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9059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40.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docx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docx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人教新目标版

——————————教育资源共享步入知识海洋————————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

答题时间:

150分钟,满分:

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代经历了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在治乱的两种不同的时世中,文学都取得了极高成就。

其中重关重要的原因是,文人们在不同时代条件下都能将个人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具有为时代而创作的强烈责任感。

例如初唐和盛唐文人们对时代和人生进行自觉的思考,将欣逢盛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转化为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健康乐观的情怀,创作出能充分体现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

陈子昂的《感遇》38篇,通过“幽居观天运”思考人类生死、朝代兴没、世情播迁,寄托了冀遇良时、奋发有为的壮心。

开元诗人以同样的思维方式观察天道人事,感到的则是“明圣不世出”“干裁一遭遇”的庆幸。

这就大大拓宽了创作者的胸怀和视野,激发起及时建功的热情,以及对光阴的加倍珍惜。

放眼千载,满目河山,无论是在朝廷、边塞还是地方,都可建立使人民安定、风俗淳朴的功业。

站在这样的高度观察时代、审视自我,使开元诗人树立高远的人生目标,也使他们的诗歌情调更为爽朗,境界更为宏阔。

正是在这种刚健有为的思潮中,李白在《古风》中提出乘时而起的创作主张: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

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唐玄宗早年励精求治,李白也和多数诗人一样,认为开元年间已经复兴了尧舜垂衣而治的太平之世,看到才子们纷纷乘此时运,各展才能,像鲤鱼一样跃过龙门,写出文质兼备、光彩辉映的诗歌,自己更是希望像孔圣那样总结一代的政治文化,令著述照耀千秋。

李白在此赞美盛唐诗坛群星灿烂的盛况,表达盛唐文人开创“文质相炳焕”诗风的共同使帝感,以及登上文化高峰的强烈自信心,正是出于不愿辜负“休明”时代的自觉性。

而在安史之乱中,杜甫处于家国兴亡的危急关头,写下大量忧国忧民的传世名作,同样是出于“忠臣词愤激,烈士涕飘零”的创作激情。

他怀着期待国家中兴的热切希望,用诗笔记录这一历史时期所有重大事件,并深刻地揭示出人民在官府诛求和战场血泊中呻吟的苦难命运。

正因如此,他的诗歌被后人誉为不朽的“诗史”,在千载之下仍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中唐时期,白居易更明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

这时的唐朝已经处于衰世,诗人们面对的是一个陷于多重矛盾和危机中的社会。

因此白居易指出诗歌的作用是“救济人病,裨补时阙”,并以许多讽喻诗广泛触及中唐各种社会政治问题,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力度都是后人所不能企及的。

由此可见,无论是盛唐还是中唐,文学高峰的产生都与诗人们为时代而创作的自觉使命感密切相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欣逢盛世的自豪感、遇到明主的庆幸,使初唐诗人有着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健康乐观的情怀

B.从初唐到盛唐,文人们为时代而创作的责任感愈来愈强烈,情调更爽朗,境界更宏阔。

C.唐玄宗早年励精求治,开创了太平的时代,这对于希望登上文化高峰的李白是个极大的鼓舞。

D.中唐时期,虽然国势已衰,但诗人们积极创作,其诗歌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力度却是空前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提出论点,然后具体分析了数位大诗人的创作与思想情况,最后又照应了开头。

B.文章举陈子昂、李白的事例,论证了在唐代治乱不同的时世中,文人都取得了极高成就。

C.文章直接引用诗人的诗句或文学主张,体现了论据的权威性,使论证有了很强的说服力

D.盛唐和中唐很多诗人具有为时代创作的强烈责任感而且成就斐然,这是本文立论的前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开元时代没有形成刚健有为的创作思潮,李白就很难提出其乘时而起的创作主张。

B李白具有开创“文质相炳焕”诗风的使命感,出于他不愿辜负“休明”时代的自觉性。

C.白居易写了大量讽喻诗,显然与其认为诗歌应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有密切关系。

D.杜甫的诗深刻揭示了人民在官府诛求和战场血泊中呻吟的苦难命运,所以被称为“诗史”。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

苦雪烹茶

夏阳

①山里有一庙,庙里有一老和尚。

老和尚不喜念经拜佛,每天吃饱喝足,躺在庙门口的草地上晒太阳,观山间云生雾起。

   ②岁末,天寒地冻,天阴阴沉沉的,像要下雪了,老和尚正坐在寺庙内烤火。

这时,推门进来一个不速之客,是个年轻人,背着大包小包,逃难一样。

   ③你想出家?

