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9319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肥市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合肥市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合肥市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合肥市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合肥市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合肥市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合肥市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合肥市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合肥市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合肥市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合肥市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合肥市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合肥市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合肥市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合肥市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合肥市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合肥市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合肥市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合肥市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docx

《合肥市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肥市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合肥市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docx

合肥市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合肥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日期:

2017年1月16日上午)

(考试时间:

150分钟满分:

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 (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

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读小说就是为了读故事?

故事与叙事是不同的,叙事才更接近小说的本质。

正如托马斯·曼所说,小说家既要通晓现实,也要通晓魔力。

故事所描述的是一种现实,而叙事则是一种语言的魔力。

应该说,从先锋小说发起叙事革命开始,小说写作就不仅是再现经验,讲述故事,它还是一种形式的建构,语言的创造。

写作再也不是简单的“讲故事”了,只有建构起了自己的叙事方式的作家,才称得上是一个有创造性的作家。

可是,这个经过多年探索所形成的写作难度上的共识,开始被文学界悄悄地遗忘。

更多的人,只是躺在现成的叙事成果里享受别人的探索所留下的碎片,或者回到传统的叙事道路上来;故事在重新获得小说的核心地位的同时,叙事革命也面临着停顿。

这种停顿,表明艺术惰性在生长,写作和阅读耐心在日渐丧失。

讲述一个有趣而好看的故事,成了多数作家潜在的写作愿望。

然而,文学一旦丧失了语言冒险的乐趣,只单纯地去满足读者对趣味的追逐,它还是真正的文学吗?

说到底,文学的独特价值,许多时候正是体现在语言的冒险、叙事的探索上,这样往往能开辟出一条回归文学自性的道路。

可是,在这样一个喧嚣、躁动的时代,有谁愿意去做那些寂寞的叙事探索?

短篇小说艺术在近年的荒芜,或许作为我们讨论这个问题的另一个旁证。

以前的作家,常常将一个长篇的材料写成短篇,现在恰恰相反。

如今,长篇小说盛行,短篇小说则已退到文学的边缘,核心的原因还是故事与叙事之间的较量。

长篇小说的主题词是故事和冲突,读者对长篇的毛病是容易原谅的,篇幅长了,漏洞难免会有,但只要故事精彩,就能让人记住。

对短篇,要求就要严格得多。

叶灵凤说,现代的短篇小说“已经不需要一个完美的故事”,写短篇就是要“抓住人生的一个断片,爽快的一刀切下去,将所要显示的清晰的显示出来,不含糊,也不容读者有呼吸的余裕”。

要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

没有生活的丰盈积累,没有在叙事上的用心经营,再好的断片,我怕一些作家也是切割不好的。

因此,在这个长篇小说备受推崇的时代,我倒觉得,中短篇更能见出一个作家的叙事功底和写作耐心。

如今,翻开杂志和出版物,举目所见,艺术、叙事、人性和精神的难度逐渐消失,读者也就习惯了在阅读中享受一种庸常的快乐——这种快乐,就是单一的阅读故事而来的快乐。

或许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英国文学批评家迈克尔·伍德才有那句著名的论断:

“小说正在面临危机,而故事开始得到解放。

”很多人都会感到奇怪,小说的主要任务不就是讲故事么,为何要将小说与故事对立起来?

按照德国批评家、哲学家本雅明的说法,小说诞生于“孤独的个人”,而故事的来源则是生活在社群中、有着可以传达经验的人——故事所远离的恰恰是“孤独的个人”,它的主要旨归是经验和社群。

可见,故事并不一定就是小说,但在这个崇尚经验、热衷传递经验的当代社会,故事正日渐取代小说的地位。

(摘自谢有顺《当代小说的叙事前景》)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事描述一种现实,叙事则是一种语言魔力;为了使读者享受到故事带来的阅读乐趣,小说家就要构建自己的叙事方式。

B.尽管如今多数作家力图去讲述一个有趣而好看的故事,但是许多时候文学的独特价值还是体现在语言的冒险、叙事的探索上。

C.与侧重故事和冲突的长篇小说相比,短篇小说虽然更能见出叙事的功底,但如今在故事和叙事的较量中日显颓势。

D.短篇小说创作耍也达到叶灵风所提别的境界,即透过人生的一个断片清晰地显示作家的写作意图,必须在叙事上用心经营。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小说创作需要形式的建构,语言的创造,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作家要建构自己的叙事方式,而不能简单地再现经验、讲述故事。

