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小学三年级上美术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8983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36.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小学三年级上美术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浙教版小学三年级上美术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浙教版小学三年级上美术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浙教版小学三年级上美术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浙教版小学三年级上美术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浙教版小学三年级上美术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浙教版小学三年级上美术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浙教版小学三年级上美术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浙教版小学三年级上美术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浙教版小学三年级上美术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浙教版小学三年级上美术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浙教版小学三年级上美术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浙教版小学三年级上美术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浙教版小学三年级上美术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浙教版小学三年级上美术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浙教版小学三年级上美术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浙教版小学三年级上美术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浙教版小学三年级上美术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浙教版小学三年级上美术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浙教版小学三年级上美术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小学三年级上美术教案.docx

《浙教版小学三年级上美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小学三年级上美术教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教版小学三年级上美术教案.docx

浙教版小学三年级上美术教案

第1课我驾神舟游太空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飞行器、宇航服等有关太空的知识。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设计创作能力。

3.让学生在设计飞行器遨游太空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太空、向往未来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能绘画或制作出一幅太空遨游图。

难点:

有创意地进行飞行器的设计。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蜡笔水彩画的工具,分创作组(4人一组),收集太空的有关图片资料

(教师)课件、范作、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准备太空飞行器的模型等

教学过程

1.提问导入。

(1)世界上除了鸟儿会飞外,还有什么东西会飞?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2.了解太空。

(1)学生分组交流自己事先收集的有关太空的图片资料。

(2)教师补充小结并板书:

宇宙飞船、宇航服、太空、星球。

3.欣赏图片。

(1)提问:

说说宇宙飞船的组成部分并简述其设计的注意点。

(2)教师小结,板书欣赏要点:

①形状;②色彩;③结构;④其他因素。

4.学生创作。

(1)主题:

我驾神舟游太空。

(2)提问:

在太空遨游时你希望驾怎样的飞行器?

穿怎样的宇航服?

最想到哪个星球上去探险?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3)学生创作作品,教师指导。

(4)启发:

①构思:

与众不同,富有创意;②构图:

重点突出,主次分明;③创作:

掌握技法,熟练表达。

5.作业讲评。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同学互评。

(2)有时间的学生进一步修改作品。

6.课外作业。

(1)收集有关太空的图片资料。

(2)准备小组创作比赛。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创作小组内商讨创作方案

(教师)有关绘画和手工的材料工具

教学过程

1.强调要点。

(1)事先商量好分工情况。

(2)各小组在30分钟内创作一幅作品。

(3)把大家对遨游太空的感受在创作中具体地表现出来。

2.学生制作。

(1)主题:

体验太空。

(2)准备:

交流2分钟,安排好分工。

(3)建议:

①注意安全;②要有创新;③结合未来发展方向;④最好体现出科学性和艺术性。

3.教师指导。

教师在构思、构图、技法及学生的合作方面作指导。

4.展示作品。

让各组代表上台发言,并互相评价作品。

5.课外拓展。

(1)要求各班进行作品展评。

(2)举办有关太空知识的讲座。

(3)鼓励对太空有兴趣的同学继续深入探究太空的奥秘。

教后小记:

第2课我们爱劳动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

2.了解劳动时的动态规律,初步学习画人物动态的方法。

3.在创作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学习人物动态的画法。

难点:

劳动场景的美感表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教师)有关劳动的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

1.欣赏揭题。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书中作品《夯歌》、《拾穗》,设问:

欣赏了这两张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

出示课题《我们爱劳动》。

2.讨论研究。

(1)欣赏书中第5页的4幅示范图,小组内讨论:

画中的劳动者是怎样的动态?