老和尚烤着火,平静地问年轻人。

这会儿,窗外的雪纷纷扬扬地下了起来。

年轻人也围坐在火炉旁,搓着两只冻得通红的手,认真地点了点头。

   ④何故?

   ⑤年轻人脸上抽搐着,痛苦地说,我觉得活着没啥意思,我女朋友跟了别人,她嫌我家里穷,嫌我父母下岗。

可是,我真的很爱她!

   ⑥还有吗?

   ⑦有,多呢!

我写的文章倍儿棒,可是编辑就是不搭理我。

这年头,你想发表作品,得帮他们拉广告。

我单位的领导,经常给我穿小鞋,事事刁难我。

我父母……

   ⑧老和尚摆手打断年轻人的话,认真查看年轻人的行李,问,你带篮球来做什么?

年轻人以为老和尚喜欢篮球,眼里亮了—下,说,我怕山上没啥事儿干,我们可以一起玩玩篮球打发时间。

老和尚苦笑着,去厨房寻了把菜刀,递给年轻人,严肃地说,本庙有一规矩,只收哑巴,你想入佛门,得割掉舌头,了断人间是非!

   ⑨割舌头?

什么破规矩,太恐怖了!

太残忍了!

会流很多血的,会很痛的,说不定还会死的!

年轻人握着菜刀,倚到墙上,感觉舌头上凉飕飕的,如同有锋利的刀刃在慢慢滑过。

年轻人呆若木鸡。

老和尚摇了摇头,轻轻卸下年轻人手里的菜刀,口中说道,阿弥陀佛,像你这样尘缘未了的迷路者,我已经接待过16位,施主你是第17位。

年轻人满脸羞愧,搓着两只手,不敢吱声。

   ⑩老和尚望了望窗外。

这时,漫天大雪,鹅毛般在飘。

老和尚一施礼,说,小施主,你稍坐片刻,我去去就来。

回来时,他一身洁白,右手提着半桶白如梅的雪,左手折了几枝白如雪的梅。

老和尚掸去身上的雪,端出一个瓦罐坐在火炉上,从桶里挖了些雪倒进去。

瓦罐无盖,残了一只耳朵。

雪,在瓦罐里渐渐融化,化成泉水的幽冽,缓缓呜咽开来,热气升腾,舞姿婀娜。

老和尚盛了一碗烧开的雪水递过去。

年轻人接过碗,嘴伸了过去──烫!

老和尚一笑,少安毋躁,小施主你性子太急,不可取。

   ⑪稍凉,年轻人再喝。

老和尚问,何味?

   ⑫无味。

再品。

   ⑬年轻人嘴里咂巴了一会儿,说,有点苦,一点点。

   ⑭善哉!

因苦而苦,发乎于情,出世入世,常修菩提心。

老和尚继续说,煮茶,上等水为山泉水,其次是江河水,再次是井水,最次是雪融水。

雪融水乃天赐之水,淡而无味,兼苦,如尘世如俗人……老和尚的话,让年轻人的心绪渐渐宁静。

老和尚又在瓦罐里添了些茶叶。

沸腾间,茶叶在水里恣意行走,舒展开自己慵懒的身体,禅境悠远。

   ⑮老和尚递过一碗茶,年轻人抿了一口。

如何?

无味?

   ⑯清甜,怡人可口!

年轻人孩子似的笑了。

   ⑰香吗?

年轻人思考了一下,肯定地说,不香!

   ⑱老和尚折下几朵梅花,搁入瓦罐,用木勺小心地搅动了几下,又盛了一碗给年轻人。

梅花在碗里怒放,一股淡雅的清香氤氲开来,花房般温暖。

年轻人笑着说,不用品了,没喝就香满屋了。

   ⑲其实最好的茶水非山泉水,而是寒梅之苦雪。

为何?