B.现成的叙事成果、传统的叙述模式助长了作家的艺术惰性,叙事革命面临停顿,文学的独特价值难以显现。

C.当下故事之所以重获小说的梭心地位,是因为作家对叙事艺术的追求会增加创作的难度,尽管叙事艺术更能体现小说的本质。

D.在喧嚣躁动的时代,人们迫求单一阅读故事所带来的庸常快乐,缺少了对艺术、叙事、人性和精神的深度思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的独特价值往往体现在语言的冒险、叙事的探索上,如郭单纯地追求故事的有趣和好看,那么小说写作的意义值得怀疑。

B.叙事艺术正经受时代的考验,放弃对它的探索,把故事的趣味和吸引力奉为创作的旨归,必然会引起短篇小说创作的危机。

C.短篇小说的创作要有丰盈的生活积累,要有较强的叙事功底;断片切割不好,语言若无创造性,就无多少文学价值。

D.小说不一定是故事,小说诞生于“孤独的个人”,故事的旨归是经验和社群,所以小说被故事取代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2分)

范立欣:

纪录片里寻找“归途”

来自四川的农民工张昌华夫妇,20年前开始在广东打工,希望用微薄的收入抚育留在家乡的一双子女,使他们能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可失去双亲陪伴、日渐成年的女儿张琴,选择了退学离家,成为新一代打工妹,让父母的梦想破灭。

“这样的事情如果不被记录下来,是我们这代人的失职。

”范立欣,一位30岁出头的中国导演,撸了撸袖子,猛吸一口气,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说。

从表面上看,影片《归途列车》讲的是张昌华夫妇回家的路途,他们和所有农民工一样,在售票窗口前失望,在绿皮车厢里挣扎,在村口小路上放下又一年沉重的包裹。

但范立欣没有把镜头停止在旅途的终点,而是对准了空巢的老人,对准了1岁就成为留守儿童的张琴。

范立欣赞同一位网友的说法:

如果是这样的“现代化”会破坏一个国家最基础的构成——家庭。

“从更深的层次看,影片要问的就是‘归途’在哪里?

”他说,选择春运这个题材,也是因为中国社会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各种矛盾,都能在这里找到观察点。

影片与其说是在讲春运,不如说“展现了一个困于昨天和明天之间的、中国农民工家庭命运的故事”。

成为“范导”之前,范立欣是中央电视台的一名摄影师。

时常下乡的他,往往前一刻还在家徒四壁的乡村工作,后一刻就在灯红酒绿的三里屯聚会。

这种强烈的反差让这个“爱激动、爱打抱不平的人”更多地关注到城市化进程中持续存在的矛盾。

他曾经纠结和疑惑:

也许,对这个国家而言,春运所折射的种种社会阵痛,都是难以逾越的阶段。

而他又忍不住一遍又一遍地思考和追问:

那些苦苦追求最后一班列车的农民工,会不会被高速前进的社会列车抛到身后?

有人质疑:

为什么一定要把镜头对准蓬勃发展的中国背后那些小人物的辛酸,他们是社会的主流吗?

面对这样的问题,范立欣放下杯子,向本刊记者一字一句地说:

这是中国2.4亿农民工的真实生活写照。

2009年,在美国的圣丹斯电影节,北京一所中学的访问团被安排观看《归途列车》。

放映完毕后,一名男生激动地跑上台,从范立欣手里抢过话筒。

他说,生在北京长在北京的自己看完后很伤心,他并不知道有这样的事情,“我现在终于知道为什么爸爸妈妈让我好好学习了,因为他们想让我把这个国家建设得更好”。

孩子的责任感让范立欣感到安慰。

他觉得,在这个无法跨越的发展阶段里,每个人都可以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收起一些城市人的优越感,拿出更多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对农民工更加友好一点,哪怕是地铁上让个座,对餐馆的小妹道声谢。