(2)交流讨论意见,教师小结:

人体运动时肩胛线和骨盆线倾斜呈相反状。

(3)学生模拟某一劳动动作,其余学生观察人体各部位的变化,教师适当示范动态线。

3.作业要求。

尝试描绘自己从事过的劳动。

(本课时完成人物的描绘)

4.交流评价。

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意图,同学互相评价并提出建议。

5.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教师)有关劳动的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

1.表扬提示。

教师表扬上节课人物动态表现好的学生创作作品。

2.欣赏启发。

(1)欣赏作品《拾穗》,分析作品中人物和背景之间的关系。

(2)教师小结:

选择劳动中最典型的动作和周围的环境可以使画面达到传神的效果。

(3)小组活动:

欣赏分析学生作品,讨论作品是抓住劳动中哪些最典型的动作和环境来表现主题的?

作品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你认为这些学生作品哪些地方处理得特别好?

(4)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除画出自己劳动时最典型的动态外,还要画出当时使用的工具以及周围的环境等。

色彩的使用也应突出主题。

3.作业要求。

将上节课的作品继续添加劳动的工具和周围的环境。

4.学生创作。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色彩的运用也应突出主题。

5.交流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同学互评。

6.教师小结。

建议学生课后多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教后小记:

第3课绿化家园

教学目标:

1.了解植树绿化的作用,学会用绿色装扮家园、社区。

2.学习用折剪纸的方法,表现各种树的外形,感受不同树的造型美感。

3.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剪纸造型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欣赏和学习折剪纸材树,培养学生有爱绿护绿的兴趣和建设美好家乡的情感。

难点:

掌握折剪树的各种具体制作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山林绿化、绿色家园的摄影图片,剪刀、彩纸、彩色水笔、胶水

(教师)收集有关绿化家园的图片、海报,制作成课件,剪刀、彩纸、彩色水笔、胶水等

教学过程

1.谈话揭题。

(1)看图谈感受,激发兴趣。

课件展示与学生课前收集的绿色家园摄影图片欣赏相结合,直观感受绿色的美。

请学生讲讲人类和大自然的关系,了解植树绿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说说植树节的由来及时间。

提问:

3月12日是什么节日?

知道植树节的由来吗?

(3)揭示课题《绿化家园》。

2.探究新知,学习对称剪方法。

(1)教师出示一张绿色的纸,提出问题:

一张彩纸怎样才能变成一棵树,用什么办法?

(2)学生得出结论:

以彩纸做材料,用折、剪等方法,可以剪出各种形状的树。

(3)教师示范用对折法剪“树”。

强调先沿对称轴画半棵树,再剪。

(4)学生试着剪纸。

(5)认识不同树的外形特征。

看课件《各种各样的树》,说说你能识别哪些树木,说出他们的外形特征。

(6)分组讨论:

剪纸的树形可以有哪些变化?

(7)小结。

3.学习用四连折法剪树。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作,集体创作纸贴画《美丽的大森林》。

(1)创设情境:

欣赏美丽的大自然图片。

(2)学生分组,集体创作用折剪方法剪树,然后粘贴在黑板上或长卷纸上,组合成美丽的大森林。

教师巡回辅导。

5.作业展示,互相评价。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纸盒、彩纸、彩泥、剪刀、胶水、彩笔

(教师)纸盒、彩纸、剪刀、胶水、彩笔

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

提问:

用折剪纸的方法表现各种树的外形特征是个好办法。

想一想,还能用其他的表现方法吗?

2.分组讨论并创作:

用不同的材料表现各种外形的树。

3.汇报展示,相互交流。

4.小结:

用折、剪、捏、拼等方法,可以将卡纸、彩泥等材料,塑造成各种各样的树。

5.讨论家园建筑的表现方法。

6.学生创作:

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纸盒、卡纸的穿插组合,设计制作“小小家园”、“小小社区”,并用各种材料的“树”进行绿化。

7.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教后小记:

第4课立体造型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初步了解立体造型的基本要素,感受立体构成的美感。

2.在学习中知道平面的纸材可以通过折卷、粘贴等方法构成立体形状,进行纸立体构成练习。

3.进一步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对立体造型的感受力、想象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学习纸的立体造型方法。

