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表格.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8776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表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测量表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测量表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测量表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测量表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测量表格.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测量表格.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测量表格.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测量表格.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测量表格.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测量表格.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测量表格.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测量表格.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测量表格.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测量表格.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测量表格.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测量表格.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测量表格.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量表格.docx

《测量表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表格.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测量表格.docx

测量表格

目录

水准仪检验与校正记录表1

经纬仪检验与校正记录表3

全站仪检验与校正记录表5

普通水准测量记录7

水准测量路线成果计算表8

水平角观测记录(测回法)9

红外测距仪距离测量记录10

距离丈量及磁方位角测定记录11

导线点坐标计算表12

经纬仪法碎部点测量记录13

经纬仪法碎部点测量记录14

经纬仪法碎部点测量记录15

经纬仪法碎部点测量记录16

测设数据计算表17

对新型及精密仪器的认识18

测量实习技术总结19

测量实习小结20

水准仪检验与校正记录表

日期天气班级小组

仪器型号地点检验者记录者

1.一般性检验

三脚架:

制动、微动螺旋:

微倾螺旋:

对光螺旋:

脚螺旋:

望远镜成像:

目镜调焦螺旋:

水准尺:

2.圆水准器的检验与校正

检验(旋转望远镜180º)次数

气泡偏离情况

处理结果

 

 

 

3.十字丝横丝的检验与校正

检验次数

偏离情况

处理结果

 

 

 

4.视准轴平行于水准管轴的检验与校正

仪器的位置

项目

第一次

第二次

在A,B两点中间位置测高差

后视A尺读数ai

前视B尺读数bi

A,B两点高差hAB=ai-bi

A,B两点高差均值

a1=

b1=

hAB′=

a2=

b2=

hAB″=

=(hAB′+hAB″)/2=

在离B点3m处

测高差

(DAB为AB两点距离)

B点尺上读数b2

A点尺上应有读数a2

A点尺上实际读数a2′

误差Δ

两轴不平行误差i

b2=

a2=b2+

a2′=

Δ=a2′-a2

经纬仪检验与校正记录表

日期天气班级小组

仪器型号地点检验者记录者

1.一般性检验

三脚架:

水平制动、微动螺旋:

望远镜制动与微动螺旋:

照准部转动:

望远镜转动:

望远镜成像:

脚螺旋:

竖盘指标水准管微动螺旋:

度盘变换机构:

2.照准部水准管的检验与校正

检验(旋转照准部180º)次数

气泡偏离情况

处理结果

 

 

 

3.十字丝竖丝的检验与校正

检验次数

偏离情况

处理结果

 

 

 

4.视准轴的检验与校正

检验次数

尺上读数

正确读数

视准轴误差

盘左B1

盘右B2

5.横轴的检验与校正

检验次数

P1P2距离

竖盘读数

竖直角

仪器到墙面距离D

横轴误差

6.竖盘指标差的检验与校正

检验次数

竖盘位置

竖盘读数

竖直角

指标差

盘右正确读数

全站仪检验与校正记录表

日期天气班级小组

仪器型号地点检验者记录者

1.一般性检验

三脚架:

制动与微动螺旋:

望远镜成像:

照准部转动:

望远镜转动:

脚螺旋:

电池电量:

显示器状态:

棱镜及信号:

2.圆水准器的检验与校正

检验(旋转照准部180º)次数

气泡偏离情况

处理结果

 

 

 

3.水准管的检验与校正

检验(旋转照准部180º)次数

气泡偏离情况

处理结果

 

 

 

4.十字丝竖丝的检验与校正

检验次数

偏离情况

处理结果

 

 

 

5.视准轴的检验与校正

仪器位置

目标

盘位

水平度盘读数

º′″

两倍视准轴误差

处理意见

及方法

处理结果

6.光学对中器的检验与校正

光学对中器旋转照准部180º投点结果

处理意见

及方法

处理结果

 

7.仪器加常数的检验

次数

仪器的位置

棱镜的位置

观测距离

(10次平均值)

计算K值

K=D-(D1+D2)

处理意见及方法

处理结果

1

A点

B点

D=

C点

A点

D1=

B点

D2=

2

A点

B点

D=

C点

A点

D1=

B点

D2=

3

A点

B点

D=

C点

A点

D1=

B点

D2=

K值平均值

=

普通水准测量记录

日期天气班级小组

仪器型号地点观测者记录者

测站

测点

后视读数

a

前视读数

b

高差(h=a-b)

高程

m

备注

+

-

检核

Σ

Σ

Σ

水准测量路线成果计算表

日期班级小组计算者

测点

距离D

m

测站数

n

实测高差h

m

改正数v

mm

改正后高差

m

最后高程

H

m

备注

Σ

辅助计算:

水平角观测记录(测回法)

日期天气班级小组

仪器型号地点观测者记录者

测站

盘位

目标

水平度盘读数

(º′″)

半测回角值

(º′″)

一测回角值

(º′″)

备注

红外测距仪距离测量记录

日期天气班组地点

仪器型号棱镜号观测者记录者

测站点名

仪器高

m

棱镜点名

棱镜高

m

盘左竖盘读数

盘右竖盘读数

温度

斜距

m

温度气

压修正

mm

倾斜改正mm

观测平距

m

备注

 

竖直角

(º′″)

气压

计算平距

m

距离丈量及磁方位角测定记录

日期天气班组地点

钢尺号码钢尺长度观测者记录者

测段

丈量

整尺段数n

余长

m

直线长度

m

平均长度m

丈量精度

磁方位角

Am

磁方位角均值

备注

导线点坐标计算表

日期班级小组计算者

观测角

(º′″)

改正数

改正后角值

(º′″)

坐标方位角

(º′″)

距离

m

增量计算值

改正后增量

最后坐标

Δx

Δy

(Δx)

(Δy)

x

y

Σ

经纬仪法碎部点测量记录

日期班级小组观测者记录者

测站点名测站高程后视点仪器高

测点

水平角值

(º′)

下丝读数a

上丝读数b

中丝

读数v

视距间隔

l=a-b

竖盘读数

(º′)

竖角

(º′)

改正数

i-v

高差h

m

高程

m

水平距离

m

备注

经纬仪法碎部点测量记录

日期班级小组观测者记录者

测站点名测站高程后视点仪器高

测点

水平角值

º′

下丝读数a

上丝读数b

中丝

读数v

视距间隔

l=a-b

竖盘读数

º′

竖角

º′

改正数

i-v

高差h

(m)

高程

(m)

水平距离

(m)

备注

经纬仪法碎部点测量记录

日期班级小组观测者记录者

测站点名测站高程后视点仪器高

测点

水平角值

º′

下丝读数a

上丝读数b

中丝

读数v

视距间隔

l=a-b

竖盘读数

º′

竖角

º′

改正数

i-v

高差h

(m)

高程

(m)

水平距离

(m)

备注

经纬仪法碎部点测量记录

日期班级小组观测者记录者

测站点名测站高程后视点仪器高

测点

水平角值

º′

下丝读数a

上丝读数b

中丝

读数v

视距间隔

l=a-b

竖盘读数

º′

竖角

º′

改正数

i-v

高差h

(m)

高程

(m)

水平距离

(m)

备注

测设数据计算表

测设方法选择及理由:

 

测设数据计算:

测设草图:

测设过程简述:

检核情况:

对新型及精密仪器的认识

仪器名称:

仪器应用行业:

 

仪器主要组成部分:

 

仪器工作原理简述:

 

仪器使用步骤:

 

测量实习技术总结

(空间不够时可另附页)

 

测量实习小结

 

教师评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