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财务分析 论文材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9267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24 大小:22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药行业财务分析 论文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医药行业财务分析 论文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医药行业财务分析 论文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4页
医药行业财务分析 论文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4页
医药行业财务分析 论文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4页
医药行业财务分析 论文材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4页
医药行业财务分析 论文材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4页
医药行业财务分析 论文材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4页
医药行业财务分析 论文材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4页
医药行业财务分析 论文材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4页
医药行业财务分析 论文材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4页
医药行业财务分析 论文材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4页
医药行业财务分析 论文材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4页
医药行业财务分析 论文材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4页
医药行业财务分析 论文材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4页
医药行业财务分析 论文材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4页
医药行业财务分析 论文材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4页
医药行业财务分析 论文材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4页
医药行业财务分析 论文材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4页
医药行业财务分析 论文材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4页
亲,该文档总共1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药行业财务分析 论文材料.docx

《医药行业财务分析 论文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药行业财务分析 论文材料.docx(1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医药行业财务分析 论文材料.docx

医药行业财务分析论文材料

医药行业财务管理战略分析

一、医药行业分析

(一)行业概述

1、行业特征

(1)高技术。

医药制造业是一个多学科先进技术和手段高度融合的高科技产业群体。

(2)高投入。

新药研究开发(R&D)过程,耗资大、耗时长、难度不断加大。

目前世界上

每种药物从开发到上市平均需要花费15年的时间,耗费8亿~10亿美元左右。

(3)高风险。

从实验室研究到新药上市是一个漫长的历程,且各环节都有很大风险。

(4)高附加值。

药品实行专利保护,药品研究开发企业在专利期内享有市场独占权,其新产

品的高昂售价将为其获得高额利润回报。

(5)相对垄断。

医药制造业从根本上说,是被以研究开发为基础的大制药公司所垄断,并且

这种垄断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

(6)低感应度。

通过200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计算可知,医药制造业的感应度系数为0.66,

低于社会平均感应度水平,在分拆后的43个部门中排名第26位。

2、中药行业

(1)高利润。

中药行业是盈利能力较强的行业,产品利润率高。

 

(2) 强政策。

中药行业一直是国家重点扶持行业,政府对发展中医药态度鲜明。

(3)投入力度大。

受中药板块高利润、高增长等利好因素的吸引,社会上大量资本流入中药

行业,使中药市场调整步伐加快。

(4)市场容量大。

中药因为药食同源的基础和临床功效,具有很大市场潜力和开发空间,随

着回归自然思潮影响,市场需求还会不断增长。

(二)行业总体发展环境

1、产销情况

在我国5000多家医药生产企业中,大部分企业名牌产品少,品种雷同现象普遍。

一些新产品,如克拉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等,重复生产、盲目扩大现象也十分突出,生产企业都在50家以上,以致这些新产品供大于求。

而像维生素C等老产品也出现盲目扩大生产规模的问题,导致产品价格一降再降,甚至处于亏损边缘。

2010年8月医药行业收入及利润总额的同比增速为25.69%、34.71%。

2、政策环境

(1)制定行业政策。

“十五”期间,国家推出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根据行业发展情

况适时修订工业政策并及时发布,加强宏观调控,及时公告清理吊销的产品生产批准文号。

(2)整顿行业环境。

国家对医疗卫生体制包括整治商业贿赂、医药体制分开等在内的一系列

改革措施,进一步规范了医药制造行业,原有的行业利益格局被逐步打破。

3、技术环境

大部分生产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低,新药研究开发能力低,管理能力及经济效益低。

(1)基础研究的投入不足。

我国政府近年来对研究与开发机构的投入有所增加,但是投入

存在分散化的现象,并且专门投向基础研究的资金占的比例不大。

(2)科研成果的产业化程度低。

我国研究与开发机构的研究成果,很多都只停留在了科研

成果及论文阶段,而没有被产业化而转化成产品在市场上出售、在治疗中进行应用。

(3)对知识产权的作用认识不够。

我国大部分制药企业没有利用医药专利申请等知识产权

保护法为自己争取权利。

再加上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不够,创新利益得不到保障,企业创新动力被削弱。

(三)竞争状况分析

1、现有企业间竞争程度分析

(1)行业增长速度分析

医药业是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之一,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30年来,中国医药工业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国内生产总值(GDP)。