一位美国中部的观众看完电影后,感谢范立欣让他理解了在外贸服装厂工作的张昌华,说看到他为改变儿女命运付出的努力,就像看到自己的父亲一样,这是中国人的坚韧、努力以及对家庭的爱。

而在以前,这个美国男人会抱怨,这些努力工作并把产品出口到美国的中国工人,“把我们的饭碗抢走了”。

范立欣感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人类情感,是共通的,纪录片是一个可以让外国人了解并理解中国的媒介。

在范立欣眼里,纪录片从融资、制作到发行,跟其他电影一样,也是一个产业。

在这个产业链里,不是“谁给钱谁就是爷”,他和所有投资方都用合同的形式规定,制片人与投资者,无权干涉导演对影片的剪辑权。

眼下,范立欣正致力于对国内纪录片导演进行培训,让他们更明白国际运行规则,学习撰写提案等参与国际竞争的基本技巧。

他同时开始寻找中国纪录片“本土生存”的路径。

《归途列车》在7个城市“一城一映”之前,范立欣找过国有发行公司,可最少一百万元的拷贝制作和宣传费让他却步。

后来,在包括北京、上海、杭州在内的7个城市,范立欣选定了每个城市的一家影院,用一个影厅长线定期放映《归途列车》,票房收入双方分账。

范立欣觉得,既然中国的城市还无法支撑起一家艺术电影院,那么在商业电影院里逐渐打造一个艺术电影厅,应该是可行的、有市场的,这有利于中国纪录片业的发展。

随着一年的春运进入尾声,《归途列车》在全国的展映之幕渐落,但“归途”的故事不会结束,它事关春运、社会,也事关纪录片在中国。

相关链接

①2013年范立欣在《·电影版》公布的“全球20位40岁一下最有才华的电影导演”评选中金榜题名,成为该项评选中唯一华人导演。

②范立欣认为,任何一个故事、一群人都应当放在一个历史时间段去看,一切现象的存在都是有更大意义的,在任何一个故事中都可以看到社会变迁。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范立欣将镜头始终聚焦在一对外出打工的农民夫妇春运归途上,展现出中国蓬勃发展的经济背后普通小人物的心酸和眼泪。

B.《归途列车》融入了导演对现实社会的关注与思考,真实展现了中国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传统与现代、家庭和社会之间的深刻变化。

C.把镜头对准社会底层人物,才使得《归途列车》引发国人思考内省,成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理解中国的窗口。

D.在范立欣看来,仅有社会价值的纪录片必须像其他电影一样,自觉地去适应市场环境,才有可能争取到更广阔的传播渠道。

 

5.范立欣能成为一位出色的纪录片导演,主要原因有哪些?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分)

 

6.如何理解文中所说的“‘归途’的故事不会结束,ta事关春运、社会,也事关纪录片在中国”?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5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4分)

鉴 宝

聂鑫森

夕阳西下时,五十岁出头的阳欣走出了他下榻的北城宾馆。

的鼻翼有力地翕动了几下,分明嗅到有饭菜的芬香自西边的一条小街飘来,心中一喜:

那儿该有个好吃处!

阳欣是个著名的文物鉴定家,供职于南方的一家省级博物馆。

他的强项是古瓷鉴定,已有十几本专著问世。

他之所以来到这北地小县,是该县博物馆邀请他来看一看历年库存的一批古瓷器,帮忙“掌掌眼”,以便向公众开放展览。

阳欣还是个美食家,不但会吃,而且会做,没事时喜欢琢磨各种菜品的制作。

家中小院种着许多花草,芙蓉花、晚香玉、马齿苋、荠菜、小青竹……他随手采来便可成为菜肴的原料。

比如用芙蓉花和豆腐做成“雪霁羹”,洁白的豆腐上飘着淡红的花瓣,真如雪后飞霞;小笋子出土时,拔几根洗净去皮,切成细段,下油烹炒后,再打两个鸡蛋,煎出黄中泛翠的“金镶玉”。