难点:

使纸立体造型的创作具有一定的特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各种色卡纸、挂历纸、瓦楞纸、剪刀、双面胶等

(教师)课件、示范用纸、剪刀、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

1.导入激趣。

(1)教师用课件展示各种形式的(包括写实的和抽象的)城市雕塑。

(2)学生交流欣赏体会,获得对雕塑的感性认识。

(3)教师小结:

雕塑是一种立体造型,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很大,好的雕塑可以让城市增辉。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立体造型》。

(板书课题)

2.了解感知。

(1)教师课件展示抽象雕塑作品。

(2)学生欣赏讨论:

作品表现了什么主题?

用了什么材料?

运用了哪些技法?

(3)教师小结:

抽象雕塑运用了线、板、管等材料通过卷折、组合、粘贴技法进行表现。

这种将形态要素按照一定的法则创造出实际占据三维空间的立体形态的造物活动我们叫做立体造型。

立体造型有线、面、块等多种形式。

3.欣赏研究。

(1)小组内欣赏交流:

教材中的立体造型作品是如何构成的?

(2)讨论:

有哪些方法可以让平面的纸材构成立体形状?

(3)教师适当示范纸圈、纸管和纸块面的制作。

4.尝试练习。

请学生试着将平面的纸材变成立体形状,比一比谁变出的形体多。

5.交流评价。

表扬纸立体形状做得又多又好的同学;集体讨论,解决制作中碰到的具体问题。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各种色卡纸、挂历纸、瓦楞纸、剪刀、双面胶等

(教师)课件、示范用纸、剪刀、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

1.欣赏感受。

教师出示各种纸立体造型作品,学生欣赏感受其魅力。

2.自主探究。

教师将纸立体造型作品发放到各小组,请学生分解并再重新组合,理解构成的形式和规律。

3.提示启发。

教师提供几种构成范例请学生欣赏后谈谈各自的设想。

4.创作表现。

(1)要求:

用纸进行立体造型,要求有自己的特色

(2)教师巡回辅导,提示学生正确使用剪刀,大胆表现

5.展示评价。

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选出“最佳作品”、“最佳创意”、“最佳工艺”等奖项并颁奖。

6.拓展延伸。

建议学生将作品摆放在校园里合适的地方,美化校园环境。

教后小记:

第5课自行车的故事

教学目标:

1.了解自行车的演变过程、自行车的造型特点和功能作用。

2.通过对自行车的绘画、设计,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3.感受工业设计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学画自行车。

难点:

激发学生的想象,完成个性化的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油画棒、水彩笔、记号笔、中国画颜料、水粉笔等绘画材料可任选一种

(教师)各种自行车的图片资料、范画、各种绘画颜料和工具等

教学过程

1.感受体验,分析讨论。

(1)组织全体同学到操场上课,教师请会骑车的学生骑一骑自行车。

(2)讨论:

①为什么两个轮子的自行车在行驶时不会倒?

②自行车由哪些部分组成?

(车轮、车座、车把、车铃和车身)

2.欣赏图片,学习探究。

分小组,看课本第10页,说一说:

自行车是怎样设计出来的?

早期的自行车怎样演变成现在的自行车?

3.学生作业。

对照刚才骑过的自行车,画一辆自行车或有关自行车的场景画。

4.作业展评。

鼓励学生大胆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油画笔、水彩笔、记号笔、中国画颜料、水粉笔等绘画材料可任选一种

(教师)优秀学生作业、各种绘画颜料和工具等

教学过程

1.佳作欣赏,导入新课。

⑴展示上节课优秀作业,激发学习兴趣。

⑵揭示课题:

设计新式自行车。

2.师生讨论,学习探究。

⑴新式自行车从哪些方面去设计?