从1978年到2007年,医药工业产值年均递增16.8%,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因此,现有企业间不必为相互争夺市场份额展开价格战。

(2)行业集中程度分析

 

由图可以看出,医药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缺乏规模效益,企业数量多,且随着医药行业的发展,企业数量在不断增长,竞争度将不断提高。

医药企业规模小,多、小、散、乱的问题突出,缺乏大型龙头企业。

据统计,目前我国5000多家医药生产企业中,几乎90%为小型企业。

国家500强大型企业中医药企业只有25家。

(3)差异程度与替代成本分析分析

老少、妇女用药剧增。

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对医药制造行业产生了重要影响,21世纪老年人药品消费将占据药品市场的1/2,相应的老人和妇女用药都有较大的增长。

而武汉健民公司重点开发市场急需的小儿用药,老年用药和重大疑难病症用药,可见,产品差异程度越来越低,竞争程度在增加。

(4)退出成本分析

 由于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现有医药企业的退出障碍还没有彻底消除。

医药企业作出撤退决策后,有时可能会发现,实施撤退并不容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障碍。

引起这种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固定资产高度专业化;战略障碍。

这主要表现在医药企业中某些产品的退出上;期望障碍。

医药行业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如果企业认为需求还会回升,或在某一个特定的细分市场上企业的产品还有一定的销路,企业就不愿撤离这个经营领域,形成了一种期望的障碍;感情障碍和社会限制。

企业在制定经济合理的退出决策时,往往会引发一些管理人员和员工出现不稳定情绪。

政府考虑到失业问题和对本地区经济、税收的影响,有时也会出面反对或劝阻企业退出。

2、新加入企业竞争威胁分析

(1)规模经济性因素

医药产品研究是高风险和高产出的技术领域,医药企业的设备与技术均有很强的专业性。

医药行业不仅是技术密集型行业,同时又是资金密集型行业,需要投入大量研究成本,本应形成较大资金壁垒,理论上新企业进入难度应该很大。

但是,就医药行业来看,长期以来,旧的多头管理体制和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使得进入医药行业的企业比较容易立足,全国制药工业企业、医药商业批发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形成了实际上的低进入壁垒。

(2)先进入优势因素

医药行业的进入壁垒正在不断加高。

武汉健民是三百年老店传承中药驰名品牌,近四个世纪的历史沉淀和文化积累,铸造了这一中国医药产业的著名品牌。

新进入企业与其在竞争上必然处于相对不利地位,因为先进入企业为防止新企业进入,在制定行业标准或规则方面总是偏向于现有企业。

(3)销售网与关系网因素

武汉健民是三百年老店传承中药驰名品牌,作为中国医药产业的著名品牌,其早已形成了完整成熟的销售网络与关系网络。

医药行业作为一个特殊行业,建立销售王和关系网对新进入公司来说并不容易。

(4)法律障碍因素

由于近年来社会上药品安全问题频发,药品的合格度成为大众关注的对象,此外,在中国医药出口贸易中,也不乏因质量不合格而导致的绿色壁垒。

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医药行业进行整改和规范,增加了新进入企业在法律上限制,加大了新企业进入该行业的难度。

3、替代品或服务威胁

我国医药制造行业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对于中高端医药制造领域而言,由于市场进入门槛比较高,所以潜在的进入者主要是外资和合资企业。

他们的进入对于国内医药制造企业而言冲击比较大。

对于低端医药制造企业而言,市场进入门槛比较低,所以潜在进入者较多。

但是由于这一领域利润率较低,且小企业在成本和价格上不具有优势,因此对现有的医药制造行业冲击不大。

替代产品的情况与潜在进入者情况类似。

在行业进一步整合的大背景下,对现有行业格局影响不大。

 

(四)议价能力分析

1、企业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分析

 