你是读书之人,应该明白这里面的道理。

   ⑳年轻人遥看窗外。

雪停了,白茫茫一片,如童话世界。

三天后,年轻人下山了。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7年10期,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两次写到年轻人搓手,从手法来看,属细节描写。

从内容来看,第一次搓手是因为冷,第二次搓手是因为被老和尚看穿之后内心不安、羞愧。

B.“老和尚苦笑”,“苦笑”一词表现了老和尚在听到年轻人想在山上打篮球打发时间的想法后,觉得他尘缘未了,并不知道人为何要出家修行。

C.作者运用疑问句式、感叹句式表现了年轻人听说要割掉舌头才能出家之后的心理活动,从触觉、味觉角度表现了年轻人当时内心的惶恐。

D.作者在描绘煮茶的瓦罐时说“无盖,残了一只耳朵”,语言简练;瓦罐的形象设置是作者基于主题的有意而为,体现出作者构思时的匠心。

5、老和尚认为最好的茶水是“寒梅之苦雪”,这是如何表现主题的?

并结合文本内容概括主题。

(6分)

6.请结合全文,分析小说中自然景物描写的作用。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题。

材料一:

丹麦政府近期公布了一系列方案,其中包括计划废除商店接受传统现金的法律规定,服装店、餐馆以及加油站等将逐渐进入无现金时代。

在丹麦,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您只要拿出手机,靠近带有移动支付的标识,在手机里打开地图的APP,它可以自动定位到需要支付的店家位置,打开需要支付的软件,就可以轻松完成支付,整个过程只需要短短的几秒钟。

如今在首都哥本哈根的街头,传统现金的功能正在被银行卡以及各种时尚的支付方式取代。

超市,餐厅和小商铺已不再接受现金。

在丹麦,支付方式曾经主要是使用支票或现金,而如今现金支付只占10﹪,剩下的都是银行卡和移动支付。

从2017年的1月1日起,丹麦中央银行已经关闭其在丹麦境内所有的印钞部门,今后不再印刷和制作包括纸币和硬币在内的丹麦克朗现金,无现金生活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摘编自《央视财经》)

材料二:

7月1日,贵阳市政府与蚂蚁金服集团联合宣布把贵阳建设成西南地区首个“无现金城市”。

预计年内,贵阳将实现商圈、集中市场、景区景点等公共场所的无现金支付全覆盖,并推动公共交通、医疗、社保、教育等其他非税类缴费实现无现金。

根据规划,无现金场景覆盖将从青岩古镇开始,逐步拓展到天河潭等六处景区,预计到今年底,全市将有10万家商户支持无现金的付款方式。

除了商业领域的移动支付,贵阳无现金建设还将迈出重要的一步,在公共交通、医疗、社保、教育等其他非税类缴费领域推广无现金方式,让市民少跑腿、少排队,更多享受到“指尖上的公共服务”。

“无现金城市”的建设对贵阳人来说,未来只需要带一部手机出门,就能方便地购物、出行、就诊、政务办事。

用手机支付每一次的消费,还能为自己积累信用,并将这些信用转化为财富,享受到更好的金融服务和公共服务。

目前,贵阳已经在支付宝“城市服务”上开通了政务、医疗、车主、交通等5大类32个功能,过去一年中,服务了近120万市民。

以大众普遍关心的医院看病为例,贵阳市已经有8家医院开通了支付宝挂号渠道,每周有超过5000人次在公立医院中使用支付宝支付医疗费用,大大缩短了等待时长。

通过无现金支付累计信用,贵阳更多的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将享受到信用贷款,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创业创新。

截至2017年5月,蚂蚁金服已累计为贵阳市消费者提供消费信贷69.21亿元,为贵阳市小微企业发放信用贷款7.2亿元。

(选自《贵州日报》2017/7/3记者刘小明)

材料三:

截至2016年底,我国手机网上支付用户规模已达4.69亿人,有50.3%的网民在线下实体店购物时使用手机支付结算。

在手机里安装支付宝或微信,绑定银行卡就可使用移动支付,但如此简单的步骤却让很多老年人摸不着头脑。

近日,记者来到武昌水果湖菜市场,只见每个摊位都放置了支付宝、微信二维码,供顾客付款使用。

但顾客仍基本使用现金付账。

一名摊主介绍,来卖菜的多是爹爹婆婆,使用移动支付的人不足一成,每天支付宝、微信收入最多上百元。

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的《2016年移动支付用户调研报告》显示,2016年,移动支付用户中占比76.4﹪;31至40岁用户占比16.8﹪;41岁以上用户群体仅占比1.6﹪。