引导学生讨论。

(从自行车的造型、色彩、轻便、用途等方面进行改造设计。

⑵发挥学生想象,开展个性化自行车的设计。

教师巡视辅导。

3.作业展评。

(1)请学生谈谈自己创作的思路、自行车的个性特征和给自行车取的名字。

(2)引导学生评选“最喜欢的自行车”,说说选择理由。

评选“最佳设计师”。

(3)举办优秀作业展览。

教后小记:

第6课四季歌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一年四季的知识,能运用花、树等自然界中的各种景物来表现四季的不同特征。

2.2.培养学生运用适合自己的绘画工具、材料表现四季,学习给诗配画或画配诗,体会画画与作诗互相融合的感觉;能用色彩表现四季的象征景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色彩表现力和综合创造能力。

3.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四季、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探究四季的兴趣。

4.教学重点、难点:

5.重点:

画出四季的特点,进行四季的诗配画或画配诗创作。

6.难点:

画出四季的象征景色,能够在创作时表达自己的情感。

7.教学过程:

8.第一课时

9.课前准备

10.(学生)蜡笔水彩画等工具、探索春季的秘密(花、叶等)、收集有关四季的资料

11.(教师)范画等

12.教学过程

13.1.交流发现。

14.

(1)提问:

你心中的四季是怎样的?

15.

(2)交流在一年四季中花、草、树等景物的变化特点。

16.2.欣赏范画。

(名作或师生范作)

17.

(1)出示范画,提问:

画的是哪个季节,你怎么知道?

18.

(2)比较各季节范画的画面区别。

19.(3)教师小结。

20.3.学生创作。

21.

(1)让学生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季节进行创作。

22.

(2)建议:

要抓住这个季节的主要事物及色彩特点。

23.(3)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24.4.作业评价。

25.

(1)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讲评。

26.

(2)同桌参考教师提供的评价标准进行互评。

27.(3)评价标准:

①作品是否体现季节特点;②作品是否更大可能地发挥工具材料的特性;③作品是否在构图、意境的表达上富有创意;④作品是否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28.(4)学生修改各自作品。

29.5.小结拓展。

30.收集有关四季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31.第二课时

32.课前准备

33.(学生)蜡笔水彩画等工具、收集有关四季的诗词

34.(教师)诗配画的范作等

35.教学过程

36.1.深入交流

(1)再次交流有关四季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37.

(2)教师小结,明确目的:

本节课要完成一幅诗配画的作品。

38.2.分析范作。

39.

(1)出示诗配画的范作。

提问:

你发现这幅作品的诗意与画之间有什么联系?

画中季节的象征性景物是什么?

40.

(2)师生共同分析范作。

41.(3)教师小结诗配画的特点。

42.3.尝试创作。

43.

(1)让学生讲讲自己准备为哪句诗作画。

(文字资料没收集到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提供相关诗句。

44.

(2)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45.4.评价作品。

46.

(1)学生自我评价与互评相结合。

47.

(2)展示作品:

评出具有意境的作品。

48.5.课外拓展。

49.设计四季故事,进一步探索你喜欢的季节的特点。

50.第三课时

51.课前准备

52.(学生)选用蜡笔水彩画或钢笔水彩画,水粉等绘画工具

53.(教师)课件、各种四季的图片资料、范画

54.教学过程

55.1.回顾总结。

56.

(1)师生共同总结上节课所学的诗配画的特点。

57.2.欣赏佳作。

58.联系大自然的美景及图片(包括象征色彩的图片)进行赏析。

59.3.畅谈感想。

60.学生间互相讲述四季的特点及色彩特征。

61.4.创作作品。

62.

(1)主题:

画出四季的象征色彩。

63.