至于各种禽畜之肉,他都有妙法烹饪。

朋友称他是“儒厨”,因为他做的菜既有书卷气,也有诗的想象,调和五味,管领水火,一般的烹饪师难以比肩。

    他七弯八拐走进了这条小街,从油烟味中知道这些小饭馆多以牛羊肉为主要菜料。

北地多牛羊,取之方便,但不知烹饪得怎样。

他喜欢清静,便走进了街尾的一家门脸很小厅堂很小且没有一个客人的“习均羊肉馆”。

刚到门前,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迎了上来,殷勤地说:

“先生,里面请。

    阳欣看了看小伙子,眉清目秀,上下也穿得干干净净,就点了点头,跟着走进厅堂,挑一张桌子,坐下来。

小伙子手脚麻利地泡上茶,然后递上单薄的菜单。

阳欣猜测,这小饭馆的名字应该是小伙子的名字,这冷清劲说明生意不好,只好老板、厨师、跑堂一肩担。

    阳欣扫了一眼菜单,说:

“我先点个焦酥羊肉,来二两酒,好吗?

”习均喊声好咧”,进厨房去了。

随即,厨房里的刀、砧、锅、勺也响了起来。

过了一阵,一大盘焦酥羊肉端了上来,还有一把小酒壶和一只小酒盅。

阳欣斟上酒,不忙着喝,先举筷夹了一块焦酥羊肉放进口中,细细品嚼。

嚼着嚼着,他眉头皱起来了,然后把筷子重重一搁,叫道:

“小习,你来!

小习慌忙跑过来,毕恭毕敬地站着。

“这不行,焦过头了,有糊味;却又不酥,咬着粘牙,你得重炒!

小习和气地说:

“先生,对不起,我重炒,您稍候。

”焦酥羊肉再次端上来时,阳欣又尝了尝,依旧说:

“难以下咽,谁教你的活?

“一个乡下厨师,还花了两干元拜师钱哩。

先生,我再炒一次试试。

    阳欣叹了口气,说:

你是个老实厚道人,就别浪费材料了。

你到街上去买几个小秋梨来。

今儿我反正没事,教你几招。

    习均飞快地去买了梨来。

    阳欣系上围腰,走进了厨房。

厨房很洁净,各种菜料、配料、调料摆放得井井有条,这让他有了一种“技痒”的感觉。

先炒焦酥羊肉。

阳欣取一块肋条羊肉,去骨,烙去残存的毛后用温水浸泡一阵,再刮洗一净,升起猛火,放入锅里烹煮。

煮熟后捞出来又清洗一遍,装入盆内(皮朝下),放入盐、糖、拍破的葱和姜,还有桂皮、料酒……

    阳欣接着做梨丝爆羊肉。

习均记住了,切条的羊肉爆炒到快出锅时,才将洗净切好的粗梨丝放入,铁铲搅拌几番,赶快入盘,又香又脆,这条街上没有这道菜。

    习均特意寻出一瓶茅台,一老一少,坐在小厅堂里边吃边聊。

    临走时,阳欣搁下五百元钱,说:

你不要推辞,先放下。

庖厨虽小艺,却不可不读书明理。

你先把这两道菜推出去,准火!

明天傍晚我再来,再教你做两道菜。

    四天过去了。

第五天的傍晚,阳欣没有来!

习均想:

只知道这个人叫阳欣,住在北城宾馆,是那里的大厨师吧?

明天上午一定去找找他。

    北城宾馆没有叫阳欣的厨师!

习均却从住房登记册上看到订房间的单位是县博物馆,便又赶快去了那

里。

    年轻的馆长听了原委,哈哈大笑。

    “习均,你遇到高人了。

他是文物鉴定专家,不到一个星期,把馆里的古瓷都鉴定了一遍。

还会鉴人,说你是个可以造就的厨师,为人忠厚、谦和,脑瓜子也灵,所以要帮帮你。

”习均愣了,然后问:

“阳先生

呢。

”“他家里有事,匆匆回南方去了。

他给你用宣纸写了个匾额,又用小楷字写了一叠菜谱,托我交给你,还嘱咐我们,如上馆子就到你那里去。

制匾的钱,他也留下了。

    习均展开一张四尺宣纸,上写六个隶字:

一街香羊肉馆;落款是:

湘人阳欣。

    习均的手抖动起来,泪花哗哗地涌出了眼眶。

7.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小说开头写阳欣嗅到饭菜芳香时心中一喜,这一细节既符合人物的社会身份,暗合人物的兴趣爱好,又推动了情节发展。