家住首义学院的刘奶奶,去年7月,她在路边店买几瓶水,由于没带现金,就在店主指导下安装了支付宝,绑定银行卡后付款。

回家后,手机收到一条取款消息,显示银行卡被取款2000元,老人这才意识到,商家可能记下密码并取款。

因为报警无凭无据,老人只有自认倒霉,并在家人协助下修改了密码。

刘奶奶说,这事让她心有余悸,她决定不再使用移动支付。

在移动支付技术向线下领域快速渗透并改变人们消费习惯的同时,这种“无现金”的支付形式却成为网络安全的“重灾区”。

不法分子通过诈骗以及账号盗取等技术手段,将触手伸向人们的“电子钱包”。

根据中国银联的相关调查显示,2016年电信诈骗案件持续高发,约有四分之一的被调查者表示遭遇过电信网络诈骗并因此造成损失,较2015年上升11个百分点。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从短期来看,消费者账户信息安全保护、移动终端环境安全、网上商户入网管理、网络账户实名制等方面仍需产业相关方持续关注;从支付产品看,未来的创新或将更多考虑安全因素,让消费者真正做到放心支付。

事实上,保障移动支付的安全技术手段正在不断创新。

随着移动支付安全技术的不断提高,多样化的安全验证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2016年,相关受调查者使用过指纹识别方式的比例高达46%,同比增长2.5倍,这一生物识别验证方式有望成为移动支付中的主要验证方式。

此外,掌纹、虹膜、人脸等生物识别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提升移动支付认证技术,使移动支付更加安全和便捷。

(摘编自《RFID世界网》《网信江苏》)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现金支付”指能用现金支付的地方,都能使用移动支付。

“无现金城市”的建设意味着,未来只需要带一部手机出门,就能方便地购物、出行、就诊、享受政务服务。

B.目前,贵阳市已经在政务、交通、医疗等一些行业中开通了无现金支付渠道,服务市民,市民从中感受到了极大的便利,这为贵阳建设“无现金城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C.对于消费者来说,每一次的消费行为,也能为自己积累信用,凭借这些累积的信用,消费者也可以享受到信用贷款,释放消费潜力,进而获得更好的金融服务和公共服务。

D.“无现金城市”不仅意味着支付方式的改变,更有效地实现了信用的积累,一些小微企业可以凭借良好的信用获得信用贷款,从而促进创业创新,使企业获得较好的发展。

8.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然“无现金社会”正成为一种潮流、趋势,但并不意味着要消灭现金,因为中老年人仍会采用传统的现金支付方式,我们要尊重不同消费人群的消费习惯。

B.推进“无现金城市”的建设,除了要帮助人们解决不会使用移动支付等一系列问题,更重要的是国家要出台系列措施保护消费者的“电子钱包”,让消费者放心。

C.在网络诈骗手段中,不法分子最喜欢采用的是诱骗用户连接不明WIFI和扫描不明二维码,有时也会盗用用户的社交账号,或者设置短信木马链接来盗取用户信息。

D.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电信诈骗案件也持续高发,很多消费者因此而蒙受损失,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只要谨慎小心,加强防范意识,便能护住自己的“电子钱包”。

9.根据材料三,请分别从移动支付层面和移动支付平台层面,概括如何有效预防电信网络诈骗。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

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

“姜氏欲之,焉辟害?

”对曰:

“姜氏何厌之有?

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公曰: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于吕曰:

“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

“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

“可矣。

厚将得众。

”公曰:

“不义不昵,厚将崩。

”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

“可矣!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

段入于鄢“。

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

“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日: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

公赐之食。

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

“小人有母,皆尝君之羲。

请以遗之。

”公曰:

“尔有母遗,繄我独无!

”颖考叔曰:

“敢问何谓也?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

“君何患焉?

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公从之。

公入而赋:

“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姜出而赋:

“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

”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

“颖考叔,纯孝也。

爱其母,施及庄公。

” 

(选自《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有删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日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B.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日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C.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D.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日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共叔段,在兄弟之中年岁小,故称“叔段”。

古时用“伯仲叔季”表示兄弟排行。

B.辛丑,干支之一,古代常以干支纪日,从甲子开始到亥,六十天为一周,循环记录。

C.黄泉,指人死后所居住的地方,古代认为天玄地黄,而泉在地下,所以称为黄泉。

D.《左传》,相传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是一部编年体史书。

传、指为人物作传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庄公出生时难产,惊吓其母,因此姜氏不喜欢他,想立另一儿子共叔段为君位继承人。

尽管急切向武公请求,但武公没有答应。

B.共叔段在自己封地京城,修治城郭超过先王规制,并贪得无厌,不断侵占他地,竟至偷袭郑都,结果被庄公击败。

C.庄公采取“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策略,满足其弟共叔段部分欲望,置其于不仁不义之地再取之,说明庄公颇有谋略。

D.庄公粉碎共叔段阴谋后,发誓有生之年不与其母相见,不久就后悔,后经颍考叔出谋划策与母相见。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公曰: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2)君何患焉?