我国医药行业,原材料供应商数量较多,企业有较多的选择余地;医药产品差异化程度较小,对于医药企业的重要程度较低,可替代产品较多,企业不受供应商限制;我国医药企业大多规模较小,数量繁多,供应商业呈现相同的状况,因而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低。

2、企业与客户的议价能力分析

我国医药行业产品的可替代品较多,产品差异程度较低,顾客对于价格敏感程度较高,客户议价能力较强。

二、“武汉健民”竞争策略分析

(一)低成本竞争战略分析

1、扩大企业规模

武汉健民药业股份集团有限公司相较一般要医药企业,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是与国际品牌及外资企业等还有很大的差距。

在我国的制度环境下,医药企业必定向着合纵连横的方向发展,医药行业并购热度将不断提升。

武汉健民可以再当前的政策优势下,有选择的兼并部分有潜力的医药企业,扩大自身规模,形成规模效益,降低产品成本。

2、增加科技投入,优化资源利用率

我国医药制造行业产品技术含量低,新药研究开发能力低,缺乏核心竞争力。

从数据来看,我国专用于新药开发的资金每年只有1000万~2000万元人民币,新药研制投入严重不足,直接导致新药的创新研制能力及制剂水平低下,创新药物很少,主要是仿制国外药品和传统药品,而且这种状况导致了市场竞争的进一步恶化,价格竞争占据主导地位,使企业无法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武汉健民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具有较强的技术支撑,增加更多的科技投入,能让其具备其他企业无法企及的技术优势和细分市场,同时,也可运用技术改善药品结构,优化资源利用率,节省产品成本。

3、强化管理控制

武汉健民实行有限公司制管理,一定程度上优化了管理体制,但仍有很多可以提升的空间和扩展的方向。

通过一系列强化管理措施,激发员工生产积极性,增加科技产品的出产率,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最终降低生产成本。

(二)产品差异化策略分析

1、立足中药研发

在当前西药横行的市场局面下,中药市场人占据将近一半的稳固消费群体。

武汉健民近400年的实践经验,吸纳了众多的忠实粉丝,因而应当坚持这一发展道路,研发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品,稳住中药市场。

2、重点开发三大市场,进一步细分市场

武汉健民当前重点开发市场急需的小儿用药,老年用药和重大疑难病症用药,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但当前这三大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励,特别是随着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人们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老年用药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白热化。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武汉健民应当认真研究市场环境,针对目标客户做好市场细分工作,突出产品线的差异化特色,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

3、增强产权意识

我国医药产业总体产权保护意识缺乏,大多数企业不重视产权保护,以至于是市场上同类、相似产品泛滥。

武汉健民应汲取这一教训,为自己的产品申请专利,并切实维护,以创建自己的“垄断”商品。

同时,也可以防止他人造假,危害企业利益。

4、健全营销模式

现在,随着众多医药制造企业把宣传作为产品推广的主导方式,宣传理所当然成为医药制造企业开拓新区域市场、抢占更大份额、促进购买的一把利器。

各企业奇招百出,各种营销方式轮番上阵。

在成本竞争越来越困难的条件下,武汉健民应当在激励的竞争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宣传和营销模式,培养自己的专业营销团队,形成自己的特色风格,抢占自己的专属市场。

5、重视售后服务

现在市场的竞争已由产品的竞争转向售后服务的竞争。

产品差异化越来越小,消费者也更倾向于选择售后服务更好的产品。

武汉健民应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加强售后服务的强度,紧抓顾客的消费心理。

6、打造强势品牌

武汉健民凭借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很容易取得消费者的认可和信赖,因而其应当适度把握这一优势,在跟进、维护和拓展品牌的同时,注意产品宣传的创意、产品品质并紧扣消费心理,加强延续性宣传,尤其是要注意到,在市场关键期应当积极运用事件行销、新闻造势、网络推广、公关手段等多种方案,给消费者心理留下深深的产品力、认知度和好口碑,打造强势品牌。

 

资产负债表分析

资产负债表水平分析

编制单位:

武汉健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单位:

元币种:

人民币

项目

2011年

2010年

变动额

变动(%)

对总资产的影响(%)

流动资产:

 

 

 

 

 