B.对阳欣作为美食家的介绍,生动而富有诗意,体现了他作为“儒厨”的文化修养,这样写表现了人文积淀与技艺之间的紧密关系。

C.“习均羊肉馆”地处街尾,且门脸和厅堂都很小,导致了生意非常冷清,习均只好身兼数职,老板、厨师、跑堂一肩担。

D.小说细致地描写了阳欣烹饪羊肉的过程,不仅展示了他的高超的厨艺,也可以看出习均积极认真、潜心学艺的态度。

 

8.结合全文简要概括阳欣的形象特征。

(4分)

 

9.小说以“鉴宝”为题,但大量篇幅似与“鉴宝”无关,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子潚字清卿,七岁而孤。

家贫力学。

登宣和中进士第。

调真州刑曹掾,与守争狱事,解官去。

改衢州推官。

胡唐老奇其才,任之。

属时多故,子潚佐唐老缮完城具,苗、刘兵至城下,不能攻,以功进一秩。

累官吏部郎中,求补外,迁户部郎中,总领江、淮军马钱粮。

诸司馈礼,月以千缗,悉归之公帑。

除直秘阁、两浙转运副使。

朝廷遣人检沙田芦场,欲概增租额,子潚以承买异冒占,力止之。

时议者言:

田之并太湖者被水患,宜分道诸浦注之江。

诏子潚往案视。

还言:

“太湖当数州巨浸岂松江一川所能独泄昔人于常熟北开浦二十四以达大江又开浦十于昆山东南以入海今皆湮塞宜加疏浚”从之。

明州守赵善继治郡残酷,子潚率诸监司劾罢之。

除直敷文阁、知临安府,吏不能欺,禁权家僦人子女为仆妾者。

诏权户部侍郎,升敷文阁待制,复知临安府。

调三衙卒修筑都城,不扰而办。

金主亮渝盟,子潚献助军一十五万钱,特迁一秩。

帝幸建康,充行宫留守参谋官。

扈跸还,复知临安府。

金人来议和,子,子潚谓事情叵测,宜以军礼待之。

孝宗嗣位,志图恢复,子潚练兵,习为“鹅鹳鱼丽阵”,上观于便殿,嘉之,赐金带。

擢敷文阁直学士,移知明州、沿海制置使。

台谏王十朋、王大宝抗疏留之,帝曰:

“朕委以防海,行召还矣。

”初,海寇以赂通郡胥吏,吏反为之用,匿其踪迹,贼遂大炽,商舶不通。

子潚以礼延土豪,俾率郡胥分道入海,告之曰:

“用命者有厚赏,不则杀无贷。

”胥众震恐,争指贼处,悉禽获。

凡豪猾为贼囊橐者,穷治之,海道遂平。

升龙图阁直学士、知福州。

岁饥,告籴旁郡,米价顿平,民赖以济,进龙图阁学士,移知泉州。

乾道二年卒于官,年六十六。

(节选自《宋史·赵子潚传》)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太湖当数州巨浸/岂松江一川所能独泄/昔人于常熟北开浦二十四以达大江/又开浦十于昆山东南以入海/今皆湮塞/宜加疏浚/

B.太湖当数州/巨浸岂松江一川/所能独泄/昔人于常熟北开浦二十四以达大江/又开浦十于昆山东南以入海/今皆湮塞/宜加疏浚/

C.太湖当数州巨浸/岂松江一川所能独泄/昔人于常熟北开浦/二十四以达大江/又开浦十于昆山/东南以入海/今皆湮塞/宜加疏浚/

D.太湖当数州/巨浸岂松江一川/所能独泄/昔人于常熟北开浦二十四以达/大江又开浦十于昆山东南以入海/今皆湮塞/宜加疏浚/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郎中本是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

后世以郎中为各部要职。

B.宋朝时,府的地方长官称“知某府事”,简称“知府”,一般总领一个州的军政事务,有时会兼领其他的官职。

C.跸指帝王的车驾或行幸之处,帝王出行时沿途停留暂住称作“扈跸”,而驻跸则指官员随侍皇帝出行至某处。

D.学士本为负责文学撰述之官,因接近皇帝,往往参与机要政务,宋代始设专职,刚刚入直馆阁者则称为直学士。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赵子潚刚直敢言,不畏权贵。