(2)技法:

运用蜡笔水彩画、钢笔水彩画、水粉等形式作画。

64.(3)配一句或几句表达自己感想的话或诗歌。

65.5.课外拓展。

66.设计四季故事,进一步探索你喜欢的季节的特点。

67.教后小记:

68.第7课美丽的孔雀

69.教学目标:

70.1.根据孔雀羽毛的特征设计花纹或花边。

71.2.学会用点、线、面组成花纹图案,感受图案的装饰美感。

72.3.培养学生对美术设计的兴趣。

73.教学重点、难点:

74.重点:

学习用点、线、面元素设计绘制美丽的花纹或花边。

75.难点:

根据孔雀羽毛的特征设计花纹或花边。

76.教学过程:

77.课前准备

78.(学生)水彩笔、油画棒

79.(教师)视频素材、课件、画笔

80.教学过程

81.1.谈话引入。

82.播放视频:

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表演的孔雀舞。

83.猜猜:

艺术家通过舞蹈语言表现了哪种动物的特征?

84.问:

你喜欢这样的艺术表现方式吗?

请学生模仿孔雀的造型,在音乐《金孔雀轻轻跳》中进行舞蹈表演。

85.2.出示课件,通过欣赏不同形式表现孔雀的艺术作品,学生评说其不同的美感。

(有绘画的、舞蹈的、演唱的、图案的、雕塑等多元化形式。

86.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根据孔雀的花纹特点学习设计图案。

(板书)

87.4.研究花纹图案的设计方法。

88.

(1)请学生在生活中找出一些有趣的花纹图案。

89.

(2)讨论:

图案中运用了哪些设计要素?

90.造型方面:

重复、聚散、大小、叠加等组合方法,体验不同的美感。

91.色彩方面:

强对比、弱对比等用色方法。

92.5.小结:

用大小不同、粗细不同、方向不同的点、线、面进行有秩序地排列,可以产生不同的美感。

同时搭配和谐的色彩,更是锦上添花。

93.6.教师示范。

94.教师范画,说说其运用的方法。

95.讨论研究:

还可以用哪些不同的表现方法?

96.7.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97.8.作业展评。

98.用设计的图案装饰熟悉的生活用品。

(师生制作一些镂空的生活用品造型模板,将学生设计的图案作品衬于模板之后,感受图案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99.评价的方式:

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等。

100.教后小记:

101.第8课山外有山

102.教学目标:

103.1.通过欣赏全国各地各种名山大川的图片,感受山的造型之美。

104.2.了解简单的浅浮雕知识,尝试用各种纸材,学习撕、剪、拼、贴等纸造型技法,表现重叠的山峰。

105.3.进一步认识大自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106.教学重点、难点:

107.重点:

感受不同造型的山带来的不同美感。

108.难点:

用立体纸造型表现重叠的山峰。

109.教学过程:

110.课前准备

111.(学生)收集中国各地名山的摄影图片,纸材、剪刀、双面胶或胶水

112.(教师)课件、彩纸、剪刀、双面胶或胶水

113.教学过程

114.1.欣赏导入,启发谈话。

115.

(1)出示有关黄山的图片和画作:

说说自己的感受以及对黄山的认识。

引入话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

116.看图提问:

你们去过这美丽的地方吗?

这是哪儿?

(黄山)

117.

(2)出示黄山其他景点的图片,学生谈谈感受。

118.(3)说说自己熟悉的山区景色,谈谈印象深刻的景点。

119.(4)小结:

各地的山都有不同的美感。

120.2.揭示课题:

用纸造型表现重重叠叠的山。

121.3.示范制作,讲授纸造型的创作方法。

122.

(1)边示范边讲解纸造型的制作步骤。

123.

(2)讨论如何组合纸造型山,感受不同的美感。

124.(3)学习重叠排列的方式。

125.4.观察分析,交流表达。

126.

(1)出示课件,播放全国各地的名山图片。

127.

(2)欣赏美景,感受不同的美感。

学生用精炼的语言概括自己的感受。

128.教师小结:

不同的山景都可以用纸造型的方式表现。

129.5.学生创作,表现创意。

130.

(1)利用不同纸材的特点,设计制作纸造型山。

131.