货币资金(七)1

233,580,043.53

335,801,774.77

-102,221,731.24

-30.44

-9.49

结算备付金

 

 

 

 

0.00

拆出资金

 

 

 

 

0.00

交易性金融资产

 

 

 

 

0.00

应收票据(七)2

181,339,236.81

44,941,794.29

136,397,442.52

303.50

12.66

应收账款(七)4

101,674,463.85

93,612,393.22

8,062,070.63

8.61

0.75

预付款项(七)6

28,200,772.99

14,340,598.01

13,860,174.98

96.65

1.29

应收保费

 

 

 

 

0.00

应收分保账款

 

 

 

 

0.00

应收分保合同准备金

 

 

 

 

0.00

应收利息(七)3

2,057,358.08

1,159,460.40

897,897.68

77.44

0.08

应收股利

 

 

 

 

0.00

其他应收款(七)5

20,181,091.84

36,382,972.73

-16,201,880.89

-44.53

-1.50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0.00

存货(七)7

138,799,410.25

121,761,160.06

17,038,250.19

13.99

1.58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

111,549.45

95464.92

16,084.53

16.85

0.00

其他流动资产(七)8

152,631,769.12

 

152,631,769.12

 

14.16

流动资产合计

858,575,695.92

648,095,618.40

210,480,077.52

32.48

19.53

非流动资产:

 

 

 

 

0.00

发放委托贷款及垫款

 

 

 

 

0.0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

 

 

 

 

0.00

长期应收款

 

 

 

 

0.00

长期股权投资(七)11

52,195,412.02

65,891,664.74

-13,696,252.72

-20.79

-1.27

投资性房地产

 

 

 

 

0.00

固定资产(七)12

223,351,027.53

234,258,806.89

-10,907,779.36

-4.66

-1.01

在建工程(七)13

3,137,085.00

1,015,000.00

2,122,085.00

209.07

0.20

工程物资

 

 

 

 

0.00

固定资产清理

 

 

 

 

0.00

生产性生物资产

 

 

 

 

0.00

油气资产

 

 

 

 

0.00

无形资产(七)14

23,178,899.46

24,043,896.10

-864,996.64

-3.60

-0.08

开发支出

 

 

 

 

0.00

商誉(七)15

214,035.49

214,035.49

0.00

0.00

0.00

长期待摊费用(七)16

163,783.13

117,708.90

46,074.23

39.14

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七)17

7,441,975.77

3,957,525.81

3,484,449.96

88.05

0.32

其他非流动资产(七)19

 

100,000,000.00

-100,000,000.00

-100.00

-9.28

非流动资产合计

309,682,218.40

429,498,637.93

-119,816,419.53

-27.90

-11.12

资产总计

1,168,257,914.32

1,077,594,256.33

90,663,657.99

8.41

8.41

流动负债:

 

 

 

 

0.00

短期借款(七)20

30,000,000.00

 

30,000,000.00

 

2.78

向中央银行借款

 

 

 

 

0.00

吸收存款及同业存放

 

 

 

 

0.00

拆入资金

 

 

 

 

0.00

交易性金融负债

 

 

 

 

0.00

应付票据(七)21

29,000,000.00

 

29,000,000.00

 

2.69

应付账款(七)22

111,666,991.53

111,809,736.84

-142,745.31

-0.13

-0.01

预收款项(七)23

18,895,307.49

23,660,678.70

-4,765,371.21

-20.14

-0.44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

 

 

 

 

0.00

应付手续费及佣金

 

 

 

 

0.00

应付职工薪酬(七)24

4,203,526.76

12,330,523.04

-8,126,996.28

-65.91

-0.75

应交税费(七)25

7,854,253.41

9,451,592.15

-1,597,338.74

-16.90

-0.15

应付利息

 

 

 

 

0.00

应付股利(七)26

445,590.00

551,081.19

-105,491.19

-19.14

-0.01

其他应付款(七)27

41,834,464.58

43,211,805.85

-1,377,341.27

-3.19

-0.13

应付分保账款

 

 

 

 

0.00

保险合同准备金

 

 

 

 