入仕不久,他就与真州守争论案件审理问题,并因此辞职而去;后来明州守赵普继治郡残暴,他率众弹劾了他。

B.赵子潚心系百姓,体恤民情。

朝廷想增加沙田芦场的承租费用,他据理力争,加以阻止;福州发生饥荒,他多方筹款平抑米价,百姓得以保全。

C.赵子潚处事谨慎,重视军事。

金人前来议和,他认为应当用军营的礼节来接待,以防意外;孝宗继位,他排练并献上阵法,受到皇帝嘉奖。

D.赵子潚为官清廉,明于吏治。

他总领江淮军马钱粮时,将所得馈赠全部上交国库;他看到明州官吏接受海盗贿赂相互勾结,就严明赏罚制度。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属时多故,子潚佐唐老缮完城具,苗、刘兵至城下,不能攻,以功进一秩。

(2)胥众震恐,争指贼处,悉禽获。

凡豪猾为贼囊橐者,穷治之,海道遂平。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11分)

牡 丹

薛 涛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从去年与牡丹的相聚落笔,把人世间的深厚情谊浓缩在重逢的特定场景之中。

B.颔联中“巫峡散”承上文的怨别离,拈来巫山云雨的故事,给人花之恋抹上梦幻的色彩。

C.颔联“武陵期”典出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的故事,用典新颖别致,饶有兴致。

D.颈联以“馨香”、“不语”刻画牡丹形象,又以“传情”、“彼此知”关照前文。

E.尾联回到现实,写作者于栏边安放了枕席,如对故人一般抵足而卧,互诉衷情。

15.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用“       ,        ”两句描绘了一只由鲲幻化而成的大鹏鸟振翅高飞的壮观景象。

(2)在《师说》中,韩愈指出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其原因是“       ,        ”。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描写守城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一句是“          ”。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人生匆匆,韶光易逝,回首往事时,美轮美奂的青春年华总是令人格外怀念,而抚今追昔,难免会黯然神伤。

②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导演借助匪夷所思的特技,为银幕前的我们打开了一扇扇通往魔法世界的大门。

③由于用嗓过度诱发急性咽炎,他只好接受医生“少说话”的建议,这几日在办公室几乎噤若寒蝉。

④参加这次书法展览的作品很多,有的虽出自业余爱好者之手,但入木三分,极见艺术功力,令参观者大为赞叹。

⑤某著名演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事业是很难一蹴而就的,光环的背后往往是无数晨昏的默默付出。

⑥凡事要有全局意识,善于从大处着眼,如果目无全牛,难免纠缠细节,无法作出合理的整体规划。

A.①②⑥     B.③④⑥     C.②④⑤     D.①③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应将评价的重心放在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合作上,重合作过程的协同程度,轻学习结果和个人表现。

B.大型文献纪录片《长征》全景式地再现了长征的历史,特别是数十名近百岁老红军的抢救性采访,让节目具有历史厚重感和观赏性。

C.在印度设立中国图书编辑部,旨在加强中印两国出版领域的合作,出版更多高质量的中国主题图书,进而提高印度各界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

D.根据腾讯公司发布的2016版《微信数据化报告》显示,超过九成微信用户每天都会使用微信,半数用户每天使用微信超过1小时。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有人认为 ① 将基因研究清楚了,在生命科学领域 ② 可以随心所欲了。

基因专家杨焕明说,了解了基因,我们 ③ 可以做很多事情, ④ 合成所需要的蛋白质,改良生物品质,有效治疗人类疾病,延长人类寿命等等。

 ⑤ 基因不能决定一切,环境因素 ⑥ 很重要。

再说,人们利用基因做什么事情,都应该考虑到对社会的影响,考虑到与伦理、道德的关系。

科学家不应生活在脱离社会的“象牙塔”里。

  ①②③④⑤⑥

A只要就的确比如但是也

B如果就/例如如果其实

C/才其实可以但也

D只有才一定能够其实/

20.在下面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