若闕地及泉,遂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买花

白居易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值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谕。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前四句描写了居住在长安城内的达官贵族在牡丹花开的季节,相约去买花的热闹场景。

B.五六句中的叠词“灼灼”写出了牡丹花盛开时的鲜艳,“戋戋”写出了牡丹花价格的昂贵。

C.田舍翁只是偶尔才来买花的地方,并低头长叹,是因为他无法理解达官贵族的生活方式。

D.最后两句诗画龙点睛,揭露了当时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讽刺了贵族阶级穷奢极欲的生活。

15.清代贺裳评价白居易的讽喻诗时说:

“每叹其有美意而无佳词也。

”请你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认识。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在《滕王阁序》一文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阔水远、孤鹜高飞、晚霞绚烂的秋景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句化用自庾信的《马射赋》“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两句。

(2)、《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小年的短暂的寿命。

(3)、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期间的政绩就是明证。

可是,他毕竟太富于诗人气质了,禁不住有感便发,,结果总是得罪人。

他的诗名,流芳百世,但他的五尺之躯却见容不了当权派。

无论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自从身不由己地被推上政治舞台以后,他两度遭到贬谪,从三十五岁开始,在一地居住从来不满三年。

你仿佛可以看见,在那交通不便的时代,他携家带眷,,跋涉在中国的荒野古道上,无休无止地向新的谪居地进发。

最后,孤身一人流放到海南岛,()却被迫像野人一样住在蛇蝎衍生的椰树林里,在语言不通的蛮族中了却残生。

具有诗人气质的人,常常在智慧上和情感上都早熟,在政治上一辈子却也成熟不了。

他终保持一颗纯朴的童心。

他用孩子般天真单纯的眼光来感受世界和人生,不受习惯和成见之囿,于是常常有新鲜的体验和独到的发现。

他用孩子般天真单纯的眼光来衡量世俗的事务,又不免显得不通世故,不合时宜。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鸣大放、甲冠天下、浪迹天涯、风尘仆仆

B.不平则鸣、冠绝一时、颠沛流离、风尘仆仆

C.不平则鸣、冠绝一时、浪迹天涯、栉风沐雨

D.大鸣大放、甲冠天下、颠沛流离、栉风沐雨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他这个豪放的一天都离不了朋友的诗人。

B.他这个离不了一天的朋友的豪放诗人。

C.他这个都离不了朋友一天的豪放诗人。

D.他这个一天都离不了朋友的豪放诗人。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具有诗人气质的人,常常在智慧上和情感上都早熟,在政治上一辈子也是成熟不了。

B具有诗人气质的人,常常在智慧上和情感上都早熟,在政治上却一辈子也成熟不了

C.具有诗人气质的人,往往在智慧上和情感上都早熟,在政治却一辈子也成熟不了

D.具有诗人气质的人,往往在智慧上和情感上都早熟,在政治上一辈子却也成熟不了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研学旅行被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后,提高对它的认识对我们来说尤为必要___________。

“春秋游”的目的是为了缓解学习压力,而研学旅行更注重在集体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_____________在对景点、历史、文化等调研的基础上,合理地确定路线和研学方案,才能保证活动有序高效地开展。

由于涉及到交通、食品、医疗等安全因素,光靠教育部门自身力量很难保证实现预期的目标,因此,_____________。

21.下面是“塑胶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①佛系,即代表着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一切随缘”为指导精神的生活的总称(源自互联网)

②佛系青年,网络流行词,含义是指那些崇尚看淡一切、得过且过、不大走心的活法和生活方式的青年人。

(同上)

③佛系学生,即使在食堂饭菜中吃到蟑螂也会不动声色地夹开。

在他们眼中,一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同上)

④拒绝佛系,我就要过自己的精致人生。

(源自网友)

⑤青春的朝气和前进不已的好奇心若消失,人生就没有意义了。

(穆勒)

⑥题诗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