0.00

代理买卖证券款

 

 

 

 

0.00

代理承销证券款

 

 

 

 

0.00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0.00

其他流动负债(七)28

46,439,970.39

27,469,545.99

18,970,424.40

69.06

1.76

流动负债合计

290,340,104.16

228,484,963.76

61,855,140.40

27.07

5.74

非流动负债:

 

 

 

 

0.00

长期借款

 

 

 

 

0.00

应付债券

 

 

 

 

0.00

长期应付款

 

 

 

 

0.00

专项应付款(七)29

944,431.00

300,000.00

644,431.00

214.81

0.06

预计负债

 

 

 

 

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

 

 

 

 

0.00

其他非流动负债

 

 

 

 

0.00

非流动负债合计

944,431.00

300,000.00

644,431.00

214.81

0.06

负债合计

291,284,535.16

228,784,963.76

62,499,571.40

27.32

5.80

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

 

 

 

 

0.00

实收资本(或股本)(七)30

153,398,600.00

153,398,600.00

0.00

0.00

0.00

资本公积(七)31

317,811,200.76

319,134,496.73

-1,323,295.97

-0.41

-0.12

减:

库存股

 

 

 

 

0.00

专项储备

 

 

 

 

0.00

盈余公积(七)32

108,429,159.08

98,961,422.08

9,467,737.00

9.57

0.88

一般风险准备

 

 

 

 

0.00

未分配利润(七)33

272,929,329.11

250,165,219.95

22,764,109.16

9.10

2.11

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0.00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

852,568,288.95

821,659,738.76

30,908,550.19

3.76

2.87

少数股东权益

24,405,090.21

27,149,553.81

-2,744,463.60

-10.11

-0.25

所有者权益合计

876,973,379.16

848,809,292.57

28,164,086.59

3.32

2.61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计

1,168,257,914.32

1,077,594,256.33

90,663,657.99

8.41

8.41

一、从投资或资产的角度分析

武汉健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本期增加90,663,657.99元,增长幅度为8.41%,说明武汉建明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年资产规模有较大程度的增长。

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

(一)资产总体变动情况

流动资产本期增加210,480,077.52元,增加的幅度为32.48%,使总资产规模增长了19.53%;

非流动资产本期减少119,816,419.53元,减少的幅度为27.90%,使总资产规模减少了11.12%。

(二)流动资产的变动情况

本期总资产的增长主要是由流动资产的增长引起的,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仅从这一变化来观察,武汉健民股份有限公司资产的流动性有所增强。

从报表中看,流动资产的各项目都有不同程度的波动变化,其增长主要有以下几个比较明显的方面:

1、应收票据的大幅度增长。

应收票据本期增长136,397,442.52元,增长的幅度为303.50%,对总资产的影响为12.66%。

应收票据的法定效力较强,账款的回收率较高,回收期也较短,所以应收票据的大幅增长对提高企业的资金拥有量,提高企业的偿债需求都是很有利的。

经查应收票据的大幅增长的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公司货款多为票据结算,2011年末应收票据余额比上年同期增加13640万元,而2010由于当时要为2010年末母公司为当时拟进行委贷项目筹集资金,当年末将未到期的应收票据贴现,当年末应收票据比2009年同期减少8996.43万元,而2011年没有采用2010年的相应手段,因而应收票据的数量相比2010年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但从企业整个经营过程来讲,这一增长是正常现象;

2、预付款项的增加。

预付账款本期增长13,860,174.98,增长的幅度为96.65%,使总资产规模增长了1.29%。

预付账款是提前支付给对方的资金,若少则说明谈判能力很强,但突然增加则表明公司采取了某些措施,提前将购货款支付给供应商,一定程度上可以为货源提供保证,但同时也增加了购货方违约的风险;

3、应收利息的增加。

应收利息本期增加897,897.68元,增长的幅度为77.44%,对总资产的影响为0.08%。

主要为母公司2011年提供汉口饭店委托贷款1.5亿元,导致利息收入的增加。

4、其他应收款的减少。

应收账款本期减少16,201,880.89元,减少的幅度为-44.53%,是使总资产减少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