶然发现的。

2岁5个月时,带他回爷爷奶奶家吃早饭,贝贝生气地冲着爷爷喊起来,小手向前伸着,很伤心的样子。

我赶紧过来问他怎么回事,他说爷爷穿了爸爸的黄拖鞋!

坚持要爷爷脱下来让我穿,原来他认为我第一天穿的拖鞋就是我的,不能搞错!

于是,全家人重新换了一遍拖鞋。

以后的三四天,只要一看见别人穿了那双黄拖鞋他就会大喊,直到人家脱下来才罢休。

    一天,我骑车带贝贝去广场。

他一下就记住了从家到广场的路,第二次再去时必须走上次的路。

自行车也必须放在同一个停车场,并且必须“十分准确”地放在原位,车的姿势也不能有改变,否则就会闹。

在外面吃饭,我的自行车也要象旁边的车子那样放:

“爸爸,像这个自行车那样放,车把儿掉过来!

”比看车的还严格。

过马路远远看到红灯他就让我下车,直到绿灯亮了才让我走。

    中国有句老话,“3岁看大,7岁看老”。

过了3周岁生日后,儿子贝贝能复述一个场景,而且能编几句故事了。

一天,他非要去楼下的田田家玩。

我说:

“你想在田田家玩就去吧,我自己上楼。

”田田妈后来告诉我,贝贝在她家很拘束,站在玩具旁不敢动。

劝了他几次,才放松一些。

   3岁2个月时,儿子开始喜欢往学校带好吃的东西,每次带都有同样的借口:

给霄霄带好吃的。

送他到学校后,见他走到霄霄旁边,拿出好吃的东西,两人坐在台阶上吃起来。

    紧接着,贝贝开始不怎么听话了。

让他干什么他都说“那不行”!

“我不!

”“我偏不!

”有时对我下命令:

“爸爸,给我拿个玩具!

”我说:

“等一等。

”他语气非常坚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