(2)选用不同的色纸进行创作,注意色彩的搭配。

132.6.作品展示评价。

133.可以将作品放置在盆中,添加植物装饰,进行点缀美化。

134.教后小记:

135.第9课灵壁奇石

136.教学目标:

137.1.通过对灵璧奇石的欣赏,感受自然美。

138.2.利用石头、颜料及其他材料进行简单的造型创作。

139.3.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创作、表现的欲望,提高设计、制作的兴趣和能力。

140.教学重点、难点:

141.重点:

进行石头造型设计、制作。

142.难点:

石头造型的新颖和富有美感。

143.教学过程:

144.课前准备

145.(学生)搜集各种形状的石头、铅笔、彩色水笔、水粉颜料、毛笔、笔洗筒和生活中的废旧材料等

146.(教师)石头造型作品、AB胶或502胶等

147.教学过程

148.1.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49.

(1)欣赏教材中的灵璧奇石图片,感受奇石自然美。

150.

(2)揭示课题:

《灵璧奇石》。

151.今天,同学们带来许多形状各异的石头,老师也带来了用石头制作的作品。

(出示教师范作)大家来说一说:

老师是怎样把石头做成这么好看的小动物的呢?

152.2.深入研究,分析归纳。

153.

(1)老师分解石头小动物:

身体——石头形状有很生动的动态;

154.耳朵——两块小小的石头;

155.尾巴——独特的石头。

156.

(2)把其他卵石作品分发到各小组,供学生继续研究、学习。

157.(3)归纳卵石动物的造型特点。

(夸张、概括又极具变化)。

158.3.学生创作。

159.请学生拿出自己所带的石头,进行卵石艺术品的创造。

160.

(1)设计构思——可以从较大的石头入手,也可以多块石头加以组合,对石头的原有形状加以想象。

161.

(2)固定——确定作品造型后将石头之间用AB胶或502胶固定。

162.(3)装饰——根据表现需要,用水粉颜料、油画棒等绘制,也可以用实物,如铜丝、毛线等加以装饰。

163.教师及时为学生提示、指导。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创造。

164.4.欣赏交流。

165.请学生说说自己作品的特色与想法。

谈谈在创作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怎样克服?

166.5.课后拓展。

167.在周末或假期,同学们可以和父母亲一起到大自然中找一找造型独特的石头,并进行艺术创作。

168.教后小记:

169.第10课飞流直下三千尺

170.教学目标

171.1.了解有关瀑布的知识。

172.2.培养学生对瀑布等自然景物的观察能力,学习用线条的疏密变化、明暗对比等方法来表现瀑布。

173.3.启示学生保护水资源,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的情感。

174.重点、难点。

175.重点:

用不同的线条及明暗对比方法表现瀑布。

176.难点:

画出瀑布的特征及美的感受。

177.●方案一

178.课前准备

179.(学生)收集有关瀑布的图片、诗歌,不同质感的绘画用笔

180.(教师)课件、范作等

181.教学过程

182.1.欣赏瀑布。

183.

(1)播放课件:

欣赏世界上有名的瀑布。

提问:

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184.

(2)播放课件:

欣赏有关瀑布的古诗,并提问:

你感受到什么?

185.(3)播放课件:

有关瀑布的画作。

186.注意点:

187.①构思——表现心中的想法;

188.②构图——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189.③表现——线条有魅力,明暗对比和谐,有一定的意境。

190.2.述说感受。

191.

(1)说说:

以“我是瀑布,我是流动的水”为主题进行一分钟说话练习。

192.

(2)小结,教师提出创作的注意点:

按照建议的要求进行创作;注意线条的疏密、节奏和粗细等;要求配上诗歌或散文或自己的感悟等;创作主题要明确,将瀑布的山石颜色画深,以突显瀑布形状。

193.3.学生创作。

194.

(1)主题:

我心中的瀑布。

195.

(2)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196.4.小结评价。

197.

(1)学生自评、互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